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姓名-C++第5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篇1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读性:有注释。

b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四、实验报告内容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上机实验报告篇2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

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1.格式:《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计算机学院2013/09改版履历目录目录 (3)1.实验概要 (4)1.1.实验说明 (4)1.2.实验环境和配置 (4)1.3.上机要求 (5)2.实验1: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和表级约束 (5)2.1.目的和要求 (5)2.2.实验准备 (5)2.3.实验内容 (5)3.实验2:库级约束和基本表的数据操作 (8)3.1.目的和要求 (8)3.2.实验准备 (8)3.3.实验内容 (8)4.实验3:视图操作和安全性控制 (10)4.1.目的和要求 (10)4.2.实验准备 (10)4.3.实验内容 (10)5.实验4:存储过程/触发器/ODBC数据库编程 (12)5.1.目的与要求 (12)5.2.实验准备 (12)5.3.实验内容 (12)6.实验5:数据库综合实验 (14)6.1.目的与要求 (14)6.2.实验准备 (14)6.3.实验内容 (15)5.3.1.题目一: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 (15)5.3.2.题目二:图书管理系统 (15)5.3.3.题目三:民航订票管理系统 (15)5.3.4.题目四: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6)5.3.5.题目五: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16)5.3.6.题目六: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16)5.3.7.题目七:电话交费管理系统 (16)5.3.8.题目八: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17)7.附录:实验报告格式 (18)1.实验概要1.1.实验说明内容:本课程实验分5次完成,每次完成一部分。

具体内容参考本指导的后半部分。

成绩:每次实验100分,最后取5次实验的加权平均分作为实验的总成绩,其中第五次实验占40%,其余各次占15%。

每次实验中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如下:上述每一项按照百分制给出分值,最后按照比率计算每次实验的最终成绩。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需提交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最后一次实验需提交设计文档,源程序等相关资料)。

每次实验结束时,将写好的实验报告,提交给各班辅导老师。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苏州科技学院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报告专业班级测绘1011学号10201151姓名XX实习地点C1 机房指导教师史守正目录封面 (1)目录 (2)实验一线性表 (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3)三、运行输出结果 (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6)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6)实验二栈和队列 (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8)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8)三、运行输出结果 (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0)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0)实验三树和二叉树 (11)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1)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2)三、运行输出结果 (12)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2)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2)实验四图 (13)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3)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4)三、运行输出结果 (14)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5)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6)实验五查找 (17)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17)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18)三、运行输出结果 (18)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9)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19)实验六排序 (20)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20)二、源程序及注释(打包上传) (21)三、运行输出结果 (21)四、调试和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4)五、对算法的程序的讨论、分析,改进设想,其它经验教训 (24)实验一线性表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程序的主要分为自定义函数、主函数。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数据库实验5)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数据库实验5)

数据库基础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五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班级:惠普测试142学号:**********姓名:***日期:2016-11-141 实验目的:1)掌握SQL进行存储过程创建和调用的方法;2)掌握SQL进行触发器定义的方法,理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3)掌握触发器禁用和重新启用的方法。

2 实验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0以上版本。

3 实验内容与步骤利用实验一创建的sch_id数据库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1.创建存储过程JSXX_PROC,调用该存储过程时可显示各任课教师姓名及其所教课程名称。

存储过程定义代码:CREATE PROCEDURE JSXX_PROCASSELECT tn 教师姓名,cn 所教课程FROM T,TC,C WHERE T.tno=TC.tno AND o=o存储过程执行语句与执行结果截图:EXECUTE JSXX_PROC2.创建存储过程XM_PROC,该存储过程可根据输入参数(学生姓名)查询并显示该学生的学号、所学课程名称和成绩;如果没有该姓名学生,则提示“无该姓名的同学”。

存储过程定义代码:CREATE PROCEDURE XM_PROC @sname VARCHAR(100)ASBEGINIF EXISTS(SELECT NULL FROM S WHERE sn=@sname)SELECT S.sno 学号,cn 课程,score 成绩FROM S,SC,C WHERE o=o AND SC.sno=S.sno ANDS.sn=@snameELSEPRINT'无该姓名的同学。

'END运行截图:3.创建存储过程XBNL_PROC,该存储过程可根据输入参数(专业名词,默认值为计算机专业),统计并显示该专业各年龄段男、女生人数。

如果没有该专业,则显示“无此专业”。

存储过程定义代码:CREATE PROCEDURE XBNL_PROC@departName VARCHAR(30)='计算机',@begin INT,@end INTASDECLARE @numOfBoys INTDECLARE @numOfGirls INTDECLARE @d# VARCHAR(3)DECLARE @result VARCHAR(50)BEGINSELECT @d# = dno FROM D WHERE dn=@departNameIF @d# IS NOT NULLBEGINSELECT @numOfBoys =COUNT(sno)FROM S WHERE age BETWEEN @begin AND @end AND dno=@d# AND sex='男'SELECT@numOfGirls =COUNT(sno)FROM S WHERE age BETWEEN@begin AND@end AND dno=@d# AND sex='女'SET @result = @departName+'专业年龄在'+CAST(@begin AS VARCHAR(3))+'-'+CAST(@end AS VARCHAR(3))+'之间的男生有'+CAST(@numOfBoys AS VARCHAR(3))+'人,'+'女生有'+CAST(@numOfGirls AS VARCHAR(3))+'人'ENDELSESET @result='无此专业。

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移通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报告书设计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专业: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座号:时间一、实验目的1.在编辑应用程序过程中,逐步加深对C语言编程的理解;2.加强实践的能力,动手能力,同时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3.培养初步编程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运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编辑一个应用程序:学习成绩管理系统三.系统软件环境:本程序主要运行在:Visual C++ 6.0Turbo C/C++ 3.0四.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程序说明:有N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含学号(不重复)、姓名、三门课的成绩及平均成绩,试设计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1)主菜单(2)各菜单项功能①成绩录入: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及三门课的成绩;②成绩查询:*按学号查询学生记录。

③成绩统计:*计算学生的平均分;*根据学生的平均分高低,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排序后输出;④退出系统:退出整个系统(即主菜单)。

五.数据结构设计描述:↓↓六.各变量的定义和作用int num; /*定义学号,变量为整型*/char name; /*定义姓名,变量为字符型*/int score; /*定义课程的成绩,变量为整型*/float average; /*定义平均分,变量为浮点型*/七.系统各函数的功能,、相互调用关系1.函数实现功能说明:(1)menu函数是定义一个菜单函数,其功能在于输出菜单界面供使用者选择。

(2)input函数是定义用于输入学生信息。

(3)select 函数是定义用于查询学生信息。

包括学号、姓名及各科成绩。

(4)statistics 函数计算学生的平均分。

根据学生的平均分高低,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排序输出。

2.相互调用关系:Main函数调用menu函数。

Menu 函数可以调用input 函数、select函数和statistics函数八.心得体会C语言是一种较为基础和普遍的编程语言,应用相当广泛,这次课程设计的要求与C语言的广泛应用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C语言实验

C语言实验

提交作业要求1.建立一个学号+姓名文件夹(如:20111234张志),建立一个实验报告文件(实验报告.txt或实验报告.doc均可),将实验步骤和程序运行结果拷贝到.txt文件或.doc文档中(可用Alt+PrtSc组合键抓屏),把每次的实验报告(.txt或.doc)和源程序(.C文件)放在学号+姓名文件夹中,上传到教师机“03/09教学班”下面对应的班级文件夹中,下机前把文件夹删除。

2.课外编程题提交到教师机“程序设计”文件夹中。

上机注意事项●运行程序时,应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数据。

●上一个程序运行结束后, 要关闭工作区或VC窗口, 重新建立一个文件,输入下一个程序。

●编译时死机,将原程序窗口最小化,将程序拷贝到重新打开的VC文件中,可激活系统。

第一次实验(基本程序设计)★预习: 上机指导P4~10详细阅读上机指导P6~7, 掌握vc++6.0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实验1(P5)①(p6)2. 调试修改(改错:求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乘积。

)#include<stdio.h>void main(void){ int c;scanf(“%d,%d”,&x,&y);/**********FOUND**********/c=a*b/**********FOUND**********/printf(“The product is:%d\n”,c)}②(p7)3.完善程序(程序填空:求圆面积)#define PI 3.14159#include<stdio.h>void main(void){ float r ;double area;scanf(“%f”, &r);/**********SPACE**********/area=【?】;printf(“area=%f\n”, area);}(2)学习编程:①编写一个两个整数相乘的C程序,要求输出格式为: c=3*4=12②从键盘输入三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三个整数的平均值。

班级-学号-姓名-计组实验报告(1)汇总

班级-学号-姓名-计组实验报告(1)汇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原组成原理实验名称运算器组成实验实验仪器数据通路版和信号控制板系别计算机成绩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算数、逻辑运算单元的工作原理。

(2)熟悉多通用寄存器结构的简单运算器。

(3)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及控制方法。

(4)按给定的各种操作流程完成运算。

二、实验电路三、实验设备数据通路板(B板)、控制信号板(A板)各一块。

四、实验内容第一次:YS1 YS0=11;SW=0000 0000;SW→BUS;LDR0;YS1 YS0=00;R0=0 R1=6 R2=7;第二次:R2→BUS;LDDR2;S3S2S1S0=0101 M=1;ALU=BUS L6L6L4=010;YS1 YS0=11;LDR2;YS1 YS0=00;R0=0 R1=7 R2=1111 1000;第三次:R1→BUS;LDDR1;F=A加1;ALU→BUS;YS1 YS0=11;LDR1YS1 YS0=00;R0=0 R1=7 R2=7;第四次:L6L5L4=101;L1L0=10;S3S2S1S0=1010;M=1;L6L5L4=010;YS1 YS0=11;L3L2=01;YS1 YS0=00;R0=7 R1=7 R2=1111 1000;第五次:R2→BUS;LDDR1;R1→BUS;LDDR2;F=A加B;ALU→BUS;YS1 YS0=11;R1=BUS;YS1 YS0=00;R0=7 R1=1111 1111 R2=1111 1000;第六次:R1→BUS;LDDR1;R0→BUS;LDDR2;F=A加B;ALU→BUS;YS1 YS0=11;R0→BUS;YS1 YS0=00;R0=1111 1000 R1=1111 1111 R2=1111 1000;五、思考题(选做)1)本实验一共用了三个寄存器,分别为R0,R1,R2。

用的是74LS299芯片。

2)通用寄存器共有四种工作状态:保持,置数,左移,右移。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C语⾔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报告《C语⾔程序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九⽂件编程(⼀)班级:_07某某专业1班_学号:______姓名:___实验样例_____⽇期:___2008.6.10_____台州学院数信学院计算机系制作⼀、实验⽬的和要求综合使⽤基本结构、基本算法、函数、指针、结构体、链表等知识设计程序。

⼆、实验指导1、注意:本次实验为综合性实验,需要综合本课程以前所学内容,完成编制⼀个⼩型应⽤程序。

需要复习课本以前所学内容,浏览上课讲解的相关内容。

2、实验时间安排:准备实验⽅案,上课时上机编程,课余完成整个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具体要求:以⼀张假想的学⽣期中成绩表为实验对象,编制⼀个⼩型应⽤程序,可以考虑实现以下功能:(1)成绩修改;(2)成绩查询;(3)成绩统计;(4)成绩输⼊。

也可以实现其他⾃定义的功能。

界⾯采⽤简易菜单形式,可以分级显⽰。

实验需要进⾏以下步骤:需求分析、程序设计、程序调试、程序运⾏,并对程序运⾏效果进⾏分析,提出改进⽅案。

初步锻炼学⽣的程序设计能⼒、程序调试能⼒、对实验结果进⾏综合分析的能⼒。

4、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参见成绩评定表。

四、实验报告内容(参见样本,请另附页)实验报告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对你设计的程序功能进⾏的较详细描述。

2、画出程序测试⽤的学⽣期中成绩表(包含:表头、若⼲⾏包含学⽣成绩等信息的数据⾏)。

3、给出程序清单(包含结构体的声明与定义、所有的函数声明、所有的全局变量、所有的函数定义、必要的注释。

注:如果程序过长,可以不⽤给出所有的函数定义,只给出主要的函数定义)。

4、运⾏结果(写出运⾏时的主界⾯、各模块的实现界⾯等,不作具体要求,但要求能清晰地体现出程序的功能)。

5、对你的设计作⼀个评价(可以包含你所花的时间、精⼒,你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的,你的设计过程所遇到的其他事情;必须包含你对设计的客观评价,以及提出的改进⽅案)。

1、程序功能描述:(略)2、成绩表样表:3、程序清单:(红⾊部分是和上⼀个程序的区别之处)#includestruct student /*期中成绩表的结构声明*/{int num;char name[20];char sex;float YuWen;float ShuXue;float YingYu;float totle;};#define MAX_STU_NUMBER 100 /*宏定义最⼤学⽣数为100⼈*/struct student Stu[MAX_STU_NUMBER]; /*⼀次性定义100个学⽣的存储空间*/int STU_NUMBER; /*存放学⽣数*/char *FileName = "chengji.txt"; /*成绩存放的⽂件*//*所有的函数声明:*/int SelectMainMenu(); /*显⽰并选择主菜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实验名称:类的多重/层继承和派生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年10月30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实验项目名称:类的多重/层继承和派生
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
实验地点:草堂机房
实验日期:2018年10月30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类的多重继承和多层继承的声明方式及使用方法;
(2)掌握类多重和多层继承和派生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使用方法;
(3)掌握多重继承二义性处理的方法;
(4)掌握虚基类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分别定义Person类,Teacher(教师)类和Cadre(干部)类,采用多重继承方式由这两个类派生出新类Teacher_Cadre(教师兼干部)类。

要求:
(1)在Person类中含姓名、年龄、性别、电话等私有数据成员。

在Teacher 类中还包含私有数据成员title(职称),在Cadre类中还包含私有数据成员post(职务),在Teacher_Cadre类中还包含私有数据成员wages(工资)。

(2)在Person类为Teacher类和Cadre类的直接基类;Teacher类和Cadre类为Teacher_Cadre类的直接基类;
(3)使用虚基类方法继承Person类;
(4)每个类都分别有有参和无参构造函数、数据成员输出函数;
(5)分别创建Teacher_Cadre的无参对象和有参对象;(无参对象的数据成员从键盘输入完成构造),并分别输出两个对象的所有数据成员。

三、实验硬件、软件环境
1,PC计算机一台,配置为CPU为P4 2.8G,内存为512M,硬盘为80G;
2,WindowsXP , VC++6.0 。

四、实验设计(程序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public:
Person();
Person(string nam,int a,char s,string t) {name=nam;
age=a;
sex=s;
tel=t;
cout<<"Constructed Person"<<endl;
}
void get_value()
{cin>>name;
cin>>age;
cin>>sex;
cin>>tel;
}
void display()
{cout<<"name:"<<name<<endl;
cout<<"age:"<<age<<endl;
cout<<"sex:"<<sex<<endl;
cout<<"tel:"<<tel<<endl;
}
private:
string name;
int age;
char sex;
string tel;
};
Person::Person()
{name="zhang_san";
age=20;
sex='m';
tel="12345678";
}
class Teacher:virtual public Person
{public:
Teacher();
Teacher(string nam,int a,char s,string t,string tit):Person(nam,a,s,t) {title=tit;
cout<<"Constructed Teacher"<<endl;
}
void get_value1()
{cin>>title;
}
void display1()
{cout<<"title:"<<title<<endl;
}
private:
string title;
};
Teacher::Teacher()
{title="student";
}
class Cadre:virtual public Person
{public:
Cadre();
Cadre(string nam,int a,char s,string t,string p):Person(nam,a,s,t) {post=p;
cout<<"Constructed Cadre"<<endl;
}
void get_value2()
{cin>>post;
}
void display2()
{
cout<<"post:"<<post<<endl;
}
private:
string post;
};
Cadre::Cadre()
{post="leader";
}
class Teacher_Cadre:public Teacher,public Cadre
{public:
Teacher_Cadre();
Teacher_Cadre(string nam,int a,char s,string t,string tit,string p,float w):Person(nam,a,s,t),Teacher(nam,a,s,t,tit),Cadre(nam,a,s,t,p)
{wage=w;
cout<<"Constructed Teacher_Cadre"<<endl;
}
void show()
{Person::display();
Teacher::display1();
Cadre::display2();
cout<<"wage:"<<wage<<endl;
}
void get_value3()
{Person::get_value();
Teacher::get_value1();
Cadre::get_value2();
cin>>wage;
}
private:
float wage;
};
Teacher_Cadre::Teacher_Cadre()
{
Teacher::Teacher();
Cadre::Cadre();
wage=6000;
}
int main()
{ Teacher_Cadre t1;
t1.show();
Teacher_Cadre t2;
t2.get_value3();
t2.show();
return 0;
}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调试中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体会
1.在多重继承中一定要注意在引用基类成员时,要通过直接派生类名来指出要访问的是哪一派生类的基类成员
2.在调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重复调用,避免重复。

3.注意字符型数组赋值时的格式。

七、教师评语和成绩
教师签名:
2018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