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课诗经两首王敏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诗经》二首课文详细解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在那沙洲。

上不停地鸣叫。

漂亮文静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tiǎo):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淑女:美好的女子。

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

一说对男子的美称。

好逑(qiú):好配偶。

逑,匹配、相对的意思,这里指配偶。

】【分析】开篇起兴。

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接着就进入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理想的配偶。

第一章:开篇起兴,接着提出观点。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醒时梦中都向她求爱。

】【参差(cēnc ī):高低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流,捞取。

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分析】“参差荇菜”上承“关关雎鸠”,即景生情,以荇菜流动无方喻淑女之难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生动地刻画了小伙子对姑娘的日夜追求和思恋。

“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

这样写形象生动,声情并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向她求爱得不到回应,日夜想念她坐卧不宁。

相思情长啊夜也长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思服:思念。

服,即怀念。

辗转反侧: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分析】“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长短不齐的水上荇菜,两手不停地左右采摘。

有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弹琴鼓瑟向她表示亲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经二首》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关雎》和《桃夭》两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这两首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节课将通过解读这两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诗经》的语言古朴,意蕴深远,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解读《诗经》古朴的语言,感受诗歌的美,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诗经》的简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魅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4.诗歌解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诗歌的详细解析,解读诗歌的语言、意境等。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感受诗歌的美。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相思)(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诗经二首》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

这两首诗歌都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雎》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而《蒹葭》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诗经二首》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诗经》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经》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理解诗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和《蒹葭》;了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如赋、比、兴等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诗经》的语言美和情感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经》中的人情世故,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经》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2.突破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时,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2.互动法:在朗读、背诵等环节,采用互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3.小组合作法:在探讨诗中情感和意境时,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作者简介、诗歌解析等;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3.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以便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经》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对《诗经》产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和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 《诗经》二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 《诗经》二首教案与教学反思

12《诗经》二首漂市一中钱少锋课题《诗经》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学习第一首诗《关雎》;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首诗《蒹葭》并完成当堂检测。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两首诗的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两首诗的具体分析感知及写法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过程与方法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按照音乐的特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写作背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

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读准字音雎鸠..(j ū ji ū) 窈窕..(y ǎo ti ǎo) 逑.(qi ú) 参差..(c ēn c ī) 荇.菜(x ìn ɡ) 琴瑟.(s è) 寤寐..(w ù m èi) 芼.(m ào) 蒹葭..(ji ān ji ā) 溯洄..(s ù hu í) 萋.萋(q ī) 晞.(x ī) 湄.(m éi) 跻.(j ī) 坻.(ch í) 涘.(s ì) 沚.(zh ǐ)课前预习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动) 道阻.且右(古义:艰险今义:阻挡)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笔记:-主题: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的爱慕之情和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表现手法:-比兴手法:以关雎鸟的叫声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采摘荇菜比喻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重章叠句:全诗多次重复“参差荇菜”等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也深化了主题。

-心理描写:“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生动地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笔记:-主题: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同时,也可理解为一种对理想、对事业等的不懈追求。

-表现手法:-比兴手法:以蒹葭起兴,营造出一种朦胧、空灵的氛围,为下文主人公对伊人的追求做铺垫。

-重章叠句:三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既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又深化了主题,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蒹葭、白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与主人公的心情相融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在情韵,正确 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通过诵读与合作探究,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 关雎 一、情景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诗经》资料。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与合作探究,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结合
具体事例分析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 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在情韵,正确认
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2)指导整体朗读,把握韵律节奏。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
1.初读全诗——感受韵律与节奏
(3)朗读感悟:初读《诗经》,你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它与其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结论一:每句四言。 结论二:重章叠句手法的使用产生的效果 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
三、品读诗歌,明确情景关系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 有若无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 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 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
二、感受《诗经》特点和表现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课文详解预习须知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有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在手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歌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主题概述诗歌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诗歌翻译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三、诗歌结构第一部分: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部分:用姑娘采摘荇菜的情景起兴,写这位男子对淑女的极度思念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王敏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王敏

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点汇总1.《诗经》文体知识2.字词积累3.起兴的手法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5.情景交融的写法6.经典名句的含义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诗经》文体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hàoqiú)。

..(jūjiū),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5.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课件
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参差:长短不齐。 流:捞取。 寐寐:日日夜夜。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近。 芼:挑选。 乐之:使她快乐。
12 《诗经》二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有一本书被誉为 “世界上最美的书”,它就是《诗经》。《诗经》是一颗 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 文学的源头。读着它,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就仿佛被 带进了浪漫的殿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诗歌就出自 《诗经》,现在就让我们漫游于《诗经》这条文学之河, 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育吧!
所听 所见 所思 所愿
层次突出 语约义丰
参差荇菜,
第二章,以眼前景起兴,
左右流之。 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捞
窈窕淑女, 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 寤寐求之。 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求之不得,
第三章,通过对君子求
寤寐思服。 淑女而不得的具体情态的
悠哉悠哉,
细腻描写,表现了君子对意 中人的痴情和执着。
辗转反侧。
女 相
其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食 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劳 4.反映劳动生活;

者 歌 其
5.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 的残暴。
各 言 其


五经:汉武帝将《诗》《书》《礼》《易》
《春秋》称为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

朗读《关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关雎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ɡ
wù mèi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zhǎn zhuǎn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mào
能入睡。
【译文】追求没能如心愿,日日夜夜在心头 挂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心理描写(实写)
极写青年男子求而 不得的相思之苦。
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 转反侧”一句中的“悠”字。
“悠”是“长”的意思,形容男子长 夜不寐时绵绵不尽的忧思。这里的两个 “悠”字,都以感叹语气出之,加重了感 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 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寤寐思服
雎 寤寐思念之苦 辗转反侧
苦闷与焦灼 (实写)
追求爱情
琴瑟友之 和谐与欢乐 幻想愿望实现 钟鼓乐之 (虚写)
主旨概括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 爱慕的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 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写法借鉴
1.托物起兴,借景抒情 全诗以物起兴,以雎鸠鸟的鸣叫,引出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词解读 洲: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逑,配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完整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偶句入韵。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而且全篇三次换韵, 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 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 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zhǐ
jiān jiā
qiú

xìnɡ

chí

yǎo tiǎo
mào
sù huí
jū jiū
cēn cī
wù mèi
méi
◆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 捞取 今义: 流动) 道阻且右(古义: 艰险 今义: 阻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精品教案】12《诗经》二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下语文)

【精品教案】12《诗经》二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下语文)

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好逑..(cēn cī)..(hǎo qiú)参差荇.(xìng) 芼.(mào)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精品教案

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读出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好逑..(hǎo qiú)参差..(cēn cī) 荇.(ìng) 芼.(mào)窈窕..(wù mèi)..(yǎo tiǎo) 寤寐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诗经》二首(共55张PPT)

(部编人教)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2.《诗经》二首(共55张PPT)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 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 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 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 味更浓郁。
知识拓展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上下求索
飘忽不定
新课讲解
一读,读准字音
jū jiū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yǎ窈t窕iǎ淑o 女,君子hǎ好o逑qiú。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o
xìng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琴s瑟è友之。
窈窕淑女,wù寤m寐è求i 之。 参差荇菜,左右m芼à之o 。
yu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整体感知
原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释: 晞:干。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的高地。
整体感知
译文: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
儿,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 难。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译文:长和短水边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 弹琴瑟迎她过来。
新课讲解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芼:挑选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乐:使她快乐 译文:水边荇菜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 娶她来钟鼓喧喧。
新课讲解
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 友、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点汇总1.《诗经》文体知识2.字词积累3.起兴的手法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5.情景交融的写法6.经典名句的含义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诗经》文体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从形式上《诗经》分为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2)《诗经》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谈谈你所了解的《诗经》的其他知识。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诵读和默写。

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翻译并灵活运用。

(1)下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hàoqiú)。

..(jūjiū),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wéi)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2)名句默写:《关雎》中,想象把姑娘娶进家门时热闹情景的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中,以茂盛芦苇点明深秋季节,凸显萧瑟凄凉环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兴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试分析《关雎》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2)试分析《蒹葭》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4.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1)重章叠句的作用。

(2)分析《关雎》《蒹葭》是如何运用重章叠句的5.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景交融指的是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如何理解这两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6.经典名句的含义(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理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理解。

三、能力提升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运用1.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请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篇,结合诗歌内容,大胆想象,扩展成一篇记叙文。

(实验中学王敏)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训练参考答案二、知识点解读与训练1.(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意思是土风、风谣。

指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②雅: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③颂:指各国祭祀用的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2)《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①“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②“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③“兴”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

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3)示例: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1)A【解析】州改为洲;hào改为hăo(2)【解析】①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1)《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4.(1)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能逐步深入的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

(2)《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5.《关雎》开头以景起兴,既点明地点环境又渲染了欢悦和谐的气氛,衬托了人物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那成双成对的关雎鸟在沙洲上嬉戏,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之情。

景物迷离朦胧,抒发的情感含蓄朦胧,引人遐想。

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此诗产生了无穷魅力,充分发挥了抒情表意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抒情效果。

6.(1)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此句以雎鸠鸟的叫声起兴,表达对姑娘的爱慕向往,点出恋爱主题,统摄全诗。

(2)芦苇十分茂盛,晶莹露水凝结成霜。

我心中所爱的女子,伫立在河水的另一边。

.前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三、能力提升1.【解析】《诗经》; 305;风、雅、颂;赋、比、兴【解析】“友”名词作动词,对......表示亲近【解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君子”男子,引申为大夫之称。

4.【解析】《关雎》描绘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