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字词解释教学提纲
信陵君窃符救赵知识点
信陵君窃符救赵知识点
一、赵高自求多福
1、汉朝时,赵高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便想着自求多福,以换取更多的
权利和财富。
2、于是他钻营,为赵国兴更多的功德来求得官职和た:竭力除旧布新,新制定法令,防止腐败,促进土地改革,改建水道,加强军备,净化
社会等等;
3、信陵君也知道赵高的能耐,便把重任都交给了他,赵高得到了他的
认可。
二、信陵君窃取重秘符
1、赵高之后被任命为宰相,他在朝廷中的权势与日俱增,惹来了信陵
君的嫉妒与仇视。
2、信陵君以窃取重秘符的手段试图将赵高拉下马,但这个计划得不到
实施,最终他被禁足,不得回乡。
3、这也刺激了朝廷里其他贵族,大伙都争着要给赵高救援,终于朝廷
正是废除信陵君,赵高被允许回乡了。
三、赵高保住了知识点
1、赵高重新回乡之后,便发展出自己独到而出色的知识点,他不仅开
辟了新的思想领域,而且特别注重教学,把知识点传播开来,受到了
上下的赞扬。
2、赵高的心得以及他的发明,对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以活跃于世。
3、他还曾定制很多口诀,以此教众子弟记忆知识,于是有了“赵氏口诀法”的说法。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理解成语“窃符救赵”的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的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难点:1. 理解成语“窃符救赵”的含义及用法。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讲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探讨任务: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4. 课堂讲解讲解内容:讲解成语“窃符救赵”的含义及用法,分析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5. 课堂练习练习任务: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6. 拓展延伸延伸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信陵君的其他事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7. 课堂小结小结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陵君的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练习题。
2. 课后阅读相关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阅读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1. 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3)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
(3)学会从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待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及其背景。
2. 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3.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心理。
2. 评价信陵君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以及如何看待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评价,探讨其价值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讲解分析: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重点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救赵的行为动机,评价其行为是否值得肯定。
5.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信陵君的行为进行评价,探讨其价值意义。
6. 总结提升: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理解程度。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提问、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智慧、正义的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
人物性格的分析。
重点句子和生字词的解释。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信陵君是谁吗?他在这个故事里做了什么?2.故事梗概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梗概。
教师点评并补充,确保学生对故事有全面的了解。
3.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学生跟读,并尝试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课堂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含义。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你们觉得信陵君是一个怎样的人?2.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智慧、正义等。
3.表现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如对话、描写、象征等。
4.课堂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关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短剧,展示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2.文化背景讲解教师简要讲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信陵君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为了救赵国所做出的牺牲。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忠诚、友谊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2. 学生能够从信陵君的行为中学习到为了正义和友情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难点:学生能够分析信陵君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为了救赵国所做出的牺牲。
四、教学准备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文本或相关资料,准备讨论和活动所需的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他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讨论分析: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信陵君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为了救赵国所做出的牺牲。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冲突和人物形象。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信陵君的行为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从信陵君的行为中学习到为了正义和友情而奋斗的精神。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信陵君的短文,或者画一幅与故事相关的插图。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讨论参与、角色扮演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七、教学拓展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信陵君的历史背景和其他相关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八、教学反思反思内容: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仁爱、忠诚、勇敢等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 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解读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3. 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信陵君的背景和地位。
(2)引发学生对信陵君窃符救赵行为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解读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行为动机和价值意义。
(2)讲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5. 案例分析(1)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强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史实。
(2)掌握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分析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信陵君的英勇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英雄,学习信陵君的英勇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 教学难点:(1)信陵君窃符救赵事件的历史背景及时代特点。
(2)对信陵君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信陵君窃符救赵”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信陵君的品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英勇、智慧和忠诚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情景。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评委,评价表演效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强调信陵君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2. 制作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手抄报,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信陵君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其他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如“孟尝君的鸡鸣狗盗”、“平原君的门客”等。
(2)分析这些故事之间的异同,探讨战国时期士人的忠诚与智谋。
2. 文化传承(1)介绍信陵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
(2)探讨信陵君形象在后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传承与发展。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分析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等品质。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信陵君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学习信陵君的忠诚、智谋和胆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1.2.2 文言文阅读技巧: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方面的分析;1.2.3 文化内涵:信陵君、魏王、赵国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1.2.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感受信陵君的爱国情怀和忠诚、智谋、胆识等品质。
2.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等方面的理解;(2)对历史文化背景和相关事件的解读;(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品质和事件意义;(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2)纸质教材:提供文本阅读材料;(3)网络资源:查询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事件资料;(4)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领会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吸取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故事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对文本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汉语表达的理解。
(2)对故事中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交流对人物的理解。
4.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教学资源。
3. 教学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讲解与讨论: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情节,交流对人物的理解。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传达和合作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说,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深入分析和解说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阅读和讨论: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性格,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分析和解说: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说,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4. 分析和解说: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和认识。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分析和解说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和解说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解说故事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逻辑性和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资料。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以及原文翻译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以及原文翻译一、教学目的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三、教学设想第一、二学时: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落实文言知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文言知识点,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
第三、四学时: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把握传主性格特点,鉴赏文本的丰富意蕴。
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文言知识点,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公子引侯生坐上坐2、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二)古今异义1、公子再拜,因问2、以公子为长者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4、不敢以其富贵骄士5、公子颜色愈和6、让魏公子曰7、愿枉车骑过之(三)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2、留军壁邺:3、大会宾客: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5、不敢以其高贵骄士: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7、公子从车骑,虚左:8、为能急人之困:9、公子怪之:10、却秦存赵:11、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12、侯生乃屏人间语:13、北救赵而西却秦:14、厉兵秣马:15、自迎夷门侯生:16、皆谦而礼交之:17、以便国家:18、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19、且公子纵轻胜:20、吾攻赵旦暮且下:21、弃之降秦:22、今公子有急:23、此五霸之伐也∶(四)一词多义1、故(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2)复饮如故:(3)故久立与其客语;朱亥故不复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4)今公子故过之:(5)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6)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君安与项伯有故:(9)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2、引(1)公子引车入市:(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3)复引车追问侯生:(4)为公子先引:3、就(1)乃谢客就车:(2)欲就公子之名:(3)使归就戮于秦:(4)金就砺则利:(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6)瞬息可就:4、乃(1)公子于是乃置酒;乃谢客就车;乃请宾客:(2)嬴乃夷门抱关者:5、辞(1)辞决而行:(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4)近日奉辞伐罪:(5)臣等不肖,请辞去:6、兵(1)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2)勒兵:(3)得选兵八万人:7、过(1)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臣所过屠者朱亥:(2)行过夷门,见侯生:(3)公子过谢侯生:(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5)力能扛鼎,才气过人:(6)微二人,寡人几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7)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8、以(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欲以观公子;臣以此知之:(2)实持两端以观望;过客,以观公子;王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3)世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4)譬若以肉投馁虎:(5)欲以客往赴秦军:(6)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以公子贤,不敢……;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以公子之高义;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7)以为小礼无所用:(8)以至……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9、为(1)封公子为信陵君:(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3)为寿侯生前:(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6)如姬之欲为公子死:(7)赵王所为:(8)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0、让(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11、微(1)(侯生)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2)微风鼓浪:微小;(3)微斯人,吾谁与归:(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五)重点字词1、致食客三千人: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3、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5、侯生摄敝衣冠:6、愿枉车骑过之:7、微察公子:8、遍赞宾客:9、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10、侯生乃屏人间语:11、曾无一言半辞送我:12、我岂有所失哉:13、然公子遇臣厚:1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5、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16、如姬资之三年:17、勒兵:18、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19、且公子纵轻胜:20、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21、将兵十万:22、旦暮且下:23、已拔赵:2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25、公子勉之:28、顾未有路耳:29、夺晋鄙军:30、西却秦:31、公子亲数存之:32、公子过谢侯生:33、请数公子行日:(六)句式1、欲以观公子:2、遍赞宾客: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4、可使击之:5、为大梁夷门监者:6、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7、诸侯敢救者:8、公子何以知之:9、何功之有哉:10、尚安事客:11、请救于魏:12、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13、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14、此五霸之伐也:15、不能得之于王:16、如姬父为人所杀:17、而如姬最幸:18、赢乃夷门抱关者也:19、何泣也:20、何如哉?:20、此人力士: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2、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第二课时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梳理文言基础知识二、全部互动,解决其它疑难知识,教师适时点拨指正三、检测练习1、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A、士无贤不肖(qià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B、公子往,数请之(shù多次地)冠盖相属(shǔ连续)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D、侯生乃屏人间语(bì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2、通假字有误的一项是()A、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B、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史记》中成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2.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历史事件中涉及到的权力斗争;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并训练学生撰写历史分析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典故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信陵君、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权力因素,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典故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史记》中成语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2.课堂讲解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典故中所产生的权力因素;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典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老师会先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是否知道“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典故?•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然后请学生提前准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相应的理由。
2. 板书老师会将典故相关的词语和关键词进行板书:•信陵君•符•救赵•秦国•赵国•权力3. 解释典故通过讲解《史记》中的故事,老师会将整个故事解释给学生听,并让学生发表对于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或者观点。
4. 分组讨论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信陵君窃符的原因以及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个人经验来发表自己对这个典故的看法。
5. 课堂回顾老师会请一些学生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不同的观点。
老师也会在课堂上解释关键问题并给学生以反馈。
6. 升华思考老师会推荐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文章来分析《史记》中的典故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权力斗争和文化因素。
五、教学评估老师会根据以下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学生的口头表述和讨论情况;2.学生的课堂作业(对于故事的分析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书面作业);3.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总结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故事,并能够理解有些历史事件背后存在的文化与权力斗争。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信陵君窃符救赵》精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信陵君的英勇救国、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文言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难点:1. 对信陵君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2. 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探讨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具体情节,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案例分析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复述《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
2. 结合故事,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阐述自己对他的评价。
3.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故事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
4. 翻译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的掌握情况。
XX年最新《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2024年最新《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能够解读文中的成语及其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信陵君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掌握文中的成语及其用法。
(3)培养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和能力。
2.2 教学难点:(1)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理解文中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提问:“信陵君为什么要窃符救赵?”激发学生思考。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详细解读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讲解文中的成语及其含义。
3.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课后作业:4.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4.3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故事发展。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忠诚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文中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礼仪、制度的理解。
2. 人物内心活动的剖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 成语典故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剖析人物内心活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拓展:(1)讲解与课文相关的成语和典故。
(2)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运用成语和典故。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感受人物情感。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在品质。
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动机;(3)能够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信陵君与孟尝君、平原君的异同;(3)运用历史背景知识,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守信、勇敢机智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与忠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动机;2. 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难点1.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策略及其背后的智慧;2. 信陵君与孟尝君、平原君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的相关历史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策略及其背后的智慧;(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比较信陵君与孟尝君、平原君的异同;(2)分析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动机。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友谊与忠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守信、勇敢机智的品质。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动机;(2)强调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7.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的生平事迹;(2)结合文本,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策略及其背后的智慧。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掌握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和忠诚的品质。
(3)理解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崇尚忠诚、勇敢、仁义等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
(2)信陵君、赵王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3)故事中体现出的传统美德。
2.2 教学难点(1)对信陵君智谋、英勇、忠诚品质的理解。
(2)故事背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填写人物关系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信陵君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故事情节,突出信陵君的智谋、英勇、忠诚。
(2)分析故事中反映出的仁义、忠诚、勇敢等传统美德。
3.5 情感体验(1)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课堂讨论、提问的表现。
信陵君窃符救赵(字词解释版
延请 通“座” 介绍
• 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
敬酒并祝长寿健康 趁机
• 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 应该 拜访
• 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
成就
使……站立
• 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 认为
•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 因为
• 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
• 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使……跟从
•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
破旧
谦让
• 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
驾驭牲口的缰绳
• "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 拜访
时候
• 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
拜访 辞别
应该
计算
• 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
在
通“向”
• 子遂行。
•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
离开
使……保存
• 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边界
箭袋 箭
引路
•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名作状,向北 向西 使……退却
功业
• 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给
•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 利
• 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如果
• 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 一起 判断句
课堂互动教案:用文言文读懂《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
本教案主要针对初中文言文课堂,通过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学习,提出了一种寓教于乐的课堂互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
2.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性思考和创意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主要情节。
2.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注音,标点,概括等。
3.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展开互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制版《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代故事和现代汉语翻译,配以图片进行展示。
2.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文具和心灵开放。
四、教学过程1.前置任务让学生思考:阅读文言文的目的是什么?了解文言文的价值和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2.启发式提问教师在读《信陵君窃符救赵》时适时停顿,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答疑解惑。
例如:地图符号代表什么?为什么信陵君要窃取符号?赵国的实力和挑战来自哪里?3.语音解读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注音和发音,重点是轻重音节的分辨和弱化。
例如:信陵君(xìn lǐng jūn)窃符救赵(qiè fú jiù zhào)4.句式分析教师通过阅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分析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吾其知萌。
(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节开始,我了解其中的渐进过程。
这句话很简短,但是其中包含的思想却很深远。
)5.互动式讨论让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生对故事的看法和理解,鼓励学生用诗歌和故事片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赵国为什么没有长远眼光?解释一下赵国的战略局势。
6.分层次阅读教师教导学生如何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如何通过标点来理解语句的逻辑关系,如何通过概括方法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
例如: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和赵国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什么?7.整合思维引导学生透过文言文的文字和故事情节去了解历史和社会,从而达到整体的思维,活学活用文言文和真实生活。
信陵君窃符救赵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译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译文)导语:《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史记》人物传记名篇之一。
文中写信陵君听说魏国有一个叫侯蠃的穷隐士,立刻去用财物接济他,遭到谢绝后,对侯嬴很是器重,“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信陵君窃符救赵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课时安排:二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课时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
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
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
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
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解说文题,并指导学生了解原文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划出有疑难之处。
2、教师读课文。
三、集中学习1—4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并将注释下的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落实具体文言语段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辔〕拉着马缰驾车。
〔市屠中〕肉市里。
〔愿枉车骑过之〕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访他。过,访问。
〔俾倪(pìnì)〕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高傲态度)。
〔故久立〕故意停留多时。
〔微察〕暗暗地观察。
〔宗室〕和国王同一个祖宗的贵族。
〔乃谢客就车〕才辞别客人(朱亥),坐上车子。谢,告别。
〔平原君〕原名赵胜。战国赵武灵王子,惠文王弟,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三任赵相。相传有食客三千人王。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
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信陵君窃符救赵字词解释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翻译
作者:陈亚搜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49更新时间:2005-12-9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信陵君结交侯嬴的情形和窃符救赵的始末。想一想,从中表现了信陵君的什么精神?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题目是编者加的。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信陵,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宁陵县西北。
〔魏安(xī)王异母弟也〕是魏国安王同父不同母的弟弟。安王,名圉(yǔ)。,也写作“僖”。
〔薨(hōng)〕诸侯死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仁而下士〕心肠仁爱而且能够谦逊地对待士人。士,有才能的人。
〔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
〔酣〕饮酒尽兴。
〔为寿侯生前〕到侯生面前,举酒杯为他祝寿。
〔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今天我侯嬴为公子尽力也够了。
〔抱关者〕守门人。
〔不宜有所过〕不宜再访问谁。
〔故过之〕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
〔就〕成就,动词。
〔长者〕有德行的人。
〔邯郸〕赵国都城。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士无贤不肖〕无论才能高的或是差的士。
〔归之〕归附他。
〔致〕招来。
〔不敢加兵谋魏〕不敢用兵侵犯魏国。谋,作侵犯的打算。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大梁夷门监者〕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夷门,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大梁,现在河南省开封市。
〔往请〕去问候。
〔欲厚遗之〕想多送他一些礼物。
〔置酒〕摆酒席。
〔从车骑,虚左〕带着车马,空着自己车上左边的座位。从,(车骑)随从,这里是使动用法。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
〔摄〕整理。
〔直上载公子上坐〕一直登上公子的车,坐在上位。坐,通“座”。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