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 (9)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掌握记叙性散文中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人物形象。
从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段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老王临死前一晚来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
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们共同的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个解决疑难问题三、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归纳了文章写中关于老王的几件事,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其中哪件事情写得最为细致和感人?(送香油和鸡蛋)二、精段品读,感悟人物1.指名朗读8至16自然段,思考:老王为什么要送鸡蛋香油?为什么重病还要坚持送礼?(表达谢意)2.作者究竟做了什么事,值得老王重病时还送厚礼?(生讨论)3.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尊重他人的人)4.面对送厚礼的老王,作者是什么反应?或者说什么表情?哪个同学迅速找到了关键词?(强笑)5.强笑是什么意思?(勉强)6.强可以换成什么字?大家揣测得都有道理,但是你们对具体的语境考虑得还不够。
作者接受鸡蛋心理就愧怍了吗?我给了钱心里又愧怍什么呢?当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字含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看上下文。
上文重音应在“送”,下文重音应在“都给我们”,这就清楚了,作者强笑的原因在于老王把“这么新鲜的大鸡蛋”全都给我们吃。
大家要注意是“送”而不是“换”、也不是“买”。
所以作者感到很意外,很尴尬,很为难。
所以只能强笑。
7.作者为什么为难、尴尬呢?(作者认为以“我”和你的关系,不能白吃你东西)8.在“我”的坚决态度前,老王就无话可说了,钱也收下了。
但我想,收下钱之后,老王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现在假设我们是老王,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伤害、感激、信赖、有隔阂的)这时候在老王眼里,杨绛是他的亲人,所以最后一点家当就送给他的亲人了。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老王心中杨绛是他的亲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不幸、可怜、陌生人、熟人)9.这种“距离感”表现在哪里?10.在这样的距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11.为什么不把老王看作同类?12.据有关资料显示,这句话的初稿是“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语文老王的人物形象
《语文老王的人物形象》我们的语文老师老王,那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
老王长得高高瘦瘦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
他的眼睛不大,但特别有神,好像能看穿我们心里在想啥。
老王上课可有趣了。
有一次,他给我们讲古诗,不是干巴巴地念诗句解释意思,而是像讲故事一样。
他一会儿模仿诗人摇头晃脑地吟诗,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夸张的表情,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我们也把古诗记住了。
他对我们也特别有耐心。
我有一次写作文,怎么也写不好,心里着急得不行。
老王就把我叫到他身边,一句一句地给我分析,告诉我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他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让我紧张的心慢慢放松下来。
老王还很关心我们的生活。
有同学感冒了,他会关切地问有没有吃药;谁心情不好了,他也能发现,然后找个机会和同学聊聊。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老王,一个有趣又贴心的老师。
《语文老王的人物形象》说起我们的语文老师老王,那真是让人印象深刻。
老王总是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他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股风,好像带着满满的知识和活力。
老王的课总是充满惊喜。
记得有一次,讲到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他居然带来了一束鲜花,让我们闻闻花香,感受春天的气息。
他说:“这样你们才能真正理解课文里写的春天有多美。
”他批改作业特别认真。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他也会给我们圈出来,还会在旁边写上评语,告诉我们怎么改正。
有一次我的作业写得很潦草,老王没有批评我,而是给我讲了一个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认真书写的重要性。
老王还鼓励我们多读书。
他经常给我们推荐好书,还在教室里设了一个图书角。
有时候他还会和我们一起讨论书里的故事,那时候的他就像我们的好朋友。
老王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老师,让我们喜欢上了语文。
《语文老王的人物形象》语文老王,是我们心中的一道光。
老王的个子高高的,背总是挺得直直的。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那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在课堂上,老王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有一回,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都觉得很难懂,一个个愁眉苦脸的。
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赏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性散文,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展现了老王的生活境遇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文章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人性和情感,读来令人感慨。
首先,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贫穷、孤独,身患重病,但他却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他愿意在文革期间保护作者一家,不接受金钱,只收下香油和鸡蛋。
作者的善良和关爱也得到了老王的回报,他临终前送来的鸡蛋和香油,让作者深感愧疚和感动。
其次,文章中细节描写十分出色。
作者通过描述老王的相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形象。
例如,“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描写既真实又生动,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老王的病情之严重。
此外,文章的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
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例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最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真挚。
作者通过对老王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描述,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善良和关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美好。
综上所述,《老王》这篇叙事性散文通过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学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的人物分析
老王【教学目标】1.感受老王的思想品质,把握他的苦和善;2.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指导】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资料链接】杨绛(1911—),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
作者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学术权威,其主要作品是《围城》。
【操作卡】一、研讨探究(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人物分析:1.研讨老王之“苦”学法点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老王生活状况的语句,再概括出他的苦。
职业——生活——身体——居住——2. 研讨老王之“善”(1)朗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二、我们周围的“老王”(教师寄语: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能谈谈身边最感人的故事吗?2.你认为应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老王”?【反思卡】。
以《老王》为例探讨人物多重形象的解读赏析方法
以《老王》为例探讨人物多重形象的解读赏析方法摘要:针对叙事类散文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
人物形象具有多重复杂的情感和思索,需要进一步设计引导探究。
《老王》中“我”这一人物的多重特征和内心活动解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达到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归纳文学作品人物解读方法。
关键词:人物形象多重解读《老王》在散文教学设计中,学生对人物复杂而幽微的内心活动及情感的理解把握,向来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老王》作为现当代散文中的名家名作,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民生的传统与的自省精神。
如何向学生传递这种深沉内敛、隐忍含蓄的具有民族性的人物性格与情感,以及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彷徨,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经过多次研读文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以课文为抓手,以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形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了解作者潜藏于文本的自我剖析与深刻自白,对于学生理解同类文本,进一步掌握人物赏析方法,提升阅读体验,具有借鉴意义。
一、认识人物完整形象,明确“多重”与“丰富”经典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大都注重其立体化与生活化,仅作表面化的解读则会遗失文本大部分的隐藏信息,造成文本传递过程中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流失与浪费。
在解读人物时,最初从文本中获取的是表面的一层“洋葱”,是几乎人人可轻易触及的理解层面。
然而,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本,不满足于这种浅直扁平的表达,其往往结构精巧、寓繁于简,那么教师需要找到触及多层“洋葱”的线索,以有说服力的证据引领学生的解读。
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之后,可以归纳出在面对老王时,文中赋予“我”这个形象至少三个层次的特征(如下图):第一层次——“我”的“善意”与“给予”第二层次——“我”的“俯瞰”与“疏离”第三层次——“我”的“内省”与“愧怍”在教学设计上,采用追问质疑法,很快就有学生提出对“完全善意”解读的质疑,反而感觉到了文本在很多处都流露冷漠,分析到“我”对老王还有距离和“俯瞰”,而且这样的内心活动是符合人性与生活的真实的,那么如果仅仅解读至此,文本尽管接近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原则,但其内核意义又陷入了模糊与茫然。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课标分析
《老王》课标分析
新课标中重点指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老王》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言语,但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
《老王》就是一篇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小人物生活状态的散文,也是本单元重点研读的课文之一。
杨绛用平淡质朴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作者和老王日常交往的几个片段以及老王死后作者产生的愧怍情感,集中塑造了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老王和杨绛的精神品格。
本文的人文内涵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表现出底层劳动者在遭受不幸生活中的那份不变的善良淳朴天性。
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形象两种.本篇课文主要分析人物形象。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他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他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重点把握: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要注意他所解释的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
2.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类。
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本文中,在思想上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老王:1)命苦2)人善。
1)命苦表现在文章中: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
B没有什么亲人,打了一辈子光棍。
C眼睛不好,一只眼睛是瞎的因此生意也不好。
D住在荒僻小胡同的塌败小屋里。
以上可以看出老王生活的穷苦卑微,凄凉艰难.2)心善表现在文章中: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块比别人的大一倍价格却相同。
(人老实)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狗(有良知,不贪心)C给三轮车撞护栏,为客人着想(体贴客人)D受了人家恩惠不忘偿还,行将就木还要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
(懂得感恩,善良有知恩图报的好人)本文的艺术性上本文主要体现在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动作描写1)肖像描写:A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B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分析老王人物形象》名师课件
•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 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 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 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课后总结
1
学生: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2
师生:共同归纳本课学习知识。
作业
1 2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 课时达标册本课练习习题。
下课啦!
谢谢 指导
202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分析《老王》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1.文中出现了哪几种人? 2.文中哪些地方对他们进行了描写,是 如何描写的,又有什么作用呢?
杨别
老
绛人
王
赏析文中对以上人物描写的片段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敲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 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 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 的。 “镶嵌”一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老王当时瘦弱无力、身 体僵硬、毫无生气的病态,暗示老王离大去之期不远了。
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老王送作者鸡蛋跟香油并不是为了钱, 只是为了感谢作者平日里对他的关照。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 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 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为第 二天老王的去世埋下伏笔。
赏析了老王的形象,我们接着总结一下作 者一家为老王做了什么事情?别人又是怎 么对待老王的?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当代文学家杨绛先生所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背景是在1966-1976年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回忆与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细致刻画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以小见大,追忆动荡年代那些善良的人们,在困难面前依旧彰显人性的光辉。
老王是个不幸的三轮车夫,因为没赶上北京解放后的蹬三轮组织而倍感落伍自卑,除了两个不成器的侄子没剩下什么亲人,自己还因瞎了只眼揽不到什么客人,总之从精神上、物质上、生理上,老王都是个彻彻底底的不幸者。
“我”和老王的相识,源于车夫和客人间的闲聊。
老王的内心无时无刻承受着脱离组织的孤独、恐惧感,他是个善良的人,很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交情”,主动承担起帮杨绛家送冰的任务,送的冰块比从前的人大了1倍;钱钟书的腿出毛病了,老王帮忙送到医院去也不肯拿钱,还担心看病花费钱不够。
对于别人的好心,老王总觉得自己欠了人情,在生病去世的前一天,还硬拖着身子送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得知老王的死讯后,“我”心中不安,后来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代表着解放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群体,安分守己,忠厚老实,因为没赶上组织而失落自卑,因为生理缺陷没有生意而生活贫困。
老王穷苦卑微,热情善良,感激杨绛愿意听他说话,感激杨家人尊重和帮助,因此竭尽全力地回报,在生命的尽头还不忘上门报恩。
最后不得已接过“我”手中的钱,老王僵硬的身体一步步离开,第二天便过世了。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读完《老王》,我们都知道,这是老王最后的谢礼,并没有想要回报什么的,却被害怕极了的“我”无意中用钱财打发了,甚至忘记了请他进门去坐坐。
杨绛心中的愧疚不安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杨绛一家虽然深受迫害,但还是衣食无忧,得到善心老王的帮助,这是幸运的。
作为社会低层劳动者的老王孤苦、恐惧、自卑,对别人的微小帮助回以最大的善意,最终却仍然只能站在不平等的位置,接受别人的怜悯,即使那不是老王所需要的,这就是“老王”最大的不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深度解读
《老王》深度解读杨绛先生的散文向来得到很高的评价:“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着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在选入中学课本后,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关注焦点是大家公认的作品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怍”?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存在之前,部分意义已经存在,在文本结束的时候,意义仍然在继续延伸,读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
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人思想发育、灵魂苏醒,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厦。
就作品本身而言,笔者认为,理解《老王》中的“愧怍”,不能离开老王生活的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想想文革中的“侮辱与被侮辱者”“损害与被损害者”,以及他们对待那段写满侮辱与损害的历史的态度,弄清老王不幸的深层原因(或者说生存环境),也许更容易把握“愧怍”的真正内涵。
我们不妨从三重关系入手,探索老王的“不幸”与杨绛先生的“愧怍”。
“我”和老王——经济关照与心灵相隔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我”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们是主雇关系。
一个“常”字交代了“我”照顾老王的生意,这也是老王对“我”感激不尽的原因之一。
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基点存在差异,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的状态,所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无话找话的“说着闲话”。
老王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一种“珍惜”:“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送钱先生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老王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与杨绛一家的交往中,他感觉到了一种从他人那里未曾感受到的温暖和亲近,所以这种发自内心的帮助与钱无关。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符陈换阳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部编)初中语⽂⼈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符陈换阳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下册《⽼王》教案10 ⽼王杨绛⼀、教学⽬标:1.通过主要事件分析和把握⽼王的⼈物形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朴实⽽⼜富有表现⼒的语⾔。
3.感受⼈间真情,学会关注⾝边的“不幸者”。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朴实⽽⼜富有表现⼒的语⾔。
三、过程(⼀)课前预习检测根据词语意思和拼⾳听写词语: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镶嵌滞笨愧怍塌败骷髅(⼆)作者简介(三)从⽂中找出⼀句能体现作者对⽼王情感的句⼦那是⼀个幸运的⼈对⼀个不幸者的愧怍。
(四)不幸者——⽼王1.⽼王的不幸体现在哪⾥?(1)“⽼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辆破旧的三轮车;(2)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
”补充:“常有”写出他的精神长期处于惶恐之中,“活命”写出他的艰难的⽣存状态,“就没什么亲⼈”写出了他的孤苦伶仃、⽆依⽆靠。
⽆论是物质层⾯,还是精神层⾯,⽼王都是不幸的。
(3) “⽼王只有⼀只眼,另⼀只是“⽥螺眼”,瞎的。
他的那只好眼也有病,天⿊了就看不见。
有⼀次,他撞在电线杆上,撞得半⾯肿胀,⼜青⼜紫。
”补充:只有⼀只眼,⽽且也有病,骑车时很危险,都撞到电线杆上了,还要踩三轮挣⽣活,可见他很有多么不幸。
(4)“⼀个荒僻的⼩胡同,⼀个破破落落的⼤院,⾥⾯有⼏间塌败的⼩屋。
”补充:“荒僻”、“破破烂烂”和“塌败”可以看出他居住地环境和居住条件⾮常差,写出了他⽣活的艰难。
2.⽼王活着的时候已经如此不幸,那死后呢?“他还讲⽼王⾝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布——因为⽼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
”补充:回民是⾮常讲究葬礼的,⽼王死后却埋在污秽不堪的沟⾥,他活着已不幸,死后却还如此狼狈。
3.如此不幸的⽼王⼜有哪些品质值得作者去写他呢?(1)“他送的冰⽐他前任送的⼤⼀倍,冰价相等。
”补充:尽管⾃⼰的处境并不好,却因为是给我们家带送,所以冰价相同,冰却⼤了⼀倍,的确是⼀个⾮常善良的⼈。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怀念老王
关心身边的“老王”
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那位曾经丢掉的朋友 也希望让千千万万个善良的人看到 提醒大家关心身边的老王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Leabharlann 谢谢走进作者
4.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 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面对善良的老王,“我”一家人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让我们走进作者,看看作者一家又是怎样的人?
善良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她的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老王再客气作者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 (6)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老王》
洪玉明 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走进老王
(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2)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 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老王是一个 身体残疾, (3)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孤独无亲 (4) 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饱经沧桑的 (5)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社会底层人民
同学们,从导学案中,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老王, 他身体残疾,孤独无亲,但即便遭遇这么多不幸, 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老王依然不改他憨厚老实,质朴善良的本性,
3.这四件事情分别说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件事:送冰 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 第三件事:改装三轮 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
老实善良 帮助别人 体贴乘客 感谢关怀 不贪钱财 不图回报 为人着想 知恩图报
作者的女儿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 作者也特别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关心老王的生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材教法分析
《老王》教材教法分析教材分析:《老王》是一篇人物传记式课文,是人教2011课标版(2016起始)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作者熟悉的人来写。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注意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篇文章并掌握人物描写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与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方法,继续巩固单元知识学习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能掌握写人叙事文章的写作特点,又能体会到文章当中渗透的爱与人文关怀。
《老王》的主人公正是作者生活中熟悉的一位车夫。
这篇文章用作者与老王的“善”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和谐社会。
这种和谐指的是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与穷苦大众、幸运的人同不幸的人之间的和谐。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就像一份心灵鸡汤,能唤起学生心中对善良和“关爱”的重视,有广泛的现实意思。
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文可分析的知识点很多,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不分贫贱的友谊和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这堂课中,让学生抓住几个人物进行详略得当、立体而有针对性的分析。
文章当中的人物有“我们夫妇”、“我女儿”和老王,其中“我”和老王都有很高的分析价值,从他们身上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从老王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艰辛和中国农民的善良;从作者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好心人的付出和一个“幸运的下放者”对“不幸者”的关爱,引导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学会帮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自然引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这一高尚而且伟大社会正能量的主题。
教法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但在《老王》这篇课文中,学生在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和主题的深度理解上有待提高。
希望通过《老王》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探寻主旨
《老王》教案——一曲凄凉的人性美赞歌2016级13班郑敏一、教材分析散文《老王》写于1984年。
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前四段。
第一段,只用21字,便明确交代了“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展现了“我”与老王之间融洽的关系;第二段,介绍老王艰难的生计和孤苦的身世;第三段,讲述了老王的身理缺陷;第四段,描述老王寒酸的栖所。
这一部分,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回忆老王送冰的往事,表现老王的忠实厚道;回忆“文革”期间,老王热心送钱钟书先生看病,展现老王的善良仁义;回忆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凸显老王的孤苦贫穷。
三个片段,叙述简略,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
第三部分,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全文的情感达到高潮。
纵观全篇,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情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学生能明白普通劳动者的可亲可敬,从而学会平等地尊重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四、教学重难点1.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五、学习方法1.学生通过找主旨句,抓关键字词的方法理解文章。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老王》人物形象分析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地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地“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地关心、同情和尊重.表现出底层劳动者在遭受不幸生活中地那份不变地善良淳朴天性.散文中地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形象两种.本篇课文主要分析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地分析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人物形象地特点,了解他地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地作用,进而理解他对作品主旨表达地作用.此外,还需要重点把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地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地社会意义两个方面.要注意他所解释地作品主题和现实意义..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地塑造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类.其中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文中,在思想上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老王:)命苦)人善.)命苦表现在文章中:靠一辆破旧地三轮车维持生计.没有什么亲人,打了一辈子光棍.眼睛不好,一只眼睛是瞎地因此生意也不好.住在荒僻小胡同地塌败小屋里.以上可以看出老王生活地穷苦卑微,凄凉艰难.)心善表现在文章中: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地冰块比别人地大一倍价格却相同.(人老实)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狗(有良知,不贪心)给三轮车撞护栏,为客人着想(体贴客人)受了人家恩惠不忘偿还,行将就木还要硬撑着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懂得感恩,善良有知恩图报地好人)本文地艺术性上本文主要体现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登三轮地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地.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地,就像我想象里地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地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王地病情十分严重似乎已经出现行将就木地前兆,这也为作者写老王地离开埋下了伏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言描写: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地好香油,谢了他地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文章中对于老王地语言描写很少,这也充分显示出老王沉默寡言,老实善良地性格.)动作描写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通过作者对老王地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王病重而导致行动艰难,但是却不忘报恩,可以说是文章地亮点,也更加深刻地刻画体现了人物性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次读完《老王》立刻让我联想到老舍先生笔下地祥子.他们都是人力车夫经历也有一定地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定地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精神方面,我认为祥子是积极向上地(一开始),但在买车卖车这三起三落后,祥子于是就变得懦弱、懒惰等等.而老王确实一个善于满足趋于平淡地人.)在生活背景方面,虽然都生活在北京(北平),时代却不同,祥子生活在世纪年代末军阀混战地时代,老王生活在世纪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我认为老王比祥子苦,因为老王在身体上有缺陷,而祥子没有;并且老王在生活上比祥子更艰难,更孤苦伶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物质方面,我认为祥子比老王更富裕,因为身强力壮,四肢健全,所以他地收入一定优于老王.)在心理方面,我认为老王从头至尾都十分地善良(临死事前还给作者家送鸡蛋和香油,不忘道谢报恩,而祥子从一个积极向上地、永不放弃梦想地人变为一个懦弱、懒惰、麻木甚至破败地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老王》教学设计分析人物形象
(3)“我”对老王得病并不关注
(4)、“我”对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来的形象先觉得可笑,后觉得害怕,“忙着”让他离开:并且对老王并不关心
(5)、“我”对老王的死也“没有多问”通过这几个关键的行为表现能看出“我”对“老王”的关心关爱不足而感到惭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找出老王及我的行为,从几种行为和做法上体会人物形象、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今日赠言:
能使我们感觉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态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介绍写作背景(通过写作背景了解课文大意及初步认识文章里重要人物)
2、细读课文、带着问题找出关于老王行为的相关句子(独自完成)
(1)老王是如此的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在与“我”交往的过程中有什么行为表现?
(2)从他那行为表现上能看出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必报)
3、老王如此对“我”,而“我”是如何对待老王的呢?(小组内合作讨论完成)
(1)“我”从未真正去了解过老王,关于老王的一切“我”都是听说的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老王》
难点名称
对人物的全面评价及对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人物的全面评价及对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ຫໍສະໝຸດ 难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往往是搞得有些支离破碎,且缺少对环境及背景、故事情节的联系,所以说,从学生的实际水品来看,这一项仍然是难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观评记录
对江平老师《老王》一课的点评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迟红梅
听了江平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收获很多,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聚焦一句,提纲挈领。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杨绛的善良去体察不幸者老王的善良。
作者一直都用自己的善良去帮助老王,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本不该有的愧怍之情,恰恰体现了作者的善良。
因此,江平老师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先引导学生认识本色的老王,体会老王的苦和善;然后深入走进老王,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爱,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不够,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锐敏,情感更丰富。
二、品得透,悟得深。
江平老师设计了“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词语。
在阐述理由时,都能够把人物的情感与句子中的词语联系起来,比如“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多得数不清的鸡蛋”是老王一片真心的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之后深深的愧怍。
在读中品,在品中思,我真的感到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的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三、图文并茂,沁入心灵。
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的环节,展示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
不仅丰富了“老王”这些不幸之人的形象,还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弱者,关爱周围不幸的人。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感同身受,深刻体悟到社会上弱势群体的艰辛,引导他们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交换爱心;引导学生意识到,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洪玉明学科语文教龄12
微课名称《老王》片段教学视频长度6分钟27秒录制时间2014.9 设计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初二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要点理解文中“用善良体察善良”的具体表现及文末“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一句的含义,突破本课重难点。
预备知识对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思考导学案练习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由体现“我”与“老王”的善良的几件小事导入对文末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练习与导入
(1分以内)
内容:在简要总结老王的生活状况后导入本次微课的教学重点1分以内
二、重点讲解(5分钟左右)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感知“以善良体察善良”这句话,梳理文章情节
3分20秒
左右
第二部分内容:
在情节梳理清楚的基础上,对作者文末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体悟,突破
本文教学难点
2分左右
三、结尾
(30秒以内)
总结并将上述体悟写进导学案20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