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一、课堂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所中国知名的大学。
(屏显浙江大学校门图片)生:浙江大学。
师:浙江大学是中国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坐落在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杭州市。
这么美丽的大学大家想考吗?生(几个人回答):想。
师:不错!有志气!要好好准备,成功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大家再看另一张图片。
(屏显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图片)生(纷纷读楼前题字):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师:这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是以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成立于2000年5月。
学院学生从全校各院系优秀本科生中选拔,是为专门培养学校优秀本科生而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一个荣誉学院。
在浙江大学,竺可桢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竺可桢老先生也受人景仰世代相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和竺可桢)二、识人-认识一位科学家竺可桢师:同学们,学院楼前这座清瘦儒雅的学者雕像想必大家能猜出他是谁?(屏显竺可桢雕像)生(齐):竺可桢。
师:对,是竺可桢老先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竺可桢先生。
(屏显)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竺可桢曾在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大)求学。
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
1920年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为浙江大学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大制定的校训。
求是的精神包括:(1)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
(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
(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摘自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网页介绍,有删改)师:正是因为始终秉承求是的科学精神,才使得竺可桢在多个学科领域颇有建树,成就了他伟大科学家的美名。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和规律;(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语言,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和规律;(2)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 教学难点:(1)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深入理解;(2)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新性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资料;(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自然现象;(2)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和规律?2. 教学新课:(1)讲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如四季变化、日出日落等;(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如天气预报、自然警示等;(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观察和记录;(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2)评价学生的练习成果,如正确性、创新性等。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生物特征和分类。
(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有关生物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
(3)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生理、生态等。
2. 生态环境的观察与分析(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2)分析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3. 互联网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1)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生物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处理和分析搜集到的生物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生态环境的观察与分析。
(3)互联网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生态环境的观察与分析技巧。
(3)搜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生物现象。
(2)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课堂讲解与实践:(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生态环境的观察与分析。
(3)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搜集和处理生物信息。
3. 课堂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调查成果。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探讨互联网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经验。
大自然的语言余映潮课堂实录
大自然的语言余映潮课堂实录1. 大自然的语言简要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的语言特点急啊回答:科技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生动、形象、有趣.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采用描摹的方法说明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并说明了这些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所传递的信息,点明了题意.“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沉睡”、“苏醒”等描写人的词语描写大地,是用拟人手法,与题目呼应.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三种物候现象以来临先后为序,不能颠倒.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句子,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勾画出一派早春景色.“次第”,依次的意思,隐含着时序的推移变化,用语典雅而有动态.暮春只说燕子归来这一种物候现象.“归来”前加上“翩然”二字,燕子轻疾飞舞的情态就立刻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夏天,只说“植物孕育果实”,笔法简洁.写秋天,分植物、动物两个方面来写.用“渐渐”写叶子变黄的过程,用“籁籁”写秋风中落叶的声音,有声有色有过程.用“北”与“南”相对,“活跃”与“销声匿迹”相对,写出动物的生态随着时令的推移而变化.写冬天笔法一变,只说“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苍了夏靡.。
2. 《大自然的语言》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析】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宜从这点出发作答。
【参考答案】(1)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上例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是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存在古今的差异。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而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上例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准确严密地解释说明什么叫逆温层,给读者以明晰的印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与特征2. 大自然的分类3. 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4. 大自然的保护与利用5. 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大自然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大山的定义与特征,讲解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4.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大自然保护与利用的案例,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大自然保护与利用的案例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大自然景观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大自然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案例资料。
3. 户外活动所需的安全装备和指导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定义与特征。
2.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分类。
3. 第三课时: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 第四课时:大自然的保护与利用。
5. 第五课时: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6大自然的语言篇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含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课练.《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大自然的语言》评估测试练习.《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能力测试.《大自然的语言》自学评估.《大自然的语言》课标理念教学详案.《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综合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有关资料大自然的语言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自然现象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基本自然现象:天气、气候、季节、地形、动植物等。
2. 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自然规律、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自然的基本自然现象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介绍大自然的基本自然现象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态度。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观察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程反馈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受和意见,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本文是知识性小诗。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心灵的声音。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篇1师:我们进行过“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学习与训练。
时至今日,不知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观察并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我想检验一下,可以吗?生:可以!师:撇开年、月、日的时间不看,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生:现在是秋季,我是根据树叶凋零,小草枯萎等景象来判断的。
因为有“秋风扫落叶”一说生:从北雁南飞、昆虫消失等自然现象也不难判断,现在是秋季,而且是深秋生:我也认为,现在是深秋,因为天气较玲,露水很凉师:说得有理。
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索感到商兴师: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板书:物候)。
个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以丰富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课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生:老师,您说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而标题不用“物候”,为什么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师(惊喜):这位同学问得好!这也正是我的疑惑。
哪位同学能帮助解释一下?生:这里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师:(追问)何以见得?生:“预习提示”台诉我们:“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师:能借助“提示”来理解,好!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
(生浏览、思索、作记号)生:课文第2自然段末尾和第;自然段开头有句话足以说明:课文采用了形象化的说法,可以激发们的阅读兴趣。
这两句话是:A、“这样看来,花香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通用1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通用17篇)《大自然的语言》篇1执教:德州市第十中学宋彦琳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
先来了解有关科学小品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科学小品的知识)一生读。
师:请同学们注意红色画线的词句。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生齐读)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到大自然去汲取科学的营养。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学习科学小品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文章的说明内容。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说明了什么?生:物候、物候学。
师:物候和物候学就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那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再速读课文,勾画重点,思考这几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自读任务:思考①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生边读边勾画。
师: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生:鸟语花香、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几句话在第几自然段?生:第三段。
师:那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生:一年四季的景物变换。
师:为什么先写这些自然现象,再解释物候、物候学的定义呢?这些自然现象与物候有什么关系呢?生:这些自然现象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
为下文写物候作了铺垫。
师:同时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师: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的呢?生:解释了物候、物候学之后,说明了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了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再次说明研究物候的重要意义。
师:决定物候来临有哪几个因素?生: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结构)请同学们看屏幕。
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全文围绕物候学这个中心,先解释概念,在说明研究的重要性,然后重点介绍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并点明研究的意义。
这样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条理清楚,读者也容易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及点评单位:宁安市马河乡中心小学执教:丁春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9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本课是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第一篇。
本课体栽是诗歌,以活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介绍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地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开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主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如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分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有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第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
生:电闪雷鸣,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生:公鸡在打鸣,告诉人们要早起。
生:小河流水,是春天来了。
生:鸟语花香,多美丽的热带雨林呀!(注:出示多媒体课件,电闪雷鸣、公鸡打鸣、小河流水,鸟语花香的森林,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刚才用人类的语言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9单元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5大自然的语言》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5 大自然的语言》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开始上课前,先播放一段自然风光的短片,包括四季变化、动植物生长等画面。
2.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认为大自然在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3.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初步理解,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对自然风光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看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和提问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思考大自然的语言,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初读感知:•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深入理解:•分析文章中提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并解释它们如何成为大自然的“语言”。
•讨论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3.拓展延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解读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观察。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科学原理和修辞手法的提问。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关注大自然的语言,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大自然的语言及其表现形式•物候现象与气候变化•科学原理•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解释•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关系•语言特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四、作业布置1.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4.1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新版】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语言”1.解决“语言”的意思师: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识)谁来读一读?(生齐读)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的话)你都听过谁说的话?(爸爸妈妈、小狗……)2.引入课题师:说得不错!看看你们的眼力如何,看图猜季节!(师出示四季的图片生猜季节)师:雪花纷飞,冬天到了;荷花盛开,已是夏天;落叶飘舞,那是秋天。
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对我们说的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伸出小手,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后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师: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就去观察了,他观察到了什么呢?赶紧读一读课文吧!1.生自由读课文2.生自己读生字表和认读字表,每个字读两遍。
3.字词检测:(1)读生字卡片:抢读——开火车读(2)词语检测:镶嵌师: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在了相框里并且固定住了,我们就可以说:相片镶嵌在相框里。
黑板也是被固定在了黑板槽里,我们还可以说:黑板镶嵌在黑板槽里;看!这里有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放在了画框里,你能像老师那样用“镶嵌”来说一句话吗?生:一幅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
师:谁还能说说?生:一幅漂亮的风景画镶嵌在画框里。
师:现在你明白“镶嵌”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山巅师:这里有一座山,你能帮老师指一指哪里是山巅吗?生:指出“山颠”就是“山顶”。
师:把这两个难读的词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准确吗?(出示句子: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以为为什么(解决“为”的读音)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如果我想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课文应该请几个?(生:5个)我就请五个!我先请一个,剩下的我会随事情,你们可要认真听呦!他们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听懂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2.生汇报,按照生汇报的来进入课文(1)第二小节生:我读懂了小蝌蚪像游动的逗号,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基本自然现象,如天气、季节、动植物生长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述: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定义、范围和特点。
2. 天气和季节:让学生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 动植物的生长: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 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其平衡。
5. 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概述、天气和季节、动植物的生长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平衡、环保等问题。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
2. 课件: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 户外观察和实践场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户外观察和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学生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大自然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大自然的概述和天气季节的变化。
2. 第3-4课时: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第5-6课时:生态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其平衡。
4. 第7-8课时: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5. 第9-10课时:户外观察和实践,总结与反思。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天气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方法,户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提两点希望可以吗?生:可以。
师:第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第二点,希望同学们勇于展示自己,积极回答。
能做到吗?生:能。
师:好,走入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天地。
首先,进行说话练习活动,轮到哪一位同学了?生:高莹。
师:高莹同学,前台请!生:今天,我与大家共享“自信”这篇文章。
(注:“说话练习”内容附后)生:说话练习进行完毕,请大家为我点评。
生:你的姿态大方,声音洪亮,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
生:我觉得你的内容很好,它提醒我们应该“学会自信”。
生:我想补充一点,你还有一点紧张,脸有点红了。
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一句话:“自信,是一种美德,它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生:谢谢大家对我的点评。
师:感谢高莹同学为我们大家带来的“自信”,让我们共同记住: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心。
师:我们刚才进行的这项交流活动,使用的是语言,显而易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类拥有语言,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著名科学家,物候学家竺可桢,将提供给我们这一答案(板书题目及作者)师:这一课有很多的词语,同学们会不会呢?要到实践中看,好,进入“字词闯关”环节,请考官展示题目,请选手答题闯关。
生:“选手”答题,“考官”批阅,汇报结果。
师:恭喜王胤、李英夫、李佳奇、关照晶、王晓晨、刘蕊、赵薇闯关成功。
现在为他们颁发“闯关钥匙”一枚,祝贺他们顺利通过这一道知识“关口”。
生:集体鼓掌祝贺。
师:(对那些没能闯关通过的同学说)闯关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师:没有了字词阻挡,我们了解文章内容会更快,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出发:1、1、速读课文,借文章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2、归纳:文章从哪几大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
生:以组为单位,开始感知活动。
(5分钟后)师:谁能告诉我,大自然有语言吗?生: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引言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并不会觉得自然是一种语言,因为这个语言毫无难度和繁琐的规则可言。
相反的,它是一种诱人的声音,一种美妙的旋律,广袤的山脉、碧绿的森林、蔚蓝的海洋、丰富的动植物世界以及其他一切,在我们身边讲述着一个美丽、神秘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找到它的语言,探索它的真正意义。
一、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在山林里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在河边听到水流的涟漪声;在田野中听到牛羊的嘶鸣声,它们无声地演奏着自然的乐章。
此外,各种气候变化也发出不同的声音,如雪落地的沉闷声、雷电交加的轰鸣声、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等。
这些都是自然语言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大自然的景象大自然的语言也表现在它的景象上,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许多信息。
如,从风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形成的地貌结构,从颜色中我们可以感受不同生物的生态环境等。
我们从山上望去,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从河边望去,可以看到透明的水面;走在沙漠中,可以看到金色的沙丘。
大自然一刻也不停地呈现给我们它的语言和诗意。
三、大自然的生物大自然不仅有无尽的景色,还有各式各样的生物。
每一种生物的喜好和行动都以特定的方式充分表现了它们的“语言”。
在我们的身边,有成群的鸟儿、喜欢静静观察生活的猫咪、太阳下奔跑的小狗、游泳鱼类,以及许多神秘的小昆虫等都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一种独特的故事。
四、大自然的意义大自然的语言中,有着人类无法言说的丰富涵义。
大自然的季节、气候、景观以及所有生灵,都与自然界相互依存。
人类不仅可以享受到自然的美与恩赐,更要认识到我们对大自然的依赖以及我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拥有的责任感。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可以无休止地学习和领悟的一门课程。
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
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大自然的语言,珍惜它,保护它,发现生活的美好。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
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初中语文八下5课)教学实录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通过听写,我感受到了咱们林东三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
大家有这个信心吗?生(声音响亮):有。
师:好,上课。
先来看几幅图片,他们都揭示了一种将要发生的自然现象,有谁知道是什么?(屏显图片。
)生1:要下雨了。
师:你通过什么判断的?生1:第一幅燕子飞得很低,这预示着要下雨了;第二幅小鱼跃出水面透气,这也是要下雨的表现;第三幅蚂蚁搬家,也是一样,这些现象都预示要下雨了。
师:非常好,大雨来临之前,燕子、小鱼、蚂蚁的种种表现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现在,我们就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作者。
)师: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想想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默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生默读课文。
)师:读完了,想想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生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生3:这就好像大自然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师:好,还有吗?生4:“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这些都表明秋天来了。
生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既然文章要介绍的是物候知识,为什么不以“物候"或“物候学”为题,而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生1:作者把物候知识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更能吸引读者,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实录)_小学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实录)_小学语文教案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人教版第2册《大自然的语言》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生:小蝌蚪在水里游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生:鱼鳞上有一个个圆圈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在告诉我们小鱼几岁了。
ﻭ生:“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玛拉雅山巅是大自然的语言,这里在告诉人们:那曾是一片。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大家读的很认真。
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奇妙的大自然语言都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同学们请看:(出示放大的小蝌蚪、鱼鳞、以及三叶草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这张图片(树的年轮),你看到了什么ﻭ生:老师,我看到树桩。
生:好。
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这里砍伐后的树桩,树桩上的圆圈叫做年轮,它记载着这棵树的年龄,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ﻭ生:老师,大自然的语言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啊!师:对,大自然的语言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你们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请讲给大家听一听.生:燕子飞回来了,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ﻭ生:玉米成熟了,高粱穗儿红了,就是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ﻭ生:燕子低飞要下雨了.ﻭ生:老师,我知道“搬家”“蛇过道”也是告诉人们要下雨了。
ﻭ师:我也知道,大雁南飞是告诉人们天气凉了,出现月晕是要刮风的预兆,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生:老师,我觉得“沙尘暴: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可我听不懂它对人们说什么你能好诉我吗师:这为同学提的好,“沙尘暴“是大自然的语言,那是大自然的呐喊,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报负。
那么它究竟对人类说些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ﻭ生:它批评那些乱砍伐树木的人.生:它在批评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ﻭ生:“纱尘暴“在大声说:别在砍树了,地球都快被你们弄成秃头了,我能不发脾气吗,唿……唿……气死我了!ﻭ师:呀,太可怕了,那么怎样做你才不发脾气呢生:多栽树木、花草。
ﻭ生:沙先生一定会说:“多栽化,多种树,山青水美的,谁有什么脾气呀,我就这点要求.”师:同学们想象可真丰富!“沙尘暴”的语言你听懂了吗好,希望“沙尘暴”愤怒的呐喊能给一些人以警示吧.评析:本断树立了人文的理念,创造地使用教材,很好的开发了课程.教师不是就教材而讲教材,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知识,提升情感.在学生自我体验中明确了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课前老师提两点希望可以吗?生:可以。
师:第一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第二点,希望同学们勇于展示自己,积极回答。
能做到吗?生:能。
师:好,走入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天地。
首先,进行说话练习活动,轮到哪一位同学了?生:高莹。
师:高莹同学,前台请!生:今天,我与大家共享“自信”这篇文章。
(注:“说话练习”内容附后)生:说话练习进行完毕,请大家为我点评。
生:你的姿态大方,声音洪亮,内容掌握得非常熟练。
生:我觉得你的内容很好,它提醒我们应该“学会自信”。
生:我想补充一点,你还有一点紧张,脸有点红了。
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一句话:“自信,是一种美德,它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生:谢谢大家对我的点评。
师:感谢高莹同学为我们大家带来的“自信”,让我们共同记住:自信,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心。
师:我们刚才进行的这项交流活动,使用的是语言,显而易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类拥有语言,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著名科学家,物候学家竺可桢,将提供给我们这一答案(板书题目及作者)师:这一课有很多的词语,同学们会不会呢?要到实践中看,好,进入“字词闯关”环节,请考官展示题目,请选手答题闯关。
生:“选手”答题,“考官”批阅,汇报结果。
师:恭喜王胤、李英夫、李佳奇、关照晶、王晓晨、刘蕊、赵薇闯关成功。
现在为他们颁发“闯关钥匙”一枚,祝贺他们顺利通过这一道知识“关口”。
生:集体鼓掌祝贺。
师:(对那些没能闯关通过的同学说)闯关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师:没有了字词阻挡,我们了解文章内容会更快,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出发:1、1、速读课文,借文章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2、归纳:文章从哪几大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
生:以组为单位,开始感知活动。
(5分钟后)师:谁能告诉我,大自然有语言吗?生:有。
师: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呢?生: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生: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谁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物候。
师:非常正确,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指的是物候现象。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物候现象”做题目呢?这样的话,说明内容不是更清楚,更明白了吗?生:我认为,还是“大自然的语言”做题目的好,因为这样更生动,更形象。
生:“大自然的语言”带有神秘感,让我们对文章很感兴趣,想接着读下去。
如果换成“物候现象”就失去了这个效果,还有点干巴巴的。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题目用了比喻的说法。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从这一点来说,物候现象就仿佛是向人们传递信息的语言,这样的题目既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又引人入胜。
师:文章中每段内容的要点在组内都讨论完了吗?生:讨论完了师:谁能来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大方面来介绍物候的呢?生: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的概念;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师:(板书)还有补充的吗?生:还介绍了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师:(板书)说得很对。
除了这三方面,再看一下文中的第4和第5段,它侧重强调了哪方面?生: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师:非常好,这一部分还从物候观测的重要性,也就是观测物候的主要动机—应用于农业方面来介绍了物候。
(板书)师:在这四方面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是哪一方面?生:什么是物候、物候学?师:好,大家说一说,课本中是怎么介绍的?生: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师:“这些自然现象中”的“这些”指代什么?生:指代“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指代“草木荣枯、候鸟飞来”。
师:说得对,老师找了点资料,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介绍。
(屏幕显示)[物候:主要指动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师:课文和屏幕的内容都是关于物候及物候学的,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生:屏幕上的更为专业一些,而课文的介绍更通俗易懂。
师:做为初学者,从作者通俗易懂的介绍中,我们很容易的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大家若想进一步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课下借阅竺可桢等人撰写的物候专著《物候学》。
师:浏览一下文章,看看有没有不好理解的语句或段落?生:第9段不太好理解。
师:这一段确实不太好弄清楚,老师列了一个表格,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带来帮助,(出示挂图。
)小组讨论一下,看空缺处应填入哪些内容。
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第九段讨论填写。
师生合作填表:影响因素(高下)气温物候农事一般情况越往高处越低植物抽青开花越迟乔木落叶越早特殊情况秋冬之交逆温层华南丘陵区早晨山腰—高无霜引种热带植物成功天气晴朗↓冷空气一定高度山脚—低有霜反不适宜师:现在理解了吗?生:理解了。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将文章说明得有条有理。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三个角度自主选择其一,重点探究。
生:开始合作探究活动。
师:很多同学举手表示完成了。
那我们来谈一谈。
好,你们组先说一说。
生:我们组主要研究这篇文章的语言,在以前学过的说明文中,我们知道,说明文语言要准确、严密,我们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还非常的生动、形象。
师:能举个例子说说吗?生:能。
我们主要研究了第一段,觉得“苏醒”、“次第”、“翩然”、“簌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词语用得非常好。
师:能具体说说吗?生:说大地“苏醒”,这是拟人的说法,很生动。
“次第”写出了花儿一个挨一个,纷纷开放的形态。
“翩然”突出了燕子动作轻快的样子。
“渐渐变黄”突出了树叶的颜色,也写出了它的变化过程”。
“簌簌”描写出树叶飘落的声音,“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写出了季节变化的规律。
师: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为你鼓掌了,说明你说得真好,看来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确实是能够吸引人。
其它组谁能来做代表说一说?生:我们组主要研究了说明方法这一项,课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师:(板书)不错,这几种说明方法确实运用得比较多,除了这几种,谁还能为他补充?生:还有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
师:(板书)能在文中指出吗?生: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师:谈得非常好,我们已经找出四种说明方法了,下面,你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使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生:打比方师:对了,再看课文第一段,属于哪种说明方法?生:描写师:从表达方式来说,是描写,但从说明方法这个角度来说,称作什么?生:摹状貌。
师:非常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文章有了更准确的了解,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了。
师:说明顺序这一方面,有哪个组选定作为研究对象了?好,请说一说。
生:我们觉得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四个方面的知识,这四个方面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师:非常正确,他们组从整体的角度得出逻辑顺序的结论。
还有谁能从具体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共有四个因素。
在四个因素当中,纬度的影响力最大,被放在第一位来介绍,然后依次是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这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师:(板书)说得太好了,看来,说明事物时有条理,有主次,文章的思路会更清晰,也会更有逻辑力量。
师:大家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还有其它说明顺序类型吗?生:有,在第一部分还采用了时间顺序。
师:(板书)有哪些标志性的词语呢?生:“立春过后”,“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师:通过这些词语,我们领略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感受到春、夏、秋、冬时间推移所带来的不同的物候现象,使我们对物候现象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师:对于文章,我们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开展一项延伸交流活动,老师这里有三个选项,你们自主选择一个试一试:(屏幕显示选项内容)1、1、说明事物讲究逻辑和条理,仿照课文,遵循“严密”这一原则进行仿写。
2、2、说明事物不仅要准确、严密,还要生动、形象、遵循生动这一原则进行仿写。
3、3、书中的农谚包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其实,科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科学知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将你所知道的农谚与大家交流分享。
生:开始仿写训练(5分钟)师:有一些同学已经写完了,可以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巡视、聆听)生:写完的同学朗读其作品,其它成员评价。
师:(巡视、聆听)师:我听到几位同学关于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说明,很生动呀,都要超过课文了,还有的同学积累的农谚,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知识。
这样好不好,每位同学将完成后的作品贴在我们班级的小展台上,大家交流共享。
生:好师: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数制转换1.将十六进制数AB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C___。
A、175B、176C、171D、1882.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A___。
A、1100100B、1101000C、1100010D、1110100(65.125)D =( 1000001.001 )B =( 41.2 )H3.4.十进制数241 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1110001 。
5.十进制数(57、25)D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111001、01)B、八进制数(71、2)O、十六进制(39、4)H。
6.十进制整数69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00011B. 1000101C. 1001001D. 10100017.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1B. 172C. 173D. 1138.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八进制数是______。
A. 171B. 172C. 173D. 2559.十进制整数96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10010B. 1100100C. 1010000D. 110000010.将十六进制数AB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5B. 176C. 171D. 188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_H。
11.二进制数(10110111011.011011)212.十进制整数108化为二进制数是______。
A. 1101000B. 1100110C. 1101100D. 111010013.十进制数(67.12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结果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