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妇科病的常用穴位-妇科病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讲解

养生--艾灸的基础知识艾灸文化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
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
《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绿色养生疗法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十而立要艾灸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
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
”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再多的穴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
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1.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女性艾灸穴位有哪些

女性艾灸穴位有哪些其实养生当中的艾灸就是通过疏通人们的经络来达到养生的作用,常常都会被用来治疗妇科疾病的,因为女性朋友们的妇科疾病的治疗要比男性朋友们更加复杂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去进行治疗的,基本上来说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自己想要去达到效果的穴位,但是很多人在找穴位的时候都会变得有些错误,这个时候就会让自己的养生效果没有办法体现出来。
1、关元【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小肠的募穴。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2、气海【标准定位】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等3、中极【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膀胱的募穴。
【主治疾病】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4、足三里【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说,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艾灸穴位,那么就要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情况不同,还选择不相同的穴位进行艾灸的,基本上来说关元穴位是有很多种效果的,是可以治疗相当多的妇科疾病,比方说痛经,月经不调都是可以艾灸这个穴位来达到缓解的作用,这个穴位是在人们的下腹部的。
【超清晰】艾灸常见病症指导 艾灸穴位图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贫血:足三里,关元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糖尿病:关元,太溪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遗尿:关元,足三里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中风偏瘫:上肢瘫痪——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痪——伏兔,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癫痫:鸠尾,风府,筋缩,内关,丰隆风湿性关节炎:曲池,足三里,血海,肝腧类风湿关节炎:曲池,足三里,八风,八邪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颈椎,腰椎,外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天柱,大椎,合谷,关元,后溪肩周炎:肩贞、巨骨、肩前、天宗、肩井肩臂外侧痛:曲池、二间肩臂内侧疼痛:太渊、尺泽肩关节后侧痛:中渚、天井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肌劳损:志室,委中,大肠腧,腰阳关腰椎间盘突出:后溪,足三里,昆仑,命门,阴交,腰阳关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腰阳关梨状肌综合症: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常见病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妇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中极,关元,太溪月经后期:关元,三阴交,气海痛经: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闭经: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血海经期头痛:百会,凤池,太阳,合谷,血海,三阴交带下病:白环俞,气海,三阴交,带脉慢性盆腔炎: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归来,肾俞,关元俞乳腺增生病:乳根,阳陵泉,膺窗,膻中功能性子宫出血:神阙,隐白子宫脱垂:子宫,气海,足三里,关元,三阴交:气海,关元,子宫子宫位置异常: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子宫性冷淡:大巨,膻中,乳根,气海,命门不孕症: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习惯性流产:气海,关元,中极,曲骨,肾俞妊娠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胎位不正:至阴产后腹痛: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产后少乳:乳根,膻中,足三里,少泽更年期综合症:肾俞,三阴交,中极,足三里,悬钟,子宫妇科类问题,最常用的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及以下到长强穴之间在督脉上的位置,约是八髎的中间,找灸感最好的用)三阴交(有时候灸的觉得疼,但是效果会不错)常见家庭艾灸取穴指南——外科及皮肤五官科篇方便百姓日常取穴用,按照对“症”取穴的简单方法,疾病日常自我治疗常用取穴,简单归纳:落枕:天柱,大椎,肩外腧,肩中腧颈椎病:大椎,天柱,合谷,后溪肩周炎:肩髎,尺泽,风池,曲池,肩髃,肩部阿是穴(病变部位)肋软骨炎:内关,阳陵泉,支沟腰椎劳损:肾腧,志室,大肠腧,委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命门,腰阳关,阴交坐骨神经痛: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梨状肌综合症: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跟痛:太溪,昆仑,照海,申脉,解溪扭挫伤: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合谷乳腺炎:肩井,少泽,膻中,乳根,期门痔疮:长强,上巨虚,二白,承山,血海结(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阳白,曲池,太阳牙痛:合谷,下关,颊车,内庭口腔溃疡: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扁桃体炎:合谷,曲池,大椎过敏性:风池,足三里,迎香,合谷鼻出血:合谷,上星,迎香荨麻疹: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湿疹:合谷,三阴交,曲池白癜风: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风池斑秃:风池,头维。
妇科艾灸取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妇科病

妇科艾灸取什么穴位艾灸治疗妇科病艾灸治疗妇科病的穴位1、中脘穴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神阙穴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
3、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4、子宫穴子宫穴,经外穴名,出《针灸大全》。
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5、归来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6、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8、三阴交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着。
直刺1~1.5寸。
妇科炎的症状1、白带异常症状:无色透明粘性白带,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凝乳状白带,豆腐渣样白带,水样白带,白带有血丝或白带增多、减少、有异味。
艾灸三阴交

艾灸三阴交艾灸三阴交:一种天然疗法的探索引言:艾灸作为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其中,艾灸三阴交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阴交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艾灸三阴交的全面了解。
一、三阴交的概念1. 三阴交的位置:三阴交位于人体腹股沟的中央点,准确来说是在大腿内侧股骨结节内上方三寸。
此处是经络交会之所,内有多条经脉交汇,形成了该穴位的特殊功能。
2. 三阴交的特点:三阴交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其特点是与妇女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有密切联系。
艾灸三阴交可以通过恢复、调整这些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二、艾灸三阴交的作用机制1. 温经通络:艾灸三阴交能够通过直接作用于穴位,温热经络,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恢复协调的作用。
2. 调理内分泌系统:艾灸三阴交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调节和平衡内分泌系统的异常状态,对一些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艾灸三阴交能够通过影响神经兴奋性,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胃肠不适和疼痛等症状。
4. 活血化瘀:艾灸三阴交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对一些瘀血引起的疾病有明显的疗效。
三、适应症及注意事项1. 适应症:艾灸三阴交适用于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尿频尿急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腹泻等。
2. 注意事项:(1)艾灸应在安静、温暖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受凉。
(2)艾灸时要保持身体放松,感受温热刺激。
(3)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
(4)艾灸后应保持温暖,避免受风寒。
(5)对于孕妇、心脏病患者、高热病人等,应谨慎使用。
妇科疾病艾灸哪里_艾灸治妇科灸哪里最好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要求】归来不低于 35 分钟;八髎穴、三阴交不低于 45 分钟。 3、血寒型月经不调
妇科疾病的艾灸穴位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缘由许多,如、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贪凉(要 风度不要温度)专家分析: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 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1、血虚型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 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 40 分钟,内关、涌泉各 30 分钟。 2、肾虚型月经不调
第1页共1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缺乏、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严寒, 差不多的时候,用来涂抹瘙痒的外阴患处,同时对湿疹也是有肯定的疗效。
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月经量过多、过少都
4、痛经腹痛。
不正常,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引发尿道疾病感染,尿道感染的女性伴侣可以取艾叶、辣蓼各 10 克、车
温馨提示:治疗女性伴侣的妇科疾病不建议自己擅自使用药物,有了
前子 80 克左右,混合,将其煎熬服用,早晚各一次。
妇科疾病,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听从医生嘱咐。
2、阴道炎。
有效预防妇科病的 6 种小方法
在健康教母马悦凌《不生病的智慧》中就有提到用艾草来治疗阴道炎
许多女性伴侣在每次来月经的时服用艾草治疗,对痛经是有很好的疗效,分别取艾叶、黄芪各 12 克,
1、尿道感染。
少量的肉 XX、吴茱萸、当归、炒香附、玄胡索,然后进行熬制,一天服
假如女性伴侣在月经期间没有做好卫生,或者是私生活不洁等状况, 用三次,坚持服用一段时间。
艾灸治疗妇科病

艾灸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宫颈炎(附穴位图)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宫颈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关元:当脐中下3寸。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病症】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并有强壮作用。
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插两根艾条或三根艾条施灸,每次灸15-20分钟.这期间要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感应而适当调整艾条的高度及热度。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
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属足阳明胃经。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归来和子宫属于临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宫穴的时候就免不了灸到归来,这样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扣住两个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钟。
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这个部位可以用单眼艾灸盒两个同时艾灸,比较节省时间。
每穴艾灸10分钟。
八髎穴: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病症】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治盆腔炎灸的艾灸验方治盆腔炎灸三阴交穴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和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

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常用穴——八髎穴艾灸八髎穴主要治疗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位置】:骶椎。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八髎(liáo)位于膀胱经上,位于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穴,故名。
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
髎,孔隙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
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
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命门、肾俞、志室在腰部横向同一条线上。
搓八髎是治疗妇科男科之要**诀云:大趾连通肝脾经,疏肝健脾强腰身。
小趾归属膀胱经,泌尿疾病可医治。
第四趾节通胆经,便秘胁痛奉效奇。
中医有句:“脚为肾之根”,《儒门事亲》曰:“肾主两足”。
俗语云:“脚为树根身为干,泉水滋润树茂盛”。
通过这种方法治腰疼效果极好。
我是用手背来回上下揉搓,抹点橄榄油,搓的面积尽量扩大到整个后腰部,从命门、肾俞、志室开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长强。
腰为肾之府,摩击肾府,又名“擦精门”。
命门、肾俞、志室此三穴为肾精和元气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处,可以补充元气,滋养肾精。
从而令女人身体强壮,气血充足。
命门五行属火,女人要想身体好,永远不显老,就需要命门之火不停燃烧,使肾水保持温暖畅通。
肾俞是肾的直接代言人,跟肾一样,五行也属水。
另外,凡是妇科病、肾系统疾病,在肾俞处都有压痛点。
志室是藏肾精的宫殿,五行属土。
肾水没有土的藏纳,便会泛滥成灾,女人身体的毛病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当你揉搓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热力从后腰部源源不断地往腹部的神阙和关元渗透。
我在上个月的时候,只要运动十来分钟身上就会发热,现在天气变冷,发热的时间要长一些,每天做个一两次可以驱寒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艾灸治妇科病的常用穴位
导语:治疗妇科疾病可以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这些穴位不仅仅可以治疗妇科疾病,还可以治疗男科疾病。
如果患有生殖
治疗妇科疾病可以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这些穴位不仅仅可以治疗妇科疾病,还可以治疗男科疾病。
如果患有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都可以这样来治疗。
这些穴位可以分开艾灸,如果怕耽误时间也可以一起艾灸。
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免得灸的太多上火。
治疗妇科病用艾灸的常用穴位就是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
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涵盖治疗妇科的所有疾病。
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还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
工具:关元,子宫,归来这几个穴位都在腹部与小腹部。
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做移动艾灸,每天40分钟左右,三阴交,可以用单眼艾灸盒双侧同时艾灸。
子宫穴是奇穴,一般的穴位图显示不出来,你可以在中级和曲骨之间旁开三寸左右艾灸,就可以灸到子宫穴。
为什么要在这里施灸呢?主要原因也是小腹的里面就是子宫,在这里治疗可以直接对准病灶,所以艾灸主要是对病灶部位的施灸,是简单易行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周期:如果是治疗的话, 15天为一周期,然后停3-5天再继续一个15天,这样循环下去。
这个周期也是要根据你疾病治疗的程度而定,有的人治疗10几天就看到了明显的疗效,而有的人治疗几个月效果也不好。
如果是你很快就可以看到了疗效,那么接下来的治疗就是可以隔天艾灸,也可以一周艾灸2-3次。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