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优选的用法初中文言虚词优选以的用法.doc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文言虚词以的用法:1、作为动词(1)认为。
例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列子·汤问》译文: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有。
例句: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宋代苏轼《书戴嵩画牛》译文: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3)用,举用。
例句: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陈涉世家》译文:陈胜召集国内的豪杰商量对策,举用上蔡(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辖区内)人房君蔡赐做上柱国。
2、作为介词(1)表示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2)介绍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
可译为“用”“拿”。
例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先秦韩非子《自相矛盾》译文: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依凭,可译为“依”“按”“凭”“顺”“按照”。
例句: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译文: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4)表示时间和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介绍对象,可译为“把"。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
3、作为连词(1)连接词与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
例句: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译文: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2)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1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动> 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口技》:“以为妙绝。
”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吴广以为然。
”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皆以美于徐公。
”
2.<介>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
《童趣》:“徐喷以烟”。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
《狼》:“投以骨。
”(以:一说“把”)。
“以刀劈狼首。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陈涉世家》:“祭以尉首。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成,将以攻宋。
”。
虚词以字用法完整版
“以”字用法〈介词〉1. 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祖逖北伐以牒为械公输悉以咨之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状语后置乃以箸掷月中崂山道士乃传以诀崂山道士有友某以千金寄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必以信曹刿论战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亦以天下人为念与妻书2. 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世说新语乘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细柳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营: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即以斧破其背干将莫邪客以剑拟王干将莫邪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卖油翁师无以用戴震难师以君之力愚公移山——列子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列子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列子以刀画地强项令守以卑者,贵周公诫子守以畏者,胜周公诫子守之以愚者,哲周公诫子守之以浅者,智周公诫子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在位以贞白称古文二则——私心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与妻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与妻书3. 按照,根据——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方式不以其道得之论语十则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今以蒋氏观之捕蛇者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与妻书4. 从——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时间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受命以来出师表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吾自违汝以来与妻书<连词>1.来,用来,以便——表目的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以啮人捕蛇者说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2. 以致——表结果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3. 因为,由于——表原因子无以鲁国骄士周公诫子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汝不必以无侣悲与妻书4.而,或不译——表连接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北伐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固定用法: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以为神黔之驴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答司马谏议书以为妙绝黔之驴以为且噬己也黔之驴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庄子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与妻书2.是以,译为因此,表结果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3.所以,译为…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答司马谏议书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汝所以模拟得之与妻书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与妻书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4.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十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与妻书5.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古文二则——戴震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练习:1.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状语后置2.授以斧崂山道士3.必以情曹刿论战4.必以分人曹刿论战5.以此遗之古文二则——四知6.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7.生以乡人谒余送东阳马生序8.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9.将以攻宋公输10.不以千里称也马说11.以此夸能观潮12.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3.而以奴骖乘陪乘强项令14.葬以大夫礼强项令15.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包拯16.守之以恭者,荣周公诫子17.守之以俭者,安周公诫子1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1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0.其人遂无以对包拯21.皆重铠以习之岳飞2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岳飞23.善以少击众岳飞2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古文二则——四知25.以尽吾齿捕蛇者说2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27.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8.臣以王吏为攻宋也公输2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30.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31.闻到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庄子3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出师表33.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4.所以敢先汝而死与妻书35.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与妻书36.可以一战曹刿论战37.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38.汝可以模拟得之与妻书39.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古文二则——戴震难师40.将何以理天下乎强项令答案:1—7:把,拿——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8—17:凭借,用,让——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条件18—26:来,用来,以便——表目的27—31:以,以为,译为把…当成或动词认为32—35:所以,译为…的原因36—38:可以,译为可以,能够或不译39—40:何以,译为为什么,拿什么。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虚词以的⽤法⽂⾔虚词"以"的⽤法⼀、⽂⾔虚词"以"在⽤法上,作介词和作连词是有区别的, 在阅读⽂⾔⽂时要注意各⾃的特点,举例如下:(⼀) "以"作介词时,"以"和后⾯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个介词词组(也有叫作"介词结构"或"介宾词组"的).它表⽰动作⾏为所使⽤的⼯具,凭借的条件,所强调的对象,形成的原因;引进动作⾏为发⽣的时间和处所等.翻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译为:"⽤"、"拿"、"以"、"把"、"按照"、"根据"、"凭借"、"因为"、"由于"等;如表时间、处所,⽤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介词词组在现代汉语中⼀般是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但是在⽂⾔⽂⾥介词词组除了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外,还经常放在动词后作补语(也叫"介词结构后置").凡是放在动词后作"补语"的介词结构,在翻译成现代汉时,要作顺序调整,把后置的介词结构放回动词前⾯去,才通顺.(见例7、15、16、17、18、19)例:1﹐愿以⼗五城请易璧.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以事秦之⼼,礼天下之奇才.3,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4,权以( )⽰⾂下.(介词"以"后的宾语"之"省略)5,余船以次俱进.6,君⼦不以⾔举⼈,不以⼈废⾔.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之利.8,翌⽇,以资政殿学⼠⾏.9,旦以⼀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10,以其乃华⼭之阳名之.11,吾以捕蛇独存.12,成以其⼩,劣之.13,汝不必以⽆侣悲.14,余以乾隆三⼗九年⼗⼆⽉,⾃京师乘风雪……15,验之以事.(介词结构后置)16,饰以篆⽂、⼭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17,我⾮爱其财⽽易之以⽺也.18,(项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19,掭以尖草,不出;以筒⽔灌之,始出.(⼀个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个介词结构在动词前.)(⼆) "以"作连词"以"所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可以是词和词,词组和词组;也可以是句⼦和句⼦."以"作连词,在⽤法上和"⽽"有许多相同点,只是不能⽤于转折关系.下⾯举例说明“以”作连词表⽰的⼏种关系:1,表⽰并列或递进,常⽤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可译为"⽽","⼜","⽽且"等,或不译.例:(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2,表⽰承接,"以"之前的动作、⾏为,往往是后⼀动作、⾏为的⼿段和⽅式,可译为"⽽"或省去不译。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 表示手段
以武力征服敌人
2 表示方式
以礼相待
3 表示材料
以石制造工具
“以”作为动词的用法
1 表示用某种方式进行
以笑对人生的挑战
“以”作为连词的用法
1 表示根据条件
以天气决定是否出门
2 表示根据标准
以成绩确定奖励
“以”引导的状语从句
1 表示目的
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2 表示结果
以至于他无法忍受
“以”的常见搭配
以...为基础
以学问为基础建立理论
以...为准
以老师的意见为准备任务
以...为例
以青岛为例说明城市规划
以...为目标
以健康为目标进行锻炼
“以”在文言文中的应用
1
经史百家争鸣
2
以研究经史为目的进行学术讨论
3
新文化运动
以启蒙思想为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
礼乐之邦
以礼仪音乐为核心塑造了国家形象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以”在中文中有着多种用法,既可以做介词,又可以作为动词和连词。它还可 以引导状语从句。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的基本含义和常见的搭配作为介词
表示手段、方式、材料等
3 作为连词
表示根据某种条件或标准
2 作为动词
表示用某种方式进行
“以”作为介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字用法详解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 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屈原列传》)
5.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三)动词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 赵太后》) 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以为,认为。
•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2.用,任用。
(四)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五)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本来就已经够奇怪这件事了)
②日以尽矣。
现在按照实际情况验证它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6.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 “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 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 钟山记》)
虚词“以”的用法举例
虚词“以”的用法举例虚词“以”的用法举例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
例:⑴有好事者船认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以:以便)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7、根据。
例: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10、在。
例: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逆以煎我怀。
12、为。
例: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13、通“已”,止。
例:无以,则王乎?14、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以一物体与物物争。
(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初三--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虚词用法讲解:以]文言文虚词字的用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虚词用法讲解:以]文言文虚词字
的用法》
摘要:(《登泰山记》)、介绍动作行产生原因可译因由,(《捕蛇者说》)3、介绍动作行所凭借条件可译凭、用、按照等,(《马说》)②策不以其道食不能尽其材
语知识是学们学习语重要方面只有牢固掌握语知识才能学这门课鉴编准备了这初三语知识言虚词用法讲以欢迎!四、介词、介绍动作行发生可译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京师乘风雪至泰安
(《登泰山记》)、介绍动作行产生原因可译因由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
(《孟尝君传》)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④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3、介绍动作行所凭借条件可译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每韵帖木格贮
(《马说》)②策不以其道食不能尽其材
(《马说》)③域民不以封疆界固国不以山溪险威天下不以兵革利
(《孟子》二)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毛
(《愚公移山》)三、动词译认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枉屈
(《出师表》)以上就是初三语知识言虚词用法讲以全部容希望可以助到!类热门语知识智取生辰纲初三语知识愚公移山
.。
文言虚词(以)
(4)因为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依据、根据、按照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连词:
(1)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2)以致: 例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与“是”连用,“是以”“以是”,译为“因此”
“以”的意义和用法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词词: :
1、介词:
(1)凭,靠 例句: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拿,把 例句:投以骨 必以分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介词: ……
(3)用 例句:祭以尉首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文言虚词“以”字用法详解
文言虚词“以”词性判别
文言文中,虚词“以”既可以作连词,也可以 作介词。如:
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 表》)
⑵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⑴句中“以”用在动词“告”前,连接前后分 句,表目的关系,是连词;⑵句中“以”用在 名词“刀”前,与“刀”一起组成介宾短语作 动词“劈”的状语,是介词。
(三)助词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 之陋也。(《石钟山记》)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 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 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3、【有以】【无以】
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 宴》)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劝学》)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 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而”“来”“用来” 等。
例:不宜妄自菲薄 ……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表示结果,“以”之后的动作、行为,是前 一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以致"等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 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 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字的含义、用法和实例(范文)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字的含义、用法和实例(范文)第一篇:(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字的含义、用法和实例(范文)〖苏教版〗初中文言文“以”的含义、用法和实例1.动词,以为,认为例如:①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③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黔之驴》④以为妙绝。
《口技》2.介词:(1)凭借例如:①何以战?《曹刿论战》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按照例如: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3)用例如: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②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③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④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4)把、拿例如: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陈涉世家》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童趣》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5)因为例如: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6)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④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治水必躬亲》3.连词,(1)而(顺承)例如:①有好事者船以入。
②卷石底以出。
③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致例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3)来,用来例如: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初中虚词以的用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及副词等。
初中虚词以的用法有哪些呢?的初中虚词以的用法,欢迎阅读初中虚词以作连词的用法(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初中虚词以作复音虚词的用法"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疱丁解牛》)初中虚词以作介词的用法(一)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可译作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1.表示手段、方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用”、“通过”。
例如:“以言劝人”(用言语劝告人)、“以弋发纸鸢而空”(用弓
弩发射纸鸢却没有打中)。
2.表示理由、根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凭借”、“根据”、“因为”。
例如:“以君之择,何如?”(按照君主的选择,怎么样?)、“以
我观之,天地之间必有道法”(根据我看来,在天地之间必然有道理)。
3.表示程度、范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以”、“由”、“按照”。
例如:“以朝廷之大臣,安敢为小人所狎”(作为朝廷的大臣,怎么
敢与小人交往)、“以年之长幼尊卑,弟兄之分易明也”(按照年长轻老,尊卑有别,弟兄的区分就容易明白)。
4.表示条件、前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若是”、“如果”。
例如:“以诚相待”(如果真诚地相互对待)、“以竭忠勇之力,以
报皇家之恩”(用尽忠勇之力,以报答皇家的恩德)。
5.表示目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了”、“以便”。
例如:“以求学之道,生者必观于碑传之上”(为了求学之道,活着
的人必须从碑文中获取知识)。
总之,“以”作为文言虚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能根据上下文的
语境来决定其具体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以”的用法“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商的一个虚词,仅诸葛亮《出师表》一文就有18处之多,表意复杂、现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对其辨析如下。
一、作介词。
“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
可译为“用”、“拿“、“根据”等。
例如:①不用.则以纸帖之。
(《活扳》)②今以蒋氏现之,犹信。
((捕蛇者说))例①用“以”引进“帖”的工具“纸”,“以”译为“用”。
例②介词“以”引进“观”的凭借“蒋氏”(的遭遇),可译为“根据”。
2.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
作“因为”、“由于”解释。
例如: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例①“以”引进“存”的原因“捕蛇”,“以”译为“由于”。
例2“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译作“因为”。
3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例如: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例①是“把大事寄托给我”;例②“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作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表目的时,有点像现代汉语里意义很虚的“来”字;表结果时,有“以至”的意思。
例如,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例①“开张圣听”的目的是“光先帝遗德”。
“以”可作“来”;例②“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是“塞忠谏之路”,“以”译为“以至”。
三、作副词,同“己”。
例如: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意即“已经”。
“固以怪之”也即本来已经感到奇怪。
四、助词。
和“上”、“下”、“东”、“西”、“往”、“来”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为现代汉语沿用,可以不译。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及举例(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5.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总结一、文言虚词以的用法概述文言虚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具有虚化含义的助词,其中以虚词“以”的应用尤为广泛。
作为文言语境中常见的功能性词汇,“以”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并且其用法非常繁多。
本文将详细总结文言虚词“以”的各种用法及其例解。
二、表示手段或方式1. 表示手段:文言中,“以”常常被用来表示实现某个目的或达到一定效果所需要依靠的手段或方式。
例如,“以尊王,则国家安宁”(《左传·僖公十四年》),即通过尊重君王来维持国家稳定。
2. 表示方式:此外,“以”还可以表示行动或思考的方式。
例如,“故周公不敢以门下人臣之心对天子也”(《史记·周公世家》),说明周公对待国君时不敢抱有臣子之心,更像是朋友般相处。
三、引导结果状语从句1. 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在文言表达中,经常会使用“以”的结构引导一个结果状语从句。
例如,“百姓苦,以老弱主论,而况贫者乎!”(《史记·刘敬传》),意为老弱百姓已经很苦了,况且还有穷人呢!2. 引导时态性结果状语从句:此外,“以”还可引导表示过去及将来的时间状语从句。
例如,“闻见李斯笔法,则文采不远以“韩愈之间章,段成之属”。
”(北宋苏辙《〈陈情表〉释义》),即说听说李斯的画笔非常好,那么文采肯定能媲美韩愈、段成等人。
四、表示条件1. 表示条件:作为虚词,“以”在文言中还可以表示一种条件关系。
例如,“不以陋也无怨何!”,这里的“以”表示根据、按照某种标准通过“陋”的判断来确定一个事物是否可行。
因此这句话是说,在当前情况下,如果“陋”的标准被满足,则无怨言。
2. 表示让步条件:除了普通条件表达外,“以”还常用于表示让步条件。
例如,“元稹始学扶高阁者五年,则未尝见门下走读者唐之身,而卒于阐州。
”(明顾万),“以”在这句话中起到表示手段、条件的作用,让步表达“尽管如此,仍然……”。
五、作为介词使用1. 表示依靠和比较:在某些情况下,“以”还可以用作介词,表示依靠或比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㈠“之”字用法
⒈助词“的”或不译。
如: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⒉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的独立性,无义。
如:①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用在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注:句意:西蜀距离南海不知
道有几千里。
其中:“之”
用于主谓语之间;去:名词作动词用,“距离”的意思,充当谓语)
如:辍耕之垄上;⒊动词:到、去、往等。
⒋代词:他(她)、它或某些事情(物)等。
如:①下车引之:
代词,他(指元方)②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
⒌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义。
如:①久之,目似冥,意
暇甚。
②怅恨久之。
③公将鼓之
⒍宾词前置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⒎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
㈡“以”字用法
⒈介词:⒈表手段、工具:拿、用、把、凭借(靠)、按照、根据。
如:①徐喷以烟:介词,“用”。
②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③ 可以为师矣:介词,凭,
靠。
④注:“计日以还”(此处的“以”相当于“而”无义。
连
接两个动作之间)
⒉表原因:因为。
如:①此独以跛之故:因为;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
⒉连词: a :表目的:来、替、给。
如:不敢出一言以复;以光先帝遗德; b :表结果:以致。
如:以塞忠谏之路也;
⒊动词:与“为”结合,“认为”的意思。
如:余以为宫中之事;
㈢“而”字用法
⒈表并列:并且(或不译)。
如:①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译作“并且”。
⒉表承接:就(或不译)。
如:①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②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可译作“就”。
③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⒊表转折:但是;却;然而等。
②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⒋表修饰:可译作“地、着”或“不译”。
如:①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⒌表递进:
⒍表假:如:①人不知而不愠:,表折,作“却”。
㈣“其”字用法
⒈代:⑴人称代:他(她)或他(她);⑵指示代:、那。
⒉副:⑴表猜:大概、可能。
如:①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②其真不知也。
⑵表反:道。
如:其真无邪?
㈤“所以”的用法
⒈相当于“用来⋯⋯的” 。
如:①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此臣所以先帝而忠陛下之分也。
⒉相当于“⋯⋯的原因”。
如:①此先所以隆也;
②吾知子所以距我,吾不言。
㈥“于”字用法
⒈介词:①在、从、到等。
如:行者休于树。
②对、对于、向、给、跟、让等。
如:请广于君。
⒉连词:比。
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苛政猛于虎也。
㈦“乃”字用法
⒈判断动词:是。
如:吾乃赵子龙也。
⒉副词:才、于是、就。
如:乃重修岳阳楼。
㈧“然”字用法
⒈ :表折:然而、但是。
如: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
是,,表折。
⒉形容:① 的、正确的。
如:吴广以然。
②⋯⋯的子。
如:①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②屋舍然。
⒊代:。
如:然北通巫峡。
内容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