教育,首先是人学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苏霍姆林斯基简介__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_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_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
_35年,_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
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_39年9月至_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
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
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
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
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
_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_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
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
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
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申论大作文
英文回答: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rty ' s work, aimed at the people, who, as the main social entity, have unique sensory,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Education must take full accoun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respect the diversity of individuals and focus on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without monolithic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Educ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respect for the interests, needs and strengths of the individual, in order to find his or her own value in life,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to empower him or her to learn throughout life and to achieve his or her full development。
This is the party ' s educational route and approach, is in line with the party ' 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urrent and future period of education。
我的班主任观
我的班主任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有人说:班主任是保姆,事无巨细统统包干,很累。
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小的官,要教书育人,还有杂事如山,很苦。
而我认为,班主任应该是点燃学生希望的明灯,是引领他们快乐成长的舵手。
当班主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说,我们必须得从一切方面去了解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读懂“孩子大全”这本奇特的书。
首先,我们应该捧着一颗爱心来解读“单纯懵懂”的章节。
在低年级时,孩子常常忘情地叫我们“老师妈妈”,他们的童真唤醒我们的爱心。
于是,我们细心呵护,耐心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变得自主、独立,甚至有些叛逆。
兴许,他们会惹是生非、会困顿萎靡、还会郁郁寡欢……面对如此种种,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放弃!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爱的关怀和引导。
捧着爱心来解读孩子,就需要我们时时叩问自己的良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做?只有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去爱护孩子、引导孩子,才能让教育因爱而生辉!其次,我们必须炼就一双慧眼来洞悉“孩子大全”背后的秘密。
学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班主任要善于从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里捕捉思想、判断内心活动,窥探心灵奥秘。
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保证我们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驱散阴霾、改掉陋习、弥补过失,才能让教育因我们的关注而提升价值!第三、我们还得修炼一颗慧心来注解“风格迥异”的篇章。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
我信奉“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懂得欣赏孩子,我们的教育引领才会多一份人文关怀,更添一份强劲的力量——让学生在对话中交流、在体验中成长——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孱弱的变坚强、让骄傲的懂得谦逊、让自卑的变得自信、让乖戾的从善如流……让教育因我们的注解而彰显魅力!手捧“孩子大全”这本最厚重的书,我们唯有倾其爱心、倾其智慧,努力为“孩子大全”作出自己独到的注解,才能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生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教育名言
论学校教育1、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2、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89页)3、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育人三部曲》第11页)4、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388页)5、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4页)6、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7、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8、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教育的艺术》第9页)9、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给教师的建议》第77页)10、手能够教会头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第543页)11、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209页)12、我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导师。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341页)13、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781页)14、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89页)15、孩子们整个夏天赤脚走路,下雨天也是一样。
(《给教师的建议》第387页)16、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
(《给教师的建议》第316页)17、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
教育学是人学
教育学是人学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这是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一段。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庆祝北大教育学科恢复3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先生发言伊始,便念了《围城》中的这段话,引起了会场一阵笑声。
这笑声,不知是因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诙谐,还是因为在场的教育学者们从中品味到了尴尬、苦涩而自嘲。
孙霄兵先生显然意不在噱头,而是由此导出了教育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在教育功能日益见重的当今社会,教育学要发挥其作用,就要站在人的立场、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立场,带动所有的社会学科,去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从而才能走到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沿。
孙先生的发言让我思忖了好一阵子。
笔者只亲耳听到过某些政府官员对教育研究的嘲讽,听到过某大学校长对教育学科的鄙夷,也听到过一些重要学科大牌教授对教育学者的不屑,倒还真没有听到过政府官员、大学校长、学术大腕这样抬举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科,甚至也没有听到过教育研究者这样看待所从事的事业、这样对未来充满信心。
细细思量,那些瞧不起教育学科、教育研究、教育学者的人,大概并不完全是钱钟书笔下20世纪30年代大学校园中文人相轻的文化心态,可能是由于他们觉得教育学还不科学,教育学者搞出来的东西不管用;也可能是由于他们觉得不搞教育学照样能论教育、治教育,他们比教育学者更懂教育实际。
这正是中国教育学科或者说中国教育的悲哀所在。
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前提,教育学是成人之学,并不是用科学就可以解释的,也不是凭经验就可以洞彻的。
200多年前,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就指出:教育在造就人。
他最早在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出版了《论教育》。
康德的最后一部著作《实用人类学》,有学者认为是康德教育学的第二核心。
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
师德修养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1. 教师,认识你自己:(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
(2)学会规划自己:一个人,要想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
(3)发现自己的潜能。
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是发现自己。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利用自身的潜能去创造本能出现的奇迹。
(4)职业精神:教师最大的美:职业精神是教师不可缺失本质的东西,教师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其崇高的职业精神。
(5)教师要有“精,气,神”: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
因此,教师必须要有“精,气,神”。
(6)威信,教师的潜在动力: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树立自己的威信。
2.微笑,教师最美的语言:(1)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
(2)要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
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
(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教师作为教育者,若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4)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5)毅力,教师成功之基:毅力,是人意志的反应,毅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6)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 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7)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品位,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
做人要做有品位的人,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
读书要学会“品”书:读书是一门艺术,读书有三到,谓之为心到,眼到,口到。
因此,读书要学会“品”书。
(8)个性:教师魅力之源。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
3.快乐:生命中美丽的花朵。
快乐是一种健康的人格,也是觉悟。
一位进步的老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育人三部曲》是一部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的书籍。
该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三部著作描绘了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三个阶段的成才历程,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系统。
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
《育人三部曲》,每一页每一段每一句,都不可忽视,不能随意丢下一个字符。
我越读越被苏霍姆林斯基一系列精辟而又通俗的论述所吸引,我越读越能从中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对我影响较大的教育观点是“集体的爱抚和善良情感,集体的良好意愿是一股多么巨大的力量。
它犹如汹涌的巨流把那些最不容易动情的人也触动了。
”是呀,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爱玩爱闹的孩子。
若逐个地去引导他们、培育他们只会是事倍功半。
所以,这就需要依靠班级,用集体的力量和氛围去影响、去教诲每一个成员。
所以,树立良好的班风,规范班级的纪律,以及班主任的模范作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运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化班级成员,那么教师的教育工作也会顺水推舟,变得得心应手。
作者的一段总结写得很深刻,也很贴切——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
善良情感、情感修养──这是人性的核心。
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的。
人在童年时期应当经历一个培养情感的学校,培养善良的学校。
这两个月读了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经典语句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经典语句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2003年3月第5次印刷)。
现将部分经典语句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数字为页码)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尊重、理解11—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13—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
18—要想很好的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
60—要知道,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美。
95—如果孩子对他的同学、朋友、母亲、父亲以及他所遇到的任何一个同胞的心境怎样都毫不关心,如果孩子不善于从别人的眼神中观察出他的心情怎样,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105—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173—如果一个人从童年时代起就缺乏自尊心,那对他还有什么可指望的呢?173—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78—教育学修养最主要的表现应当是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给每一个孩子以必要的关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没有忘记他,并能分担他的伤心、委屈和痛苦。
关于阅读90—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同他全部精神生活越能有机地发生联系,阅读时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对智力发展就越有补益。
109—阅读——这是思维和智力发展的渊源之一。
我向自己提出任务,要教孩子这样进行阅读:让他边读边思索。
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207—我尽力使个人阅读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208—阅读是孩子藉以观察和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小窗子。
208—年级时,我就力求使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而不只是以培养快速感知词义和发音技巧为目的的练习。
冷一帆《教育的核心要义》课件
境,由个体与环境连续不断交互作用的一种历程;外
在、预定的目的,不一定就符合了现实经验情境的需
求,也不一定就能贴切于当时的经验情境。所以杜威
曾一度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认为教育除了自身
的情境是产生目的的必要条件之外,经验的成长本身
或经验的重组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
•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 2、教育是养成好习惯。叶老说“教育是什么, 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 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 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 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 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 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 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 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
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
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
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
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
的过程”。
•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 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 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 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 “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 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 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 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 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 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守护教育的初心 从事“目中有人”的教育
守护教育的初心从事“目中有人”的教育作者:周燕微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09期摘要:“教育,首先是人学。
”因此,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应当“目中有人”。
笔者认为,追寻目中有人的教育,首先应做到“目中有教师”。
因为教师是人,是有着强烈主体精神的个体,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也有缺点;其次应做到“目中有学生”。
因为学生是人,不是物,不是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装美德的口袋;学生是精神主体、是道德主体,是有思想感情的,教育要与他们发生真正的联系。
从事“目中有人”的教育,需要我们抛弃对环境与现状的抱怨,带着真诚、理性、智慧的态度,去坚定地追寻理想教育,这是一个永远“还在路上”的过程。
关键词:目中有人;目中有教师;目中有学生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70-1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育下过一个独特的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
因此,学校教育、学校管理理应“目中有人”。
——追寻“目中有人”的教育,我们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目中有教师”。
因为教师是人,是有着强烈主体精神的个体,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也有缺点。
“目中有教师”,首先要给予教师深切的人文关怀。
多年来,我们以“关爱教师、创和谐校园”为主题,通过活动体验、有效沟通,传递温暖、激励教师,力求让教师在快乐、幸福和成功中体验学校这个“家”的温馨与和谐,进而以平和的心态、睿智的言行演绎教育生活的纯美,不断创造并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
关怀教师,需要学校管理者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
我们既要尊重那些拥有诸多光环和荣誉的教师,也要尊重那些低调、质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教师,从细微处肯定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我们经常在学校教工会议上解读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一个个看似简单平凡实则富涵教育意蕴的小故事,展现的是老师身上自然流露的人性的美以及对学生美好人性的呵护,在解读中,故事中的教师受到关注、寄予期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激励,对其他教师来说,更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引领。
让营养餐给学生人文关怀
让营养餐给学生人文关怀作者:胡文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3期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性、充满人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 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个角落。
身处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以人为本”的精髓,如何实现“人文关怀”,最终促成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发展的两大基石,而营养是两者的物质基础。
儿童少年的营养缺乏,可导致智商降低,影响学习能力以及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有求必应,家长溺爱孩子,无原则的满足,爱吃什么就给,爱吃多少就给,零食吃的过多到时候不吃饭,饮食量少,营养就少,挑食偏食导致营养种类不全。
孩子形成了很多危害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加之体力活动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加强对儿童少年健康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这里有一点生命知识:1.按时进餐;2. 进食环境安静、专心就餐;3. 固定就餐位置,让孩子自己用餐;4. 控制零食;5. 饮食卫生;6. 培养饮食礼仪,以上的健康习惯在集体营养餐中都可到充分培养。
首先,学生营养餐补充早餐营养的不足。
有“小皇帝”之称、被父母百般溺爱的独生子女,居然吃不上一顿像样的早餐和午餐!据调查,好多儿童空腹上学,或者口袋里装着简单的零食,还有一部分以隔夜饭菜来打发孩子的早餐,导致学习精神不足,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一顿合理的中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校的午餐本着安全卫生、荤素搭配、米面搭配、花样翻新,深深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全体师生都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下午的学习与工作中。
营养餐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
可口的午饭甚至是家里到很少做出来的,新鲜的口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食欲。
他们自动放弃了带小食品的想法,远离了校门口的小商铺,告别了那些既不营养又不卫生的食品。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
论张楚廷“教育学是人学”思想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对高等教育研究功力颇深,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是高等教育“批判-行动研究”的典范,中国实践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他的全部教育学思想都凝聚在“教育学是人学”这个基本判断上,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真人”教育目标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力行之,《教育工作者的自省》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
标签:张楚廷;教育学;人学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是我国教育学界的宝贵财富,研究和整理张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教育学思想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认识张楚廷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笔者与张楚廷先生的长期接触及对张楚廷先生教育思想的研读心得,在此试谈一点个人的领悟体会。
一、作为实践教育学的代表人对“张楚廷先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这个论断,在教育学界大概不会引起多少人質疑,但对张楚廷先生属于哪一个类型的教育学家则可能分歧比较大。
仅从张楚廷先生著作等身这一点看他就足可以配得上“教育学家”的称号,①但我不认为他是一种学院派的教育学家,而是属于实践派的教育学家,所以我一般把张楚廷先生归为实践教育学一派,而且是作为“批判-行动研究”的代表人物出现的,②当然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1]。
张楚廷先生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三个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他的高论,甚至每年都出现好几次。
这当然表明了张楚廷先生的学术影响力之大,同时也表明这些刊物对张先生的敬重与偏爱,而张楚廷先生别具一格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扎实地对于活跃学术风气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们从张楚廷先生的文章中经常能够读到一种诗意的特质,能够读出张楚廷先生那种诙谐睿智的性格,同时还能够辨识出他对现实状况的幽默讽刺和批判。
毋庸讳言,他是有资格这么做的,因为他具有一个成功的大学校长的经历,从而让人感到他的批评不是空洞的,而是具有很强针对性的。
“教育学是人学”的“人的存在论”阐释
教育学是人学 的 人的存在论 阐释肖绍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㊀㊀摘要: 教育学是人学 意指教育学是育人㊁成人之学㊂人学不同于人的科学㊁人类学㊁人文科学等,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研究㊂教育是指向人的整全价值的社会活动,体现了人的哲学㊂教育之学经历了神学㊁传统形而上学㊁实证主义科学等阶段,在人文科学㊁精神科学等意义上体现了更新的 人的存在论 ,具有科学性㊁开放性㊁创造性和人文性㊂教育人学是为了实现人的发现和解放,以及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复归人性,张扬人的主体性和创新力而进行的 人的存在论 研究㊂它以人性论为基础,具有历史性㊁理想性㊁整体性和学科互涉性等特性㊂关键词:教育学;人学;阐释;人;存在论中图分类号:G40-0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3798(2021)03-0001-10收稿日期:2021-03-18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教育人学基本理论新探 (17FJK001)作者简介:肖绍明,男,重庆璧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㊂①该命题源自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提出的命题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的理论概略和升华㊂当然,康德在‘论教育学“提出的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 成其为人 ,以及洛克的 白板说 等都可以看作是这个命题的理论来源和基础㊂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研究产生 人学转向 ,并以 人本主义教育 生命㊃实践教育 生本教育 学本教育 等各种表现形态,继续丰富与发展着教育的人学内涵㊂② 现代教育学 确立的评价标准不一,但人们大多颇为赞同约翰㊃杜威的 现代教育学 定义㊂也就是,只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教育观㊁以 做中学 为中心的活动教学观㊁以经验为资源的文化课程观,才能改变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甚至更早的教育学家们的 传统教育学 ㊂归结起来,杜威的 现代教育学 本质上就是 教育人学 ㊂㊀㊀教育之学非 成物 之学,而是 成其为人 的 育人之学 成人之学 和追求个性㊁自由和尊严的 成己 之学,概言之, 教育学是人学 ①,这一命题犹如教育学史上的笛卡尔式命题,不仅标志着现代教育学②的确立与彰显,而且标志着教育人学的真正建立㊂它所立意和阐释的教育人学必将基于人学世界观,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立场;从人性论的视角,立基于人在教育和教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探究 人-教育-社会 的复杂性关系;既需要张扬教育人第41卷㊀第3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41㊀No.32021年6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Jun.2021㊃2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1卷㊀学应秉持的理想情怀,又需要面向现实的人及其日常教育生活,实现教育人性化的价值理念㊂进言之,该命题的人学本义㊁教育的人学本质㊁教育学之 人的存在论 本性和教育之 人的哲学 的本意需要进一步被界定㊁分析和阐释㊂一㊁人学即 人的哲学人学 在英文中为 Homonology Hominology 等①,意指 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㊁人性和人的本质㊁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㊁目的㊁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 [1]6㊂它不同于 人的科学 (HumanScience)㊂后者主要基于一切与人类相关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活动㊁生产及其产品的研究和解释,试图拓展和启发人类的知识,包括人类对其自身存在㊁与其他物种和系统的相互关系㊁延续自身发展的语言和思想成果的知识㊂虽然人类学(Anthropology)的词根 anthropo- 和人学的词根 homono- 在拉丁文中皆指 人 ,但二者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别㊂人学主要从整体上抽象把握人的本质,具有哲学性质,而人类学主要是针对人类现象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描述评价和解释,希望在人类活动中分析㊁了解人类现象并预测人类发展的趋势,具有客观性㊁效率性和实用性㊂前者主要使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㊁多元决定论等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后者是对人类在过去和现在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展开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㊂例如: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分别研究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如何影响社会生活㊂人学是 哲学或一般理论意义上的人的研究或人的理论 [1]7-8,因此,人学既与人文科学㊁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联系紧密,又是高度综合的 学科 ②,综合所有自然科学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㊂但又因其本身的高度综合性和更高层次的学科交叉性,吸纳其他科学在研究人或人性的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区别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㊂可以说,人学是有关人的哲学,可以被视作哲学的一个分支,但又以直接关注和综合研究人的整体观念㊁形象㊁活动价值㊁意义等内容区别于哲学中的形而上学㊁知识论和实践论㊂在中西方思想史上,人学是人在人与自然㊁社会及自我的关系中,不断地追问和反思,进行经验总结㊁理性超越和实践创造的结果㊂在古希腊神话时代, 斯芬克斯之谜 提出 人是什么 的问题,标志着人们对 人 的认识由经验性直观上升到概念性认识的飞跃,意味着 人的诞生 ㊂ 人的诞生 必须在 人的观念 中完成,而 人的观念 不是自我镜像,而是在自己追求的外在对象的身上看到自我的形象 [2]5,它标志着西方人学思想的诞生㊂中国古代人学思想也是从原始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征服自然的幻想过程中萌芽的㊂例如夸父追日㊁精①Hominology是Homonology的复数形式㊂参见:陈志尚.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㊂另经查证,在‘牛津英汉高阶高级双解词典“‘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词典均查不到Hominology一词㊂在谷歌搜索中,Hominology指 人种学 ,尤其是 遗骸人种的研究 (http:ʊbigfoot101.proboards.com/thread/132/hominolo⁃gy)㊂在英语世界,有关人的研究仍使用 Anthropology ㊂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为了区别于HumanSci⁃ence㊁Anthropology等,特引用Hominology为 人学 ㊂②从学理及其研究现状方面来看,人学是否成为一个学科,仍是一个争议的话题㊂参见:徐长福. 人学 :专名还是摹状词 对近年来人学讨论的一个质询[J].江海学刊,1998(2):84-89㊂卫填海㊁盘古开天辟地㊁女娲补天㊁羿射九日等㊂此后, 天命人道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者仁也 等人的观念与人学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人学思想的形成㊂在西方人学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 宗教人 存在人 自然人 理性人 文化人 心理人 生物人 等人的观念形态[2]65-490㊂然而,在人学思想出现的同时,怀疑论就一直像幽灵一样盘旋在上空,进行 人的消解 ㊂19世纪末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提出 上帝死了 ,他和费尔巴哈(AnselmFriedrichFeuerbach)㊁马克思(KarlMarx)㊁弗洛伊德(SigmundFreud)一起消解了 宗教人 ㊂进入后现代, 理性人 最为人诟病㊂福柯(MichelFoucault)认为, 人 作为观念㊁话语建构的概念,犹如海滩上涂画的字迹,大浪席卷之后,就消失了㊂也就是说,有关人的观念㊁语言㊁制度都建基于不对称的权力控制,是一个控制与反控制㊁同一与差异不断斗争㊁无法和解的流变过程,因此福柯宣告 人死了 , 理性人 已不复存在㊂现代基因技术㊁测不准原理㊁人工智能㊁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突破,给 自然人 心理人 文化人 等带来挑战,使关于人的价值㊁伦理和意义的探讨面临新的世纪性难题㊂概言之,今天的人学研究面临来自跨学科视域下的 人学危机 ,只有勇敢面对㊁超越这些挑战,体现人的智慧与能力,才能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体现人学的内涵㊂虽然在理论上,人学是与人的诞生和发展同步的,但在实践中,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㊂在阶级社会,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动物,他们和平民在古希腊社会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㊂即使在技术理性支配下的现代社会,人也面临 异化 物化 等 人的危机 ㊂在中国,近40多年来,人学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教训和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本与思想的回归㊁再发现和大讨论,尤其是在人道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对真理问题和人性㊁异化和人道主义的大讨论㊂今天的人学研究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置于哲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人类学㊁政治学等宏观背景下,逐渐脱离 哲学人学 的视域,关注新形势下人与人的文明发展㊁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更具有跨学科性㊁时代性和问题意识㊂二㊁教育之 人的哲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上都是 人之哲学 ,教育在词义㊁构成㊁价值等各个层面反映了教育之 人的哲学 的整体性㊁超越性和价值性㊂首先,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认为是出于人㊁为了人和通过人的社会活动㊂‘中庸“曾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㊂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㊂其中, 率性 修道 分别指出了教育的人性依据与人性化教育过程㊂‘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指明教育在人的 扬善抑恶 过程中的功能与性质㊂‘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意指教育在人的文化继承与创新中的作用㊂国外教育学家从心理㊁社会㊁文化等方面揭示了教育的育人㊁成人的内涵㊂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JanAmosComenius)认为,人人具有知识㊁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JohnLocke)的 白板说 主张人心是 白纸 人心没有天赋的原则 ,通过教育可以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和德行㊂法国教育学家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㊃3㊃2021年第3期肖绍明: 教育学是人学 的 人的存在论 阐释㊃4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1卷㊀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归于 自然 官能的发展 ,培养自然人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其基础㊂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㊁手段与障碍㊂其教育目的是 德行 ,教育途径是 教学 ,而且不存在 无教学的教育 和 无教育的教学 ㊂也就是说,广义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教育,其中,大自然㊁家庭㊁社会㊁人民及其宗教和语言都是教育者;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其中,教师是负实际责任的教育者,而完善的教育能使人类的身体的㊁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㊂杜威(JohnDewey)提倡 教育即生长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实质上是人在文化方面的积极㊁主动的改造或改组㊂其次,教育在本质上离不开经验,又超越经验,指向人的价值㊁意义的积极塑造㊂有论者指出, 教育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开发㊁占有和消化人的发展资源,从而生成特定的㊁完整的㊁社会的个人之过程 [3]㊂人的生长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现象,与无机界的简单变化不同,它的本质特性就是主动的 生长 ,而且是所有生命中最高级㊁最复杂的生长,因此来自外部的 改造 不足以全面概括教育这种人成为人的活动的本质,全面的教育观应当内在地包含了 改造 的 生成 ㊂一直以来,人们试图一劳永逸地给教育下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希望能够厘清教育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㊂然而,教育是动态的㊁生成的活动过程,必须认清儿童的生存及认知水平㊁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在交往活动中不断 证伪 ,才能生成学生的个性与人格㊂因此,有论者认为,教育是指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体能力㊁思想㊁品格㊁道德㊁知识㊁技能㊁态度㊁情感㊁价值观等趋善㊁向善㊁从善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教育者利用人道的方法,将有意安排的计划㊁内容和组织,通过施加㊁引导和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㊁思想与行为向真㊁善㊁美正向改变,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和目标的一种人类善的社会实践[4]㊂再次,教育围绕人的社会活动展开,使人在社会活动中实现富有个性的㊁能自我实现的 大我 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辞海“‘教育大辞典“等辞书较为鲜明地指明了教育与人的社会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㊂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辞海“认为,教育在广义上,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大辞典“提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㊂在不同时代的教育学教材中也有类似论述,如叶澜先生的‘教育概论“认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提出:教育是包括所有为适应学习需要而设计的有计划的㊁系统的活动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洛尔报告“‘学会生存“‘反思教育:向 全球共同利益 的理念转变?“等报告中提出了 终身学习 及学习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㊁学会做事㊁学会共存和学会生存,强调 交流 学习共同体 学会共存 ,在实现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指导下,促进人的心态开放㊁个性张扬㊁凸显主体地位,使教育成为人的生命活动㊁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㊂更重要的是,上述报告都提到,除教育的直接功能以外,形成完整的人格是教育宗旨;教育应该弱化教育的工具性和市场导向,奉行道德和知识原则的高度一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因此, 重申人文主义方法,强调必须在最新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上制定综合性教育方法,呼吁包容的㊁不会简单地重演不平等的教育过程㊂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教育格局中,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㊁摆脱盲从至关重要 [5]㊂三㊁教育学之 人的存在论教育学作为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 的 科学 ,始于对人本身㊁人本性和人性的形而上思考,并经过实证主义科学的挑战,在人文科学㊁精神科学㊁人的哲学等意义上体现新的 人的存在论 ㊂首先,教育学因其 属人性 区别于教育科学㊂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而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学问,即人们对于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知识㊁学说或理论㊂教育学不是把教育与社会㊁文化㊁人生等现象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单独对它进行理论考察与研究;不是关于教育的零散知识和见解,而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对它进行系统㊁全面的考察研究和概括㊂因此,严格地说,教育学是从整体人的视角,把教育活动当作独立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和科学体系㊂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㊁启蒙时期,教育学是关于教养的学问,具有人文科学性质㊂事实上,人文科学源于拉丁文 Humanitas ,意为 人性㊁教养 ㊂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描述: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㊁情感㊁道德和美感等各门科学的总称㊂ 人文科学及其相应的人文课程,给人以做人的智慧与德性,而且也给人以做学问的智性㊂教育学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观念㊁语言进行反思的结果㊂也就是说,教育学不是任何别的东西的产物,它是人的观念和活动的产物㊂在口耳相传的口语阶段,非形式化的教育学就诞生了;在文字出现后,形式化的教育学随之出现㊂因此,与经济学㊁政治学㊁法学㊁管理学相比,教育学更直接地与人的心理㊁社会㊁文化活动相关联㊂同时,教育作为社会活动,与音乐活动㊁文学活动㊁体育活动㊁政治活动㊁商业活动等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教育是直接指向人自身的发展的活动,其核心是整体意义上的人本身,具有形而上学意义上的㊁出于人㊁为了人和通过人的本体论意义,而其他社会活动,或者是为了人的某种精神享受,或者是出于物质追求㊂其次,教育学由于人性的复杂性㊁可能性而具有多元决定性㊂杜威基于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提出 教育即社会 ,从而把教育的社会属性纳入它的核心范畴,使教育学既属于人文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㊂何谓社会?按照休谟(Hume)的理解,社会本质上是出于人的 同感 ,在自我意识中出现 他者意识 的结果㊂对人类社会的起源而言,杜威认为人类社会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正是因为恐惧,人与人才结成群体㊁组织;凭借群体㊁组织的力量战胜自然㊁克服人与人之间的消极行动㊂因此,教育始终是综合体现自然人㊁社会人和文化人的育人活动㊂虽然教育学研究受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但因为它的 属人性 人文性 精神性 意义与价值 自由意志 生命 等特性,不服从自然科学的因果决定论,无法用精确的㊁客观的㊁重复的㊁可操作的方式和观念把握㊂虽然教和学的行为是可观察的,有一定规律性,有助于实践行动,但它强调教育实践在不确定的㊁变化情境中的实践智慧㊁创新性能力和优良品性的养成,继而,培养具有自由精神和德性的人㊂再次,人的整体性意指人是抽象的㊁总体的㊁意义的存在,而非具体存在者的总和,因此,基㊃5㊃2021年第3期肖绍明: 教育学是人学 的 人的存在论 阐释㊃6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41卷㊀于人的哲学的教育学具有出于人的存在㊁通过人的存在㊁为了人的存在,以人的存在(tobe)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特点㊂也就是说,教育学与人学具有形而上学的共性㊂虽然英国哲学家洛克是 把教育作为一个近代问题提出来 的第一位教育学家,但是,他基于复杂观念的知识论已经脱离了简单观念的数量累积,需要借助人的 天赋能力 ,也就是康德意义上的先验能力去把握㊂更有意思的是,当教育学家们对‘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津津乐道的时候,殊不知,‘教育漫话“只是对‘政府论“所倡导的自由观念的补充和实现,是洛克希望借助教育本身去影响为人父母的读者公众,把人们最渴求得到的人的自由,跨越政府和大学而进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6]㊂近代教育学的发展,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卢梭㊂卢梭之‘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的二律背反在于:前者基于自然的教育而提倡消极教育,后者的旨向是 去掉自然习性 ,建立一个能表达公意的政府, 公民社会只是一群人之间的约定,其中的每个人都成了公意的一部分并且将服从于公意 , 社会有理由迫使他去自由地生活,迫使他以正当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意志㊂做到这种压制的办法是教育和惩罚,但真正的人的尊严在于自觉地选择公意,而放弃一己的意志㊂ [7]如果说爱弥儿生活在去掉具有社会性质的 公分母 的理想假定的自然世界里,那么‘社会契约论“中的受教育者就是生活在受到公意限制的公民社会中㊂前者是先验的预定,后者则有失去个人自由的危险㊂因此卢梭自然主义教育学的出发点是激情和环境的影响,是不成熟的科学和对自然观念的批判,具有强烈的先验色彩[8]㊂最后,人是可能性存在,具有 生存 生命 的意义,因此,基于人的存在论的教育学必然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而不囿于系统性和模式化㊂在教育学史上,教育学的现代自然科学意义肇端于梅拉曼(ErnastMeuman)㊁拉伊(WilhelmAugustLay)的实验教育学,而狄尔泰(WilhelmDilthey)基于 意义 开创的德国文化教育学和涂尔干(EmileDurkheim)基于 事实 的教育社会学呈现出教育之学的分化与交驳㊂当然,这种教育之学的合理化与现代化过程更表现出教育学之开放㊁包容的形与势㊂赫尔巴特教育学因其思辨性㊁体系性而被认为是 一门独立科学 ㊂但问题是,赫尔巴特 实践哲学 因效仿于康德的实践哲学而显机械[9-10]㊂例如,他的 实践哲学 命题是通过不证自明的道德公理推理出来的㊂赫尔巴特教育学之 科学 产生的问题是,系统的教育学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教育科学[11]首先,教育学不是封闭的 有机体 ,也非纯粹自洽的逻辑体系,更不是纯粹关系性的存在㊂它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功能系统,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背景下,和社会学㊁人类学㊁心理学㊁生理学㊁语言学㊁伦理学诸领域处于互动的关系中,超越纯粹的先验法则㊁道德法则和纯粹的工具-技术理性,面对教育问题中的教育事实和教育事件,产生教育的理性规则,从而实现教育之学的科学和民主的统一㊂当然,教育学必须具有不断生成与分化的条件㊁要素㊁机理和动力㊂综合起来,基于教育㊁教育学与人㊁人性的上述关系,在教育人学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内,从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到 人是教育的归宿 的综合实践过程,可以拟定一个有关 人-人性-教育-教育学 的关系图(见图1)㊂四㊁教育人学的 人的内在规定性教育学是人学 是教育人学的最好注脚或析释㊂那么,何谓 教育人学 ?有论者提出:教育人学是在人学世界观㊁信念和方法论指导下,整体性㊁实质性地把握与透视教育,对教育(学)世界进行生动㊁深刻的描绘,使真实的㊁大写的人凸显于教育中,并使这种教育人学世界观成为每一位教育实践者的个人教育哲学和内隐的教育观念[12]㊂也有论者指出:教育人学是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㊁以人为目的的㊁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13]㊂还有论者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管理教育制度复杂的教育学系统策略、智慧教育人学理论与实践人是教育之旨归“人”是教育的归宿点“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人学理论与实践多维度的人人性教育探讨教育之基石人性特征、假设图1㊀ 人-人性-教育-教育人学 关系图提出教育人学就是在 人的自觉 的当今社会以人的方式认识人,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人成其为人的教育哲学;它既是一种人本思想,也是一门学科[14]㊂此外,有论者基于某种哲学视野,探析教育人学的实践本体论内涵,例如:生存性存在的教育人学㊁实践-生成的教育人学[15-16];或者从人性论㊁方法论视角研究教育人学的伦理价值㊁政治哲学含义与唯物辩证法方法论[17-18]㊂基于此,我们给教育人学下一个日常性的或常识性的定义㊂教育人学是在国内外人道主义㊁人本主义等教育思想兴起的背景下,针对工具理性㊁消极虚无主义㊁专制主义等因素影响下的 人的异化 物化 人的危机 无人的教育 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以及实现人的发现和解放,复归人性,张扬人的主体性和创新力,而进行的 人的哲学 研究㊂它以人性论为基础,具有历史性㊁理想性㊁学科互涉性和整体性㊂第一,教育人学是人类历史发生与发展的产物㊂一方面,它作为观念形态,在人类教育诞生,甚或人诞生的时刻开始,就已经萌芽了;另一方面,它成其为一门类似于教育哲学那样的学科,是历史发展的产物㊂我国20世纪80年代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等里程碑式命题恰是对极端意识形态教育压制人的有力回击;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失落㊁创造冲动的消解㊁自由意志的压抑㊁个性的丧失㊁人格的扭曲㊁道德的失范等教育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科技至上的文化霸权㊁工具理性的施虐㊁实利主义的盛行等使教育 见物不见人 ,偏离了 人 这个教育对象,导致人片面发展㊁畸形发展,因此,在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系统的和深㊃7㊃2021年第3期肖绍明: 教育学是人学 的 人的存在论 阐释。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
”对!教育的源泉乃应为:“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热爱儿童,不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就谈不上教育。
爱,是教育儿童最自然最直接的方法与手段,是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和精神生活上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远大志向和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学生都持有一种自觉和纯真的、持久和普通的爱。
身为人师的我们,要爱生,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深厚的教育爱,爱生如子,爱生胜子,能为人之师,作人之表。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红烛”一样的高尚情操,保持“春蚕”一般的伟大胸怀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要有现代化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但这一切都应以爱为出发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你是如何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
语出《论语•述而》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
陶行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教书育人: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为人师表: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成功教育: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作者:杨振威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7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忘记了教育到底是什么。
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重新追问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前行的方向和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
教育首先是尊重和自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对象又是主体。
过去,我们往往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任何形式的外在教育都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起作用。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这一事实,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人崇尚民主,向往自由,自由的本质或实质是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追求、自我实现。
任何对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扼杀几乎都被视为罪恶,因为人生来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解放孩子,解放孩子的时间,解放孩子的空间。
有的教师习惯于代替学生做选择,代替学生思考,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为了按照预设的标准把学生塑造为某一特定类型的人。
这样做其实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违背了人的天性。
教育是了解和发现。
教师要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质;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就谈不上教育。
因此,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教育时机,因材施教。
教育是指导和疏导。
学生的成长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需要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将他们的行为及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杜威说:“教育的一般功能所采取的一个特殊的形式就是指导、控制或疏导。
”教育即指导说明了教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者”,不仅仅是知识的输送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者。
微信学习资料
教育,首先是人学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承载新的期盼,开始了新一季的生长。
此刻,在无数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急促脚步中,在大学校园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里,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被拨动。
“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灵?”日前,一些教师和家长如此叩问。
一己之感慨,何尝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而发?捡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便可知此问之迫切和沉重。
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不少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忽视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
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
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羡慕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触动于“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关键词,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可望不可即。
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不应复杂。
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
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自然生长吗?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今天的情形却令人忧虑,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
功利主义盛行之下,教授以“没有4000万别见我”来励志,学生视校园为“职场训练营”,家长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眼下,那些“目中无人”、“六神无主”的教育,会带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通往怎样的未来?正是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振聋发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
小学班级管理第九章 特殊需要学生的引导
一般来讲,儿童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生理差异和心 理差异。
虑等。 广泛性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长期或过度的担忧和 紧张;在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预期灾难的 发生,并且是恐惧性地预期,常伴有发抖、肌肉紧张、头 痛、恶心等躯体症状。
2.儿童焦虑产生的原因 从环境因素来看:
溺爱或管教过严都可以导致儿童的焦虑 家庭中有焦虑特质的人,也会对儿童焦虑性性格产生影响 学校中课业负担过重也是引起儿童焦虑的重要因素
特点
记忆缺 陷
好动
注意力 反常
知觉异 常
3、学习障碍的类型 第一是:书写障碍
第二类是:阅读障碍
第三类是:数学障碍,又叫非语言学习障碍
(二)学习障碍发生的原因 从学习障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不同学科,不同
时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障碍形成的原因。 研究发现,学习障碍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许多因 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Ø
3.认知差异:儿童在视听动感知通道上的优势不同,认知方式
及类型不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不同。
Ø
3.认知差异:儿童在视听动感知通道上的优势不同,认知方式
及类型不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不同。
Ø
4.言语差异:如口吃、失语症等。
Ø
5.情绪情感差异:儿童在主导心境、情绪情感的理解、表达与
上提高儿童早期学业和言语能力。 指导学习障碍儿童学会使用自我监控、自我记录、自我评
苏霍姆林斯基教科研经典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科研经典名言1、“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 哇塞,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可不是随便做做的,得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呀!2、“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哎呀,这说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就看老师能不能发现啦!3、“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你想想,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去成长,那多厉害呀!4、“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 可不是嘛,死记硬背可不行,得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和创造!5、“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 这多暖心呀,要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6、“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 瞧瞧,奉献精神多重要!7、“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
” 劳动的好处可真不少!8、“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 对呀,爱护孩子可是教育的关键呢!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 所以说,小时候的教育太重要啦!10、“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 老师的责任可重大了!11、“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 鼓励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动力呀!12、“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肯定会的呀,老师的关爱孩子会一直记得!13、“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首先是人学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
教育,一个亘古恒在的主题,在人类整个发展进程中一直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基石。
今天,它地位与作用的空前突显,使教育负载了过多的期望与理想,承载了前所未有的使命与责任。
以价值之生命主体——人为目的的教育首先应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
然而,在现代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矛盾张力中,教育的实然图景凸显了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是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教育本应以培养人为最高宗旨,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历程;可当下教育视野中出现的却是对生命本真的忽视:看那激烈的升学竞争、残酷的升学考试、不当的竞赛评价等使学生“异化”为一种“工具”性存在。
在此境遇下,学生的生命情感被忽视,学生的交往世界贫乏,他们的心处于少了一份对快乐的体验,对生命的轻视。
物质的改善换来的是相对于心灵的空虚、人生的茫然及人生价值的迷惘。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失衡现象,高度理性化的社会对人的个性及天性的压抑,也使生命的本真内涵被抛弃或遗忘。
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真情实感,建设美好校园软环境,美化人生!
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生长着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
归宿。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
因此,教育必须回归生命,关心生命,离生命近些,再近些。
教育更应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教育只有关注生命,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从生命的视角来看,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所以给生命以独特的关照乃是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视野里的生命个体应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应是知、情、意等因素的合成与发展。
在此意义上,学生的生命世界应是一个丰富多彩并且彰显其年龄特征的时空,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呢?请我们的老师淡化自己的功利心,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唤醒者、心灵的守护者,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豪感,给学生应有的自由与尊严,不要让他们再做分数的奴隶。
教育本是诗性的事业,教育中的生命应是有灵魂的、有感情的、其真实的场景应是人格与人格相遇、灵魂与灵魂相遇的对话、人与人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给学生一片对话的空间,让他别再感到自己是个制作分数的“机器人”。
当然,无论怎样谈,怎样论,教学的关键在学校,在开课堂。
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关键是我们老师的授课方法,及课外活动引导等各方面的技能问题了。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生命教育是令人愉快的教育,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与力量,感受实现自我、收获人生的快乐。
此外,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也使学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校课程的设置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课程的内在规律与特点决定着它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阵地”。
学校有责任也应有意识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并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当中。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这个有效的载体,不断地渗入正确的生命教育价值观、生命存在的意义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选择、判断意识,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生成有一个正确认识,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当然,教育仅凭学校力量是不够的,生命教育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整体合作,使教育合力的生成最大化。
生命是完整的、整体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再就一些国际知识,也是值得借鉴的。
拖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间,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
”教育要营造一方面情感氛围,让学生精神舒畅地品位生活,切实使学生的生命世界达到最大程度的放大。
诚然,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的思考、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今天,让我们学会尊重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鲜活生命,让我们学会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从而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师生生命飞扬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