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劳动年龄(16—64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表
各年龄阶段受教育情况统计总表(10-31调整)
说明
统计表汇总办法:
1、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统计表是基础表,与其他各统计均有一定联系,因此统计此表时务必准确,无遗漏。
2、把各村表中数据粘贴在对应工作表中。
3、在空表中复制有公式部分在各村表中粘贴。
注意:粘贴时用选择性粘贴中的“公式”选项并在跳空单元格前打“√”。
4、把各村其它统计分别粘贴在相应的汇总表中。
5、填写白岩中学填送的各个统计表。
6、查看检验结果:查看各年龄段受教育情况表表头下的对错情况,若有错出现说明表内有逻辑错误。
请查看错误所在并修改,直致无“错”为止。
查看“检验结果”工作表中的对错情况,若有错出现表示表与表之间有逻辑错误,请查看错误所在并修改,直致无“错”为止。
7、查看各率是否达标,不达标的查看各村情况并核实是否摸底所漏,修改补充直至达标。
8、用各表汇总制作与县下发样式一致的统计表。
9、统计表上报。
根据全县统筹安排作相应调整。
10、学前三年核对的是毛入园率,若要核净入园率可适当修改公式。
注意:各个乡镇的各年龄阶段受教育情况统计表的数据已定,不能随意修改;“入学率”和“学高监”表数据绑定,也不能随意修改。
关于人口结构方面的资料(可供写作参考)
莱芜市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7年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特点。
一、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2007年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基本趋于正态分布,0-14岁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15.89%,15—64岁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为75.3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74% 。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按年龄段来看, 2007年0-14岁人口为20.15万人,15-64岁人口为95.55万人,65岁以上人口为11.08万人。
一是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7年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0-14岁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为15.89% ,与2000年19.06%相比,下降了3.17个百分点。
与1990年22.24%相比,下降了6.35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2007年0-14岁人口为20.15万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减少了3.36万人。
比1990年人口普查减少5.84万人。
分年龄段看,0-4岁人口比重为4.77%,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下降1.64个百分点;5-9岁人口比重5.75%,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增长1.19个百分点;10-14岁人口比重5.37%,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下降2.72个百分点。
从学龄前人口和学龄人口来看,4—6岁、7—12岁这两个年龄组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97%、7.39%,与2000年比较基本持平。
这一情况说明,在0-14岁年龄段中,4-12岁人数与2000年比较没有太大变化,而0-3岁及13-14岁人口比重下降是青少年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3劳动力资源统计
2.职工: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 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各种单 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 各类人员。 • 包括:在岗职工、不在岗职工。 •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 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 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包 括长期病休职工(吃劳保人员)。
2. 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
• 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 • 对期末、期初劳动力资源数的简单算术平均。
三、劳动力资源构成统计
(一)按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愿望划分 1. 划分:经济活动人口、非经济活动人口。 2. 意义:通过计算的百分比,表明人们参 与社会将经济活动的愿望。
(二)按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分组
(2)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指本单位使用的已 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包括留用的本单位的离退 休人员和聘用的外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3)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 劳动报酬的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不包括临时访问、 讲学和以从事某一课题(或任务)进行短期(半年以内) 研究或工作的人员。 (4)民办教师; (5)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 人员。
1. 性别分组:
• 表明劳动力资源的性别构成情况。 • 研究妇女地位的实现和提高程度;也可研究 产业结构对不同性别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2. 年龄分组:
• 一岁一组、也可以是组距分组。 • 说明年轻化、或老化程度;进一步分析劳动 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劳动力资源的年轻化程度 劳动力资源的年轻组人数 100% 劳动力资源总量
人口经济学第八章 人口与劳动力就业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人口的年龄分布状态,以按年岁顺序各年 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来表示。通常分为年轻型人口、成年 型人口和老年型人口。其划分指标[4]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 童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等[5]。 老年人口系数也称老年人口比例或老年人口比重。它是指老年 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是 否老化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可以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特征。 联合国规定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为60岁或65岁。随着人口预期寿命 的不断延长,大多数国家以65岁为老年人的起点,现国际上为了比 较的便利,一般以65岁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其计算公式为:
P 15~64 P P 0~14 P 65
(8-1)
P15 ~ 64 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P 为总人口 其中, 数, P 为少年儿童人口数,P65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 0 ~14 人口数。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是人口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劳动年龄人口比率成为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 源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设 LR 为劳动年龄人口比率,那 么,
P65 OR 100% P
(8-7)
式中,OR 为老年人口系数,P65 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数, P 为总人口数。老年人口系数是判断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指标 之一。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也称少年儿童人口比例或少年儿童 人口比重。它是指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所占的比 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可以用于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 基本特征,其计算公式为:
中位年龄数 35 5( 60503788 .5 60091345 ) 35.19
10738044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年型人口结构或年轻型人口结构 , 则劳动力 供给短缺,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人 口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老年型人口结构,加重了国家财政 的支出,使每一劳动力的人均负担加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口在 70年代以前处于 年轻型人口结构,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 下,每一劳动力的负担很重,不利于经济发展。80年代以后,非洲 大部分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依然呈现年轻化趋势,劳动供给短缺和 资本不足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等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由青年型转向成年型人口结构,使劳 动力供给不足问题得到缓解。中国自90年代以来人口结构由年轻型 转向成年型人口结构,这一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旺盛,刺激了经 济发展,但失业规模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预计2010年左右,中国将 会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到那时,每一劳动力的人均负担不断加重, 劳动规模又呈现相对缩小趋势,经济发展速度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人口与劳动资源考试试题
人口与劳动资源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1分)A: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B: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的经济现象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领域D: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础科学是()(1分)A:经济科学B:人口科学C:管理科学D:行为科学3、人口的本质特征是()(1分)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D:政治属性4、《人口原理》的作者是()(1分)A:马克思B:马尔萨斯C:马寅初D:恩格斯5、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A: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性别结构相同B:低年龄组通常是女多于男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性别比都较高D:发达国家的女性往往多于男性6、通常情况下,出生婴儿性别比通常为()(1分)A:101-102B:103-104C:105-106D:107-1087、人口再生产水平处于更替水平时的总和剩余率是()(1分) A:1.8B:1.9C:2.0D:2.18、妇女教育程度与生育率的关系是()(1分)A:强正相关关系B:弱正相关关系C:强负相关关系D:弱负相关关系9、下列属于广义人口质量的衡量指标是()(1分)A:平均寿命B:劳动者态度C:教育结构D:城乡结构10、对人口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最关键的社会经济条件是()(1分)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B:社会经济制度C:就业政策D:社会保障政策11、首先体提出“人力资源”的是()(1分)A:马尔萨斯B:德鲁克C:舒尔茨D:法约尔12、人的能力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1分)A:目的性B:主动性C:创造性D:再生性13、我国男性劳动力的劳动年龄界限通常是()(1分)A:15~60岁B:15~65岁C:16~60岁D:16~65岁14、影响人力资源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1分)A:先天遗传B:历史文化C:社会环境D:教育和学习15、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一般理论基础是()(1分)A:资本分配理论B:劳动分配理论C:市场价格调解理论D:生产要素分配理论16、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共同手段是()(1分)A:教育B:竞争C:高薪D:人才开发战略17、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层次是()(1分)A:政府开发B:用人单位开发C:家庭开发D:自我开发18、生存动力开发的“生存动力论”的提出者是()(1分)A:傅立叶B:哈伯德C:恩格斯D:圣西门19、人力资源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1分)A:增值性资源B:再生性资源C:创新性资源D:战略性资源20、据统计,人力资源已占全球财富的()(1分)A:54%B:64%C:74%D:84%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21、关于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2分) A: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B:规律发生的作用是客观的C:必须尊重规律D:在规律面前,人民无主观能动性可言E:人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规律22、构成马尔萨斯人口波动理论的主要命题有()(2分)A: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生产的限制B: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不断增长C: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D:人口是以几何级增长的E:生活资料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23、人口的地域结构包括()(2分)A: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B:人口的行政区划结构C:人口的城乡结构D:人口的国别结构E:人口的产业结构24、人口变动的基本类型包括()(2分)A:人口的自然流动B:人口的社会变动C:人口的周期变动D:人口的机械变动E:人口的迁移变动25、关于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2分) A:劳动力人口是总人口中最具生产性的部分B:人口增长必须超越社会生产的增长C:人口对收入、资金积累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D:人口分布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合理分布E:人口对交换、消费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26、下列属于人力资本的是()(2分)A:健康B:知识C:技能D:教育E:运动27、下列关于人力资源各种素质之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2分) A:身体素质是自然条件和基础B: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是主要标志C: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D: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为其他素质的提高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基础E:所有素质都有机地存在于活的人体中28、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的主要态势是()(2分)A:人口负增长B:人口零增长C:人口高增长率D:人口老龄化E:人口年轻化29、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2分)A:学习理论B:绩效理论C:系统理论D:社会学理论E:经济学理论30、宏观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2分) A:控制人口数量B:加强教育投资C:推进人口城镇化D: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E:调整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三、文字题(共12题,共60分)31、名词解释: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3分)32、名词解释:人口城镇化(3分)33、名词解释:思想道德素质(3分)34、名词解释:人力资源数量(3分)35、名词解释:人力资源开发(3分)36、简述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
主要劳动年龄(16—64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表
XX年主要劳动年龄(16—64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表
单位(盖章):
小学程度 初中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总人数 人数
负责人:
高中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中专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填表人:
大专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本科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填表日期:
本科以上程度 人数 各学历段 平均受 失能人 受教育年 教育年 受教育 数 限之和 限 年限和
№
乡镇名称
受教育 年限和
1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⑶ 18=〔17÷(1-16)〕×10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简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简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人口变化趋势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与新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权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重大基本国情调查,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人口总量惯性增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数量为万人,与2010年万人相比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我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至今,但由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建国早期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惯性,总人口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
我国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在人口增速方面,从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与2000-2010年0.57%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增速有所放缓。
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等因素导致人口增长惯性减弱,同时生育水平略有下降。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双双下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亿人,与2010年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有所下降。
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庞大,劳动力资源仍较为充沛。
人口抚养比上升。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2.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4.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3、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2.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着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1、绕月飞行:
我国教育的现状(1)
我们中学生应该转变以往的追求目标,不 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应该让自 己做一个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 发展意识的人 。换个角度看,学生也应该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全面发 展。
知识总结:
我国的教育现状
一、我国教育成就--喜人 1、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2、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3、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 4、学习型社会构建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我国教育形势--严峻 1、与发达国家教育相比 2、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 3、城乡之间教育差距 三、入世后中国的教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首次公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报告描绘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整体国民素 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与发达国家 与新兴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15岁以上 公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4年,不到初二水 平,与美国100年前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
看一看、想一想: 2005—2006学年《时事》第3期刊载:
加入WTO给我国的教育带来的挑战
1、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束缚了学生思维 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却难以全部推行。 2、吸引外资投入教育,给依法治教增加 了难度。 3、高等职业教育缺少与市场的沟通,培 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4、我国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
如何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韩国
初中及以下
13 19 18 19 34
高中
52 50 57 58 43
高等教育
35 31 25 23 23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2.74 12.55 12.46 12.34 11.48
中国
82
13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版)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育部2020年12月引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2015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更加关注促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在原监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5类120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36项,修订整合原指标50项,新增指标34项。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中,有18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有18项借鉴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监测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依据教育事业统计中的城乡划分类型,农村指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与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之和,分城乡中的城市指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未含技工学校。
人口发展报告(必备3篇)
人口发展报告第1篇——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发展报告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始终保持均衡发展态势。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结构持续调整;人口流动更为频繁,人口净流出状况改善;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均衡发展。
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结构优化调整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八大以来,重庆常住人口总量实现平稳增长。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万人,比2011年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加万人,年均增速,快于同期全国水平个百分点。
其中,男性人口万人,占总人口,女性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总人口性别比。
多年来,重庆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性别结构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二、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口发展更趋协调十八大以来,重庆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在发展中持续调整,人口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一)性别结构总体保持平稳,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万人,占总人口,女性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总人口性别比,与2011年基本持平。
多年来,重庆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性别结构保持总体稳定态势。
随着国家对生育政策的适时调整,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比2011年下降。
(二)青壮年人口规模稳中略增,人口红利助推经济发展随着人口净外出趋势放缓,受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加的影响,青壮年(15-64周岁)人口(15-64岁)总量稳中略增,由2011年的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万人,增加万人。
虽然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全市总扶抚养比有所上升,但当前全市劳动力资源仍然较丰富,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并助力全市经济发展,是十八大以来重庆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口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2021年,重庆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比2011年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加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减少万人,年均减少万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
在三普中,流动人口指户口登记状况 (调查项目 六) 为“常住本地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地 (三普调查 项目中的“本地”是指本县,“外地”是指本县以外地 区。87 年 1%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项目也同此意)”,以 及“人住本地不满一年,离开户口登记地一年以上”两
实证调研
Shi Zheng Diao Yan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变动研究
□ 段成荣 杨 舸
摘 要:本文利用五次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 30 年来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 变动情况,重点阐述了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动、人力资本状况变动、职业变动、行 业变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关键词:流动人口;就业状况
三、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状况变动
→→→→→→→→→→→→→→→→→→→→→→→→→
1. 年龄结构的成年化 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成年化的特点。1982 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都符合相当标准的 迁移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特点,成年人突出地多,青 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则明显偏少;另一方面,1990 年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更突出地表现出向 成年人口集中的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重下降,平均年龄不断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 (15-64 岁) 在流动人口中的比重从 1982 年的不到 60%提高到 2005 年的 84%以上。与此 同时,流动人口中的少年儿童 (0-14 岁) 和 65 岁以 上的老年人比例不断下降 (见表 1)。 综合起来看,全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年龄中 位数则不断上升,年龄中位数由 1982 年的 23 岁上升 到 2005 年的 29 岁,平均年龄由 1982 年的 28.22 岁 上升到 2005 年的 30.36 岁 (见表 1)。 表1:1982- 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构成指标
流动人口就业的本地化与分化并存现象
流动人口就业的“本地化”与分化并存现象在过去的30多年,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工业化和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国发生了由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活动,这一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中国流动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仅为657万人,到1990年增长到2135万人,增长了两倍多。
1990年至2000年是流动人口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2000年的流动人口规模超过1亿人,比1990年增长了近4倍。
此后,流动人口规模的增长虽然有所减速,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2.2亿人,2014年达到2.53亿人,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后,流动人口规模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2018年的流动人口规模降至2.41亿人。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出现变化。
第一,“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及相关社会体制改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家对未来全国的城镇体系和户籍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规划,必将对未来各区域的人口分布产生深刻影响;第二,我国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全面转型;第三,东南沿海的产业结构升级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双轨并行。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流动人口出现新的趋势和特点。
进入“十四五”时期,又会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将影响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变动,贸易冲突风险加剧;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生育政策不断调整;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快车道;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转型正在推动人口迁移流动转型。
下文将利用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十四五”时期流动人口就业变动趋势。
我国从户籍角度来界定这一群体,流动人口是跨乡(镇、街道)以上流动,离开户籍地务工、经商、生活居住的人。
一人口流动的转变(一)流动人口规模缩减尽管过去30年流动人口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然而,流动人口规模增速近年来正在放缓却是事实。
教育规划纲要试题
1.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最佳答案)( )A、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B、办好每一所学校C、以学生为本D、教育公平发展2.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3.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4.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A、优先发展B、育人为本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5。
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人力资源强国,进入学习型社会C、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全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D、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6。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优先发展教育B、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改革创新D、促进公平7。
素质教育的内涵中“一个第一"指的是()A、健康第一B、社会责任感C、创新精神D、实践能力8.《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A.十 B.十五 C.二十 D.五9.《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特级10.《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
A.骨干教师 B.教育家 C.特级教师 D.名师11.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12。
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把()作为战略主线,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 )A。
教师队伍建设 B.管理人员培养 C。
名教师 D。
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地理试题(七)
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地理试题(七)下面是2020年甲乙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2020年甲国自然增长率比乙国小B.2020年甲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比乙国少C.2020年甲国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比乙国快D.2020年甲国出生的人口比乙国多2.对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为高高低模式,乙国为低低低模式B.甲国为高低高模式,乙国为低低低模式C.甲国为低低低模式,乙国为高低高模式D.甲乙两国均为高低高模式3.在中国、埃及、美国、日本四国中,甲乙两国最可能是()A.甲为埃及,乙为中国B.甲为日本,乙为美国C.甲为日本,乙为中国D.甲为埃及,乙为美国北京时间2021年5月11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 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2000年到 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 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下表为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A.人口流动日趋频繁B.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C.生育政策的调整D.育龄妇女生育观念的改变5.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出现的少子老龄化现象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是()①自动化水平提高②研发投入降低③对外投资减少④国内市场缩小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为人口抚养比。
下图为杭州市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面小题。
6.与2000年相比,2010年杭州市()A.人口抚养比下降B.0-14岁人口比重提高C.劳动力数量减少D.老龄化程度显著降低7.2010年-2019年的人口变化导致杭州市()A.人口容量提升B.教育资源压力增大C.养老行业萎缩D.劳动人口负担减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数量多,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历年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
历年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
从1985年到2021年,全国城镇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23年上升到11.69年,乡村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47年上升到9.24年。
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消失,截至2020年,城镇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3年,女性为11.61年;乡村男性为9.30年,女性为9.06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布等因素不同,人均受教育年限也会有所差异。
如需了解具体城市的历年人均受教育年限,建议你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或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
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为“三农”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课题组成员对宾县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进行了实际调研。
地点:宾县三宝乡三岔村永生屯;调查对象:在村里务农的由劳动能力的男性和女性。
结果如下:
1、调查表明,在农村劳动力100人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1人和49人,比率将近1:1,年龄结构见下表:
2、文化程度结构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看出妇女在农业劳动中占有很大比例。
从文化程度来看,普遍较低,文盲率比较高,不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占42%,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仅占0.02%。
3、另外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农民采用“就地消化”的方式,依靠土地养家糊口,主要经济来源是从种植农作物来获取,并且收入极不稳定。
调查100人中有92%农民希望得到种养殖方面的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乡镇名称
受教育 年限和
1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1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4
0
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0
1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说明:⑴ 1=2+4+6+8+10+12+14+16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⑵ 17=3+5+7+9+11+13+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⑶ 18=〔17÷(1-16)〕×100%
XX年主要劳动年龄(16—64周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统计表
单位(盖章):
小学程度 初中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总人数 人数
负责人:
高中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中专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填表人:
大专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本科程度 人数 受教育 年限和
填表日期:
本科以上程度 人数 各学历段 平均受 失能人 受教育年 教育年 受教育 数 限之和 限 年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