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版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版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概念的发展:1、日常用语的定义: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2、传播界定的两个传统:(1)社会学传统:库力:突出强调了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成人与人的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铁路交通:人和物的交流会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社会互动理论:(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皮尔士: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像”或者符号:(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意义:提出了信息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质载体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离不开符号的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信源、讯息、信宿: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的区别和联系)1、信息的概念:具体P4信息的分类:两类: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2、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关注的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P4—5联系: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具有物质属性区别: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课题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3、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的贡献:具体见P5一是将信息概念引入,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具体P5—6(1)共享——传播的交流、交换和扩散性质;(2)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3)双向的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传播者主动,传播对象通过反馈来影响;(4)前提:传受双方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信息接受这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授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什么是传播传播的是信息•到处都是传播。

•信息是能够消除或者减少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给我们的信息越多,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不确定性就越少信息科学的观点•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以及对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资源。

•信息是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符号意义•符号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信息的物理载体。

比如文字、声音、图像、表情、手势等等。

•意义是信息的内在涵义,是信息所传达出的内涵。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传播的定义•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共享和分享不同。

信息可以共享,苹果只能分享。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者受者•在不同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过程中,反馈有强有弱。

•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对同一套符号系统的相同的理解•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其他活动密不可分•传播是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媒介到达信宿的过程。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传播的类型二分法:•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五分法•人内(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受众广泛、分散、彼此孤立,很难用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来说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传播内容公开;•反馈延时、低效、不充分。

•新闻联播网络传播大众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大众传播是社会的耳目,它为社会提供作出决断的途径,它为社会提供认识自身的集体声音,它是传达社会价值观的主要源泉。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开题报告 传播学

开题报告 传播学

开题报告传播学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传媒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传播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探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产生、加工、传输和接收等过程。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传媒机构、传媒内容、传媒技术以及受众等。

通过研究这些对象,传播学可以揭示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方法。

其次,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传播学借鉴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使得传播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信息传播现象。

例如,社会学方法可以帮助传播学者研究传媒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心理学方法可以揭示受众对传媒信息的认知和态度;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来进行。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分析和评价来推动传播学的发展。

理论研究可以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构建等方法来进行。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传播学的进步。

传播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传播学研究可以为传媒机构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研究传媒机构的运作和影响,传播学可以为传媒机构提供有效的管理和运营策略。

其次,传播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和组织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宣传活动时,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提高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最后,传播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传播学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和传媒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传媒机构、传媒内容、传媒技术和受众等。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 传媒形式:
- 传播学研究的首要对象是各种传媒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互联网等。

传播学关注这些媒介如何传
播信息、如何塑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并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

2. 信息传播过程:
- 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是信息传播过程。

它探讨信息从发
送者到接收者之间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产生、编码、媒介选择、
传输、接收、解码等环节。

该领域研究信息传播中的交互作用、媒
介效应以及信息传播模式的形成和变化等问题。

3. 传播效果与效果评估:
- 传播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评估传播活动的效果。

传播学家关
注与传播活动相关的效果,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通过对受众反馈和行为的研究,传播学可以帮助评估传播策略和传
播媒介的有效性。

4. 受众研究:
- 受众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传播学关注受众的特征、需求、观点以及其对不同媒介和信息的接受与反应。

通过受众研究,传播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行为和观点,从而指导传播策略的制定
和调整。

5. 传播伦理与法律:
- 传播学研究不仅关注传播活动本身,还关注与传播相关的伦
理和法律问题。

它涉及到媒体道德、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犯罪与
传媒责任等方面。

传播学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以保障信息传播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以上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们相互关联并共同构成了传
播学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传播学可以为传媒行业和社
会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传播学ppt课件全

传播学ppt课件全

第四节 传播的革命
一、语言传播革命 二、文字传播革命 三、印刷传播革命 四、电子传播革命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传播的模式
一、优秀传播模式的功能与标准 二、传播模式的典范与评介 1、单向传播模式(五W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3、互动传播模式 三、整体互动模式的要素与特点
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对谁
取得什么 效果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丹斯螺旋模式
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
德弗勒传播与反馈模式
格伯纳传播总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四、传播模式的运用及原则
第六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 二、传播的个人功能 三、传播的组织功能 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精神内容,是主客体的统 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 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概念引入,是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大贡献。
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 运行。
五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2、研究传播,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
重要概念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 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
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 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交叉学科。
第三节 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1、研究现状 2、未来趋势 科学化、融合化、鲜活化、操作化、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梅尔文·德弗勒 在《大众传播学诸论》中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效果。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

传播学内容传播学是研究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广告、公关、媒体、社交媒体、传媒等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交流和传播过程。

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播学通过研究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和效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传播学还研究意识形态传播。

意识形态是一种对社会现象、价值观念、信仰体系等的总称,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人们进行灌输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揭示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和影响,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传播学还研究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传递和交流。

传播学关注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播的过程和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文化。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丰富多样。

实证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实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断。

文献研究是传播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来获取研究材料和信息。

调查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它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

案例研究是传播学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特定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来揭示案例背后的传播规律和特点。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它不仅关注信息传播、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方面的问题,还探讨了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通过传播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传播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内容、形式和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个体传播到大众传播、从文化传播到政治传播等各种领域。

首先,传播学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是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传播学研究传统媒体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媒体对公众意见的影响,探讨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传播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对象是新媒体。

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讯等,它们的出现和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传播的方式和模式。

传播学研究新媒体的特点、使用规律、传播效果等问题,探讨新媒体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另外,传播学研究个体传播与大众传播。

个体传播是指个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的传播活动,如交流、口口相传等。

传播学研究个体传播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分析个体传播对社会传播的影响。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媒介传播信息、意见和价值观给大量受众的活动。

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受众反应、舆论形成等问题,探讨大众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传播学还关注文化传播、政治传播等领域。

文化传播是指传播文化信息、艺术作品和价值观的活动,如文学、电影、音乐、艺术展等。

传播学研究文化传播的方式、传播效果、文化认同等问题,探讨文化传播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政治传播是指政治信息、政治观点和政治意识形态的传播活动,如选举、政府宣传等。

传播学研究政治传播的手段、效果、舆论引导等问题,探讨政治传播对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总之,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

它既关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关注个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同时还研究文化传播、政治传播等不同领域。

通过对这些对象的研究,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提升传播效果和发展传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概念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概念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方法、概念
重点难点: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理论概念
什么是传播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着传播”什么是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 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就是研究人 类传播的历史。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 • • •
1.结构和功能主义观点 2.认知和行为主义观点 3.相互作用观点 4.阐释的观点 5.批判的观点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行为主义、实 证主义、经验主义) • 2、方法的综合性。(在传播学研究方法多 为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等定量方法的基础 上,有逐渐引进符号学、文化研究等许多 定性方法。) • 传播学研究方法基本分为定性(符号学、 文化研究)和定量(实地调查法、内容分 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两类。
传播
三、人类传播的演进
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 猿人的进化时期。标志着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开始) 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真正超越了 一般动物) 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大大跨出 了人类文化在时空上一步) 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人类知识大量积累 并复制,从而导致了开花和进步) 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大众共享信 息) 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全球交流、 速度宽度时空上的变质)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类型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非人类传播(自然界)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人类传播(人类社会) 人际传播(两个以上个体之间进行的传播) 社会传播 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免费下载⾃⼰在收集的,好像在⽹上还没看见全的咧,与⼤家分享了吧,呵呵,都要为了梦想努⼒坚持哦!第⼀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相互作⽤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②特点:⼀种信息共享活动;在⼀定的社会关系中进⾏,⼜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传播双⽅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种⾏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我创造、⾃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之间、个⼈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化背景⽅⾯的隔阂。

有⽆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为(媒介的⼈与⼈的社会关系)⼀定的精神⽣产与精神交往与⼀定的物质⽣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产⼒的发展⽔平制约精神。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要建立和研究传播学,就必须先明确它的研究对象。

我们“不能期望一个研究人员能够合理地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加以明确、没有界限的学科的领域。

”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大致的学科界限,传播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在对传播学含义的界定、传播学本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范围的划定中得到指认和确定。

作者:60.0.110.* 2005-5-31 22:05 回复此发言--------------------------------------------------------------------------------2 回复:传播学概论要界定“传播学”,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什么叫“传播研究”和“传播理论”。

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

它可以是对传播活动的描述、对传播关系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传播行为的约定、对传播难题的探讨;它可以是只言片语、零散讨论,也可以是长篇大论、系统论述。

传播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任何传播理论都具有突出和遮蔽的双重特性,即总是以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的角度、方式以及指导思想,着重关注研究对象的某些方面,而忽视另一些方面。

它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创造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理论世界”,尽管它没有笼罩全部传播现象,揭示出全部传播真谛。

传播学(Communicology 或Communication Science)[1]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麦奎尔(D.Mcquail,1994)说得好:“任何传播学都必然要用数个不同的理论和证据加以构筑”。

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

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

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一、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五种不同的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

二、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

又称信宿,指的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受传者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它可以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受传者同样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3)讯息。

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讯息和信息的区别:一般而言,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

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4)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因媒界渠道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三、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

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播关系。

(2)考察信息传播,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属于上层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

它在受到社会经济基础运动规律制约的同时,受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更为直接。

(3)精神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一个社会中精神生产的性质,取决于这个社会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状态。

传播学(第二版)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

传播学(第二版)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
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
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 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二、传播与信息
❖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 动形式。
信息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
(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 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 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 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需要我
们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 第二,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 第三,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人类生产 活动总体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物质交往 精神交往
人类交往 活动主体
❖ 马克思、恩格斯是把交往作为与生产力和分 工同等重要的范畴来看待的。
❖ 生产和交往是有机的成对概念。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 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传递装置——神经系统 输出装置——语言、动作、表情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 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的 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 3.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 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 体价值。
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关于传播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的文字起源:距今1400年前,《北史·突厥传》中,“传播中外,咸使之闻。

”英语“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文。

关于传播的概念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等等。

二、关于话语研究话语研究是把关注点放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

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话语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

所谓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三、传播的五种话语(一)传播是传递1、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5W模式。

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编码和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多种变量处理不当,而造成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或误差。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指的是个人、群体、组织、世代、文化之间的隔阂、误解或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社会信息系统通过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来服务于社会发展。

立邦漆《龙篇》(二)传播是控制1、控制论视角下的传播1948年,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提出了控制论。

维纳认为,社会过程充满着偶然性,传播与控制是一个过程,要使这个社会更加有序,必须随时获得信息反馈,即时做出调整,适立新的变化(即自我学习),更好地执行控制者的命令。

2、传播是传者控制受者的过程传播学的诞生,也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一话语兴起的产物。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的内容

传播学的内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行为。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等。

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例如,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可以通过大规模传播来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而互联网则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平台。

传播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可以是新闻、广告、宣传、娱乐等形式。

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内容的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和反响。

例如,新闻报道可以传递事实信息,广告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宣传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传播学研究的还包括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

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路径,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互动传播。

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和效果,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受众是指接受信息的人群,可以是大众受众,也可以是特定受众。

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接受和反响。

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信息传播后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传播学通过研究不同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分析其对受众态度、行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效果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和机制,为传播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学科。

它涉及到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播学知识,提高传播效果,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 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 “扬”等。通常,“传”示纵横地传播,“播”示广泛地传 播,“布”示伸展地传播,“流”示连续地传播,“宣”示庄 重地传播, “扬”示宏大地传播(黄金贵,1994)。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 世。”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 耶鲁学派; 实验法。
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人心理研
究 创立者: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 (1890-1947)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 实验法。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一 个学科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人类最年轻的学科 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学科 一门和人类同龄的学问
一、传播学主要源于美国
1、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美国独立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这几十年中,经济、科技、文化 教育和社会城市化等方面的进展,为美国大众 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 电子媒介,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地位。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三、几种代表性的传播定义
Communication :通信、交流、会话、交往、沟通。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库力 《社会组织》1909年
传播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的集合。

————美国学者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年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传播学家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传播学家阿耶尔〈什么是传播〉
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徐耀魁 1990
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李彬1993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威尔伯·施拉姆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 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
2、译著、队伍、观念改变。正确处理引 进与吸收,批判与借鉴的关系,实现传 播学本土化。
3、最前沿动态:深层次本土化、网络传 播、分众传播。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 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一、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1、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五、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1、传播学进入中国20余年,正处于发展 时期。首先在台湾、香港兴起,20世纪 80年代才引进到大陆。
大众传播学
主讲教师:张顺军
参考书目
1、《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 …………生动流畅 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通俗易懂 3、《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丰富翔实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成熟完备 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理论源头 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 …经典教材 7、《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学科历史 8、《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资料汇总
一、传播学主要源于美国
2、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美国的学者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的
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包括:对传播性质和作用的研究;对
符号、意义和语言的研究;对舆论、新 闻和宣传的研究;对态度和说服的研究; 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等。
二、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奠基人: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
三、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广义上指的
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的社会科学流派,与以 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在法
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 发展起来,主要代表有M.霍克海默、H.马尔 库塞、T.W.阿多诺等人
美国传播学者丹斯(FrankDance)就在《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 对传播的定义作过统计,结果有126个各不相同的定义。
▲共享说(传播= 有效传播)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 也。”此义体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文心雕 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 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说文解字
传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二、西方对于传播的理解
Commun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