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李镇西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李镇西课堂实录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我教《冬天》(课堂实录)

2003年4月15日,我应邀到郑州铁路二中讲学,作完报告,校长突然给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学校的老师上一堂语文课。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毫无准备,连教材都没有带。但校长的热情真让我不忍拒绝。于是,我对校长说:“这样吧,我从我的笔记本电脑中选一篇课本外的文章来上,好吗?”

打开电脑,我选中了朱自清的《冬天》。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篇散文,多次给我的学生朗读。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就讲《冬天》。虽然没有这篇文章备课资料,也没有其他任何教学参考资料,但我想,只要我把学生调动起来,真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我的课就算成功了。

下面,就是我根据教学录像整理的课堂教学实录。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冬天”。

因为是借班上课,面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我必须先给他们讲讲我的教学思路,于是我说:“我们怎样来学这篇文章呢?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打算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探讨这篇文章。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我,对我也不太了解,我对你们也不太了解,不过不要紧的,尽管是公开课,但咱们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热闹’,我追求的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我经常在想,怎样才算是读懂了一篇课文呢?我不知道同学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我稍微停顿了一下,看到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和我一起思考了。于是,我接着说:“我先把我的观点讲一讲。对一篇课文,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我认为,第一,读出自己;第二,读出问题。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读《红楼梦》会流泪,几百年前的《红楼梦》和现在的读着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读着从中读出了某些和自己感情相通的东西,所以要流泪。这叫‘读出了自己’。又如,李老师看过一部电影,叫做《我的兄弟姐妹》,大家看过没有?”

学生们纷纷答道:“看过!”

“大家看的时候流泪没有?流泪的同学请举手。”我一边问一边注意清点举手的学生,

“嗯,流泪的同学很少。但是,李老师看的时候流泪了!为什么?因为影片所反映的那段生活,就是李老师的童年时代!你们看的时候,只是把它当电影看,而我却看得流泪,因为我读出了自己――这就是所谓‘共鸣’!同学们,‘读出自己’就是欣赏。”

我看到已经有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会意点头,便接着说:“除了‘读出自己’,我们还要‘读出问题’。什么叫‘读出问题’呢?这就是研究。对于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假如现在拿一本关于基因的书给我看,或者拿一些最新考古方面的书给我看,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这并不说明我读懂了,我提不出任何问题,恰恰证明我根本看不懂!但是,如果拿一本我教过很多遍的语文书给我,我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而且问题是越来越多,为啥?因为我读懂了。所以,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在已经在以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读出问题’,还包括质疑。面对课文,面对作者,当然也包括面对老师,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的!同学们对某一段话不理解,或者对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不理解,都可以提出来研究。我刚才说了,‘读出问题’,就是‘研究’。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这样的态度――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来学习《冬天》。”

然后,我问大家:“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前读过没有?”

学生们回答:“没有。”

“没有读过?哦。李老师却特别喜欢这篇文章。这样,对于这篇文章,我先不忙读,而

由你们先读一遍。不要齐读,而是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读,同学们也许会读出些味道的。好,现在大家开始读吧!”

学生们开始朗读。我来回巡视,不时提醒没有大声朗读的学生读起来。

我看到一位同学一边读一边勾画,便走到他身旁表扬他:“这位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他一边读一边勾。大家要向他学习!”

五分钟过去了,学生们朗读的声音渐渐小了,显然,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朗读完毕。于是我说:“好,刚才同学们读了一遍。下面,李老师也给大家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注意,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刚才我听有同学读,我就感到他没有读进去,他只是在发音。其实,当你在读的时候,就已经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抑扬顿挫,哪些地方舒缓,哪些地方急促,都体现了你对课文的理解并加进了你的感情。同样,下面李老师的朗读,也体现了李老师的理解并加进了我的感情。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拿起笔,把课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语句勾画一下。”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我开始朗读。这篇文章虽然不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但我已经给我历届学生读过多次,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今天,当我再次朗读的时候,朱自清文中那朴素而温馨的情感气息扑面而来,也洋溢在教室里,感染着每一位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学生。“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读完这最后

一句,我久久没有说话,学生们也没有任何声息,大家仿佛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沉浸在了朱自清所营造的爱的氛围里……

我终于打破了沉寂:“今天李老师之所以选这篇文章给大家讲,当然是因为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受。现在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感受。“我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好,我们现在就按照刚才我说的‘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顺序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先看‘读出自己’。邻近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扣动你的心弦?”

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地互相交流,教室里呈现出活跃的气氛……

“好,我们现在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谈谈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好吗?”我对全体学生说道。当一位女学生举起手时,我对她说:“好,先请这位女同学说说。”

她站了起来:“我最喜欢的是这一句:‘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我读到这一句,想像朱自清和他父亲一起吃豆腐,屋子虽然很暗,但亲情却很浓。我想起了我父亲给我讲过的他小时候吃豆腐的故事。那种亲情很能引起我的联想和共鸣。”

“好,请坐。”当她坐下后,我对全班学生说道,“她说她父亲给她讲过类似的生活,让她产生了共鸣。我不禁感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迅速地拉大。在现代家庭,到了晚上,一家人都各做各的事情。像你们,可能是做作业,爸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