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
第二部分(第3、4段)阐述志、力、物内在联系 第3段:写游山心得 第4段:指出研究学问要“深思而慎取”
第三部分(第5段)补叙同游的有关情况
合作研讨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 洞经过,又由此生 发议论。
王安石还是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 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 辟。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整体感知
本文所写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
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 观的景色,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辛, “尽意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二 是由于古代文献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 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 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 (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 积极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 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 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 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 辟。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学习导读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 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游记有什么不 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 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 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 议论。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落实虚词“其”的用法,翻译__中的重点语句。

3.找寻__中哲理性语句并尝试用一句话概述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去标点、抠空诵读的方式,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2.利用工具书,小组合作,梳理“其”的基本用法。

3.翻译重点语句,总结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

3.迁移提升,结合文中哲理性语句谈生活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发。

【教学重点】检查落实第三段的背诵,“其”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任务:1.翻,梳理“其”的意义和用法。

找出本课所有“其”的句子,分类整理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附在相应义项后;2.熟读并通译全文,圈出疑难,通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课堂热身,诵读第三自然段。

1.去标点诵读。

2.抠空诵读。

3.抠更多的空诵读。

4.仅余提示性文字诵读。

自我检测,并通过“抢背”的方式展示。

5.在老师的提示下,试背全段。

二、文言词句落实。

出示课前准备任务,检查落实。

1.教师分类列举本课含有“其”的句子,随机抽取学生投影这些句子并讲解。

其他学生评价、质疑。

2.根据课前学生翻译文本所暴露的问题,筛选有疑难的句子进行当堂翻译检测。

分别找学生上台书写,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评价、完善。

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适时提醒文言翻译的注意事项,如:文言的意识(单双音转换、词类活用等)、语境的意识等。

三、深读文本,拓展提升。

师引导:经典有永不衰竭的探求价值。

《游褒禅山记》对我们学习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个素材宝库。

文中那些富含哲理的语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尝试从__中找寻这样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述你的体悟。

师示范:“‘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接受磨砺的勇气,怎能收获别样风景。

”生自我思考,尝试写下新的感悟。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说课者:叶喜玲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号说课选手叶喜玲,我说课的内容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游褒禅山记》是必修5 高二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17课的文章。

本单元是古代实用性文章,重在展现古人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启发我们用现代的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本文是北宋时期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又有所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善于议论。

本文的前半部分是记叙游山过程,后半部分是阐发游山的心得。

集记游、说理、实用于一体,借景生论,即事明理,其讲学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二、说学生我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理科重点班,经过高一一年和本单元前三篇文言文的的学习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具备初步的文言文思维,学生基本能读懂文章大意。

但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这些难点仍有待突破。

同时理科学生对语文科目兴趣一般,中上层学生为数较多,尖子生较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

三、说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2、诵读课文,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明确游洞经过。

3、掌握1、2段的常用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辨别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主要: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

辅助: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课上重视诵读感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仔细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互助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什么是“记”。

(2)借助参考资料和工具独立完成对文段大意的理解,标记出不懂的字词句。

划分“记游”和“议论”的结构层次。

高一语文课文

高一语文课文

高一语文课文1.必修一: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2.《雨巷》:戴望舒的诗作。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歌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哀怨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3.《再别康桥》:徐志摩的经典作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歌语言优美,节奏轻盈,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4.《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创作。

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保姆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表达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赞美、感激和深切同情。

2.第二单元:1.《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讲述了烛之武凭借智慧和口才,劝退秦国军队,化解郑国危机的故事,展现了烛之武的勇敢和智慧以及高超的外交辞令。

2.《荆轲刺秦王》:源自《战国策》。

文章描写了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的悲壮故事,塑造了荆轲这一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刺客形象。

3.《鸿门宴》:司马迁的《史记》名篇。

叙述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3.第三单元: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的文章。

是为纪念在“三一八” 惨案中遇害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作,表达了对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愤怒批判。

2.《小狗包弟》:巴金的作品。

通过叙述作者家中的小狗包弟在“文革” 期间的悲惨遭遇,反思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人性的拷问和对“文革” 的批判1。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写的回忆性散文。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展现了梁任公先生的学识、风采和人格魅力。

4.第四单元:1.《短新闻两篇》:包括《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7课游褒禅山记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从课本中积累“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二、从生活中积累陈州6岁时父母离异,8岁开始流浪,12岁失去双腿,臀部以下只剩下十厘米。

十几年来,他走了近30个省、600多个城市,为汶川地震、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演出近百场,用歌声打动了无数的人。

2012年从东岳泰山开始,陈州依次征服了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

这个无腿青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手登顶五岳的人”。

他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旅程,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尽享沿途的风景和峰顶的大美。

三、从历史中积累谁不希望平步青云?而司马迁却用良心为李陵辩驳。

纵然蒙受宫刑,却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业。

谁不希望得到善终?而谭嗣同却为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从容就义。

纵然血洒刑场,却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言壮语。

做心灵的旅者,就不应苟安于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悠闲,而应担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

四、从名言中积累1.治学者就要像勇敢的登山队员那样,克服着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向风光无限的峰巅。

——穆青2.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王充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4.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潜到深水里。

——弗洛列斯坦一、作者简介社会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一等奖3篇

游褒禅山记教案8课文说明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

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定有它特别高妙之处,这篇文章区区几百字通过对一次游玩的简单记述就为我们深刻透辟的阐述了怎样成大事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做学问的问题,前后呼应,详略得当,记叙与议论完美结合,无一句无着落,没有旁逸之枝,思维严密、清晰(无怪乎作者是政治改革家,纯文学家思维一般没有这样严密清晰,很多时候混沌一片),如果也能让学生领略到这一点,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

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题目中有记不见的'就是游记。

)[个性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一、导语: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然后通读全文)二、简介作者并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作者要游历褒禅山,作者是怎样介绍褒禅山的?好,我们先看第一段。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不能到达。
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於人 为可讥,而在 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 的(而未能达到),在 别人(看来)是可以讥 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 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 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 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 道谁还能讥笑我吗?这 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趣。
第二段:重点词语
有穴窈然 幽暗深远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更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
2014年高考语文字词复习
烟岚lán 修葺qì 笨拙zhuō 讽刺fěng 静谧mì 龋齿qǔ 编纂zuǎn 否泰pǐ 拘泥nì 蜷曲quán 羞赧nǎn 鞭笞chī 敷衍yǎn 狙击jū 确凿záo 勖勉xù 鞭挞tà 拂晓fú 巨擘bò 日晷guǐ 酗酒xù 别墅shù 俯瞰kàn 镌刻juān
以远,则至者少。 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
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於
伟、瑰丽奇特、非同寻 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
阻、僻远的地方。
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 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 以怠,至於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人很少到达的地方,所 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 不能到达的。(虽然) 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 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 足的,也不能到达。有 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 从别人、有所懈怠,但 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 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 的物件来支持帮助,也
归纳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 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 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 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第4单元 文言文 17 游褒禅山记

第4单元 文言文 17 游褒禅山记

章一开始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
碑情况又突出“花山”二字,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记游山,不记
别的,只记游山洞。前洞略写,指出路近、地平、游者众,为后
面议论作铺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后洞详写,突出路远
奇险、深寒、游者少,和前洞对比,并交代退出情况,为后文议
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王安石是主张
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 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
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
求,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
“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推行变法的思想基础,
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1.字音识记
褒禅山( bāo ) . 窈然( yǎo ) . 无物以相之( xiànɡ ) .
庐冢( zhǒnɡ) . 咎( jiù ) .
音谬( miù) . 何可胜道( shēnɡ) . 长乐王回深父( fǔ ) .
2.古今异义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十分之一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17 游褒禅山记
1.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今 江西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散文八
大家之一。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
也称荆公,卒谥文。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_4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_4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游褒禅山记》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__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适合对高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编入同一单元,前者是教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

两者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应是对《石钟山记》自读教学的引领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

2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__即事说理的写法。

3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

(积累“卒、道、极、观、得、悲”等实词,“以”、“其”两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难点:领会__所阐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说理的写法。

二、教法学法1.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2.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3.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7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17 游褒禅山记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几乎可以从一切日常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

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

历来文人武士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游山是为了寻真,玩水是为了旷怀,郊游是为了陶冶性情,即从中发现重要的道理,于己有所思,于世有所补。

让我们跟随文章大家王安石一起去游览褒禅山,去思索一个深刻的人生命题吧。

(1)坚定志向。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应用角度] “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2)“志”“力”和“物”。

在游山途中因轻信伙伴,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未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应用角度] “人要善假于物”“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

(3)用心探索最美的风景。

王安石曾经与四位朋友去游览褒禅山。

在游历褒禅山的后洞时,发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但此时有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于是大家便随他退了出来。

退出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是一次遗憾的游览,但作者却认真反思,用心体会,得出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深刻体会,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一片更美的风景。

[应用角度] “自信”“坚持”“志向”“成功的因素”“善始善终”“内因与外因”。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一、说教材“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

”可以说正是在这一创作理念的指引下,王安石写就了《游褒禅山记》。

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

这来自生活的体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再思考。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文章语言难度适中,内容有很好的针对性,适合对高二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编入同一单元,前者是教读课文,后者是自读课文。

两者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应是对《石钟山记》自读教学的引领和铺垫。

本单元在语法方面的训练重点是词类活用。

其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用作状语,要重点掌握。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指导诵读,培养学生借助注解、依据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结合实际领会处世治学皆须坚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鉴本文即事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重点积累“卒、道、极、观、得、悲”等实词,“以”、“其”两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以及即事说理的写法。

三、说教法我采取的教法是点拨法、归纳法。

学法是诵读法、圈点法、比较法、练习法。

采用这些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方法的设计也为下一篇目《石钟山记》的自读教学做好了铺垫。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课文录音、文字资料,四、说学法文言文教学,大多数高二学生缺的不是文言知识的积累,不是查找资料的技能,而是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

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教师设问、学生讨论、逐段研读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5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5

5.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名师点拨】 (1)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 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 一句“于是予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 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2)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有很多起照应作用 的句子。前文的记叙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 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 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3)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 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褒禅山(chá n) .
音谬(miù ) . 咎(jiù 无物以相之(xià nɡ) . ) .
庐冢(zhǒnɡ) . 窈然(yǎo) .
何可胜道(shēnɡ) 长乐王回深父(fǔ) . .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 “父”通“甫”,读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用作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识其本名。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
诗海探珠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 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兴亡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 谁与争功!
【赏析】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 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 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伊尹原 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 了作为。吕尚,即姜子牙,偶遇周文王出猎,成就 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作者在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 的背后,伊、吕的遭遇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 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 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四重点句子翻译和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单元四重点句子翻译和答案

重点文言句子翻译《陈情表》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2.已经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我想手捧诏书马上赴京就职,但是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不被允许。

5.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

(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惠优厚,哪里还敢徘徊不前,有非分的企求。

只因为祖母刘氏像太阳接近西山,呼吸短促而微弱,生命垂危活不长久,早晨不能想到晚上会怎样。

7.我的辛酸苦楚,不仅是蜀州的人士和二州的长官看见了解到的,天地神明,实在看得清清楚楚的/明察的。

8.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允许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够侥幸地安度晚年。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逍遥游》奋起而飞,它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2.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阻遏它了,然后才图谋飞到南方。

4.我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有时飞不到,就落在地上,哪里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而南行呢?”到千里之外,准备三个月的粮食。

这两个小东西知道什么呢?6.列子驾着风行游,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来。

如果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它还要依赖什么呢!8.所以那些才智能够胜任一官的职责,行为能够顺应一乡的风土人情,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而取得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自己也像这样。

《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3张良曰:“谁为.大王为张良说:4距关,毋.王也。

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第17课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第17课知能优化演练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文.漫灭文:同“纹”,纹理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C.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解析:选A。

A项“文”不是通假字,这里的意思就是“碑文、文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B.①褒之.庐冢也②予之.力尚足以入C.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D.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解析:选D。

A项,“者”都表停顿,B项,“之”都是助词“的”,C项,“以”都是介词“因、因为”,D项,“然”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转折连词“然而”。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B.与一般游记不同,本文不注重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是为说理服务的。

C.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同时也涉及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志”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ppt89 课件

游褒禅山记ppt89 课件

仆 碑
逻辑 严密
其文漫灭 照应
音谬
照应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
课堂小结
本文把__游__山__和_治__学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系起来,借__游__山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 都要“_尽__吾__志___”和“__深__思__”的道理。
归纳主题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 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 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 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慧空禅院慧空禅院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可识,曰“花山”华。山洞
(华阳洞)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名__、山之_寺__、山之_洞__ 、山之_碑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 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 思慎取”提供依据。
8、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9、常在于险远 形→名,险阻偏远的地方 10、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幽深昏暗、令人迷乱
的地方 11、莫能名者 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慧褒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代词,指洞穴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3、有泉侧出 名→状,从侧面 4、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名,深度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走到尽头 6、则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第四单元单元导语

第四单元单元导语

阿房宫赋
阿房宫是雄伟壮丽、富贵堂皇的,它既是历史的见证, 也是优美的史诗。阿房宫以其宏伟、神秘、无与伦比, 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宫”,与其一起彪炳史册的还有以 阿房宫著称的“天下第一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一座无声无息的竹楼,在一位有情有意的文人学士居住后, 便成了一座“雅舍”,并赋予其灵性雅趣,也给我们留下了 一座精神的家园。青青翠竹,倩影如在眼前,悠悠琴声,仿 佛萦绕耳边。《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第四单元ຫໍສະໝຸດ 万物静观皆自得单元导语
游褒禅山记 徜徉在自然之间,我们的心灵变得晶莹剔透,我们的情感 变得细腻丰富,我们的胸怀变得整肃涤清。临江思归,登 高怀远,大自然刹那间成为传承情感的驿站,我们思想的 羽翼也随之超越了自然的意义,在更博大、更深广的理性 世界上空自由翱翔。走进褒禅山,去领略它独有的风 光„„
滕王阁序
在江西南昌赣江与抚河交汇的江滨,坐落着一座巍峨的 楼阁,它深碧的琉璃瓦顶,彩绘的斗拱飞檐,处处彰显 着宏伟壮观的气势。它,曾醉倒过无数的文人墨客;它, 曾流传下无数感慨佳作。

游褒禅山记(用件)

游褒禅山记(用件)

翻译:已经出来,就有人埋怨那主张出来的人, 我也后悔自己跟他们出来,而未能尽情享受游 洞的乐趣。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有何作用?
⑴ 前洞平旷——后洞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来而记之者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深 ⑷ “其见愈奇”的欣喜——“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懊悔 作用: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认识虚词“以”的用法 “以”在文中出现得比较多,主要有下面几 种用法: (一)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译为:拿, 用,凭着。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碑
其文漫灭 音 谬
照应
古书之不存 谬 其 传
照应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
课堂小结
治学 两个不同的事物联 游山 和______ 本文把______ 游山 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 系起来,借______ 尽吾志 深思 都要“________”和“______”的道理。
记游者:
窈然:
问其深: 好游者:
不能穷:
分析第一段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 名 、山之 寺 、山之 洞 、 山之 碑 。
2.讨论:为什么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埋下伏笔)

第一部分结构 山 记 叙 所 见 景 花山—华山 庐冢 前洞:平旷,游者众 后洞:深,奇,至者少 碑 仆道,文漫灭

新人教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

新人教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游褒禅山记》教学案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游褒禅山记》是中职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言文。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

这篇游记,叙述了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这对中职学生做人、做事尤为重要。

本课中涉及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使用方法以及特殊文言句式,所以在本册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篇较为难得的重要文章。

所以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上,培养学生学会积累文言常识并从中总结规律,达到举1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1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都在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次要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较大的距离感,而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这种距离感,就很难把思维聚拢,让思维成为主导。

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顾学生的想法,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所以会出现知识传达不到位现象。

因此,相关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只有这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的探索,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更加地了解学生,方便“对症下药”,找到学生的不足和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对学生的思维方面着重培养。

例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制订相应的讨论课题,把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训练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接受知识,让学生们之间有竞争,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更好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课内复习(四)
《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
一、文学常识
1、王安石字,晚号,是时期著名的家和家。

他的作品中有《王临川集》,集子的命名是因为;人称他王荆公,是因;称他王文公,是因。

列宁称他是。

2、《游褒禅山记》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的意志和“”的态度。

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议论。

写作特点是,。

3、《想北平》作者,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

主要代表作有、、,被誉为“”。

4、《想北平》一文语言。

作者通过对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

5、蔡孑民,即,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主张对新旧思想“”,使北大成为的发祥地。

6、《草莓》,是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书写了对的感怀。

7、公安派是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洞窈然
..()
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4、则或咎
..其欲出者()()
5、无物以相.之()
6、火尚足以明.也()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8、何可胜.道也哉()
9、长乐王回深父.()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3、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余有叹焉。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
一、文学常识
1、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的作品中有《王临川集》,集子的命名是因为他是江西临川人;人称他王荆公,是因晚年曾封荆国公;称他王文公,是因死后谥号为“文”。

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2、《游褒禅山记》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议论,写作特点是因事见理,
借物言志。

3、《想北平》作者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4、《想北平》一文语言幽默通俗,简洁亲切。

作者通过对寻常事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

5、蔡孑民,即蔡元培,现代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6、《草莓》,是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书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7、公安派是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洞窈然
..(幽深的样子)
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4、则或咎
..其欲出者(有的人)(责怪)
5、无物以相.之(辅助)
6、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谬误,把···弄错)(说出名字)
8、何可胜.道也哉(尽)
9、长乐王回深父.(通“甫”,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在名、字的后面)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D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D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3、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我对这件事有许多感慨。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免不了懊悔。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我对这倒在路边的石碑很惋惜,又因此而感叹那些古书不复存在,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没有人能说明白古书的原貌,(这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说得完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