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资料(全)一绪论0.1.1.“文化”名称的来源。
1.“文”: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文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②《论语雍也》曾说:“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的本义:改易。
①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
3.文化:①最早合成一《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②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③翻译: culture。
0.1.2.广义文化与狭的定义。
1. (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②《苏联大百科全书》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2.理解广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0.1.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观念:诸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等3.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现象包括文化事象。
文化概论课复习资料(含论述题)

文化课复习提纲填空(10/5)选择(10/5)名词解释(10/2)简答题(30/2)论述题(40/2)知识点: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Siddhārtha, P.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
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2.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四大吉花:优昙花、曼陀罗花、莲花、山玉兰4.‘哼哈二将’二人也为佛教传说中的金刚力士,职责为守护寺院大门。
由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流传,民间遂根据二人张口、闭口的特点,附会为小说中描写的‘哼将’郑伦和‘哈将’陈奇了。
5.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6.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寺。
7.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8.禅宗经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
9.禅宗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10.《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
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
11.文化四层: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12.在佛教众多菩萨当中,名声最大的有四位: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
13.中国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
14.北方的四合院东西两侧的卧室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
15.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16.貔貅又名天禄、辟邪,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
17.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
18.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什么?文化学就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与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就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等与人类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与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与新经济的信心与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她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就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就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就是达尔文与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与美国的刘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就是宗教信仰及其起源与发展。
二就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与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就是格雷布纳尔与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与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专业word可编辑.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文化及文化概说一、“文化”界说甲、中国“文化”释义(一)释“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本义: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演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尚书·序》:由是文籍生焉。
《论语·子罕》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2、由“纹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相对。
⏹文过饰非:?⏹《清史稿·选举志三》:近日士子猎取诡异之词,以艰深文其浅陋。
⏹《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前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导出真、善、德行之义。
谥号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周代有谥,第一代周王姬发谥武,史称周武王;武王之父姬昌追尊为王、加谥曰文,称周文王。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桓、昭、穆、景、明、昭、恭、敬、庄、烈等是褒字;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有清一代共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谥“文正”,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
明朝的谥法与清朝略有不同,武将谥号都以“武”始,如:徐达谥“武宁”;文臣如刘基、王守仁都谥“文成”。
有明一代谥“文正”的有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
(二)释“化”本义:动词——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现代化⏹改易、生成、造化⏹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三)“文”“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化概论考试资料

文化概论考试资料1、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二层次和三层次说?(物质与意识)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
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2、中华民族的概念和融合的历史进程?概念:中华民族这一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的《东藉月旦》。
“凡遇一他族,即有我是中国人之一观念浮现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是绪论》首次提出中华名族的概念。
后来泛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各民族的统称,后又延伸至居住在国外的中国人的后裔。
融合历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其发生期,即因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元状态。
随着原始社会的向阶级社会的过度,分布在中国内地的各个地区的先民,也由多数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不同的民族。
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北方的草原游牧文化,南方的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的定居农业文化。
在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上述三个文化类型以中原定居文化为中心,多方面融合,发展。
(概述)(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合(详见课本87页,89页第二段重点回答)(二)中原文化与南方游耕文化融合(详见课本89页)3、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基础,家国同构参考答案: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外来的因素的制约外,社会政治的结构对其影响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大全名词解释

1文化产品文化产品2文化内涵文化思潮3文化现象传统文化4文化事象“天下”观念5文化观念地缘6文化思潮九州7文化政策三皇五帝8民族文化百家争鸣9国别文化丝绸之路10上层文化察举制11底层文化玄学12传统文化般若学和涅槃学13文化传统《神灭论》14分封制科举制15西域古文运动16十六国新乐府运动17三省六部制一条鞭法18王安石变法摊丁入亩19理学文字狱20色目人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21南人农政思想22回族政绩观23儒户勤农观24一条鞭法行会组织25王阳明血缘关系26乾亮学派姻缘关系27民居宗法制28服饰三公九卿29饮食三省六部30家庭郡县制31家族察举32宗法制九品中正制33科举制诗赋取士34明经科行卷35法律制度策论36“春秋决狱”《法经》37春秋决狱《唐律疏议》38诞生礼五礼39冠礼“五服”40婚礼人生礼俗41中庸整体思维42中和类比思维43避讳天人合一44利玛窦因材施教45永嘉之乱教学相长46名家诗言志47七巧板文以载道48 中和之美49 语言崇拜50 河图洛书说51 “书同文”52 对偶53 顶真54 骈体文55 中体西用56 “全盘西化论”57 “古今中外法”1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果。
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2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3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4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围是什么?文化学的研究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
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
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
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
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
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的《文化与社会行为》等。
文化心理学派注重于生理学、心理学的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
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莱斯利·阿尔文·怀特,代表作《文化的进化》和朱利安·海斯·斯图尔特,代表作《文化变迁论》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施特劳斯,代表作是《结构人类学》,结构主义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1.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采集——狩猎社会、园艺——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全球化时代社会五种社会类型。
2.文化积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积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文化积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意义:文化积累既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化积累的方式是文化的扬弃。
文化积累的路径有两种:其一是本民族部文化的积累。
其二是吸取外来文化的积累。
3文化积累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所谓文化创新,是指由连续的文化积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文化积累对于文化创新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文化创新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积累。
4.文化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的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积累为基础;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文化创新必须有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具体容包括: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创新和非物质的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化发明,其二是文化发现。
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文化的基本特征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累积性和变异性的统一。
2.文化的主要功能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
3.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文化史是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一方面,人类依赖自然、利用自然、顺从自然,以自然作为文化的创造对象和创造舞台,同时也以其自身作为文化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人类又能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超越自然、发掘自然。
文化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任何一种文化创造总是表现为一种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个体的创造性的发挥总是建立在时代发展和群体智慧基础之上的;个体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的选择自由总是有限的。
4.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人类的生存服务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然而,文化又是由不同族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所创造的,故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致使人类文化既呈现出互通性和流动性,又表现出多样性和本土性。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文化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因而文化具有阶级性。
同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文化又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文化又具有时代性。
5.如何理解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化的积累性与变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变异,则意味着没有文化的扬弃和自我更新,同样也不会有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本身包含着变异的过程,否则就是重复的累加,谈不上任何发展。
6.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运用文化的调控机制,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的亲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对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调控功能,有利于强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加强群体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
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容是什么?先是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第一,要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容。
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资料;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与物品的准备。
然后是实地调查从技术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第一,参与观察法;第二,采访调查法;第三,搜集田野资料。
最后是撰写田野调查报告。
第八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针对中国文化,除了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两大文化区外,还可以从地理方位上划分为东北文化区、中原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华南文化区、华东文化区、西南文化区;从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可以分为文化区、三晋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吴越文化区、荆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岭南文化区这七大文化区。
第九章文化符号与象征1.文化符号有哪些基本涵?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的符号性?文化符号的涵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替代物,既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的属性;其二,符号能够约定俗成地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具有象征意义;其三,符号可以被划分为形式和容两个部分:用来代表事物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形式。
符号在代表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和作用,就是符号的容;其四,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关于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其一,人类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以符号为基础的。
其二,所有的人类文化都具有符号性。
2.文化符号系统包括哪些类别?非语言文化符号系统的类别及特点是什么?文化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综合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种类:1.体势符号特点:一是体势符号的意义具有鲜明的文化背景,即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文化容。
二是体势符号是一种既可以单独也可以综合地加以表达的文化符号。
三是体势符号具有外显性和多意性。
2.实物符号特点:第一,实物符号具有相对静止的固态属性。
第二,实物符号具有时代变迁性。
第三,实物符号的文化意义大于实物本身。
第四,实物符号是文化的载体。
3.艺术符号3.符号人类学对符号研究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符号人类学家对文化符号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方面,关注符号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种符号意义所构成的符号结构。
另一方面,关注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是如何被社会成员用来表达意义的以及这些意义又是如何互动形成社会文化结构的。
4.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有哪些联系与区别?文化象征符号具有哪些基本特性?文化符号与文化象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现象。
象征是指文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它需要具体的场景才能加以解读。
并非所有的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
但是象征无疑是以符号的形式作为载体的,文化象征是指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
象征符号的基本特性:象征符号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结合;象征表意性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象征表意性的外延要远远大于其形态性;象征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以及多义性。
5.象征人类学对文化象征研究的旨趣、式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象征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是通过文化体系中的象征符号来解读其深层文化结构。
在研究式上,象征人类学改变了以往以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从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入手,来探讨人类社会维持和发展状况的思路,而侧重从各种象征和意义入手,来理解特定文化如何影响该社会中个体思考的方式。
象征人类学对象征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的研究表现得最具体、最深刻、最全面。
7.象征的几个重要特点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讲,象征具有两极性,象征具有多义性,象征具有综合性。
第十章文化的继承与教育1.简述社会化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文化如何得以延续、发展的问题。
从部的微观过程来看,文化的继承过程是依靠人类社会成员由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实现的。
因此,文化的继承是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同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