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论选
中国古代花鸟画概况
作品赏析
《荷花双禽图》画面结构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一枝 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 均单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 表情一以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 可击,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而略无飘忽, 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 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 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 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所见,如兎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 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 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 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 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 竹乎!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 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以描写手法的 精工或奔放
工笔花鸟画
写意花鸟 画
• 早期:见于器皿及墓室壁画上。 • 唐代:独立成科。 • 五代:徐黄异体。 • 两宋:繁荣时期。
• 元代:文人画。 • 明清:水墨写意。
• 王冕:墨梅
陈琳 《溪凫图》
钱选 《秋瓜图》 王冕 《墨梅图》
• 王渊(生卒年不祥), 字若水,号 轩,钱塘 人,擅画人物、山水、 花鸟。
• 《山桃锦鸡图》
幽篁戴胜图 赵孟頫
• 《秀石疏林图》 •笔墨风趣和艺
术趣味
•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 雪道人。 他主张“古意”和“书画同法”。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
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花鸟画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对着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美术鉴赏论文花鸟画篇1刍议民间美术与中国花鸟画摘要:美玉出自丑璞,中国花鸟画来自民间美术。
中国花鸟画是东方绘画系统中特有成就的一个画种,它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创造,是民间艺人和民间美术家长期逐渐积累的结晶,它起源于民间,发展在民间,由民间美术哺育成长、壮大。
在世界绘画史上称得上一门画科,这门绘画必然经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花鸟画民间美术意境形式中国花鸟画始于何时?因远古时候缺乏文献记载尚无法考证,但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彩的陶花纹上面,发现画有多种植物叶、花及动物的斑纹,考古学家在“殷墟”发现公元前1388年刻有鸟首形的骨钗,表明了在彩陶、灰陶品上和其他民间工艺品上已有鸟、花、鱼、叶样式的图案纹样,这些仅仅是最原始的花画鸟,是花鸟画的胚胎,属于萌芽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画花画鸟的应用较为广泛,当时有以“熊虎为旗,鸟隼为,龟蛇为,全羽为┸,析羽为旌”之说,它使原始的画花画鸟得到了巩固发展,同时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对花鸟的描绘。
秦汉时期花鸟图案则应用于建筑壁画,汉砖,瓦档,在内蒙古和林格尔的汉墓中发现了壁画凤凰,河北望都汉墓中发现了壁画羊群,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有鱼、龙、鹤、神马、扶桑等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将花鸟画作为山水、人物画的配景,在寺庙、石窟和墓葬中较多见,除历代文字记载中提到的寺观壁上的石竹、松鸡、鹰、鸭、犬、兽、水雁、昂鸟等外,现存的新疆库车的森木塞姆千佛洞,拜城的唐代花和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间逐渐出现了专门的艺人,薜稷画鹤、肖悦画竹、姜皎画鹰、卫宪画蜂蝶、边鸾画孔雀的故事,迄今传为佳话。
并涌现了许多诗人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道。
唐时画分六科,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和花鸟,这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到了花鸟画。
中国画论
“解衣般礴”论出自《庄子》“庶免马首之络”出自徐渭孔子的《论语·述而篇》说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话基本上把“艺术”的作用位置规定好了。
以绘画主体分,有院体画、文人画、画工画之分。
被誉“画绝、才绝、痴绝”三绝而光照画史的画家是顾恺之“万物莫能与朴素争美”是老子的观点。
明代董其昌等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
北宗宗主是李思训“师意不师迹”提出者是郑板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提出者是齐白石南陈姚最写了《续画品录》,作为《古画品录》的续篇,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传神论四王为代表的绘画仿古思想,在清初画坛上是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
透视学上“三远”论出自郭熙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浓墨、淡墨、泼墨、积墨、焦墨等七种墨法的是黄宾虹倪瓒绘画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以及写胸中之逸气石涛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了“不似之似”这一绘画原则。
“将无项,女无肩”、“坐看五,立量七”是唐五代《画论》“用墨优劣在于生动与否”提出者是黄宾虹明代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董其昌,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康有为变法论主要内容是合中西“君形”指绘画首先要神似,这是艺术创作最主要的东西。
南宗画系宗主是王维南朝宋·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叙画》为山水画形成期的重要文献。
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四王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成教化,助人伦与怡悦情性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画派的理论是在.明代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五代·荆浩在其山水画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
东晋·顾恺之有《论画》、《画云台山记》、《摹拓妙法》三篇绘画理论著作。
画风对宋代花鸟画影响最大的画家是黄荃、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用笔“三病”有板、刻、结。
国画花鸟发展史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唐韩干《牧马图》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
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
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
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虽然如今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较多的是画一些禽鸟和动物,因为它们往往和神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
如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太阳中的金乌,月宫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今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而记载中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
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 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
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
”(2)花鸟画的画法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
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
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
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
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中国古代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并列为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篇)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1.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
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
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
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
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2.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3.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忘形得意知者寡 不若见诗如见画——漫谈洪勲及其写意花鸟画
的 仡鸟画 以梅 兰竹 菊为 l 丰 ,画得 很 统 . 缺 乏创新 能 力 , 他的书法 也 不是很 好 我看 J , 看 先牛的 作 ‘ i .也比较 同意 明 眨的观 点。洪 先生 的书法 落款 歪 扭 扭 、人 小参差 ,如乱 石 } } { j 斯 ,全 没 有我 住 硬 笔 法 盛 行 时 期 感 量 的端 庄规 整 之
们 的作 品 ,他山水 、f 芭 乌 、人 巨幅 掏图 表现 ,非 常适 宜 公
翰 槊 邋 鞠
,
_ 】 _ E
后 洪 日 随 疋
,
限 幺 他 咒 大 ,
。
也
州 先 学 生 是
画 见 很
考 而 多
、
,
{ 挂 着 几张涂} 术 的同 习作 ,姚 婴介 代 认i 的美院 I J ' _ 的安 徽 矗0 他画 ,先 生 & : 的 宣纸 更 f i  ̄ , J
『 1 I 0 ’ ‘ ,』 亡㈠ , , … 『
} I
f E I  ̄ I I F T , 蝴 f , J J I l } i 感
爪院 (
、 j 0:
1 l
、 卜人 … \
: 小 =
,
t
…{ 』 廷爪 、 院 ),_ J l l J J 1 9 2 8  ̄ 1 伙 辱人 术 院 > J ! 引
荚。
枷之 传统 囤 笔墨 的隐秘性 ,这洋 的个案在 以后 的 会
一一 由 龋 奈
j 仃 铁 h
芭 鸟画 作 品的时候 ,找 I x ] l J l  ̄ J I J d U i  ̄ 半 业 分n 至 l _ } ] _ = 岭包
年 ,洪 老 帅 已经
真 正见到洪勤先生的时候 已是
——小议陈淳的写意花鸟画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10/06165美术创作与实践墨戏漫兴——小议陈淳的写意花鸟画蒋 逸(南京博物院 艺术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花鸟画的写意虽说可以用由来已久来表明其历史渊源,但是,其极致的样式却是以明代晚期的陈淳和徐渭——“青藤白阳”为标志的。
从“写形”到“写神”再到“写意”,是花鸟画的演化特征。
为了凸现“青藤白阳”在写意花鸟上的特殊性,史学家们在“写意”之前加了一个“大”字作为区别,因此,在绘画史上,“青藤白阳”也就等同于“大写意”样式,或者说是“大写意”的典范。
自此以后,这种在历史向来被视为“一端之学”的极端样式:墨戏,渐次从“逸出者”变成了“正规者”。
本文以陈淳为例,扼要地阐述其写意花鸟的演进历程,分析其特征。
[关键词]墨戏;漫兴;陈淳;写意花鸟[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0)06-0165-03收稿日期:2010-09-08作者简介:蒋 逸(1969- ),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三级美术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传统绘画理论研究。
花鸟画的写意虽说可以用由来已久来表明其历史渊源,但是,其极致的样式却是以明代晚期的陈淳和徐渭——“青藤白阳”为标志的。
从“写形”到“写神”,再到“写意”,是花鸟画的演化特征。
为了凸现“青藤白阳”在写意花鸟上的特殊性,史学家们在“写意”之前加了一个“大”字作为区别,因此,在绘画史上,“青藤白阳”也就等同于“大写意”样式,或者说是“大写意”的典范。
自此以后,这种在历史向来被视为“一端之学”的极端样式:墨戏,渐次从“逸出者”变成了“正规者”。
本文即以陈淳为例,扼要地阐述其写意花鸟的演进历程,分析其特征。
陈淳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陈璚(1440-1506)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父陈钥(1464-1516)擅长诗文,与沈周、文徵明(1470-1559)私交深厚。
明清时期闺阁绘画中的花鸟画题材研究
I~II_,十艺Tit HI究I I__R三三B=R匚I 明清时期闺阁绘画中的花鸟画题材研究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胥甜甜摘要:明清时期,以闺阁画家为代表的女性画家开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彰显出一定的影响力。
由于明清闺阁画家天生对于花鸟题材的喜爱以及受画坛纷繁杂沓的花鸟画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闺阁绘画中当属花鸟画创作最为繁盛。
闺阁绘画中的花鸟画所涉及的题材主要有:祈求子嗣绵延的题材、祈求夫妻恩爱情笃的题材、带有吉祥高洁寓意的题材等,这些题材构成了系列意象谱系。
关键词:明清时期闺阁绘画花鸟画题材一、明清闺阁花鸟画的繁荣发展明清时期,由于江浙地区资本经济的累积和悠久的文化渊源,形成了一个个以精研诗词、翰墨书画为主的文化世家,如绘画史上颇具盛名的文氏家族、恽式家族等。
诚然,古代女性的才艺能否得到展示与认可一方面取决于自身,而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她们关系最亲近的男性身份,教养及对其的欣赏和宽容的态度。
訛闺阁画家自幼在这种翰墨飘香的文化传承体系中长大,优渥的家庭环境,丰富的家藏书画,以及擅画亲属的画艺指点,这些耳濡目染的熏陶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闺阁画家参与书画艺术创作活动的热情,这使得明清闺阁绘画由“隐而弗彰”开始走向“丹青出粉黛”,无论是画家数量上,还是绘画质量上,都绝异于历代。
据故宫博物院女研究员李湜研究统计,在留存下来的明清女性画家的近四百件作品中,花鸟画题材竟达65%左右,人物画题材只有21%左右,山水画不过14%左右。
譺可见,明清时期之所以能成为古代女性绘画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闺阁花鸟画的繁荣创作。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原始社会便已产生,"实际上包括了花卉、禽鸟、草虫、禽兽、水族和蔬果,换言之,一切动植物都被花鸟画所囊括。
”訛闺阁花鸟画创作繁荣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闺阁画家天生对花鸟题材的喜爱。
闺阁画家由于生活环境、生命情感体验的不同,对生活中细小、琐碎、常见的事物似乎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她们天生心理敏感,情感丰富,会伤花草之凋谢,感四时之交替,尤其是面对庭前屋后美丽易凋零的花草、纤细又脆弱的虫鸟时,基于女性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极易由此联想到女性自身的境遇。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
四川博物院藏元代花鸟画赏析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7期元代花鳥画上承宋代,下启明清,有工整细致的一面,也有率意写性的一面。
元代的细笔花鸟画相对宋代最工致的作品显得略“粗”,笔触更松动;但相较大多明清工笔花鸟而言,又不觉其“粗”。
其细笔花鸟以精谨劲道的线条为轮廓,晕染施色,应物象形,兼得其神,继承了宋画院的遗风。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几幅元代花鸟画,它们有的工细,有的工中带写;有的严谨细致,有的笔墨洒脱;有的为水墨,有的为设色,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呈现出不同个性。
其中《林原双羊图》(图1)就是继承宋画“写真”传统的作品。
从广义上讲,花鸟画中的动物,除了禽鸟类还包括走兽类。
元蒙统治者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区,羊成为画家笔下常见的表现对象也在情理之中。
宋元时期不乏以牲畜为主题的画作,画羊者并不鲜见。
例如南宋陈居中《四羊图》(图2)、赵孟頫《二羊图》(图3)、元佚名《寒林牧羊图》等,皆为精品;川博藏佚名《林原双羊图》也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陈居中《四羊图》的羊、树木、坡石显然带有意笔,并非宋代花鸟中最工细的一路,赵孟《二羊图》自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
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赵孟頫自言“写生”,故二羊造型准确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富有气韵。
同样,《林原双羊图》亦秉承宋花鸟中细致写真的传统,并力求传神。
该画为纨扇面,绘岸上原野平远,溪岸有树数株,双羊在树下吃草。
竹与细草均用双勾,设色时考虑到了叶的向背、弯曲。
树木古意盎然,树干樗曲,无一直笔,树枝为李郭一派的蟹爪枝。
溪流曲折蜿蜒,远水微漾涟漪,二羊彼此呼应,如在私语,毛色细柔,栩栩如生,设色一白一花,与深色背景对比鲜明。
描绘双羊的笔法细腻婉转,刻画树木则古虬有力,柔和与苍劲形成对比,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反衬出羊温柔的特性。
此画无款识,仅钤有收藏印三方,一为朱文方印“刘氏春禧所藏”,一为朱文方印“忠”,一印模糊不可辨。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精品课件
写生花鸟
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 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两宋而臻于巅峰。据说,宋徽宗时画院高手笔下的 月季花,可以区分出四时,朝暮不同的花、蕊、叶。留存至今的作品如 《写生珍禽图》等可证古人所言不虚。
《写生珍禽图》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欣赏
《荷石水禽图》朱耷
《炙艾图》李唐
《炙艾图》 局部欣赏
《货郎图》苏汉臣
小结
不论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家在创作时都未曾止步于对外形的描摹, 以形写神是他们一贯的追求。画家潘天寿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 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不能套用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理论和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人伦教化、修身养性的功能,不追求视觉感官的刺 激,而注重形式的探索和意趣的传达。它往往是内敛的、抽象的,需要 静下心来品读。想要真正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必须体会古人创作时的理 念,理解绘画背后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反过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绘画, 也可以令我们与先人文脉相承、心灵相通。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旨趣全在传神,因而抛弃了形象的真实 性,可谓“遗貌取神”。 《泼墨仙人图》,容貌刻画十分概略, 潇洒不羁的气质却跃然纸上。
总之,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即强调对人 物精神特质的表现,正所谓“写其形, 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泼墨仙人图》梁楷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源头可追溯到汉 代,宋代则是其创作的高峰。风俗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 会生活史、物质文化史等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女史箴图》顾恺之
《簪花仕女图》周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簪花仕女图》局部欣赏
论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进程
论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进程【摘要】:通过对中国古代花鸟画历史发展进程的描写,来展现各个时期花鸟画的不同发展特点,以此来表达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个性和和艺术影响力以及对我国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花鸟画【正文】:一:花鸟画是中国画中特有的种类,它和“人物画”、“山水画”一起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形式面貌。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如同山水画一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它同山水画一样也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是与山水画的演变相同的,而且他们之间互有影响。
中国古代花鸟画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是逐渐形成的,有的时候花鸟画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的成分表并不明显,而有的时候更强点抒情言之,以致追求艺术个性。
二: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阶段1. 唐代独立成科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2. 五代时期是中国化的发展时期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成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
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黄筌为代表的“皇家富贵”和以徐熙为代表的“野逸”派。
黄筌是五代后蜀的一位画家,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其子黃居采禀承家风,宏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黃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黃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而徐熙的风格是“野逸”《雪竹图》,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后逸,具有清新之气。
此种画风在北宋后期影向较大,对画院花鸟画风的改革起到积极地推动。
虽然黄筌和徐熙的风格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把中国花鸟画推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
他们开启了中国写意和工笔花鸟画的先河。
后人把黄筌和徐熙并称“黄徐”。
3. 宋代是古代花鸟画的繁荣时期。
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特点与文化渊源分析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93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构图特点与文化渊源分析李扬盛(武夷学院,福建 南平 354300)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传统写意花鸟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相应的绘画手法。
众所周知,在绘画过程中,对绘画作品本身的质量影响较大的就是对于画作的构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图的质量决定着绘画的整体质量。
本文基于此种背景,对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相关构图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分析其文化渊源。
关键词:传统绘画;写意花鸟画;构图;文化渊源在我国的传统花鸟画中,除去注重画作本身的美感之外,更加重视对于自然之美的表达以及情趣之美的探索,画作本身所包含的意境是一种相对恬淡清幽的境界,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的心灵。
因此,对于传统花鸟画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画作的构图以及善与美的表达,从而进一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绪,体现出作者内心的艺术追求。
一、传统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分析写意花鸟画本身的构图水平对画作的质量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幅成功的画作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在古人进行相关创作之前,需要先行对画作构图和思考,将自身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画稿进行紧密的结合与构思,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初稿,并且在创作画稿的过程中依据此类初稿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此种构图方式也是古代文人进行创作的重要依据。
同时,每一位画家的人生经历、自身阅历以及修养不同,因此在观察相同的景观时所产生的感悟和构图思路也就不同。
例如,尽管部分文人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画稿智商仅有一只鸟、一枝花等等,但构成了画作的全部内容,景物布局合理,空白处留有已经,形成了缜密的结构与独特的美感,意境恬淡,回味悠远。
二、传统花鸟画的构图具体形式构图是对画作进行整体的设计和安排,也是进行绘画创作的根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图的好坏对画作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具体来说,构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花鸟画史PPT课件讲义
中国花鸟画 ——简史
文化是随着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又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艺术创造也由 低而高的发展起来。中国绘画的创始,由于远古的历史没有记载,所以 无法查究。不过就现有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彩陶器,上面都画着 旋转和网格纹样,以及在出士的青铜器上,都有精妙的图案。可以证明 在那些时期都已经绵绵不绝的经过二千年的悠久历史。
到了隋唐进展成为独立的单幅画的题材,形成花鸟画艺术的独立风格。到 五代,两宋,花鸟画达到了极盛时期,从此在不断发展下,创造了各种 各样的画风,和山水画、人物画同样成为—门优良传统的画种,一直为 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晶。从徐熙、黄筌之后,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创造, 从历代遗留下来的古画来看,就可以了解它演变的状况。
中国花鸟画简史
画种也分得极细,有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 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许多种类。不过院画必须严格遵守绘 画法则,因此创作活动受了一定的限制。还有考选画家,多取古 诗为题目,所以画中多含诗意,这亦是中国绘画从礼教化转向文 学化的一个最大原因。
中国花鸟画简史
同时受了当代学术思想变迁的影响,绘画不仅注意于似和色彩,并且 趋重于气韵理趣,画法亦跟着改变,无论山水、人物、花卉,都由着色 改为水墨。山水画从前代王维已开水墨之端,到了宋朝,水墨和淡着色 画法达到特别巨大的发展。花卉画由敷彩艳丽变成幽雅淡远。人物画多 白描画法,只注意笔情墨趣。
中国花鸟画简史
在公元一千一百多年的周朝,建立了强大王国,社会上发生了分工, 因此艺术也有了高度的发展。从春秋到两汉之间,中国古代文化因社会 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长沙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美女画,就 可以推想,秦汉时期,统治阶级都喜欢在宫殿墙壁上绘人物、神怪等画 像。
美术学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美术学综合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称为“画圣”的中国古代画家是:A. 王维B. 吴道子C. 张择端D. 黄公望答案:B2.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莫奈B. 梵高C. 雷诺阿D. 毕加索答案:D3.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墨分五色”著称的绘画技法是:A. 工笔B. 写意C. 没骨D. 泼墨答案:B4. 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表现主义风格著称?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马蒂斯D. 卡拉瓦乔答案:C5.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A. 拉斐尔B. 提香C. 波提切利D. 德拉克洛瓦答案:D6.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以“山水之变”著称的画家是:A. 范宽B. 黄公望C. 马远D. 倪瓒答案:B7. 以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超现实主义风格著称?A. 萨尔瓦多·达利B. 毕加索C. 马奈D. 莫奈答案:A8.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墨分五色”著称的绘画技法是:A. 工笔B. 写意C. 没骨D. 泼墨答案:B9.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A. 毕加索B. 布拉克C. 马蒂斯D. 格里斯答案:C10.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以“花鸟之变”著称的画家是:A. 徐渭B. 赵孟頫C. 李公麟D. 黄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艺术家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A. 波洛克B. 罗斯科C. 德库宁D. 米罗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A. 《最后的晚餐》B. 《蒙娜丽莎》C. 《雅典学院》D. 《星夜》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著名画家?A. 王维B. 范宽C. 张大千D. 毕加索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现代艺术的重要流派?A. 印象派B. 立体主义C. 表现主义D. 未来主义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技法?A. 工笔B. 写意C. 泼墨D. 点彩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
白阳山人花鸟艺术浅析
百家争鸣白阳山人花鸟艺术浅析谭亮摘要:明代是花鸟画变革的重要时期,涌现了诸多写意花鸟画大家,以水墨技法绘画,花鸟鱼虫用笔虽然简洁,但题材相对宽广,意境之深远超越前人,其中被誉为“大写意花鸟宗师”的“青藤白阳”受此影响。
“青藤白阳”是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开创者,其中白阳山人陈淳的写意花鸟画独具特色,受到当时文人以及师大夫的赞赏和推崇。
本文结合白杨山人的花鸟绘画,分析其花鸟艺术价值,希望能够促进现代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白阳山人;花鸟艺术;没骨写意花鸟;浅析没骨写意是中国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它提倡在绘画时,不用笔锋进行勾勒,直接进行色彩的点画或晕染。
中国古代的绘画方法重视绘画时的勾勒,很多的朝代文人都将绘画和书法进行了艺术结合,这导致没骨画逐渐被忽视。
明代时,没骨写意画已经成为了发展主流,受到了当时文人的推崇,没骨花鸟画是没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手法更加舒展,选择自然界常见的花鸟进行艺术创作,内容清新脱俗。
下面,以白阳山人的每股写意花鸟画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一、白阳山人没骨写意花鸟画的用线特点我国的花鸟画艺术长久以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国画精粹在于花鸟画利用其细腻、温和的笔法,融于画者的性情之中,中国花鸟画艺术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在艺术形式繁多的今天,经历了历代中国花鸟画家持续不断的革新,走出了一条优化创新之路。
没骨花鸟画,结合现代技法的新体式花鸟画创造,其手法新颖独特,体现了中国画新画风的探索者孜孜不倦的追寻路程。
白阳山人的没骨写意花鸟技法影响了明代绘画技艺的发展,沉淀了中国古画的画风精粹,融合了写意画,工笔画并驾齐驱的重要技法,在新的历史时期看到古风十足的没骨花鸟技法令人引人入胜、过目难忘。
写意型的没骨花鸟画,这一类的花鸟画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唐朝吴道子,这种画法的典型特点是一笔下去基本成型,或者辅助与简单的附笔,这种写意的手法非常符合中国人对于花鸟画的形神、形似的国粹喜好。
古典没骨花鸟技法,非常注重没骨花鸟画的神气迥出、单粉自入,画家在对于大量的花鸟进行临摹和写生之后,尽可能地使花鸟颜色分明,远望如晕,尽可能的采取凸凹的视感,使青绿颜色对比鲜明,落墨如花、笔色天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生动之意。
芙蓉、鹅与小景花鸟画——从滕昌祐的“芙蓉与鹅”谈起
唐代,蜀地地处西南,它在地理位置上靠近都城长安,一直是唐代宫廷的“后花园”。
蜀地乃天府之国,这里气候适宜,水分充沛,花木茂盛,适于鸟禽集聚繁殖;更是人们游乐之处。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蜀险而富。
”蜀地险峻,山脉居多,合围成安全屏障,成为唐代帝王在遭国难时的庇护之地。
所以,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率部来避难,晚唐僖宗也在长安之乱时来这里寻得天然的庇护屏障和短暂的安适稳定。
诸多文人名士、画家也逃至蜀地避难,比如晚唐的刁光胤、滕昌祐。
他们的到来,为唐代文化艺术在蜀地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蜀地继承了唐代深厚的绘画传统,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蜀地画家群,以至于蜀虽偏远,而画多于四方。
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序》:“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
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楷模,无处不有。
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观,前辈名画,纤悉无圮者。
”[1]西蜀、两宋花鸟画的诸多样式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中得以形成。
蜀地画家的代表首推黄筌,《宣和画谱》中记载黄筌“花竹师滕昌祐,鸟雀师刁光(胤)”。
刁光胤、滕昌祐自唐而来,并直接影响了黄筌,使黄氏家族成为唐代花鸟画的承继者。
关于二人的历史文献、画作流传极少,因此,在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二人较少被提及。
据记载,黄筌的“花竹”之师滕昌祐是美术史上为数不多的精于表现芙蓉与鹅的 画家。
一、芙蓉滕昌祐在黄巢起义军入长安时入蜀避难,卜筑于幽闲之地,栽花竹杞菊,观植物之荣悴,久而得其形似于笔端。
其善画花鸟蝉蝶,兼为夹纻果实。
以画鹅得名,又精于芙蓉、茴香。
《宣和画谱》记载,滕昌祐入册的画作有65件。
其中,明确标有“芙蓉”“拒霜”的共21件,占近三分之一,芙蓉花是滕昌祐常画、善画的一种。
此处的芙蓉非荷花,而是“木芙蓉”。
其为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属木本植物,在《本草纲目》中又名“木莲”“拒霜”。
宋朝宋祁曾作《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画论中,“气韵生动”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画家提出?A. 顾恺之B. 王维C. 张僧繇D. 吴道子答案:B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哪位画家的艺术主张?A. 郑板桥B. 石涛C. 徐渭D. 齐白石答案:B3.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中国古代画论专著?A. 《画山水序》B. 《画法几何》C. 《林泉高致》D. 《画诀》答案:B二、填空题4. 中国画的“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________。
答案:传移模写5. “墨分五色”是指焦、浓、重、淡、________。
答案:清三、简答题6.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萌芽,出现了“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晋”的说法;唐代,山水画逐渐成熟,出现了王维等大师;宋代,山水画达到鼎盛,有“宋画第一”之称的范宽等画家活跃;元代,文人画兴起,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情趣;明清时期,山水画继续发展,出现了“四王”等众多山水画家。
7. 解释“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
答案:“笔墨当随时代”是指画家在创作时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用笔墨来表达时代的精神和特征。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创作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鼓励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作品具有时代感。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及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
答案: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以花卉、鸟类、草虫等自然物象为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花鸟画的特点包括:一是注重写意,追求“意在笔先”,通过笔墨的运用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二是讲究笔墨的运用,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生命力;三是强调构图的巧妙,通过虚实、疏密、开合等手法,创造出和谐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并列,是三大画科之一,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张晶
【期刊名称】《艺术广角》
【年(卷),期】2024()3
【摘要】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图书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从魏晋南北朝到宋代的19篇画论研究,对宗炳《画山水序》以来的画论经典作了一个阶段性梳理。
在尽可能客观复原的前提下,作者对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画论著作和画论篇章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彩的评论。
【总页数】1页(PF0004)
【作者】张晶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国古代画论中花鸟画论生发迟落原因
2.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两大派系——读中国画论札记
3.中西古代相关画论选解(二十九)用笔应该生动、轻松
4.日本首部画论《画道要诀》探赜——兼论日本对中国古代画论的接受
5.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身体话语建构——以《林泉高致》为文本的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案例及评价卢小红上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难度很大,主观原因是教师本身除了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评论等相关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
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偏科,不重视美术学习,造成较多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薄弱,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或答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高考不考的学科就不学,或者只是零零散散的学一些以应付了事。
有困难才会有挑战。
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平时备课特别认真,有时备一节课花去三四天时间,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不但自己的劳动付之东流,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还是老样子。
直到有一天上《中国古代花鸟画》这一课时,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具有相同的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平等关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不强求完美,也不再强求教学目标的完整,只求课堂的一两个亮点即可。
上课前,我就先与学生聊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一上课,我提问一位学生:“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学生很快就回答:“是静态的。
”我接着问:“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学生也很快的回答:“是动态的。
”我再问:“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学生回答:“是欣赏者在动。
”我接着再问:“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有的学生回答:“是思维在动。
”有的学生回答:“是情感在动。
”……通过这样的一番问答和争论,我让学生明白了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
接下来,我把原来的“八字教学法”(描述——感受——理解——评价)重新诠释了一番,我用形象的语言这样描述:“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作品是不动的,如果我们也不动,那就谈不上审美活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花鸟画论选天下有山堂画艺清汪之元撰墨竹指三十二则写竹之法,先习用笔,如书家之用中锋。
中锋既熟,复以全体之力行笔,虽千枝万叶,偃仰欹斜,无不中理。
若使一笔不中,则桃叶、柳叶,百病俱集。
学者欲驱此病,必须握管时心心在中锋,行笔时念念着全力,久习而后能佳。
凡笔未着纸之先,必须悬起臂腕,紧握笔管,端然尽力而为之。
正如钩镶格抵,非一身之全力不可。
更须笔尖与腕力俱到,其梢叶足长五寸,秀健活泼,生气尽浮纸上,迎风听之若有声然。
今人写竹其病全是臂腕无力。
只将指推引笔管,轻轻撇捺开去。
但不知撇捺开去之叶,长不过寸许,甚至桃叶、柳叶,形像毕露矣。
不独写竹为然,则学书亦有此病,良可叹也!梅道人以书法作竹,东坡以竹法作书,其所以然,前人未尝道破,遂误后人,东涂西抹,沾沾自以为能事也。
钱塘诸曦庵墨竹,梢叶长五寸,生气浮动,皆以此法运用,惜乎曦庵亦未拈出,以教后人何缺也。
写竹竿自上而下,悬腕中锋,如书法作真竖,必使骨干筋力,直追下来,则脉络贯通,方有生气。
若自下而上,即是偏锋,乃竹片耳,何可为法? 写竹先要安竿,不犯鼓架、编篱之病,不犯疏密失宜之病,虽百十竿,森森林立,布置帖妥,勿使一竿有不适然者,然后生枝。
枝好则叶有情,叶之多寡,皆由枝定。
枝繁而叶少其势秃,枝疏而叶稠,则零乱无着。
且枝粗细亦当均匀,过细如以线穿叶,纯无生气,过粗即枝与叶了不相干,均为病也。
竹叶起自四笔耳,虽千万叶之多,亦只如此,然此四笔乃文章家之起、承、转、合也。
四叶必须相向有情,不可使一叶相背。
而且一竿之势,一枝之态,一叶之雅倩,其高下、向背、浓淡、疏密,俱要得宜,则风流潇洒,翩然凌云,得竹之三昧者。
浓为嫩叶,淡为老叶。
大竹则淡叶居多,小条以浓叶为主。
若错乱互异,非其法也。
叶之长者不过五寸,然全身之力,何至限于此,但笔行到叶尖处,自然而然手腕暗中上提,或笔尖带出回锋,此用力之效也。
否则尖锋透露不能饱满,是叶之病也。
墨竹之妙,全在游泳于矩度之中,奔放于形迹之外,加之沉郁顿挫,则不至于欹侧怒张,腕转低徊,自不落锋芒圭角。
松、竹、梅,岁寒三友也,三者俱疏陈不宜密,而竹疏更难,密复不易。
要使疏而不秃,密而不乱,方为老手。
凡画皆摹写形似,唯墨兰竹只写影。
写影者,写神也。
脱不得神,则影亦失之,何况形似乎?学墨竹初宗与可、吴仲圭,然后来李息斋、赵子昂、苏长公、夏昶诸家,俱宜仿效,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而后能。
画竹之法,只有两途,不入雅,使人俗。
雅者有书卷气,纵不得法,不失于雅,所谓文人之笔也。
俗者有市井气,如山人墨客,僧道行家之习气耳。
即使百法俱备,终令俗病莫瘳。
古人云:“唯俗不可医”,信矣。
余于绘事,自丱角时便喜究思,至于墨兰竹,益加苦心研求,必欲尽得古人遗意而后已。
世之传习者固不少,大都天姿有余,功力不足,便自矜为能事,所以得超上乘,实为寥寥。
文湖州为墨竹派衍不祧之租,至元吴仲圭远接衣钵,可谓前无古人。
明则赵备王雅宜诸君各成一家,可称继述。
至我朝乃有钱塘诸升字日如号曦庵,粹精于此,复变仲圭一枝半干,宕为大帧巨轴,而千竿万挺,加以邱壑峦蟑,烟云变灭,山瀑淙淙有声,观者如置身潇湘、渭水上,峰壑之间多余响矣。
盖曦庵早年工山水,与蓝蜨叟名瑛者颉颃不远,蜨叟以山水擅名,故曦庵遂弃山水作墨竹,亦享盛名。
乃以墨竹兼邱壑,又自曦庵始也。
曦庵之学虽为继者,余尝见曦庵为曲阿陈咸若作墨竹长卷,始而晴明,渐见阴晦,阴后风生,风后雨作,雨后继之以雪。
溪迳连络,渚碛流通,一卷之内,阴阳气候之不同,而使笔墨尽夺化工,虽古人亦未尝梦及之也。
唐张询在蜀为僧梦休画早午晚三景于壁间,谓之三时山,僖宗幸烛见之,叹赏弭日。
而曦庵此卷将来未知坠落谁手,岂不惜哉!文湖州云:“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写竹必先有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振笔直遂,以追所见,如兔起鹘落之势。
山谷老人亦云:“先有竹于胸中,则本末畅茂。
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
”故知墨竹之法,原与山水不可同日而语。
诚如李息斋论画竹,直是篱堵间物,如书家谓学古人不能变,便是书家奴。
古人谓胸有成竹,乃是千古不传语。
盖胸中有全竹,然后落笔如风舒云卷,顷刻而成,则气概闲畅,大非山水家五日一石十日一水,沾沾自以为得意也。
书家谓提得笔起,乃是千古不传语,墨竹亦然。
提笔不起,安能作竹?书家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墨竹使笔亦当如是,细心体会,久而自见。
墨竹最宜苍老,苍老非怒笔生硬之谓。
不苍老便是握笔不坚固,无臂腕力,故有桃叶、柳叶、蜂腰、鹤膝、鼠矢,百病俱见。
徐文长诗云:“一团苍老暮烟中。
”不独墨竹为然,凡于画直皆宜如此。
子昂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知八法通。
”明王绂亦云:“画竹之法,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
”即知古人书法竹法,原无二理。
苏、吴二家之法,诚不谬矣。
文与可为墨竹鼻祖,学者宗之若山水家之仰辋川也。
至元梅华道人独能超出范围,自成一家,如书家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为难耳。
学古不变,是书奴也。
墨竹之妙,必须摹仿前人墨迹,风格潇洒,豪迈绝伦,方可得其精微。
独是神理流动,险绝欲飞,乃从天骨中流出,正如气韵必在生知,禅家谓无师智,不可强也。
山水家以神品置逸品之下,以其费尽工夫失于自然而后神也。
余谓墨竹有逸品而无神品,一落神品,便不成竹。
正如千仞高峰,一超便上,勿使从阶梯夤缘,令人短气。
董宗伯云:“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解也。
”予谓墨竹亦然,风枝雨叶,亦以险绝为奇,此窍惟梅华道人得之,李仲宾弗解也。
余尝见吴仲圭墨竹,每于杂乱中有严密,疾忙中见飘扬。
鲜于学士诗云:“凉阴生研池,叶叶秋可数。
”观诗可以悟墨竹之法矣。
墨竹自又湘州而后,传习者甚多,唯梅花道人独开生面,如晋之书法至宋米元章始畅也。
徐青藤云:“化工无笔墨,今字写青天。
”予谓此诗墨竹诀也。
无笔墨即庖丁目无全牛之理,后人不知,但笔笔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成竹?写竹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化为师,渭川千亩皆吾粉本也。
余尝见吴仲圭墨竹谱矣,专言已成之学,所论刚、柔、动、静,是墨竹中三昧语,求之古人,尚有未尽然者,何有于初学入门之要法?所谓自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
运笔行笔之法虽云俱备,然每于大帧、巨幅、长条、横披,有高下、横竖之不同,伸缯于几,且缓执笔,必先澄怀凝思,得其形势安顿之法,胸中成竹,然后振笔挥毫,则婆娑偃仰,无不合度。
如羲之《笔阵图》所谓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凝神静思,意在笔前,以此知书法画法原无二理,学者宜尽心焉。
书家有八体,山水家有六法,习墨竹者岂无其体法耶?然古人实未之有也,俾学者何所持循?余因拟之,其法亦有六:一曰胸有成竹,二曰骨力行棰,三曰立品医俗,四曰气韵圆浑,五曰心意中蹳刺,六曰疏爽淋漓。
又有六病,一曰笔力柔媚,二曰神情散漫,三曰源流不清,四曰体格粗俗,五曰未成目眩,六曰心手相戾。
墨兰指写兰之法,起手只四笔耳。
其风韵飘然,不可着半点尘俗气。
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插叶,亦必疏密得势,意在笔先。
自四叶起至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方为名手。
写前用笔与写竹法同,前已言之详矣。
惟叶起自四笔写到数丛皆不纷乱者,以有此规矩在于胸中耳。
规矩者何?即谱中起手层次交互之法也。
兰叶与蕙叶异者,刚、柔、粗、细之别也。
粗不似茅,细不类韭,斯为得之!写叶自左而右者顺且易,自右而左者逆且难。
但先熟习其自右而左,则自左而右者,不习而能矣。
必使左右并妙,然后为佳。
护根乃兰叶之甲坼也,更宜俯仰得势,高下有情,简不疏脱,繁不重叠,然必以少为贵。
折叶使笔,起手时,笔尖微向叶边,行到转折处,笔尖居中,向后须以劲取势,软而无力,便是草茅,不足观也。
叶之刚柔,要在落笔时存心为之。
刚非生硬,柔避软弱,在人能体会其意。
两丛交互,须知有宾主,有照应。
写兰难在叶,写蕙叶与花俱难,且安顿要妥,若一箭有不通然,便无生意。
且叶有好处,不可以花遮掩,有不好处,即以花丛脞于其间,便成全美矣。
用笔虽同写竹,必先在于得势。
长、短、高、下,安顿得宜。
落笔未发,须避前面交叉,落笔既发,须让后来余地。
花后添插数叶,则丛丛深厚不堕浅薄之病矣。
蕙之一干数花,或七、或五,审叶多寡,以配其花,要有态度。
偃仰向背,触目移情。
惟花干为最难,但习之既久,纵笔生新,然后得心应手,愈老愈奇,初由法中,渐超法外,此化工笔也。
花瓣自外入,勿使内出,若从内出,其辨太尖,再加姌嫋,便成柔媚丑态,王者之香,安得有此? 善貌美人者传神写照惟在阿堵中,兰花数瓣,实如刻画,但花之全体生动,亦只在花心数点焦墨。
张僧鹞点睛之法也,不可不慎。
点心正中是花之正面,在两胁露出,是花之背面。
郑所翁写兰不着地坡,何况于石?如云林山水不写人,此高人意见,偶有所感发,非理之必然也。
后人不当借意避之。
余每作墨兰,多俪以怪石,否则或竹或芝草之类,略加点缀,不独损致生动,且令兰德不孤。
安用矫情泥古,好奇以绝俗也?写兰之法,多与写竹同,而握笔行笔,取势偃仰,皆无二理。
然竹之态度自有风流潇洒,如高人才子,体质不凡,而一段清高雅致,尚可摹拟。
惟兰蕙之性,天然高洁,如大家主妇,左门烈女,令人有不可犯之状。
若使俗笔为此,便落妾媵下辈,不足观也。
学者思欲以庄严体格为之,庶几不失其性情矣。
石分三面,古人写石之法也。
徒知其法,而无一毫生气流动,不可谓之石。
然必欲生气流动,其理实难。
惟其人胸中无尘滓,下笔如有神,其生动之致不求而自得矣。
写石用笔如行云流水,不可凝滞。
宁顽莫秀,宁拙莫巧,宁粗老莫软弱。
此写石之大旨也。
兰、竹中石只宜用大斧劈皴,乃大方家数。
其余皴法虽多,供不宜用。
不但不配,抑且纷乱。
试取古人笔墨观之,足见余言之不谬也。
先看兰、竹所向,然后加石,必顺承其势,有情有致,不可失其宾主顾盼之意。
写石宜瘦不宜肥,宜丑不宜妍,宜嶮崎不宜平稳,石之能事毕矣。
石必先写轮廓,如游龙夭矫,其石自然生动,轮廓迟钝,纵有好体势,亦无所用矣。
石固顽然一物耳,写来体致又须流动,其所以然者,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
古人谓石曰云根,又曰石无十步真。
顾名思义,亦可知矣。
其精神全在流动,落笔时只体此意。
苔则点石之病笔处,既无病处,苔可不点。
后人不知其义,每于石之住处亦必多多点之不已,可谓佛头着秽。
苔有各种家数不同,如横点、竖点、斜点、梅花道人点、松毛点,因石而后加之,不可误用。
一幅之间,不得作两种苔。
苔宜攒三聚五,不即不离,过多则石不显,必须恰好不多不少之间。
修竹茂林,安得生于不毛之地?但于竹根石隙,皆宜点缀疏草,蕙兰之侧亦宜用之,蒙茸可喜。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二者岂可偏废?若郑所翁诗云:“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此则为郑子之兰,吾不敢效也。
芝亦草也,其体格绝无一毫流动之处,在文人笔底即雅,在俗人笔底即恶。
在蓝田叔诸曦庵二人笔底,直成千古矣。
其所以然之妙处,不能以言语形容,且无笔法规矩之可寻。
学者当求之于体格之外,神情之内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