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组织的共同特征:
1、人与物(资源)的集合体
2、具有特定目标
3、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行为的特点:
1、目的性
2、能动性
3、预见性
4、多样性
5、可控性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一)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二)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
(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
(四)研究目的----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1、边缘性
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2、两重性
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3、应用性
提高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学科基础—行为科学
(一)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
1、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兴起。
2、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3、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
(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20世纪20---30年代)
表现为:
1、霍桑试验(即1927---1932年美国学者梅奥在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展。
2 、梅奥(E Mayo)人际关系理论的发表,为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组织行为学研究由个体取向转向群体取向。
(三)组织行为学的大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表现为:
1、勒温(K Lewin)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
2、马斯洛(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3、莫雷诺(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理论等。
4、组织行为学理论框架日趋完善,研究方向转群体取向。
(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
表现为:
1、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3、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
(五)积极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新领域
----由鲁森斯(Luthans)于2002年提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
定义—为提高工作绩效,对心智能力测量、开发及有效的管理,并以员工的积极活力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第二章个性
*一、什么是个性(人格)
----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指个体身上特有的、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结构
(一)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三章)
(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第四章)
(三)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第三章个性倾向性
*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动机可以引起种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动机
3、好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行为
4、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影响人的动机体系与优势动机的因素有:
1、爱好和兴趣----方向
2、价值观----方向
3、抱负水准----程度
*动机的功能
1、引发功能:动机引发行为,充当行为的直接原因。
2、导向功能:使有机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目标进行和发展。
3、强化: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结果而使行为的努力程度、出现频率得以巩固和增强,或因为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而使行为受到抑制。
*态度的内涵
1、定义
态度---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关于客观事物的评价性陈述。
2、态度的构成
1)认知cognitive—个人对于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认知是个人知觉和判断的参考,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2)情感affective---个人对某一对象的情感体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
3)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s---个人对某一对象的行为反应准备状态。
以上三因素不一定相互协调一致。三种成分一致性越强,态度越稳定,越不易改变。
态度的一致性规律:员工自动会在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 Fistinger,1959,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不相关、协调、不协调。个体所拥有的有相互关系的认知因素之间有协调和不协调两种情况。
协调是愉快的、满意的、要保持的状态;
不协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状态。不协调的强度越大,解除或减轻的动机就越强烈。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
外部因素
1、人际影响。
2、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3、企业文化的影响。
内部因素
1、员工的认知。
2、员工的需要。
3、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定义:
工作满意度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主要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种态度。工作满意度经常是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或者超出期望来决定的。
满意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1)侧面满意:对工作的某一方面感到满意的倾向,而对于其他方面不一定满意。
2)总体满意:对其工作的全面地或综合的满意,没有什么不满意。
*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反应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工作性质(是否具有挑战性、工作的适度变化、工作的自主权)
2、报酬
3、晋升
4、领导的管理方式
5、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6、工作条件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的概念
----工作态度的一种,指一个人对组织的认同和投入程度,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依附关系,反映了个人对组织全部的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于1960年提出。
*组织承诺的三个因素
加拿大学者梅耶(Meyer)与阿伦(Allen)提出
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即人们留在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