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一、二十四孝的依次评析《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另有说法为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流传于后世的版本较多,但是故事一致,仅是在排列次序上有所区别。
本文以明朝版本《二十四孝图》为文本,进行评析。
(一)孝感动天。
舜作为儒家推崇的上古帝王,是内圣外王的重要代表,实现了由孝顺到忠君到治理天下的理想序列。
舜的原生家庭比较糟糕,父亲瞎子,生母早亡,继母泼辣,后母所生弟弟性格狂傲。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舜选择孝顺服从,由此感应天地,获得大象、小鸟、雷电的帮助;并且由此上达天听,授予大权,成功继位。
在这个故事中,较为重要的关节点是由孝顺获得感天动地的效果,从而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换言之,当孝顺无法感动天地时,如何支撑内在合理性?(二)亲尝汤药。
刘恒作为皇帝,母亲生病三年,衣不解带,夜不合眼,精心服侍,亲尝汤药。
这故事看点在于皇帝是真实人物,有据可查,不是凭空捏造的。
但是疑点在于,皇帝每天日理万机,国事繁重,后宫佳丽三千,宫斗重重。
皇帝能够有那么多精力去伺候母亲吗?故事价值意义在于,皇帝孝顺,被封为道德楷模,其他人必须无条件向其学习。
这是政治权力向道德权力的扩张和占领,是政统、道统、法统的相互支持。
(三)啮指痛心。
孔子弟子曾参上山打柴,家中来客,母亲咬手指,产生心电感应,曾参奔赴回家待客。
在这里,“跪问其故”非常有意思。
对自己母亲说话,为什么需要跪着?这种潜在的不平等是等级制度固化的彰显。
在皇权时代,百姓跪拜县官,臣子跪拜君王,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礼仪。
仅由这一相类似的动作能够看见孝顺与忠君的同质性。
(四)芦衣顺母。
闵子骞家庭环境与舜相似,早年丧母,后母虐待。
父亲知道实休掉后母,闵子骞反来劝阻,后母改过,从此一家人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我嗅到浓浓的琼瑶味道。
闵子骞如同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后母虐我千百遍,我待后母如圣人。
这种做法仅靠道德感召,单纯依靠以德报怨促使后母人格升华,价值观逆转效果如何?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二十四孝故事详解
二十四孝故事图文详解(彩图版)明白“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明白“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世人的欲望了。
咱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
其实细细想来,它仿佛又近在咫尺,离咱们并非远。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青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惊惶失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感觉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式,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二十四孝图》情节概述、赏析、习题
《二十四孝图》情节概述、赏析、习题主要内容概述: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总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
我们那时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禁止、呵斥,甚至打手心。
我的小学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枯燥而死,只好偷偷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在书塾外,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我高兴极了。
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我幼小时候用私见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看了《二十四孝图》后才知道并不然。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可以勉力效仿,“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摇咕咚”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他应该扶一支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样,侮辱了孩子。
道学先生以为老莱子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二十四孝课件(2023版ppt)
鹿乳奉亲
01
故事背景: 周朝时期, 郯子父母年 老体弱,需 要鹿乳补充 营养
02
故事内容: 郯子为获取 鹿乳,身穿 鹿皮,混入 鹿群,挤取 鹿乳
03
故事寓意: 孝道至上, 子女应尽孝 道,关爱父 母
04
故事影响: 鹿乳奉亲的 故事被列为 二十四孝之 一,成为孝 道的典范
戏彩娱亲
故事背景:老莱子为让父母开
伤,生命垂危。
故事情节:杨香为了救父亲,勇 敢地与老虎搏斗,最后成功将老
虎制服,救下了父亲。
故事寓意:杨香的勇敢和孝心感 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被传颂至
今,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 们应该学习杨香的勇敢和孝心,
关爱父母,尊敬长辈。
1 哭竹生笋
01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 吴国孟宗的 母亲生病, 需要竹笋做 药引。
A
心,经常穿着戏服,模仿儿童
玩耍,逗父母开心。
B
故事寓意:子女应尽孝道,让 父母开心快乐。
故事启示:孝顺父母,不仅仅
C
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
精神上的关怀。
故事传承:戏彩娱亲的故事被
D
广泛传颂,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后人要孝顺父母。
卖身葬父
1
2
3
4
故事背景:汉朝时期, 董永决定卖身葬父,
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感动了一位富家女
03 故事结局:继母被丁兰的 孝心感动,从此对他视如 己出。
04 故事启示:孝道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 学习丁兰的孝心,尊敬父 母,关爱家人。
0 行佣供母
பைடு நூலகம்
故事背景:东汉时期,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
正确认识和评价《二十四孝》同志们:今天请大家回来学习,主要是弘扬孝道文化,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当今社会需要孝道,应该如何知道孝敬父母等为内容,与大家一道共同学习,在讲评中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
一、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是元朝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启蒙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歌颂的宗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写成文章、写成诗词、绘成图画,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
在旧社会《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那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孝道也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二变化,孝的内涵、外延、标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因此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尤为重要。
二、《二十四孝》的主要内容流行后世的《二十四孝》的版本有几种但多不,最早的撰辑人说法不一,据中国现代各部辞书所注的《二十四孝》的撰辑任无论是主张为郭居启或郭居业,还是郭朱正或是其他人,但其列举的二十四孝的人物及其序列是一样的,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孝》的主要内容。
1.孝感动天。
曾被后母多次谋害,没有被害死,知道后还是一样的孝顺后母,于是感动了天。
2.亲尝汤药。
汉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服侍母亲,每次都亲自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吃。
3.呲指痛心。
曾参家里来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曾参感觉到自己的心痛,就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就跑回家接待客人。
4.百里负米。
在饥荒的日子里,仲由自己吃野菜,把从百里之外搞到来的米拿回家给母亲吃5.芦衣顺母。
闵损后母虐待他,冬天让他穿芦絮衣服,被父亲发现,其父姚休掉后母,闵损为后母求情。
6.鹿乳奉亲。
子披着鹿皮混进鹿群里挤鹿奶回家供奉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跪下劝阻猎人,以免他今后无法取乳供奉母亲。
7.戏彩娱亲。
有个70岁老人老菜子,穿上戏装学小孩耍戏,讨父母欢心。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动天。
【原文】虞舜、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那么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假设。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谋。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二十四孝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故事简介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
这些孝子们以孝顺父母为宗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
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然为人们传颂。
首先,我们来讲述《孝感动天》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曹娥,她的父亲患病卧床,曹娥每天都要背着父亲去田间劳作,以供养家庭。
有一天,她听说有一种药能够治好父亲的病,于是她决定去山上采药。
在山上,她遇到了一只猛虎,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猛虎,并最终成功采得了药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要有勇气和毅力的。
接下来,我们讲述《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武丁,他的母亲生病了,但家里却没有钱买药。
于是,武丁决定去外面打工挣钱。
他每天辛苦劳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工钱。
为了省吃俭用,他甚至卧薪尝胆,最终终于挣到了足够的钱治好母亲的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
再来讲述《抱石忍饥》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许由,他的父亲在外面做生意,生意失败后一无所有。
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许由决定去外面打工。
在外面,他遭遇了饥荒,但他却抱着一块石头充饥,终于坚持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的。
最后,我们讲述《刺股读书》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颜渊,他的家境贫困,但他却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他每天早早起来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自己睡着而不学习。
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需要不断努力和自我约束的。
通过这些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孝子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希望我们能够向这些孝子们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什么1、二十四孝图是包含着中国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尽孝道。
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图上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2、忠孝双全:明朝有个将军沈至绪在抗击异军的战场上牺牲了,他的女儿沈云英登高大喊,振奋士气,发誓要为她的父亲报仇,并且夺回失地。
众将士被她的忠孝所感动,纷纷斗志昂扬,将敌人赶走了,并且她和她的父亲都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沈云英可谓是忠孝双全。
3、望云思亲: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是唐朝的宰相狄仁杰的故事。
狄仁杰一次外出巡视的时候,登上了太行山,朝下看着,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他久久没有离去,泪流满面。
4、上书救父: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的事情,有位名医叫淳于意,在民间为百姓治病。
因为他性情耿直,在治病的时候得罪了达官显贵,受到了诬陷,被押到长安受刑。
她的女儿缇萦为了救父亲,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却不辞劳苦,随着父亲一同前往长安。
到了长安,她便上书给汉文帝,陈述肉刑的危害和她父亲在民间的故事。
最后汉文帝发觉她的父亲是遭人陷害的,赦免了她父亲的罪行。
5、打虎救父: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他的父亲在田地里面耕种的时候,竟然被一只突然出现的老虎给叼走了。
杨香此时没有被老虎吓走,而是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后扼住了老虎的脖子。
最后老虎受不了松开了他的父亲,他终于把自己的父亲救了下来。
6、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个故事,还有剩下的二十个故事,分别是:彩衣养亲,哭竹生笋,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7、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个故事,把我国孝道这一传统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孝道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孝图文版PPT课件
子女应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他们为自己创 造的良好条件和环境。
社会活动中的孝道倡导
传承孝道文化
子女应积极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孝道 的重要性。
参与公益活动
子女可以参与一些与孝道相关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传递了孝道的正能量。
倡导家庭和谐
子女可以在社会活动中倡导家庭和谐、亲子关系融洽的理念,让更 多的人关注家庭、关爱家人。
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意义
促进家庭和谐
孝道文化强调子女对父 母的尊敬和关爱,有助 于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 与稳定。
培育社会公德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之一,对于培 育社会公德、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推动社会进步
孝道文化所倡导的尊老 、爱老、敬老等观念, 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 发展。
百里负米
故事背景
01
讲述了仲由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吃到米,不惜走百里路背米回家
的故事。
图文展示
02
PPT中展示仲由背米行走的图片,以及“百里负米”四个大字。
解读与讨论
03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解读仲由的孝行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父母的饮食起居提供最好的保障。
03
深入剖析孝道精神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THANKS。
担当社会责任
孝道强调个人应承担起对 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积极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 社会。
坚守道德底线
孝道要求人们坚守道德底 线,诚信做人,不做违法 乱纪的事情,维护社会和 谐稳定。
04
现代社会中的孝道实践
家庭生活中的孝道表现
尊敬父母
在家庭中,子女应尊敬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主动与他们 沟通交流。
二十四孝故事(原文注解)
二十四孝故事 (原文注解)教育.中国——张云栋老师整理题记: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
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此,浪子不揣冒昧,将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
正是: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
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
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 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二十四孝图》优质课件
审美价值体现
传承孝道文化
《二十四孝图》作为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代表作之一,通 过艺术的形式将孝道文化传承下来,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展现人性之美
《二十四孝图》中的孝行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 面,如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知恩图报等,这些美德对于 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审美价值
02
孝行故事解读
古代孝行故事选讲
卧冰求鲤
王祥为了让母亲吃到鱼,在寒冷 的冬天卧在冰上,最终感化天地
,得到鲤鱼。
老莱娱亲
老莱为了让自己的父母尽可能的 快乐,每天变换自己的角色,让
老人笑得眼泪都掉下来。
郭巨埋儿
郭巨为了让母亲吃饱饭,决定埋 掉自己的儿子,以节省粮食。在 挖坑时,却意外挖到一坛黄金, 上写“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
东方孝道精神
强调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和感恩,注 重家庭和谐与家族荣誉。
西方孝道精神
侧重于对父母的关爱、照顾和尊重, 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同时,也注重 家庭责任和亲情。
从《二十四孝图》看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碰撞与融合
价值观碰撞
图中某些孝行在现代看来可能过于极端或不合时宜,与当代社会价值观产生碰撞 。
价值观融合
体会情感表达
《二十四孝图》中的孝行故事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 情等,在欣赏时要深入体会这些情感表达,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性之美 和道德力量。
05
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二十四孝图》在古代社会的影响
道德教化
作为古代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二十四孝图》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 了孝道行为,对古代社会的道德教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十四孝图》作为一件艺术品,其构图、线条、色彩等 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
《二十四孝图》
主要情节一: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 儿”两件事。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 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而招我反感的便是 “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 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他被抱在 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 埋掉了。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 母,子又分母一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 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 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 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 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
1、在《二十四孝图》作者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______、 _______、______之类,而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____的故事,如果模仿则有 生命之忧。
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 怜的悲惨处境。
必提问知识点:
1、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以娱亲,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
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2、《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最反感的两则故事是_____和_____,认为这样的故事虚 伪或令人恐怖。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详解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详解《二十四孝故事》里的《孝经》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影响深远,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为什么要“孝”?,“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通过古人对父母的报恩方式能通过自己的思想认识,不一定件件照办,而是通过这些故事,通过古人的尽孝方式来告诉后人怎样去孝敬父母、关爱老人。
二十四孝其实就是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鹿乳奉亲、孝感动天、戏彩娱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怀橘遗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现逐一整理,用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原文和译文白话文详解。
让他们知道人世间还有个大大的“孝”字。
由于古文词义比较难懂,就加注了拼音,解决了阅读的困难。
一.尝粪[cháng][fèn]心忧原文:南齐庚黔娄[yu qian lou] ,为孱陵令[chán ling]。
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yuē]:“欲知瘥[chài]剧,但尝粪苦则佳。
”黔娄[yu qian lou] 尝之甜,心甚[shèn]忧之。
至夕,稽[qǐ]颡[sǎng]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诗赞:到县未旬日,椿[chūn]庭遗[yí]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译文:南齐人庾黔娄[yu qian lou] ,任孱陵[chán ling]县令。
到孱陵[chán ling]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二十四孝故事》评析(一)(1)《二十四孝故事》简介
《⼆⼗四孝故事》评析(⼀)(1)《⼆⼗四孝故事》简介原⽂地址:15《⼆⼗四孝故事》评析(⼀)(1)《⼆⼗四孝故事》简介作者:⽼教书匠萧成志15 《⼆⼗四孝故事》评析(⼀)(1)《⼆⼗四故事》简介萧成志《⼆⼗四孝》的全名为《全相⼆⼗四孝诗选》,⼀般⼈认为是元代郭居敬编写的。
谁是编者,历来就有不同说法,有⼈认为是郭居敬的弟弟郭守敬编写的,还有⼈认为是郭居业撰写。
后来的印本⼀般配有图画,所以⼜叫《⼆⼗四孝图》。
其实,《全相⼆⼗四孝诗选》也不是故事最早的源头,此前还有西汉经学家刘向编的《孝⼦传》,后来的⼀些故事选⾃《艺⽂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以故事和⼉童诗歌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是适合⼉童特点的,今天仍然有这种形式。
现在传阅的《⼆⼗四孝故事》,⼀般都是后⼈配了图的⽩话本,故事是⽤当代⽩话语⾔表达的。
与原⽂对照,不仅有顺序上的不同,也有内容上的出⼊。
这本书的⽬的不是考证历史的真实性,⽽是为了宣传孝顺的观念和道德。
这本书是经过多次修订过的,在内容上是容许有出⼊的。
为了某些说明的需要,我所叙述的⼆⼗四孝故事,根据历史事实,在少数地⽅也有某些补充,主要在孝⼦的⽣平和孝敬⽗母的事迹上。
纵观⼆⼗四孝故事,涵盖了古代孝道的⽅⽅⾯⾯。
我们作些介绍,就能⽐较全⾯地了解古代“孝”的内涵了。
《⼆⼗四孝故事》在封建社会是影响⾯最⼤的启蒙教材。
这部启蒙教材影响的对象是不分男⼥⽼少,也不分穷富贵贱,有些穷⼈可能没有读过这本书,但都听过这⽅⾯的故事。
如我们⽼家农村死了⼈,晚上要唱夜歌⼦,其中就有⼈要唱⼀个多⼩时的《⼆⼗四孝故事》,就是现在农村唱夜歌⼦的⼈,还在唱着呢。
在封建社会的各个时代,在各个阶层的家庭教育中,只有“孝”取得了基本的共识,成为了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最近⼀百年以来,对《⼆⼗四孝故事》的批判也是最厉害的。
只是在最近⼏年中,也有⼈感到整个社会尊⽼爱幼的⼯作做得⽐较差,尤其是⽼⼈难以得到应有的赡养和尊重,也有⼈提出要让青少年重读这部书。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_历史故事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人与历史是统一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自我生成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篇一: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篇二: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篇三: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篇四: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图》典故赏析篇五: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二十四孝故事内容概括
二十四孝故事内容概括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孝道的典范表现。
它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记载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这些孝子在面对父母的生病或者遭遇困难时,以孝心感动天地,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这些故事中,有的孝子为了救治父母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孝子为了孝敬父母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有的孝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舍弃了自己的理想。
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传承孝道。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之一是《孝感动天》,讲述的是晋代的孝子张良,为了治疗父亲的重病,不惜前往远方寻找名医。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有名的医生,但医生却要求他取来一块鲜肉才能治病。
张良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割下自己的肉来治病。
当他回到家时,发现父亲已经痊愈,而他自己却因为失血过多而奄奄一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另外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千里送鹊》,讲述的是南朝梁代的孝子许敬,他的母亲因为思念家乡而生病,许敬为了让母亲能够看到家乡的景色,不惜骑马千里送来一只鹊鸟。
这只鹊鸟在母亲的窗前鸣叫,母亲因此得以看到家乡的景色,终于安心离世。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孝顺并不一定要付出生命,有时候一份心意,一份用心,就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
此外,还有《抱薪救母》、《卧薪尝胆》、《刺股读书》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感动着古人,更感动着今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孝道精神,让这种美德代代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十四孝故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孝道的内涵,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怎样去对待家庭。
二十四孝解读
二十四孝解读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看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
教育就是要从孝开始。
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点,又是一个永恒的基础。
时代会变迁;知识会更新,但是传统中国更重视永恒的“孝”,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是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是作为人都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东西。
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这个“孝”字!“孝”字上“老”,下“子”,也就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延续性。
每个人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你今天是小辈,明天就是长辈,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长辈,那么你怎么能指望当你变老的时候,你的小辈来孝敬你呢?如果没有这种孝敬之心,人类的血缘之环,又怎么能够一环一环地传接下去呢?“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众人的欲望了。
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
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二十四孝》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古人盛赞的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亲”可以勉强做到,“负米养亲”“亲尝汤药”“拾葚养亲”“行佣供母”“打虎救父”“弃官寻母”等等,也许可以勉强做到。
还有一些是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动天”“埋儿得金”“怀橘遗亲”“哭竹生笋”等等。
有些我们咬咬牙也许能做到,但已是没有必要了,如“尝粪心忧”“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亲涤溺器”等等。
时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们未必能做;古人须做的,我们未必必须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们未必做得到。
我们读《二十四孝》,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
他们也许并非看重这些形式,要后人件件照办;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还有“孝”之一字!为什么要“孝”?古人的解释也很简单,“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叫做“慈乌反哺”: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孝心教育是我校开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孝心”是为人立身之本;“孝心”是巩固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心”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心”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与父母坦诚的沟通;无论是一张小小的祝福卡,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无论是给父母说声对不起,还是犯错误后的道歉;无论是一张优秀的试卷,还是一本干净的作业。
无论是一束鲜花,还是一杯热开水;无论是耐心的倾听,还是虚心的接受意见;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去打工体验生活;无论是给父母捶捶背,还是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无论是过年时给父母深深的鞠躬,还是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无论是有节制的玩耍,还是合理安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确实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最大的安慰。
我现在开展孝心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目录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1- 扇枕温衾 (3)-2- 拾葚异器 (4)-3- 涌泉跃鲤 (5)-4- 闻雷泣墓 (6)-5- 乳姑不怠 (7)-6- 卧冰求鲤 (8)-7- 恣蚊饱血 (9)-8- 扼虎救父 (10)-9- 哭竹生笋 (11)-10-尝粪忧心 (12)-11-弃官寻母 (13)-12-涤亲溺器 (14)第二单元走进易县-13-美丽的易县 (15)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第一课扇枕温衾(qin)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
译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十分孝顺。
炎热的夏季,他用扇子给父亲把枕头凉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用身体给父亲把被褥温热。
黄香少年时就精通经典,文采非常好,在京师广泛流传一句话叫做“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时他任职魏郡太守,魏郡遭受到水灾时,黄香尽自己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书籍《九宫赋》、《天子冠颂》。
思考:九岁的黄香是如何对待父亲的?做一做:模仿黄香,看谁能做到。
第二课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是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译文: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对母亲及其孝顺。
当时正在王莽战乱时期,又遇到饥荒,柴米非常贵,母子俩只能是用桑葚来充饥。
一天,他们恰巧遇到赤眉军,该军士兵大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很可怜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大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来表示敬意。
思考:赤眉军是如何对待尽孝的蔡顺的?做一做:吃饭时,能为母亲做点什么呢?第三课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接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译文: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作为自己的妻子。
夫妻俩人孝顺父母,他家距离长江有六七里路,庞氏常常到江边去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俩就常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把她赶出家门。
庞氏临时住在邻居家里,一天到晚辛苦的纺纱织布,把所得到的积蓄托邻居送回家里孝敬婆婆。
之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赶出家门的事,让姜诗把她接回来了。
庞氏回家这一天,院子里忽然喷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还有两天鲤鱼跳出来。
从此,庞氏就用这些孝敬婆婆,不用走很远去江边了。
思考:姜诗的妻子庞氏是如何孝敬老人的?做一做:善于发现母亲对待长辈的孝心。
第四课闻雷泣墓王裒(pou),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lu)莪(e)》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译文: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学识渊博,能力非凡。
他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他隐居起来,教书来生活,一辈子都不面向西边坐,表示永远不做晋朝的臣子。
他的母亲在世时特别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刮风下雨,听到雷声时,他就跑到母亲的坟前,跪下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的时候,每次读到《蓼(lu)莪(e)》篇,他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思考:父母过世后,王裒做了些什么?做一做:阅读一篇思念父母的文章。
第五课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译文: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做官到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已高,牙齿掉了,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洗漱后,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持续了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咐的一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思考:古人尽孝的做法如何传承下来?做一做:向社会宣讲一下孝的故事。
第六课卧冰求鲤王祥,琅(lang)琊(la)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译文:王祥,琅(lang)琊(la)人,亲生母亲早年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生病了,他悉心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吃后,果然病好了。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来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思考:从王祥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做一做:做一份尽孝的计划。
第七课恣(zi)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译文: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心入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任凭蚊虫叮咬也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思考:吴猛的孝心与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做一做:用自己的智慧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第八课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译文: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跟随父亲到田里割稻子,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后叼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去,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思考:杨香舍己救夫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做一做:寻找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九课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译文: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年纪大,生病非常严重,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
正是严冬季节,没有鲜笋,孟宗没有什么办法,独自一个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哭泣。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看见地上长出几个嫩笋。
孟宗非常高兴,采回来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好了。
后来他官至司空。
思考:为了母亲的病能够得到治疗,孟宗怎么做的?做一做:写一篇父母爱自己的作文。
第十课尝粪忧心庾(yu)黔(qian)娄,南齐高士,任孱(chan)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职孱(chan)陵县令。
到任不到十天,忽然感觉心里惊慌出虚汗,预感这家里有事,就立马辞去了官职返回到家乡。
回到家里,才知道父亲已经病重两天了。
医生嘱咐说:“要想知道病情的轻重,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就行了,味道苦就是好的。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甜,心里十分担心,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去死,黔娄安葬了父亲以后,并守制了三年。
思考:庾黔娄是如何尽孝心的?做一做:写一篇自己爱父母的作文。
第十一课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译文: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亲生母亲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给别人,五十年中母子互相没有消息。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堂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四处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他决心放弃做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到母亲永远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