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700015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nd Theory of the
3
体系概论(1)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Mao Zedong Thoughts
3700012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nd Theory of the
2
体系概论(2)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文学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涉外文秘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产业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1
汉语言位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教科院
教科院
教科院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 历史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1
Policy
Physical Education 1 1
Physical Education 2 1
Physical Education 3 1
Physical Education 4 1
College English 1
4
College English 2
Fundamental Russian
2 36/2 第 4 学期
Fundamental French
2 36/2 第 4 学期
Essentials of
2 36/2 第 5 学期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具备高水平的汉语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文化视野。
2.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
3.掌握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具备辨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具备独立开展文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5.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培养方案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
(2)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3)数学与计算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课程(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基础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与写作课程:文学作品创作、文学写作技巧、文学创作指导等。
(4)文学研究与研讨课程: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研究进展、文学研讨会等。
(5)文化传播与解读课程:文化传播与传媒、文化解读与叙事、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等。
(6)专业选修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汉字学、诗学、小说学、戏剧学等。
3.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汉语言文学实习、文化传媒实习、出版实习等。
(2)创新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评论实践、文化传播实践等。
(3)社会实践:赴大中城市文化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践活动。
四、专业特色1.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交流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
2.双语教学:开设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3.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文一、培养目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扎实的文学与语言分析能力、熟练的文学批评及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教学和文化管理工作,并具备语言文化研究及传播的跨学科能力。
二、培养要求1. 理论基础:学生应系统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文学史、文艺理论、文学批评等,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语言学理论。
2. 文化素养:学生应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中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对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3.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解读。
4. 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将汉语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中。
5.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参与文学创作、编辑、出版和文化传播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汉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学、文学史、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方法、汉语写作、外国文学、语言学、比较文学等。
2. 专业课程汉语言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全球汉语文学、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汉语研究方法、中国人民传统文化、汉字文化研究、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播与策划、文学创作实践等。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写作实践、翻译实践、影视文化等。
四、实践教学1. 实践课程学生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可以参与文学创作、文艺活动策划及组织、编辑出版等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新闻媒体、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单位的实习实训,了解相关行业,提升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接触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和见识。
五、评价体系1. 笔试通过课堂测试、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在该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三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例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样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样本一、培养目标:本科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阶段。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和广博的人文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标准汉语,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汉语论文和报告。
2. 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毕业生应具备较深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能够进行文化思考和文本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
3. 具有独立、批判性思维:毕业生应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论证。
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对于文学、语言、历史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5.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古代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选读和古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2)现代文学: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选读和现代文学理论的学习。
(3)古代汉语:教授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经典文献阅读方法。
(4)现代汉语:教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汉语应用能力。
(5)文学批评与文化理论: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文化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6)文学史: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培养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
(7)学科方法论:介绍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培养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
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如古代文学选修、现代文学选修、汉语教学选修、影视文化选修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 实践性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学生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党和国家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良好的师德师风【目标1】,具备乐教爱教的教育情怀【目标2】,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目标3】,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目标4】、语文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目标5】和育人活动【目标6】,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目标7】,能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文化机构从事语文教育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情感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认同,并在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悉并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中学职业道德规范,具备依法执教意识,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有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坚定信念。
2. 教育情怀: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师观,热爱教师职业,并有积极的意愿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理解教师的使命在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自主发展,具有“学生成长引路人”的责任担当。
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奋发向上的追求,乐观积极的情感。
能够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有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发展权,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足够的爱心与责任心对待学生,以切实的耐心与细心对待工作。
3. 学科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修养,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熟悉中外文学发展史,并理解经典作品的艺术内涵,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立足语文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了解语言与文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系统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熟悉语文学科发展历史和语文学科特征,了解语文学科与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对学习科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并能够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加以应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汉语和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文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教育、文化、出版、新闻媒体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1)人文科学基础: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等。
(2)汉语基础:汉字学、汉语语法、汉字教学法等。
(3)文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等。
2. 专业课程(1)语言学与应用:汉语音系学、汉语字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小说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创作等。
(4)文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写作规范、文本分析等。
(5)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影视研究等。
(6)实践课程:实习、论文写作等。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选修中国古代文学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世界文学选读、文学创作选修、文学研究选读、文化研究选读、新闻选读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环节将安排到相关的文化、教育、出版、新闻媒体等机构进行实习,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
3. 毕业论文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较为独立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某一具体文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辅导教师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4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本科教育方案一、教育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广泛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他们应具备出色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文化媒体、出版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或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教育要求1. 知识与技能(1) 拥有坚实的汉语基础,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规范汉语,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创作能力;(2) 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了解中国古今文学、文化的发展变迁及其相关理论,熟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流利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和学习,具备国际视野;(4) 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研究工作,具备信息素养;(5) 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6) 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现代专业工作的需求。
2.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汉字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文学理论、写作、修辞学等;(2) 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小说研究、诗歌研究、戏剧研究、散文研究、文学批评、文艺理论等;(3) 选修课程: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汉字书法、文化研究、传媒与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创作与理论、古籍阅读等。
3. 实践教学(1) 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在教育、文化媒体、出版等相关单位实习,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升实际工作能力;(2) 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3) 学术论坛: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讨论会、研讨会,提升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4) 写作实践:通过文学创作、文字编辑、翻译等活动,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1. 学制:本科学制为4年,5年制学生可获得双学位。
2. 学位:完成规定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经考核合格,授予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范本一、培养目标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 掌握系统、全面、深入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能够流利、准确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2. 掌握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能够进行文学创作、批评与研究,并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3. 具备优秀的思维逻辑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教育、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6. 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二、专业课程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设置如下:1. 必修课程(1) 语言文学基础课程:汉字学、现代汉语、文化与传媒、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外国文学;(2) 创作与批评课程:文学批评与鉴赏、文学创作、文化创意写作;(3) 选修课程:古代文学选读、现当代文学选读、红色经典选读、中国诗词、修辞学、戏剧与电影、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儿童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文学翻译等。
2.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能力。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经典阅读与解读、写作实践、出版与传媒、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创意广告与公关策划等。
三、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本专业将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1. 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开设写作实践课程、文化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创作技巧、文化创意思维培养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和创新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一、培养目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究、创作、批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要求学生通过整体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为汉语言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和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内外文化、艺术以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作家、作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和表达的能力,具备阅读、理解、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独立创作作品和编辑论文的能力。
4.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够运用语言文学知识分析、解释和评价相关学科和领域的问题,具备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能力,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进行实际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古代修辞学、现代修辞学、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代戏剧、现代戏剧等。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经典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经典版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为全面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2. 具备较高的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学批评、研究和创作。
3. 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结合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汉语言文学研究。
4.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不同岗位和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方案设置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方法、经典名著解读、现代文学批评等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化、文言实用写作、现当代作家研究、诗歌鉴赏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5)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社会调查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和自主创新。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还设立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每位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时长的实习环节,通过在相关单位或机构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2. 社会调查:通过课程设计等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社会调查,通过实践了解社会情况,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分析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本一、专业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基础知识,掌握较高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学科专业。
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创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文学创作、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等领域提供全面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作能力;2.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4.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素养,能够运用媒体和网络传播汉语文化;5.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能够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计划1.基础课程(1)语言学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
(2)文学理论基础: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批评能力。
(3)中国古代文学史: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流派。
(4)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思潮,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的认识。
(5)写作与修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论文写作、小说创作等。
2.专业课程(1)文艺批评:深入理解文艺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想象力。
(3)文化传播与媒体:介绍文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媒体和网络上传播汉语文学的能力。
(4)口译与笔译:提升学生的口译和笔译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翻译工作和跨文化交流。
(5)文化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搜集、资料整理、学术论文写作等。
3.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家故居、文学馆、文学活动等,加深对文学发展的理解。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实践,延伸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单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单版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文学批评研究能力,能从事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应用工作,并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研究和创作能力。
二、培养总要求1.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扎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
3.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汉字文字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4.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批评分析和学术研究。
5.熟悉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6.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工作。
三、培养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文学概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化传播与媒体、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选修这些课程,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文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3.实践与实习:包括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4.科研与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作活动,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创造力。
四、培养要求1.课程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2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不低于8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30学分。
2.学术论文:在校期间,学生须完成学术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毕业。
3.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加规定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其中实习课程不低于4周,社会实践活动不低于2周。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能在企事业单位胜任高级文秘、新闻宣传、职业培训、社区文化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基本训练,初步具备从事教育、文秘、宣传、管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能说会写与交际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具体规格要求是: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并具有正确运用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以及对古今文学作品进行审美鉴赏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6、具有在教育部门以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工作、宣传工作、管理工作、职业培训、社区文化服务的基本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研究与创作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深入的学习与培养,使其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学习并掌握汉字的构造和用法,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和规律,能准确、规范地运用汉字书写和表达信息。
2.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学习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等,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具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使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4.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课程(1)语言学基础: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掌握语音、语法、语义等基本知识。
(2)文学基础:学习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流派的特点。
(3)汉字学:学习汉字的结构和演变,掌握汉字的基本用法和书写技巧。
2.专业核心课程(1)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掌握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2)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经典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和文化背景。
(3)文学批评:学习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能力。
(4)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创作。
3.选修课程(1)汉语教学法:学习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和发展。
(2)中国文化研究:学习中国文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遵循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体现我校办学特色。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新型师资,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2.基本规格(1)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2)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及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培养模式1. 基本培养模式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基本培养模式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即,第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进行学科专业教育,第三、四学年进行教师专业教育。
2. 自主发展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辅修、双学位、双专业选修制度,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五、毕业要求1.学分要求学生毕业应修满166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含必修课程40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8学分,含专业基础课程58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2学分,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教师教育课程12学分,含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2学分;实践课程30学分。
2.毕业条件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166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以上要求者,颁发毕业证书。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本专业的教育教案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体现我校办学特色。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案与研究的新型师资,同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基本规格
()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教案技术,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教案工作及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年,最长不得超过年。
四、培养模式
. 基本培养模式
为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落实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基本培养模式为“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即,第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进行学科专业教育,第三、四学年进行教师专业教育。
. 自主发展模式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辅修、双学位、双专业选修制度,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五、毕业要求
.学分要求
学生毕业应修满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含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专业拓展课程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含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实践课程学分。
.毕业条件
思想政治合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且所得学分的结构符合以上要求者,颁发毕业证书。
六、获得学士学位条件
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海南师范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若干规定》。
七、时间安排
八、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学分).必修课(学分)
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或电视节目;考察少管所、戒毒所、旁听法庭审判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影片及电视节目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案计划安排:组织学科专题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专题考察等。
.选修课(学分)(从全校公选课程中选修)
(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