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动能和动能定理1
7-7-1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除题意中提到的物理 量外,其他物理情况相同)
①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②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④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E甲 E乙
E甲 E乙 E甲 4E乙 2E甲 E乙
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 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7)研究对象:在高中阶段,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单个物体。 且物体可视为质点;或物体有一定的形状,但上各点速度大小相 等,计算动能时可看作质点。否则高中阶段无法确定物体的动能。
(研究对象如果是物体系统,必须考虑内力做功)
如图:
(8)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①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W总
1 2
mv22
1 2
mv12
外力的总功
末状态动能
初状态动能
W合= Ek2 -Ek1= ΔEk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W合
(1)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的理解
=
1 2
mv22 -
1 2
mv12
=
Ek2 -Ek1= ΔEk
①. W合= F合·l cosq
①式如果所有外力作用的位移都相同时优先选用
②. W合=W1+W2 +…=F1·l1 cosq +F2·l2 cosq +…
应用方法 运算方法
牛顿定律
动能定理
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 析
只能研究恒力作用下物 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
对于物体在恒力或变力 作用下,物体做直线运 动或曲线运动均适用
要考虑运动过程的每一 个细节,结合运动学公 式解题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课件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共31张PPT)
易错点:
(1)动能是标量,E k
1 m v 2 对应于物
2
体的瞬时速度,使状态量,物体的运动
速度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
(2)当力做负功时,在动能定理的式中
应出现相应的负号。
的动能是 20 J。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受
到的阻力是足球重力的0.2倍。当足球运动到距发
球点20m的后卫队员处时,速度为 20½ m/s
(g=10m/s2)
结论:
瞬间力做功直接转化为物体的初动能
求变力做功问题
在离地面高为h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块,
抛出时的速度为V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用 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
B、速度不变,动能一定不变
C、动能变化,速度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速度可能变化
二、动能定理
W=mv22/2-mv12/2
改 写
表达式:W=Ek2-Ek1
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 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动能的变化。
对
动 问题3: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动
能 能定理中的W表示什么意义?
Ek
0
s
1 2
s
停在AB中点
多过程问题
(往复运动)
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物 体落回地面时,速度大小为3v/4,设物体在运动 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
(1)物体运动中所受阻力大小; (2)物体以初速度2v竖直抛出时最大高度; (3)若物体与地面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求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气阻力所做得功等于,( C )
1
A B
m-1g/2hm-1V/2²-m12 Vm²V- 02²-mmVg0h²
7-7动能和动能定理(共34张PPT)
(2)小球经过轨道最低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FC (3)小球能否到达轨道最高点D?若能到达,试求对D点的压力FD
.若不能到达,试说明理由.
4. (12分)光滑曲面轨道置于高度为H=1.8m的平台上,其末端切线水 平;另有一长木板两端分别搁在轨道末端点和水平地面间,构成 倾角为 的斜面,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作质点的质量为m=1kg 的小球,从光滑曲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空气阻力,g取 10m/s2, )
(1)圆弧轨道的半径及轨道BC 所对圆心角(可用角度的三角函数 值表示)
(2)小球与斜面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1.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 ,CD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 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状 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 所示, ,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 推回到A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推 力做的功等于
4.(讨论)电动机通过一条绳子吊起质量为8kg的 物体。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20N,电动机的功率不 能超过1 200W,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用最快 的方式将பைடு நூலகம்体吊高90m(已知物体在被吊高90m 以前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所需时间为 多少?(g取10 m/s2)
习题课
1.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正对着的相同半圆光
(B)距离OA大于OB;
(C)距离OA小于OB;
(D)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
3.一木块由A点自静止开始下滑,沿ACEB运动到 最高点B设动摩擦因数μ处处相同,转 角处撞击 不计机械能损失,测得A、B两点连线与水平方 向夹角为θ ,则木块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μ为B (B)
7.动能和动能定理
(1)主动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2)探究问题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拓展的认识原则.具体事例前面已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水平和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题目时首先应明确:人对球做功使球获得了一定的初速度或初动能,之后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抛体运动,直至落地,这就是所谓的物理情景.然后对实际问题适当简化:如忽略空气的阻力,抛球过程中球高度微小变化等.根据条件选取动能定理解决.
当然此题还可以选取全过程,用一个方程解出,不妨一试,并体会动能定理的运用技巧.
如果求解物体末态的速度或动能,选取全部物理过程研究列方程最方便.技巧就在解题各环节中,需认真分析.
思维拓展
【例3】 如图5-7-2所示,质量是20 kg的小车,在一个与斜面平行的200 N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前进了3 m,斜面的倾角为30°,小车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求这一过程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多少?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变化了多少?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通过此题你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是什么?
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返回原处时的速度.全过程物体的动能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变化的动能哪儿去了?
思路:本题不涉及物体运动的时间和加速度,而告诉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末状态的速度,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是最佳方案.①选取一个研究过程,求上升的最大高度时,选取上升阶段研究最方便.②求这一过程物体受到的各力对物体做的总功.③明确过程的初、末态的动能,列方程求解可得.
(1)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求出外力对物体做的合功和动能的程.论证的方法是:将过程无限分割,在每一小段上视为恒力作用且直线运动,应用动能定理形式,将每一小段的动能定理表达式累加(标量运算,分别求代数和)可以证明(2)、(3)所指过程动能定理都是成立的.
第七章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pptx
学海无 涯
8.3.5 m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 mg、支持力 FN1、滑动摩擦力 Ff1 的作用,沿斜面加速下滑, 在水平面上减速直到静止.
方法一:对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可知物体下滑阶段:
FN1=mgcos 37°
故 Ff1=μFN1=μmgcos 37°
由动能定理得
②
②式除以①式得xx=12 vv2221.
故汽车滑行距离
x2=v22x1=( 8) ×2 3.6 m=6.4 m]
v12
6
点评 对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考虑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但在涉及力、位移、速度
时,应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分析.一般来说,动能定理不需要考虑中间过程,比牛顿运动定
律要简单一些.
H+h 7. h 解析 解法一:物体运动分两个物理过程,先自由落体,然后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落
C.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直线运动,不适用于曲线运动 D. 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又适用于变力做功的情况
学海无 涯
4.
图1
有一质量为 m 的木块,从半径为 r 的圆弧曲面上的 a 点滑向 b 点,如图 1 所示,如果
由
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B.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的功为零
C.重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
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
知识点三 动能定理的应用
5.一个 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 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2.0 m/s.取 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动能的概念 1.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不可能为负值 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 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能相等的是( ) A. 甲的速度是乙的 2 倍,甲的质量是乙的21
高中物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
v1
v2 F l
2 2 1
W Fl
假设加速度为a,则有:
F
F ma
l
v2
1 1 2 2 W mv 2 - mv1 2 2
- v 2a
推导F做功表达式的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而v22 -v12 =2al,即 l = (v22 -v12 )/2a 把F、l的表达式代入W =Fl,可得F做的功 W =ma (v22 -v12 )/2a 也就是 W =m v22 /2 - m v12 /2
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Ek = mv2/2,式中v是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大 小,即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动能定理——W 总= ΔEk 应用动能定理的一般思维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认真画出受力分析 示意图; 2、若问题中涉及到F、s 、v 、m 等物理量,考虑用动 能定理! 3、确定研究的物理过程(起点和终点),分析这过程 中有哪些力对研究对象作功,作了多少功,正功还是负功, 求出总功; 4、确定研究过程起点和终点的动能,列出动能定理表 达式; 5、求解,必要时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结 果 与 思 考
末态
初态
W= mv2
2-
mv1
2
初态和末态的表达式均为“mv2/2”, 这个“mv2/2”代表什么?
(2)动能的表达式
单位:焦耳(J)
v为物体的速度
Ek =
2 mv
m为物体的质量
(3)动能表达式Ek=mv2/2的理解
①表述:
物体的动能等于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一半
②动能是标量, 且只有正值。 (动能只与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③动能是状态量 ④动能具有相对性 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7动能和动能定理
mgh-fs=0-0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动量定 理的相关知识,理解了力对物体做 功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 EK 2 EK1 EK
在求变力做功与多过程问题中占有优势
随 堂 练 习
1.A、B两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分别在相同的水平恒力作用下 ,由静止开始通过相同的位移,若A 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则在这一过程 中: F A.A获得的动能大 B.B获得的动能大 C.A、B获得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谁获得的动能大
水平面:滑动摩擦力:f=
A O
O
mg
B O
C O
h 由上化简得: s
。
内能)的转化.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 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 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物理过程,物体运动状态、受 力等情况均发生变化,因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必须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总之,无论做何种运动,只要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 ,就可考虑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动力学问题。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七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1 . 动 能 表 达 式 的 推 理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 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入手
合力做功来研究 动能及其变化规律。
物 体 动 能 的 表 达 式 如 何 确 定
思路
W -v2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
7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和动能定理1.基本知识(1)动能 ①定义: 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②表达式: E k =12mv 2,式中v 是瞬时速度.③单位 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 ,符号为J. 1 J =1 kg·m 2/s 2=1 N·m. ④对动能概念的理解a .动能是标量,只有 ,没有 ,且动能为非负数.b .动能是状态量,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 ⑤动能的变化量 即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ΔE k =12mv 22-12mv 21.ΔE k >0,表示物体的 .ΔE k <0表示物体的 .(2)动能定理的推导①建立情景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经位移l 后,速度由v 1增加到v 2.②推导依据外力做的总功:W = 由牛顿第二定律:F =由运动学公式:l =v 22-v 212a.③结论:W =12mv 22-12mv 21 即W =E k2-E k1=ΔE k .(3)动能定理的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 。
(4)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①W =12mv 22-12mv 21. ②W =E k2-E k1. 说明:式中W 为 ,它等于各力做功的 。
(5)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 做功和 运动,也适用于 做功和 运动情况.二、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的特征(1)是状态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相对应.(2)具有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动能也不同,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3)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即W =ΔE k . (2)表达式W =ΔE k 中的W 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3)ΔE k =12mv 22-12mv 21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也称作物体动能的增量,表示物体动能变化的大小.(4)动能定理描述了做功和动能变化的两种关系.①等值关系:某物体的动能变化量总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②因果关系:合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过程,转化了多少由合力做了多少功来度量.例1. 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力做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C .合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化,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规律总结: 动能与速度的关系1.瞬时关系:动能和速度均为状态量,二者具有瞬时对应关系.2.变化关系:动能是标量,速度是矢量,当动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了变化,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仅是速度方向的变化,物体的动能可能不变.训练1.(2014·苏州高一检测)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合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 B .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 C .合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 D .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动能定理的应用及优越性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2.优越性(1)对于变力作用或曲线运动,动能定理提供了一种计算变力做功的简便方法.功的计算公式W=Fl cos α只能求恒力做的功,不能求变力的功,而由于动能定理提供了一个物体的动能变化ΔE k与合力对物体所做功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因此已知(或求出)物体的动能变化ΔE k=E k2-E k1,就可以间接求得变力做功.算,运算简单不易出错.注意:动能定理虽然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沿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但是对于外力是变力或物体做曲线运动,动能定理同样成立.例2.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 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行的路程s=5.3×102 m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6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k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规律总结: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在解题时的选择方法1.动能定理与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一般来讲凡是牛顿运动定律能解决的问题,用动能定理都能解决,但动能定理能解决的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不一定都能解决,且同一个问题,用动能定理要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起来更简便.2.通常情况下,其问题若涉及时间或过程的细节,要用牛顿运动定律去解决;其问题若不考虑具体细节、状态或时间,如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力为变力等情况,一般要用动能定理去解决.训练2.一辆汽车以v1=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 m,如果以v2=8 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的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应为( ) A.6.4 m B.5.6 m C.7.2 m D.10.8 m三、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例3.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A.12μmgRB.12mgR C .mgR D .(1-μ)mgR规律总结:1.本题中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都在变化,应用功的定义式无法直接求它做的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利用动能定理.2.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时,我们尽量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如果这样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再分段处理.如本题中我们直接对由A →B →C 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就比分为两个阶段由A →B 和由B →C 分别来处理简单一些.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的做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 例4.如图所示,ABCD 为一竖直平面的轨道,其中BC 水平,A 点比BC 高出10 m ,BC 长1 m ,AB 和CD 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从A 点以4 m/s 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 后滑到高出C 点10.3 m 的D 点速度为零.求:(g 取10 m/s 2)(1)物体与BC 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 点时的速度.(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 点多少米).当堂双基达标1.对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 .动能总为正值C .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 .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多选)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E k =12mv 2中的速度v 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B .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C .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D .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动能不同3.(多选)一质量为0.1 kg 的小球,以5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墙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和动能变化分别是( )A .Δv =10 m/sB .Δv =0C .ΔE k =1 JD .ΔE k =0 4.关于动能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过程中外力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绝对值之和 B .只要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一定改变 C .在物体动能不改变的过程中,动能定理不适用 D .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受恒力作用而加速运动的过程5.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C .物体在合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动能在一段过程中变化量一定不为零D .如果物体的动能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零6.一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第一次小球在水平拉力F 1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缓慢地移到Q 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774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水平拉力做功为W 1.第二次小球在水平恒力F 2作用下,从P 点移到Q 点,水平恒力做功为W 2,重力加速度为g ,且θ<90°,则( )A .W1=F 1l sin θ,W 2=F 2l sin θ B .W 1=W 2=mgl (1-cos θ)C .W 1=mgl (1-cos θ),W 2=F 2l sin θD .W 1=F 1l sin θ,W 2=mgl (1-cos θ)7.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以速度v 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 (方向与原来相反),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A.32mv 2 B .-32mv 2 C.52mv 2 D .-52mv 2 8.(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如图776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 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F 对甲物体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9.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从半径为r 的圆弧曲面上的a 点滑向b 点,如图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木块所受的合力为零B .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力做的功为零C .重力和摩擦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D .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10.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0~1 s 内,合力做正功B .在0~2 s 内,合力总是做负功C .在1~ 2 s 内,合力不做功D .在0~3 s 内,合力总是做正功11.(多选)如图所示,一个小环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形轨道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 滑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小环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 2随下落高度h 的变化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12.如图所示,一物体由A 点以初速度v 0下滑到底端B ,它与挡板B 做无动能损失的碰撞后又滑回到A 点,其速度正好为零.设A 、B 两点高度差为h ,则它与挡板碰前的速度大小为( )A. 2gh +v 204B.2ghC.2gh +v 202D.2gh +v 2013.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度为L的轻绳系住,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空气阻力作用.已知小球经过最低点时轻绳受的拉力为7mg,经过半周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A.mgL4B.mgL3C.mgL2D.mgL14.物体在合外力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0~1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C.在1s~2s内,合外力不做正功D.在0~3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15.(多选)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力做功为4W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力做功为-2W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力做功为W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力做功为-0.75W16.如图所示,在距沙坑表面高h=8 m处,以v0=22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m=0.5 kg的物体,物体落到沙坑并陷入沙坑d=0.3 m深处停下.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的平均阻力是重力的0.1倍(g=10 m/s2).求:(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开沙坑表面的高度H;(2)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力F是多少?17.如图所示,滑雪者从高为H的山坡上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后又在水平雪面上滑行,最后停止在C点.A、C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滑雪板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8.如图所示,AB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14光滑圆弧轨道,轨道的B点与水平地面相切,其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求:(1)小球滑到最低点B时,小球速度v的大小;(2)小球刚到达最低点B时,轨道对小球支持力F N的大小;(3)小球通过光滑的水平面BC滑上固定曲面,恰达最高点D,D到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h<R),则小球在曲面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各力位移不同时。 W总=W1+W2+……+Wn (各力位移不同时。 注意正负号) 注意正负号)
3、位移和速度必须对地. 位移和速度必须对地. 必须对地
4、有些力在全过程中不始终存在,或者不始终做功。 有些力在全过程中不始终存在,或者不始终做功。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可以 包含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 “全程法”、或者“分段法”用动能定理解题. 全程法” 或者“分段法”用动能定理解题.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山东烟台招远 张长庚
一、动能
推导过程: 推导过程: W合=F合S F=ma V22-V12=2as
1 1 2 2 W = mv 2 − mv 1 = ∆ E K 合 2 2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表达式: 2、表达式: E = 1 mv 2
1 1 2 2 W合= mv 2 − mv1 = ∆ E K 2 2
=EK2-EK1 3、适用条件:普遍适用。 、适用条件:普遍适用。
如: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 同时作用 分段作用 力可以共线,也可以不共线。 可以共线,也可以不共线。 共线 不共线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 注意:1、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正功 合外力做负功 动能减少 负功, 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总功 总功的求法: 总功的求法: 的求法 先求合力, (1)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
第七章 动能和动能定理
v = 60 m/s
根据动能定理,有:
1 2 Fl-Ff l = mv 2 Ff = kmg 4 Þ F » 1.8´ 10 N
小球速度越大对 物块做功越多
小球质量越大对 物块做功越多
(1)让同一铁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可以看到:
(2)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可以看到: 以上两个现象说明动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小球动能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1 2 1.动能的表达式:EK = mv 2
2.对动能的理解:
是一个状态量. (1)动能的瞬时性: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相对应,
2
3
4
1 2 1 Ek = mv = 创4 152 J=450 J 2 2
对地速度
v相对 =5 m/s
C)
v车 =36 km/h=10 m/s v地 =v车 +v相对 =10 m/s+5 m/s=15 m/s
1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关于运动物体 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物体 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 W 合外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肯定 要变化 B.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 W 物体的动能肯定不变 W C.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 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D.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 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 Fl cos
= Fl cos =0 = ΔEk = 0
F¹ 0 W= 0 l= 0 = 90?
1
2
3
4
3.(动能定理的应用)物体沿直线运 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 秒内合力对物体做功为W,则( CD ) W = 1 mv 2 2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力做功 2 1 2 1 为 4W W1 = 2 mv - 2 mv =0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力做功 2 1 W2 = 0- 2 mv = -W 为-2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力做功 2 1 W3 = 2 m (-v) -0 = W 为W v 2 1 2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力做功 1 W4 = 2 m ( )- 2 m (v)= -0.75W 为-0.75W 2
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
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一、动能1.大小:E k =12mv 2。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1 J =1N·m=1 kg·m 2/s 2。
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二、 动能定理1.推导: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 ,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此过程力F 做的功为W 。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为E k =12mv 2。
动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2.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 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表达式为 W =E k2-E k1。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W 为合力 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 k2-E k1。
4.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1.自主思考——判一判(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3)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4)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5)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
(√)2.合作探究——议一议(1)歼15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如图所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什么功?速度怎么变化?动能怎么变化?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怎么变化?合力做什么功?增加阻拦索的原因是什么?提示:①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正功,速度、动能都不断增大。
②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减小,合力做负功。
动能和动能定理-PPT
解得 s=0.25 m,说明工件未到达B点时,速度已达到v, 所以工件动能的增量为 △EK = 1/2 mv2 = 0.5×1×1= 0.5 J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练习2.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 量之比m1∶m2=1∶2,速度之比v1∶v2=2∶1,两 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1,乙车滑行的 最大距离为s2,设两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则(D ) A.s1∶s2=1∶2 B.s1∶s2=1∶1 C.s1∶s2=2∶1 D.s1∶s2=4∶1
24
解: 设从脱钩开始,前面的部分列车和末节车厢分别行驶了s1、s2
才停止,则两者距离s=s1-s2.对前面部分的列车应用动能定理,
有
FL
-
k(M
-
m)gs1
=
-
1(M 2
-
m)v02
对末节车厢应用动能定理,有
- kmgs2
=
1 -
2
mv
2 0
又整列车匀速运动时,有F = kMg,则可解得△s =
15
练习5.某人在高h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
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这人对
物体所做的功为:D( )
A.Mgh
B.mv2/2
C.mgh+mv2/2
D.mv2/2- mgh
16
例6. 斜面倾角为α,长为L,AB段光滑,BC段粗糙,AB =L/3, 质量为m的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到达C端 时速度刚好为零。求物体和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分析:以木块为对象,下滑全过程用动能定理:
重力做的功为 WG mgLsinα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A . 典 型 例 题 分 析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为 m=5000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 的路程为l=530m时,达到起飞速度 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 阻力F阻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 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F。(g取10m/s2)
答 案
1.8×104N
随 堂 练 习
探 找 物 体 动 能 表 达 式
设质量为m的某物体,在与运动方 向总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 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试 寻求这个过程中力F做的功与v1、v2的关 系? F v1
l
v2
结 果 与 思 考
2/2-mv 2/2 W=mv2 1
初态和末态的表达式均为“mv2/2”, 这个“mv2/2”代表什么?
2 . 物 体 动 能 的 表 达 式
单位:焦耳(J),状态量
Ek
2/2 =mv
m为物体的质量
v为物体的瞬时速度
解 释 现 象
扑 克 穿 木 板
大口径穿甲弹
飞针穿玻璃
随 堂 练 习
1、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运动速度 为7.2 km/s,它的动能是多大?
随 堂 下列几种情况中,甲、乙两物体的动 练 ) 习 能相等的是………………(
D . 物 体 动 能 的 表 达 式 如 何 确 定
思路 入手
合力做功来研究 动能及其变化规律。 W -v2图
合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动能和动能定理
本节的重点内容有 1.动能的表达式(体会得出过程) 2.动能定理及含义理解 3.动能定理的初步应用
1 . 动 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动能定理 全国一等奖
7.动能和动能定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能用动能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动能;2.理解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能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4.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牛顿运动定律,掌握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归纳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2.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应用感悟量变(过程的积累)与质变(状态的改变)的哲学关系。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2.动能定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本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通过上节的探究我们已经了解力所做的功与物体所获得的速度的关系。
那么,物体的动能的表达式究竟是什么?进一步探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新课教学]一、动能的表达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与动能有关的因素你能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物体的动能与哪皯因素有关吗?方案:让滑块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实验:(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2)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
现象:(1)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结果:(1)高度越大,滑块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强,说明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2)滑块从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因为滑块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滑块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滑块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7.动能和动能定理
质点由点P 运动到点Q , 质点由点 运动到点 合力对质点所作的功为: 合力对质点所作的功为:
A=∫
Q
v vQ
Q
v v dv a= , dt
P
v v Q v v F ⋅ d r = ∫ ma ⋅ d r
P
பைடு நூலகம்
v F
v v dr = v dt
v dr v vP
P
v Q dv v Q v v 1 2 1 2 A = ∫ m ⋅ v d t = ∫ mv ⋅ d v = mvQ − mvP P P dt 2 2
例:小球以初速率vA 沿光滑曲面向下滚动, 如 小球以初速率 沿光滑曲面向下滚动, 图所示。 的垂直距离为h 图所示。问当小球滚到距出发点A的垂直距离为 处时, 的B 处时, 速率为多大 ?
y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A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小球在滚动过程中受 v v h mg和 N 两个力的作用。 两个力的作用。 到
mgh =
1 2
mv B −
2
1 2
2
mv A
2
解得末速率为 vB = v A + 2gh
5
v 对质点作正功, (1)A > 0 ,表示合力F 对质点作正功, 质点的动能增大; E kQ - E kP > 0,质点的动能增大;
v 对质点作负功, A < 0 ,表示合力 F 对质点作负功,
质点的动能减小; E kQ - E kP < 0,质点的动能减小; 所以说,功是质点能量改变的量度。 所以说,功是质点能量改变的量度。
v N
v mg
B
x
v v v 合力为: F = mg + N 合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