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依据。
读课本三、北方地P6图)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 、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六章:北方地区)1. 地理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 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 气候: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半湿润区。
4. 黑土地和黄土地: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5.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一一东北三省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山环:由大兴 _________东北平原。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门江、鸭绿江。
4、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近邻着冬季风源地,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_________5、从“北大荒”至y “北大仓”: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十壤肥沃,话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 _______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6、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依托丰富的资源__________形成了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一.四大地理区域范围地区范围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祁连山脉、长城以北青藏地区昆仑山和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二.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1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2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4暖温带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5800㎜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以水田为主和以旱地为主分界线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1.地区北方地区位置范围濒临海洋渤海黄海范围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形(平原、高原为主)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高原黄土高原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淮河黄河降水量400—800㎜耕地旱地为主土壤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作物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东北平原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高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矿产煤:大同神府铁:鞍山迁安石油:大庆胜利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2.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干湿地区半湿润湿润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高粱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甜菜第二节东北三省地区东北三省位置范围海陆位置南临渤海、黄海范围辽宁吉林黑龙江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丘陵辽东丘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乌苏里江鸭绿江降水量400—800㎜农牧业种植业分布在平原地区,大型农场规模化经营、产量大、商品率高畜牧业分布在山地丘陵耕地旱地水田土壤黑土地作物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甜菜矿产煤:抚顺本溪鸡西鹤岗铁:鞍山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第三节黄土高原1.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地区黄土高原范围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省区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等省部分地区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过渡地带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农耕区向牧区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黄土高原存在问题水土流失严重表现地表千沟万壑、沟壑纵横危害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黄河泥沙含量增加,形成地上河原因自然黄土性质、植被少、夏季多暴雨人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治理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工程措施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沟谷处打坝淤地、缓坡上修筑梯田、塬面上平整土地3.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地区黄土高原(乌金高原)矿产煤炭煤矿大同、阳泉、平朔、东升、神府输出方式输煤、输电、输气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第四节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面向渤海,40°N,116°E相邻省区河北省和天津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南高,东南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城市职能是政治、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交往中心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全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五章地理差异1、自然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2、人文差异?(1)农业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水平差异:东高西低。
(4)饮食差异:苏州、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东北人口味偏咸;湖南、四川人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3、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南、北方分界线;②1月0℃等温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4、四大区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5、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候。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6、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7、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8、气候?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属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9、黑土地和黄土地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常被称为“黄土地”。
10、重要的旱作农业区①自然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但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②主要作物: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甜菜、大豆等。
③自然灾害: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④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八年级(下册)地理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_人教版

、地理区域可为很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有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有的地理区域兼有多重身分
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主要地形类型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气候类型
河流流量
冰期
植被类型
主要粮食植物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特点
耕地类型
园林特点
4、位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交界处的河是淮河,山脉是秦岭,湖泊是洪泽湖
32、傣族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主要的民族文化有泼水节、竹筒饭、孔雀舞、傣家竹楼,本区主要支柱是旅游业。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3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南到秦岭,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34、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山区,我国除黄土高原外,还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
42、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4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11、北京旧城格局呈“凸”字形,形成于明、清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
12、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是中南海,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13、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构建的快速路系统是环路和放射状路组成。
14、北京已成功地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
30、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为我国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本区有珠海、深圳两个经济特区和广州沿海开放城市。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外资70%以上来源于港澳地区,与港澳形成“前店后厂”的独特合作模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总结提纲(史上最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部分) 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
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江海交汇之地1.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铁路交通中心。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北临燕山,西临太行山,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和平原。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的流向是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3.北京相邻的省区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呈现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城址在空间上由西 南向东北方向迁移,原因是东北部水源更丰富。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是面向南方,有 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5.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 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成的皇家园林,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7.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tim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a 1、江海交汇之地 at 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 nly one thing 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鱼米之乡”: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 著名的 “鱼米之乡 ”。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 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 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扬州等。(3)核心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综合型工业城市。对长江三角洲 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 增强。 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 地,港口众多。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优越性: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 之地,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内陆;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 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 沿海比作“弓”,那长江三角洲位于箭头的位置。 3.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4.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5.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水稻 土广布,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利于淡水渔业 的生产,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是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淡水养 殖等。 7.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 8.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 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上海的地位:上海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 我国最大的港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总结提纲(史上最全)_5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一、中国的交通1. 火车运输1.1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1.2 铁路货运的作用和现状2. 汽车运输2.1 自私、公交、出租车的特点2.2 道路网络、交通堵塞和解决办法3. 水运输3.1 河流运输的特点3.2 中国内河主要航道及其区位优势4. 管道运输4.1 中国的管道运输和石油化工业4.2 天然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二、地球环境与资源1. 地球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1.1 能源类资源1.2 水资源1.3 矿物资源2. 地球环境的变化2.1 酸雨及其成因2.2 气候变化的影响2.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经济地理1. 城市与乡村1.1 城市的特征与分类1.2 中国城市化进程2. 产业和经济区位2.1 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2 中国行省间的产业区位优势3. 国际贸易3.1 贸易类型和概念解释3.2 中国的对外贸易四、地理综合实践1. 社区调查1.1 调查的目的、方法与组织1.2 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呈现2. 地图制作与使用2.1 制图的五个步骤2.2 地图的要素及其意义3. 旅游规划3.1 旅游市场的发展概况3.2 景点市场调查和旅游规划的制定五、地理科研1. 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1.1 地球的构造特征和物理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统计学2. 自然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2.1 灾害类型与特点2.2 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技术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回归,可以更好地复习和加深对地理课程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中国的自然地理差异表现在气温、降水和地势上。
随着纬度的升高,自南往北气温逐渐降低。
同时,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地势则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表现在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俗等方面。
西部地区以牧业为主,而东部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其中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地区则以种植小麦为主。
同时,东部地区的人口、城市和交通线比西部地区更加密集,经济发展水平也更高。
不同地区的居民饮食惯也有所不同,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而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中国的地理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这些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和河流等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的气温低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也少于南方地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流量小且有结冰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史上最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最新)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 •在團中适当位置填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口: ;•描绘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与我国一些::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加以比较,理解界线确定的主导;【名师点睛】1月份0C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1月0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暧温带半湿润区与亚热带与湿润区秦岭一淮河河流有无落叶阔叶林结冰期与常绿阔叶林温带奉凤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素。
【规律链接】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L在图中描出秦岭.大兴安岭。
卜在團中填注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黄海川■I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____________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总结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黄土地?黑土地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能够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臵、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绝绝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绝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第八章跨省区域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
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八年级上册地理要考试考好,要想整理好复习的提纲,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下面由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复习提纲一:第五章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x藏自治区。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少多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河流结冰期有无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类型旱地水田粮食作物小麦水稻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x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x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x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天山山麓。
青藏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复习提纲二:第六章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到渤海。
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3、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4、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5、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6、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7、香港人多地少,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8、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9、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中以香港表现得最为明显。
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10、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1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2、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13、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
从6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14、x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x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雄伟的天山山脉横亘这些x疆中部,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15、x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x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x疆的绿洲居民所利用。
16、x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x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自西向东经过9个省级行政单位到达终点上海,西气东输的实施将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并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复习提纲三:第七章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港澳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块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独木成林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9、西双版纳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10、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1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复习提纲四:第八章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2、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4、在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5、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本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6、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7、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而且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发展成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一。
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其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8、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上游地区城市较少,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这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
9、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目前,自东向西已经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
钢铁、石油化工、汽车、轻纺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的雏形。
10、在长江沿江地带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水污染和酸雨。
11、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华中酸雨区是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第二严重的酸雨区,华东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第九章: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世界,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