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1-4章笔记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1-4章笔记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绪论【第一章重点】1.请简述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

(1)媒体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亦可以看做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2)教学媒体指在教与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一般媒体发展为教学媒体需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二是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3)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教学媒体而言,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特征。

它的优越性在于:一是教学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能实现学习资源大规模共享;二是不仅能传递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准确直观地传送高质量的教学信息;三是能记录、储存、再现、加工处理教学信息。

2.请简述教育史上四次教学技术革命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并对开发、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引发的第四次教学技术革命进行阐述和展望。

(1)第一次革命:语言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思维与记忆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有效地传授给他人。

这个传授过程最初在家庭成员中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推荐部落中有经验和威望的年长者来教育下一代,直到产生了在语言教学媒体阶段专职教师出现的教育方式。

语言在教学中的特性: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反馈性。

局限是抽象,需要手势表情等辅助;传播距离短,难以保存。

(2)第二次革命: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出现了文字、纸张,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久储存并广泛流传,成为与语言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

(3)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

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不仅来自教师,也来自教科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教科书统一教学,并由此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教科书产生的优点:对学生的培养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教科书,按自身水平有效学习;局限是:采用文字符号去描述,过于抽象,一般需借助其他直观教具。

(4)第四次革命:19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媒体,如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它引进教育领域的结果,使得教育方式和规模又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电子教案)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电子教案)

三、视频展台
(三)视频展台的操作 1.开启电源前,连好线。 开启电源前,连好线。 2.把电视机或投影机切换为视频。 把电视机或投影机切换为视频。 3.选择光源。 选择光源。 4.调节图片和实物影像。 调节图片和实物影像。 把外接信号转换到电视机(投影机) 5 .把外接信号转换到电视机(投影机)上。 将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 6 .将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各种处理。
第二节 光学投影媒体
一、幻灯机
(一)幻灯机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1.按供片方式可分为: 按供片方式可分为: 单片式幻灯机和卷片式幻灯机。 单片式幻灯机和卷片式幻灯机。 2.按功能可分为: 按功能可分为: 手动式幻灯机、自动式幻灯机(自动换片、 手动式幻灯机、自动式幻灯机(自动换片、 调焦) 遥控式幻灯机、声画同步幻灯机等。 调焦)、遥控式幻灯机、声画同步幻灯机等。
四、电视接收设备
(一)电视接收天线 1.地面电视接收天线 (2)阻抗变换器。 阻抗变换器。
四、电视接收设备
(一)电视接收天线 2.卫星电视接收天线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工作频率很高,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工作频率很高,波 长很短,接收天线呈抛物面形状。 长很短,接收天线呈抛物面形状。 家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一般采用2m以 家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一般采用2m以 2m 下口径天线。 下口径天线。
二、计算机主机 (一)中央处理器 1.运算器。 运算器。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 (三)主板 2.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 2.控制器。 控制器。
第三节
听觉媒体
一、音频信号
(一)声音三要素 对于一个具体的声音而言, 对于一个具体的声音而言,人们通常用 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称之为“ 响度、音调、音色来描述,称之为“声音三要 素”。 (二)声音电信号和听觉媒体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要素就是 音频信号的振幅、频率和频谱结构。 音频信号的振幅、频率和频谱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第二章 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第二章 理论基础

教案(第2次课2学时)【授课题目】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各种理论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了解各种理论对教育技术自身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各种理论对教育技术自身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堂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学习理论流派众多,其中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侨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代表人物和观点如下:华生美国-心理学家-约验蓬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途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媒体理论与实践第二章(二)

媒体理论与实践第二章(二)

第2章
2.2 教学媒体的范畴和理论
教学媒体理论
2.2.5教学媒体的学科基础 系统论是加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 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
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
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人们现在把系统论作为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横断科 学来对待。
教学媒体理论
2.2.5教学媒体的学科基础
系统论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整体的性质 不是要素具 备的 •要素的性质 影响整体 •要素性质之 间相互影响
结构功能原则 •要素不变时, 结构决定功能
目的性原则 •确定或把握 系统目标并 采取相应的 手段去实现
最优化原则
•为最好的
实现目标而 通过改变要 素和结构使 系统功能最
1是一句话: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第2章
2.2 教学媒体的范畴和理论
教学媒体理论
2.2.5教学媒体的学科基础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备现代人的素质
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 科技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但是最主要的则是创新意 识。
第2章
2.2 教学媒体的范畴和理论
2.教学中的知识媒体
“知识媒体”这一术语是Mark Stefik 1986年首次提出来 的。
他的出发点是认为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因特网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个术语本身强调的是在远程教育中,要优先考虑学习规 律和认知科学,然后才是技术。
第2章
2.2 教学媒体的范畴和理论
教学媒体理论
2.教学中的知识媒体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

(4)方向性
方向性是指话筒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 拾取的灵敏度不同。
单向性话筒只拾取某一方向来的声音, 双向性话筒可以拾取两个方向来的声音 (如:前后、左右等方向),全方位话 筒可以拾取来自任何方向的声音。
3.话筒的选择与使用
(1)话筒的选择 话筒的选择要根据使用的场合和对声音质 量的要求而定。如: 课堂教学:低阻抗、单向性动圈话筒 高质量的录音和播音:频率范围宽、灵敏 度高电容话筒 噪声较大:单向性、灵敏度低
动圈话筒的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固有噪 声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缺点:灵敏度较低、频率响应范围较 窄。
适用场合:语言广播和扩音系统中。
(2)电容话筒
电容话筒主要由振动膜片、极板、电源和负 载电阻等组成 。
工作原理: 振动膜片是一片表面经过金属化处理的轻质弹性薄膜,当膜片
受到声波的压力,并随着压力的大小产生振动时,膜片与极板之间 的相对距离发生变化,膜片与极板所构成电容器的量就发生变化。 电容量随声音变化时,极板上的电荷随之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也相 应变化,负载电阻上也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从而完成了声音信号 与电信号的转换。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08:305.26.202108:305.26.202108:3008:30:575.26.202108:305.26.2021
话筒的种类
按原理: 动圈式、电容式、电磁式、压电式等
按性能: 立体声话筒、有线话筒、无线话筒、驻
极体话筒等 按接收的方向 :
心形、超心形、强指向、无方向等

现代教育技术1-2章学习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1-2章学习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1-2章目录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教育技术定义四、教育技术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二、教学理论三、传播理论四、系统科学理论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与作用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变革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环境第一节现代教学媒体一、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分类二、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三、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应用第二节现代教育环境一、现代教育环境的概念二、现代教育环境教学功能第三节现代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一、校园网二、多媒体教室三、网络技术四、数字图书馆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演变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也最大。

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分为三条脉络:一是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经历程序教学,最后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发端于直观,经历视觉教学运动,视听教学运动,最终形成的媒体教学;三是由经验性的教学系统方法发展形成的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一)直观教学阶段(20世纪初-20年代)(二)视觉教学阶段(20世纪20-30年代)(三)视听教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四)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五)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970年6月25日,全美教育协会的视听教学部正式更名为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早期,我国的教育技术称为“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创的名称,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中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的。

1919年,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始运用幻灯进行教学,这是我国电化教育起步的标志。

我国的电化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一)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二章 教育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二章 教育媒体

一位数学教师的《连加,连减》课
该教师用课件演示来创设情境:在操场上,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 9个气球。突然吹来了一阵风,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一起在天空中消 失了。课件演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根据此情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学生回答:“可以提出‘还剩气球多少个?’的问题,用算式表 示就是9-5=4(个)。”由于学生列出的算式没有用到“连减”,接下 去难以用已制作好的课件教学,教师就引导学生:“还可以列出怎样 的算式?”学生一片茫然。无奈之下,教师只得给学生以明示:可以 用9-2-3的算法。到最后,教师问学生是否同意这一想法,学生却 不约而同地大声说:“不同意!”顿时,教师十分尴尬……
案例: 近几年来,某校在组织教师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所 有教师上课时必须“将媒体技术作为演示 工具,辅助教师讲授”,做法是否妥当?
教育媒体的选择
3 媒体选择的模型
问题表实际上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
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 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情景 的媒体。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 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
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 的“圣人”、“先驱”和“先 知”。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 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 播学理论家
经典理论“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
1 克拉克的观点
(1)教学媒体只是信息发送的一种手段,无论是电视、书本、 还是面授,传递信息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其教学效果也没有 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信息的传递方式。 ( 2)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学习的效 果,媒体的使用不会“自动”促进学习。“能带来稳定且再三 复现高质量教学的,与其说是所使用的媒体,不如说是软件的 设计” 。
案例分析:在某小学的数学练习软

第2章 现代教育媒体

第2章 现代教育媒体
语言、文字材料以时间因素组织信息,它们的表现形式受 到时间先后顺序的影响,借助语义、语调及音响的抑扬顿 挫、轻重缓急来表现事物的特征 电影、录像能够以活动的图像呈现正在变化中的过程和动 向,逼真地表现事物的运动方式、空间特征、相对关系及 状态变化。 幻灯和图片在表现事物的空间特征方面类似影视,然而因 为它们是以静止方式反映事物的瞬息特征,所以便于学生 观察
21:21:54
40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学习者直接向媒体学习,面对 知识信息的源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新知识, 并通过作业向教育者作出反馈。教育者作为指导者, 帮助学习者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21:21:54
41
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从做中学。
21:21:54 29
4.参与性

指教学媒体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 言语、板书、教科书当然由教师随心所欲使用。录 音机、幻灯机、录像机也较容易操作和控制。电影 放映则需受过专门训练。无线电和电视的播出则掌 握在专门机构手中,学校教师无法支配它们的内容 和时机 计算机?
22

21:21:54
五、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特性1—共性
1.固定性

指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储存信息,以供需要时再 现
如印刷媒体直接将文字符号固定在书本上;电子 媒体将语言、文宇、图象转换成声、光、磁讯号, 固定在胶片上 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前辈们能够把丰富的实践经验 逐渐积累,老师们能够把宝贵的知识、技能传授 给学生
30
5.可控性


21:21:54
第二节 媒体与传播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小张对小李说:“明天放假,我们去春游 吧?”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共6页文档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共6页文档

第一章Tip1.媒体的含义媒体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媒体是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也指媒介,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媒体是承载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态形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硬件是指那些存储、传递信息的机器和设备,如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

软件是指那些能存储与传递信息的纸、胶片、磁带和光盘等。

3.教学媒体从本质上,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是一种收获、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和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

一般发展媒体成为教学媒体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1)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以成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成为教学媒体。

4.现代教学媒体的含义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而且都与电有关。

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1)能使教学信息及时传播至遥远地区与广阔的范围,为实施远程教育、扩大教学规模,实现学习资源共享,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2)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能准确、直观滴传送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信息。

(3)能记录、存储、再现各种教学信息,计算机还具有信息加工处理并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能力,从而个别化的学习、继续教育以及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5.现代教学媒体的研究:(1)硬件研究,(2)软件研究,(3)应用研究6.语言媒体阶段语言在教学中的优越性: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反馈性。

7探究新媒体的教学应用(名词解释)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传播交流服务的新兴媒体。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失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上播放的媒体格式,打包成流,下载过程中分段下载。

8按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1)听觉型媒体(2)视觉型媒体(3)视听型媒体(4)相互作用型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答案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答案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题模块1 教学媒体概述1、什么是媒体?什么是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当于过去的传统媒体而言的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电视、光盘、电子计算机等硬件及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阅览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都被统称为现代教学系统。

2、教学媒体经历哪四个发展历史阶段?教学媒体的四个发展历史阶段分别为:‘一、语言媒体阶段,二、文字媒体阶段,三、印刷媒体阶段,四、电子媒体阶段。

3、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及媒体呈现的形态可分为哪些类?教学媒体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可分为:一、光学投影教学媒体,二、电声教学媒体,三、电视教学媒体,计算机教学媒体。

按媒体呈现的形态分类可分为:1.听觉媒体,2.印刷媒体,3.听觉-印刷媒体,4.静止图像投影媒体,5.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6.活动视觉媒体,7.有声活动视觉媒体,8.实物媒体,9.人类与环境的资源,10.计算机模块2 教学媒体的本质1、信息体及信息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信息体的类型:自然物信息体、机械信息体、人类信息体信息的形态:自然信息、机械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2.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

3.教师口头语言、表情、体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教师通过指导学习者去通过实践与媒体有效地获取事物信息。

3、如何理解符号的本质?(参考P41~P43)4、麦克鲁汉关于传播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媒介就是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有“冷”、“热”之分。

5、教学媒体特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呈现性,重现性,传送能力,可控性,参与性模块3 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1、教学媒体的编制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哪些?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其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第2章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第2章
(1)ASF(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 (2)系统的构成。 (3)ASF文件制作工具。


2.3.8 视听媒体与教学的关系


1.视听媒体的主要特性
(1)材料的逼真程度。 (2)构图。 (3) 技术水平。


2.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点
(1)视听教学媒体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2)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视听教学媒体改变了学习方式,减轻了 教师的劳动强度。
2.4 多媒体开发工具
声音工具 2.4.2 图形工具 2.4.3 多媒体动画工具 2.4.4 多媒体视频工具
2.4.1
2.4.1 声音工具


1.音频获取的途径 2 .数字波形声音的采集、编辑处理与 输出操作
(1)WAVEdit。 (2)Creative WaveStudio。
(2)计算机的缺点。
2.3 多媒体技术基础



2.3.1 多媒体技术概论 2.3.2 音频技术 2.3.3 视频技术 2.3.4 数据压缩技术 2.3.5 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 2.3.6 流媒体技术 2.3.7 光盘存储技术 2.3.8 视听媒体与教学的关系
2.3.1 多媒体技术概论


2.2.1 视觉媒体


2.投影器与投影教学
(1)投影器的基本原理与构造。 (2)投影器的种类。 (3)投影器的使用。 (4)投影器特有的教学功能。
2.2.2 听觉媒体


1.录音机
(1)录音机的特点。 (2)录音机的构成与原理。 (3)录音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2.1.1 媒体的概念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精品-第二章--教学媒体课件PPT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精品-第二章--教学媒体课件PPT

(4)主要调节和操作
① 白平衡调整 ② 电子快门 ③ 自动增益控制 ④ 背景光补偿
现代教育技术31应用
白平衡调整
原因: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 光线下拍摄的时候,容易导致画面彩色还原失真,即图 像偏蓝或偏红。
方式:白平衡调整一般有自动和手动两种,自动调整中 有连续和按钮两种方式,在连续的方式中,白平衡设置 在2800—6000K;按钮方式是指先让摄像机镜头对准一 个白色的物体,让白色充满画面,然后按动白平衡按钮, 此时白平衡设置在2300—10000K。当拍摄时的光线超 出所设定的范围时,自动白平衡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 这个时候就使用手动白平衡调整。
水平清晰度
水平清晰度即水平分解力,也称为水平分辨率, 是指图像中心部分沿水平方向能够分辨的电视线 数。
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清晰度越好。如水平清晰度 700线比600线要好。
现代教育技术29应用
CCD像素
CCD像素决定了画面的清晰程度,像素越 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清晰度也越高。
现代教育技术30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21应用
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中心到摄像管或固体摄 像器件成像面的距离,根据其大小主要分为广角 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镜头焦距不同,其 取景范围、空间透视变化、景深均不同: 广角镜头景深大、视角广,具有较强的透视感; 标准镜头其视角和透视关系接近人的视觉习惯; 长焦镜头景深小、视角窄,透视感较弱。
现代教育技术23应用
镜头类别
镜头是影视的基本单位,它是教育电视节 目叙事和表意的基础。根据不同的标准,镜头 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以景别划分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以摄影机(摄像机)的拍摄方法划分:固定镜 头和运动镜头(推、拉、摇、移、升降)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学媒体概述这一章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概念1.媒体: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2.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3.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具有现代化的特征。

(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并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

)问题1:教学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语言媒体阶段: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

特性: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和反馈性。

(2)文字媒体阶段:引发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

(3)印刷媒体阶段: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和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

引发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4)电子媒体阶段: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电化教育媒体。

大大增进了人类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使教育方式与规模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知识点:罗纳德·安德森的媒体分类✓听觉媒体:如广播、录音、电话。

✓印刷媒体:如程序课本、讲义、图标、卡片。

✓听觉——印刷媒体:如录音带或唱片和图表,卡片或文字资料一起使用的时候。

✓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如幻灯片、幻灯卷片、投影片。

✓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如幻灯卷片和录音带,带有录音带或唱片的各类幻灯片。

✓活动视觉媒体:如无声电影。

✓有声活动媒体:如有声电影、电视的录像。

✓实物媒体:如实物、实物模型或模拟。

✓人类与环境的资源:如教师、教育者、环境、旅行。

✓计算机:如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二章教学媒体的本质问题2: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的本质: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问题3: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1)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旳产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界末至20世纪23年代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初期发展阶段,也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称为“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称为“系统发展阶段”。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称为网络发展阶段。

2、国外教育技术旳发展与名称旳演变(1)视觉教育阶段(2)视听教育阶段(3)视听传播阶段(4)教育技术形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3、教育技术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旳定义:“教育技术是有关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旳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AECT“’05(04)定义:“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立、运用和管理合适旳技术过程和资源来增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旳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旳实践。

”(焦建利译)5、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按照教育技术旳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旳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旳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有其详细旳内容。

(图P9)6、现代教育技术旳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教学理论:1)布鲁纳旳发现教学法2)奥苏贝尔旳故意义学习理论3)巴班斯基旳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3)视听教学理论:1)“经验之塔”理论(图P17)2)视觉理论3)听觉理论(声音“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第一,塔基旳学习经验最详细、最直接,学习起来也最轻易,越往上越抽象,塔旳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

第二,位于塔中旳视听媒体,易于培养学习者旳观测能力,能冲破是空旳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旳局限性。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13年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13年

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2、视觉教学
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特征: • 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幻灯机、卷片放映机和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 “视觉教育”名称的出现。 • 视觉教学运动(1918-1928) • 1928年出版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 育》 • 霍本的《课程视觉化》(1937) 1913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讲很快过时。不久, 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 科是可能的。十年以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
二、 视听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
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及应以其所能提供 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第四节、系统科学理论
一、系统科学理论概述 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1963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了系统论的代表作《一般 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 一般认为,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组合要素结 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构成至少有三个条件: 1. 构成系统的元素至少有两个以上,也可能很多。往往把主要 元素称之为要素。 2. 系统不是孤立元素的复合或叠加,而是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 彼此联系,它们形成的整体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3. 系统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又作用于一定的环境。
小步子渐进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频因率与消退现象 间歇性强化和分化性强化 强化动机效果
学习者能够见到自己 学习的后果,提高学 把学习目标分化,逐 习的积极性 步诱导,打开程序教 学的阀门。 对行为后果的强化越 及时,重复的可能性 越大。(定时强化) 强化频率与重复成正比, 否则将消退。 形成行为后,间隔一定 的时间后再予以强化。 (定比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有声 幻灯片 无声电影片 加字幕 有声电影片 录音带
有插图 无插图
电视 录像
多媒体计 算机课件
数序符号
符号 形状符号
模拟符号
✓ ✓

✓ ✓
✓ ✓
✓ ✓ ✓

受刺激 感官
视觉 视觉
视觉 视听觉
视觉 视觉 视听觉


视觉



视听觉



视听觉



视听触觉
四、教学媒体选择运用的原理 与方法
(一)教学媒体的特性
• 按媒体印刷与否分类 :印刷媒体和非印刷媒体 • 按感官分类:听觉型媒体 、视觉型媒体 、视 听型媒体 、相互作用型媒体 • 按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 光学投影教学媒体 、电声教学媒体 、电视教学媒体 、计算机教学媒体
• 按技术特点分类:数字媒体与非数字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信息理论
(一)信息的本质含义
• 模拟符号(analogne):包括音乐或动作 的符号。模拟符号又可分为视觉模拟符号(如动 作和事物的活动图像)和听觉模拟符号(如音乐 和音响)。
(二)符号的本质
• 符号代表事物:作为一种符号,归根结底 它已不再是真实事物的本身,它只是某种事物的 代表,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与规律的代表。
• 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人从他有生命开始 ,很早便能把感观接触的东西加以组织,并形成 意义。
• 目视符号:目视符号已没有原来事物 的形态,但象征性地代表了特定的意义。
三类法分为 :
• 数序符号(Digital):包括口头语言、 书写与印刷的文字符号。因为语言与文字是有先 后顺序,不能打乱,如同数序一样,所以称数序 符号
• 形状符号(iconic):包括图画、图表、 地图等。它是一种实际事物的抽象符号。
第2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
2.教学媒体的含义:
• 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被称为教学媒体。 •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学媒体应具备两个基
本要素: (1) 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2) 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
展为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发展
• 语言媒体阶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代表 事物与现象,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交流思想的 传播媒体。
• 文字媒体阶段 :文字媒体可以将信息长 久储存并广泛流传,对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进 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与文明起了重要的 作用。
• 印刷媒体阶段: 印刷媒体的出现,使得 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并广泛流传,对人类 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 作用。
1. 语言符号:
• 自然语言 (1)口头语言 (2)书面语言 • 人工语言
2. 非语言符号:
• 动作性符号:包括人利用自身的器官 和物件去呈现出来的传播的符号。
• 音响符号:特定的音响也可以作为表 达信息的符号 。
• 图像符号:具有原来人或物的形态, 但它已不再是原物,只是一种代表的符号, 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
• 电子传播媒体阶段: 十九世纪末以来至 今天,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其中电子 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以电子技术新成果 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人们把它们称为 电子传播媒体在我国用于教育领域后将它称为 电化教育媒体或称现代教育媒体。
(三)教学媒体的的分类
• 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 学媒体
• 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因传播环境而异: 意义来自个人的经验,是个人经验和个人对事物 反应的总和。任何两个人不会有相同的经验和反 应。所以说,符号的意义是属于个人的,是因人 而异的。符号也因传播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变迁,地点的转移,符号的意义也 在变化。
(二)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
印刷品
(二)信息的产生与形态 1.信息的产生
• 信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 • 相互作用的方式 (1)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2)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3)作用的痕迹——信息
2.信息的形态
• 信息体类型
(1)自然信息体 (2)机器信息体 (3)人类信息体
• 信息的形态
(1)自然信息 (2)机器信息 (3)人类感知信息 (4)人类思维信息
• 呈现力(空间特征、时间特征、运 动特征、颜色特征、声音特征)。
• 重现力 • 传送能力 • 可控性 • 参与性
教学特性 表现力 重现力 接触面 参与性 受控性
媒体种类
空间特性 时间特性 运动特性 即时重现 事后重现 无限接触 有限接触 感情参与 行为参与 易控 难控
教学媒体所使用的符号
教 科 书
•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消息、情 况和知识” 。信息有以下三层含义:
(1)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 (2)信息是一种能加以运算、加工处理 的数据与符号。 (3)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知识。
• 从信息的本质上,信息是关于事物运 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这个定义揭示了信息 的本质,为我们揭示了正确认识信息和利用 信息的几个重大问题:
板 书
模 型
无 线 电
录 音
重要渠道
• 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 规律的第一手信息。
• 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 获取事物的信息,主要的教学媒体包括能形象 、准确呈现教学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和抽象概 括呈现教学信息的印刷媒体。
• 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也是一种 重要的教学媒体。
三、教树木
天气变化
温度计
作用于
人类
痕迹 年轮 水银柱刻度变化 感觉到冷热
图: 同一信源物作用于不同的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与特征
信息源
信息体
信息形态 信息特性
自然信息体 自然信息 信息量少
同一 信息源
机器信息体 人类信息体
机器信息 感知信息 思维信息
形象、准确 个人经验 抽象、概括
(三)教学媒体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
(1) 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
(2) 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
(3) 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 。
(4) 揭示了信息对物质与能量的独立性 。
• 在信息论中,信息被定义为减少 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人们获取这些信息就知晓事物的运动 状态与规律,这些事物的不确定性就被 减少或消除,人们也就掌握了关于这一 事物的知识。因此,对某种事物来说, 它具有的信息量,就是受播者为了消除 对这种事物的不确定性,所需要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