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gbyang.ppt
不可能单纯,并最终敌不 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 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 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 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 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 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 心,乃杀杨国忠。六军仍 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 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 亦难免,唐玄宗不得已将 杨贵妃赐死,而他自己则 痛苦万分。他们的爱情以 悲剧收场。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点明怀古对象、地点 描写环境庄严、肃穆 描写环境清幽、孤寂
赞颂才华、功业、忠贞
感叹壮志未酬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 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 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 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 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 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 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 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 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 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 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作业 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鉴赏方法来赏析本单元另一首歌咏 诸葛亮的诗歌:陆游《书愤》。
长恨歌
白居易
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 恨歌》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 很高的荣誉,被称为“《长恨歌》 主”,后世评论家亦诩为“自是 千古绝作”。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 (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1、第12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 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 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 贱决定的。
2、第3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 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 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一段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 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 入地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 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 余地。
艺术特色
书 愤 陆
游
作品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 浙江绍兴)人。陆游的诗今存 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 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 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 是围绕着“志”写的。
陆游故居
整体感知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 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 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 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 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 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 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 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请听《长恨歌》朗读
整体感知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诗歌结构: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
▲主要意象及其特点: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 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 迟日丽: 春阳和煦温暖,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 示 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 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 作者的心情愉悦了? 的一种心情? 例
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一 春风花草: 春风骀荡,花草的清香从诗面扑鼻而来。 恬美的、轻松的、愉快的,自由 泥融沙暖: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 自在的,喜悦的,欢乐的…… 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 上 下
蚌埠二中语文 2018理实
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 全是名词组合,起到异常奇妙的艺术效果。请 再举一例,并说明这种写法的妙处。 这是列锦手法。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短语
来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方法。 列锦有空灵、含蓄、凝练、意境、简约等明显且有个性的特点, 列锦的句子节奏鲜明、神采斐然,言简意赅、词约意丰,不仅有 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有“咫尺万里”之功效。另外,列锦的 语句由于其含蓄隽永,词断意连,形散神聚,因而给读者以充分 的想像、进行艺术再创造的余地,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张力。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十字就 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且既有声 响,又有色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 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于言外。 再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蚌埠二中语文 2018理实 又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短诗的起句和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 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 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教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教案第一章:以意逆志的含义与重要性1.1 讲解“以意逆志”的概念1.2 分析“以意逆志”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3 探讨“以意逆志”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第二章:知人论世的必要性2.1 阐述知人论世的意义2.2 分析知人论世在古代中国的应用2.3 探讨知人论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第三章:如何进行知人论世3.1 介绍知人论世的基本方法3.2 分析如何通过言行举止观察一个人3.3 讲解如何从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第四章:文学作品的知人论世分析4.1 选取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4.2 讲解如何通过作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3 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第五章:以意逆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分析“以意逆志”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案例5.2 讲解如何运用“以意逆志”提高人际沟通能力5.3 探讨“以意逆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第六章:古代文学中的知人论世案例分析6.1 选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进行案例分析6.2 讲解如何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6.3 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知人论世的方法与现代文学的异同第七章:近现代文学中的知人论世技巧7.1 选取近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7.2 讲解如何从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7.3 探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知人论世的方法与古代文学的差异第八章:当代文学中的知人论世实践8.1 选取当代文学作品,如莫言、余华等作家的作品,进行案例分析8.2 讲解如何从当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8.3 探讨当代文学作品中知人论世的方法与古代和近现代文学的异同第九章:跨文化视角下的知人论世9.1 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知人论世的重要性9.2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知人论世的差异和挑战9.3 讲解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运用知人论世技巧第十章:知人论世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10.1 探讨知人论世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0.2 分析现代社会中知人论世的挑战与机遇10.3 讲解如何运用知人论世技巧提升个人魅力和社交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以意逆志的含义与重要性难点解析:引导学生理解“以意逆志”的深层含义,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论世”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先认真全面地了解作者生活的时
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再置身其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感受, 辅以一定的文、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
背景知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 深度和广度。比如,同为离别诗,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 一种离别的哀怨,而初盛唐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事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 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只好在登临 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了解了这些,才可以真正 体会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包含的 那种有志难伸的彻骨愁闷。
1.阶段不同,情感悬殊 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
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境 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表达了诗人少女时期的那种天真、 率直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再如其《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词清丽,意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工夫同样在诗外。本 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 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基本方法是“以意逆志”和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应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
1、“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 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 流。”
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 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 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 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 妃,是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 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 场悲剧。
2、“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 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 声。”
这一节,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 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 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 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 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 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 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 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 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 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 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 情感迸发到顶点。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春望》 22、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湘夫人》 1.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 2.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3.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 4.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5.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
• 《湘夫人》 • 1.思公子兮未敢言 ( 古义:湘夫人。今义:年轻男子的尊称。) • 2.蛟何为兮水裔 • ( 古义:边。 今义:后代。) • 3.捐余袂兮江中 • ( 古义:抛弃。 今义:捐赠;献出)
• 知识点六:名句默写
• • • • • • • •
《长恨歌》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2.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 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4.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5. 6.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 7. 春风桃李花开夜 ,秋雨梧桐叶落时。
• 怎么做到以意逆志? • 1.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 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 2.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对欣赏古 典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 3.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 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 创作时的原意,生发出新的旨趣。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 • • • • • • • • • • • •
《蜀相》 1.顾 三顾频烦天下计 ( 拜访 ) 赢得仓皇北顾 ( 回头看 ) 大行不顾细谨 ( 考虑 ) 顾计不知所出耳 ( 只是 ) 2.济 两朝开济老臣心 ( 扶助 ) 夕济兮西澨 ( 渡水 ) 3.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 寻找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平常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不久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
语文:单元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 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 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 首?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 的思想情感呢?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
自主欣赏 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
蜀相
是“三 顾频烦天 下计,两 朝开济老 臣心。出 师未捷身 先死,长 使英雄泪 满襟。”
④这两句诗歌 主要的意象是 什么?
诸葛 亮的人物 形象和 “英雄” 的人物形 象。
蜀相
⑤诸葛亮的人 物形象有何特 点?
蜀相
“天下计” 写出了诸葛 亮的雄才大 略,“两朝 开济”写出 了诸葛亮的 宏伟事迹, “老臣心” 写出了诸葛 亮的忠心报 国。
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
里可以看出来?
①朗诵全诗, 体全诗的感 情基调如何?
感伤 叹惋
蜀相
②诗歌的感情基 调是感伤的、叹 惋的,那我们在 诵读时该怎样来 表现呢?是读得 快还是读得慢, 是读得激昂还是 读得低沉?
蜀相
要读 得稍慢, 读得深沉, 读出点感 伤。
③诗歌中最能 表现出诗人感 情的是哪些诗 句?是前半首 还是后半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自主欣赏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
调如何?
蜀相
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
杜甫
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 (P16)
有,这 英雄也包括 着老杜自己。 杜甫是一位 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 任,有远大 抱负的诗人。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书愤》课件(共13张PPT)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18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仅要学会如何品 味诗词佳作,更要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是有情怀的民族,胸有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 的民族英雄应该被铭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流传中, 家国情怀代代相传,而它在今天新冠疫情之下,我们更要时 刻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梦 境
作业
1.背诵并默写《书愤》 2.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最朴实的
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歌风格 雄浑豪放,
语言 通俗流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著名作品有诗《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关山月》;词《诉衷情》《钗头凤》
梦 境
知人论世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 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 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 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此 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五六年,少年时的 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 下了这首诗。
梦 境
3.解读:探究思考,披文入情
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陆游《诉衷肠》: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三首词共同都写到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梦 境
梦 境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愤
陆游
梦 境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蹉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
(3)、白居易之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 重色误国。(“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 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 早朝”等)
2、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最 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定为长 恨,那么诗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
不是,一开始写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 爱,并极力地铺写和渲染。如“日高起”、 “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 然而,这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文无尽的 “恨”,也暗含了玄宗误国及两人的爱情 悲剧的根本原因,即唐玄宗的荒淫无度。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 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 他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 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 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 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为什么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 绝情还是失自己的,而 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 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 人没有来赴约。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 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为什么他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因为抱怨是一 时的,挚爱才是根 深蒂固的。采一枝 芳香杜若留待以后 送给“远者”,意 味着希望犹存,思 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说明什么?
湘君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 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 不放弃的韧性。
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 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 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 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 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同意。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 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他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的精神都可以视为体现在 《湘夫人》中。 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 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 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
高二语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
方法小结 如何解读《书愤》的主旨: 如何解读《书愤》的主旨:
品味抒情议论性语言。如挖掘“ (一)品味抒情议论性语言。如挖掘“那知世 事艰”“空自许”的深层含意。 ”“空自许 事艰”“空自许”的深层含意。 品味叙述性的语言。 (二)品味叙述性的语言。即颔联对两次战役 的回顾,诗人这样写的用意。 的回顾,诗人这样写的用意。 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表达技巧。 1.分析对比的写法 壮年气壮山河、 分析对比的写法。 1.分析对比的写法。壮年气壮山河、渴望建 功立业,晚年两鬓斑白而功业未就。 功立业,晚年两鬓斑白而功业未就。 2.分析典故 理解运用诸葛亮一典的用意。 分析典故。 2.分析典故。理解运用诸葛亮一典的用意。 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生平和所处时代。 (四)知人论世。了解陆游生平和所处时代。
主旨概括 诗人借北望中原, 诗人借北望中原 , 回顾了青年时的 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 并由此府 仰千载, 抒发了诗人的报国壮志, 仰千载 , 抒发了诗人的报国壮志 , 老迈 年高而功业未就的感叹, 年高而功业未就的感叹 , 以及对投降派 的强烈愤慨。 的强烈愤慨。
主旨概括 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 生活, 生活 , 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 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对比赏析 比较《书愤》 比较《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 》在风 格上的差异。 格上的差异。 前者沉郁顿挫, 感情激昂 ; 优美动 前者沉郁顿挫 , 感情激昂; 富于情趣。 人,富于情趣。标ຫໍສະໝຸດ 赏析 书愤: 书愤:抒发愤慨之情 。
首联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 早岁那知世事艰:那,同“哪”,哪里。 哪里。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中原 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 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 鼓舞。
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除 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 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 “知人 论世” 。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 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 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 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是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 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 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 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 原意,推陈出新。)
• 4、文中用了哪些手法写杨贵妃的美貌,你 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细节,对比,反衬,夸张,比喻 (貌美痴 情) • 5、文章是如何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的? 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君王? • 触景伤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迷 恋声色,荒淫误国的昏君) • 6、《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 纭。较有代表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双 重说,你如何看待?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 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 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 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 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 成新的曲解。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 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 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2024年总复习语文选修拓展练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语文·选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
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
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②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分享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
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
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的上了年纪的独居女士。
这位女士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他对她的帮助。
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
③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
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
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的人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
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④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其思想内容的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2课时第一课时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书愤》PPT精品课件
▪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 了年华已逝报国无时,一切成空的悲愤之情。一个“空”字, 沉痛之极。
▪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写出了山的空 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 【答案】 D( 应是恬淡、清新的意境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书愤》课件(24张PPT )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单元《书愤》课件(24张PPT )
▪ 5.对下面各首诗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病魔缠身、漂泊潦倒之 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 B.《蜀相》是怀古之作,诗人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 心,却报国无门,追念名相( 诸葛亮 )的同时抒发了自 己忧国忧民、渴望为国建立功业的感情。
▪ 2.下列诗句没有包含“衬托”技巧的一项是(
)
▪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长恨 歌》 )
▪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
▪ C.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拟行路难 》)
▪ D.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 黄遵宪《
▪ 【答案】 A(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有如山岳 )
▪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 期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 心不死的感情。
▪ B.这首诗的题意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 “愤”贯穿始终,从早岁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 都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诗人。中年入蜀, 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 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 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 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 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 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 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 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 妙。 ——孙矿: 《楚辞评林》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 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 这里得到了启发。 ——《唐诗综论· 说木叶》 写水波、写木叶、பைடு நூலகம்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 冷韵凄然。 ——戴震云《屈原赋注》 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 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 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 文学史》
结构情感
等待、期盼
动作:目眇眇-登白薠-夕张-远望 - 观流水 景物:秋风、木叶、流水 人与物相 急切的寻觅
感,情与 景合一
寻觅、幻想(向往)
幻想如愿相会的情景 赋、比兴
失望、气愤、平静
动作:捐、遗、容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
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表达了对
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 的作用。(课后探究· 讨论四-3)
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 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 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 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 愁绪四溢。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 感情化的描写,这就叫景与情谐。这凄凉、冷落 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 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一定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 世等方法)来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 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拓展学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进一步提 高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巩固诗词鉴 赏及答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 习能力。
单元内容及学情现状
探究准备
• 整体初读,了解大意,感受基调; • 反复品读: ◎逐字逐句解读,理解字面与字后; ◎多问每句怎么写,把握技巧与手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感情与主旨; ◎调动联想与想像,准确解读意象,体悟 意境。
“知人论世”说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 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 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 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上)论古之人,颂其诗,读 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 世也,是尚友也。”—《孟子· 万章 下》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汗衫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 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轻易得到, 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 四 段
为什么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 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 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它珍爱的穿在 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有的 说来过但没等湘君到就走了)。因而湘君心里对 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
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 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 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 有很强的感染力。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 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 傍晚我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听说佳人召唤我来相聚, 我将快速飞驰与她同行远去。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 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 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 万章 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 也。” 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 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 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湘君》与《湘夫人》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 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 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是帝 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 所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 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缘, 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 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湘夫人》是《九歌》组诗十一首之四,诗题 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境界非常唯美。
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 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 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约会在时 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两个悲剧,但合起来又 是一幕两情相悦、忠贞不渝的喜剧。 说它们是悲剧,是因为赴约的双方都错过 了相会的时间,彼此都因相思不见而难以自 拔,心灵和感情遭受了长时间痛苦的煎熬; 说它们是喜剧,是由于男女双方的相恋 真诚深挚,尽管稍有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追 求和期盼,所以圆满结局的出现只是时间问 题。
1.本单元共选10篇古典诗词,分为“赏析示例” (1篇)“自主赏析”(4篇)和“推荐作品”(5 篇)三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典范的唐宋诗词为主, 另外还有魏晋与明清的作品,文学时期跨度较大, 层次及形式也较为多样。 2.从学情看,主要有以下两个薄弱环节:(1)不 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仍停留在识记层面上,不 能深入剖析其内蕴;(2)选修课特别强调学生对 鉴赏点的把握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还 是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思维与方法的转换 是本单元教学的当务之急。
第 三 段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 辛夷楣门,白芷铺房; 编结薜荔作帷帐, 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 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 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第 三 段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 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
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
第 三 段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 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 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 相违。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 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 果。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 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 雨雪。”(汉乐府《上邪》)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以意逆志 ------读者以“己意” 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 主旨、创作动机、 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 体会、感悟、经验、联想、 猜测、推想 中心 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想像等
方法运用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 作品意旨、作者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 过程中。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 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 他怎样的心情?(课后探究· 讨论四-2)
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 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 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 深情。
第三段小结
写湘君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 不可能实现。他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 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于是湘君在水中建 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 幸福的生活。新房子布置得高雅、华贵 、精 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 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 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 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为什么他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 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 深蒂固的。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 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 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说明什么? 湘君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 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第四段小结
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 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 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 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 一。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 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 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 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 心灵的家园。
三.教学设想
1.根据本单元安排的选修内容,其中《长 恨歌》和《湘夫人》内容较多,且鉴赏有 一定的难度,这两首诗可先由教师导引讲 解为主来 作为过渡,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分 组合作探究阶段; 2.“自主赏析部分”的其余几篇诗词由教 师列示鉴赏基本内容,给学生提供出课题,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然后课堂进行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宽加深;
3.“推荐作品部分”可设计两个教学环节: (1)照顾高考,可以考题的形式打印下发 提纲,让学生阅读后进行鉴赏,教师提供出 范例; (2)学生联系必修部分学习过的李清照的 诗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梳理李清照 诗词不同阶段的特点,以论文的形式上交, 教师打分并指出不足。
4.本单元的总纲是“以意逆志,知人论 世”,学生应将鉴赏重点放在把握诗词文本 的基本内容,尤其是“所载之道”的理解上, 这就要求学生在鉴赏前须储备两个基本资料: (1)作者的生平概况及写作本文的环境背 景;(2)预习中疏通诗词文本的基本意义。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好早读及网络等 工具。
考察
作者生活的时代、 社会,生平与身世
知人论世
了解 作者与人物
方法运用
1、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的具体创作时间。 3、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 要前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