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护理·

小儿外科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

金波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34

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和麻醉药物的更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降低,但仍为术后常见并发症[1]。全麻术后呕吐也是患者对麻醉处理不满意的常见原因之一[2]。尤其为小儿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3]。术后呕吐不但增加患儿痛苦,影响伤口愈合,甚至是引起电解质紊乱、误吸、窒息等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安全护理十分重要。笔者就全麻术后呕吐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1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进行全麻后手术的206例患儿,其中男144例,女62例。年龄2个月 14岁,其中0 2岁35例,3 7岁73例,8 14岁98例。腹部手术98例,头面部手术31例,四肢手术27例,尿道手术28例,包皮手术22例。全麻术后3h之内呕吐发生情况为:年龄0 2岁27例,占13.11%;3 7岁40例,占19.42%;8 14岁44例,占21.36%。全麻术后4 8h呕吐发生情况:年龄0 2岁35例,占16.99%,3 7岁49例,占23.79%;8 14岁56例,占27.18%。

2护理

2.1胃肠道护理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胃肠道蠕动减弱,禁食、禁水时间短是引起术后呕吐的原因之一。婴幼儿术前禁食4 6h,小儿术前禁食6 8h。胃肠道及胆道手术、经腹手术、肝脾手术等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幽门梗阻患儿术前应洗胃。非腹部手术术后应禁水4h,禁食6h;腹部手术患儿应禁食禁水至肠蠕动恢复。

2.2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固定良好患儿呕吐时应注意防止呕吐物污染切口敷料,避免呕吐时切口张力过大引起切口裂开。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一旦发现切口出血或敷料污染应及时处理。

2.3妥善固定引流管和输液管道由于患儿呕吐时常伴有腹压增大,烦躁不安等症状。术后应对各种引流管加强固定,并做好标记,以便观察管路是否脱出。选择非关节部位置静脉留置针,否则易导致输液不畅通或导管脱出引起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用透明输液贴固定,既便于观察又可以防止呕吐物污染穿刺处。

2.4防止患儿坠床呕吐患儿往往伴随躁动、意识不清,应给予床档保护,必要时应用约束带约束患儿。使用约束带时要松紧适度,加棉垫防止损伤患儿皮肤,将肢体约束于功能位。此类患儿视为坠床高风险人群,加强宣教并于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识,提醒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引起重视。

2.5减少各类刺激如必要尽量避免搬动患儿或反复进行吸痰,以免刺激患儿咽部引起呕吐。应有计划的安排,将各项操作集中进行。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对患儿的干扰。2.6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一旦患儿发生呕吐,患儿平卧时应将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抢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一旦出现紧急危险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2.7加强心理护理手术会对患儿的身心造成创伤,引起生理紊乱现象,会使患儿的心理受到干扰,而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多关心患儿的心理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医院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应加强对护理安全教育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预案管理,防范为主,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意外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为患儿提供高效、安全、舒适、优质的护理服务。术后呕吐是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感受,主要表现为干呕、恶心或呕吐[4],常伴有腹痛、腹胀、不排气等症状。目前普遍认为小儿全麻术后呕吐是由于术中胃液及吞入涎液、血液和气体潴留致胃扩张,达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胃内脏传入神经活动。麻醉时由于肌肉松弛,不会呕吐;清醒后在上述扩张刺激下,对上腹部的恶心不适感增加,而引起呕吐。术后呕吐还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5]、患儿年龄、恐惧心理、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术后胃肠道蠕动减弱、手术部位和方法等都有密切关系。恶心呕吐伴随的感觉使患儿难以忍受,其引发的并发症导致患儿的生命质量受到严重损害。护士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护理安全意识,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章杭,张帆,李丰.联合应用止吐药物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21-122.

[2]于玲,薛富善.小儿术后呕吐的预防和治疗[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8,29(1):85-89.

作者单位:110032沈阳市儿童医院金波: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

张小兰孙成淑王顺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1.035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oleu-sis,LASEK)简称EK手术,它作为一种表面切削术式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并得到国内外眼科界的广泛认同[1]。该术式以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基质瓣,避免了使用板层角膜刀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且相对更大的切削深度使近视手术适应证范围也更广,尤其是对于角膜较薄的近视病人,更是首选的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2]。然而正是因为术中有角膜上皮的损伤,病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也较高,畏光、流泪等不适感相对较重,视力恢复较慢。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宣教和护理,尤其是让病人充分认识术后疼痛和术后视力恢复时间,对病人术后视力及情绪的恢复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4年5月 2011年5月行LASEK手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560例(3080只眼),其中男658例(1297只眼),女902例(1783只眼)。年龄18 40岁,平均(28.60ʃ3.68)岁。术前球镜度数-1.00 -10.00D,散光0 -3.00D。角膜厚度453 512μm,平均(472.7ʃ2.8)μm。术前所有患者近视度数均稳定2年以上,停戴角膜接触镜的时间足够,硬性角膜接触镜停戴1个月以上,软性角膜接触镜停戴1周以上,并通过准分子激光术前全套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证(排除圆锥角膜、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眼前段炎症、全身免疫性疾病等)。

1.2手术方法术前15min进行术眼表面麻醉(0.5%盐酸丙美卡因点眼),以24万U庆大霉素溶于500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艾力克消毒眼睑及面部皮肤后,摆好手术体位,铺无菌孔巾,用开睑器开睑,嘱病人注视正上方闪烁的绿灯,用角膜定位环以瞳孔为中心作一直径为8mm的上皮环形切口,注入浓度为20%的酒精0.2ml,作用时间15 25s(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用海绵吸尽酒精以后,再用乳酸林格氏液冲洗角膜及结膜囊,用角膜上皮刀剥离角膜上皮瓣,进行激光切削。对于屈光度数高于-8.00D的病人,需在激光切削后使用浓度为0.02%的丝裂霉素C,作用时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张小兰:女,本科,护师间10 15s,最后再次冲洗角膜床,点妥布霉素滴眼液,佩戴强生-0.50D周抛或月抛角膜接触镜,手术结束。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病人资料收集详细询问病史,排除一切不宜手术因素,强调屈光度稳定对手术的重要性;完成术前全套检查,包括外眼裂隙灯检查、电脑验光、非接触式眼压计、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A超眼轴长度测量、散瞳验光(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散瞳眼底检查等,进一步筛查手术禁忌证,把风险降到最低。

2.1.2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告知病人检查结果,让病人对自己的检查结果有充分了解,知道为何选择这种手术方式,并讲解LASEK手术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2.1.2.1告诉病人术后需要连续佩戴角膜接触镜3 5d,可能会发生轻度到中度眼痛、流泪、畏光、眼内异物感等不适,这些症状会随时间逐渐减轻或消失,减轻病人焦虑。2.1.2.2术前着重强调术后疼痛和视力恢复时间较长的问题:告知病人90%以上术后疼痛轻微,是可以忍受的,只有个别病人疼痛感较重;同时应叮嘱病人如果术后疼痛较明显、分泌物较多或出现视力下降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复查,防止术后感染;告知病人佩戴隐形眼镜期间视力可能较差,该术式术后视力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几天的视力并不是最佳矫正视力,取镜后视力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大概1 4周左右,视力稳定需3 6个月;同时也要使病人对术后视力有适当的期望值,讲解手术病例,使病人充分认识术后视力只能尽可能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2.1.3术前准备及用药嘱病人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当日正常饮食,术前进行小瞳复光检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对病人疑问作出耐心解答,消除病人疑虑。

2.1.3.1进行术前宣教,由手术医师讲解手术原理、流程、术中配合要点及相关并发症。

2.1.3.2术前3d点左氧氟沙星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每

[3]陈善桂,张健,顾尔伟.麻醉恢复室患者的监测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2003,9(6):451.

[4]宋蕴安,王珊娟,杭燕南.静脉麻醉药与吸入麻醉药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7,28(6):536-

539.[5]Voepel LT,Malviya S,Tait A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the pediatric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Anesth

Analg,2003,96(6):1625-1630.

(收稿日期:2012-05-02)

(本文编辑刘学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