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就

合集下载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工作总结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民生福祉、区域协调以及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教育事业上,我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管控。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成就地资14.2 姚鹏 20141541039一、“十二五”中国工业的发展1.重化工业进一步深化。

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突出表现就是重化工业的总量和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得到了快速增长。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38.68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5%,较“十五”末增加2.9个百分点。

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搭建了基础平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部分行业突然投资过度、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压力加大、就业压力加重等许多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社会问题。

因此,平衡处理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将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迈进,在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和国际产业转移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预计重化工业化步伐还将加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然可能继续上升。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持续推进,预计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增加速度将有所放缓,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有所降低。

“十二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将是转变发展方式,集中表现为深化发展。

2. 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十二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整、优化和提高,并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重点是发展数字化、精密化、集成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快向柔性化生产方式转变。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

四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

集群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就是要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若干行业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

“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报告2015/10/15 9:44:00 陕西统计局“十二五”时期,在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内、外部压力和重重困难,积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的坚定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增强,产业、需求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大的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加强。

谱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又一新篇章。

经济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速发展逐步回归到稳步发展的过程。

初期几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由于受煤炭、石油及加工等能源工业价格持续下跌,市场需求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影响,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

初步预计到“十二五”末,陕西经济总量达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达11%,为近几十年来较好发展时期。

从各项指标来看都有大的增长,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46929.14元,略高于全国水平,年均增速11.6%,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从17位上升到2014年16位;财政收入达到3145.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4.6%,年均增长15%,累计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一五”的1.96倍和1.8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5万亿元,是“十一五”的2.19倍,平均每年增长21.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918.71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5.2%,年均增长16.7%。

同期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366元和7932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3%和15.4%,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同步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业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2014年与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40.2万亿元增至63.6万亿元, 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

对于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经济结构优化。

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高效、便捷的铁路网、公路网、航空运输网、城际铁路网、航道网逐渐形成。

2014年年末,铁路营业里程11.2万公里,公路里程446.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1.2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463.7万公里,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辉煌“十二五” 成都新成就

辉煌“十二五” 成都新成就

辉煌“十二五” 成都新成就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十二五”时期,是成都市勇担使命、创新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成都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五年,实现了经济发展高位求进的历史跨越,提升了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质,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开局,开创了内陆城市走向国际化的崭新时代,取得了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巨大进步。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竞相领跑市域经济,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现代制造业提升发展。

201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855.4亿元,已形成了以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10个重点镇工业点、5个与其他市州合作共建的工业园为主的工业发展空间格局。

2011-2014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281.8亿元,一汽大众、沃尔沃、石化炼化一体、戴尔、捷普、仁宝、纬创、华为、新筑轨道交通基地等70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

2013年起,组织编制并实施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分层次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轨道交通等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和机械4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过千亿。

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4年,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1.7%。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

2014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

十二五 小结

十二五 小结

十二五小结“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小结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经济方面,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达到7.8%。

GDP总量超过了60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服务业和消费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口和进口总量都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

其次,社会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发展成果。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明显改善。

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全社会的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医疗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城乡居民的医保、养老保险等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再次,环境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环保领域做出了积极努力。

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整治。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推进中注重生态建设,建设了一大批生态城市和生态园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十二五”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偏重于投资驱动,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仍然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全面的社会发展。

总之,“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

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作者:山西省统计局来源:《前进》 2016年第3期山西省统计局“十二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三大突破”推动“六大发展”,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全省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一)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省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着力在稳增长方面下大气力,做大文章,全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188.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02.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1年至2014年,分别增长12.9%、10.1%、8.9%和4.9%。

2015年受主导产业需求不足,特别是煤炭等工业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

尽管如此,“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依然达到7.9%。

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18元,比2010年的26249元增加8769元。

按201 5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624美元。

(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随着全省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全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969.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42.2亿元,年均增长1 1.1%。

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全省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民生事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十二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0年的1931.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43.4亿元,年均增长12.3%。

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 丹巴县“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

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  丹巴县“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

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丹巴县“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文/中共丹巴县委宣传部 降初泽郎. All Rights Reserved.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奋进。

硕果累累的“十二五”胜利收官,振奋人心的“十三五”号角吹响。

回望走过的“十二五”,是丹巴发展进程中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五年,是丹巴发展史册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年来,在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和“8·9”东谷特大泥石流、“11·22”康定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县委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战胜了各种挑战,开创了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4.75%。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

”展望“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加快发展时不我待。

我们将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大力实施脱贫奔康、依法治县、交通先行、产业富民、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围绕县委“12345”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补短板、强产业,确保到2020年与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数说“十二五”“十二五”期间是丹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211亿元,是201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4162亿元,是2010年的1.14倍,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625亿元,是2010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0.862亿元,是2010年的1.02倍,年均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94.05元,是2010年的1.73倍,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4元,是2010年的2.59倍,年均增长21%。

十二五工作总结5篇

十二五工作总结5篇

十二五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实施期。

在这一时期,全社会共同努力,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挑战,顺利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

现将“十二五”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成绩与经验,查找不足与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总体工作回顾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下面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经济发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二)社会进步1. 教育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2.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生态文明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3. 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重大进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三、重点工作详述(一)经济发展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社会进步方面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生态文明方面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

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

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标题:十二五计划是哪几年引言:中国的十二五计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和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五年规划。

这个规划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

那么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是中国的十二五计划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二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及其特点。

一、十二五计划的时间范围中国的十二五计划指的是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这一时间段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阶段进入到更为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新阶段的过渡期。

二、十二五计划的目标与主要内容1. 经济增长目标十二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过去依赖投资和出口为主的模式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驱动力的新模式。

计划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年均7%以上。

2. 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二五计划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计划期间,中国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高技术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3. 科技创新十二五计划将科技创新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

计划期间,中国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加快构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4. 务实开放十二五计划提出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

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投资。

5. 环境保护在十二五计划中,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6. 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还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十二五计划的特点及成就1. 转型升级的初步成果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业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迅猛。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展成就,为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总结一下“十二五”期间的一些重要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经济总量达到了全球第二位。

同时,中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加强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在“十二五”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推动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个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政策。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在社会事业方面,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规划还提出了“六个稳定”,即稳定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外贸、稳定外资、稳定社会大局。

这些稳定工作的目的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环境压力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国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农村贫困、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总之,“十二五总结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和成就,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国在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具备了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政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49.8%,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下 降4个月后再次小幅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 中涛表示,这一指数企稳回升,表明稳
增长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 积极变化。今年以来,面对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虽形有 波动,但势仍向好,上半年增速达到7%。回顾“十二 五”前4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
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农业看,综合生 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 “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从工业看, 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
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 新生力量。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已占据 半壁江山。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
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背景下,中国把握经济运行合理区 间,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同步扩大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 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1年至2 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8%,2014年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 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 提高4.1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人均GDP4 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
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 化步伐明显加快。“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的成
绩来之不易,人民满意、社会认同、世界瞩目。”国家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说。改革新动能:消除体制机 制障碍,对外开放纵深拓展近日,我国第一个按照“准 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测算的省级电网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双创”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开办 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科技创 新逐步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企 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十二五”陕西成就

“十二五”陕西成就

陕西日报:“十二五”陕西经济取得五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发展质量最好、民生改善最多、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陕西在经济领域取得五大成就。

量速齐增,经济发展奠定新基础。

“十二五”时期,“陕西速度”、“陕西效率”影响力世人瞩目,全省年均实现GDP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是“十五”时期的5.7倍,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十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2010年,陕西经济总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2014年达到1769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陕西投资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14年达到1871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突破50%,2014年达到52.6%,标志着陕西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化社会。

质效双提,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9年,陕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2014年达到7640美元,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全省百元GDP财政含量达到17.8元,较“十一五”时期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达到350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非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126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8%,同比增速快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

全省经济增长沿着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轨道稳步前进。

新老结合,多元产业引领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突飞猛进,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工业产业结构由能源化工主导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多元化支撑转变,非能源工业增长连续三年高于能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7%,文化产业占比达到5%,服务业占比达到42%。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全省科技进步指数居全国第7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8%,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

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成果概况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开始从“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迈进。

过去五年对电力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五年。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国,电力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新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开放,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今后,本报将推出“十二五”回顾专题报道,从供电和电网两个方面总结“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请注意。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5.1亿千瓦,5年间比“十一五”末的9.7亿千瓦增加了5.4亿千瓦,使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在各类发电中,占多数的传统发电、火电和水电已接近十二五规划目标。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9.21亿千瓦(十二五规划10.16亿千瓦,比预期减少25.79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937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2.9亿千瓦,超过29.37亿千瓦的目标)。

可喜的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均已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装机目标。

其中,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2951万千瓦,比“十二五”目标装机1亿千瓦超出2951万千瓦;在不考虑光热发电的前提下,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216万千瓦,比“十二五”太阳能发电目标装机3500万千瓦超出716万千瓦。

核电装机达到2608万千瓦,比“十二五”预期的4000万千瓦目标尚差1392万千瓦。

安装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大大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国西南水电基地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锦屏一级和二级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竣工投产。

据中电联预测,2021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14.7亿千瓦、同比增长7.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35%左右。

今年上半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8.7%,其中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分别增长5.7%、6.4%、24.5%和26.8%,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促进了能源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回眸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回眸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回眸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6年第01期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总结“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很有意义。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开创了“三农”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成就:一、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高点爬坡,来之不易。

不仅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也丰产丰收。

2014年,我国生产了616万吨棉花、3517万吨油料、1332万吨食糖、7.6亿吨蔬菜、1.5亿吨水果、8707万吨肉类、2894万吨禽蛋、3725万吨牛奶和645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困难的群体是农民。

中央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多种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新的成效。

有三大标志:第一个标志,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

第二个标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近7000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3000元。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

相应的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第三个标志,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

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4年的7017万人,5000多万人在“十二五”期间摘掉了“穷帽子”。

十二五成就

十二五成就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宁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三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

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1.94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70亿元,超“十二五”规划目标(65亿元)5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9%,超“十二五”规划目标(15%)1.9个百分点。

2014年人均GDP达到20063元,预计到“十二五”末达到22668元,是201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7%。

从经济总量看,能够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

(二)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几年,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十二五”时期宁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工业经济强劲增长,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

预计“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64.2亿元,是2010年(20.2亿元)的3.18倍,年均增长26%,可以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工业率先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亿元”的目标。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三)财政收入稳步增加,财政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4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86亿元、1.7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3%和18.5%。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已经提前1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中“地方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

(四)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消费需求趋旺,同时,灾后重建加快了城乡居民住房装修和家庭设备更新换代步伐,有力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201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8亿元,预计“十二五”末达到18.74亿元,是2010年(9.4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4.8%。

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乡镇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既充满风险挑战、极不寻常,又成就卓越、极不平凡。

我乡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也有很大的进步,现对五年来的经济社会有以下总结:一、经济工作围绕建设“经济强乡、文化大乡、和谐新乡”的目标,以工业区和北大洼开发建设为重点,着力引进大批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工农业项目,例如:投资的北堤南村新建千头奶牛(雨垚)牧场项目。

占地92 亩,按照蒙牛牧场统一模式,于20xx年7月份开工建设,建设5000 平方米标准化牛舍6个,可存栏优质奶牛头。

20xx年5月投产后,可日产鲜牛奶12吨,年利润。

同时,牧场将依托合作社吸纳100户左右的村民入股经营;还有在建项目有机肥项目。

总投资1.8亿元,占地150亩,利用蒙牛牧场动物粪污加工有机肥,年处理污水60万吨,生产有机肥45万吨,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5亿元,利税。

基建工程基本完工。

我乡引进的这些项目不仅污染、高附加值也为我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我乡正在实现经济强乡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再有我们在“十二五”初期制定了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

20xx年,乡基本实现了我们预期目标。

二、社会建设一是以新民居建设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重点推进西北社区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58亩,计划建设二层别墅338套,其中门店26套,有3个户型,建筑面积分别为116、157、201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容积率0.59。

古坛新民居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14套别墅已完成主体,正在进行内装修。

二是以农村集中供水、沼气、街道硬化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在高标准完成了正港路、大寨路、正堤路等通道绿化基础上,创新造林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入到植树造林当中。

全系统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及亮点工作

全系统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及亮点工作

全系统十二五改革发展成就及亮点工作图文资料清单【一】改革进展方面〔一〕乌鲁木齐市1、乌鲁木齐市供销社新建10个蔬菜直销店和流动蔬菜直销点,总数达到141个;与伊犁州和巴州签订云南蔬菜供应协议。

2、乌鲁木齐市供销社成立新合作电子商务协会,打造蔬菜供应互联网平台。

3、乌鲁木齐市供销社与青岛市供销社开展“西果东送”、“西肉东送”、“海产西运”等产供销合作。

〔二〕伊犁州1、伊犁天通伊物流园区建设进展运营情况。

2、察布查尔县供销社领办的宏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伊宁县供销社领办的仁信葡萄种植合作社既流转了农民土地,又吸收农民打工,使农民获得双份收入,合作社也取得了良好收益。

3、察布查尔、特克斯、奎屯等县〔市〕社,新建供销惠民超市、城镇社区鲜活农产品平价销售网点。

4、伊犁州供销社正探究小贷、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服务。

5、伊犁州供销社在乌鲁木齐建设了三葛庄物流园,被确定为新疆中欧国际班列始发点。

6、由天通伊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的首列新疆伊犁俄罗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7、同中外运长航、中铝集团共同打造氧化铝粉交易市场。

8、伊犁州供销社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综合物流园已成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

9、伊犁州供销社组建2家电子商务公司、4个电子商务平台、6个淘宝“特色中国馆”。

〔三〕塔城地区1、沙湾县供销社被总社命名为百强县级社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2、塔城市供销社与中储粮塔城直属库合作收储小麦7000吨。

3、塔城等县〔市〕社,新建供销惠民超市、城镇社区鲜活农产品平价销售网点。

4、塔城地区供销社建设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综合物流园已成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

〔四〕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地区供销社正探究小贷、担保、典当等类金融服务。

〔五〕博州博州供销社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能人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完成哈日布呼镇、青得里乡、小营盘镇、乌图布拉格镇等基层社改造或重建。

〔六〕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市供销社联合全国30多家供销社成立供销农村电子商务联盟,成为秘书长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