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方案解析一、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器材:光聚座(支架)、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实验步骤: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放在光聚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调整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能在纸屏上看到蜡烛的像。

3、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

4、研究:对比每次成像后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变化,像的大小变化,像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纸屏上看到一个倒立的蜡烛的实像。

实验结论:(1)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2)当凸透镜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3)当凸透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二、实验名称: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器材:纸筒(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厘米)、橡皮模、橡皮筋、火柴(棉球)、细线、小镜子。

实验步骤:1、把纸筒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棍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

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再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棍的现象。

实验现象: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棍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动着火柴棍跳动。

实验结论: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鼓膜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名称:体验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实验目的:体验嗅觉和味觉的相互影响实验器材:眼罩、苹果、橙子等实验步骤:1、蒙上眼睛,品尝苹果的味道。

2、嗅橙子的同时吃苹果,感受苹果的味道。

3、两次吃苹果时,味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第一次吃苹果味道甜甜的,第二次吃苹果味道比第一次淡。

实验结论:嗅觉器官指的主要是鼻子,而味觉器官主要指的是舌头,当嗅橙子与吃苹果同时进行时,从人体感觉上来讲嗅觉就会影响到味觉。

四、实验名称: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实验目的:感受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

实验器材:眼罩、棉棒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结论:有些物体混合后,观察不到它们有什么变化(或说:观察到它们没有什么变化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20克,长柄金属汤匙1把,药匙1只,蜡烛1支,玻璃片1片,火柴1盒(或打火机1只),手套1副
实验步骤:
1、用药匙将白糖5克,放入汤匙中,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目的: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铁片1片、铁锈1块、羊角锤1把、电池及盒1套、导线4根、小灯泡1只、磁铁1只
实验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实验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实验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实验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大小各不相同。

通过模拟八颗行星的运转,可以了解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同时也可以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材料:
- 八个不同大小的球体(代表八颗行星)
- 一个固定支架(代表太阳)
- 细绳或线
- 标记笔
实验步骤:
1. 将八个不同大小的球体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比例,放置在一个固定支架周围,形成太阳系模型。

2. 用细绳或线将每个球体与固定支架连接起来,使得每个球体都可以绕着固定支架旋转。

3. 用标记笔在每个球体上标记它们的名字,并观察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4. 尝试移动球体的位置,观察它们对其他球体的影响,并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影响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

实验注意事项:
1. 球体的大小和距离要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比例来设置。

2. 细绳或线的长度要相等,以确保每个球体绕固定支架旋转的周期和速度相同。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细绳或线缠绕在一起或者球体滚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一、实验教学总目标: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六年级下册册科学实验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名称: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布、邮票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

3.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4.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规范使用放大镜。

1.手持放大镜镜柄。

2.调节放大镜与观察物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

实验记录:用画图方式记录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结论: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2.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实验器材名称:放大镜、蚂蚁等昆虫及蝴蝶、、蚕蛾标本。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肉眼直接观察。

2.观察昆虫的身体。

3.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记录: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昆虫身体结构和昆虫的生活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比较几种昆虫触角的形状。

实验结论: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名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研究的问题: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等晶体在放大镜下的样子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观察分辨几种常见的小颗粒物质。

2.用放大镜观察白糖、食盐、味精颗粒特点。

3.观察了解更多物质晶体的形状。

4.观察自制食盐等晶体5.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晶体。

实验记录:用绘图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画出并比较几种物质的晶体形状。

实验结论: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是晶体结构。

四、怎样放得更大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研究的问题:怎样调试让显微镜最清晰实验器材名称: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铅笔、橡皮、花粉标本、棉布纤维标本、昆虫标本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篇)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篇)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通用5篇)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规划1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试验有两个,其中,分组试验一个是:第四课《通电的线圈》,讨论线圈的特性。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97人,这些学生不仅喜爱学习科学,而且特殊喜爱做试验,从上学期的试验状况看,大局部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试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试验记录,并能进展自主试验。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

甚至不敢参加试验。

本学期还应当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试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试验方法,体会试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把握学问,主动探究新学问。

3、培育学生的力量,包括试验设计、操作、观看、记录和整理资料等力量。

4、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特殊是学问素养和智能素养。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观看核试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试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预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试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洁的探究试验,制定试验规划,填写试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看和试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看和试验活动,从而获得学问,熬炼力量。

4、师生共同开拓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试验条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规划2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看和试验,注意对学生进展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规划、观看、试验、搜集证据、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学问,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1、加大试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试验基地师训规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试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依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试验教学讨论上。

2、扎实开展试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对全体,为每一个学生供应适合自身进展的学习时机。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二、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三、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四、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3篇)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

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实验(素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实验(素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1.什么是能量(1)实验名称:通过游戏,观察、分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实验目标:通过撞棋游戏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动能。

实验器材:棋子实验步骤:1.把A棋子弹向B旗子,看谁能使B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2.通过撞棋游戏,让学生感受手指运动的能量,可以传递给A棋子,接着A棋子运动的能量传递给B棋子,并且A棋子运动速度越大,B棋子被撞开的距离越远。

运动的手指、棋子等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就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研讨。

3.知道了什么是动能,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事物的动能表现在哪里,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能存在的事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实验结论:1.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2.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3.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4.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注意事项:动能是个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来让学生感知、理解,教学时不能“硬塞”概念。

1.什么是能量(2)实验名称:小球反弹实验,观察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现象,知道什么是势能。

实验目标:让学生感知、理解、接受势能的概念。

实验器材:小球,尺子1.固定尺子。

从低、中、高三处位置,让小球自然下落,记录小球反弹高度。

2.势能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

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分析小球反弹的原因:位于高处的小球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小球反弹越高。

3.除了位于高处的小球、跳板上的跳水运动员、拉长的橡皮筋、被跳水运动员压着的跳板、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具有势能。

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具体感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实验1: 植物的光合作用-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材料:小苗、太阳能灯、黑纸、透明塑料袋、水、测量器。

- 实验步骤:1. 将小苗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初始高度。

2. 在小苗的一半叶片上覆盖黑纸,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3. 将小苗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小苗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实验2: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目标: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探究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 材料:冰块、水、锅、火源、温度计、玻璃杯。

- 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在玻璃杯中,测量并记录其温度。

2. 加热锅中的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3.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实验3: 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目标:观察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性的基本原理。

- 材料:磁铁、纸片、铁钉、铜钉。

-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静置在桌面上,观察并记录其属性。

2. 使用纸片将磁铁的一极标记出来,放置在桌面上。

3. 将铁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将铜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实验4: 音的传播- 目标:观察和了解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基本特性。

- 材料:玻璃杯、水、锤子、弦。

- 实验步骤:1. 拿起锤子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2. 用手指沾湿水后轻轻摩擦玻璃杯边缘,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3. 拨动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实验5: 电的通路- 目标:通过搭建电路实验,了解电的通路和导体的特性。

- 材料:电池、电灯泡、导线、开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板3. 毛玻璃4. 透明水杯5. 水实验步骤:1. 将手电筒对准墙壁,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射在墙壁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在记录本上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2.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光线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3. 用毛玻璃挡住光线,再次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4. 倒入透明水杯里的水,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光在直线上传播,没有发生弯曲。

2. 光通过透明玻璃板后,路径发生了弯曲。

3. 光经过毛玻璃后,路径变得模糊不清。

4. 光通过水杯里的水后,路径发生了弯曲并且发生了色散。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在真空和同种介质中传播是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2. 光通过透明玻璃等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改变传播方向。

3. 光通过毛玻璃等粗糙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散射作用,光线会被散射而路径变得模糊不清。

4. 光经过水等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和色散作用,光线会发生折射和颜色分离现象。

实验二:探究空气的压缩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有弹性的,即具有压缩性质。

实验材料:1. 空气压力计(可以使用注射器)2. 水杯3. 水实验步骤:1. 将水倒满水杯,确保水杯里没有气泡。

2. 将空气压力计的注射器插入水杯中的水中,并确保注射器里没有气泡。

3. 慢慢把空气压力计的注射器缓慢抽出一部分空气,观察水面上方是否会出现气泡,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4. 再次慢慢抽出一部分空气,观察水面上方是否会有更多的气泡,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随着空气被抽出,开始观察到水面上方出现气泡,当继续抽出一部分空气时,水面上方的气泡也变多。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空气具有压缩性,当空气被抽出时,水杯中的水会受到外部压强的减小而膨胀,从而产生气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复一、加热白糖实验:实验内容: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白糖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铁勺子、火柴、蜡烛、白糖实验步骤:1.手握勺子顶端;2.在外焰加热;3.保持一定距离观察;4.加热结束后不要用手触摸加热部分;5.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记录:首先,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全部炭化。

实验结论: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二、淀粉和碘酒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淀粉遇碘酒的变化实验仪器:米饭、淀粉、碘酒、培养皿、滴管实验步骤:1.把米饭或淀粉放在洗净的培养皿里。

2.用滴管滴入少量碘酒。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米饭或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实验内容:观察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小苏打、白醋、烧杯、玻片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烧杯中,然后倒入白醋,盖上玻片。

2.插入燃烧的细木条,木条熄灭。

3.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小苏打遇白醋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嗤嗤声。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会降温。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更多了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会生锈,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六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小实验一、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

1. 实验目的。

- 观察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了解晶体的特点。

2. 实验器材。

- 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玻璃片若干。

3. 实验步骤。

- 取少量的食盐放在玻璃片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食盐晶体是立方体形状,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 同样的方法,取少量白糖放在玻璃片上观察,白糖晶体是类似立方体的形状,但棱角不如食盐晶体分明,是半透明的晶体。

- 把碱面放在玻璃片上,用放大镜观察,碱面晶体是细长的柱状体。

- 观察味精晶体,味精晶体为细长的针状。

4. 实验结论。

- 不同物质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但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1. 实验目的。

- 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并了解产生的新物质。

2. 实验器材。

-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玻璃片、火柴。

- 在玻璃杯中倒入三勺白醋,然后小心地加入一勺小苏打。

- 马上观察现象,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听到“嘶嘶”的声音。

- 用玻璃片盖住玻璃杯,等反应结束后,将燃烧的火柴伸进玻璃杯中,火柴会熄灭。

4. 实验结论。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三、铁生锈实验。

1. 实验目的。

- 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器材。

- 三根干净的铁钉、三个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如生石灰)。

3. 实验步骤。

- 在第一个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铁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 在第二个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加入蒸馏水直到完全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滴加一层食用油,防止空气进入水中。

- 在第三个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放入干燥剂,塞紧试管塞,使试管内保持干燥。

- 观察三个试管中铁钉在一段时间后的生锈情况。

- 铁生锈是铁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环境中铁钉生锈最快,在只有水没有空气或者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中铁钉不容易生锈。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目的:研究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实验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
1、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调节显微镜的准焦螺旋,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3、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观察到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放大100倍时,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400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质、液泡等都能看得较清晰。
结论:细胞的结构太奇妙了,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胞竟如此复杂,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等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临时装片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3.20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清水、菠菜叶
实验目的:
1、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菠菜叶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古诗词中的月相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4.23
实验器材:纸笔、古诗词选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月相变化。
2、懂得观察生活。




1、根据观察的月相和相应的时间进行整理,找出规律
2、找到古诗词中描写月相或者时间的句子。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的月相是在黄昏,应该是上半月的月相。
3、晚上10时,再一次往北天寻找北斗七星,同样画在刚才那张纸上,注意观察,与标志物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实验器材:白色瓷盘,蜡烛,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以及观察蜡烛燃烧变化。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物品的兴趣。
4、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的存在。




1.准备蜡烛,点燃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实验三:摩擦生热的实验实验四:通电的线圈(一)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我的材料: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

我的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1、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相同圈数,串联电池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2、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圈数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串联电池节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二)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我的材料: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小刀、指南针。

我的方案:1、组装电磁铁。

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接近指南针,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4、改变线圈胡缠绕方向,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我的发现: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两极改变;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两极改变。

我的结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的缠绕方向,能改变电磁铁在极性。

实验五: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一:我的材料:铁条我的方案:反复弯折一段铁条,摸摸弯折处的温度。

我的发现:铁条弯折处变热。

我的结论:在反复弯折铁条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实验二:我的材料:瘪了的乒乓球、水杯、热水。

我的方案:1、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水杯里。

2、往水杯里倒入热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我的发现:观察一段时间后,瘪了的乒乓球慢慢鼓起来了。

我的结论: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乒乓球鼓起来,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实验三:我的我的方案:1、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

2、立即拿梳子靠近或放入碎纸屑,观察现象。

我的发现:发现一些碎纸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

我的结论: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实验四:我的材料:烧瓶、橡皮塞、热水。

我的方案:1、先湿润橡皮塞,把橡皮塞塞进烧瓶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课细胞)实验目的: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趣味制作1 制作细胞模型(第一课细胞)制作材料:一包无色明胶一个长方形或圆盒子,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或塑料泡沫。

制作方法:1、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画在纸上。

2、名叫溶解在温水中,再把它倒进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模拟植物细胞)或一个圆形盒子里(模拟动物细胞)。

3、用橡皮泥把或塑料泡沫模拟某种植物或动物细胞中的结构,在明胶凝固之前把它插在明胶中。

实验2、摆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摆锤(材料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螺丝帽、小铁锁等,在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轻重有关时,可以在摆锤上加减橡皮泥即可)实验过程:1、制作一个摆,让学生观察摆由摆线、摆锤两部分组成。

教师示范:自然松手,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

让学生明确两点:1、摆线要拉直。

2、手不能加力。

否则会产生干扰。

2、学生制作摆,探究摆的秘密,发现摆有快慢之分,让学生猜测: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其实,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许多。

一般教材都把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摆线长短这三项作为研究对象。

3、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必须控制好另外两个因素。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实验,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幅大小没有关系,只与摆线长短有关。

摆线长,摆摆动得慢,摆线短,摆摆动的快。

具体实验方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过程: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三: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在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结果。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趣味制作2 制作小鸟摆(第六课摆的秘密)制作材料:铁丝60厘米、吹塑纸、纸盒(香皂包装盒或药盒)、塑料套管、大螺母、大钉子(做轴)。

制作步骤:1.离铁丝一端5厘米处弯一个环,能套在轴上自由活动,铁丝另一端拴上大螺母。

2.把纸盒底部剪去一部分,顶部开一个口,能让摆自由摆动。

在纸盒两侧壁适当位置钻两个轴孔。

3.把摆放入盒内,轴从轴孔插入,调整好摆的位置,用塑料管套定位。

4.用吹塑纸做一个小鸟,用浆糊粘在铁丝顶端。

5.组装,如图示。

游戏方法:用手使摆前后摆动,调整使各部分摩擦最小,能连续摆动30~50次(见下图)。

实验3:摩擦生热小实验(第七课钻木取火)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一:实验材料:木板、手钻。

实验步骤:1.一名同学用双手将木板固定住。

2.另一名同学双手持手钻在木板上钻动。

3.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钻头的温度。

实验现象: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注意事项:钻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

方法二:实验步骤两手互相摩擦,体会手的感觉。

实验现象:会感觉到手很热。

实验现象: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三:实验材料:砂纸、铁条实验步骤:1、用砂纸包住铁条。

2、反复快速摩擦一段时间。

3、用手摸铁条。

实验现象:用手摸铁条,会感觉到铁条很热。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四:实验材料:火柴实验步骤: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注意事项:使用火柴时,注意不要烧伤。

实验4、通电的线圈本课是在三年级“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电磁能的转化。

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制作电磁起重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磁性大小的因素。

本课内容由两课时构成。

第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的基本构造,使学生了解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极的装置叫电磁铁。

它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然后让学生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制作方法:把导线按照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可以了。

第二、三圈线绕在第一圈上,最后一圈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在小组汇报结果时,引导学生发现电磁铁有以下特性:电磁铁也有磁性,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电磁铁的磁力有大小;电磁铁的磁极会改变。

第二课时本课的重点、难点是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磁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实验过程: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及结论: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缠绕圈数多,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电池、导线、铁钉、磁针实验过程: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线圈缠绕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5:能量转化实验(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一:实验材料:瘪了的乒乓球、水杯、热水。

实验步骤:1.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水杯里。

2.往水杯里倒入热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瘪了的乒乓球慢慢地鼓起来了。

实验结论: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乒乓球鼓起来了,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注意事项:在倒入热水的过程中,当心别被热水烫伤。

方法二:用手反复弯折一段铁条,铁条弯折处会变热。

这是在反复弯折铁条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方法三: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然后往碎纸屑里一放,会发现一些碎纸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

这是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方法四:把润湿的橡皮塞塞在烧瓶上,把烧瓶浸在热水中,会发现橡皮塞被顶出。

这是因为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橡皮塞顶出。

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方法五:双手来回搓,会发现搓动的手心发热。

这是机械能(动能)转化成了热能实验6、风从哪里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基础上研究风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小刀、蜡烛、火柴、蚊香(或香烟)。

实验过程:把大可乐瓶底去掉,用小刀在可乐瓶筒下部剪出一个小门。

把蜡烛放在筒内,把点燃的香放在门口。

实验现象:点燃筒内蜡烛时,烟由瓶外流向瓶内;不点燃筒内蜡烛时,烟不流动,在门口上升。

原因解释:当点燃筒内蜡烛时,瓶内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压力变小;瓶外空气压力大,流进瓶内,带动了门口的烟,空气流动形成风。

注意事项:1、蚊香的烟较小时,可以把燃着的蚊香在蜡烛上擦一下,使蚊香的烟变大,利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注意小刀的使用,点燃蜡烛、蚊香时防止烧伤。

实验7、降落伞《降落伞》是在激发学生喜欢降落伞后,先让学生制作降落伞再玩降落伞,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降落伞,然后放飞降落伞,发现降落伞下降的速度有快有慢,让学生猜测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伞面大小、伞绳长度、悬吊物重量、伞面形状、伞面材料等。

教学中,学生主要涉及到的是伞面大小、伞绳长度、悬吊物重量。

实验器材:做伞面的胶质桌布、丝巾、牛皮纸、塑料……,做悬挂的重物、橡皮泥、橡皮、玩具人…,线绳、剪刀。

实验过程:1、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两个伞面形状大小相同的降落伞,保证伞绳长度相同,悬挂不同重量的重物,在相同的高度放飞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2、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两个伞面形状大小相同的降落伞,伞绳长度不同,悬挂相同重量的重物,在相同的高度放飞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3、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两个伞面大小不同的降落伞,伞绳长度和悬挂物重量相同,在相同的高度放飞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实验现象: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悬吊物重量轻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