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卢卡奇.

合集下载

第二讲卢卡奇

第二讲卢卡奇
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 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 有正直的心则无邪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格奥尔格· 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 是由客观的历史活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合力”而决定的,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就没有积极意义了。恩格斯对社会历史进步 的所谓的“合力论”就符合了这种科学思维。 这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 作是“从事后”思索的结果。言外之意, 马克 思主张“事先”思索。科学思维总是按照因果 性法则来理解历史进步的。而按照因果性就总 要从“从前”的某种存在来推导出将来的存在, 过去决定现在和将来。在这个意义上, 历史发 展与人的那种为“未来”而构造的能动性意识 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样,历史都会“进行”下 去的。所以, 这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 “历史宿命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纯粹的研 究历史事实的“科学”? 正是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就是以第二 国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 另一种就是卢卡 奇所理解的辩证法的态度。 当我们说历史是按照某种内在目的发 生的, 这个目的不是在历史之外某个地方 神秘存在的, 只是说,历史是在我们思辨 的思维中显现为历史的。人总是为了自身 去建立某种“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 历史的本质。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的研究

第二章 卢卡奇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卢卡奇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卢卡奇的哲学思想李庆霞马克思主义学院乔治·卢卡奇(1885~1971)——传奇的一生考试题:简要说明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内涵。

(黑格尔、马克思、西美尔、韦伯)第一章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引言: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开头,便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以往的哲学家只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60页)“只有当意识同现实有了这样一种关系时,才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当意识的产生成为历史过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来自人的意志,但不取决于人的任意妄为,也不是人的精神发明的)所必须采取的决定性步骤时;只有当理论的历史作用在于使这一步骤称为实际可能时;只有当出现一个阶级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这样的历史局面时;只有当这个阶级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识社会时;只有因此这个阶级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而且按这种方式,理论直接而充分地影响到社会的变革过程时,理论的革命作用的前提条件——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才能成为可能。

”——《历史与阶级意识》49页关键词:物化总体性阶级意识无产阶级意识正统马克思主义思考题:1.如何理解卢卡奇的历史概念?2.如何理解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界定?3.如何理解物化的基本内涵?4.比较卢卡奇物化概念与马克思异化范畴的异同?(共同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通过商品拜物教揭示异化。

不同点:背景不同、自由时期和稳定时期;表现不同,四种形式,具体内含;消除方式不同,消灭分工和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革命)卢卡奇思想总概括:一、历史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本体论基础二、批判异化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的主题三、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方法论的实质一、卢卡奇简介:思想历程;政治生涯;国际影响乔治·卢卡奇(1885~1971),(韦伯1864-1920)匈牙利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卢卡奇

卢卡奇
物化意识是指体性原则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1.物化的扬弃与总体性原则的恢复 2.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 3.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三)阶级意识与阶级革命

1.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2.阶级意识与阶级革命
卢卡奇的马克思 主义观
一、总述

卢卡奇,1885—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 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923年,他 以著名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 始人和奠基人。物化、总体性、主客体的统 一、阶级意识四个范畴构建起了卢卡奇所理 解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构架。
二、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物化和物化意识
1.物化定义:卢卡奇给物化的定义是“由于这种情 况,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 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 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2.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1)人的数字化
(2)主体的客体化 (3)人的原子化

3.物化意识

有关卢卡奇物化思想和立场的.doc

有关卢卡奇物化思想和立场的.doc

有关卢卡奇物化思想和立场的物化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也是他批判当代的主要思想武器.他认为物化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创造物变成了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支配人的力量,人成了物的奴仆,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人自身活动变成了依靠悖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西,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其实与“异化”概念相近,后来许多人也就把他的物化称为异化。

异化的原因,卢卡奇认为恰恰是因为技术的运动和理性的发展。

他说:如果我们遵循着劳动在他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从手工业经过合作生产和工厂手工业到机器生产的道路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不断向高度理性发展,逐步取消了人在特征、个性、个人性格上的倾向。

这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的过程,就是理性征服自然对象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人的沦丧与异化的过程。

他认为这种技术和理性的发展所造成的恶果可以从生产过程和生活两个方面加以论证。

从前者来说,技术的应用必然造成进一步的劳动分工,理性的发展必然是劳动过程的日益合理化和机械化,从而导致工人最终丧失了与产品的接触,在形式上工人成为可有可无的一个原子,在心理上造成更为悲惨的局面。

理性、技术发展的过程已成为工人异化之源,劳动的对象化过程已成为异化的过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已成为人性丧失的过程。

商品生产的发展、工具理性的扩张不仅影响了生产过程,也改变了整个生活的面貌,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各个部分。

总之,科学、技术、理性使世界发生了巨变,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科学本身也卷入这种单一的直接性之中,从而“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使世界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因而科学和技术必然“受到指责”。

ﻭ面对着充满异化和罪恶的世界,在哪里能找到的栖息地?卢卡奇的回答是:假如人们想到,这有一种意义截然不同的自然概念的回声,它越来越集中地感到这样的制度剥夺了人的本质,他所拥有的文化和文明越多他就越不可能是一个人。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试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物化”是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物化”范畴,并且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作了完整阐述。

主要探讨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内涵、物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物化的克服,力求较为全面地把握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并发掘出物化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标签:物化的内涵;物化的表现;物化的克服;当代意义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自马克思以来第一次通过物化概念来论述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

他认为,物化现象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现象就是“物化”。

时至今日,分析、探索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物化的内涵卢卡奇是通过分析马克思《资本论》中对拜物教的阐述得出物化的理论的,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1]。

卢卡奇指出,人的“物化”的特性,正是在此基础上,把按照可计算性来加以调节的合理化原则,把由于社会分工导致的生产的机械性,把掩盖在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下的生产者人格的破碎以及生产者的原子化和孤立化都包含在了其中。

因此,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2]。

卢卡奇对物化的本质规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物化产生的前提是商品形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范畴。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不具有谋取永恒的自然规律的资格,它与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相关联,并遍及社会的一切方面。

所以,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和对象化是不完全相同的,他只是将资本主义范围之内的对象化理解为物化。

第二,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核心内涵是指社会关系的物化。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讲-卢卡奇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讲-卢卡奇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四种形式
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 人的本质的异化 人与人的异化
物化的表现形式:
①经济领域的物化 表现四个方面:劳动者相对于劳动对象、 劳动活动、劳动产品和个人自身 ②政治领域的物化 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对 社会生活合理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框于法律范 围之内,都受到国家机器的强有力的干预和 调治。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 出了著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 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 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 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如果我们追溯劳动在从手工业经过合作生产和工厂手工业再到机 器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道路的话,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合理的, 逐步消除工人的质上的、人的和个人的差别的不断进步的趋向。另一方 面,劳动过程逐步分解为许多抽象的、合理的和专门化的操作,使得工 人不同最终的制成品发生接触,并且工人的劳动简化为一套专门化操作 的机械性的重复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加强机械化和合理化,完成一件 工作所必要的时间周期(这是合理计算的基础),则从仅仅是一个经验 的平均数转化为一个客观上可以计算的,作为工人所面对的固定的和既 成的现实的工作定额。随着对劳动过程的现代‘心理分析’(在泰勒制 中),这种合理的机械化一直扩展到工人的‘心灵’中…”87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 马克思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 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三、卢卡奇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为基础

卢卡奇(课堂PPT)

卢卡奇(课堂PPT)
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 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 有正直的心则无邪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1
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1919年3月成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卢卡 奇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的人民委员。同年8月匈牙 利苏维埃共和国被推翻,革命宣告失败,卢卡奇同 许多政治流亡者一样,移居维也纳。
4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2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11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把 历
史 推向行动的领域是与把所谓的历史辩证 法先验化和神秘化联系在一起的。其实, 细 想一下不难发现 , 青年卢卡奇思想的这种特 征是跟在一定迷惘的时代建构乌托邦的救世 希望的理论努力的本性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 , 青年卢卡奇的 历史 不是一种主 观唯心主义的历 史。因 为青年卢 卡奇强调 阶级意识 就以为他的历史观必然是主观唯 心主义的 , 这是一种误解。青年卢卡奇在 历 史与阶级意识 中一再强调, 无产阶级的意识 决不是无产阶级的发明, 不是凭空创造出来 的, 而是整个历 史过程的 不可避免 的结果。 青年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考虑不是简单地站 在传统认识论的存在与意识的关系的水平上 的。在他的思路中, 无产阶级能够意识到自 己只不过是一种商品, 这是与无产阶级具备 了用行动克服这种物化性的现实条件联系在 一起的。因此 , 实际上, 青年卢卡奇的思路中 是有一种历史的总体过程论的思想的。只是 因为青年卢卡奇反对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对这 一过程进行本质性的、 规律性的反思, 所以 , 对于他来说 , 这一过程只表现为一种偶然事 件的简单组合。 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中 , 青年卢卡奇明 确地区分 了个人与阶级 在历史中 的不同作 用。在他看来, 个人是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 的物性化现实的。因为 , 当个人面对客观现 实的时候, 他面对的是一个现成和无法改变 的客观的复合性 , 这个复合体只允许个人去 认识或拒绝认识这个现实。他是不可能以实 际革命的方式来同这个现实发生关系的。显
2/ 2000
哲学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社会存在本体论 中才真正理解。
很著名。但现在看来真的是太粗糙了。从刚 才我们讨论的直接思路看, 青年卢卡奇无非 是想说明 资本主义这种 虚假自然性 的非法 性, 强调社会历史生成性对自然对象认识的 作用 , 一般地看, 这并无大错。可是, 一旦青 年卢卡奇的理论逻辑仍然停留在旧本体论的 陷阱中 , 就会使问题复杂化。这就是马克思 在抛弃一切旧本体论之后, 建构实践的历史 性生存的同时 , 仍然坚持自然界永远先在性 的深刻意义。这一点 , 青年卢卡奇在晚年的

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

2009年 第1期(总第168期)世纪桥Shi J i Q iao No .1,2009(General No .168)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向夏莹(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渊源;意义收稿日期:2008210231作者简介:向夏莹(1983-),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在卢卡奇那里,总体性是他阐述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

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

并提出:“总体范畴,是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因此,总体性思想不仅成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思想,而且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的全部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简要说明。

一、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源于黑格尔。

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

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的存在而已。

在黑格尔眼中总体不是一般的部分之和,而主要是一种走向绝对的能动创造力量。

它驱动观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部分)走向总体,扬弃观念的对象化和异化以回归主体。

“绝对观念”是普遍统一、完整的整体,它既表现为纷繁事物的本质,又是自身本质的表现。

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精神、社会历史三个发展环节之中,由此就构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有机的部分。

不仅如此,而且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缺乏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与机的整体。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物化理论。

物化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人们对于生产力的过度迷信,而这种迷信会导致生产力对于人的支配,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一种对待物品的关系,因此就出现了物化的现象。

本文旨在阐述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阐释这些理论的五个例子,并评价该理论的可行性。

首先,卢卡奇认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看待自然的方式已经开始变成看待生产力的方式。

这种看待生产力的方式让人觉得生产力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例如,在当代,人们普遍认为物质财富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钱越多,你就越有价值。

这样的看法导致了现代社会非常严重的收入差距。

其次,卢卡奇认为,当我们把事物看作物品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我们将某个物品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这个问题并不真正地得到解决,而是变成了另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没有真正地得到解决。

例如,我们使用电脑来解决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因为我们可能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或手段来解决问题,导致这个问题又变成了另一个问题。

第三,卢卡奇认为,当我们把人看作物品时,我们就会把人本身也看成一种生产力,并将他们归入一个更高效的生产过程中。

这种生产方式通常是标准化的,重复的和机械的。

例如,在现代工业中,工人们通常不再是一个工厂的所有者,而是只是做某一个简单的机械化工作的人,他们通常只需要重复性地执行某些任务。

然后,卢卡奇认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关注的是物质享受,而不是人类的彼此关系。

这些物品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是被网络和交换联系起来的,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因此被忽视。

比如,当我们购买一个新手机时,我们通常会关注手机的功能、性能和价格,而不是这个手机是由谁制造、谁提供的售后服务、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最后,卢卡奇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失去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卢卡奇自己承认,他写《历史和阶级意识》时,是透过黑格尔的眼光看待马克思的,从他所著的《青年黑格尔》也可以看出,卢卡奇获得思想灵感和理论借鉴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其中主体——客体的外化、异化——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的、具体的统一,这种哲学模式的构筑和完成给了卢卡奇创立和提出物化理论的哲学依据。

卢卡奇将黑格尔哲学模式中的马克思的理论、异化及其克服上升到了主导地位,其中的主、客体关系理论与黑格尔的哲学模式相互交织,形成了卢卡奇自己的物理化理论。

这其中体现着卢卡奇的创造性,即给黑格尔的哲学模式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明显可见的新的社会内容、新的主体和新的阶级立场,是对黑格尔哲学模式创造性的批判继承。

卢卡奇反对离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谈论辩证法。

他批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说恩格斯在那里根本没有提到历史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他说,“他(恩格斯——引者注)对最根本的相互作用,即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连提都没有提到,更不要说把它置于与它相称的方法论的中心地位了。

然而没有这一因素,辩证法就不再是革命的方法,不管如何想(终归是妄想)保持‘流动’的概念。

”[2] (P50) 卢卡奇认为,只有坚持客体和对象的历史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它们。

如果不承认这些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结构是历史地产生和连续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一味要求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客观普遍性的科学概念,这只有陷入理论的误区。

卢卡奇认为,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直接存在方式深入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隐蔽内容,了解其本来的历史制约性,把客体当作统一的整体来把握,这就需要运用辩证的总体性方法。

早期卢卡奇用黑格尔主义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列宁和卢卡奇关于辩证法基本思想的同异列宁和卢卡奇都反对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批判机会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两人都把辩证法的研究提到首位,而且都着眼于从总体上构思辩证法,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解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哲学体系,他探索和构思的重点是认识、思维的辩证法;而卢卡奇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社会历史哲学,他主要着眼于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第二讲: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讲:政治意识形态

第二讲:政治意识形态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强调的主题、理论与原则是怎样?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呢?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兴起与衰落呢?政治意识形态可能终结吗?讲解提要:一、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二、自由主义(一)自由主义的要素;(二)古典自由主义;(三)现代自由主义三、保守主义(一)保守主义要素;(二)家长式保守主义;(三)新右派四、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要素;(二)马克思主义;(三)社会民主主义五、其他政治意识形态传统(一)法西斯主义;(二)无政府主义;(三)女性主义;(四)环境主义;(五)宗教基本教义派六、意识形态的终结?何谓政治意识形态?从使用的角度看,目前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向于中性的看法,其一般指涉一种脉络可循的社会哲学或世界观。

然而长久以来,政治意识形态被视为用来充当一种政治武器,并用来攻击和批判敌对的原理或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的特征在于其欺骗性与虚伪的特性:用来迷惑被剥削阶级并无视所有阶级社会最根本的阶级矛盾。

在他看来,有必要区分科学与意识形态(注:他认为自己的论证是科学的)、真理与虚伪之间的差异。

不过,后来到了列宁、葛兰西(Gramsci)那里,他们不仅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等足以使马克思自己感到困惑的词汇;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出现了独裁的体制,波谱(Karl Popper)、额兰(Hannah Areendt)等人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控制的机制。

特别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使用该词将其视为一种思想上“封闭”的共产主义体系,其指责对方垄断对真理的诠释,拒绝容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自由派人士主张开放、容忍,自然拒绝自由主义被当作意识形态来加以看待;而保守派人士因为主张世界大部分超乎人类心灵理解的范围,宁可主张将保守主义描述成一种立场、一种心灵的态度(Attitude of mind),并将自己的信念定位在经验主义、传统与历史上。

卢卡奇

卢卡奇

3. 莫斯科时期【斯大林主义】 莫斯科时期【斯大林主义】
1929年到莫斯科马恩研究院工作,阅读马 年到莫斯科马恩研究院工作, 年到莫斯科马恩研究院工作 克思早期著作( 克思早期著作(1929-1930), ), 弄清了马克思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以 及马克思同列宁的关系 1933-1944.12,参加《国际文学》杂志 ,参加《国际文学》 编辑部的工作,深入研究了歌德、席勒、 编辑部的工作,深入研究了歌德、席勒、荷 尔德林、巴尔扎克、托马斯曼 普希金、 尔德林、巴尔扎克、托马斯 曼、普希金、托 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 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人的作 论现实主义的历史》《 》《艺术和客观真 品,《论现实主义的历史》《艺术和客观真 托尔斯泰和现实主义的发展》《 》《德 理》、《托尔斯泰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德 国文学中的进步与反动》 国文学中的进步与反动》
2.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在否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 的同时, 的同时,卢卡奇又从马克思主义是 一种社会理论的基本见解出发, 一种社会理论的基本见解出发,对 自然这一概念的含义, 自然这一概念的含义,对自然与社 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说明。 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说明。在《历 史与阶级意识》 他反复重申, 史与阶级意识》中,他反复重申,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
一、人物简介
卢卡奇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 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里, 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里,他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大 学学习期间,卢卡奇先后修 学学习期间,卢卡奇先后修 读法学、国民经济学、 读法学、国民经济学、文学 艺术和哲学。 艺术和哲学。 1906年在科罗茨瓦获法学 年在科罗茨瓦获法学 博士学位(德国) 博士学位(德国) 1909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 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 哲学博士学位 1938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得 年在苏联科学院获得 哲学博士学位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刘力永㊀杨蓉荣[摘㊀要]存在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范畴ꎮ卢卡奇批评恩格斯的自然本体论ꎬ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ꎬ即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㊁社会的哲学ꎮ对存在的理解ꎬ如果坚持自然本体论或者自然的优先性ꎬ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的可能性ꎮ卢卡奇用实践的概念取代了恩格斯的自然概念ꎬ力图把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基础ꎮ青年卢卡奇出色地完成了说明主体能动性的任务ꎬ晚年卢卡奇却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分析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成分ꎬ严重地偏离了唯物主义的立场ꎮ[关键词]本体论ꎻ存在ꎻ实践ꎻ资本主义ꎻ主体[中图分类号]A81ꎻD0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1071(2020)02-0017-05㊀㊀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ꎮ他意识到ꎬ其所生活的时代正面临着一场世界历史性的重大转变ꎬ而这种转变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上的表达ꎮ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表达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见解ꎬ其中包括对于存在问题的阐释ꎮ卢卡奇发现ꎬ«历史与阶级意识»实际上开启了一股另类的理论潮流ꎬ就是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根基是什么ꎮ在他看来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㊁社会的哲学ꎬ因而忽视或者否认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的理论的倾向ꎮ晚年的卢卡奇对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ꎬ一方面ꎬ他充分地意识到青年时期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严重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ꎻ另一方面ꎬ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解释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ꎮ一㊁存在的本质是自然还是社会?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根基是什么ꎬ这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重要问题ꎬ这一问题也就是如何理解存在的性质问题ꎮ我们本来应该通过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获得这一哲学问题的答案ꎮ然而ꎬ马克思在1843年之后把精力投入了经济学研究ꎬ恩格斯就承担了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ꎮ在马克思去世之后更是如此ꎮ恩格斯先是在«反杜林论»中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ꎬ后来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做出了完整的阐释ꎮ恩格斯指出ꎬ全部哲学ꎬ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ꎬ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ꎮ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ꎮ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ꎬ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ꎬ组成唯心主义阵营ꎻ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ꎬ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ꎮ唯物主义把自然界看作唯一现实的东西ꎮ恩格斯强调ꎬ这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根基ꎮ哲学基本问题还包括我们能否认识世界的问题ꎮ在哲学史上ꎬ绝大多数哲学家都主张可知论ꎬ但也有一些哲学家主张不可知论ꎬ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ꎬ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ꎮ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ꎬ最令人信服的驳斥7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斯图亚特 霍尔的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18BZX035)ꎮ[收稿日期]2020-02-16[作者简介]刘力永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ꎬ210009ꎻ杨蓉荣ꎬ中共无锡市委党校讲师㊁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ꎬ210009ꎮ是实践ꎬ即实验和工业ꎮ恩格斯指出ꎬ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ꎬ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ꎬ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ꎬ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ꎬ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 就完结了ꎮ推动哲学家前进的ꎬ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ꎬ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ꎮ恰恰相反ꎬ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ꎬ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ꎮ总而言之ꎬ恩格斯认为ꎬ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ꎮ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ꎬ卢卡奇对于恩格斯的解释是非常不满意的ꎮ卢卡奇反其道而行之ꎬ他指出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关于社会的理论㊁社会的哲学ꎬ因而忽视或者否认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于自然的理论的倾向ꎮ恩格斯最大的失误在于忽视了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ꎬ没有把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放在方法论的中心地位ꎮ恩格斯错误地跟随着黑格尔把辩证方法应用的范围扩大到了对自然界的认识领域ꎮ卢卡奇明确地指出ꎬ辩证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ꎬ即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㊁现实的历史变化是思想变化的基础和根本原因等等ꎬ在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这些原则是不存在的[1]51ꎮ卢卡奇批评说ꎬ在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地方ꎬ恩格斯却又回到了黑格尔ꎮ相对于恩格斯重视 自然 范畴的倾向ꎬ卢卡奇则直接声称ꎬ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1]325ꎮ关于本体论的问题ꎬ马克思说过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他们的存在ꎬ而是相反ꎬ他们的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 ꎮ这一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ꎮ在卢卡奇看来ꎬ存在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上的存在而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存在ꎮ如果把存在看作是纯粹的自然存在ꎬ就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离ꎮ自然的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ꎬ人最多只能了解和利用这些规律ꎬ但是绝不能改变它们ꎮ出于这种考虑ꎬ卢卡奇拒斥恩格斯的观点并且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根基问题ꎮ卢卡奇为什么坚持否认存在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呢?这和卢卡奇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密切相关的ꎮ作为存在的一部分ꎬ资本主义的社会现象具有拜物教的形式ꎮ正是这种形式赋予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种超历史的本质ꎬ它似乎像自然环境一样具有永恒性ꎮ资本主义看起来如此自然ꎬ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一般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ꎬ人的关系基本上是依靠物的关系维持的ꎮ资本主义社会把这种人的关系掩盖起来ꎬ使其成为不可理解的东西ꎮ这个社会使人们完全看不到 劳动产品的商品性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一种表现 这样一个事实ꎮ产品作为商品的各种性质(价格)就被同人的关系割裂开来ꎬ而成为如同苹果的味道㊁蔷薇的颜色那样客观的东西ꎮ无论是在货币㊁资本或者资本主义经济的其他一切范畴上面ꎬ都发生这种异化的过程ꎮ就是说ꎬ人的关系采取了物的形式㊁采取了物的客观性这种形式[2]14ꎮ特别是在金融资本统治的时代ꎬ人们更加难以识别拜物教的真相ꎮ卢卡奇指出ꎬ所谓拜物教ꎬ简单说来就是指以对象的物为中介而结成的人的关系ꎬ由于处在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之中ꎬ直接是作为物反映到人的意识上面ꎮ人的关系被对象化了和物化了ꎬ以致成了物神ꎮ人们把他们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归结为这种物神ꎬ这种情况和野蛮人看待自然界是同样的ꎮ正如资本主义世界的资产阶级分子完全不能理解他们自己的经济秩序的规律性那样ꎬ对于野蛮人来说ꎬ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不可理解的ꎮ因此ꎬ资产阶级分子他们ꎬ和野蛮人一样崇拜自己制造的物神ꎬ做这些物神的奴隶ꎬ并给他们供奉牺牲品ꎬ例如他们对货币这一物神的情况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ꎬ人的关系取得了 幽灵般的对象性 ꎬ人的社会存在成了谜[2]51ꎮ从理论上来说ꎬ如果坚持自然本体论或者自然的优先性ꎬ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实践的可能性ꎮ因为自然存在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ꎬ人类既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消灭它ꎬ只能发现它㊁利用它ꎬ就像人与地震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那样ꎮ从实践的角度来说ꎬ如果无产阶级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像自然一样运行的社会形态ꎬ就不可能有革命成功的希望ꎮ卢卡奇因此拒绝把存在理解为自然存在ꎬ而是把存在理解为社会存在ꎮ为了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ꎬ卢卡奇舍弃了存在的自然属性并且把存在限定在人的活动范围之内ꎮ他强调一切存在都是人的活动的结果ꎮ只有如此ꎬ人才有可能通过实践活动改变这种存在ꎮ这就是卢卡奇反对自然本体论的基本逻辑ꎮ二、存在与实践在本体论方面ꎬ卢卡奇用实践的概念取代了恩81格斯的自然概念ꎬ力图把实践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ꎮ他选择回到马克思ꎬ回归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得十分明确: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㊁现实㊁感性ꎬ只是以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ꎬ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ꎬ当作实践去理解ꎬ或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ꎮ因此ꎬ和唯物主义相反ꎬ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ꎬ当然ꎬ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和感性活动本身的ꎮ在这里马克思用实践的概念反驳了这两种错误的世界观ꎮ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缺点是 见物不见人 ꎬ这种态度使得主体走向了消极的宿命论ꎬ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动性ꎻ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缺点是 见人不见物 ꎬ过于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ꎬ而根本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则包含了一种天才的世界观ꎬ实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统一ꎮ尽管恩格斯十分清楚实践概念的重要性ꎬ但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一直批评恩格斯ꎮ卢卡奇认为ꎬ恩格斯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概念ꎬ用反映论 的方式解释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ꎮ这种反映论体现了一种物化的意识ꎬ思维和存在㊁意识和现实之间具有了不可克服的二重性ꎮ卢卡奇反对采取直观的态度对待存在ꎬ因为在这种态度里面思维和存在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ꎮ晚年卢卡奇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ꎬ他坦率地承认对于恩格斯的批评存在着明显的不当之处ꎮ卢卡奇打算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直观性质ꎮ然而事与愿违ꎬ他并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真正含义ꎮ卢卡奇自我批评说ꎬ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ꎬ革命的实践概念表现为一种夸张的高调ꎬ与其说它符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学说ꎬ不如讲它更接近于当时流行于共产主义左派之中的以救世主自居的乌托邦主义ꎮ需要指出的是ꎬ马克思在实践概念上虽然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ꎬ但是马克思从未否定过 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 (自然的第一性)ꎮ随着历史的发展ꎬ自然已被打上社会的烙印ꎬ同时不可否认的是ꎬ它对于人及其意识ꎬ仍然保持着它在起源上的优先性ꎬ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ꎮ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是社会存在的基础ꎬ自然规律始终是人的实践活动不容回避和否定的客观条件ꎬ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ꎮ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ꎬ马克思认为: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ꎮ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ꎬ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ꎮ [3]另一方面ꎬ社会的每一历史结构规定着人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形式ꎬ规定着自然规律的作用方式与适用范围ꎬ而且ꎬ也还规定着人对这些规律的理解程度和社会利用的程度[3]ꎮ需要指出的是ꎬ青年卢卡奇基本上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ꎬ实践被归结为一种看待现实的立场㊁方法和意识ꎮ因此ꎬ他虽然在出发点上声称回到马克思ꎬ在落脚点上却歪曲了马克思的本意ꎮ1967年ꎬ卢卡奇才真正意识到了这一观点的错误之所在ꎮ他指出ꎬ资产阶级世界观和社会主义世界观之间真正彻底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自然的唯物主义观点ꎮ回避这一点ꎬ就会模糊哲学上的争论ꎬ就会妨碍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做出清晰的阐述ꎮ在方法论上ꎬ也会削弱社会范畴的马克思主义特征ꎬ它们真正高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东西常常被无意识地取消了[1]11ꎮ卢卡奇不仅强调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ꎬ而且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总体的范畴ꎮ在他看来ꎬ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ꎬ而是总体的观点ꎬ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ꎮ马克思实现了一场思想革命ꎮ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强调总体范畴在理论分析中的统治地位ꎮ在卢卡奇看来ꎬ辩证的方法之所以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ꎬ就是因为前者对历史能够进行总体的分析ꎮ总体不是个别环节机械相加的结果ꎬ每一个别环节都体现着总体ꎮ基于这种总体的观点ꎬ我们不但可以具体地㊁透彻地了解当前的状况及其特征ꎬ而且能够把握社会变革的本质ꎬ进而理解变化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起源和意义ꎮ资产阶级立场和无产阶级立场之间的根本差异正是在这里充分地显现出来的ꎮ无产阶级通过运用辩证的总体观可以理解社会的变化ꎬ并把这一认识付诸行动从而真正改变世界ꎬ而资产阶级总是用直观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ꎬ缺乏总体的观点ꎬ于是在他们的理解之中社会现实是一种永恒的㊁宿命般的存在ꎬ人们只能适应它而绝不可能改变它ꎮ卢卡奇在«历史91与阶级意识»中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在于实践ꎬ实践意味着要真正改变世界ꎬ而能否改变世界在逻辑上就取决于是否运用总体的范畴看待社会历史ꎮ从这一意义上来说ꎬ在卢卡奇的思想图景中ꎬ总体的概念和实践的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ꎬ两者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ꎬ又和无产阶级的命运生死攸关ꎮ除此以外ꎬ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新的辩证范畴ꎬ即 中介范畴 ꎮ他坚持认为ꎬ从这一辩证范畴出发可以建构一种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本体论ꎮ卢卡奇指出ꎬ中介范畴是把握总体的关键ꎮ历史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式的发展ꎬ而是经过了各种各样的中介并最终走向了社会的总体ꎮ这一系列中介的运动的终极目的不是对现实的直观ꎬ而是能够发现新的矛盾ꎬ这种运动是连接当下和未来的纽带ꎮ唯物主义辩证法具有面向未来的特点ꎬ而资产阶级思想终归是 事后 的意识ꎬ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ꎮ卢卡奇希望通过中介范畴发现无产阶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ꎮ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在于ꎬ所有的客体都变成了商品并被数量化ꎬ交换价值影响着生活的所有方面ꎬ以至于主体普遍表现出拜物教的特征ꎮ与此同时ꎬ商品的交换形式也被极大地拓展到了社会存在的整个领域ꎮ这一过程造成的结果是ꎬ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直接的关系ꎬ而是已经被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中介了的关系ꎮ这些 规律 必然地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ꎮ人与人的这种关系是 依赖于物的 ꎬ并且是作为 物而出现的 ꎮ于是ꎬ作为物化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的人ꎬ只有在消除了这种关系的直接性之后才能被发现ꎮ在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之中ꎬ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地位而被固定在直接性之中ꎬ而无产阶级要想解放自己则不得不超越这种直接性ꎮ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ꎬ无产阶级就从客体的位置转换到了主体的位置ꎬ于是物化世界还原为人的世界ꎬ世界因此就被彻底地改变了ꎮ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ꎬ卢卡奇从 劳动力成为商品 和 劳动时间 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物化过程中如何从客体转换成主体的问题ꎮ卢卡奇提出 中介范畴 的目的是希望无产阶级树立一种面对现实的科学态度:一方面要打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宣扬的宿命论ꎬ另外一方面也反对把改变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个人的行为或者伦理的方式ꎬ后者试图借助于价值判断(应该)给予人们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ꎮ卢卡奇强调ꎬ中介范畴作为克服经验的纯直接性的方法论杠杆不是什么从外部(主观地)被放到客体里去的东西ꎬ不是价值判断ꎬ或和它们的存在相对立的应该ꎬ而是它们自己的客观具体的结构本身的显现[1]22ꎮ卢卡奇欣喜地发现ꎬ这种思路与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方法论考察在逻辑上是高度一致的ꎮ他甚至认为ꎬ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马克思的思想做出了真正的唯物主义解释ꎮ孙伯鍨先生指出ꎬ卢卡奇通过发现中介范畴和联系环节的办法ꎬ把一切貌似对立的现象理解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有机构成因素ꎬ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生活中的二元对立ꎬ即自在之物和二律背反[4]ꎮ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ꎬ进而纠正了其在青年时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倾向ꎮ必然(因果性)和自由(目的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哲学上的本体论问题ꎮ从历史上来看ꎬ哲学家总是把体系建立在两个极端之中的一个上面ꎬ不是否定必然性就是否定人的自由ꎮ卢卡奇拒绝传统哲学所采取的二者择一的立场而是主张两者的内在统一ꎮ而劳动概念是内在统一的关键ꎮ劳动不是按照生物方式决定的而是带有鲜明的目的性ꎮ这个目的是人选择的结果ꎮ因此ꎬ人的劳动表达了人的自由ꎮ这种自由的存在表现在使服从物质世界因果规律的客观自然力量运转起来ꎮ这种目的论同自然因果关系是协调一致的ꎮ而在一切人的劳动中有目的论ꎬ它和自然世界的因果关系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ꎮ这种立场克服了必然和自由之间的传统对立[5]294ꎮ三㊁政治意涵:存在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对于存在问题的探讨虽然体现了哲学研究的抽象特征ꎬ但是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政治意涵ꎮ卢卡奇不仅是一位哲学家ꎬ而且还是亲身经历革命的政治家ꎮ所有的政治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ꎬ而如何动员和唤醒主体正是政治家朝思暮想的基本问题ꎮ毫无疑问ꎬ卢卡奇热衷于本体论问题有着强烈的政治动因ꎮ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存在的条件和基础ꎬ就革命而言ꎬ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ꎮ这种认识决定了无产阶级的态度和行为ꎮ02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ꎬ资本主义是有规律的ꎬ这种规律类似于自然规律ꎬ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ꎮ如果从这种观点出发理解资本主义ꎬ资本主义就成了一种永恒存在ꎬ就像我们离不开自然一样ꎮ假如真的如此ꎬ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就是一种毫无希望的努力ꎮ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认为ꎬ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必然性ꎬ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成为一门实证科学ꎮ社会主义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ꎬ无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ꎮ卢卡奇㊁葛兰西和科尔施都对此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ꎮ在卢卡奇看来ꎬ无产阶级是历史过程中第一个能够客观地充分认识社会的主体ꎮ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能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抗性质的矛盾ꎮ卢卡奇强调ꎬ行动的正确与否最终要由无产阶级的意识来决定ꎮ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可以真正改变客观现实ꎮ于是ꎬ说清楚存在的性质对于无产阶级而言就是生死攸关的事情ꎮ在马克思看来ꎬ旧哲学在理解存在的本性的时候在方法上把主体和客体对立起来ꎬ因此不可能真正理解现实存在ꎮ只有从实践观点出发才能够准确把握现实ꎬ这是因为实践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统一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ꎬ卢卡奇强调ꎬ只有当存在的核心表露出社会的过程时ꎬ存在才能被看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ꎬ而这种活动本身又会被看作是能够改变存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ꎮ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问题上ꎬ卢卡奇回到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ꎬ反对自然本体论ꎬ强调社会本体论ꎬ其目的就在于充分揭示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ꎬ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武器ꎮ当代英国学者特里 伊格尔顿对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本书中出色地完成了说明主体能动性这个任务ꎬ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丰碑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任何其他作品能有如此丰富的影响ꎮ特里 伊格尔顿认为ꎬ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坚定的决定论ꎬ从而使得主体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ꎮ如果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历史规律所预先决定好的ꎬ那么人们为其诞生而努力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为一个必定会发生的事情奋斗[6]99?而在伦理学的态度里ꎬ虽然正确地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ꎬ但是这种能动作用往往寄托于个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道德要求上面ꎮ特里 伊格尔顿指出ꎬ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达主体重要性的同时ꎬ又不会给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者任何安慰ꎬ这些唯心主义者喜爱这样的言论:强大的意志力可以纠正不公平的现象ꎬ心灵的改变总是比简单的经济关系的改变更加深刻[6]100ꎮ斯拉沃热 齐泽克指出ꎬ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于 克服思维和存在的对立 所做的讨论ꎬ无人能出其右: 意识 意识到自己具体的社会地位及其革命潜能 改变了存在自身ꎬ也就是说ꎬ它把被动的工人阶级转化成了作为革命主体的无产者[7]ꎮ不过ꎬ卢卡奇在自我批评的时候坦率地指出ꎬ关于阶级意识的分析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成分ꎬ唯物主义没有后来的著作中那么明显[5]119ꎮ卢卡奇坦率地承认ꎬ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根本错误[5]223ꎮ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之后多次尝试在理论上修正这一错误ꎮ为了彻底消除这一误解ꎬ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研究计划:从黑格尔研究开始ꎬ通过对经济学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考察ꎬ建立一种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尝试ꎮ由此可见ꎬ存在问题是卢卡奇理论生涯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ꎮ因为它是理论和实践或者哲学和政治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ꎮ参考文献:[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99.[2]卢卡奇.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6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9:289.[4]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1999:5.[5]杜章智编.卢卡奇自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ꎬ1986.[6]特里 伊格尔顿.异端人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ꎬ2014.[7]斯拉沃热 齐泽克.视差之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ꎬ2014:8.(责任编辑:木㊀衫)(校㊀㊀对:孙思萌)12。

卢卡奇马克思主义观

卢卡奇马克思主义观

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热的兴起与卢卡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卢卡奇站在西方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潮中,对马克思主义做了独特的阐释,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针对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发人省醒的时代问题。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研究成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命题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经’的注释。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使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充和深化。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观独辟畦径。

他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指方法,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是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方法的意义。

卢卡奇所谓‚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指方法‛实际上是用辩证法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但卢卡奇所说的辩证法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方法,‚其中必然地包含了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阶级论以及价值论的内容在其中。

‛(宫敬才:《卢卡奇的哲学思想》第45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这也正是卢卡奇所谓的总体方法。

首先,总体方法是与资产阶级实证主义的‚事实‛方法根本对立的。

在卢卡奇看来,实证主义的‚事实‛方法把事实仅仅理解为事实,其存在、联系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性质、其功用与发挥作用的阶级性质和对‚事实‛进行认识与改造的主体性质就全都不见了。

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亦即总体方法则把事实理解为‚实在‛,这种‚实在‛是有主体的、有其发展过程的社会,作为‚实在‛的社会不仅具有客体的性质,而且还具有主体的性质,是自我主客体化的。

社会‚正是在各种不同的主、客体化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中,表现和带有了总体的性质。

‛其次,总体方法是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必然。

在卢卡奇看来,总体方法所面对的对象,其自身的真正物质基础,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外观,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对抗性。

卢卡奇

卢卡奇

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有了比卡尔马克思更深层的研究,他认识到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弄清马克思留下的关于 "什么是阶级"这个问题,以及与阶级相关的阶级意识、阶级斗争等问题。

尤其是"什么是阶级意识"被卢卡奇认为是理解阶级问题的核心。

卢卡奇在其哲学中特别强调了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历史意义。

他认为"历史过程的基础按本质上说是意识,意识使历史朝着早就包含在其中的目的发展。

"可见,在研究阶级意识这个问题时,卢卡奇用历史的观点,特别是其总体范畴哲学的观点和物化的观点,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历史条件来分析阶级意识这个问题。

卢卡奇认为其物化理论、总体性原则、主客体同意的辩证法和阶级意识理论作为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其落脚点是无产阶级革命,这种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地位。

阶级意识因此既不是组成阶级的单个个人的所思想、所感觉的东西的总和,也不是他们的平均值。

作为总体的阶级在历史上的重要行动归根结底就是这一意识,而不是由个别人的思想所决定的,而且只有把握这种意识才能加以辨认。

所以应该从宏观上来把握这种意识。

无产阶级意识虽然也被束缚在物化之中,但它具有天然的自觉性。

而达到主客体的高度同一,然而卢卡奇认为,主体不能是个体,只能是群众即阶级,而其他阶级是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历史的主题。

这就更增强无产阶级的超越性和独特性。

这是因为,按照总体性原则,主体自身必须是个总体,进而才能把客体当作一个总体,满足这种能把自身也客观真正统一起来的条件阶级,才能成为主体。

"总体性范畴不仅决定着认识的客体,而且也决定着认识的主体。

……只有假定主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客体的整体性才能够被假定,如果主体要想了解自身,那它必须把客体看作一个主体。

"可见,卢卡奇把无产阶级看作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而无产阶级意识的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

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卢卡奇(Lukács)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代表之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产生了重要影响。

卢卡奇认为,存在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哲学和政治的核心。

卢卡奇认为存在问题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问题。

他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间的关系被商品关系所统治,人的本质被异化,人的自由受到限制。

卢卡奇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问题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二是意识与实践的矛盾。

他认为,只有从这两个层面上理解和解决存在问题,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卢卡奇认为存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治干预。

在他看来,存在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更是政治上的问题。

他批判了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由主义无法解决存在问题,因为自由主义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的合法化。

相反,卢卡奇主张通过社会主义的政治干预来解决存在问题。

他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对存在问题的彻底解决,彻底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实现人们的自由解放。

卢卡奇的存在问题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存在问题理论既与传统的哲学问题关联,同时也与实际的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卢卡奇对存在问题的深刻分析和政治干预的要求,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

在他的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逐渐与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卢卡奇的存在问题理论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卢卡奇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忽略了历史的具体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他的政治立场也遭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他的政治观点过于激进和独断。

无论如何,卢卡奇对于存在问题的理解及其政治意涵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卢卡奇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在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一系列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相关的思想,其中包括了“物化”(reification)理论。

这一理论探讨了商品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意识如何被物化,以及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试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

我们需要了解“物化”是什么意思。

在卢卡奇的理论中,“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被转化为物的关系,人们的意识和想象力也被物化。

具体来说,就是指人们以为社会关系和人的关系是由物品、货币和资本构成的,而忽略了这些物品实际上是由人类生产和创造的。

这种物化现象导致了人们与其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被异化和扭曲,使得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和真实的需求。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虚假意识形态,它迷惑了人们的观念,使他们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意义是由物品的拥有和消费来决定的。

卢卡奇认为,物化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形态,它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实践和行为。

在商品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和互动不再是基于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而是转变为了以货币和物品为中心的交易关系。

这导致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虚假和冷漠,使得人们在竞争和利益的压力下互相隔离、互相对立。

在卢卡奇看来,这种“物化”的现象不仅对个体的精神和情感造成了伤害,也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物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将生产和劳动过程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关系,使得人们的意识和生活被彻底物化,并且通过各种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压迫,使得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利益。

卢卡奇还指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各种宣传和广告手段,操控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物化”现象的程度。

这种物化现象不仅使人们的生活缺乏真实的价值和意义,也让人们与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力产生了隔阂和矛盾。

卢卡奇

卢卡奇

卢卡奇物化理论评述内容摘要:卢卡奇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物化与物化意识引起了哲学界的“物化热”,他的物化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结构开始,得出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必然的现象,使人们丧失主体性和创造性,导致社会历史的二元对立,认为只有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克服物化。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物化意识异化商品拜物教格奥尔格·卢卡奇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在二十世纪国际政治、理论舞台上声名显赫而又毁誉参半。

他于1923年发表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惊和反响,围绕着这部著作的讨论和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经久不衰,至今仍有方兴未艾之势。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共收录了卢卡奇在1919年到1922年的八篇论文,其中《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异化现象。

此后物化理论就成了哲学讨论的热点问题,他本人也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之一。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直接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得出的。

他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属性出发,指出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物化的直接原因。

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所造成的破坏和腐蚀,最为突出的是物化及向人的意识的致命渗透。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的,商品拜物教并不是随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而是我们这个时代即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问题。

从主观方面来说,物化意识会使人和自己的活动相分离,人的活动也变成了商品。

他说:“在主观的方面,在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的地方,一个人的活动变得和他自己疏远,人的活动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非人的客观性,它恰恰如同任何消费品一样,必须按照它自己独立于人的活动方式而进行活动。

这就严重地影响了人自身的存在和物化,同时表现发展。

第一,劳动逐步抽象化和机械化。

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套专门化操作的机械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意识:第一,它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集 体的意识,个人意识不可能支配历史发展的进 程; 第二,它不是普遍的工人们的意识,而是无产阶 级的历史利益的合乎理性的表达,是同现实生 活中的工人阶级意识完全不同的东西; 第三,它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有可能通过 政党而体现出来。
阶级意识的威力在于它可使一个阶级 成为统治阶级,“因为一个阶级能够成 为统治阶级就意味着,这个阶级是从它 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出发的,并据此 把整个社会组织起来。”
卢卡奇坚持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他从探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一 问题开始,围绕如何解答这一根本性的问 题,卢卡奇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方 面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 究”,求出正确的答案。这主要还是针对 第二国际的“科学主义”的态度进行批判。 而卢卡奇的意思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 纯粹“科学”的东西, 而是一种“辩证 法”。马克思是思考人类历史性生存问题 的。对于这个问题显然要以“辩证法”来 对待。
如果按照科学思维,社会历史的进步也 是由客观的历史活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合力”而决定的,而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就没有积极意义了。恩格斯对社会历史进步 的所谓的“合力论”就符合了这种科学思维。 这是一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把这种因果性思维所理解的社会看 作是“从事后”思索的结果。言外之意, 马克 思主张“事先”思索。科学思维总是按照因果 性法则来理解历史进步的。而按照因果性就总 要从“从前”的某种存在来推导出将来的存在, 过去决定现在和将来。在这个意义上, 历史发 展与人的那种为“未来”而构造的能动性意识 没有关系。因为无论怎样,历史都会“进行”下 去的。所以, 这种消极的历史决定论也就是 “历史宿命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纯粹的研 究历史事实的“科学”? 正是对这个问题 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就是以第二 国际为代表的科学主义, 另一种就是卢卡 奇所理解的辩证法的态度。 当我们说历史是按照某种内在目的发 生的, 这个目的不是在历史之外某个地方 神秘存在的, 只是说,历史是在我们思辨 的思维中显现为历史的。人总是为了自身 去建立某种“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 历史的本质。
在费尔巴哈看来,主体是“人”,客体是 “你”,主体在同时又是另一主体的客体, 所以主体和客体是同一的。主体和客体之间 的关系是平等的,就象主体实质上是“主体客体”一样,客体在实质上即是“客体-主 体”;不仅主体(人)有能动性,而且客体 (人或物)也有能动性。 可见,费尔巴哈在人本身基础上提出的主 体客体理论上本质上是自然主义的。
卢卡奇指出,黑格尔哲学的优点在于承认
历史的重要性。黑格尔将主体看作历史过程 的原动力和产物,从而排除了主体和客体之 间的对立,确立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同一。 然而,他又认为,黑格尔同一的主体和客体理
论使马克思成功地在历史内部找到了同一的主体 和客体,这就是有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无产阶 级。
此种论断基于如下认识论:认识不是简单 的直观,不是消极地反映现实,而是实践。 他反对把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开,主张要用 总体性的观点来认识客观世界。这样一来, 实践就不可能是单个人的实践,而应是阶级 的社会实践,因为,只有人数众多的阶级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卢卡奇回到了匈 牙利,任布达佩斯大学哲学和美学教授,并当选为匈 牙利科学院院士,此后,直到1971年逝世,他一直 留在匈牙利。 卢卡奇晚期的理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同教学活 动相结合。从40年代末就成为卢卡奇学生的一批青年 理论家,如A· 赫勒、G· 马尔库什、M· 瓦伊达等人, 在卢卡奇的精心指导下,到了60年代形成了东欧新马 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布达佩斯学派。 一方面,他继续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一些观 点进行自我批评,但另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苏联时期 的保守的斯大林主义立场,试图以社会存在本体论、 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论范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自然性即康德–黑格尔的自然律–(盲 目)自然必然性–合规律性之意。 历史性存在与自然性存在不同,就是 因为自然性存在是按照因果必然性来运行, 因而, 自然性存在是需要在科学中被解 释的。而历史则还需要人类自身的自我意 识的参与才能运行, 就是说,人类历史 需要辩证法。辩证法不是别的, 只是帮助 历史显现为何种历史的逻辑。因此, 历 史只能通过辩证法进入人的思维之中,人 则需要在辩证法的意义上获得历史的本质。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阶级意识, 才能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呢?
目录 历史与阶级意识 目录:新版序言(1967) 序言(1922)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 卢森堡 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Ⅰ.物化现象 Ⅱ.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 Ⅲ.无产阶级的立场 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合法性和非法性 对罗莎· 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人名索引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公 式和结论。这种方法是把整个人类历史看作有机的 整体,突出实践性。如其所言:“不是经济动机在 历史解释中的首要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 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着决定性的区别”。
“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 接受马克思的一些研究成果。它不是对这 个或那个命题的‘信奉’,也不是对‘圣 书’的解释。与此相反,正统马克思主义 指的只是方法。”而这个“方法”便是总 体性的辩证法。
卢卡奇将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概 括为反“物化”(Materiazation)。其基本观点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隶属于它的个人在 精神上“被商品生产所创造出来的物化所毁 灭。”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 阶级“抹去了”包括诗人在内的“一切向来受 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使他们成 为被“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资本论》 中,他又嘲讽地以“金钱拜物教”指谓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意识形态。
对方法的本质,他用“支配现实的”“具 体的总体性”的范畴来注解。总体性的方法 即研究历史变迁中的延续性以及延续中的变 化和转型的一种方法。其审视对象是历史的 延续、变迁及转型的过程,即世俗性的物质 生活以及社会革命的过程。
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这样的地区和国家, 由于统治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革命的力量 相对弱小,所以革命的领导者总是十分重视 对策略问题的探索。显而易见,这种政治斗 争和政治革命中的策略,相对于哲学来说, 就是方法论问题。
这一时期最大的事件是他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的问世。卢卡奇在此书中以物化、 总体性、阶级意识、主客体的统一等范畴 所表述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在国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轰动效应,获得 了许多人的赞同与信奉,成为一些理论家 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中的机械论、宿命论 和经济决定论等错误倾向的重要理论立场。
(二)有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主体 和客体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主体是“非对象的、 唯灵论的存在物”,主体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而客体则是主体设定的,其本质是抽象的意识。 这样,主体的能动性就只能是抽象的、精神的 能动性。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为主 体(理念、精神)将自身设定为客体又对之加 以扬弃、最终复归自身的过程。显然,黑格尔 唯心主义主体客体理论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 色彩。
在卢卡奇看来,辩证法只能与一个向度发生关系:主体与 客体的关系。 作为一种方法论,“总体性辩证法”要求全面、历史地看待 研究对象, 把握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 从 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纬度;而“自然科学实证 主义研究方法”则是孤立、静止和无批判地看待它所要研究的 对象, 从而起到了肯定现实的功能。 作为一种本体论,“总体性辩证法”是一种主、客体相互 作用的辩证法, 只能限制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实践”则是联 系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 “人的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 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只有建立在现代实践论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马克思 主义哲学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的价值和命运的 关怀。
1930-1945年是卢卡奇相对远离政治, 在苏联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潜心研究 理论的时期,这一阶段卢卡奇总的思想倾向 是从《历史和阶级意识》向回退,更接近于 共产国际的官方马克思主义立场,因此往往 被称作卢卡奇的“斯大林主义时期”或“苏 联时期”。
这期间,他对《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许多观 点做了自我批评,从理论立场上更接近在共产国际 中占主导地位、按斯大林理解所表述的正统马克思 主义;他还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存在主义等现代人 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这一时期卢 卡奇的理论著述很多,主要有《青年黑格尔》、 《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理性的毁灭》等。
二、《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的研究
这部著作包括八篇论文,包括了作者1919
年至1922年期间在党的工作岗位上对革命运动的理论问题和组织问题进行思考而写下的八篇 文章,以及专门为此书而写的《物化和无产阶 级意识》和《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两篇。
他声称要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并要帮助人们弄清楚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真正 含义及其性质。
有反省的心则无过,有谦虚的心则无骄, 有感恩的心则无愧,有服务的心则无懈, 有正直的心则无邪
第二讲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格奥尔格· 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 -1971)是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 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1923年,他以著名的《历史和阶 级意识》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誉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一、卢卡奇的生平 1885年4月1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 富有的犹太人家庭;29岁时出版了长达千页的 两卷本现代戏剧论集,并以《戏剧的形式》的 论文于1906年在布达佩斯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前后,为了写作关于现代戏剧的专著 研读了《资本论》。在1912-1917年间,他 先后几次在德国的柏林、海德堡等地攻读德国 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研 究影响了他一生的理论思索,因为在这期间, 他直接接触了胡塞尔、李凯尔特、文德尔班、 狄尔泰等著名哲学家,特别是直接就教于著名 生命哲学家齐美尔和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并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布洛赫成 为同学和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