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宫廷为服事皇室而设立的机构

合集下载

内务府的具体职责

内务府的具体职责

内务府的具体职责内务府是清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的职责广泛且重要,涉及到皇室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对内务府具体职责的详细描述:首先,内务府是负责管理皇室财务的机构,包括皇室的收入、支出、财产和土地等。

皇室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各地的税收、土地租金、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出售以及各种皇室产业的收益。

内务府负责将这些收入统一管理,确保皇室日常开支的充足和各项费用的按时支付。

同时,内务府还要监督皇室产业的经营,确保其经济效益最大化。

其次,内务府还负责皇室内部的事务管理,包括皇宫内的建筑、设施、陈设、安全等。

内务府设立了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建筑维修、清洁卫生、采买物品、膳食供应等各项事务。

这些部门的工作都是为了保证皇宫的正常运转,为皇室成员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内务府还负责皇室人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清朝时期,许多官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内务府就是皇帝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重要助手。

内务府官员负责向皇帝推荐人才,并对官员的品德、能力和表现进行考察和监督。

同时,内务府还负责管理宫廷内部的纪律和秩序,确保宫廷内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此外,内务府还负责管理皇室人员的生活事务,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

皇室人员的衣食住行都有严格的规定,内务府负责制定这些规定并监督执行。

在婚丧嫁娶方面,内务府也要负责安排各种礼仪和活动,确保皇室人员在这些重要时刻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最后,内务府还负责管理皇室的文化艺术事务。

清朝时期,皇室对文化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视,内务府设立了多个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书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艺术事务。

这些部门负责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培养皇室成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总之,内务府是清朝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它的职责涉及到皇室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内务府在管理皇室财务、事务、人员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以看出内务府在维护皇室尊严和保持皇室正常运转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历史趣闻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历史趣闻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导语: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

历史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

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八旗
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

历史
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

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八旗制度产生时,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

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和清王朝封建君主制的确立,皇属包衣牛录的职责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向具有宫廷服务性质的机构——内府转化,这就是内务府的雏形。

清入关后,由于清宫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历代封建王朝宦官制度的影响,内务府一度被宦官机构——十三衙门取代。

但是十三衙门这一机构不能适应满族统治集团的政治需要,随着清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巩固,十三衙门也就必然重新被内务府所取代。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载,“国初设立内务府。

顺治十一年裁,置十三衙门。

十八年裁十三衙门,仍置内务府。


职责
清代内务府的职责是“奉天子之家事”,管理宫禁事务。

其成员由内务府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的15个包衣佐领、18个旗鼓佐领、两个朝鲜佐领、一个回子佐领和30个内管领的包衣人及太监组成,其机构组织兼容了清初内务府和十三衙门两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并最终形成了以七司三院为主干兼辖其他40余衙门的庞大的宫廷服务机构。

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国家机构中职官人数最多、机构组织最为庞大的衙门,在维护清朝统治和专制皇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务府总管是到底是做什么的 这个部门相当于什么机构

内务府总管是到底是做什么的 这个部门相当于什么机构

内务府总管是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部门相当于什么机构本文导读: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人员要比最忙的户部多十倍,达三千多人,可谓清朝最庞大的机关。

它管的皇家事务无所不包,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有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

下设“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总之凡是跟皇室沾边的事,全都由他们操办。

而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谁也无权干涉清朝的税收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户部主管的国库,一块是皇帝个人的内库。

内库的钱一般由户部按年预算从国库拨发。

由内务府全权管理,户部无权过问。

起初,皇帝内库和国库分开独立管理是防止和杜绝皇室的铺张浪费,每年拨多少就多少,花多花少都有数。

后来内务府的钱越来越不够花,原因是服务的职能在不断地拓展,从吃喝拉撒、宫廷采购、皇家当铺到土木工程、婚丧嫁娶等等。

钱不够用怎么办?内务府就开始参与盐税关税、卖官鬻爵,只要是挣钱的,都插上一手,而且合情合法。

因为清廷明文规定,内务府拥这些权利。

这就使内务府成了全京城无所不管、无所不办的最牛部门。

这样长此以往,贪污腐败滋生,而且愈演愈烈。

据史书描述,内务府的一个内府堂郎中,一年就能贪污两百多万两,干上几年,就不下上千万两。

乾隆帝从内务府得知十两能买一个鸡蛋,一次召见大臣汪文端,随便问他吃早饭的事,险些说穿帮把内务府装进去,赶忙解释说,他吃的那四个鸡蛋是残次品,不够上供的标准,才几文钱一个。

乾隆点点头。

算是混过了关。

道光帝极为简朴。

当时京城时兴穿戴“出风”的皮袄,就是皮里以缎面,缎衬比皮里长出一段,露在外面,叫作“出风”,以显华贵。

内务府给道光也做了一件,道光帝认为缎子比狐皮贵重,不应长于狐皮,“出风”只是装饰,无实际用处,于是命把四周添上皮子,以保缎面不受磨损。

内务府领旨后,想趁机捞油,说需200两银子才能改。

没想到道光帝嫌太贵,便命不用改了,内务府想捞钱就泡了汤。

“内务府”在清朝宫廷建筑中的位置是什么?

“内务府”在清朝宫廷建筑中的位置是什么?

“内务府”在清朝宫廷建筑中的位置是什么?一、内务府的概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内务府”则是宫廷建筑中的重要存在。

内务府作为清朝的内务机构之一,负责管理皇家家庭的内务事务,担当着宫廷建筑的重要角色。

二、内务府的职责与职能1. 管理宫廷建筑内务府在清朝的宫廷建筑中,担负着管理和维护的重任。

其职责包括监督宫殿、园林、佛寺等建筑物的建设与维修,确保宫廷建筑的完好与安全。

同时,内务府负责宫殿内部的装修、摆设等,以展示皇家的尊贵与富丽。

2. 照料宫廷生活除了建筑管理的职责外,内务府还负责照料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内务府管理皇帝的住所、衣食起居等,确保皇帝的日常生活得到舒适和充实。

此外,内务府还负责皇后、贵妃等后妃的居所、衣物等事务,为她们提供恰当的生活环境。

三、内务府的地位与影响1. 宫廷建筑的文化象征作为清朝宫廷建筑的管理机构,内务府所承担的职责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宫殿的雄伟壮丽、园林的精致细腻,都体现了清朝皇权的威严和文化底蕴。

而内务府的管理,使这些建筑得以维护和传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2. 宫廷生活的精心呵护内务府的存在,保障了清朝宫廷生活的繁荣与秩序。

宫廷建筑的修缮与布置,展现出皇家家庭的尊贵与奢华。

同时,宫廷生活的细节和礼仪也由内务府来管理,体现了清朝宫廷文化的独特风采。

3. 宫廷建筑的保护与延续内务府在管理宫廷建筑过程中,注重维护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技术与工艺,内务府使宫廷建筑的风貌得以保持并得到传承,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建筑遗产。

四、结语“内务府”作为清朝宫廷建筑中的重要机构,承担着维护、管理宫廷建筑和生活的重要职责。

其地位和影响不仅体现了清朝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通过内务府的管理与保护,古老的建筑文化得以延续,并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遗产。

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

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

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
内务府相当于是皇室的管家,是清朝独有的一个部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皇室家务,所有和皇帝生活有关的事情都由内务府来负责。

放到现在也没一个完全相匹配的机构与之对应,毕竟现在也没什么皇帝贵族了。

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专门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人员要比最忙的户部多十倍,达三千多人,可谓清朝最庞大的机关。

它管的皇家事务无所不包,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有盐政、分收榨关、收受贡品。

如果说内务府是负责皇帝家事,那都察院所承担的,就是朝廷国事。

清朝设立都察院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皇太极时期。

跟内务府很相似的一点在于,设立这些机构,就是为了皇帝把大权抓在自己手里。

清朝的庆丰司

清朝的庆丰司

清朝的庆丰司史料解读DANGANYUSHEHUI口潘茂桐庆丰司,清朝内务府的直属机构之一.内务府是掌管清代”宫禁”事务的机关,举凡皇帝的衣,食,住,行等,都由它来承办.其中所需牛羊的饲养,放牧和供给,也是庆丰司的职掌.清初,庆丰司称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归并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年)始另设庆丰司.其最高职官为值年大臣1人,由皇帝在内务府总管大臣内钦派;之下设郎中2人,员外郎1人,主事1人,委署主事2人,笔贴式l4人,书吏2人,分别掌管司内各项事务.庆丰司在京城,张家口外和盛京等地饲养着大批牛羊,以备皇家生活之需.设于京城的有牛圈4个,羊圈6个.其中内牛圈2个.设于皇城之内,额定养牛145头.外牛圈2个,设于京城南苑.一为续牛圈,额定养牛l31头;另一个乳饼牛圈,额定养牛59头.羊圈6个,均设于城南丰台,额定养羊l700只牛羊各圈均各设有厩长1人,厩副2人,厩丁12人,平时专司各圈牛羊的饲养管理事务.这些牛羊自人圈之日皆烙以火印为记.平时以豆类和谷草为饲料喂养,每年的农历三月末至十月初,外牛圈和羊圈所养牛羊中绝大部分要放至野外牧养,名曰出青一对各圈牛羊的饲养状况,每年庆丰司官员都要前往视察考核.若发现某圈牛羊瘦弱.其厩长和厩副皆要受罚.第一年厩长罚俸6个月,厩副鞭50;如连续二年如此,则厩长罚俸一年,厩副鞭笞八十;若至三年仍然如故,则厩长革职,厩副鞭苔一百后降为厩丁.另外,每三年还要考核一次各圈牛羊之数.除因瘟疫死亡外,呋呋呋素呋呋呋素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呋搜求,本旗政府虽已觅得其印成上述之书一巨册,计四百页,核其内容,足以资为劫夺之物证.然目下邮寄之不可能,只得将原书序文,凡例等照抄;并将残留未运部分档案拍为照片,藉资提证,务期将劫去之档案文卷三十一箱要求返还.2.预归还之财产,先交于中华民国政府官员,该官员系驻日本国内东京,由其代为保管,以转交于南京行政院蒙藏委员会,通知声请人领取之.3.经已谅解,损失财产实行归还后,倘遇其他国家或国民对于此项财产提出相同之要求时,要求国政府将作适宜,公正在互助公约下,关于此类冲突要求之调整,并遵照任何之决议.4.此项归还财产要求之提出,将不妨害要求国政府或有向日本帝国政府关系此项财产之其他权利及其他要求.中国政府《文物损失索还书》送达南京后,赔偿委员会经蒙藏委员会转令土旗政府补呈《索还书》英文译件.土旗政府当即请人译妥,于1948年l2月下旬寄出.以上所列资料说明土旗政府及总管荣祥对追索被劫档案文献异常重视.1949年3月,赔偿委员会通过蒙藏委员会转知土默特旗政府:”归化土默特旗政府准行政院赔偿委员会穗二处卯宥代电开:’倾据驻El代表团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电呈,略以土默持旗被劫文物一案经咨准盟总复开,目前无线索足供调查等情,相应电请查照转知等由到会,合行转仰知照蒙藏委员会.”人们已无从知晓南京政府的驻El代表团是如何与盟总交涉的,盟总又是怎样进行调查的,但其中的敷衍搪塞之嫌却不能排除.不管怎样,土默特旗索还档案文献的努力失败了,此事从此搁置,直到如今,日本侵略者这一欠帐仍未清偿.附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在参与编纂《土默特志》的过程中,曾在内蒙古图书馆见到过《巴彦塔拉盟史资料集成?土默特特别旗之部第一辑》,共收土默特档案文献287件.其中康熙,雍正两朝的文献尤为珍贵,为现存档案中所无当时曾经设想,被劫档案中未被编入该书的重要文献应该更多,倘能见到这些文档,对充实志书.使之更具资料性自是大有裨益的:因而多方探询,后听自治区史学界的学者说,来呼和浩特进行学术交流的13本学者某氏,在谈话中说他曾见过土默特历史档案,现仍存日本某大学闻此消息,土默特左旌已故副旗长云海先生,曾托请从事中El友好工作的人士,就便进行调查了解.希望通过民间文化交流的方式,谋求被劫档案还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竞未能如愿.好在现在已不是”无线索足供调查”的那个时代了,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日友好不断发展,土默特历史档案文献总有一天会重归故里的.(作者单位:呼市土默特左旗档案馆)档李与社金?2004?2DANGANYUSHEHUI■清朝的庆事目.焘NNY慧U.,”-m—uu:a,aysn,DAGAUSHEHI凡因饲养管理不周而死亡的,牛若百另有一处羊场,设于多伦诺尔厅东北时,皆由京城派出厩长一人,厩副二头之中达到13头以上,羊若百头之中的内务府上驷院所辖达里岗爱马驼人至张家口外各牧场,会同拣选护达到10只以上,厩长鞭笞八十,厩副场中,所养羊80群.为了管理这七处送.送交牛羊的路上,各地方官员更鞭笞五十.牛羊牧场,设有管理三旗牛羊群都统是小心防范,严查盗换,出府人县所这些平时饲养在京城内外的牛兼总管1人,下属小总管2人.其一是经之地均出具印结,交与押送人员,羊,主要供皇宫日常需用.其用途从张家口外三旗牛羊群小总管1人,下以明责任.牛羊到京后,还须由庆丰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以下几项:一是辖副总管2人,牛群,羊群协领各3人,司值年大臣率同众司官亲往验看,若每当皇帝举行各种祭祀,均要供给黝牛群,羊群委署协领各6人.每群设牧认为牛羊疲瘦,即将经手职官治罪,牛,全牛和羊作为祭品.二是逢皇帝长1人,牧副1人,牧丁6人.其二是达牛羊驳回更换.这七个牧场除提供大每年亲耕之时要供耕牛.三是宫中举里岗爱羊群小总管1人,由达里岗爱量牛羊外,每年还须向皇家提供乳制办各种宴会所需牛羊,均要供用.四马驼场小总管兼任,下辖翼长3人,委品.共需上交乳油13097斤,乳饼619是御茶膳房每日为皇家备膳,所需乳署翼6人.每群的牧长,牧副,牧丁数斤,乳酒2530斤,并负责运送到皇宫.饼,乳酪俱从牛圈取乳,所需牛羊肉量与张家ISl外牛羊牧场相同.同时,另外,庆丰司还在盛京,养息牧十b从牛芏网廊用,百县崔阜帝外缰埔达匪但枇特编窨全而沿古和打魁包持=沿右特惦桶羹生半幸各地时,庆丰司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牛羊,并随行前往.六是皇子,公主的婚嫁所需礼牛礼羊,以及喇嘛在宫内诵经所需牛羊,也要取用.这些所用之项,包括的具体内容名目繁多,虽然各条名目使用牛羊数量皆有定制,不可滥取,但日积月累,数量非常庞大.其后果是京城内外牛羊圈所养之数远远不敷使用之需,必须不断补充.补充的办法是,用牛时先取自于内牛圈,内牛圈数额不足时,由外牛圈添补,外牛圈的缺额由庆丰司的牧场添补.羊圈的缺额也照此办理.每年大约需由牧场补充牛200至26o头.羊八,九千只.为了不断补充京城牛羊圈,庆丰司专设牧场饲养大量牛羊.设于张家口外察哈尔之地的有牛群牧场三处,共养牛40群,每群三百头.其中正黄旗牛场宽90里,周围320里,养牛13群.镶黄旗牛场宽一百里,周围420里,养牛14群.正白旗牛场宽6O里,周围280里,养牛13群.同地区还设有羊群牧场三处,共养羊140群,每群l10HD只.其中正黄旗羊场宽一百里,周围420里,养羊50群.镶黄旗羊场宽140里,周围460里,养羊40群.正白旗羊场宽一百里,周围六百里,养羊50群.■档案岛主食-2oo4-2DANGANYUSHEHUl 的防御,骁骑校,护军校,护军等职务,均由各场官员和牧丁兼充.为了监督管理,庆丰司还派出委署主事1人,笔贴式1人,前往张家口外值班,随同都统办理牛羊群事务.五年为一期轮换.以上各牧场的牛群每过六年,羊群每过三载,皆要由大臣和侍卫会同该处总管亲临查验.届时清点其数,均分畜群,谓之均齐.同时还要对牛羊群的馈养管理状况进行核查.以定对职官的赏罚.核查的方法与标准是:以上次均齐之数为基础,本次通计每群头数后,凡是牛群,原五头牛在此六年中应增加牛犊二头;凡是羊群,原三只羊在此三年中应增加羊羔一只;所增牛犊或羊羔,在补足本群死亡之数后,余缺之数即明.这样核查之后,再根据牛羊余缺盈亏的程度,对牧场的各级职官兵丁,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惩.奖赏的项目主要有加级,赏狼皮或狐皮端罩,赏羊皮缎袍,赏毛青布十匹至六十匹等.惩罚的项目主要有革职,罚俸六个月至一年,鞭笞四十至一百等.庆丰司值年大臣每年都要数次行文张家口外牧场总管,向这七处牧场索要牛羊.每次逢牛羊输送京城设于盛京的有黑牛馆和乳牛馆,两馆共养黑牛70头,乳牛一百头,牛犊一百头,羊350只.设于养息牧的有新,旧苏鲁克两个牧场,均地处养息牧边门之外,周围250余里,共养牛四千余头,羊一万只.各设相应职官管理.每年牛羊出人之数由盛京将军造册咨报.逢均齐查核之年,亦由盛京将军派员办理.查核的标准和办法,与张家口外牧场相同.所养牛羊除解送京城外,还要供清朝三陵和都城隍庙的各项祭礼之用.设于吉林打牲乌拉五庄屯的牧场,养牛四百余头,供给该屯种地之用,由屯丁牧养.查核办法是每三头牛在三年后应增生一头.查核情况由打牲乌拉总管造册咨报. 档案资料中的这些记载,使人读过之后禁不住掩卷长思占用如此广阔的牧场,饲养数万肥壮的牲畜,设置层层统辖的官吏,驱使人数众多的牧丁,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却仅仅是为了清朝皇帝生活中所需的部分牛羊.由此管中窥豹,可见清朝皇家生活的奢靡与腐朽.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社会,被人民革命的洪流所推翻,也实属历史的必然.(作者单位:通辽市档案局J。

清朝内务府下属机构

清朝内务府下属机构

清朝内务府下属机构清初设内务府,以包衣司其事。

入关后,明32卫人附清,设内管领处、茶饭处及苏州、江宁、杭州织造官。

顺治11年命工部立十三衙门,设八监(司礼、御用、御马、内官、尚衣、尚膳、尚宝、司设)、三司(尚方、惜薪、钟鼓)、二局(兵仗、织染)及包衣三旗牛羊群牧处,兼用外臣和宦官。

康熙元年诛内监吴良辅,复以三旗包衣设内务府。

内务府管理宫廷典礼、仓储、财务、工程、畜牧、警卫、刑狱等事及皇家事务,下辖广储、会计、掌仪、都虞、慎刑、营造、庆丰七司、上驷、奉宸、武备三院等不同职能机关。

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从二品,乾隆14年升正二品,无定员;又称少府),特简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任,掌内府政令、供御诸职。

内务府大臣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南书房、上书房翰林同为内廷官员,经常接近皇帝,权势很大。

属员:堂郎中、主事各1人,掌文职铨选,章奏文移;笔帖式36人。

(1)内务府职官机构1.广储司(掌六库出纳,辖织造、织染局)总管六库郎中4人(2人由各部司员兼摄);银、皮、磁、缎、衣、茶六库郎中4人(银库郎中2人,兼司皮、磁二库;缎库2人,兼司衣、茶二库);员外郎18人(六库各2人,兼摄者各1人);六品司库6人(六库各1人);八品司匠6人(银、磁、衣三库各2人);副司库12人、库使80人;催长8人、副催长4人。

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光绪30年裁)各1人,由司员内奏简;六品司库各1人,库使、笔帖式各2人。

2.会计司(掌本府出纳,凡果园地亩、户口徭役,岁终会覈以闻)郎中2人、员外郎5人、主事1人、催长5人、副催长3人。

3.掌礼司(掌本府祭祀与其礼仪乐舞,兼稽太监品级,果园赋税;宣统元年避溥仪讳,改掌仪司为掌礼司)郎中2人、员外郎6人、主事1人、催长2人、副催长2人;司俎官(正六品)4人、读祝官4人、学习读祝官3人、赞礼郎13人、学习赞礼郎4人(俱六品衔食七品俸);八品催长1人、果房掌果、副掌果各2人、果上人12人、催长1人(俱正九品)。

清宫的机构有那些

清宫的机构有那些

清宫的机构有那些?清朝的后宫情形是:皇后(大太太),其次为皇贵妃(大姨太)其次为贵妃(二姨太,二人),其次为妃(三姨太,四人),其次为嫔(四姨太,六人),其次为贵人(五姨太,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六姨大,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七姨太,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

宫女最特别,她们的地位是丫鬟,除非被皇帝看中,并且“幸”过,她们到了二十五岁,可以退回本家,另行出嫁,同时期官女的平均数目,在清朝最少,约两千以下。

在这方面,清朝比起来最有“仁政”。

因为,比起唐玄宗的四万宫女来,当然是“仁政”。

宫女可以升级,但很难跳级。

婢作夫人,要慢慢来。

选进来的秀女就不同。

宫女要升到贵人或嫔,得经过做答应和常在的阶段,秀女则一进来,便可做到贵人以上。

例如宣宗道光皇帝的和妃,就是由宫女科班出身的;文宗咸丰皇帝的贵妃(后来的慈禧大后),就是由秀女一做便是贵人,由贵人升为嫔,做嫔时候生了儿子(后来的穆宗同治皇帝),皇帝一高兴,再把她升为妃,以至贵妃(大家称为懿贵妃)。

除宫女以外,其他的都是皇帝正式姨太太,永远不能脱离宫廷。

她们中间,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就分配给她们一起住。

宫女名额按地位来分,一般情形是:皇后分到宫女十人,皇贵妃、贵妃分到宫女八人,妃嫔分到宫女六人,贵人分到宫女四人,常在分到宫女三人、答应分到宫女二人。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

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

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

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

方案-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

方案-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

清代内务府研究综述'许多学者都认为清代的制度大体而言,是沿袭着明代的制度而来的,这可以说是极为笼统的的说法。

中国历朝历代兴衰亡替,表面上看来虽是政权的彼此交替,制度的大体规模也没有剧烈的改变,但是其中仍然有因革与创新的区分。

清代对于中国汉人本位中心的史观而言,是一个外来民族的政权,或称之为部族政权[1]。

但为史者不宜有过份主观的史观,就客观的人口数字而言,满族之于汉族是少数对于多数,因此在本文里俱称清代政权乃为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宫廷为服事皇室而设立的机构,最高总理机关是总管内务府衙门(在京),最高主管是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

衙门设有内务府堂可办理事务,其下辖有七司三院等多处部门,参照光绪朝的《大清会典》,内务府主要的机构有: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司、庆丰司、慎刑司、营造司等处,此外还有不少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内三旗参领处等。

整个机构的规模相当庞大,几乎就像是推动整个清朝国家事务六部机关的缩影。

曹宗儒在其《总管内务府考略》中,对内务府的职掌有一番评判:“……总管内务府衙门拟内阁,内务府大臣拟阁揆,广储司拟户部,都虞司拟兵部,掌仪司拟礼部,庆丰司则因清代起于游牧,故甚重之;而会计司拟税关与丁粮之,营造司拟工部,慎刑司拟刑部,至于吏部铨选之事,则归之于坐办堂郎中,”[2]相对于六部而言,而内务府更参杂了少数民族的特权基本考量,清朝在入关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已经建立了八旗制度来管辖于今东北地区的民族及人口,经过太宗朝的改革,旗制已趋完备。

在汗(或皇帝)及八旗的旗主之下,有一部份专供旗主役使的人,满语称作包衣[3]。

包在满语是家的意思,衣是的、之字的意思,包衣是对皇室及八旗旗主直接负责办事的一个特殊阶级。

孟森先生言道:“其初八旗本无别,皆以固山奉职于国,包衣奉职于家。

”[4]八旗各有各自的包衣,而皇帝因拥有上三旗[5],也就独自拥有上三旗之下的包衣。

清代官制概述

清代官制概述

清代官制概述一、中央官制清代的职官制度,基本上是沿袭明朝,只是到了雍正、乾隆时期,才逐渐有所调整,作了一些改变。

清朝的中央政府,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的部门:第一是中枢部门,如内阁、军机处和六部等;第二是一般中央机构,如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等;第三是专门为宫廷、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如内务府、宗人府、太医院等。

甲、中枢部门内阁内阁是中枢部门首要机构,是皇帝以下的政权中心,它是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官署。

清初建国于东北,设立内三院,即秘书院、弘文院和国史院,其职权大体与内阁相同。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裁撤内三院,设立殿阁大学士,是为清代内阁设立之始。

内阁就是内廷殿阁的意思。

进入内阁办事的官员,通常有大学士4人,协办大学士2人,其下还有内阁学士(照例兼礼部侍郎衔)、侍读学士、侍读、侍讲、中书、笔帖式(文书)等官。

内阁是个大机关,但内阁中书却是个小官吏,负责起草一般文诰及缮写,犹如后世的秘书。

清朝的内阁有三殿三阁。

三殿是保和殿(乾隆以后未再使用)、文华殿和武英殿;三阁是文渊阁、体仁阁和东阁。

凡内阁大学士照例要冠以殿阁的名称,如保和殿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这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协办大学士则不加殿阁衔,他们大多是六部中某一部的尚书,径直称为某部尚书。

内阁大学士也被尊称为“阁老”或“中堂”。

阁老就是内阁的老者、长者的意思。

中堂是唐代于中书省设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后世因称宰相为中堂。

军机处内阁大学士的任务,是代皇帝起草诏书,批答奏章,参与军国大事。

内阁虽然是最高衙门,但并非政务的真正中心,内阁大学士虽然官居一品,但职权并非很大,这是因为还有一个权力机构压在内阁的上头。

这个权力机构,在清初(公元1645—1722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凡军政大事都由诸王大臣签议,皇帝可以说是这个会议的主席。

后来此机构大权旁落,仅存名义。

雍正年间,另一个权力机构代之而起,它初称“军机房”,后称“军机处”,军机处原为当时用兵西北,征伐准噶尔部而设的一个暂时性的军事行政机构,类似现代的总参谋部。

内务府

内务府

此外,内务府还管辖有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处,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黄武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敬事房等。

其中敬事房为管理宫内宦官的机构。

清初,设内务府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入关后置内管领处。

顺治十一年(1654),命工部立十三衙门,设司礼、御用、御马、内官、尚方、尚膳、尚宝、司设等八监,尚方、惜薪、钟鼓等三司,兵仗、织染二局,兼用满族官员与宦官主管。

次年,改尚方司为尚方院。

十三年(1656),改钟鼓司为礼仪监,尚宝监为尚宝司。

十七年(1660),改礼仪监为礼仪院,内官监为宣徽院。

康熙元年(1662),复设内务府,改尚膳监为采捕衙门,惜薪司为内工部。

十六年(1677),改御用监为广储司,尚方院为慎刑司,采捕衙门为都虞司,内工部为营造司;二十三年(1684),又由掌仪司分立庆丰司,总称司,宦官之权皆归内务府。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内务府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管理皇宫内部的事务,为皇帝和皇后提供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服务。

内务府内设有许多机构,每个机构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功能。

本文将逐一介绍内务府内设机构的情况。

首先是内务府的总管机构——总管衙门。

总管衙门是内务府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内务府的各项工作。

总管衙门下设有许多部门,如财务部、人事部、行政部等,分别负责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和管理、行政事务等方面的工作。

其次是内务府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处。

财务处负责内务府的财务收支管理,包括编制预算、核算账目、审计财务等工作。

财务处还负责管理内务府的财产,确保财产的安全和正确使用。

内务府还设有一个重要的机构——文书库。

文书库负责管理和保存内务府的各种文书档案,并提供相关文书和档案的查询和复印服务。

文书库还负责编纂和编辑内务府的文件和公文,确保其规范和准确。

内务府还设有一个重要机构——宫廷医院。

宫廷医院负责皇宫内部的医疗保健工作,为皇帝、皇后和其他宫廷成员提供医疗服务。

宫廷医院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组成,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确保皇宫成员的健康。

内务府还设有一个重要机构——神道庙。

神道庙是皇帝和皇后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也是内务府的宗教活动中心。

神道庙由一批专门负责祭祀和管理的官员组成,他们负责准备祭品、举行祭祀仪式等工作。

内务府还设有一个重要机构——宫廷学院。

宫廷学院负责教育和培训宫廷成员,包括皇子、公主和其他宫廷官员。

宫廷学院教授各种学科知识和宫廷礼仪,培养宫廷成员的才能和修养,以适应皇宫的要求。

以上是内务府内设机构的简要介绍。

这些机构在内务府的日常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皇宫内部的秩序和效率。

通过这些机构的协调合作,内务府能够为皇宫成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和管理,使皇宫成员能够安心工作和生活。

内务府内设机构的工作无声无息,但却是皇宫运转的重要保障。

内务府总管是多大官

内务府总管是多大官

内务府总管是多大官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比事务最繁的户部人数多十倍以上,可以说是清朝规模最大的机关。

内务府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内务府总管可以是清朝最肥官。

因为内务府是单独机构,只有皇帝有权管理。

内务府总管一般由什么人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般由皇帝的亲信大臣(旗人大臣(不是一定满洲人,汉军或者蒙古,朝鲜都有可能))担任。

其中也有一些宗室皇族。

清朝内务府总管大臣中:宗室皇族包括:允禄(庄亲王,康熙第十六子),永瑢(质亲王,乾隆第六子)等。

一些名臣:比如康熙朝的明珠。

乾隆的傅恒(孝贤皇后的弟弟),和珅,等等。

也有汉军旗大臣:比如年希尧。

内务府包衣汉姓人:比如高斌。

内务府包衣朝鲜人:比如常明内务府官员品级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

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还有一点就是清朝内务府总管正二品,清朝太监最高只能到四品(某些特殊赏赐除外)所以像甄嬛传等一些清宫剧不是历史,真正的内务府总管不由宦官当任,除了特殊原因之外。

内务府票内务府部门主要设置广储司都虞司掌礼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慎邢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此外,内务府还管辖有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处,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黄武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敬事房等。

其中敬事房为管理宫内宦官的机构。

清朝官员著名的总督内务府总管荣禄清末大臣。

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

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

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

内务府荣禄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

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

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

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

清朝的组织架构

清朝的组织架构

清朝的组织架构一、京师衙门内阁清朝最高行政机构是内阁,内阁设大学士为内阁长官,常兼任各部尚书,并加殿阁衔。

其时殿阁衔为四殿二阁,即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殿阁衔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每个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官员,但按实际权力和地位来划分,通常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

这种排序不仅反映了大学士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差异,也体现了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分量轻重。

值得注意的是,保和殿大学士并不常设,整个清朝期间,获得此衔的仅有傅恒、张廷玉等少数人。

大家可还记得康熙大骂群臣的片段: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吧这七个人那个不是两鬓斑白那个不是朝廷栋梁那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

内阁职掌为“掌议天下之政,宣布丝纶,厘治宪典,总钧衡之任,以赞上理庶务”。

内阁内部机构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蒙古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批本处、副本库、饭银库等,各有所司。

内阁的职官除大学士(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外,还有内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从二品;侍读学士,满四人、蒙古二人、汉二人,从四品;侍读,满十人、蒙古二人、汉军二人、汉二人,正六品;委署侍读,无定员;典籍,满二人、汉军二人、汉二人,正七品;中书,满九十人、蒙古十八人、汉军八人、汉三十人,从七品;贴写中书,满四十八人、蒙古六人等。

另有撰文中书,无定员,由大学士从汉中书内派委。

清代内阁在顺治康熙年间作为中枢机构,赞襄皇帝,掌理大政,是全国枢要总汇之所。

自雍正中期设军机处之后,大政归由军机大臣承旨,内阁逐渐不再参与机要,权任渐轻,遂成以处理本章为主的行政事务机构。

军机处雍正八年,清朝向西北准格尔用兵,决定于接邻内宫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旨。

不久更名军机处,并由单纯办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军机处设军机大臣若干名,一般由大学士兼任,也有选自各部院官者,以品贵资深者为班首,但无统属关系。

清末民初的北京商人与内务府

清末民初的北京商人与内务府

清末民初的北京商人与内务府作者:定宜庄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8年第05期摘要本文用口述访谈与文献档案史料相对比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案,也就是道咸以后三代出任内务府大臣的增崇家,以及为他家做生意的汉族商人刘家为例,讨论二者之间在生意上的往来、交往的方式、利益的较量,乃至双方各自的心态,叙述清朝以来京城的一些著名民间商人开设的商号店铺,与旗人、特别是内务府旗人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官商勾结本来是社会中的常态,只是方式各异,勾结日久,便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网络中人也逐渐具有了相同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社会风俗,并且深刻影响到当时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内务府,旗人,汉族商人,民间商号中图分类号 K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0-0003-09内务府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是清代为专管皇室“家事”而设立的机构,与管理“国事”的外廷分而为二,不相统属。

按照身份和地位说,包衣是皇室的家奴世仆,但他们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奴才”,所谓的主与奴,与内外文武大臣与皇帝的君臣关系并无实质区别,而且,正因他们是皇室的“家人”,与皇帝的关系更亲近、更特殊,所以往往被指派外任肥缺,既贵且富。

乾隆朝以后,由内务府旗人出身的,累官至尚书、大学士、将军、督抚的,代不乏人。

其中一些大家族“以视秦汉魏晋以降历代的名门望族之称世家者毫无逊色”。

①清朝中叶以后尤其如此。

他们在为皇室效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获取并集聚了大量财富,有些家族还数代累任内务府总管大臣等重任。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曹寅是如此,本文中提到的清末京师著名的大宅门金鱼胡同那家、秦老胡同增家,以及不断为耆老们提到的继禄与奎俊家族也莫不如此。

在我十余年为北京人做口述过程中,经常听到京师“八大宅门”一说,虽然没有人能确切地将这八家一一指明,但他们是宗室王公之外,京城最富有最煊赫的豪门无疑,而其中凡能明确找到来历的宅门的人家,则都是内务府旗人,与此相反的是,虽然有清一代位于高阶的八旗大臣与名人辈出,却不见或鲜见能够与这些内务府臣僚的豪门比肩者。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内务府作为清朝的官署之一,负责管理皇室的居住和生活事务,是清朝内务管理的核心机构。

内务府内设有多个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共同为皇室提供各项服务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内务府内设的一些重要机构。

一、管事处管事处是内务府的重要机构之一,负责管理内务府的日常事务。

管事处下设有多个科室,分工明确,包括文书科、库房科、宴会科等。

文书科负责处理文书、档案的管理和整理,库房科负责管理内务府的库房和仓储物资,宴会科负责筹备和组织皇室的宴会和庆典活动。

管事处的工作十分繁琐,但也是内务府正常运转的关键。

二、内厩处内厩处是内务府的马政机构,负责管理内务府的马匹和车辆。

内厩处下设多个科室,包括饲养科、马务科等。

饲养科负责管理马厩和马房,负责马匹的喂养和保养工作;马务科负责管理内务府的车辆,并负责皇室出行的安排和马车的维护。

内厩处的工作十分细致,需要熟悉马匹的特点和马车的使用,以保证皇室出行的顺利和安全。

三、内务府医院内务府医院是内务府的医疗机构,负责为皇室成员提供医疗服务。

内务府医院设有多个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

内科负责治疗内脏疾病,外科负责治疗外伤和手术,妇产科负责妇科疾病和生产的护理。

内务府医院的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保证皇室成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内务府学堂内务府学堂是内务府的教育机构,负责为皇室成员提供教育服务。

内务府学堂设有多个班级,包括儿童班、青年班等。

学堂的教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礼仪规范等,旨在培养皇室成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学堂的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以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

五、内务府图书馆内务府图书馆是内务府的文化机构,负责管理内务府的图书和文献资料。

内务府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图书管理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以保证皇室成员能够方便地阅读和研究相关资料。

六、内务府博物院内务府博物院是内务府的文物机构,负责保护和展示内务府的文物和艺术品。

明清各行政机构及其作用

明清各行政机构及其作用

明清各行政机构及其作用一、清代中央政权及官员设置清代中央政权机构多仿明制(清承明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1、三院——清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

清代内阁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学士满六人、汉四人。

清代内阁名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后来的军机处,才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

内阁的实际权力比明代小。

2、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

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预。

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上层的支持。

所以康熙皇帝时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任。

南书房设立后,皇帝谕旨多命南书房翰林撰拟,从而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3、军机处——雍正在位期间,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剥夺了诸王预政的权力。

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其名称有“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等。

为首者称为“领班”,亦称“首枢”。

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

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

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

军机大臣以下设章京等官,从六部员司和内阁中书里选用。

章京的任务是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作军机大臣的辅助人员。

章京也是满、汉人员各两班,每班八人,各设一领班。

章京参与机要,草拟圣旨,俗称“小军机”。

清代的军机处机构精简,行政效率高。

人少精干,遇事不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内设机构
内务府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机构,为皇帝管理家族和宫廷事务。

内务府内设了许多机构,具体如下:
一、一等机构
内务府的最高机构为一等机构,称为内务府总管衙门。

该机构由总管
和副总管负责统领。

总管和副总管既是清朝的重要官员,又是皇帝的
红人,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殊待遇。

二、二等机构
内务府的二等机构是八局(养心局、保和局、卫生局、中和局、钦差
大臣局、仪制局、修缮局、馆舍局),每局都有局主负责。

八局除了
管理皇帝的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事务外,还负责管理皇室遗产、财政、工程修建等事项。

三、三等机构
内务府的三等机构为十三衙门(六府印房、锦衣卫、试衣局、洗衣局、营造局、见闻局、南北书院、皇极殿、太医局、事务制度处、虎贲、
兵器局、饮马处)。

这些机构负责管理皇室的文化、军事、医药、工
程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务。

四、四等机构
内务府的四等机构是行内所,在宗族、宫廷管理、财政、工程、礼制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行内所由行内主事管理。

五、五等机构
内务府的五等机构是行外所,负责管理内务府的外事。

行外所的主要
任务是处理内务府和外部机构的关系,包括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与商业、海外机构等的关系。

以上是内务府内设机构的五个层次,可以看出内务府内设机构非
常庞大,拥有多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这个庞大的机
构保障了清朝皇帝和皇室家族的生活和管理,同时也为了清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黑图档·咸丰朝》看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

从《黑图档·咸丰朝》看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

从《黑图档·咸丰朝》看清代盛京内务府官员的选拔*赵彦昌 樊旭(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摘 要: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是盛京内务府往来文书的册档,为研究清代盛京内务府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本文通过新出版的《黑图档·咸丰朝》深入研究清代盛京内务府所属机构的官员设置、选拔入仕于任用制度等相关行政事务。

关键词:《黑图档》;盛京内务府;盛京将军;官员选拔;任用制度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9)04-0178-009一、引言盛京内务府又叫盛京总管内务府,是清政府在其陪都盛京设立的皇家服务机构。

关于其设立时间,祁美琴认为顺治时期内务府三旗包衣组织就已经在盛京成立,其职能、组织与北京总管内务府一致,而“盛京内务府大臣设立于乾隆十七年(1752)正月。

”[1]佟永功认为“为最初设置于顺治三年,称包衣佐领。

乾隆十七年,根据皇帝东巡,加强对皇室事务管理需要,正式设置盛京总管内务府,作为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管理机关,如同北京总管内务府。

”[2]总的来看,不管是三旗包衣佐领时期还是正式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其职能及组织形式在顺治初年就已基本确定。

内务府是为皇室服务而专门设立的机构,这种机构性质决定了其官员基本为包衣出身。

但内务府的任职官员并不都是包衣,有包衣出任内务府官,也有非包衣出任内务府官。

所谓包衣即奴仆、家仆,依赖于主人之家。

“有的作为管理包衣的包衣大和包衣牛录额真,这些人虽然隶属于包衣籍,但基本上脱离了社会劳动,成为管理者和组织者。

”[3]他们虽是皇帝的奴才,但这些“奴才”是相对而言的,他们是皇帝的忠实奴仆,同时也是封建统治机构的一部分。

这些内务府包衣既是皇帝的奴仆,也是公臣,可以拥有自己的官阶,拥有自己的财产,还可以拥有自己的仆人。

此外,也有非包衣出任或兼任内务府官,这在内务府高层官员中较为明显,如“盛京内务府,总管大臣一人,盛京将军兼,后改东三省总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内务府是清代宫廷为服事皇室而设立的机构,最高总理机关是总管内务府衙门(在京),最高主管是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

衙门设有内务府堂可办理事务,其下辖有七司三院等多处部门,参照光绪朝的《大清会典》,内务府主要的机构有: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慎刑司、营造司等处,此外还有不少附属机构,如三织造处、内三旗参领处等。

整个机构的规模相当庞大,几乎就像是推动整个清朝国家事务六部机关的缩影。

曹宗儒在其《总管内务府考略》中,对内务府的职掌有一番评判:“……总管内务府衙门拟内阁,内务府大臣拟阁揆,广储司拟户部,都虞司拟兵部,掌仪司拟礼部,庆丰司则因清代起于游牧,故甚重之;而会计司拟税关与丁粮之税收,营造司拟工部,慎刑司拟刑部,至于吏部铨选之事,则归之于坐办堂郎中,”[2]
清代于康熙朝时确立了内务府的大体规模之后,即由这些包衣职管宫廷事务,但不能去除统治者的基本心态,清朝的制度仍然沿袭了一部份明朝的遗产-宦官。

中国的朝代早在周朝时就有用宦者(即阉割过的人)以供服事天子[9],但因这些宦官是最贴近君王的一批人,也是最容易影响君王的一批人,而这些“刑余之人”,体气不全,若是君王性格易受宦官摆弄,常对国家的政局造成不良影响。

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的几个朝代,首推东汉、唐朝与明朝。

明朝东厂与司礼太监之用事,诚可谓为祸剧烈。

黄宗羲于《明夷待访录?奄宦上》中坦言明代用宦官之失:“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

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它无不皆然。

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员而已。

”[10]清承续了明朝的政统,又因是军事上的胜利者,对明代的弊政可说是甚为熟悉。

大体而言整个清代,是将宦官并入内务府体系下,由内务府的敬事房(后改为宫殿监)来统管,并且制订严格的条例来管制宫中的宦官,以防他们掌权生乱,沦入明朝故事。

曹宗儒亦言:“顾帝王之家事,委之宫监小人,既恐蹈明代之覆辙,而朝臣外人又难与闻。

惟三旗人员,世为禁旅,俨若家丁,虽自称为奴才,而内可为部郎,外可寄疆宇,其身份自非宫监可比。

康熙帝既欲改革旧制,于朝臣及宦竖之外,自以此项人员为宜。


[8]诚斯言哉!
虽然清代初期曾设有专用宦官主事的十三衙门,但为时短暂,至康熙朝复立内务府掌理宫廷事务,并且吸收了十三衙门的规制。

值得附带一提的是,在研究清代的政府机构时,不难发现于其中多有满汉融合的情形,而尤以内务府为最。

由此观之,研究内务府对清代史或是满学都是很有助益的,值得学者投下心力爬梳史料,以期对清代的“内务府体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