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技术的临床应
阴道残端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阴道残端悬吊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重度脱垂并阴道壁膨出以及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后阴道前后壁膨出患者行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两根10号丝线分别于阴道残端左右两侧中外1/2处“8”字缝合阴道残端各一针,尽可能地不穿透阴道黏膜,自膀胱两侧经腹膜、腹直肌及前鞘出针,每端两根线距离约1 cm,拉近打结。
结果:阴道前后壁及阴道残端上提,腹压增大后原阴道壁及阴道残端脱垂消失。
术后观察6个月~2年无复发。
结论: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应用于子宫重度脱垂并阴道壁膨出以及阴式全宫及阴道壁修补术后阴道前后壁膨出,尤其是重度脱垂,效果好,操作简单,不易复发,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腹式全宫;阴式全宫;阴道残端腹直肌前鞘悬吊术【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94-02【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vere prolapse of the uterus and vaginal wall surfaces and Yin type total hysterectomy and vaginal wall bulging w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postoperative vaginal vaginal stump rectus sheath before the suspension in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two 10 silk respectively in vaginal stump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2 "8" sutureof vaginal stump each stitch, not as much as possible through vaginal mucosa, on both sides of the bladder via the peritoneum and the rectus sheath before and the needle, two thread about 1 cm from each side, knot closer.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vaginal wall and vaginal stump, increased abdominal pressure after the original vaginal wall and vaginal stump prolapse.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6 months to 2 years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vaginal stump before rectus sheath in suspension applied in severe prolapse of the uterus and vaginal wall surfaces and Yin type whole palace and vaginal wall before and after repairing postoperative vaginal wall surfaces, especially severe prolapse, the effect is goo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not easy to relapse, and fewer complications.【Key words】abdominal palace Yin type whole palace Vaginal stump rectus sheath beforethe suspension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子宫切除后阴道脱垂发生几率大约为20%-45%,其主要原因就是手术过程中切断了主韧带、骶韧带,破坏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
悬吊治疗技术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对同一块肌肉都可以产生 作用,但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 行时的摆动相。其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 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独立地刺激 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在强化肌力的训 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
维持脊柱稳定的肌群-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这个名词已渐渐广泛用于康复医 学和运动医学领域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 肌肉群,依其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 为两大群: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 定肌群: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 肌群
核心稳定肌群
第一群为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 肌群(,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膈 肌和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 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 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 压来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并使腰椎维持 在正中区。加上神经系统精密的运动控制, 故此肌群为维持腰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SET悬吊系统的理念
悬吊训练技术,是建立在对骨科主动训练 认识的基础上,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的 改善为目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 概念 激活,肌肉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
SET
悬吊训练:是指运用悬吊装置,结合神经肌 肉激活技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主动 运动控制训练,强化四肢/躯干及深层肌群 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 和稳定状态,达到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 的目的
S-E-T诊疗系统
诊断系统 功能测试 弱链接测试( Weak Link Test)
治疗系统 肌肉放松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Neurac) 肌肉力量训练技术
悬吊式截石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悬吊式截石位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总结悬吊式截石位手术体位在20例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其预后。
方法所有病例全部采取自行设计悬吊式截石位手术体位进行手术。
结果采取自行设计的悬吊式截石位,明显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手术操作方便,术中可根据主刀医生的需要随时变换为平卧位和截石位,20例患儿愈后良好。
术后无1例患儿发生下肢的水肿、瘀斑、瘀痕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无肢体感觉障碍。
充分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的体位安置,有临床推广价值。
结论自行设计悬吊式截石位减少手术准备时间,便于主刀医生的术中操作,改变体位方便,术后无并发症,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体位悬吊式截石位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和直肠肌间壁的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1]。
手术为该病的治疗的首要方法,为了使患儿顺利度过手术关,正确的体位安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了20例10岁以下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了经肛门和经腹会阴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对患儿的手术体位进行了自行设计,即悬吊式截石位。
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手术野暴露的需要随时变换为平卧与截石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共收治10岁以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9天-9岁。
经腹会阴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7例,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7例,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6例,手术时间1-3小时,全部治愈。
2 方法2.1常规截石位的摆放和固定全麻后,将患儿移至床尾端,双腿放于支腿架上。
患儿身子短小的用两个小沙袋放在患儿两腿腘窝处,使双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并用棉垫保护,再用绷带固定于床缘,然后取下床尾,臀下垫一橡胶单,采用此种体位至手术结束。
2.2自行设计悬吊式截石位的方法和应用2.2.1术前准备术前1日访视患儿。
redcord悬吊技术的临床应用
redcord悬吊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也有积极作用,通过调整身体姿 势和平衡,改善患者步态和行走能力。
脊髓损伤
该技术可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通过减轻脊柱负荷,促进 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
妇产科领域应用
产后恢复
redcord悬吊技术可用于产后恢复 ,通过调整骨盆和脊柱排列,缓 解产后腰痛、耻骨联合分离等问 题,促进产妇身体康复。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关注患者的感受、症状变化等,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反馈,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
注意安全
在治疗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和 操作者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
发生。
预防感染
保持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减少感染的风险。
预防并发症
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 或并发症,如疼痛、麻木等,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
注重个性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存在差异,应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满意度。
经验二
加强团队协作。redcord悬吊技术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 作配合,通过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确保治疗过程的顺 利进行。
经验三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 变化和需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提高患者的治 疗信心和依从性。
针对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传 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满足需求,悬 吊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临床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关于悬吊技术的临床研究 不断深入,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 值逐渐得到证实。
悬吊技术简介
01
定义
悬吊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装置将患者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利用重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用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用悬吊技术是一种使用吊带或设备将患者悬挂在空中的临床操作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支撑和保护,促进患者恢复和康复。
悬吊技术在各种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它在手术室中被广泛使用。
手术一般需要患者保持特定的体位,以便医生进行操作。
有些手术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特定的姿势,时间较长。
悬吊技术可以用来支撑患者,使其能够保持所需的体位,减少患者自身的不适和疼痛感,同时减轻医生操作的难度和风险。
其次,悬吊技术在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对于一些大型手术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出现床疮、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悬吊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抬手抬腿、转身等,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力量,促进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悬吊技术也在康复理疗中被广泛应用。
在一些物理疗法中,如主动性运动疗法、平衡训练等,需要患者进行一些较大幅度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对于不能负重或者身体功能受限的患者来说是十分困难的。
悬吊技术能够将患者悬挂在空中,使其身体负荷减轻,降低运动的风险和负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
另外,悬吊技术还在康复中心和老年护理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下降,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如站立、行走等。
悬吊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进行各种活动,如站立、行走等,帮助他们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跌倒和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悬吊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通过提供支持和保护,它能够帮助患者保持特定体位,促进恢复和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它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中心和老年护理机构中,它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用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也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除了上述提到的临床应用,悬吊技术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
首先是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悬吊训练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61期2021年2月(下)基金项目:省级“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与校级研究生核心课程(YH2018B11)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张楠(1994-),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医学;通讯作者:宋淑华(1971-),女,河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轻化,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
脑卒中是造成6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2大原因,是15-59岁人群死亡的第5位原因。
2018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指出,我国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大量研究调查和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有目的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轻患者后期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方法可靠安全。
国内外学者倡议尽早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训练,通过运动疗法等手段改善患者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等,为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控制异常模式出现,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悬吊训练法是一种运动复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合理运用可以使躯干核心肌肉力量得到加强,提高在身体躯干的动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悬吊训练法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核心稳定性及其控制能力,故悬吊训练法已作为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逐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普及开来。
本文通过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悬吊训练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以期为康复治疗师和患者进行脑卒中康复训练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1、悬吊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治疗效果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由于其平衡中枢遭到损坏,各核心肌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出现躯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不足的情况,引发平衡功能障碍,进而产生运动能力的不足的状况。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康复中的一大难题。
国外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肉力量下降以及协调能力降低会阻碍活动能力、平衡的恢复,通过悬吊训练法可以加强躯干核心肌群的力量及其协调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
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无囊膜支撑)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8例无囊膜支撑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内炎症反应,人工晶体位置,眼底情况,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结果18例患者1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视力有所提高,其中裸眼视力0.8及以上者2眼,0.6~0.7者4眼,0.3~0.5者6眼,0.05~0.2者6眼。
所有术眼人工晶体位置均未发生明显偏移。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玻璃体出血及1例低眼压的并发症,经过相应处理,效果良好。
结论对于无囊膜支撑的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改善明显。
标签:玻切;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悬吊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广泛开展的今天,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是其术后的一个常见愈后类型,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提高此类患者视功能最为理想的方法,过去往往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但由于植入位置不符合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易损伤虹膜及角膜内皮,出现反复发作的虹膜炎、虹膜萎缩、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术后并发症[2],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临床应用受限。
而将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固定于睫状沟,使人工晶体仍能植入自然生理位置,对于眼内组织如虹膜、前房角结构损伤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3]。
现我们采取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持的无晶体眼,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2013年我科收治的无囊膜支撑的玻切术后无晶体眼患者,包括有少许囊膜存在但不能支撑人工晶体的患者及虹膜与囊膜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共18例。
术前检查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明,眼压正常,眼底检查网膜平伏。
1.2手术方法术前充分散瞳,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共4 ml行球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
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行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的子宫脱垂患者共15例,分析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各点值、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0±5)min,术中出血量(10±5)mL,平均住院时间(3.5±0.4)d,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后1 个月、6 个月 Aa、Ba、Ap、Bp、C、D 点值比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
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用7号丝线代替网片,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侧腹壁线性悬吊术;子宫脱垂;腹腔镜子宫脱垂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患者可表现为腰骶部酸胀痛,阴道肿物脱出,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1]。
治疗子宫脱垂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盆腔重建术和阴道封闭术[2]。
腹腔镜下侧腹腹壁悬吊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3],是利用网片将子宫宫颈悬吊固定于双侧腹壁以达到治疗中盆腔子宫脱垂的目的。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网片价格昂贵,故采用不可吸收线缝线代替网片进行侧腹壁悬吊,安全有效,且短期随访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月因子宫脱垂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患者,共计 15 例,其中46~55岁者 6 例,56~70岁者9 例,平均年龄(55.5±3.4)岁。
均诊断子宫脱垂 II度,其中7例同时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度,3例同时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I度,3例伴有阴道前壁膨出I度及阴道后壁膨出I度,无一例单纯阴道后壁脱垂。
子宫脱垂诊断标准:采用 Bump 提出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1],对阴道前壁(Aa、Ba)、阴道顶端(C、D)、阴道后壁(Ap、Bp)上的各解剖指示点与处女膜的关系来界定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
多点打孔硬膜悬吊法在防治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中的临床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1投稿邮箱:zuixinyixue@58·临床研究·多点打孔硬膜悬吊法在防治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李胜君,孙锋磊,都小龙,王寿先(潍坊市人民医院 脑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00)0 引言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经常会遇到硬膜外血肿血量与范围远大于术区设定,或是经术后CT 证实对侧或邻近区域出现大量硬膜外血肿的情况,尤其是术中恶性脑膨出,使手术陷入被动,如盲目切除膨出脑组织,强行关颅,则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外针对此类患者术中主要着重于控制性减压以减少发生率,但一旦发生,仍面临凶险,有报道死亡率高达70%。
作者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易发生和已经发生术区以外硬膜外血肿的39例患者采用多点打孔硬膜悬吊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方法总结如下,以期提高该类患者救治成功率。
1 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脑病中心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多点打孔硬膜悬吊方法的39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8例,年龄分布11-67岁,平均年龄37.3岁;39例均有受力侧的颅骨骨折;同侧术区应用15例,对冲伤术区(对侧)应用24例,(其中已有明显硬膜外血肿但≤20 mL 18例,无或微量血肿6例;骨折线跨脑膜中动脉交叉走行20例,骨折延伸累及矢状窦4例)。
2 纳入标准(1)术区对侧硬膜外血肿: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冲侧脑挫裂伤严重,中线移位≥1 cm ,或脑组织弥漫性肿胀、环池消失或接近消失,尚未脑疝形成者,着力侧存在颅骨骨折,评估指标①骨折线跨静脉窦或脑膜中动脉交叉走向;②骨折宽度≥3 mm ,尤其有骨折线错开移位,周围有或无硬膜外血肿;③已存在硬膜外血肿,血量≤20 mL (根据多田明公式计算);④手术距外伤时间≤24 h 。
胸部悬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胸部悬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胸部悬吊原理是一种通过悬吊装置来改变胸部形状和位置的技术。
它基于人体胸部结构和力学原理,通过适当的悬吊方式,使胸部得到适度的支撑和提升,从而达到塑造胸部的效果。
胸部悬吊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和健身领域。
在美容方面,通过胸部悬吊可以改善胸部下垂和松弛的问题,使胸部恢复紧实和挺拔的状态。
在健身方面,胸部悬吊可以增强胸肌的力量和紧致度,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改善。
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改善胸部的外观,使胸部线条更加优美,增加胸部的协调性和美观度。
其次,胸部悬吊还可以通过对乳房周围肌肉的刺激和锻炼,增强乳房的支撑力和紧实度,减少乳房下垂的概率。
总之,胸部悬吊原理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改善胸部的形状和位置,使之更加挺拔和紧实。
它在美容和健身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塑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部悬吊原理有望实现更加精确和个性化的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美容和健身效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胸部悬吊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1.2 文章结构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在本节中,我们将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在正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其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我们将探讨胸部悬吊的定义、悬吊器械的构成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同时,我们将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胸部悬吊的作用进行分析。
2.2 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我们将深入探讨胸部悬吊对胸部肌肉的锻炼效果、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姿势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论述。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70min,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48h,术中出血量为20-50ml,住院时间为5-8d。
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例I 度脱垂,3例患者术后3d出现腹壁切口轻微牵拉痛,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脱垂症状、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极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脱垂;腹腔镜;子宫悬吊术;临床疗效子宫脱垂指子宫从正常位置向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脱出坐骨棘平面以下,甚至脱出阴道之外。
子宫脱垂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其发生机制为分娩损伤、卵巢功能减退等,经产妇患病的概率较高[1]。
子宫脱垂一般可采用经阴道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脱垂程度等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保证患者无后期并发症及早日康复是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
传统观念认为切除子宫是治疗子宫脱垂的首选方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保留子宫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临床实践及多项分析结果认为,腹腔镜子宫悬吊术可有效保留患者子宫,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2-3]。
为进一步探究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我院对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伴有阴道膨出、下腹坠胀等现象。
年龄分布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8.4±4.5)岁。
根据美国Bump教授提出的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法[4],患者可分为26例II度子宫脱垂,24例III度子宫脱垂。
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368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研究·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研究王凡冰,陈春雷(通讯作者)(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广东 湛江 524000)0 引言Semm [1]首次报道腹腔镜用于阑尾切除术,由此该术式被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
相比于传统术式,腹腔镜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复发少等优点。
但腹腔镜术均需提拉牵引手术器官,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器官定位因素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
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可提拉悬吊手术器官或其周围组织器官,进而充分游离、暴露手术视野,同时对其进行多方位牵引,促进手术操作[2]。
本研究探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减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1.1 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9.2±9.2)岁,病理类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5例,急性单纯阑尾炎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9.0±8.9)岁,病理类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6例,急性单纯阑尾炎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全部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右下腹固定压痛或转移性痛,全腹未触及包块,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或发热等症状。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及其家属对本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
轴向悬吊
运动轨迹为水平面;
各向活动均无重力参与; 仅在较大范围的运动,肢 体做升降运动时重力参与。
关节受到轻微压力(取决 于绳子的长度)。
19
尾端悬吊
- 运动轨迹为凹面; - 运动过程阻力不断增加; -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 不断下降; - 运动过程中关节被动减 压; - 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减 小。
55
对患者的指导: 上身下压使腹肌收缩
56
对患者的指导: 上身下压且扭转使腹内外斜肌收缩
57
仰卧位背部牵伸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 髋关节轴向悬吊 吊带系于踝部 拉高绳子使骨盆离开床面 对患者的指导: 尽量放松下背部
58
下肢的开链训练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 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膝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髋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髋关节内收力量训练 膝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37
对患者的指导 头缓慢侧移,完成颈部侧屈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38
颈部旋转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 头枕于中分带 绳夹夹住两绳 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 觉舒适
39
对患者的指导 头部缓慢转向一侧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40
颈部屈曲/伸展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侧卧 头枕于中分带 绳夹夹住两绳 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 觉舒适
59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位 双臂抱胸 髋关节轴向悬吊 吊带固定踝,窄带置于膝 部 拉高绳索使腿微微高于水 平面
60
对患者的指导: 髋关节行外展/内收训练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61
屈膝抬腿是牵拉髋关节的适宜体位
62
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保留子宫全盆底悬吊术的临床应用
脑细 胞的代谢 或扩容改善 微循环等措施 。治疗组 :病患在对 照组的基 础上 给 予抗 抑郁 药物 与抗 焦虑 药物 治疗 ( 将 帕罗 西丁用 于抗 抑郁 ; 将 阿普唑仑 作为抗 焦虑 药物 ),同时 给予并要 的认知 心理干 预。6 0 d 后 比较 两组患者 的疗效 与患者 的生 活 自理 能力 ,对S D S( 抑郁 自 评 量 表 )、S A S( 焦虑 自评量表 )以及H A MA ( 汉密尔顿焦 虑表 )进行评
及 抑郁量表 的评分进行判 断 。此 外将 患者神 经功能的疗效分 成几个标 准 :无效 、进 步、显著进步以及基本痊愈 。
1 . 4 统计学方法
药物 给予脑血管合 并抑郁病患病 帕罗西汀药 物治疗 ,该 药物能够 阻止 5 - H T 进行 再吸收 ,使5 - H T 浓度提 高 ,能够产生 抗抑郁 的作用 ,不但 具 有疗 效显著 、快速 的优点 ,治 疗 的效果 较为理 想 。将 阿普 唑仑 片 用于 抗焦虑 ,可作用 于脑 中枢神经 系统的B Z R [ 苯 二氮革受体 】 ,增强
表1 两组 病 患治疗 前后 的神 经功 能缺损 评 分比 较情 况 ( 分)
病 患的心理 疏导工作 。此外主动与病 患交谈并耐 心倾 听其的心声 ,多 鼓励 、理解病 患参加业余 或团体活动 , 及 时矫正病 患的错误认识 与认
知 ;帮助病 患克服心理 障碍 ,有助于缓饵 心理 障碍 患者 的心理及思 想 负担。因此 医护 工作者应该认 真与病患及 其家属进行 交流沟通 ,并且 及 时掌握有 效的干预技巧 ,确保对病 患的心理干预能够顺利进行 。 综上所述 , 给予脑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病 患准确 的诊断 , 对脑 血管病 伴有 心理障碍患者 应给予心理疏 导 ,同时 给予抗抑郁与抗 焦虑的药物
(医学课件)中西医结合康复特色治疗技术悬吊循经弹拨法与临床应用
1
一、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技术 ----悬吊循经弹拨法
二、腰痛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
2
一中西医结合特色康复治疗技术 ----悬吊循经弹拨法
3
(一)现代康复治疗概述
康复治疗(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 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 知治疗、康复工程等一切手段最大程度协助病、 伤、残患者在躯体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能力改 善,使其恢复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运动疗 法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
腘绳肌 腓肠肌 阿基里斯跟腱
骶粗隆韧带
足太阳膀胱经
12
人体后方肌筋膜链
13
头夹肌 臀大肌
胸锁乳突肌 肋间外和内肌
外侧腹斜肌 阔筋膜张肌
髂胫束、外展肌
腓骨头前韧带
腓骨肌、外侧小 腿隔间
14
人体侧方肌筋膜链
15
腹横肌
带脉
16
(四)悬吊运动疗法的治疗机理
悬吊运动疗法(SET)能够改善肌肉弱链接,激活 核心稳定肌群,提高脊椎稳定性。通过SET进行肌肉和 筋膜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重建其正常功能模式及神经 控制模式,快速缓解疼痛。SET的治疗过程就是寻找致 病的肌肉弱链接并增强其功能的过程。
9
现代康复肌肉链与传统经络的相关性
《解剖列车》(托马斯. 迈尔斯著)认为,生物力学链 中肌筋膜是一个由筋膜联合 起来的网络;并与经络分布 规律相似。当一部分运动或 被动运动时,机体作为一个 整体发生反应。相应肌肉筋 膜病变反映,与相应的经络 病变相似。
10
11
帽状腱膜、颅顶 筋膜
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一次性植入,减少毛囊在空气中的暴露和多次插入损伤,周密的术后护理和术者细心熟练的操作是手术的关键所在。
3.6团队协作操作熟练者采用多人轮流进行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术时,改善患者体验[2]。
3.7研究进展最新文献表明毛发移植联合细胞因子治疗能在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并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研究表明在毛发移植的患者中注射PRP可以提高移植毛囊的存活率,改善头发密度,促进移植毛囊的生长。
由于血小板释放的细胞因子作用于毛囊干细胞,刺激新毛囊的发育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从而激活毛发的增殖阶段这种增加血管化和混合细胞因子的作用也促进了毛乳头细胞的增殖,抑制了细胞凋亡,帮助延长了前胶原期。
更多的雄激素性脱发,PRP可能有助于抵消二氢睾酮(DHT)的某些作用在雄激素形成的脱发小鼠模型中,DHT可阻断IGF-1导致脱发,而PRP是已知的IGF-1.15的来源。
手术联合PRP治疗脱发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综上所述,术前准备充分,精细操作,低温保存,针具选择合适,可以减少损伤与浪费,提高毛囊成活率。
FUE自体毛囊单位移植术的改良值得提倡与推广。
参 考 文 献[1]王海波,郑泽,李文志.显微自体毛发单位移植治疗毛发缺失[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305-306. DOI :10.3969/ j.issn.1008-6455.2010.03.002.[2]祝飞,张雅乐,程含晶 FUT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手术技巧[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0)16-18. DOI:10.15909/ki.cn61-1347/r.001372[3]赵小樊,汪丽萍无菌病理标本袋在毛发移植手术中的巧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6)687[4]薛萍,徐盼盼,周聪 FUE高密度毛囊单位移植治疗各部位毛发缺失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3)1-3DOI:10.15909/61-1347/r.001038[5]王继萍,柴家科,梁黎明,范金财打孔同步植入毛囊单位法对男性型脱发的修复效果观察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5(12)1489-1490[6]王妍,张菊芳,陈娟,沈海燕提高毛囊移植成活率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0)13-15 DOI:10.15909/ki.cn61-1347/r.001371[7]熊舒原,等单体显微毛发移植治疗秃发的临床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45(3)225-226 DOI 10.3969/j.issn.1672-4194.2011.03.018[8]李会民,韩兴斌,候佳琪单位毛囊提取术在头部毛发移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545-1546 DOI:10.15909/61-1347/r.2010.10.031[9]Haber RS.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pattern hair loss[J].FacialPlastSurgClin North Am, 2004,12(2):181-189. DOI:10.15909/61-1347/r.001371[10]Steven CC. Estimate number of grafts and dornor area[J].Hairtransplant Forum Int 2001,11(4):97-102.[11]Ayer M.Perez-meza D.Temporal points classifcation andsurgicaltechniques [J].ESHRS J,2003(3):6-7.[12]Damkerng Pathomvanich MD FACS.Donor Harvesting:A NewApproach to Minimize Transection of Hair Follicles[J]. Dermatol Surg,2000,26(4):345-348.[13]Katsuhiro Kure M D, Tsukasa Isago M D, Takeshi Hirayama MD. Changes in the sebaceous gland in patients with male patternhair loss (androgenic alopecia)[J]. J Cosmet Dermatol, 2015, 14(3):178–184. DOI:10.1111/jocd.12153[14]Brandy DA. Intricacies of the Single-Scar Technique forDonor Harvesting in Hair TransplantationSurgery[J].DermatolSurg,2004,30(6):837–845.DOI:10.1111/j.1524-4725.2004.30251.x[15]龙婕,姜南,陈娟.毛发移植联合细胞因子注射在脱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09):29-32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0.09.007·美容外科·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赵 亮,刘德辉,陈金艳,王兴乾(郑州集美美容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摘 要】目的 探讨乳房下垂采用垂直切口法乳房悬吊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
物理治疗学名词解释第八章悬吊技术: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概念集合,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加强中央躯干肌肉、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开链运动(OKC): 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闭链运动(CKC):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如俯卧撑中上肢的运动。
弱链接: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力在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
在一个动作中,某肌肉(通常是局部稳定肌)和其他肌肉一起工作时,它太弱以至于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这样力的传递会受到干扰,临床可发现动作完成不正确或患者感到局部疼痛。
整体运动肌:主要作为身体运动所需的动力的来源,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位于表层、具有双关节或者多关节分布如连接胸廓和骨盆,呈梭状、肌纤维以快为主,优先募集,通过向心收缩控制椎体的运动和产生功率。
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肉通常起源于脊椎,主要作用是控制脊柱的弯曲度和维持脊柱的机械稳定性,通常位于深部、具有单关节或者单一节段分布,呈腱膜状,肌纤维慢肌为主、耐力活动时激活、选择性弱化、募集较差,可以被抑制,最大收缩阻力在30%~40%条件下激活,通过离心收缩控制椎体活动和具有静态保持能力。
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就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稳定程度。
1992年,生物力学家 Panjabi 提出“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脊柱稳定系统包括三部分:被动稳定系统、主动稳定系统、神经控制系统。
三个系统分别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其中某一因素损害,其他因素加以代偿,当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时,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核心稳定性在改善人体平衡能力、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悬吊训练技术的临床适应证: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与预防;脑卒中、脑外伤等颅脑损伤疾病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及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体育运动员的训练等方面。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使用悬吊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
现在的悬吊装置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或是立于地面上,或是吊在天花板上。
在巧妙的悬吊系统的帮助下,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都可以悬挂在器械上。
治疗和训练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摆脱重力的影响。
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
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系,初期大量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目前已经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本文集中讨论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
现在已证实运动组织的慢性疾病与身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以及肌力下降。
最重要的改变包括: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稳定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协同肌和拮抗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减退。
悬吊运动治疗旨在恢复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肌力、耐力及心血管功能以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功能。
下肢悬吊托在治疗腰骶部大面积撕脱伤中的临床应用
的, 可控制下肢悬 吊的角度 , 又能维持膝 、 踝关 节功能位 , 进静 促
脉 回流 , 轻肿胀 , 腿皮肤 软组织 不受挤 压 , 减 小 病人 可进行 满意
的 主 动 和 被 动 活 动 , 大 大 减 少 了关 节 活 动 受 限 的 发 生 , 利 于 且 有
10 2 hn ) 0 0 0 C ia 中 图分 类 号 : 4 R7
特殊 , 在抗休 克及手术治疗 后 , 以放置合理 的体位 , 难 给护理 、 治 疗带来 困难 。我 院骨科近 4 a 来共 收治 4 3例此类 病人 , 全部 采 用悬 吊体 位 , 使治 疗与护理得 以顺 利进行 , 现报 告如下 。
仅 方 便 治 疗 及护 理 , 且 缩 短 了治 疗 时 间 , 绝 了并 发 症 。 而 杜 参 考 文 献
[ ] 王桂英 , 1 董清芳 骨盆骨折并尿道损 伤男性病人 尿管插入 法 [] 护 J.
理 研 究 ,9 9 1 4 :5 . 1 9 ,3( )1 1
4 , 3例 撕脱伤 面积 3 n2 5 c3。将 4 0 c3~3 n2 _ _ 3例随机分 为两组 : 全 部采用悬 吊牵 引 , A组应 用小腿布兜悬 吊 , B组应 用下 肢悬 吊托
[ ] 郭 振荣 , 4 盛志勇 , 王德 文 , . 等 加压疗法治疗增 生性 瘢痕 的组 织学 观
下 肢 悬 吊托 在 治 疗 腰 骶 部 大 面 积 撕 脱 伤 中 的 临床 应 用
CI ia Us f 0 e E t e i u . icI n e o L w r x r m t S s y p n in u p t n e so S p or i Tr a ig a in s e tn P te t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5-24T14:31:28.7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许卫平1 陈彦1 张坤木1 周桂飞1 林志辉1 李长辉[导读]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手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的愈显率优于常规手法疗法。
许卫平1 陈彦1 张坤木1 周桂飞1 林志辉1 李长辉( 通讯作者)( 1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手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康复期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手法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疗法)各3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愈显率46.7%,总有效率86.7%。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愈显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悬吊运动疗法配合常规手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的愈显率优于常规手法疗法。
【关键词】悬吊运动疗法常规手法治疗康复期颈椎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08-02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相应症状及体征。
在颈椎病的病变过程中,根据其发生、发展、愈后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及康复期。
康复期颈椎病则是指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或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明显改善,但仍不耐疲劳[1]。
虽然这个阶段患者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失调已被最大限度地改善[2],但随着伏案工作的时间延长以及空调的普及,此时如不注意治疗,则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反复发展。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存在风险,故临床多建议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其亦疗效显著。
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牵引、针刺、推拿等被动治疗为主,临床效果突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