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室管膜下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 肿瘤内可有散在钙化,钙化明显时在T2 加权图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质显
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 鉴别诊断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需要与侧脑室脑
膜瘤区别,两者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但脑膜瘤边缘光滑,而乳头状瘤边缘呈 颗粒状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侧脑室脉 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幼儿,而脑膜瘤主 要见于成人,另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可 分泌过多脑脊液,使整个脑室系统扩大, 是提示诊断的重要征象。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还需要与侧脑室 室管膜瘤区别,两者都多见于儿童,但 室管膜瘤与室壁间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 长,而乳头状瘤因过度分泌脑脊液而表 现有脑室系统扩大。
• 11.2. 2脉络丛乳头状癌 • 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
络丛
肿瘤的10%~20%。易出现在较大儿童。 CT和MR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
11.2侧脑室占位病变
• 11于第三脑室。绝大多数出现在5 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男性多于女 性。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 于侧脑室体部。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 侧。
• 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红色,质软,无包膜, 但与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乳头状、 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出血、囊变、 坏死少见。
球大小3-22mm,两侧侧脑室脉络膜丛 的大小和钙化程度可不对称。
• 双侧侧脑室被两侧透明隔分隔,绝大多 数情况下两侧透明隔互相融合,偶尔也 可未融合其间充满脑脊液,形成透明隔 腔。透明隔腔向后延伸超过室间孔,形 成第六脑室。透明隔腔的脑脊液通过室 间孔进人脑脊液循环。另外一个正常变 异的脑脊液腔是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 室顶的后部,与四叠体池相通。
侧脑室三角区以脑膜瘤最为常见。
• 少数侧脑室脑膜瘤可以很大,形态可很 不规则,并向周围脑实质内生长,境界 欠清楚,这时确定脑膜瘤的诊断比较困 难,氢质户波谱对这种特殊形态脑膜瘤 的诊断很有价值。

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

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

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李锡忠;黄翔静;汤春贵【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17(000)011【摘要】目的:探讨脑内室管膜瘤临床诊断中的CT检查、MRI检查表现以及诊断鉴别。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附属医院和非直管附属医院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且已被确诊为脑内室管膜瘤的19例患者作为对象,均接受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于幕下、幕上、脑室内分别为3例、7例、9例,在脑室内,第4、3脑室为好发部位,发病部位不同,CT、MRI检查表现也存在差异性。

结论:全面认识脑内室管膜瘤具有典型性的CT、MRI检查表现,可促进该病临床诊断及鉴别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总页数】2页(P77-78)【作者】李锡忠;黄翔静;汤春贵【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雅安市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雅安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雅安市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雅安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雅安市雅安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 、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J], 张婉;刘辉;刘金道;王江峰2.脑内室管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 [J], 李锡忠;黄翔静;汤春贵3.侧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J], 吕国士; 许乙凯4.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CT及MRI表现的对比研究 [J], 赵丽; 李金凝; 毛海佳; 赵振华5.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多层螺旋CT和MRI表现及诊断 [J], 施豪波;赵闽宁;余一凡;虞祝娟;史达;丘清;全显跃;梁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诊断学记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记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记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中枢:1、X线、CT、MRI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选择的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一般物理学检查不易达到诊断目的,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X线平片能显示颅骨和脊椎的骨质改变,但对颅内和椎管内病变的显示能力极其有限。

血管造影虽能对颅内占位性疾病提供大致的定位和初步的定性诊断信息,然其创伤性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主要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脊髓造影显示椎管内疾病的作用已被MRI取代。

CT可解决大部分颅内疾病的诊断。

MRI可以较CT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对颅后窝和椎管内疾病的显示更具优势。

CT血管成像、MRI血管成像能显示脑血管的主干及其较大分支,对脑血管疾病起到筛选和初步诊断作用。

DWI、PWI、MRS及CTPI等功能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已展示出更广阔的使用前景。

成像技术的优选和综合使用:一)外伤:1、颅脑外伤:首选CT,其次MRI。

2、脊柱外伤:首选X线,然后CT,严重者,考虑行MRI。

二)肿瘤:CT、MRI三)炎症和脱髓鞘疾病:CT、MRI四)血管性疾病出血急性期:CT敏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敏感脑梗死:先行CT检查,超急性期MRI检查血管畸形:CT、MRI,CTA、MRA,DSA五)先天畸形首选MRI2、正常脑及脊髓CT和MRI的密度和信号特征如何描述?在平扫CT图像上,脑灰质的密度较脑白质高,灰质的CT值为+32~+40Hu,白质的CT值为+28~+32Hu,明显高于脑脊液。

未钙化的硬脑膜、动脉、经脉和肌肉的密度与脑灰质相近。

颅骨内外板和其他致密骨的密度最高,钙化组织(如大脑镰、脉络丛和松果体钙化)的密度次之。

脑脊液(脑室系统和脑池)呈低密度,头皮等富脂肪组织的密度较脑脊液的密度为低,乳突气房和含气的副鼻窦腔的密度最低。

在增强后CT图像上,脑灰质、脑白质、硬脑膜(大脑镰和小脑天幕)和肌肉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脑内血管明显强化,呈高密度影。

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1例

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1例

瘤 , 进一 步结合 临 床病史 及 职业 史才 能作 出诊 断 。 需 总之 , MRI 够发现 早 期 D 无 阳性 表 现 的应 能 R
力 骨折 , 对早 期诊 断 有很 大价 值 , 临床 治疗 和预 后 对 判 断有 很大 帮助 , 作 为 临 床 疑 有 应力 骨 折 患 者 的 应
和 内 外 层 骨 膜 增 生 代 表 应 力 骨 折 后 期 表 现 , 有 后 只
期 D C 检查才 能发现 。MRI R、 T 这种 辨别 早期 和后 期应 力骨折 能力 对 临 床治 疗 指 导 非 常重 要 ; 外 骨 另
室 管膜 下 巨细 胞性 星形 细胞 瘤 1 例
Su e dy a i n e la t oc t m a:o a e r p r bp n m lg a t c l s r y o ne c s e o t
华 放 射 学 杂 志 ,0 5 3 27. 2 0 , 9 7 —5 ( 稿 日期 : O 】O — 3 修 回 日期 : 0 1 0 — 4 收 2 l 一 50 2 1 - 52 )
( 丈编 辑 : 季 成 ) 本 时
长 T 、 T2 号 , S像呈 明显不 规则 的高信 号 。 长 信 F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年 第 2 01 1卷 第 9期 JMe ma igV 12 . 0 1 dI gn o. 1No 92 1

肿 MRI 现 为 围绕 骨 皮 质 周 围环 形 或 半 环 形 长 表 T wI长 ] wI 号 ; 、 r 。 信 一般 DR及 C T检 查往往难 以 发现, 也是 早期 应 力 骨折 的重 要反 应 , MRI 明 而 可

讨 论 : 管 膜 下 巨 细胞 星 形 细 胞 瘤 是 伴 随 结 节 性 硬 化 的 室

医学影像-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9424/3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9400/3 (Diffuse astrocytoma)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9400/3(Fibrillary astrocytoma) 原浆型星形细胞瘤9410/3 (Protoplasmic astrocytoma) 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9411/3 (Gemistocytic astrocytoma) •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401/3 (Anaplastic astrocytoma) • 胶质母细胞瘤9440/3 (Glioblastoma)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9441/3 (Giant cell glioblastoma) 胶质肉瘤9442/3 (Gliosarcoma) •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三脑室前部及中 线结构移位,三 脑室受压变形、 闭塞
• 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urs)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421/1 (Pilocytic astrocytoma) 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9425/3(Pilomyxoid astrocytoma)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9384/1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 邻近组织结构的改变:脑实质、脑
室、骨质、蝶鞍
• 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 • 脑疝:镰下疝、颞叶海马钩回疝、
小脑扁桃体疝
不同密度肿块
血管源性水肿 BBB破坏所致
不同信号的肿块 恶性水肿、指样水肿
脑室受压变形
不同信号的肿块及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结 节 性 硬 化 ( u eo s sl o i, S 是 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T b ru c rs T ) e s
传 性 疾 病 , 床 以癫 痫 、 部纤 维 血 管 瘤 、 力 低 下 为 特 征 , 临 面 智 可 累及 全身 多 个 器 官 , 生 心 脏 横 纹 肌瘤 、 发 肾脏 血 管 平 滑 肌
脂 肪瘤 等 , 中 以室 管 膜 下 巨细 胞 星 形 细 胞 瘤 ( u e e d m l 其 Sb pn y a ga tc l at c tm , G A) 常 见 。 G A是 少 见 中 枢神 经 i e s oyo a S C 最 n l r S C 系 统 良性 肿 瘤 . WH I , 属 于 神 经 上 皮 肿 瘤 中 的 星 为 O 级 归 形 细 胞 肿 瘤 。 生 于 5 1 %的 T 发 %~ 0 S患 者 中 , T 是 S的 特 征 性
王 华 , 段 青 , 梁辉 顺 , 陈 阵 , 王 勇
( 建 医 科 大学 附属 协 和 医 院放 射 科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 0 1
WA G ¨ DU N Qn, 1 N isu ,C E hn N A ig LA G Hu-h n H N Z e ,WA G Y n N og (e ate to a ioy h f l t no opt ,凡 Me i n e i,Fz o 5 0 1 hn) D p r n fR do g,teA i e U i H sil m l i ad n a 矾 dc U i rt uhu 3 0 0,C i l a v sy a
1. 。结 果 :2例 患 者 中 , 脂 腺 瘤 2例 , 41岁 l 皮 癫痫 发 作 2例 , 力 减 退 1例 , 管膜 下 结 节 1 , 皮 质 结 节 3 , 压高 症 状 9 智 室 O例 脑 例 颅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影像诊断
概述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GCA) SGCA是一种伴发于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 TS)的少见的中枢神经系
统 性肿瘤, 其发生率占所有 TS 患者的 5%~ 14.3%。
WHO:其他星形细胞起源肿瘤,WHO I 级
谢谢
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
年龄:多见于20Y以下青年人 部位:侧脑室孟氏孔附近 治疗:手术切除 预后:较好,术后复发罕见
概述
分肿瘤细胞形态多样,胞浆丰富,细胞 排列松散
“毛玻璃”样多角细胞或陷于纤维间质 中的小的长梭形细胞,也可以是多边形、 上皮样、纺锤形或神经节样, 条状、簇 状或假菊团状排列
富含血管间质和实质或血管钙化
Hale Waihona Puke 影像表现部位:侧脑室孟氏孔附近 形态: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 CT平扫:等/高密度 MR平扫: T1WI等/稍低信号 T2WI 等/高信号;常见钙化 可有囊变(多为小囊),偶有出血 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血供丰富) 弥散不受限 梗阻性脑积水
影像表现
影像表现
稍低信号
• 可侵犯脑实质 • 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影像表现
室管膜下瘤: WHO I
• 侧脑室附近实间孔or透明隔 • 中老年男性,约2.3:1 • 小囊变,界清 • 弥散不受限 • 不强化or轻度强化
影像表现
总结
➢SGCA好发于20岁以下患者,常发生于孟氏孔附近,类圆形或 分叶状 ➢CT平扫等/高密度 ➢T1WI等/稍低信号,T2WI 等/高信号 ➢钙化常见 ➢增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弥散不受限 ➢合并室管膜下结节或皮质结节强烈支持SGCA诊断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周全中; 曾珍; 钱堃; 刘衡; 张体江【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室管膜瘤; 脑实质内; 影像学表现; 病理学【作者】周全中; 曾珍; 钱堃; 刘衡; 张体江【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室管膜瘤(ependymoma)来源于原始室管膜上皮,多见于青年、儿童脑室系统,以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多见,发生于脑实质较少见,在临床及影像诊断方面尚缺乏较系统的认识。

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着重分析和探讨其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

1.1 一般资料搜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MR检查的5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31.9岁。

临床表现:4例出现头痛、头晕,1例伴呕吐,1例无头痛头晕,表现为肢体乏力。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均进行常规平扫。

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 I/ml)1.5ml/kg。

采用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注射流率3.0ml/s。

本组3例患者行CT检查。

MR检查采用SIEMENS Sensation 3.0T MR机进行扫描,行常规T1WI 和T2WI 平扫及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射Gd-DTPA(0.1mmol/kg),注射速率为3.0ml/s。

本组5例患者行MRI检查。

1.3 图像分析所有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以及瘤周水肿情况。

水肿程度判断标准[1]:水肿宽度大于瘤体最大径为重度,小于瘤体最大径的一半为轻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张俊海;姚振威;李克;汪寅;刘含秋;冯晓源【摘要】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平均40.7岁,具有一定特征性:①肿瘤多位于侧脑窜内,第四脑室、颈髓或颈胸髓、脑实质内亦可发生.②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髓内的多呈条状,边界清晰,病灶内常伴小的囊变,少数有细小的砂粒样钙化.③CT平扫肿瘤呈低或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1>H-MRS显示为低级别良性肿瘤的代谢波峰.肿瘤内的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有时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④MRI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或轻度强化,具有特征性.结论:充分认识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Purpose: To study the CT and MRI features of subependymomas.Methods: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data in 27 cases of subependymomas proved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 Subependymomas were benign and slow - growing tumors occurred most commonly in middle- aged male, their features included: ① Tumors arose most frequently in t he lateral ventricle, followed by fourth ventricle, spinal cord and brain parenchyma.② The tumors were circular or oval solid mass with clear borders, there were microcysts and occasionally small calcifications in the tumors.③The tumors showed isodense or hypodense on unenhanced CT, slightly hypo or isointense signal on T1 weighted imaging, hyperintense signal on T2weighted imaging and FLAIR imaging, hypointense signal 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The tumors showed low - grade neoplasm' s metabolic features on 1H - MR spectroscopy imaging findings.④ No to mild contrast enhancement were mostly found in tumors.Conclusion: Subependymomas have characteristic CT and MRI features, which are very helpful in pre - operative diagnosis and in post - operative evalu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1(017)004【总页数】5页(P289-293)【关键词】室管膜下瘤;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作者】张俊海;姚振威;李克;汪寅;刘含秋;冯晓源【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理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呈缓慢地非侵袭性生长,约占颅内肿瘤的0.2%~0.7%。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CT、MRI诊断(附4例报告)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CT、MRI诊断(附4例报告)
有钙 化 , 块不 均匀 增强 , 肿 周围 环绕低 密度 水肿 遁 。悯 1 wI " 像 1
见左侧脑室体部及胼胝体 区不规则形略均匀等密度肿块伴少 量
钙化 , 略均 匀增强 , 缴毛糙 , 边 双侧 脑 室 均扩 大 。C T诊 断 : 懊 脑 左 I
室室管膜瘤 MR 1 wI I " 像见肿块 呈均匀略低 于脑 白质 信号, 1 _ wI r 2 像呈略均匀 高于脑 白质信 号, 边缘毛糙 , 双侧脑 室 扩大。 MR 诊斯: I 左侧脑室室管膜瘤。手术所见 : 左侧 脑室体部及胼胝 体、 侧脑室前角和室问孔、 第三脑室 、 右侧室间孔均见 肿瘤 , 供血
Mo r t u e Ho Id v lp d 1 a o 。 c c e y 栅 吣I Am a ve ( k p r , 9 6 9 7 4 w e eo e 印 r s 口 h c 宴 r I Ac d Iid S  ̄a o 1 9 , 5; 4
(0 11~O收稿 ) 20 —22
小脑 蚓部 不均匀 低 密度 区 , 不均 匀增 强 , 缘 略清 楚 , 四脑 室 显 边 第
室管腱下室管膜瘤较少见, 国内影像学诊斯仅见少数病例报
道 。作者对 经 C T及 MR 检查 、 经手术 病理 证 实 的 4 报 道 如 I 并 例

示不清。C T诊斯: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手术所见 : 第四脑室 内淡 红色肿瘤, 基底在脑室左侧壁。病理诊 断: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
维普资讯
解 放 军医 学 杂 志 2 0 0 2年 2月 第 2 7卷 第 8期 Me i L ] 7N e 0 8 dJChnP A Vo 2 2F b2 0
微创外科与传统外科不是对立的, 前者是后者 的补充和发展 。经过一段 时间后, 微创外科技术 可能成为传 统外科 的一部分 认为现代外科 已完全进入到微创外科阶段的提法似不够恰 当, 因为微创外科作为一种理念, 可指导所有手

颅内幕上异位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研究

颅内幕上异位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研究

膜 瘤 患者 , 经手术 后 病理 学证 实 , 中男性 1 均 其 4例 ,
女性 1 O例 , 龄 1 2岁 ( 均年 龄 1 . 7岁 , 年 ~3 平 03 中位
年 龄 7 5岁 ) 1 . ,4岁 以下 儿童 1 例 , 例 为成 人 。2 9 5 4 例 进行 了开颅 手术 ,O例 为外 科全 切 术 , 为大 部 2 3例 切除 , 1例为 近 全切 。1 2例 术后 进行 了放射 治疗 , 剂
附属北 京 天坛 医 院 收治 了 2 4例颅 内幕 上 异 位 室 管
集 经 手术 病理 证 实 的幕上 异位 室 管膜 瘤 2 4例 , 探讨 其 影 像学 表 现 , 以提 高对本 病 的诊 断水 平 。
1 材 料 与 方 法
作 者 简介 : 陈谦 ( 9 1)男 , 苏 省 常 州 市 人 , 都 医 科 大 学 毕 1 7- , 江 首 业 , 士 , 主 任 医 师 , 要 从 事 神 经 系 统 影 像 学 的 研 究 工 作 博 副 主
n i o hi d w ih lnia a f sa ins oss c m ne t ci c lm nie t to .
[ ywod ] Ep n y ma Ke r s e d mo ;Eco i;Ma n tcrs n n ei gn ;To g a h ,X ry c mp td t pc g ei e o a c ma ig mo rp y —a o u e
Sup a e o i le t i p ndy o a h d t ia a ogr phi e t e r t nt ra c op c e e m m a yp c lr di a c f a ur s, whih w a l ul or is c r c e pe a i e dig— c s hepf f t or e t pr o r tv a

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2 结 果
1 肿瘤 部 位 及 长 度 : 瘤 位 于腰 骶 段 脊 髓 8 ) 肿 例 , 髓 4例 , 髓 3例 ; 瘤 长度 1 4个 椎 体 , 颈 胸 肿 ~ 平
均 3 椎体。 个
室管 膜肿 瘤 分 为 : 液 乳 头 状 室 管 膜 瘤 、 管 膜 下 粘 室 瘤、 室管 膜瘤及 问 变性 室管 膜瘤 , 室管 膜瘤 又分 为细
表现 , 并查 阅一 些相关 文 献 , 以期通 过 提高对 脊髓 内 室管膜 瘤 MR 影 像 表 现 的认 识 来 提 高对 本 病 的诊 I
断正确 率 。
3 手术及 病 理结果 :4例 肿 瘤 与周 围组织 分 ) 1 界清楚 , 似有 完整 包膜 , 手术 完 全切 除 , 1例肿 瘤 仅 部 分 与周 围组 织 分 界 不 清 , 能 全 切 除 。1 未 5例 肿 瘤 内均见 囊腔 存 在 , 内液 体 清 亮 , 其 呈黄 色 , 1例 瘤
髓 空洞 ( 三 图 1 ; — TP 增 强 有 l 封 ) GdD A l例 明显 不 均匀强 化 ( 封三 图 2 , 轻 中度 不 均 匀 强化 ( 三 ) 4例 封 图 3 , 灶 边 界 显 示 更加 清 楚 , 瘤实 质 部 分 及 肿 )病 肿
瘤壁 呈 明显 强化 。
手术 病 理证 实 的 1 例 脊髓 内室管 膜瘤 的 MRI 像 5 影
瘤的认识 , 为诊 断 和 鉴 别 诊 断 提 供 足 够 信 息 。
关 键 词 :脊髓 室管膜瘤 ; I 影像学特征 MR ;
中图分 类号 : 7 94 R 3.2
文献 80 —00 -O 09 1420)5 14 1
室 管 膜 瘤 (p n e o ) 脊髓 肿 瘤 病 变 中居 e e d n ma 在 第 一位 ,约 占 6 ,可 发 生 于脊 髓 任 何 节段 , 见 O 多 于腰骶 段 、 髓 圆锥 和终 丝[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经 脊 1 ]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蓝岚【摘要】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蓝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脑室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大部分或全部位于脑室内的一类肿瘤。

脑室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1]。

但肿瘤种类繁多,可起源于室管膜、脉络丛组织、透明隔或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等[2]。

尽管大部分肿瘤可通过MRI检查发现,但由于肿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征象,所以往往难以在术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做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2±5.6)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行走不稳、肢体乏力等。

1.2 设备与方法20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S检查。

MRI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标准头颈正交线圈,层厚5 mm,层间距1 mm。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诊断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诊断
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 。 主要发生在成年男性 ,Chiechi 等[6]研究了 24 例颅内 室管膜下瘤患者 ,发现 17 例 (70. 8 %) 为男性 ,平均 年龄为 48. 1 岁 。国外有家族性室管膜下瘤的报道 , 推测与遗传有关[7] 。本组 5 例为男性 (62. 5 %) , 3 例在 30 岁以下 ,平均年龄为 32. 9 岁 ,显示国人的平 均发病年龄似比国外提前 ,这可能与患者出现症状 后就诊及时以及人种的差异有关 。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 年第 23 卷学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 MRI 诊断
任爱军 , 高培毅
【摘要】 目的 研究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 MRI 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神经放射学认识 。 资料与方法 搜集 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 ,男 5 例 ,女 3 例 ,发病年龄 16~47 岁 ,平均 32. 9 岁 。着重分析肿瘤的好 发年龄 、部位 ,MRI 信号特点 ,肿瘤增强情况 。 结果 左侧脑室内 4 例 ,右侧脑室内 3 例 ,双侧脑室内 1 例 ,除 1 例 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外 ,其余病例皆发生于侧脑室室间孔附近 ,肿瘤漂浮在侧脑室中 。肿瘤最大直径 4 cm , 最小 1 cm。T2WI 肿瘤呈均匀高信号 ;T1WI 肿瘤呈等 、低信号 ,肿瘤内部可见小囊状低信号区 。增强扫描 ,肿瘤无强 化或有轻微强化 。 结论 室管膜下瘤的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 ,术前 MRI 检查可以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室管膜下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MRI Diagnosis of Lateral Ventricular Subependymomas
REN Aijun 3 , GAO Peiyi 3Department of Radiology , General Hospital of Navy , Beijing 100037 , P. R. China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
影像科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
整理ppt
8
? 直径<1.5cm
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
肺癌
整理ppt
肺癌
9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3、肿瘤分期
TNM 分类及临床分期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 会( AJCC )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联合制 定的。对判定癌症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为全球医学界客观评定癌的临床情况 提供了统一标准
整理ppt
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5、预后评估
PET已成为NSCLC术前标准检查的一部分,其结 果与生存期显著相关
整理ppt
30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6、复发监测 影像学检查是肿瘤复发监测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整理ppt
31
二 肿瘤影像诊断方法
1. X线的特点及应用 2. 超声的特点及应用 3. CT的特点及应用 4. MRI的特点及应用 5. PET的特点及应用
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肿瘤完全消失并 维持4周,
整理ppt
27
一 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4、治疗评价:
形态学评价: RECIST;WHO;容积测量
功能评价: 核素肿瘤血管生成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灌注成像; 对比剂动态增强MRI PET-CT
整理ppt
28
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治疗后随访,CT示右肺上叶病灶较 前进展,PS、TDC斜率较前增高
重点观察:
综合分析:
整理ppt
51
四 肿瘤影像诊断步骤
4、临床、检验、影像三结合 结合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家族史、
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小囊变时可呈更低密度,合并出血时 局部呈高密度 • 钙化常见,可达50%,幕下者多于幕上者
五、影像表现
MRI: • T1多呈低、稍低或等信号,稍高于脑脊液
信号;T2一般呈均匀高信号; • 肿瘤内可见多个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区,
为富含粘液的囊状结构,并非肿瘤的坏死、 液化 • 当肿瘤内出现囊变、钙化及出血时可呈现 为混杂信号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诊断有缓慢生长特性的良性肿
瘤,WHO I级 ➢ 1945年 Scheinker首次报道 ➢ 起源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神经胶
质祖细胞(双向分化潜能)
二、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大多无明显症状。
但当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时,可 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从 而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或喷 射性呕吐等
四、病理表现
➢ 组织学特征:单个或成簇形态一致的瘤 细胞散布于丰富的神经胶质纤维网中, 常伴有大量微囊变合并一些微小钙化灶, 异型性较轻,核分裂像少见
➢ 免疫表型GFAP及s-100蛋白均呈强阳性
五、影像表现
CT: • 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D<2cm),
边界清楚; • 以实性成分为主,呈等或稍低密度,合并
三、一般特性 约占颅内肿瘤的0.2%~0.7% 常见于中年男性,40-60岁最为常见 呈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非侵袭性
极少复发 四脑室>侧脑室(靠近室间孔或透明
隔)>三脑室>导水管>脊髓中央管
四、病理表现
➢ 肿瘤大体为边界清晰,呈白色或浅灰白 色,实性肿瘤,质地均匀、较硬;
➢ 主要由室管膜细胞和膜下的星形细胞构 成;星形细胞是其中一种活跃的成分, 室管膜细胞分散在其中;
五、影像表现 ➢ 增强:肿瘤实性部分大多数无明显
强化或轻度强化——鉴别要点 ➢ 原因:血脑屏障相对完整?,含有
丰富的胶质纤维且伴有多数小囊状 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