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原文:·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沁园春·长沙【1】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2】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3】;漫江【4】碧透,百舸【5】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6】,万类霜天竞自由【7】。
怅【8】寥廓【9】,问苍茫【10】大地,谁主【11】沉浮【12】?携来百侣【13】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5】;书生意气【16】,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7】,粪土当年万户侯【18】。
曾记否,到中流【19】击水【20】,浪遏【21】飞舟?1925年【注释】【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城西的湘江中。
【3】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全都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4】漫江:满江。
漫,遍布。
【5】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上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7】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
霜天,深秋天气。
【8】怅: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
【9】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
【10】苍茫:旷远迷茫。
【11】主:主宰。
【12】沉浮:这里指盛衰。
【13】百侣:众多同伴。
侣,这里指同学。
【14】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很多。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15】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挥斥,纵放、奔放。
遒,强劲有力。
【1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
【18】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视……如粪土,表鄙视。
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19】中流:江河水流中央。
【20】击水:指游泳。
【21】遏:阻止。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
苏教版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课文《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译诗】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看湘江向北逝去,在橘子洲一隅,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鱼群在水中滑行,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身心蓬勃向上,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附《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命⽃争⽣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任的豪情壮志。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沁园春·长沙》 【原⽂】 独⽴寒秋,湘江北去,橘⼦洲⑵头。
看万⼭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⑶争流。
鹰击⑷长空,鱼翔⑸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怅⑹寥廓⑺,问苍茫⑻⼤地,谁主沉浮⑼? 携来百侣⑽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稠⑾。
恰同学少年⑿,风华正茂⒀; 书⽣意⽓⒁,挥斥⽅遒⒂。
指点江⼭,激扬⽂字⒃, 粪⼟当年万户侯⒄。
曾记否,到中流⒅击⽔⒆,浪遏⒇飞⾈? 【题解】 ⼀九⼆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泽东。
⽑泽东离开长沙去⼴州,这⾸词⼤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泽东同志这⾸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九五七年⼀⽉号。
【注释】 ⑴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公主园得名。
⑵橘⼦洲:⼜名⽔陆洲,在长沙西⾯的湘江中的⼀个狭长的⼩岛,靠近的风景区岳麓⼭。
⑶舸(gě):⼤船。
这⾥泛指船只。
⑷击:搏击,这⾥形容飞得矫健有⼒。
⑸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形容鱼游得轻快⾃由。
⑹怅:原意是失意,这⾥⽤来表达由深思⽽引发激昂慷慨的⼼绪。
⑹寥廓:⼴远空阔。
这⾥⽤来描写宇宙之⼴阔。
⑻苍茫:旷远迷茫。
⑼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喻事物盛衰、消长,这⾥指兴衰。
由上⽂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民祸福的命运呢? ⑽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指战友。
⑾峥嵘岁⽉稠:不平常的⽇⼦是很多的。
峥嵘:⼭势⾼峻,⽐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⑿同学少年:⽑泽东于1913年⾄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师范学校。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 赏析)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作品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②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③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④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⑤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⑥遒(qi):强劲有力。
⑦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⑧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⑨击水:这里指游泳。
⑩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赏析【一】“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沁园春·长沙课文上下阕
《沁园春·长沙》赏析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阙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以长沙为题材,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一、风景描绘与情感抒发词的首段描绘了长沙的秋景,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勾勒出无比壮阔的画面。
万里霜天,低垂的云层,搏击长空的鹰,游弋江中的鱼,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无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其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更是将诗人— 1 —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二、回忆与感慨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毛泽东回忆了他在长沙的革命斗争生活。
那些峥嵘岁月,那些和同志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都历历在目。
他感慨万分,那些昔日的同志,有的已经牺牲,有的仍然在为革命奋斗。
他深情地回忆起他们,对他们的英勇和牺牲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豪情壮志与决心词的最后一段,毛泽东的豪情壮志达到了高潮。
他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他对改造旧中国的决心,都在这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毛泽东坚信,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反动统治者,建立一个新中国。
四、艺术手法与风格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抒情等。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力量。
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充满了革命豪情。
这些都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长沙近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课件>> 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正文沁园春长沙教案(编辑:佚名日期:2011-12-30)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的]以《沁园春•长沙》词为依托,拓展比较,充分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体味诗歌用词的妙处,[教学重点]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本课重点放在朗读背诵和诗词鉴赏上。
[教学设想]先以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引入,让学生总体感知概括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然后再学习本词,重点突破字词、写作思路、由写作意象所展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体味诗人用词的妙处。
然后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诗词给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西江月•井冈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问:读了以上诗句,你感觉毛泽东诗词有什么样的风格?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评价毛泽东是“狂放的浪漫主义诗人”。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其境界之阔大,气势之宏伟,可以说亘古未有。
齐背《沁园春•雪》。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词壮美的风格体现于他的绝大多数诗词中。
他不但在《沁园春•雪》中体现了这种壮美,而且在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壮美之情。
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沁园春•长沙》,充分感受一下这种壮美,这种气魄。
1.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成立。
1925年秋,毛泽东自韶山到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游岳麓山。
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追怀曾经的学习斗争生活。
毛泽东曾于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求学和进行革命斗争,并经常与同学战友游览岳麓山,在湘江游泳。
1957年1月第一次发表这首诗时,毛泽东做了这样的注释:“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
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另注:这两句诗是毛泽东1917年冬天游衡山时所作)”。
2.听朗读录音,让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感情的抒发,并跟录音朗读。
(三遍——听、跟、读)3.讲解与理解(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多说。
)首先让学生根据注释,借助字典初步阅读理解这首词,对于不明白的字词意思提问。
接下来进行理解提问:(1)问:作者在词中都写到了什么?(总体感知)(让学生说,说不完整不要紧)——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深入分析:上阕:问:上阕写了什么?——描绘湘江秋景。
(2)开头三句解说:寒秋:深秋。
深秋天凉,所以叫“寒秋”。
湘江:源出广西灵川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于湘阴芦林潭入洞庭湖。
全长817公里,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
橘子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古时洲上多产美橘,因此得名。
洲形狭长,故亦称“长岛”、“水陆洲”。
问:这三句,按照正常语序,应是:寒秋时节,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滔滔北去。
诗人为什么要把“独立”放在最前面?——突出诗人爱秋而不惧严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
一人在这里独自游览,能更好地赏景并回忆从前在这里的革命活动。
置“独立”于句首,加以强调,表现出不同凡俗的英雄气概。
(3)问:词中哪几句是描绘秋景的?这秋景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从“看万山……竞自由”。
给人一种绚烂多彩、生机勃勃的感觉。
问:这几句是由哪个字领起的?——“看”字。
一个“看”字领起以下七句,这些景色都是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看到的。
(4)问:诗人在描绘湘江美丽壮观的秋景时,用了许多传神的词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万:言山之多。
万山:群山。
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
万,言多,非确数。
诗词中凡言“万”“千”“百”,义多同此。
遍:言红之广。
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皆红叶,故云。
层:言林之厚。
层林:林木随山势高下而层叠,故称。
尽:言染之深。
全、都之意。
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
染: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染”也写出了秋色之深。
以上四句,让我们想起了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色彩之浓烈令人心中充满热情。
漫:言江水满溢之状。
碧透:言江水碧绿透明至极。
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
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
”争流:破流争相行驶。
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争:言千帆竞发之势。
鹰击: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
”《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
”皆谓鹰搏杀凡鸟。
这里借用“矫健有力”之意。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言鱼游得轻快自如。
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
万类:万物,指一切生物。
霜天:深秋季节。
深秋霜降,故称。
竞:竞争,竞赛。
此句谓天地间的一切生物都在这秋色之中充分展示着各自的无拘无束的生存形式,像是在比赛看谁更自由。
在这幅绚丽的秋景图里,诗人的目光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静到动,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5)问: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不同的心境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觉、心态决定了看待事物的眼光。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同时,当时的革命运动正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尽管当时毛泽东也面临着险境(指当时军阀赵恒惕要捉拿毛泽东),但他却能泰然处之;尽管他面对的也是秋天,但他关注的不是衰败肃杀之景,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只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命运,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6)问: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诗人想到了什么?——由眼前的景,诗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于是提出谁主宰大地的问题。
这里,主要就是指谁掌握国家的领导权问题。
(7)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词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想到了国家前途与命运,想到了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过去在一起进行革命活动的战友。
[ 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下阕:解说:回忆往昔生活,曾经的同学战友,曾经的革命活动,曾经的战斗激情,都融会于诗句中。
学生朗读下阕。
(8)峥嵘:(7)“携来”两句,概写往事,回忆从前不平凡的战斗岁月。
毛泽东从1911年到1925年,一直在长沙学习和开展革命工作,并经常到岳麓山上锻炼身体,同战友们谈论国家大事。
现在旧地重游,自然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携来:携手而来。
百侣:许多伙伴、战友。
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
”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
”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
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9)问:诗人都回忆了什么?从哪里到哪里?——从“恰同学少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用一“恰”字统领七句,写同学们(战友们)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动和战斗激情。
[说明:1915年,毛泽东组织长沙第一师范进步同学开展驱逐反动校长张干的斗争,张干被迫离校;同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和何叔衡等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了反动军阀张敬尧,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此间又组织了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创办了《湘江评论》,宣传马列主义,大造革命舆论。
在它的宣言中曾说:“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这些就是以上三句的具体内容。
](10)问: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最后三句,借回忆当年游泳的情景,表现“同学少年”急流勇进、搏击风浪的斗争精神、壮志豪情。
同时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革命领导权归属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应当归属于像毛泽东一样的革命者。
对当时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回答,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胆略和气概。
4.小结: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板书:上阕:绘秋景,问苍茫大地;下阕:忆往事,抒壮志豪情。
5.齐背《沁园春•长沙》三、拓展、比较阅读目的:充分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
(一)《咏蛙》咏蛙1910年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解说:毛泽东这种阔大的胸怀并非是参加革命后才有。
早在……(背景)写作背景:16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冲,到五十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
凡是来东山高小的学生都要进行入学考试。
当时学校规定考试作文题目是“言志”。
多数学生写的都是尊孔,“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内容,而毛泽东则写自己立志救国救民的革命抱负。
校长李元甫高兴地说:“我们学堂里取了一名建国才!”这首诗体现出一种王者之气,一种霸气。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流露出立志扭转乾坤的雄心壮志。
(二)《采桑子•重阳》毛泽东的诗词为什么有如此宏大的气魄,如此壮阔的境界?——这与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分不开,与他伟大的胸襟,英雄的胆略和气概分不开。
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心胸的人那里,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重阳登高,杜甫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一种激愤与悲愁。
而毛泽东,则写下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