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小说阅读——情节结构分析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情节作用分析题
审题要关注以下几点: :
①审出所给文字的特点: 它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心理)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等,弄清文字特
答案: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 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 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 理。 2013全国课标2《峡谷》(见《五三》第245页)
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荒凉僻静,为骑手 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忽的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 了 ③“那鹰有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互相 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题型解说二: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①××情节,有××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答时要根据小说的具体内容,结合相关情节,做出具体说明。
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
(2014年·辽宁卷) 《数学家的爱情》 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帐,这样处理有何作用? 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案: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再生波澜)②使女 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
②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 被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 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 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2020年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意蕴
专题七探究主题、标题、人物、情节、句子的含义题型归纳一、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二、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小说阅读之情节结构
探究线索,如: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文中XX人(XX物)的作用。 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物或某个景物? 【从内容】小说的线索是XX,小说围绕XX展开,它见证了主人公某某......的经过,代表(象征)着...... 【从结构】小说以XX为贯穿全文的红线,把情节的各个内容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以如下模式为基础,灵活变通进行回答】
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围绕“墙上的斑点”,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1.线索 2.情节安排的技法(作用)
㈡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 (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 (如《晚秋》 )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 (如《药》)——此亦为热考点之一
小说阅读-—— 分析作品结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小说常识回顾
1
2
塑造 烘托 反映社会 表达思想 人物 形象 作品主题
概念把握
知能储备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传统模式 以时空为本体,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按排情节,是一种线型结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晚秋》) 摇摆模式:即“一波三折”式,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如《变色龙》) “殴.亨利”笔法: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即在结尾处出其不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学考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复习ppt
第二部分 题型剖析
命题角度一:情节
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 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
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 么作用?
典型例题:2012年江西卷《报复》 12.小说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 用?(2分)
4.情节叙述顺序
•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 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 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使主题更加鲜明)
•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一)概括小说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
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入。
命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体关 系。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二、概括作品主题的途径: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小说阅读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小说阅读一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高沧海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玉米糊糊粥。
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
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
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
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睦,又占三分。
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高声说,谈婚论嫁,皆大欢喜。
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怎样地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步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脸灰。
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我爹说,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
回头遇上肖大家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爹喝了酒,一头栽炕上,直睡到红日西沉。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小说备考】(一)情节结构安排模式:(1)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使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
《清兵卫的葫芦》(2)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3) 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
(4) 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5) 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 倒叙式。
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
(7) 留白式。
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抑扬式。
“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9) 误会法,巧合法(10) 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1)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2020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答题思路】以上四种提问形式的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答题思路】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 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 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1.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 的组织来构成。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 模式。具体有三种:
(2)情节安排的技巧。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 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 法、抑扬法等。 3.小说情节的段落(句子)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 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 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 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仍像散文那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 析,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 文的故事情节。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 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 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 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 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 料,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 说情节的生动性。
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 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 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 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 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 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 表现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 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 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 起读者的共鸣。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分析情节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项《分析情节结构》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3分)幸存者[美]休·B·卡夫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任务突破练5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任务突破练五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赋分32分,用时40分钟)一、(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
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
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
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
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
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④午饭过后,一个衣着朴素的姑娘找到我,说是我的老主顾赫尔瓦特的女儿。
她涨红着脸,显得十分局促与尴尬。
她断断续续地告诉我来意:原来在大战过后,老人已经完全失明。
当时物价飞涨,单凭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应付一家人的日常开销,甚至温饱都不够。
不得已,母女俩只好背着老人把他的藏品卖掉。
而为了不被这可怜的失明老人知道,为了让他继续维持他那每天都要花费几小时的“看”画的乐趣,也为了老人能够不知晓真情继续快乐地活下去,她们只好用一些仿制品和空白页来填充画框,瞒过老人。
老人女儿的话使我感动万分,我决定对老人守口如瓶,并尽力配合他。
⑤我们于是一起到她家去。
“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
”老人的妻子微笑着对我说。
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
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完整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4.1练习案一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含解析)
小说情节结构的三种考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失踪周海亮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
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
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
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
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没有。
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
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
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
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
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
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
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
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
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
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
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
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
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
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
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
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三:分析情节结构
专题三分析情节结构一、题型归纳:题型一情节概括题答题模板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题型二情节手法题1.情节叙述技巧(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题型三情节作用题(1)综合思考四个作用a、指向情节(结构)的作用。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形成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表现人物的作用。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展开、成长过程。
要看情节是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c.表现主题的作用。
看它是否表现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表现环境的作用。
看它是否描写或暗示了自然(社会)环境,是否突出了环境的特点等。
(2)结合位置说作用a.小说开头常见作用: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常见作用: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c.小说结尾常见作用: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三、对点精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任务突破练八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任务突破练八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
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边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沿着大道的两旁长着。
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
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流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
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就跟着覆到地上了,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有几棵了。
上房的门咔咔地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把嘴唇咬着。
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那里边闹了。
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着给他们两个细看。
他们两个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
不过老管事的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因为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
他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那信封头朝下、脚朝上地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老管事的全念对了,只是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
其中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是照旧地下着,那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
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
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
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大少爷就会回来的。
他又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
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他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
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来那孩子有点不对。
那孩子的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
高考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之情节概括
个情节。
•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抓住线索,
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
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情节概括答题三步骤
• 构成情节的五个基本要素(五W): • 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 • 展开情节的四个基本模式: •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情节叙述的三个基本方法: • 顺叙、倒叙和插叙
认识“情节”的基本要点
• 情节运行的三个基本支撑: • 细节、场景、冲突 • 推进情节的两个基本线索: • 明线、暗线 • 建立情节的一个基本起点: • 叙述视角
情节概括答题三步骤
•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 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
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
抽泣起来”,由此可看出他此时的心理是孤独、绝望。
先行者意识到他看到的城市不是虚拟的,人类文明还在,由 此可推出他的心理是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 在对小说层次进行切分的基础上,锁定文中对应的关键信息, 梳理出“先行者”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链条”,然后提炼、概 括。
• 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 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 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 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 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
课时55精准分析情节结构——梳理文脉,扣住技巧知识清单(九)情节结构一、小说文体知识(一)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散文的本质特征是写实,贵“我”,言说真诚而自由,以独特的方式表现“我”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小说的主体是讲故事,讲究讲故事的技巧以及结构的安排,而散文则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神聚”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或描绘而成的。
1.小说四要素(一说三要素)关系图2.小说常见主题(二)文体种类小说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 武侠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 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1.微型小说(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千余字。
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蕴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
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情节安排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
它通常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三情节作用题(1)综合思考四个作用a、指向情节(结构)的作用。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形成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表现人物的作用。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展开、成长过程。
要看情节是否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人物的心理,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
c.表现主题的作用。
看它是否表现或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表现环境的作用。
看它是否描写或暗示了自然(社会)环境,是否突出了环境的特点等。
(2)结合位置说作用a.小说开头常见作用: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间常见作用: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c.小说结尾常见作用: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三、对点精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里柯克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
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
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
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
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父亲还说,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之感;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挖个垃圾坑什么的。
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
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
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
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
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
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
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
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
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
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便在一块儿聊起来。
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
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
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
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
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
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
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
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
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答案】D (“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不对,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玩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
)2.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答案】(1)情节逆转: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
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
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
(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快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
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答案】①反讽。
孩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的一天是他们给的。
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
(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
)如此还觉得是对母亲的奉献,表现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
(手法答“讽刺”也可)②对比。
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
(注:如果学生提到“反衬”,丈夫、儿子、女儿的自私反衬出母亲的无私,只要分析合理,也可)(手法答“反衬”“衬托”也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4—6题。
老街汉子刘建超牛五每天清晨在薄雾中跺着青石板从老街南头的葫芦大院向街中的钟鼓楼走来。
钟鼓楼下“马一鲜”羊肉汤馆刚好肉烂汤肥,牛五是第一个顾客。
要一碗肥汤,两个火烧馍泡进去,碗面上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
牛五一边摇头晃脑地吹着,一边顺着碗沿呼噜呼噜地喝着。
肥汤下肚,热气便往脸上蹿,额头便渗出细汗。
牛五惬意地抹抹嘴,伸伸双臂。
此时太阳正好担在钟古楼的檐角。
牛五回到院中。
嫂子说,五子,你退伍回来三个月了,该出去找点事做啊。
牛五晃着脑袋:那哪儿行啊,我是大军区给司令员做过警卫的,不能给首长掉脸。
我就不信没人来请我。
还真有人来请牛五。
宏发公司金老板是做电料生意发家的,专程到葫芦大院找牛五:好,跟我干,月薪两千。
周末,金老板急匆匆叫上牛五,说揽了笔大买卖。
这次一定要把宋处长打发好,他就爱喝酒,喝痛快了,单就签了。
300万啊,够咱吃一年了。
牛五拍拍胸脯,那还用说。
老街水席远近闻名,始于唐朝,因上菜是一道一道往桌上端,吃完一盘撤下去再上另一盘,如行云流水一般,而且几乎道道菜都带汤,干稀有致,汤随菜走,故此得名。
一张八仙桌,四人各居一端,一瓶杜康酒分倒进四个杯子。
宋处长兴致勃勃:怎么,带着保镖壮胆啊。
不就是四瓶杜康嘛,来!金老板对牛五说,五子,喝!牛五说,老板,那不行,我不能空着肚子喝酒。
金老板说,好,先上盘蒸馍,一盘韭黄炒肉丝,让我这小兄弟垫巴垫巴。
馍、菜端上。
牛五拿起一个蒸馍从中间掰开,夹进韭黄肉丝,大口大口地吞嚼。
很快,五个馍就没了踪迹。
客人看得眼都直了,好胃口,好胃口。
五子,饱了没?老板,饱了。
好,把酒干了。
那不行啊,我吃饱了是不喝酒的。
金老板嘴都气歪了,饿了你不喝,饱了你也不喝,你啥时候喝?牛五说,部队不准喝酒的,要关禁闭的。
金老板火了,你滚,你给我滚!老板,我不能走。
你干,醉了我背你回家。
金老板喝得醉成一堆烂泥,还真是牛五把他背上五楼的家。
丢了一宗买卖,金老板气得躺了两天。
找了个借口,他派牛五去公司门岗做警卫,做了警卫的牛五每天也很神气,雄赳赳气昂昂的。
金老板对牛五也没说什么,态度是大不如从前,后来就拖欠工资。
三个月后,金老板愁眉苦脸地对牛五说,公司经营不景气,外欠款也讨不回来。
明市K公司讹了咱30万元的货,两年了一分钱也没给。
一帮子无赖,没人敢去。
你若能讨回来,30%提成,讨不回来,你就另谋高就吧。
牛五说,那还用说,我明天就去。
K公司的办公楼气派豪华。
K公司的老板听说牛五是来讨账的,就呵呵地笑,你还来讨账啊,看你大老远来的,也挺辛苦,到财务支500块回去吧。
牛五说,我不要500块,我要30万。
老板收敛了笑脸说,你恐怕还不知道我K公司在本市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