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并初步理解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对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一些细微、短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材分析:本课以中和反应的原理为核心内容,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证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初步了解盐的概念。
通过活动与探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H C lCu CO2NaClFe2O3FeCu CO2H2SO4NaClCuNaOHH2SO4CO2NaClCaCO3H2SO4NaClCu CO2H2SO4入口其他几条路中通过盐酸“羊”选择哪条路才不会羊入狼口,通过明显的现象学生知道盐酸可以与铁、氧化铁、碳酸钙反应,而盐酸为什么遇见氢氧化钠时也是遇见狼哪?引出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和稀HCl溶液,振荡。
[设疑]:无色的NaOH和HCl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讲解]: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
[设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酸和碱是两类不同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类物质放在一起,它们会发生反应吗?(1)、取一个50ml烧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往1中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3)、分组观察现象,讨论结果并派代表汇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回利用到中和反应。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61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1.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性,以利于农作物生长。
如:在土壤中加入。例如: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可以加入中和处理;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进行中和。
3.中和胃酸过多,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如斯达舒(含氢氧化铝),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4.有些蚊虫叮咬后分泌处蚁酸,使叮咬处很快肿痒,可以涂上物质的溶液。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并完成导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处理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引起学生思考,并从废液酸碱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在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定性中感受量变带来的质变;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总结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而且有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字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运用于课堂实践;
2、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像这样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探究的结果,完成演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案
【学生】观看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观察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情况(Na+、OH-、H+、Cl-→Na+、Cl-、H2O)。通过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你写得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样的特点?谁发现了?我们给出一组几个代表方程式。
【展示】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教师】1、这三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2们就借助酚酞溶液来帮助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否像大家预测的那样出现那样的现象,4人小组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当烧杯中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学生】书写
【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猜想与假设】会反应。
【演示实验】1、向盛有Cu(OH)2固体的试管内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Cu(OH)2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试管内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你认为硫酸和Ba(OH)2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讨论归纳】1、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也是盐与复分解反应的基础。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教材安排了活动和探究,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酸碱中和的概念,但对中和反应的实质尚不清楚。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和正确操作实验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颜色由粉红色变成了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二:滴甲基橙溶液滴加稀盐酸,颜色由橙色变成了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三:滴酚酞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方案四:滴甲基橙溶液滴加NaOH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了橙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发生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特点,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讨论中和反应的原理和特点,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6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常见指示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科书没有简单地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教科书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比较自然,所以,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所以,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安排了1个【讨论】、1个【探究】和1个【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对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生已有知识来自于课题1的学习。
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比较系统地认识了两种酸(盐酸和硫酸)、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而理解“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和“不同的碱也有相似的性质”的本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化学性质以及的微观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同时也能归纳出盐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是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如何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二是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通过本课题的现象,可以从离子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初中学习“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2)通过归纳,初步了解盐的定义。
(3)知道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素养目标(1)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演示实验和反应微观过程演示,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通过对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实验,培养证据推理素养。
(3)通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2)通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培养科学精神素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中学王钦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探究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完成与中和反应相关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中和反应;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第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一课时,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同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微观解释。
3.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中和反应实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能够判断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实验,详细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和实质。
2.引导学生了解中和反应的判定方法,如酸碱指示剂的变化、pH值的测定等。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中和反应实例,如胃药、清洁剂等,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小组合作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结果。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初中化学_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效果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入手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来介绍中和反应。
并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老师由生活中问题:如何治疗蜜蜂蜇伤和马蜂蜇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
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精编完整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课前准备】多媒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酷、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有被蚊虫叮伤的经历吗蚊虫叮咬时' 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一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
这是什么原理呢二、新课学习一、中和反应视频:氢氧化铜与硫酸将Cu(0H)2和H2s04混合,可用酒精灯微热(加快反应速度)我们可以看到什么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U(OH)2+H2SO4=C U SO4+2H2O可见,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视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从氢氧化铜与硫酸人反应可以看出,酸与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我们无法得出二者是否反应的结论。
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吗「在烧杯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酰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我们可以看到,当盐酸加到某一滴时,红色的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二者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为什么要加入酚肽指示剂[借以判断反应有无发生]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中H+和0H-哪去了呢[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0H-)结合成了水分子,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Na0H=NaCl+H2可以看出是酸+碱—盐+水类型的反应。
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实验并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保持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中和反应的探究;2. 利用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讲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溶液【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酸有那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生: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能和一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酸能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H2O。
师:为何酸有如上通性?生:酸中都含H+师:碱有那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生: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碱能和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H2O。
师:为何碱有如上通性?生:碱中都含OH-二、导学释疑:师:被蚊子叮咬后,为了减轻痒痛,通常可以怎么办?生:可以涂抹花露水。
师:没有花露水,怎么办?生:用肥皂水。
师: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蚊子叮咬后分泌在人体内的酸性物质(蚁酸)发生反应。
那么其他酸和碱是否也能发生反应呢?生:能,应该能……师: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实验。
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一切理论的依据。
接下来,我们具体从实验中感受反应的奥秘。
三、巩固提升: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约5mL 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教学设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
HC=NaCH
2
O
2阅读课本,中和反应是一类什么的反应
3如何改良酸性土壤
4如何除硫酸厂污水中的硫酸
5人若胃酸过多,如何治疗
三、合作探究:
1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浓硫酸的车因发生交通事故,
车上浓硫酸泄露,腐蚀路面,一时情况紧急,有关
部门紧急调动三吨熟石灰来抢险。
原理是什么
2实验探究
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它们有没有
发生化学反应
②怎样证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③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颜色为什么会变化
④如何操作才能使其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蒸发溶
液,会得到什么溶质
3阅读教材,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4阅读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农业,工业,医药。
试分别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中和反应,分
小组讨论解决理解难
点
查阅资料
合作探究查阅资料解
决相关问题。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魔术展示,导入新课.【引入】用一瓶无色的液体将自制的一朵白色花先变红再变白,提问这是什么原理?要想正确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板书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旧课复习】: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而碱也有自己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它们分别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问】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呢?【学生回答】1、能;2、不能【学生自学】教材[实验10---8]【实验演示】让同学按教材步骤自己完成实验10---8,并观察现象并讨论。
【教师提问】实验完成之后,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该实验能否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为什么?你能否给同学们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学生发言后,教师做出分析小结。
【教师讲解】溶液中红色逐渐变浅以至恰好完全消失,说明稀盐酸滴加到一定程度后,溶液不再显碱性了,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没有了,那氢氧化钠这种物质为什么会消失没有了呢?那肯定与滴加进来的稀盐酸有关,肯定是与稀盐酸反应把氢氧化钠消耗了,从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教师提问】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一下,我们这个实验为什么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酚酞这种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完整版】-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判断其生成物。
2.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3.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本质。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体会根据需要加指示剂的必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体会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体验化学活动的探究性,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酸碱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初步验证生成物。
从中和反应的特征引出其概念,并对其进行解读。
教学难点:结合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分组实验仪器用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玻璃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烧杯,坩埚钳,试管架,试管若干。
)课后反思:1.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
2.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
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老师揭秘实验原理。
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猜想、讨论。
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碱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向溶液中加的是酸溶液。
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我们利用酚酞试液做指示剂,验证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利用了验证反应物减少的原理,来判断反应发生,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验证酸碱发生反应呢?请你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视、指导。
听小组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并点评。
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内先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实验完毕,各小组进行交流实验方案和现象。
得出方案:利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证明酸或碱减少了或者消失。
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反应放出热量,都可以判断发生反应。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及实验能力。
根据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盐是金属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追问: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展示图片并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出反例: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认识到盐也是一类化合物,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回答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小结
1.中和反应: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利用反应物消失或者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