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00aadc608a1284ac85043db.png)
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PowerPoint
凌性
风应
7、抑扬
绮轻 一菡 端萏
。,
稍根
宜本
经是
宿琅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雨玕 ,。 偏夺
觉目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
耐霞 春千
寒片
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PowerPoint
PowerPoint
凌性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风应 绮轻 一菡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端 。 稍
萏 , 根
宜本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经 宿
是 琅
雨玕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 偏 觉
。 夺 目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耐霞 春千 寒片
。,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宿雨,琅玕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偏,。夺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觉耐目霞
们称道。
春千 寒片
。,
PowerPoint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凌性
风应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绮轻 一菡
端萏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稍根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宜经、本是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凌性
风应
题(8分)
绮轻 一菡
出关① 徐兰
端萏 。, 稍根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1427a3da32d7375a417806a.png)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在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 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 抒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 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 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 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 “志” 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也叫“篇末点题”
作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 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铺垫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d5c178ffe4733687f21aa01.png)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景
欲欲济济无无舟舟楫楫,,端端居居耻耻圣圣明明。。 坐坐观观垂垂钓钓者者,,徒徒有有羡羡鱼鱼情情。。
情
后四句表露想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 入仕,希望张 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 丞相引荐之意。
这里指张九龄。 “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12.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专题
之篇章结构(结构技巧)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
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2]
【注释】: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篇章结构类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篇章结构类](https://img.taocdn.com/s3/m/7e36f708fad6195f312ba6d0.png)
篇章结构类【提问常见用语】①“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②“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③“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
【答题思考方向】1、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
2、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
【答题常用术语】1、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2、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
3、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
4、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
【答题基本格式】①确定结构思路;②结合诗句解说;③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一)考查角度1、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
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山。
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
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也有层层深入的。
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层次等的分析。
【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
(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
(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构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
其规律是:起——承——转——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情(思)。
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d49c70e518964bcf847c71.png)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 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 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何遽 (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术语),营造了一 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 尽的想象(作用)。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 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 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 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承上启下。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
诗歌的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75680d6e2bd960591c677b3.png)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
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a.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1分
b.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 去、夜寂静时。 2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 “起”“承”“转”“合”四部分。 起:即起句,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 往下说。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引起 波澜。 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的作用。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总结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b8443225941ea76e59fa049f.png)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只等闲”照应 ??
答:“腾细浪”、“走泥丸”、“更喜”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诗题照应 ?
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 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 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整体概括:《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 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 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 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 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
(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 么?
答:“踏”。“一径沿崖踏苍壁”,意为沿着山崖上的 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写出隐者住处的幽僻。
铺垫与伏笔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铺陈 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cc2b74f69eae009581becd2.png)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诗歌结构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55616a1ed9ad51f01df275.png)
1.衬托2.虚实结合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3.白描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组合,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修饰点缀。
即所谓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例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对比5.细节描写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a692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5.png)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精选7篇)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1】【设问方式】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
线索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着眼于对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
【答题示例】【例题1】(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例题2】(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
以“微风”为线索,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
高考篇章结构类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篇2】【设问方式】(1)诗中某字词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经诗歌形式解读
![诗经诗歌形式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55f50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c.png)
诗经诗歌形式解读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诗经的诗歌形式进行解读,探究其特点和魅力。
一、篇章结构诗经按内容和形式的差异,可以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其中,风为民间民歌,雅为宫廷雅乐,颂为宗庙祭文。
这三类诗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以章节分明的形式出现。
1. 风风是诗经中最早、最为丰富的一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风歌一般采用四言句式,每首歌由五节组成,可分为上片和下片。
上片着重描写人情世态,下片多以感人肺腑的情感表达为主。
2. 雅雅是诗经中的宫廷雅乐诗,用于君王的祭祀仪式。
雅的形式一般为五言句式,旋律庄重严谨,意境高远悠远。
雅以文采和思想深邃而闻名,诗经中的雅句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贵典雅的审美标准。
3. 颂颂是宗庙祭文,形式庄重神圣。
其篇幅较长,由多个章节组成。
颂的韵文形式与前两种不同,多采用七言句式。
颂着重表达君王和上天之间的关系,既是对天地神明的赞美,又是对君王的歌颂。
二、韵律特点1. 句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和五言为主,这些句式短小精悍,押韵合理。
四言句式简洁明快,五言句式则较为流畅优美。
此外,诗经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七言句式在颂部分中的应用。
2. 押韵诗经的韵脚主要有平仄和押韵两种。
平仄用来判断音节的声调,帮助押韵。
韵脚的押韵方式有多种多样,如对仗押韵、对偶押韵等。
这种押韵方式使得诗经的诗歌更加和谐、韵律感更强。
三、意象运用1. 自然景物诗经中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繁星、秋天的落叶等等。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情感。
2. 人物形象诗经中还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男性形象多是君王和士人等,女性形象多是君王的妃嫔和乐舞女子。
这些形象通过描写其品质、心境等,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真情实感诗经以真情实感著称,其诗歌表达不经修饰和掩饰,直截了当地抒发着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
![古诗文之篇章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d4dc34faf1ffc4ffe47ac9f.png)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 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 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 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 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 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 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 官。②局:指棋盘。
88分..诗诗析的。的第(二第5分联二)对第联一对联的第句一意起联了什的么句作用意?起请简了要什 么9么.作样作者的用为情什怀?么?要请(写6简分琴)棋要二分物?析他。想借(琴棋5分抒发)一种什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67fcb100912a2161479294c.png)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遂以“蔡家亲” 借指表亲。 (1)诗题首冠一个“喜”字。试分析诗中是怎样表现其喜的? (不超过40字)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 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 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 火称新火。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简析本诗的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 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 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 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2)谈谈“雨中黄叶树”一句的修辞效果。 (不超过40字)
参考答案:
(1)、通过凄清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所带 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了一个“喜”字。 (以哀景写乐情)
(2)、“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此 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境况。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霍家亲。
赏析景与情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哀景哀情
(二)
乐景乐情
间接抒情
其他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1174d405fad6195f312ba699.png)
谢谢!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shān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 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 篇。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 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 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 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 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 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 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 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19dc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1.png)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① 李商隐 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等。 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裴给事)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4104bdbcd126fff6050b68.png)
学习交流PPT
12
2、层层铺垫
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 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 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学习交流PPT
13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 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对比等。
学习交流PPT
4
一、景情顺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先景后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文
交代因何而愁。
学习交流PPT
9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 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
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
抒情议论句。
学习交流PPT
3
诗歌的结构技巧
1、景(事、物)与情(主旨)的关系(顺序): ①先景后情(大多如此)②先情后景③以景 结情。 2、结构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概述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988dd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6.png)
祝你 成功!
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
5.
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
【注释】: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
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的寓意是什么?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 析。
答案: (1)承上启下的作用。(术语)(2分) 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 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 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 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分析)(2分)
忍唱《阳关》句!
6.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
鸣处,回首斜阳暮。
7.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 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8.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
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分析),
■
■
春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地
秋
之
冬
间
, 走 过 四
诗
, 人 生 百
季
味
都
皆是Biblioteka 成诗文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 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 题的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695041aef8941ea66e0522.png)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分析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仰慕和思念 之情。(点明情感)
课堂演练1
(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1、先景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