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水资源规划和水文化的探索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周边水资源规划和水文化的探索实践摘要:水环境是自然环境一个因子,是城市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造成的水因子的总和,清洁、充满生机的水面是城市的灵气、活力所在。本文通过对城市周边水资源坏境的分析,从当今城市生态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缺乏对水资源和水文化建设的重视等问题出发。本文强调水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水文化建设,是要还城市生态美,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水资源;现代化城市;保护

1现代城市化建设——问题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人口膨胀和规模扩张,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工业郊区化的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水体环境造成十分大的压力。城市化过程最突出的特征是人口,产业,物业向城市集中,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密度增大,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如土地利用性质改变,建筑物数量增加等状况。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多使得区域水的需求量增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多,出现水质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工业的发展增加大气污染的强度,各类污染物通过酸雨、干湿降尘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区域水质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集中地表现为自然,农业用地减少建筑公告设施用地的极具增加,城市道路及地下水管

网建设使的区域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加,直接改变了当地的雨洪径流形成条件,直接导致区域旱涝灾害增强,间接影响水质状况和水资源安全。城市化过程对水的时空分布,水分循环及水的理化性质、水环境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反映到水环境安全问题上就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水灾害频发等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迅速增加。许多地区的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供水不足已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城市周边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部分与城市用水与城市水资源的关系大

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用水量远小于城市水资源量;第二阶段,城市水资源量与城市用水量趋于平衡;第三阶段,城市水资源量小于城市用水量。而且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处于第三阶段。

2城市周边水资源——改变

目前,我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特别是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的60%的我国沿海地带和海岛地区,缺水数量占到全国缺水总量的1/3以上,水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据专家预测,沿海城市的用水量年增长率在1998~2007年间为4.5%~6.5%,在2010~2015年将是1998年的2倍,缺水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以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天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每年153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9%,已经严重制约了滨海新区的发

展。

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的繁荣源于水,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受制于水,中国历代的城市建设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水文化建设不仅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会日益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支撑作用认识不足;水利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结合不够紧密;水文化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待,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

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水利部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幸福感的需要。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水文化建设。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注重水资源规划和水文化的挖掘的先例。七朝古都——开封,位于京杭运河的北端,鼎盛时期为北宋都城东京,是北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北宋东京有河4条,桥梁32座,水中舟楫相接,颇有江南水乡景色。汴京八景中之金池夜雨,洲桥明月,汴水秋声,隋提烟柳等景色均与水有关,至今市区中仍保存有大片河湖水面,包括著名的潘、杨二湖,包公湖等,有北方水城的美名。清中叶黄河水困开封达8个月之久,运河淤塞,终于衰败。《清明上河图》所绘出的汴河美景荡然无存,

惟令人神伤了。黄河曾给予它灿烂的文化,也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它——曾经那样繁华的东京城。甚至于历代地方官到任后首先要讲的也是劝农桑、兴水利,魏晋洛阳合理建设水利工程,使谷水将漕运、生活水源、灌溉、绿化、养殖等功能综合利用后流入洛水,为古代水资源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水利工程是古代官员政绩的重要表现。

3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水资源规划工作,拟通过建设一批人工湖、拓宽河道宽度或恢复自然河道等方式来增加水面和改善生态景观调节局地小气候,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还要提倡节水型文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起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自城乡一体化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梳理城市水系脉络,挖掘水文化景观,保护现有自然形式的河流,对城区范围内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建设符合地方山水格局的滨水绿地体系,并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城水和谐、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麟学.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j].时代建筑,1999.

[2] 俞孔坚,张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索——浙江省慈溪市三灶江滨河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