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事件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的曝光,河南孟州等地使用瘦肉精喂猪,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当地的动物检疫机构形同虚设。

“毒肉”不仅进了南京的菜场,还被顺利地卖到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而双汇所宣称的“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双汇,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上了黑名单,不啻一场行业地震。

“瘦肉精”“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如果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9年前已被禁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规定表明,只要生产或者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后果,也可要求10倍赔偿。

之前的“瘦肉精”事件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

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

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存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层出不穷,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力度不可谓不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还总是有那么多耸人听闻的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我想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安全意识缺乏,有违规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存在无知消费、模糊消费、便宜消费三种消费理念;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部分执法部门存在“有利”就管,“无利”不管的倾向;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浓,对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或侵权事件,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双汇与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与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第二届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报告书题目:双汇与瘦肉精事件分析参赛团队名称参赛队长参赛组员指导老师团队联系方式一、双汇集团介绍--------------------------------------------------------------------------------- 2(一)双汇集团简介 ------------------------------------------------------------------------ 3(二)双汇集团发展历程 ------------------------------------------------------------------------ 3(三)双汇企业文化 ------------------------------------------------------------------------ 5二、双汇经营环境分析------------------------------------------------------------------- 5(一)行业市场分析 ----------------------------------------------------------------------------------- 5行业内部分析:------------------------------------------------------------------------------ 5(二)双汇企业竞争力分析--------------------------------------------------------------------------- 5(三)双汇产品分析: -------------------------------------------------------------------------------- 5一、“碰”出来的机会。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事件缘由:去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

报道声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

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济源双汇公司已于3月16日停产整顿。

肉制品行业又一次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同时也激增了中国居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的更加不信任。

中国消费者的身心本来就几经折腾,夹在国产奶粉与洋品牌奶粉之中还肝火正旺,现在“瘦肉精”门又卷土重来,中国肉制品行业也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

双汇产品已经在一些城市的超市大规模撤柜,并开展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品牌信誉度却难以挽回,双汇产品在全国遭遇销量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视频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50000人。

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54位。

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03-15 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 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 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 17 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品2011-04-10 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双汇危机公关:(1)三次万人职工大会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时间受损超过121亿元。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第一篇: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案例分析xxxxx一、案例情况据央视新闻频道今日播出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中指出,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

节目中曝光济源双汇存在“瘦肉精”猪肉问题。

河南孟州、沁阳、温县等地一些添加“瘦肉精”养殖的生猪(俗称“健美猪”),也都卖到了济源双汇。

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继新华社播出《“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3月21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实地督促案件查办,查看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调查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指导责任追究工作。

二、企业基本概况及运行状况华北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资产1.7亿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主要生产经营火腿肠产品系列、速冻产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铁路专线4条,5000吨级冷库两座,活牛、羊屠宰线2条,现有高温火腿肠生产线,水饺生产线,肉串生产线、肉片生产线和汤圆生产线45条,年产火腿肠系列产品、牛羊肉系列产品、速冻系列产品达4万吨。

公司依托双汇集团在质量、品牌、管理、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政府以及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已确立了在科研开发、产品认证、环境保护、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地位。

目前已投资300多万元建立拥有20人的食研所一个,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出口质量认证、QS安全食品认证,产品质量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地区金奖。

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华北市场及全国各地市场,有些产品并出口到了东南亚、中亚、港澳地区产销率达100%。

有关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有关双汇瘦肉精事件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监测产品2011-04-02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2011-04-10协会称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2011-04-16双汇发展19日复牌将公告“瘦肉精”事件核实情况2011-04-19双汇复牌首日无量跌停中长期看空还是看多取决市场2011-04-215机构席位抛售双汇13亿元深圳游资接货3亿搏反弹2011-04-22双汇公告隐瞒关键数据律师称已涉嫌虚假陈述2011-04-23双汇危机导致发货量骤降或至少损失20亿元2011-04-24双汇承认隐瞒退货承诺律师:应承担误导责任为何猪肉里面要添加瘦肉精?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

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一.事件概述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

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

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知名企业为逐利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四大环节的监管部门对违禁药品一路绿灯,蚕食着公众对涉事企业的信任以及食品安全领域政府部门几近透支的公信力。

节目播出后,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午后即跌停,当晚,双汇发展还发布了停牌公告。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而此次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却让我们发现这家被公众广泛认知的500强企业竟然成了监管的漏洞,国家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却监管不严?而频频发生的视频安全问题似乎折射出监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多角度分析养殖户角度目前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1、市场风险较高,大户缩小规模,散户观望。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一) 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涉及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低温肉制品3.3万吨。

(二)双汇“瘦肉精”事件1、“瘦肉精”的危害“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它通常是指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类似药物还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将这一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

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早在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中添加“瘦肉精”。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公关分析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年3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央视报道,据销售人员介绍,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宋红亮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

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

针对此事件,双汇集团3月16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对于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

尽管双汇已经为济源双汇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该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双汇掌门人万隆称,“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万董事长认为,“如果政府坚持治理,遇上瘦肉精就抓,每个月公布一次瘦肉精检测结果,企业就不会有那么高成本。

”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

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

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

但是就在这一场“气势磅礴”的万人道歉会上,万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又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似乎是全国最大的愚人节笑话。

双汇集团在自己费尽心思准备的隆重道歉大会上,其最惹眼的会标上双汇的拼音字母却出现最不应该出现的拼写错误,“SHUANGHUI”被拼成了“SHAUNGHUI”。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相关背景:2011年,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再次使“瘦肉精”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据央视新闻频道记者暗访报道称,河南温县、孟州、沁阳等地一些养猪场为了增加猪肉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降低成本,都在使用“瘦肉精”喂猪,并设法摆脱检验部门的检验,获得合格的生猪检验证书,这些使用了“瘦肉精”的生猪大部分被河南当地知名企业河南双汇食品厂收购,从而将双汇推上了风口浪尖。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在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双汇品牌价值196.52亿元。

双汇肉制品不仅是“中国名牌”,更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

另外,双汇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为何没有检验出“瘦肉精”?大家知道,瘦肉精是一类药物,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是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一种饲料添加剂。

人体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因起恶心、头晕等中毒症状,长期食用会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并至人中毒死亡,在2002年,我国相关部门就发布公告严禁在动物中使用“瘦肉精”。

由此可见,此事的影响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概念知识:危机公关是组织预防潜在危机的发生,管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使危机向组织希望的目标发展下去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是在组织发生公关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现实生活中,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公共关系就会有公共关系危机。

危机事件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任何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

总之,组织公共关系危机一旦出现,它就会像一颗突然爆炸的炸弹,在社会中迅速扩散开来,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它就会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令社会各界密切注意。

所以,在公共关系危机爆发之后,就要及时进行危机公关。

双汇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公关案例分析

姓名:潘世亮,专业:10物流管理班,学号:1100305046双汇公关案例分析一【案件概述】全省排查抽检工作随即展开农业部官员称“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IC 资料早报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在沁阳市、孟州市、温县、获嘉县四地展开拉网式排查,并对济源市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首次通报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封存1877公斤冷鲜肉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另有6个样品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这也是河南省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济源市政府已于3月15日对济源双汇公司的收猪、屠宰和生产猪肉制品等活动全部停业整顿,通过对库存的689头生猪进行尿液检测,发现19头生猪“瘦肉精”检测呈阳性。

此外,河南省对央视曝光的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养殖场(户)1512头存栏生猪进行全部封存后,已排查796头,其中158头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排查饲料2579.8公斤,791公斤被核实含有“瘦肉精”。

同时,已控制涉...二【评析】1:我和双汇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会一直支持双汇。

这是我在贴吧里看到的真相。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偶然。

这就是江湖:整理一篇文章,斗胆说说双汇的真相。

(托党洪福,哥温饱问题已解决,谢绝有关部门跨省慰问。

)来源:张松涛的日志3.15,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愤怒的一天。

你依旧可以愤怒你的愤怒,但请别用你的愤怒成为他人的笑柄。

——题记3.15日,看到CCTV的关于瘦肉精流入双汇济源分公司的报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估计很大多数人一样,这是真是假?上网查了相关新闻,发现所有媒体均是转载CCTV,报道内容一字不差。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CCTV竟敢如此真实的曝光,难道他们不怕引起国内对食品行业的恐慌?难不成现如今CCTV也要说真话不顾政治因素?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那毫无疑问是恐怖的,因为作为带有政治色彩的CCTV 是唯一,并且首先开始炮轰双汇的,其用意和决心使人不寒而栗。

“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

“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瘦肉精”事件背景介绍 (2)2. 事件对公众生活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3)二、事件爆发初期应对措施 (4)1. 政府部门的反应与公告 (6)2. 相关企业的应对策略 (6)3. 公众关注及舆论导向 (8)三、事件深化阶段的处理 (9)1. 更多企业被曝涉事 (10)2. 深入调查与证据收集 (12)3. 法律法规的跟进与完善 (13)四、信息公开与公众教育 (14)1. 信息透明化进程 (14)2. 公众健康教育与宣传 (16)3. 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合作 (17)五、事件后续影响与反思 (18)1. 长期健康影响评估 (19)2. 企业社会责任与诚信问题 (21)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进与完善 (21)六、结论与启示 (22)1. “瘦肉精”事件总结 (23)2. 对未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启示与借鉴 (25)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对“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在面临类似危机时的有效应对策略和建议。

瘦肉精事件是指在养殖业中,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利益,使用违禁的瘦肉精类药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这类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此类事件的危机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瘦肉精事件的基本背景和影响,然后通过对多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企业在面临瘦肉精事件危机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及时回应、公开透明、积极沟通、承担责任等方面。

本文还提出了政府部门在应对瘦肉精事件危机时应发挥的作用,如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等。

本文对未来瘦肉精事件危机处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瘦肉精”事件背景介绍瘦肉精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其源头在于某些生猪养殖者为追求经济利益,违规使用瘦肉精这种药物来加速生猪生长,从而提高猪肉的质量和产量。

瘦肉精虽具有增加动物蛋白质合成和促进瘦肉增长的功效,但同时也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案例分析
• 3月15日,记者致电双汇集团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集团已经知道此 事,目前正调查取证,具体情况需要由市场部回应。该公司市场部负 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 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 核实。
• 3月15日,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 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农业 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 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7
• 4月6日,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 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
• 4月8日,涉案“瘦肉精”生产者刘某被抓获,他的“精细化工厂”也 被捣毁。
8
双汇集团公司董事长万隆 向全社会鞠躬致歉
• 双汇集团因此损失近121亿元!
9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14
“瘦肉精事件”给双汇带来的惨痛教训
——加强控制上游
双汇所作出的战略调整
一、加强对采购供应环节的治理整顿:
➢ 对生猪采购供应商、原辅料供应商提要求: 供应的生猪、原辅料要安全无害; 供应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 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交售有“瘦肉 精”的猪; 凡提供有毒有害等违禁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 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
12
双汇的失误细节
• 1.没有强烈的危机预防意识,事件发生前与 媒体的交流欠缺。
• 2.危机发生时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运用欠缺, 分析理由不充分。
• 3处理危急时未妥善运用责任性原则。
13
双汇上市公司宣布停牌
• 愚人节前一天,双汇集团召开“万人大会”, 再次向消费者道歉,称双汇因“瘦肉精”事 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是中国食品行业中的一起严重危机公关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2024年,双汇集团被曝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禁用的瘦肉精,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这起事件对双汇集团造成了严重的声誉损害,使其陷入了公众的信任危机中。

本文将对双汇“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并从公关的角度探讨其危机处理与公关策略。

首先,双汇集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严重的声誉损害。

在这起事件曝光后,公众开始对双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怀疑,并对该品牌的信誉进行了质疑。

这对双汇集团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危机,因为声誉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一旦受损很难恢复。

因此,双汇集团首先需要采取积极的公关措施,以修复声誉损害。

其次,双汇集团应该及时采取行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在危机公关中,及时的态度和行动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双汇集团来说,他们应该迅速发表正式声明,承认事件的事实,并表示对公众的关切表示歉意,并保证将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传达出双汇集团的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并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双汇集团需要与公共媒体合作,加强危机公关的沟通和传播。

危机公关中的媒体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帮助企业传递信息和故事。

双汇集团需要积极与媒体合作,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关注,并强调双汇集团采取的解决措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公共媒体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报道,增加公众对双汇集团的了解和认可。

第四,双汇集团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

在危机公关中,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双汇集团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论坛、线上问答、市场调研等方式,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关切和需求,并积极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可以增加双汇集团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帮助企业恢复声誉。

第五,双汇集团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管体系建设。

在这起事件中,双汇集团使用了被禁止使用的瘦肉精,这暴露出公司在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危机公关双汇瘦肉精事件解析

危机公关双汇瘦肉精事件解析

瘦肉精的危害
何为瘦肉精?
克伦特罗是一种β-兴奋剂,添加于饲料中能提高几种家畜包括猪的瘦 肉率。“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亮 ,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 肉,瘦肉丰满。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 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
消费者食用后轻则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诱发心脏 病、高血压危害等疾病重则细胞发生癌变、猝死等症状。在09 年2 月 19 日广州市天河、增城两区共有11 起因吃猪内脏引起腹痛、腹泻, 共涉及46 人。经疾控部门实验室检验,确认因猪肉及内脏内含有瘦 肉精所引起。
3.双汇危机公关所面临的困境
双汇的危机公关根源,表面上看仅仅是瘦肉精引起的 ,但从双汇的发展历程及中国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现状 ,可见危机公关的问题很早之前就存在,可悲的是我 们必须通过3.15 维权监督曝光来引起重视。对于双 汇集团的危机公关的困境。
可用图1 框架进行

行业环境

企业自身
公关方案———双汇瘦肉精事件
国贸1033班
1、事件背景 2、危机公关相关理论概述 3 、“瘦肉精”事件中双汇的危机公关 4、总结
1.事件背景
3 月15 日中央电视台维权行动中报道,江苏南京等地农 贸市场上广泛销售一种生猪肉。此种猪肉几乎没有动物脂 肪,基本全是瘦肉。记者追踪生猪源头发现,在河南孟州、 沁阳、温县等地,养猪场都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 饲养生猪,此种生猪虽然体型健美但体内含有多种有害物 质,长期食用有致癌危险。但这些猪肉未经国家检疫广泛 流入市场。同时还进入了内地著名肉食品加工企业河南双 汇集团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此次事件引起了全 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分析之双汇瘦肉精事件

案例分析之双汇瘦肉精事件

案例分析之双汇瘦肉精事件——从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看政府公信力的危机与建设【案例梗概】2011年3月15日上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

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

该事件曝光后,各地超市的双汇产品纷纷下架,并立刻引起农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

2011年3月25日,相关记者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发现并捣毁了“瘦肉精”的制造窝点。

有关部门已对涉嫌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同时河南省有多名公职人员在此事件过程中涉嫌渎职犯罪,被立案侦查。

据媒体报道,双汇集团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销售额锐减,股票大跌。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双汇集团根都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陆续进行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

【案例正文】一、案例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项矛盾凸显,不少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激化,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后,每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呈现上升趋势。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

2011至2012年以来,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数量、恶性程度以及隐蔽程度上都呈有增无减的趋势。

本文所讲述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恶性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例。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该集团的前身是漯河市冷仓,于1958年7月成立。

1994年8月,组建成立双汇集团;1997年7月该集团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1998年12月“双汇实业”5000万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1999年12月“双汇”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被列为国务院512家重点企业。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是中国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例之一、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知名食品企业,双汇集团,在其猪肉制品中被检测出使用瘦肉精。

该事件在舆论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双汇集团造成了很大的声誉危机。

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分析。

1.事件经过:2024年,中国媒体曝光了双汇集团使用瘦肉精的问题。

瘦肉精是一种被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加速动物的生长,但对人体有害。

该事件的曝光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2.公关危机管理不当的原因:(1)缺乏有效危机管理预案:在事件曝光之后,双汇集团并未及时作出回应,未能掌控舆论导向,并没有对事件进行透明度的处理。

(2)信息透明度不足:双汇集团在事件发生后,对事实情况未能及时和详细公开,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解释。

(3)缺乏建立公众信任的措施:由于双汇集团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和品牌信誉,公众对其品牌具有较高的信任度。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双汇集团未能积极采取行动来维护其声誉,未能建立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

3.危机公关管理措施:(1)及时回应:双汇集团需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回应,并就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

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制止使用瘦肉精,并向公众保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品质。

此外,还应及早公布调查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2)加强信息透明度:在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应当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事件的原因、影响范围、以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等。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双汇集团的信任度,并让公众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积极回应舆论关切:社交媒体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双汇集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回应公众和媒体的关切,提供实时的回应和更新,并积极与关注者互动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和担忧。

4.教训和启示:(1)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预案:企业应事先制定好危机管理预案,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这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信息发布渠道以及公关活动的安排等。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院系新科学院经管系专业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班级101班姓名李彩玲学号**********日期2011年11月17日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一双汇集团简介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视频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

目前,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50000人。

年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54位。

二瘦肉精事件回顾2011-03-15双汇被爆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前往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 国务院派人督查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过场;2011-03-20 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 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 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 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 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 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检测产品2011-04-10 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三瘦肉精简介瘦肉精是一种药物,是指能够抑制肥肉生长,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

对人体危害过大,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全球遭到禁用。

据农业部统计,如果用瘦肉精把一头普通猪变成“瘦肉型猪”,只需要10天到20天的时间,利润率为275%。

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眉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

双汇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事件案例分析

双汇事件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双汇事件概述 (3)二、双汇发展概况 (4)1. 公司简介 (5)2. 业务模式与发展历程 (6)3.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7)三、双汇事件背景 (8)1. 事件起因 (9)2. 事件经过 (10)3. 事件影响 (11)四、双汇事件原因分析 (12)1. 管理层决策失误 (13)2. 内部控制不足 (14)3. 外部环境变化 (15)五、双汇事件后果分析 (16)1. 财务损失 (18)2. 品牌形象受损 (18)3. 市场反应 (19)4. 法律责任 (21)六、双汇事件的启示与反思 (22)1. 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23)2.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24)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5)七、结论 (27)1. 事件总结 (28)2. 对企业的启示 (29)3. 对行业的借鉴意义 (30)一、内容概述该事件揭示了双汇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和不当行为,在收购生猪时,双汇未能按照规定对生猪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疫,导致大量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双汇事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依法对双汇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双汇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恢复消费者信心。

双汇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企业的道德和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制度建设,以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双汇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给双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声誉损害,也给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双汇事件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2746575035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2746575035
• 1.根据危机处理中及时性原则,立即做出反应。 • 2.根据危机处理中针对性原则,双汇集团针对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作出六项决定 • 3.运用危机解决中确定沟通原则,向新闻界提供全部和准确的情况。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2746575035
双汇瘦肉精事件公关案例分析2746575035
• 3月26日双汇董事长万隆曾小规模邀请部分媒体进行沟通,并表示双汇是“代人受过”。 •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并称双汇因“瘦肉消费者再次致歉,并对曝光“瘦肉精”事件的央 视等媒体也表达了感谢,期望继续得到在场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为了 消除影响,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万隆昨日宣读了双汇集团的六项决定:1、强化源头控制。 执行生猪头头检验,原辅料强化批批检查。2、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监督企业各个 环节。3、建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奖励基金,每年“3·15”做总评。4、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制度。5、 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进行第三方监测。6、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 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 在大会现场,众多经销商对万隆和游牧的发言给予了掌声,且有经销商用“双汇万岁”的口号表达 对双汇的支持。双汇大股东鼎晖投资的代表昨日也在现场表示,不担心双汇由于整改食品安全造成 成本上升的问题,鼎晖对双汇的管理团队“非常认可,非常有信心”。据公开资料显示,鼎晖投资 间接持有双汇发展25.36%股权。
•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 3月25日,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双汇危机公关事件分析

双汇危机公关事件分析

双汇危机公关事件分析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3.15特别节目,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被曝光。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央视报道属实,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3月16日,双汇给各大零售企业发出函件称:“凡我司生产的熟肉制品均可正常销售,如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我司将承担一切责任。

”另外,双汇还表示,已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其生产的熟肉制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将在3月20日予以公告。

当日,双汇集团总经理杜俊甫接受采访时更是明确表示,“双汇作为一家大公司,对所有问题不会回避,会承担所有的责任”。

双汇集团同时宣布,“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目的是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3月17日晚,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声明,要求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理。

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济源双汇继续停产整顿。

对此,网民呈现出极其的不信任,“再不食其肉”的说法比比皆是。

3月23日,双汇集团召开了“落实两个声明、确保食品安全全国管理层及客户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领导高层、事业部领导、全国业务客户及部分记者4000多人参加了此次视频会议,万隆董事长表示:“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同时针对‘瘦肉精’抽样检测存在的风险,决定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

3月25日,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总经理游牧等集团、事业部高层领导,业务采购人员,全国生猪和原辅料供应商及部分记者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3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万隆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双汇瘦肉精事件分析双汇集团介绍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年屠宰生猪能力2000万头、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在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建立办事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每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

双汇集团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4000多台套,高起点、上规模、高速度、高效益建设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业为主,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群。

此次涉事企业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18日,由双汇集团独资设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

2009年6月,双汇集团对其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亿元。

2009年,公司的生猪屠宰量为26万头,约占集团屠宰量的2.16%。

瘦肉精简介它作为一类药物,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

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

目前,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物质是一类叫做β-兴奋剂的药物,比如在中国造成中毒的克仑特罗和美国允许使用的莱克多巴胺/又译雷托巴胺。

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

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内脏特别是肝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使用是合法的。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

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

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

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2011-03-15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猪肉“健美猪”大行其道•2011-03-16双汇集团承认使用瘦肉精猪肉发声明致歉•2011-03-17商务部派出督导组赴河南督查双汇集团下属企业,农业部:正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双汇集团再次声明:济源双汇高管被免产品收回•2011-03-19国务院派员督察瘦肉精河南沁阳清查被指走过场•2011-03-20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2011-03-21济源双汇无限期停产整顿双汇发展重组存隐患•2011-03-22济源双汇公司确认17头瘦肉精生猪,国务院工作组要求彻查“瘦肉精”事件严肃究责•2011-03-23双汇紧急召开4000多人规模的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新启动市场。

•2011-03-25河南“瘦肉精”肇事来源基本查明发现3个制造窝点2011-03-30农业部排查称河南瘦肉精事件属于个案•2011-04-01双汇召开万人大会二度致歉拟引入第三方监测产品•2011-04-02双汇瘦肉精自检率仅为规定1/10 监管漏洞惊心•2011-04-10协会称双汇瘦肉精“万人道歉大会”系公关公司策划•2011-04-16双汇发展19日复牌将公告“瘦肉精”事件核实情况•2011-04-19双汇复牌首日无量跌停中长期看空还是看多取决市场•2011-04-215机构席位抛售双汇13亿元深圳游资接货3亿搏反弹•2011-04-22双汇公告隐瞒关键数据律师称已涉嫌虚假陈述•2011-04-23双汇危机导致发货量骤降或至少损失20亿元•2011-04-24双汇承认隐瞒退货承诺律师:应承担误导责任。

•“瘦肉精”利益有多大?•不法养殖户使用瘦肉精主要还是为了巨额利润。

据农业部统计,如果用瘦肉精把一头普通猪变成“瘦肉型猪”,只需要10到20天的时间,成本只要8元钱,而净利则高达22元钱,利润率为275%。

在利益驱动下,养殖户铤而走险。

•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

一般一个小养殖户养百来头,能多卖4000来元。

各方对此事态度•国家部门:官方最先给出明确应对举措的是农业部,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针对此次新闻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农业部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然而,这一应对举动并未在网民中引发共鸣。

•在部委方面,继农业部派出督察组后,另一主管部委——商务部也出台举措,商务部的这一举动获得的反响不一,有网友希望藉此彻查,也有网友认为官方反应迟钝。

•河南省委、省政府15日便出台相应措施严查“瘦肉精”猪肉,并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5项具体措施•公众反应:公众有最初的惊讶转为愤怒,联系到年前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人们对于所谓的官方回应报以极度的怀疑。

甚至有网友这样说:“不知从何时开始,监管部门似乎变成了媒体的下属单位,由媒体先发现问题,然后监管部门立马行动,表示十分重视‘第一时间责成’有关部门‘严肃查办’,早干什么去了?可恼,可恨,可悲。

”表明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双汇内部反应•3月15日,双汇集团应对举措则略显举棋不定。

双汇集团副总经理杜俊甫表示,农业部对瘦肉精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双汇集团同样一直对瘦肉精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并承诺一定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3月16日午时,双汇发布官方声明,推翻了前一日“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的说法。

声明称,“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这意味着双汇官方承认了“健美猪”流入的事实。

•3月17日,双汇方面一系列举措似乎表明想要扭转被动局面。

•3月24日以来,双汇集团一再表示“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放心产品,并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

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包括双汇集团所有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部分新闻媒体等万人参加,双汇再次致歉并公布整顿举措双汇危机公关• 1 .三次万人职工大会•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集团董事长万隆再次向消费者致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受损超过121亿元。

半个月影响销售额15亿• 2 双汇领导大嚼火腿•双汇产品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区域经理为证明自己的东西没问题而现场大吃火腿肠,算是典型的危机公关。

只要我们细心来审视双汇的危机公关就不难发现:无论是集团内部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喊出的“万总万岁”、“双汇万岁”;还是集团准备抛出投资200亿计划;抑或是此事件中双汇经理在超市亲自嚼火腿肠,人们似乎都并未感到双汇集团面对错误的真诚态度。

似乎,双汇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重新上架,继续占有市场而谋取和巩固企业利益。

可双汇集团是否清楚,“东山再起”的前提是勇敢而务实地正视错误,改过自新,恢复消费者对双汇集团的信心和价值期待。

• 3 大规模销毁生猪肉• 4 发表道歉信•双汇危机公关效果分析就“双汇道歉”这一公关策划案例来说,存在多处败笔: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

从表面上看,这次策划迎合了民意———民意希望看到双汇道歉。

然而,从万人道歉大会的表现来看,诚意明显不够。

民意希望双汇反思深刻、道歉真诚、整改到位,而双汇呢,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相关批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

大家知道,万人道歉大会最滑稽的一幕是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

一个企业刚刚有些名气有些实力就出现了问题产品,何谈“万岁”?毫无疑问,道歉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一种行为,但因为高喊“万岁”,让人反而乐了起来,产生了戏剧效果。

这显然与道歉的主题格格不入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向职工和经销商道歉。

而且,双汇万人道歉大会也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

看上去让上万人参加道歉大会,一是想把人数多作为亮点;二是想让这些人扮演“人证”的角色。

但我以为,这个道歉大会似乎与消费者关系不大。

人民时评:危机公关不是“丑闻消音器”双汇的万人道歉大会没有请消费者代表参加,大谈企业损失,还声嘶力竭地大喊“双汇万岁”,种种迹象显示,双汇的道歉诚意不足,私心太重,很像一场危机公关秀,对此,很多人都提出了鲜明的质疑,但质疑归质疑,大家没有证据,只能猜测,只能凭借着一些现象做出个人的判断,说实话,民众尽管非常不满,对双汇的道歉还是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的。

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负责人抛出的双汇万人道歉大会是公关公司手笔的消息则一下子将民众的侥幸心理抽离的一干二净。

双汇危机公关中所存在的问题1、没有确定完善的危机公关系统。

2、没有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道歉存在一系列问题。

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

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

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成了一出闹剧,完全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

3、没有积极承担责任。

双汇集团在道歉大会结束后,没有提出一系列的反馈措施,没有积极承担责任。

4、滥用危机公关手段,反而起到反效果。

“双汇”思考危机一旦出现,邀请专业公关机构参与应对,组织公关活动,这本身不是问题。

但危机公关有一个前提,就是以诚恳、诚实的态度面向公众,不回避问题和错误,而不是通过拙劣的表演欺骗公众。

仅靠公关手段,绝不可能代替危机的真正化解。

那些只会“捂盖子”、花钱“删帖子”,而不是忙着解决问题、舒缓公众情绪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

事实证明,“秀”出来的危机公关不是、也成不了真正的“丑闻消音器”。

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