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尺度效应40页PPT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共13章)第4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共13章)第4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1 h 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 区,应相应地选择一级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 可参照表4.1中的浓度限值。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 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 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对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在采用估算模型计算评价 等级时,应输入地形参数。
第二节 大气环境概述影响评价概述
评价等级按表4.2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如污染物数
评价等级的判定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同一建设项目有多个污染源(两个及以上,下同) 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评价等级,选取评价等级最高者作 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对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平板玻璃、有 色等高耗能行业的多污染源或以使用高污染燃料为主的多污染 源,且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评价等级提高一级。 (3)对等级公路、铁路项目,分别按建设项目沿线主要 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 等级。
第三节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 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据的,可选择符合《环境空气质量监 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规定,并且 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境空气质 量城市点或区域点的监测数据。
(4)对于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或网格点,各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浓度可取符合《环境空 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规 定,并且与评价范围地理位置邻近,地形、气候条件相近的环 境空气质量区域点或背景点的监测数据。
第二节 大气环境概述影响评价概述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 79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论(PPT 79页)

5. 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
观测地点: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 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观测期限: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 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 观测期限应在 2 个月以上。
2.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 直径≤10 微米的颗粒物。
3. 氮氧化物(以 NO2 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4. 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5. 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6. 氟化物(以 F 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7. 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8. 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 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 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指标体系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 4.1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4.2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 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 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引用标准
定义
1.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 微米的颗粒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从预防大气污染、保证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评价拟议的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在施工期或建成后的生产期所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避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建设项目的场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大气污染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其他有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现状调查、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的基础上,以法律、标准等为依据,根据明确的环境保护目标.其主要目的在于:
① 量预测评价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程度;
② 根据可能出现的高浓度背景,解释污染物迁移规律;
③ 与环境目标值(标准)比较,了解环境影响的程度,对拟建项目的选址方案、总图布置、产品结构、生态工艺等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④ 优化合理的布局方案、治理方案;
⑤ 从大气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建成后进行环境监测布点提供建议。

0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0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

E S E 3 .1 3 .3 3 .2 3 .2 3 .2 2 .9 3 .0 2 .9 2 .9 2 .9 3 .0 3 .0 3 .1
SE
3 .2 3 .1 3 .3 3 .0 2 .8 3 .1 2 .7 2 .9 2 .9 2 .9 2 .9 2 .9 3 .0
S S E 2 .1 3 .5 3 .1 2 .1 2 .8 2 .3 2 .3 2 .4 3 .1 3 .1 1 .0 1 .0 2 .6
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 537 毫 米 、 宽 460 毫 米 、 深 290 毫 米 。 安 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 发 湿 度 表 ;大 百 叶 箱 的 内 部 高 612 毫 米 、宽 460 毫 米 、 深 460 毫 米 , 安 置 温 度 计 和 湿 度 计 。 百 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W S W 3 .5 2 .9 3 .3 2 .8 3 .3 3 .5 3 .3 3 .5 2 .7 2 .7 2 .0 2 .0 3 .3
W
1 .0 3 .5 2 .0 3 .0 2 .6 2 .5 3 .1 2 .2 0 .5 2 .5 1 .3 1 .3 2 .7
W N W 2 .0 1 .0 2 .9 2 .0 1 .5 2 .5 2 .4 2 .3 0 .0 0 .0 1 .0 1 .0 2 .2
1 .6 0 .6 1 .2 4 .8 5 .8 7 .6 11 .0 8 .2 2 .6 0 .4 0 .6 0 .6 3 .7
0 .8 1 .4 1 .4 3 .4 2 .8 4 .4 6 .4 3 .8 3 .6 0 .6 0 .6 0 .2 2 .5
0 .4 0 .8 0 .6 1 .4 1 .8 1 .8 2 .6 4 .2 2 .0 0 .8 0 .2 0 .6 1 .4

大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终稿PPT课件

大气的环境影响评价终稿PPT课件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9)
(1)指标体系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 排放速率(kg/h)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 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3.城市热岛环流
10、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 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用效率、工艺 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
1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 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 防护距离。
二、常用大气环境评价标准
(6)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 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 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三、评价范围的确定
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
(1)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 (2)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
pi c co i 10 % 0 0.0 2 .541 40 % 0 4.8%
3.根据估算结果确定D10%
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 远距离 D10%。
如:二氧化硫 的标准限值为
0.5
D10%=6000m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 按公式(1)计算,如污染物数 i大于 1,取P 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 D10%。
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 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 (CO)等污染物。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ppt课件
.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高斯模式:
C(x,y,z)2uQ yzex(p2y [2y 22z2z2)]
式中σy、σz为污染物在y、z方向的标准差,为平均风速 m
/s,Q 源强。
式中,扩散系数σy、σz与大气稳定度和水平距离x有关,并随 x的增大而增加。当y=0,z=0时,A(x)=C(x,0,0), 即A(x)为x轴上的浓度,也是垂直于x轴截面上污染物的最 大浓度点Cmax。当x→∞,σy及σz→∞,则C→0,表明污染物 以在大气中得以完全扩散。
.
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1.一级评价项目可按下述规定执行
1.1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 接受点上进行叠加。
1.2对于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 度。
1.3对于评价区的其它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 应尽可能叠加其地面浓度。如果难以获得上述污染源的调查资 料或其浓度监测值远小于大气质量标准时,也可将其监测数据 作为背景值进行叠加(对于改扩建项目,背景值可用从评价区现 状监测浓度中减去该项目现状计算浓度的方法估计)。
数学方法主要是指利用数学模式进行计算或模拟。近 20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方法应用 的较为普遍。数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大气扩散模型。目 前在我国大气环评中的主要大气扩散模型都以正态扩 散模式(即Gauss模式)为基础。正态扩散模式成立 的前提是假定污染物在空间的概率密度是正态分布, 概率密度的标准差亦即扩散参数通常用“统计理论” 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确定。
一级评价除预测上述内容外,还应预测可能发生的非正常 条件下的上述预测内容和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内容。
熏烟型气象条件出现在日出后,夜间产生的贴地逆温逐渐 自下而上地消失,新的混合层开始增长,到前一天晚上烟羽的 高度时,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混合层夹卷和湍流被完全混合至地 面。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 有工业和民用污染源。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 算法。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 二、三级评价有所区别。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
周边区已设有大气监测站、点。
单位:mb(毫巴) 大气的压强
1atm=101326Pa=1013.26mb=760mmHg
(3)风向和风速--风玫瑰图
(4)云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叫做云 云量:天空被云遮蔽的成数(我国10分,国外8分) 云高:云底距地面底高度
低云(2000m以下)
中云(2000-6000m)
高云(6000m以上)
五、大气环境调查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难度大、周期长、 费用高,主要指调查阶段工作。 目的 ①为下一步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 ②直接为评价提供背景数据和相关信息 内容主要三部分 污染源 气象条件 环境质量现状
(一)关于污染源调查(P134-138)
污染因子的筛选:根据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般不多于5个。查找主要工业企业类型的主 要污染物。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雨层 云(无定形)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中 云 ( 2000-6000m )
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可以忽略
大气圈垂直结构
➢ 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集中了大部分臭氧 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
➢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对流运动强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