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既有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关概念的关键特征,让学生获得新的概念知识。
坚持迁移、归纳、拓展,开展基于“概念同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利用上位、下位、并列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为新的数学概念学习提供支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一)建构清晰概念形象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途径,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既有概念[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当代数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坚持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建构清晰的概念形象,将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
(二)形成数学知识网络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加强知识训练,让学生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教师指导学生以纲代目、以点带面地进行学习,能够为知识迁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促进数学思维发展概念教学以迁移为中心,立足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开展不同形式的思考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概念的最佳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概念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特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广泛引用生活例子,指导学生从生活领域出发进行思考,不仅能加深概念学习印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四)增强数学理解能力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条件下,概念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意识,使之理解数学定义、性质等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元化手段引入概念,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直观教学材料进行融合,拓展与创新概念教学内容,能够实现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概念教学效果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氛围枯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大量重复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来掌握知识,而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忽视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教学方式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实际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具体来说,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更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时不仅要依靠逻辑思维 , 还要结合形象分析 以及直觉思维等综合
养, 不 局 限与 数 学逻 辑 思 维 。
能力 。 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 的培 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练习的过程 中, 学生要将老
师讲授的零散的知识 和技能系统地整理到一起 , 构成一个整体框
学习的信心 ,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
五、 以学 生 的 兴趣 为 前提 设 计 课后 作 业
然后通过数学知识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样的练习 , 既能提 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 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传统教学模式 中, 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 , 留的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 教师在 对学生进 行教学 的过程 中应 注 作业量大 , 且 内容陈 旧, 缺乏趣味性 , 并 且要求结 构的统一 , 忽视
【 思维纵横 】
【 才・ 思】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
浙江
摘
永嘉
●葛丽珠
要: 数学概 念不仅是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且是发展 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 内容。 教师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 学的有效策略 , 促进 学生成长。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 策略; 研 究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 中, 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 性在人脑 中的反映 ,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小单元和基本要素 , 同 观念的形成 、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加 强概念教学的基 础上 进行的。因此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在整个 数学教学 中起着举 足轻 重的作用 。 下面 , 我要就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的有效策略 ,
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 既依赖于他们已有 的认知结构和 学习动机 , 同时 ,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数 学概念 的教学 , 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 、 概念 的形成 、 概念的巩固 和深化等阶段 。 ( 1 ) 概念的引入——讲究方法。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 , 将有助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首先,引入具体的实物。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具体、直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来模拟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加、相减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利用图形来辅助教学。
小学生对于图形比较感兴趣,利用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利用图形尺、纸板等工具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并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再次,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玩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数学游戏如数独、宝石消除等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最后,利用故事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将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节中来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有关分数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物、图形、游戏和故事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这些策
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探究一、现状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性强的学科,概念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以题目训练为主,课程安排较为紧张,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如何解题而忽略了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2.教学方法呆板。
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讲解和黑板写作的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教育资源不足。
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学生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源,难以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育界和教学管理者共同思考和探讨解决之道。
二、对策探究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同时拓展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中,应该加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使其更好地把握数学概念的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3.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农村小学师生能够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提供支持条件,以便开展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
4.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数学学习。
家长要与学校和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6.创新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改革小学数学的评价方式,不只看重学生的得分,而是看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1.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它是后续学习的基石。
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扎实,会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造成阻碍。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做到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特点1.抽象性强。
小学数学概念是抽象的,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逻辑性强。
小学数学概念包括了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
3.系统性强。
小学数学概念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趣味性教学策略趣味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趣味性教学为主要导向的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竞赛、故事等形式,让数学概念教学更具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一、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具体形象的。
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只有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实际的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物操作,帮助他们建立直观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逐步发展的。
他们的思维不够成熟,容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需要经过一定的反复训练和实践,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整体性的。
他们的认知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性的认知,在认知过程中缺乏分析和抽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教学,注重整体认知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故事、游戏等,设计富含生活情景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互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故事等形式,呈现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引导他们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启发式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确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即:目标确立应当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封闭的;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发展方向。
2.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材本身是已经筛选和提炼了的学习资源,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就教材本身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经历经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3.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
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归纳为下面五句话: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张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张斌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和学习动力成长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开拓,提升小学数学概念的应试教育能力,这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准确把握数学概念渗透的内容知识,成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策略研究针对小学生的性格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数学概念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基本教学素质。
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形成,提升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所以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成为教学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永恒话题。
一、小学数学概念理论概述1、数学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一个学术统称,任何学科都要以理论概念为理解基础,例如哲学,心理学,工科学等。
从广义上说,数学概念就是对数学理论逻辑中的公式,空间位置,数量关系等应用客观现实的语言文字合理的表达出来。
例如数学概念中的周长是这么定义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成为周长。
在现实生活当中,客观事物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存在原因,本质属性是不会变的。
2、数学概念的构成数学概念的总体描述就是要把握数学概念的构成,如三角形的概念,圆形的概念等。
概念的内容和外延都是相对应的,如果概念的内容不断增多,那么概念的外延内容也会相应增加,在这个过程当中,别的概念与本概念也户增加一些关系。
3、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小学数学概念是构建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小学数学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
根据有关官方研究机构表明,小学数学概念的教授要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适应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需要,具体有以下几种:(1)图画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比较低,所以需要借助图画的形式进行呈现。
这种呈现方式较直观,便于认知。
(2)描述式:将数学概念借助具体的实施例子进行呈现,这样呈现形式也叫字形结合式,这种方式也常见,小学生容易接受。
小学数学知识有效迁移的研究--以概念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知识有效迁移的研究--以概念教学为例概念教学是有效迁移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概念包括数字、运算符号、几何形状、分数等。
本文将以分数概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一、概念教学的特点概念教学是一种由“具体 -> 抽象 -> 概念”逐层升华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通常采用“先讲解 -> 再举例 -> 最后个别讨论”这种策略。
例如,在分数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有效迁移:1. 讲解分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提供具体的情景和例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2. 通过练习题等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3. 在结合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中,提醒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和情景中应用和迁移所学。
例如,在讲解金钱计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在购物或旅游中使用分数、换算等知识。
二、有效迁移的策略为实现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需要采用以下策略:1. 掌握基本概念。
只有理解并掌握了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学习和迁移知识。
2. 注重实践和应用。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独立运用所学的方法。
3. 鼓励自主思考。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和特性。
4. 强化对数学语言的掌握。
数学中有许多专有的概念、语言和符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数学语言的教学和理解,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接触和理解新的数学内容。
总之,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161神州教育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宋海水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温泉中心小学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最终不能忽视的是根本目标,此处的根本目标指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是进行实际运用教学的基础或前提,只有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后期的深入学习中取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将数学概念教学有效地融入日常数学教学中是笔者在本篇文章中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概念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难度系数。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和较复杂的概念定理等内容难以得到有效的理解。
那么数学教师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制定出更加详细的教学方案,重视概念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接受度,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其他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接下来,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采用关键词解析,促进学生理解对于一些字符较少,简单易懂的数学概念,数学教师可以不用过于苛刻严格,但是在学习一些定义较长,专业名词较多的概念时,数学教师就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解情况。
通过简单的提问掌握学生对某一个概念的掌握程度。
当学生对某一个数学概念理解模糊时,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弥补,采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去记忆理解。
过于抽象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也是充满难度的,此时,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耐心。
如,在学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和“两条直线”这些关键字不放,举出周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为学生讲解“同一平面”时,可以以黑板作为参考对象,在黑板上任意画几个图案,那么这些图案就在一个平面上,如果教师分别在黑板上和挂着黑板的墙面上分别画几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不在一个平面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大宁县古乡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都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钻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但在概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重技能,轻概念。
“为概念教学而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个定义,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在掌握概念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对一个新概念的引入,简单从事,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的认识偏差。
(二)、研究概念教学的意义1、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2、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㊀㊀㊀㊀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Һ邝儒军㊀(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大街乡大街小学,贵州㊀毕节㊀553111)㊀㊀ʌ摘要ɔ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概念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生明白这些既具备抽象性又具备概括性的数学概念,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主要矛盾就在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㊁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㊁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基于此,文章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给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解决的方式与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ʌ关键词ɔ概念教学;数学实践;图形化;等式性质引㊀言概念意味着抽象性高㊁概括性强.小学生因为年龄与认知的限制,对抽象的㊁概括性的事物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对形象的㊁具体的事物则容易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来,必须把概念性的东西具体化与形象化,首先得让学生感受得到,让他们有一个感知的过程;其次进行概括㊁提升到概念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出概念的一般性质,最后回到具体的事物当中,对在概念阶段发展出来的性质做进一步的应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㊁灵活性㊁深刻性㊁独创性和批判性.其中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其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㊁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引入概念时就要循序渐进,放慢节奏让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小学生受生活经验与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个新的概念,总是有一个形成过程,通常是需要反复直观地感受㊁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总结㊁归纳,循序渐进地形成,不可一蹴而就.例如,在第一次学习 解简易方程 时,就必须得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等式的性质这一过程,如等式:3ˑ5-4ˑ2=2ˑ3+1.探索等式的性质,可进行如下三种操作:第1种:在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一个常数,即3ˑ5-4ˑ2+a=2ˑ3+1+a3ˑ5-4ˑ2-b=2ˑ3+1-b.{第2种: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者是除以一个非零的常数,即aˑ(3ˑ5-4ˑ2)=aˑ(2ˑ3+1)(3ˑ5-4ˑ2)ːb=(2ˑ3+1)ːb.{第3种:等式具有传递性,即3ˑ5-4ˑ2=2ˑ3+12ˑ3+1=2ˑ2+3{,则有3ˑ5-4ˑ2=2ˑ2+3.等式在这三种操作下仍然是等式!这也是求解方程的原理,只不过是把其中的一个常数变成一个未知的字母或者变量,这里不妨把等式左侧的3变成x,则可以改写为5x-4ˑ2=2ˑ3+1对等式进行第1种操作,两边同时加上4ˑ2得到:5x-4ˑ2+4ˑ2=2ˑ3+1+4ˑ2化简可得5x=15.再进行第2种操作,两边同时除以5,就可以得到x=3.一些教师忽视了这一过程,只求简单高效,直接让学生背诵等式的性质,再去做大量的练习.只是教学生怎么做,而忽略解方程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只会机械地做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无法体会到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㊁概念之间的联系新旧概念之间通常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新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以旧概念为前提或基础,可以认为是旧概念的 推广 ;新的概念大都也是从旧概念发展而来.所以,在讲授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不可能不考虑与之有关的旧的数学概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出发来讲授新的数学概念,容易被接受与理解.比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学生必须完全了解 什㊀㊀㊀㊀㊀么是平均分 的概念. 平均 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遇到,对此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一样多 .从这个角度来讲除法,学生会容易理解一点.如,7ː3,就是3个3个地分,可以分2次(这个2次就是商的概念),最后还剩下1个(剩下的1个就是余数的概念),所以有7=2ˑ3+1.又如,多边形面积的概念,矩形的面积公式最简单,就是长乘宽,用公式表示就是S=ab.如果矩形的长与宽相等,即a=b,就得到了正方形面积公式S=a2.可以想象一下,矩形的四条边是用铰链结合在一起,所以可以把矩形拉伸一下,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通过裁剪可以拼成一个矩形(如图1所示).这样就可以得到平行四边的面积就等于底边的长度再乘高,用公式表示就是S=ah.只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按下图方式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这里a表示三角形一边的边长,而h表示这条边上的高.类似地,也可以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按下图方式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妨设梯形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到S=(a+b)h=2S梯形,这样就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和,再乘高除以2.这样我们就通过平行四边形把正方形㊁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统一起来.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就不会有不记得公式这种说法.图1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忽视了概念之间的前后联系,而直接步入正题,这样会在认识上有一个跳跃,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点费力,无法把知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的结果就是背公式.三、通过数学实践与活动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练习题的设计要关注思维训练的层次,提升思维训练的难度, 喂饱 学生,提高其思维品质.小学生的图形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都是比较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让他们亲自做一遍,从而可以获得切身的体验.这样要比看教师演示㊁听教师讲解更为有效㊁印象更为深刻.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上也可以借助数学实践活动.如,圆的周长公式为S=2πr,我们一般用字母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字母π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可以提前让每名学生带几枚硬币,在课堂上,让每名同学,先用直尺量出圆直径di,根据公式di=2ri算出圆的半径ri(i=1,2, ,n);然后用绳与直尺测量出圆的周长li(i=1,2,3, ,n),最后得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比值,这里记为ki=liri(i=1,2, ,n);最后教师把全班学生测量出来的比值全部集合起来,利用数学软件(或电子表格)就可以把这个比值的图形画出来(如图2),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到,这个比值是在3.1(中间虚线表示)左右附件摆动,或者最简单地,算一个平均值也可以,即1nðnk=1ki=1nðnk=1liri.图2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此时的比值应该是一个定值,很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学没有无理数的概念).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几何不变量,即所有圆的周长与其半径之比是一个常数,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它,近似值为3.1415926.教师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引入了数学上最重要的常数π.在这个问题上,圆形的种类(即半径不同)越多,则越能说明问题,给学生的印象就越深.这样的数学活动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这样的感受不是靠听教师讲解就可以得到地,为引入数学概念做了铺垫.㊀㊀㊀㊀㊀四㊁借助于图形表示抽象的概念如果单纯地讲解概念,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孤立的.只有把概念放入相关的知识体系中进行系统化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才更加深刻.图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几何形状.事实上,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或问题都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借助于图形的直观性,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出问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常把概念图形化之后,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理解的难度.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单位 1 的问题,不少同学都被这个 1 所困扰.下面就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示这个 1 .如,小红与小明各有邮票60与40张,小红给小明多少张之后,可以使得两人邮票数量之比为1ʒ4.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位1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是:这里所说的单位1,是指什么?肯定不是数字1,通常是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看成单位 1 .在这个的问题里,是把小红与小明两个人的邮票之和看成一个整体,即单位 1 ,所以可以用一个矩形来表示两人的邮票之和.除此之外,两人原来的邮票数之比为6040=32.如果转化成对整体的比例,就是小红是整体的35,而小明则是整体的25.这些信息或条件可以用图3表示.如果需要使小红与小明邮票数之比为1ʒ4,则说明小红只有整体的15,显然从图形上可以看出,只要小红再把她的两份给小明即可(如图4所示),图3㊀㊀图4这样一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若把两个人的邮票总数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五分,每一份是多少?显然每份就是60+405=20,所以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份等于20;只要小红拿出40张邮票给小明.就能使两个人的邮票数之比是1ʒ4.五㊁找关键词㊁借反例,深刻化概念,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教学 倒数 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式子的乘积是1,教师顺势总结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接下来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比较关键?学生通过思考认为 乘积是1 在这里最为关键,教师接着问学生2-1,1+0,12ː12这些算式的得数也是1,2和1互为倒数吗?1和0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它们虽然得数为1,但不是乘积是1,只有乘积为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最后让学生举几个互为倒数的例子.这样通过让学生找关键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 倒数 含义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根据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系统教学,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分别是 知识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 应用型提问 分析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 和 评价性提问 ,每一个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有关.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认知水平,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通过找关键词进一步理解了 平均分 的概念之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作图方式能够体现平均分概念吗? 这是一个 分析性的提问 一名学生指着自己画的图说:假如阴影部分是16,6个16就是1,如果把长方形平均分成x份,那么x个其中一份相加都是1. 这样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对这个分析性问题的解答,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倒数含义的理解,提升了其深刻性思维品质.结㊀语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概念式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思路,其一就是设法让学生体会㊁感受所讲的数学概念,正如文中所提到的,可以用数学实践的方式来感受一下圆周率;其二就是理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已知的概念来发展新的概念,这样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最后,可以考虑把抽象的概念图形化,但是不同的人看问题的出发点通常都不会相同,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图形表达,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直观的方式来展示抽象的概念.上面几点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更多的方式与策略还是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努力进行探索.ʌ参考文献ɔ[1]袁冬,小学数学解方程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1(1):63-64.[2]陆小峰,由‘圆的周长“一课,略谈 自主探究课型 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4.[3]杨挺熠,小学分数应用 单位 1 的理解与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119.。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单元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数学大概念的特点,探讨其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符合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大概念内涵分析:梳理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 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整合策略:研究如何将大概念融入单元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学实践与评价: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单元教学与大概念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在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 实证研究法:选择部分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理论体系。
2. 提炼出具有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4. 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大概念的内涵分析一、大概念的定义与特征在数学教育中,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连接和统摄众多数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核心观念。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本研究实验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概念教学的长期效果,未来可以对实验对象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未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本研究未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如不同年级、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分析,未来可以进一步探 讨概念教学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学生能够较 好地掌握方程的基本知识和解法技巧,但在理解和应用复 杂方程方面还需加强。
06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评价目的和原则
评价目的
评估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 的应用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 绩、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的提升情况。
评价原则
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可操 作性等。
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基础性练习
针对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 和特征,设计基础性练习 ,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 数学概念的理解。
变式性练习
通过改变数学概念的表现 形式或条件,设计变式性 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灵 活性和迁移能力。
应用性练习
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 题中,设计应用性练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完善概念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进行梳 理和分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和网络。
方法提炼
总结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和策略 ,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
学习能力。
思想感悟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概念中蕴含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
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05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来源新课程全面实施,数学学科呈现与以往的教材所不同的特点,为了知识的系统性,大量的数学概念呈现于新教材,为小学到初中乃至以后的知识系统性作铺垫。
同时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概念清楚。
形成网络认知结构,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主要表现一下几点:1、死记硬背;2、孤立地学习概念;3、概念与应用脱节。
再者我们发现现在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概念教学的认识甚少,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探索;重形象,轻抽象;重课本,轻实践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本课题通过研究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小学生错误的数学概念的成因及纠错策略探究2、新课程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
3、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概念深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4、体验式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实验的预期目标主要有:1、从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正确认识数学概念,能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以及要求,熟练地分析概念的类别。
2、教师能够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选择恰当的概念教学方式。
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提高概念教学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点燃数学学科的生命课堂,避免课堂无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在学生的思维中得到反映。
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培养。
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研究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研究王子康单元大概念教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近几年不断有教育学者提出“单元模块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概念,都是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深度教学背景下,将一个单元作为整体,通过单元大概念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整体单元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基于此,加强对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实践的特点1.全局性。
在传统的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知识点孤立处理,且每一节课都相对独立,知识之间内部联系不足,以至于无法整体把握知识,对问题综合考虑有很大不足。
而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就是将小学数学知识整体化处理,且各个子系统之间并非孤立存在,不是以简单相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同时,单元大概念模式能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从整体出发,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从全局概念入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2.计划性。
在单元大概念模式下,更加强调以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首先,教师要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教师要从整体做好单元概念性教学布局,明确单元知识目标。
最后,教师要对每一个课时都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确定新课导入、课堂练习、课堂测试以及复习课的比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计划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3.联结性。
在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整体为立足点,抓住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切实做好各单元之间的联结工作,为学生构建出整体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最终确保知识融会贯通。
4.主体性。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时,应该围绕学生学习,以增强学生知识体验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习与巩固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塑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同时,教师要更尊重学生,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凸显主体性特点,围绕学生设计教学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153 进入学习状态,跟上课堂的节奏,从而达成预设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梳理学习的脉络,进而更好地帮助其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快速阅读,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以及文段的中心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阅读更有目的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4.在课堂内容复习中的应用。
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如果不进行复习,那么知识很容易发生遗忘[3]。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画图,绘制思维导图。
绘图的过程就是知识记忆和重组的过程,通过绘图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各自大脑的思维,将知识通过再加工的形式绘制在思维导图中,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并且在绘图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便于学生随时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在学完了《Myweekendplan》一课后,教师与学生们一起来绘制思维导图,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便于学生更好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将小学生的知识与学习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无论是在课前的预习,课程过程中的知识引导语梳理,还是课后的复习,思维导图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重点把握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1]刘春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08):152-153.[2]陈炫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北极光,2019(02):164-165.[3]杨静林,陈超慧.例探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7):35-39.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李 桢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056200)【摘 要】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1.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匹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教学内容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计划。
(2)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1)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1.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1.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
2.评价标准的制定(1)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如果在概念教学中切实贯彻、灵活执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把概念“教实”“教活”“教好”,从而优化概念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概念教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而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
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他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
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阐明新概念的是教
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
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从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
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画圆呢?这就是在渗透圆的定义。
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
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会在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虽然学生无法用语言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三、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
会高。
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
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
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
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四、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通过基本概念的正用、反用、变用等,培养学生计算、变形等基本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讲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它们真正弄懂、记住并会使用,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教学一般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的提升。
六、应用巩固
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超市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
学生经历了解的过程,自然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灵活运用与
深入理解。
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哪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
对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必须在概念教学中注重教法研究,学法探讨,从而通过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