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博士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合集下载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1201,授管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2.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3.商务智能与电子商务4.生产运作管理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6.网络优化决策7.管理系统模拟8.金融工程9.工程管理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可以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1学分(非定向≥36)。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60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硕博连读、直攻博贯通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外的研究生(博士或硕士)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或相近。

3.专业课程说明专业课程6学分,具体分配为:《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2学分、专业方向前沿课程2学分、Seminar研讨课2学分。

博士生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选修专业方向前沿课程。

Seminar研讨课要求至少参加八次学院和系组织的学术讲座,并提交总结报告;以及要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研讨,提交研讨报告,方可取得学分。

4.博士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综合考试从2009级开始非定向博士生必修从高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高级统计学、随机过程、现代管理理论中,选修其中的二门,并于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期初参加综合考试。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读期间参加本学科各种学术活动12次以上,计1学分;做学术报告3次
以上,计1学分。
学术论文
1.博士生在读期间在国际重要刊物或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原则上至少有1篇论文被SCI、EI或ISTP、CSSCI检索机构检索,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不同学科对发表论文的详细要求见《XX海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考试


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学期
授课方式
考试
方式
备注








选修课
11001091
11001111
11001131
11001151
第二外国语
60/2

讲课
考查
11001172
第一外国语
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30/1

讲课
考查
11001181
英语口语
0/0

讲课
考查
专业选修课
11101011
学位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并有一定的探索性,不少于两年的工作量。开题报告须经学科组组织评审。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至少应在理论分析、调研方法、建模或测试技术、数据处理等任一方面具有创新性,基本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数据翔实可靠,处理方法科学正确。论文符合学校博士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评估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果, 包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 与科研项目等方面,反映学生 在学术研究上的能力和贡献。
综合素质评估
考察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包括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团 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了 解学生在多个领域的能力和表 现。
培养过程评估
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 评估,包括导师指导、课程设 置、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等方 面,了解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推断性统计分析
掌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用于解释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描述性统计分析
掌握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和 分析方法。
数据可视化
运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提高 研究报告的可读性。
建模与仿真技能
数学建模
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技 能,如微分方程、线性规划
等。
1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培养方案改进与优化
方案调整与完善
根据培养质量评估和学生满 优化培养环节和内容,提
高培养质量和满意度。
导师培训与指导
加强导师的培训和指导,提 高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 力,确保学生得到高质量的
指导和培养。
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和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生 的学术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 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 国际视野。
95% 85% 75% 50% 45%
0
10 工商管理
20 战略管理
30 组织行为学
40 市场营销
5
会计与财务管理
学科方向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 数据科学
信息组织与检索 电子商务
核心课程设置
02
01
03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根本宗旨,以培养科学和专门技术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

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

品行端正,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广泛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前沿理论及最新发展动态, 具有良好的数量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重要的实际管理问题特别是电力与能源工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及电力与能源工业、政府、企业、工程、信息或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06年4月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

是国家电力公司和河北省的省部级重点学科,由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担培养任务。

长期以来我校该学科利用管理科学理论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电力与能源工业急需的重大管理工程问题,在管理科学与应用、电力系统工程与应用、运筹与优化、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工程项目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管理比较、能源与环境工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能源与电力特色,先后获得了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5项其它国家级项目,获得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1项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留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作为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独立创新能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人才。

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较高研究水平,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在国际学术界有所建树的博士研究生,我们制定了如下培养方案:1.专业研究方向确定:在入学前,学生与导师沟通,确定研究兴趣和方向。

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和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学生可选择相关领域,如运筹学、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等。

2.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在毕业前需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建模、运筹学与优化理论、数据分析与挖掘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需要选择,如供应链网络建模、创新与创业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等。

3.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应立即开展科研训练。

首先,与导师确定研究课题,并撰写研究计划书。

然后,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进行文献综述、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学生需参与导师团队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并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4.国际交流:博士研究生具备出国访学的机会。

学校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交流活动,扩大学生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合作网络。

学生可选择国外著名大学,与国外导师进行合作研究,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

5.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需撰写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学生需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开展独立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论文通过答辩审核,具备一定质量和学术水平后,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6.学术活动参与:博士研究生需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会议等。

学生可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座,与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拓宽学科视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方案,我们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内涵及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XX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始终坚持理论研究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在复杂工程与项目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管理、智能决策与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具有鲜明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的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博士生培养目标是:具有政治坚定、品德至尚、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术素养与学术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创新能力,满足国家需求的复合型管理类高级人才。

二、修业年限本专业博士生类型主要有普通博士生、硕博连读生、直博生三种类别,不同类别博士生修业年限为:(一)普通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二)硕博连读生进入博士阶段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三)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三、培养方式着力塑造以“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教育文化观,强化博士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博士生导师做好博士生求知的指导者、学术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

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使研究生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强化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工作,导师、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导师要切实强化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导师要发挥论文学术质量把关第一责任人作用,在博士生资格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环节中有重要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与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博士研究生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需求,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内容和特点。

一、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博士研究生成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宽广学术视野、创新研究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相关课程,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科研项目和实践实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增强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水平: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

2. 创新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

3. 团队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合作。

4. 领导才能: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在管理和组织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二、培养内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实践实习和学术交流等。

1. 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设置一系列深入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学科、前沿技术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研项目可以是学校或企业组织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

3. 实践实习:博士研究生应参与一定数量的实践实习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加深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

实践实习可以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也可以是在学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2012年6月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2012级开始执行)一、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二、培养目标具有管理学科的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管理学知识,系统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独立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独创性研究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领导的管理实践和对应的研究工作。

三、知识机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学科特点,达到坚实宽广的要求,着重学习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2、专业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着重掌握管理科学、复杂系统和优化决策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3、交叉学科知识可跨学科选择人文、社科、经济及理工科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读博士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41, 课程设置见附录二。

(三)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三周内,博士生需按照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博士项目协调人的指导下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需征得博士项目协调人同意后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并经博士项目协调人签字后送院教学办公室备案。

(四)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性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综合笔试:以考察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等的掌握为目的,考试内容涵盖信息管理、运作管理、运筹学和统计。

综合笔试采取隐名评卷的形式。

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十月举行,教学办公室会提前一个月通知。

如综合笔试没有通过,可在下一年补考一次。

(2)开题报告:以考察学生研究能力为目的博士生在论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学科视野,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备领导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二、培养方式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

2.培养模式:全日制培养。

3.课程设置: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开设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其中学位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修课注重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深化学科知识。

专业选修课根据个人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三、培养内容1.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使用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并能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和成果,培养学生合作与领导能力。

4.培养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包括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决策管理等能力。

四、研究方向和实践环节1.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与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决策分析与决策优化、项目管理、创新与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

2.实践环节: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参与科研项目、企事业单位实践、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交流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培养评估与质量监控1.培养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业、科研、实践和学术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方面。

2.质量监控: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培养质量。

通过以上方案,相信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广泛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领导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1学术带头人为主,总体研究水平高,处于全国前列。

科研项目多,经费充足,管理科学理论研究有一定深度,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特别是在有色工业的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在国内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

本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博士生培养质量高。

2二、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序号研究方向代码名称研究方向英文名称1管理科学及决策理论与方法Managementsciences,decisiontheoryand2管理系统工程Managementsystemengineering3信息管理与大数据分析Inationmanagementandbigdataanalysis4管理心理与行为科学Managementpsychologyandbehavioralsciences5电子商务与商务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andelectroniccommerce6服务科学与工程Servicescienceandengineering7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8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Two-orientedsociety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1.管理科学及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科学是应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管理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的学科。

包括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史,一般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论,优化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对策理论与方法,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理论与方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管理系统分析与仿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等研究领域。

2.管理系统工程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数学,以及信息技术及方法,揭示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规律,设计、运行和管理各类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系统的基本理论、管理技术及方法的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0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0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100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本专业的博士生通过三年的系统培养,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高等学校有关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富有思想、智慧,具有企业家精神,能够创业,从事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决对策理论与方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决策分析理论、多目标决策、多人选择理论、多人冲突协商对策理论、二层系统决策理论、进化博弈、网上拍卖等。

2. 运筹学及其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运筹学方法(如鲁棒优化方法、数据包络法等)研究实时运作管理――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体系、集成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成本和效应周期之间优化的平衡、实时决策等。

3.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采用运筹学与管理科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系统工程、数值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运营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管理优化与决策问题,主要包括库存管理与控制、采购策略与供应合同、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分析、信息分享与信息不对称决策、需求预测、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商选择与评价、运营与营销交叉研究、电子商务与智能定价等。

4. 工程项目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大型工程项目的评价及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大型工业投资项目的筹划、立项、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规划、计划、指挥及协调管理;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与手段以及项目的投融资方式等。

5. 复杂科学管理本研究方向从理论方法上研究管理思想的演变、组织的发展与演变、复杂科学管理系统思维模式、复杂科学管理理论、复杂科学管理的方法与工具、人的心理和管理行为、复杂社会网络、复杂系统优化、复杂博弈、不确定性群决策、知识挖掘、复杂系统仿真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科研人才。

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管理决策、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培养时间: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为3-5年。

其中,3年为正常攻读期,5年为最长攻读期。

培养模式: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用学分制培养模式。

学制期间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同时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培养过程中要进行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培养课程:1.学术基础课程:包括管理科学基础、运营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原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型等课程,旨在提供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2.学科前沿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研究、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供应链优化与创新研究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学科前沿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可选择相关的研究领域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供应链风险管理、运筹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等课程。

科研实践:1.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培养期间应参与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实践经验,并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2.学术论文发表: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提交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高学术交流和科研能力。

中期评定和学位论文答辩:1.中期评定: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和论文撰写后,需要进行中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学生学术道德、科研工作进展和学术水平等。

通过中期评定后,学生方可进入后续的学位论文答辩环节。

2.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后,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相关教授组成,对学生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论文质量进行评审。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学生方可获得博士学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报人:日期:•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方案概述•核心课程与研究方向•培养特色与优势目•培养流程与时间安排•总结与展望录培养目标与要求010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02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

03培养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中承担重要管理职务的复合型人才。

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熟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技术,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创新能力。

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01020304与其他学位的异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更注重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具备更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

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异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同时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视野。

培养方案概述02包括研究方法、高级管理理论、数据分析与建模等,以确保博士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

必修课程涵盖广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风险管理等,以拓宽博士生的知识视野。

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验设计等课程。

研究课程课程设置博士生将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博士生需在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以展示其研究成果。

研究实践学术论文发表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博士生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拓宽学术视野。

学术会议参加鼓励博士生参加学术论文竞赛,提高其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学术论文竞赛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核心课程与研究方03向03市场营销学01高级管理学02组织行为学核心课程01020304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核心课程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01 02 03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能源与环境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管理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研究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20100一、培养目标: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广博的科学视野;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3.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1.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2.能源经济与管理3.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4.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5.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6.营销与战略管理7.供应链与物流管理8.财务分析与决策9.人力资源管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

四、学分要求:博士生的必修课程必须最低修满13学分,选修课程可根据博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和培养方向而定,学分多少不予限制。

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必修公共必修课GB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1留学生学《中国概况》GB00017 基础外语100 4 1B08002 专业外语 1 1-3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主要包括学位论文选题、开展科学研究、学位论文撰写、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论文(预)答辩等方面。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写出开题报告与文献总结,拟定论文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要先送交专家进行公开评审,然后举行开题报告论证会。

开题通过后,方可继续完成博士论文工作。

博士生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年,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论文应遵循学术规范,立论正确、推理严谨、说明透彻、数据可靠,在重要内容上应至少具有3个明显的创新点,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6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20100)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政府部门、各类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对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祖国富强的献身精神,积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概率与统计方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某一个研究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博连读为4.5年;学习年限最多8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管理科学2.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3.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4. 创新与知识管理5.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6. 营运与物流管理7. 工程与项目管理8. 知识产权管理四、课程设置(见表)本专业至少取得19学分,其中学位课14学分,必修课5学分。

博士在读期间要求参加学术研讨,在讨论班上以及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10次以上。

五、培养计划制定学生在入学之后,先确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一个月内制定自己的学习培养计划,并上报研究生部。

六、论文工作1.开题报告(1) 选题:论文题目应与本专业的前沿研究相关或者来自与本专业有关的经济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2) 开题时间:应在入学第二年的第一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对3年制博士生)、或者在第二年最后一个学期(对硕博连读生在硕士入学后、在职博士生);(3) 开题条件:应修满上述第四款中规定的学分;(4) 开题报告内容:开题报告应按类似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格式撰写(其中包括选题的意义与创新之处及相应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难点与特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参考文献(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50篇),其中文献综述部分还要另外单附;(5) 开题报告的评审:进行公开报告,本学科点的所有导师作为当然评委,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2.阶段报告在开题报告通过后一年,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进行公开报告,本学科点的所有导师作为当然评委。

评审不合格的,将给予警告,半年后再次进行中期检查,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将取消其撰写学位论文资格。

3.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分预答辩、通信评审、答辩三个环节。

a) 预答辩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a) 完成学位论文,(b) 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按照管理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学术标准(2015版)执行,(c) 指导教师同意进行预答辩。

预答辩由本学科点组织,本学科点所有导师是当然评委。

b) 通信评审:预答辩通过的,按照预答辩中大家所提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方可提交学位论文以进行通信评审。

通信评审的同行专家至少7名,其中“双盲”评审专家2名。

c) 答辩:全部评审专家都同意答辩的,在按照评审专家所提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之后,方可组织答辩,答辩按照研究生部的规定进行,答辩委员会中须有参加过预答辩的老师。

未通过答辩的,按研究生部的相应规定处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0100)Ph.D.Degree Program1、ObjectivesThis program aim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strong background on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dependent analytical skills, problem solving capability for some administration and consulting jobs in governments, institutes, and companies.Some basic requirements:1. Obey to the basic rules and policies established by CPC, and be willing to devot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2. Have ability and knowledge on management, economics, operations research, statistics, computer applications.3. Can speak at least one foreign language, good at communication, healthy on body and heart.2、Duration3 years; 4.5 years if master-doctoral continuous study; at most 6 years.3、Research Areas1. Management science2. E-commer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3.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quality management4.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5.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risk management6.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7.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8.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4、Curriculums and Credits(See Table)At least 19 credits,among them, degree courses14 credits,required courses 5 credits. Students must take part in seminars, and report for more than 10 times.5、Arrangements of Dissertation1. Report for determining theme of the dissertation;(1) Title and theme:it should origin from some new academic research problems or some important realistic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 Time: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second year(for 3 year Ph.D. students)、or the last semester of the second years(for master-doctoral continuous students);(3) Requirements:finish the credits according the above rule 4;(4) Content of report:the format is similar as the format of NSFC proposal.(5) Review of the report:all the Ph.D. advisors are the referees.2. Stage reportsMiddle term check at the one year after the above report of establishing the dissertation’s theme. If fail after the middle term check, the students will be gave warning and be rechecked after half year If fail again, their qualifications for finishing the Ph.D. study will be cancelled.3. Oral defenseIt contains three stages: pre oral defense, peer review, formal oral defense.a) The requirement for pre oral defense are as follows: (a) finish the dissertation,(b)publish 1 level-one paper, or 2 level-two papers, or 3 level-three papers, (c) students’Ph.D. advisor agree.b) Peer review. At least 7 peers, among them at least 2 double blind referees.c) Oral defense.6、General Requirements of Publications to Apply for Graduation and the Degree(a) Finish the dissertation. (b) Publish 1 level-one paper, or 2 level-two papers, or 3 level-three papers. (c) S tudents’ Ph.D. advisor agree. Journal ranking is determined by professor committee of the school.Curriculums and Credits for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h.D. Progra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