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为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创新培养理念,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03号)《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2018】14号)的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学科、专业(领域)根据教育部和我校研究生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行业专业认证标准和学院实际需要,确定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二、修业年限(学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三者同等重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依托行(企)业力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通过基地共建、人员互通、项目合作等,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设计、专业实践训练、论文写作指导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
四、培养计划的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培养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后,要求一式四份,其中一份由研究生本人保管,一份导师保存,一份存二级学院存档,一份交研究生院备案。
大学专业培养方案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法;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品德与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引进和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强化实践教学;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更新教学内容。
五、毕业要求
1.学分要求: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
-专业课程学分需占总学分的比例,以确保专业教育质量。
2.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应按照本方案课程设置,修满专业课程学分。
2.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3.毕业资格审核:
-学生完成学业,经审核合格,准予毕业;
-毕业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六、教学管理
1.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各学期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
-涵盖本专业核心知识,确保专业深度;
-结合行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专业选修课程:
-提供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鼓励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综合实践课程: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社会实践,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创新创业实践,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创业精神。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培养具备室内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制定的一种教育方案。
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设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下面是一个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培养目标1.发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完成各种室内设计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与客户、承包商和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4.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室内设计师。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原理、建筑材料、色彩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技术课程:包括CAD绘图、三维建模、室内装饰材料选用等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设计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原理、室内空间规划、家具设计等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设计项目实践等实践课程,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实践操作: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3.项目实践:将学生分组进行室内设计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网络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课外拓展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四、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通过平时的课堂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评估,考察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评估: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4.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五、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室内设计公司或设计事务所进行实习实训,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 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
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提出的有关具体要求,研究确定并分条目列举。
1.素质。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会明确规定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翻译学、笔译和口译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课程。
培养方案还会规定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
2.实践环节: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翻译实习、文献查询和资料翻译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3.语言能力要求: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中文水平,包括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准确的语音语调。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门外语的熟练运用能力,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以便进行有效的外语文本翻译。
4.研究能力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和翻译研究方法等方面。
学生会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翻译工具和技术,如电脑辅助翻译软件、平行语料库等,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5.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由于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沟通活动,培养方案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会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礼仪、习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跨文化信息。
总体来说,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熟练翻译技能和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体的培养方案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经济学专业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经贸管理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学科研机构、公司从事经济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实行“融通性”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了解一定的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中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管理、投融资营运、管理以及咨询、分析和策划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9.了解经济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经济学专业(WTO与世界经济方向)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学科优势,适应人世后中国经济日益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形势,突出培养精通世界经济、对外经贸、WTO规则及其运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培养方案包含一系列课程,涵盖了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实现自己的学术和职业目标。
课程体系以下是本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1.专业导论:该课程为学生介绍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领域的整体认识。
2.数学基础:数学是该领域的基础,学生将学习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数学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外语基础:外语是与国际接轨和扩大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密不可分的能力,学生将学习一门主流外语,如英语或汉语。
4.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语言等。
核心课程1.专业理论:该课程着重讲解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包括理论模型、实践背景和发展趋势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论文、研讨会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该领域的前沿理论。
2.实践技能:该课程将教授学生实践技能,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项目,学生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专业知识:该课程将介绍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的理论、法规和行业标准等。
学生将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案例分析:该课程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估案例,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选修课程1.领域深化:该课程将通过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创新实践:该课程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如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3.企业实习:该课程将为学生提供进入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学生将在实习期间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完成实际项目。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和要求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和要求为便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 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现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各学科的培养方案应对本学科进行简要介绍。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 反映学科先进性和前瞻性, 要能适应和引导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并能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按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6个;按二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4个。
2.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使硕士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努力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应培养硕士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事业心、责任感。
3、学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
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应在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4.课程与学分要求在制定硕士生培养计划或对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时, 在课程和学分设置方面必须满足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
4.1 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和外语(一外)课是硕士生公共必修课。
其中:1)政治理论课: “科学技术哲学”, 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学分。
2)外语(一外):外语Ⅰ为所有硕士生的公共必修课, 3学分。
外语(二外):第一外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生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2学分), 但不能作为必修课。
4.2 学科必修课4.2.1 学科基础理论课:学科基础理论课是指本学科理论基础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
在制定本学科培养方案时, 学科基础理论课应参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共同编写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一书中对相关学科课程设置的要求, 制定一门或若干门基于本学科研究范围要求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类基础课程。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总体目标(面向一个服务域)本专业群所含专业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专业:…二、人才培养规格1.招生对象:2.培养年限:3.职业素质要求(1)团队协作,人际交往和协商沟通良好;(2)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及安全、环保、成本、质量控制等职业素质;(3)借助参考资料、网络、手册等途径进行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利用;(4)不断钻研获取新知识、新技术;(5)不断总结,提升质量以满足岗位需求;(6)良好的心理素质;4.职业能力要求通用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职业能力要求:三、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专业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专业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四、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与学习内容分析1.职业基本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内容分析2.职业通用能力——群平台课程——学习内容分析3.职业专项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内容分析***专业***专业***专业4.职业拓展能力——群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分析四、毕业资格与要求1.学分所修课程的成绩全部合格,应修满***学分。
2.计算机能力要求…..3.外语能力要求…..4.职业资格证书五、课程体系分类学分学时分配比例表1.课程类别分配2.理论、实践分配3.必修、选修分配六、教学计划安排表(公共基础课程各部门开设学期安排另见附件)七、技术平台课程、专项能力课程简介。
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所修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知识,具有深入研究的能力;2.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研究工作;3.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4.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5.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能力,能够在学术研究中与其他学科合作。
二、课程设置1.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为了确保学生在所修专业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课:该课程主要涵盖所修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专业课:该课程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提供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研讨课:该课程旨在通过小组讨论和演讲,促进学生的学术思维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2.学术研究课程学术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科研方法和技巧:该课程提供科研方法和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文献阅读与写作:该课程培养学生阅读和评价学术文献的能力,并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该课程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实践所学知识,并形成科研成果。
三、实践环节1.实习通过实习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项目学生在课程中可以参与课程项目,这些项目旨在提供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
四、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前,必须选定论文选题,并向导师提交选题报告。
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并符合学科发展方向。
导师将根据选题报告的质量和可行性进行审核。
2.论文撰写学生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撰写硕士论文,包括综述和研究部分。
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深度,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术报告和答辩,展示研究成果和解释相关问题。
五、评估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将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框架:一、专业课程学习1.必修课程: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前沿课程如儿童发展、青少年心理、教育评估等。
2.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的需求,从相关课程中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
3.学术研讨会: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二、科研实践1.学术研究设计与方法:学习科研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
2.科研项目参与: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协助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等工作。
3.独立科研项目:在导师协助下,独立设计并完成小型科研项目。
三、实习实践1.学校实习:到学校、教育机构等实习,了解和参与教育心理学实践工作。
2.社区实践:参与社区心理服务组织的实践工作,如组织教育心理讲座、儿童心理辅导等。
四、学位论文撰写1.选题:与导师讨论选题,并查阅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目标和问题。
2.研究设计与实施: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和数据收集。
3.数据分析与论文撰写: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写出学位论文。
五、学科竞赛与学术交流1.参加学科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竞赛,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能力。
2.学术交流与发表: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并鼓励发表论文。
六、其他培养要素1.语言能力:提供英语培训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需要。
2.学术道德规范: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和独立研究能力。
以上是一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具体的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校和导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培养方案
10203、会计学、 3—7 年、管理学学士、 160 学分会计学专业由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实务组成专业基本框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 业技能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与各类资格考试接轨。
根 据社会需求, 分流培养研究型人材和应用型人材。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较强的会计实务能力、 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能在金融行业、跨国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以及 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学科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材。
本专业培养的人材应掌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以及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 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预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 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资料,并有一定的笔译和听、 说、写的能力。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 学概论等。
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银行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 电算化、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
总学分 比例26.9%20.6%21.8%20%总学时构成 讲授716550496实 验 424554实 习2 周实践 104+2 周备注≤864 ≥2700%-9.4% 0.6%-6.3%课程结构必修课 111限选课 32 选修课 49任选课 17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术型人材培养方向 应用型人材培养方向 专业任选课程 创新实践环节 (含社会实践)学分433335320-15 1-10河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课程计划总表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gw0100101gw0100202gw0100303gw0100404gw0100504js0100101js0100201wb0100101wb0100202wb0100303wb0100404ty0100101ty0100202ty0100303ty0100404gf0100101gf0100201yy0100102ms0100102gw0100601gf010070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大学英语Ⅰ大学英语 II大学英语 III大学英语Ⅳ大学体育Ⅰ大学体育 II大学体育 III大学体育Ⅳ军事理论军事训练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小计sx0200111sx00200522wx0200102wx0200202jg0202202jg0202203jg0202202jg0202205jg0202203jg0202203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II)大学语文或者应用写作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统计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实验学分323261.51.5444411110.50.5110.50.543332332330.5讲授283636187228567272722836363618181818187164254545454365054总学时分配实实习验4242918实践14181836182 周周学时2222423444422222222233333233建议修读学期1234,讲座4111234123411221712223253选课形式校级公选课程 0-15 0%-9.4%合计 160 100% ≤2668 ≥551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模块 1:各方向通选课程模块2-1:学术型人才培养方向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实验经济法管理学原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小计jw0301407jw0300106jg0303703jg0305713jg0305813jg0305506jg0306824jg0306924jg0307005jg0307205jg0301802jg0300603jg0300704专业实习Ⅰ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一)实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二)财务会计(二)实验审计学概论高级财务会计企业战略管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小计总计js0500502js0500602js0500902js0501002jg0819806jg0350934jg0914505jg0914605jg0719106jg0306704jg0717705jg0306405jg0606505jg0508103jg0502203jg0519005gw0500803或者 VFP 程序设计基础或者 ACESS 程序设计基础或者 VFP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或者 ACESS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纳税筹画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验*审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税法税法实验消费者行为学货币银行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模块 1 各方向通选课程小计(其中带*的课程共 10 学分)jw0700807jw0701008jg0306306jg0514806科研训练*专业实习Ⅲ高级财务管理SPSS 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30.5343326320.5330.53334443511121232122230.5222228(10)4431544256550503654545054547272496363650363636325436363618406541818452 周91818954369369181-91088 周8 周18313432333334422232222322223222117833364455234226455645553353模块1 的课程为两个方向均可选择的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
引言人才培养是任何组织或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整体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所在。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以确保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素质的优秀人才。
概述本文将介绍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框架,该框架包括引言、正文内容以及总结部分。
正文内容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分为五至九个小点。
这一方案结构框架将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正文内容一、明确培养目标1.1 确定个人发展目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1.2 确定组织需求:组织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明确所需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二、制定培养计划2.1 分析岗位需求:根据组织的工作岗位需求,分析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
2.2 制定课程设置: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培养课程。
2.3 设计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项目实践等,以提高学员的实际能力。
2.4 制定培养周期:根据培养目标和计划,制定合理的培养周期,确保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
三、实施培养方案3.1 培养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为学员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2 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有效的培养指导和支持。
3.3 学习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过程管理机制,包括学习计划安排、考核评价等,促进学员学习的有序进行。
3.4 实践培养环节:通过实践培养环节,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估与跟踪4.1 评估培养效果:制定评估机制,对学员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改进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4.2 跟踪个人发展:未来,在完成培养计划后,要跟踪学员的个人发展情况,帮助其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1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
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涵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训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环境科学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与评估等课程,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生态学、环境法律与政策、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等,加深学生对特定领域的理解和掌握。
4. 实践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课程包括环境监测技术实验、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实验等;实习课程可以包括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企业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
5. 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学术交流。
6. 专业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学生在大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独立完成一个环境工程或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并撰写毕业设计或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不同国家的环境专业培养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工作流程
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工作流程一、培养方案基本构架1、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2、招生对象及入学要求3、学制(起点及学习年限)4、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5、就业面向与职业岗位规格6、职业岗位群工作及岗位能力分析7、课程体系基本构架及专业课程标准8、指导性教学计划9、培养方案对专业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0、培养方案对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的基本要求 11、培养方案对教、评模式的基本要求 12、培养方案对质量保障与监测体系的要求二、制定培养方案的工作流程1、内容: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分布状况。
成果:人才培养方案专题调研报告。
2位职业活动对技能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②职业岗位群职业技能与素质分析表。
3内容:以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为对象,分析职业活动对技能和素养的需求,按岗位群对技能和素养需求设置课程。
成果:课程体系基本构架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4内容: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转化到对应课程中,以项目任务方式呈现课程内容(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确定课程的教、评模式。
成果:课程标准。
5 内容:培养方案对教师结构、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分析。
成果:专业课教师需求状况一览表。
6内容:对接现场生产环境和工作过程,设计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现方式,提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要求。
成果: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配置一览表。
7 内容:改革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的评价模式,引入对接企业岗位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成果:学生课业多元综合评价方案。
8 依据各项调研分析结果,组织编写方案。
9 提请校示范办组织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评审,修订完善后定稿并付诸实施。
三、制订课程标准的工作流程12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性质、定位、结构和教、评模式。
3 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沟通,与企业岗位职责对接,确立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培养方案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1.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定位。
系统描述专业所要求培养人才的服务面向和培养规格。
2.培养要求:培养要求是组织课程的基本依据。
要求各专业要具体描述本专业人才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学制与学位: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4.学分与学时:2500-2800学时,160个学分(含第二课堂3学分)。
5.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各专业毕业生要获得各模式课程的最低学分才能毕业。
7.课程体系的构成:
8.教学进程:
__________专业教学进程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