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第8章30年代文艺思潮与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30年代文艺运动的基本线索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三、无产阶文学论争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六、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主讲:文学院 李致
第8章 30年代文艺思潮与运动



一、30年代文艺运动的基本线索 : 1.左翼文学活动 :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 2. 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 3.30年代文坛特征: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⑴“左联”:
三十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左联”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 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已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 “革命文学”的崭新的历史阶段。 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要点,通 过了组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 化研究”、“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十多项提案。鲁 迅在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著 名演讲。会上还选举了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 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 员。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⑵“左联”取得成绩:
第三,在理论上,自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了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为中国的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创作方面,培养了一致年轻的文艺队伍,并以丰 硕的艺术创作成果推动了整个30年代进步文艺的繁荣。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⑴“左联”:

“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了《拓荒者》、《萌 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 头》等刊物,并先后在北平和日本东京建立了分盟, 在广州、南京、武汉、天津建立了小组。参加者初为 50余人,后来发展到270多人,是三十年代规模和影响 最大的文学社团。1936年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 而自动解散。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1928年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正式倡导无产阶级革 命文学 :
1928年1月
:《文化批判》和《创造月刊》;《太阳
月刊》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李初梨:《怎 样地建设革命文学》、冯乃超:《艺术与社会生活》、 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 时代》。
五主义文艺运动”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左联”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进行了坚决的揭露
和批判。 鲁迅:《“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茅盾《“民族主义文艺” 现形》、 《<黄人之血>及其他》 ;瞿秋白的《屠夫文 学》、《狗样的英雄》、《青年的九月》等文,从不 同角度揭露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反动性。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⑵与新月社的论争
这场论争从1928年开始,持续了大约两年时间,主要
发生在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可以说, 这是一场双方都自觉意识到了的,争夺文艺阵地和领 导权的斗争。 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人性论”。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⑵与新月社的论争
新月派的主要文艺理论家是梁实秋
阶级的关系,文艺与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与生活、 时代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上,而文学艺术内部 的关系问题、美学范畴问题,却没能得到全面的探讨。
六、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两个口号 ”的论争:
“国防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郑振铎、巴金、谢 冰心、周瘦鹃、林语堂等人联名发表了《文艺界 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就此初步形成。


第一,“五四”时代所有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围消失,代之而起 的是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 的传播和初步运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其后二三十年间的文坛 面貌。 第三,在左翼文学蓬勃发展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 多种倾向的文学与左翼文学共存共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创作。
胡秋原
:《阿狗文艺论》、《勿侵略文艺》、《钱杏 邨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学理论之批评》 ; 苏汶 :《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 、《“第 三种人”的出路》
胡秋原
苏汶
5.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⑶文艺自由论辩——与
“自由人”、“第三种 人”的思想交锋 (1931--1933)
瞿秋白、周起应(周扬)、鲁迅、

第五,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⑶成立意义:
“左联”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 着革命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标志着党对文艺事业的直接 领导,明确了文艺同革命的密切联系,经“左联”盟员们 的共同努力,从“左联”成立到1936年初自行解散,左翼 文艺运动取得重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与 其他左翼文化团体一起挫败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使 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化,在3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光辉的一页。
:《文学与革命》、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论鲁迅先生的硬译》 等文章,有系统地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 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和《丧家的资 本家“乏”走狗》 等文章中,论证文学具有阶级性。
梁实秋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⑶文艺自由论辩——与“自由人”、“第三种人” 的思想交锋(1931--1933)
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⑵“左联”取得成绩:
第一,在组织工作方面,“左联”积极开展各
项文艺活动,促进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 第二,在政治上,高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 帜,同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使左翼文艺运动和文艺阵地在斗争中不断扩大, 成为30年代文艺发展的主流。
成仿吾(1931)
李初梨
冯乃超
钱杏邨
三、无产阶文艺论争
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 、杜荃 (郭沫若)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鲁迅写了《“醉眼”中的朦胧》、《文艺与 革命》、《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文 学的阶级性》等文章进行论争 论争的结果:论争推动了双方认识的发展, 促进了双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
“文艺自由论辩”的中心则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1910-2004)和自称“第
三种人”的苏汶(杜衡,1907-1964)。他们的文艺观 的核心,是要求文艺脱离政治,主张创作自由。
胡秋原
苏汶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⑶文艺自由论辩——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的思想交锋(1931-1933)
冯雪峰等人先后写文章予以回击, 批判了他们的文艺自由论和第三 种文学论。 鲁迅:《论“第三种人”》、 《又论“第三种人”》、《“连环 图画”辩护
瞿秋白(1899-1935)
五、30年代的文艺思想斗争
⑷其他论争 ⑸30年代文艺论争的特点 :

始终集中在文学艺术发展的外部关系——诸如文艺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