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编号:D002 开课单位:社科部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学分:2 主讲教师:熊絮茸【教学目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注重政治性和学术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开启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的比较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战略思维能力。
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及要求】导论导论分析了20 世纪人类社会的成就和问题、进入21 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指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理论内涵以及如何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中国和世界,并系统阐述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
(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第一讲分析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主要变化,为认识当代人类面临的问题,明确中国的定位提供了基本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基本特征,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形势严峻。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本讲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并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这些变化及其趋势。
(2)认识和分析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动力、特征、实质和影响。
(3)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分析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大挑战。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结论之二:公有制和私有制都存在着"缺陷",但同时它们也 对有自身的优势,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在一些领域,特别是社 会公共领域,公有制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这些领域的范 围越大,公有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大.另外,在协调社会经济 利益方面,公有制更能够使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利益关系.
• 结论之三:以公有制为主体,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 更有社会价值目标的因素.选择公有制为主体是由 我们价值目标决定的.公有制能够为实现人与人之 间形成经济利益上的平等关系奠定制度基础,从而 为整个社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基本保证.利 益关系的和谐更能够调动大多数人的生产积极性, 从整体上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充分的动力.
四、公司制是现代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的载体
• 任何一种所有制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实现,公司 制已经成为现代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的实现形式.
• 实现形式的一致性,说明公司制度既能够符合现代 公有制的性质与发展要求,也能够符合现代私有制 的性质与发展要求.
• 根本原因在于公司制度具有的特点符合社会化生产 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所有制都可以是高效率的所有制.由此也可以推论, 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不 可能永远是高效率的所有制.
• 所有制效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一种所有制的 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才能够成立.
• 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 其一,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对于高度社会化的生 产力,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 化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形式变化趋势是社 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 要组织形式,资本的社会性质正在不断强化,其中包 含的"公有"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公有制比私有 制具有更高效率的结论.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吴晓明一百三十年前,在马克思逝世的时候,某些粗疏无头脑的学者和意识形态家们还倾向于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被驳倒,并且已经在海格特公墓被永远地埋葬了。
然而事情看来远不是如此。
正像马克思在往后的历史进程中一次次“复活”一样,马克思主义在时至今日的世界中依然显示出深刻而恒久的重要性。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敌、马克思主义的“职业批评家”,也无法否认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当《资本论》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桑巴特得出结论说:“我们对马克思的批判不是即将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时隔八十多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和反对》一著中写道:“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种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确实,没有一种学说像马克思的学说一样,对于现实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如此切近而深远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了如此广泛而持久的争论。
这种影响和争论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追究的主题毕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替,那么马克思主义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却始终在争论中不断浮现,并实际上成为当代思想之关注的重点和争论的核心。
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取决于这一学说与当代世界的本质关联,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为根基的。
这一方法,不仅锻造出把握社会—历史的伟大认识工具,而且构成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内核与生命线。
作为基本的思想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要义在于:揭示并切中当下的社会现实。
在这里,“现实”决不像粗率肤浅的观点所设想的那样,是简单的“事实”,即能够在知觉中直接给予我们的东西。
“现实”决不是这样的,按黑格尔的说法,现实是实存与本质的统一,是在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
因此,如果无法深入到社会—历史的本质性之中并把握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那么,“现实”就还根本不可能被揭示着前来同我们照面。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复旦王德峰讲座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复旦王德峰讲座马克思说过一句话,“《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以后,得到的稿费远远抵不上写这一卷抽去的雪茄的钱。
”我们有很多方面来评价马克思。
如果从人类思想的角度来评价他,那么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的不朽地位,是由他的哲学革命所决定的。
研究马克思的人有很多,马克思主义是复数,而绝不是单数。
伯恩斯坦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生活在当代文明之中,我们接受了这个时代关于它自己的解释,不知不觉默认了它的意识形态。
我们对科学的认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我们所追求的各种价值,这一切都应当经受一场非常彻底的批判。
在当代文明中,接受的最彻底的批判是要通过哲学革命才能展开的,而马克思引导了这场哲学革命。
1.哲学革命的缘起大学期间的马克思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他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
当时有一个“博士俱乐部”,马克思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鲍威尔是俱乐部领袖。
鲍威尔十分欣赏马克思,在马克思写博士论文期间,鲍威尔不断催促马克思完成论文,来波恩大学战斗。
在那里,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阵地,鲍威尔为马克思准备了一个教授职位。
但当马克思完成博士论文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鲍威尔在波恩大学的势力消亡,自身难保,马克思的教授职位也没了。
由此,马克思投入了社会生活,成为《莱茵报》主编。
哲学革命的缘起,就在这段“莱茵报时期”(1842-1843)。
马克思对自己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
”这就是并没有完成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部著作的导言,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在1843年的德法年鉴上,这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促使马克思思想转折的背景:在他担任《莱茵报》主编时,莱茵省议会企图通过一系列法律来剥夺摩塞尔地区农民世代享有的历史权利,比如通过林木盗窃法,规定农民捡拾枯枝败叶也算违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_作者: 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 _____________研究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_ 专业: ___ _ ________ _学院: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要正确处理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关系,就要牢固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分析、批判、借鉴中理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一、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也同样是思潮万千、思潮起伏、思潮澎湃。
因此,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
它是一种重要的、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思潮与思想不同,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气,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所以被称为思潮的思想,便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
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而是社会的共有的思想。
而在这思想的大潮流中,往往有少数人为其代言人。
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从社会思潮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各种社会思潮应时而生,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
复旦大学肖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
? 社会科学是对社会问题的科学解读 ? 除了具备科学的一般特征,社会科学的特
点,主要一是强烈受制于 文化背景,二是 具有更明确的 利益牵制,因此往往表现为 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 社会科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框架
一、文化背景 二、原型方法 三、系统方法 四、逻辑方法 五、历史方法 余论
? 这就对理性是否经得起验证(实证)提出 了挑战
三、系统方法
? 结构分析 ? 动态变迁
结构分析
? 如果说原型是发生学,那么系统就是成长 学
? “系统”的眼光,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上的 综合,是构成整体的关系,尤其要把握两 个环节的关系,一是克思主义有关“社会形态”的论述 ? 作为物质生活条件的经济基础,以及由政
动态变迁
? 系统并非一成不变 ? 当系统运转的能量耗竭之时,影响系统变
革的决定性因素就来自外部,所以对系统 的变迁来说,“开放”是非常重要的 ? 外部因素的介入势必导致对系统的改造、 “解构”或“重构”
中国:从传统到现代
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的社会转型: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从集权政治到民主政治 ? 从统一思想到多元思想 ? 从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
“说法”,由于取证方法的不同,因此而 具有非唯一性,或多解性 ? 社会科学的特点,决定了这些说法的“建 构”性或主观性更强
? 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取向(偏好),传统思 维方式的有些方面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必 须进行改革,吸收新的东西,向有利于科 学发展的方面努力
二、原型方法
? 思维转型 ? 理性规范
思维转型
? 从“集体无意识”说起 ? 心理学发现思维活动的“飞地”——无意
识,并以构成健全人格、未可形式化的心 理内容,譬如感情、意志和信仰 ? 个人心理如是,集体心理也如是,意味着 还有比形式化更深刻的“原型”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
试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何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熟悉的政治教材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了把它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即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它还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导统治阶层的国家方针战略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但对于中国普通阶层的老百姓来说,马克思主义真的渗透并被运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中吗?它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信仰并指导我们的三观呢?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讲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修订和教学思考一、关于《当代》的修订二、教学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一、关于《当代》的修订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下简称《当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中央“工程办”的要求,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直接领导了《当代》的修订。
编写组原成员陈锡喜、杨雪冬、肖巍、张雷声、赵甲明、胡海波、袁银传参加了修订工作。
在“马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听取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编写组数易其稿。
最后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审改定稿。
(一)修订过程(经历五个阶段):1、教学建议编写(2013年1月):修改四稿,为教材修订奠定了基本思路和部分内容基础。
2、修订方案制定(2013年2—3月):启动会;各讲修订初步意见(汇总)稿;调研座谈会;初步修订方案(讨论稿1)、(讨论稿2);理论局和社科司召开的教材修订协调会;“修订方案(上报草稿)”;3月28日:“修订方案(上报稿)”:含新的修订提纲和修订说明(修订思路和各讲修订理由)。
3、具体修订(4月):根据“修订方案(上报稿)”开始修订;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会议听取意见;反馈“工程办”对修订方案意见;4月22日:合成修订初稿(第1稿);第一次统稿会(4月27日上海);继续各讲修订完善;完成修订初稿(第2稿),5月初上报。
4、修改完善(5—6月):修订工作会议(5月14日中宣部):反馈修改意见;各讲继续完善,形成修订初稿(第3稿);修订工作会议(6月 6—9日中宣部),对第3稿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修订送审稿(第4稿)”;统稿会(6月18—20日中宣部),逐段逐句修改;6月21日上报修订统稿(第5稿)。
5、审改定稿(7月—):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对“修订上报统稿”作最后修改定稿。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课程 ppt
一、目前中国的现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①“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在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绝不会有什么社会主义,更不会有共产主义。
邓小平谈社会主义的长久性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是搞了社会主义。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认识资本主义的两个阶段性的成果①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是一个进步;②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二、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1、现代化与西化关系2、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①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③雇佣劳动——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
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产生;④商人支配生产和工场手工业三、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1920年8月——1922年7月,反对;1922年7月——1927年7月,肯定;1927年7月——1935年,否定;1935年——1949年10月,肯定;1949年10月——1953年,矛盾,犹豫;1953年——1978年,否定;1978年以后,肯定毛泽东论资本主义的进步意义①“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②“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
”③“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ppt
资本主义给人类社会发展方式提供了范例,同时伴随着 巨大的个体痛苦和非正义。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巨大社会价值——让普遍的民主共同体在物 质上变成了可能,但是这种社会发展却在社会个体的巨 大代价之上进行。
当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秩序之下人从共同体中因此从自 身异化出来的时候,所表达的正是社会与个体发展的不 同层次。当社会力量的发展与个体的发展不一致时,异 化就一直存在。
“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 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 个体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 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 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 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论 犹太人问题》)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当 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制造了更大范围更深程 度的不平等,贫富之间的鸿沟仍在继续扩大。这些差距 不但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反映在人类发展指数,以及 分享信息和掌握话语权的能力上……
相当部分群体没有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反而处于被排 斥的状态;任何社会,受到排斥的群体都会积累起愤懑 情绪,因为绝望铤而走险,对社会稳定构成了威胁。
第三讲
当发代与社会环建境设
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 关于当代社会问题 关于“风险社会” 关于扩大社会投资,加快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
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 素组成的“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资本论》第1卷)。社会充满矛盾,不断运动。政治革 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为迎接新社会 的到来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题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
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
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
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共40分)1.静止是生命的产生条件。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
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说明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百态,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变化的结果。
但是,只有在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的一面,各种各样的事物才有可能因区别而存在,并且由此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可参见教材P32。
2.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
这一命题正确揭示了哲学物质范畴的特点,哲学的范畴是对一切实物共性、普遍性的概括。
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物质范畴不是直接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
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又是有联系的。
它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
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实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
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进步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
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可参见教材P121。
4.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为构成的。
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讨论题(供课堂作业小组讨论用)
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讨论题每个小组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并制作PPT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交流,小组发言时间25—30分钟;安排在第四次、第七次课两次课上进行讨论,望提早准备(有些班级可能时间要调整,以教师提前通知为准)。
-----------------------------------------------------------------------------第一部分:导论1、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制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有利支撑。
也有国外政治家认为:“经济不能代表一切,中国没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世界提供伟大的思想。
中国的现代化除了经济,其余是零。
”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哪里?有什么问题?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对此国际上既有对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非议。
请谈谈如何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地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3、为什么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正在发生哪些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机遇和挑战的?4、结合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分析并列举社会主义在20世纪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有哪些?----------------------------------------------------------------------第二部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1、在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以谁为主导?对市场,政府该起多大作用?找一些成功和失误的例子。
对中国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彼此是什么关系?哪个更迫切?为什么?2、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引进大量外资。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PPT课件
一、文学活动论
•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理解为人 的一种活动,建立‚文学活 动论‛ • 马克思区分了人的生活活动 与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 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 就是这种生命活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过 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就已存 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 存在着了。‛
黑格尔
•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 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逻 辑学》、《法哲学原理》、《历史 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费尔巴哈
• 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伟大代表、 唯物主义哲学家 • 主要著作:《黑格尔哲学批判》、 《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 理》 • 人本主义人类学原则,坚持反映论 和审美意识的观点。但没有看到社 会实践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 将文学看成是“人学”,充分肯定了人的 作用及文学的终极意义——为了人! • 文学从神学的附庸中完全解放出来! • 文学从唯心主义、虚无主义中完全解放出 来!
二、文学反映论
• 文学反映论的哲学基础
文学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 活决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德 意志意识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 物主义
——马克思:《资本论》
文学活动论
• 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文学艺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 人的本质力量,包括才能、思想、情感、理 想、道德、性格等。 对象化即转化成可感的 对象,故又称“感性显现”。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思考题范文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思考题一、名词与范畴解释:1、全球化;2、包容性发展(P24);3、软实力;4、非传统安全(P28);5、中国威胁论;6、可持续发展(P51);7、社会投资;8、“第二代环境问题”;9、气候变化;10、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旧书P40);4、托勒密的“地心说”;5、哥白尼革命;6、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7、牛顿的“绝对空间”;8、达尔文的“进化论”;9、第二次技术革命(旧书P11)10、宇宙大爆炸模型;13、夸克模型;14、DNA双螺旋模型;15、大陆板块模型;16、大科学;17、系统科学;18、产业科学(旧P67)19、科学范式(旧书P51);20、科学共同体;21、工程共同体;22、新自由主义(P107);23、“消费泡沫”(P144);24、技术理性主义(P122);25、“单向度的人”(P122);26、技术悲观主义;27;技术乐观主义;28、技术创新(49);29、创新型国家(P128);30、知识创新;31、国家创新体系(54)旧书P179;32、自主创新(P129)33、国际垄断;34、经济虚拟化;35、高级经理资本家(P136);36、文化娱乐化;37、金融危机;38、空想社会主义;39、孙中山的“天下为公”;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全球化;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2、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3、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原来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四讲ppt[1]论述
制度障碍
人们对环境的所作所为,往往会产生外在于市场交易的 “外部效应”。许多环境问题,或因产权无法界定,或 因价格不合理造成“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进行干预, 主要是提供激励性的制度安排,通过明晰产权以及价格、 税收等手段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但是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 制,或者某些方面的正向措施导致了另些方面的负效果; 政府还可能谋求“寻租”,制造新的障碍。
《公约》(1992)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性公 约,要求“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 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 基础上,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 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率 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则 应与发达国家一道制定、执行、公布并经常更新应对气 候变化的国家方案——这就是所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原 则,并因此启动了“双轨制”谈判进程。
近年来,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 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扩展到大范围甚至 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危机; 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明显的环境破坏)发展到“第二 代环境问题”(长期积累危及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化污 染); 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既有发达国家转移污 染产业的因素,也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退化的 双重困境,特别是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
近代以来,工业的力量使自然成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 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 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 种力量以历史的性质。因此,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就是“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 说人作为人的存在”(《1844年手稿》)。因此,自然的 发展(自然史)与人类的发展(人类史)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
当代青年“躺平”现象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透视
收稿日期:2023-06-1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史研究 (项目编号:20BKS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陶廷昌(1986 ),男,广西贺州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㊂当代青年 躺平 现象的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透视陶廷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摘㊀要]当代青年 躺平 是近年来社会心态变化的新现象,深刻反映着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中对较大的竞争压力所采取的一种规避性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克服方式㊂ 躺平 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的存在,主要根源于高昂的消费方式㊁劳动正义的缺失㊁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拜金主义思潮的浸染㊂按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躺平 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的异化劳动是 躺平 现象的根本原因㊂在当今社会,由于资本的纵深延拓,劳动的异化仍然存在,其导致的工作场域竞争压力巨大成为当代青年逃避劳动㊁选择 躺平 的重要原因㊂可以说,在哲学审省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当代青年 躺平 现象背后的本质认识与把握以及对此现象的有效消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视野㊂[关键词]当代青年; 躺平 现象;异化劳动理论;社会 内卷[中图分类号]D412;D430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1-0001-10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与先锋队作用,组织与引领他们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1]㊂当代少数青年的 躺平 现象是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与社会全面转型衍生出来的缺乏理想信念㊁规避艰苦奋斗㊁选择 得过且过 的生活模式㊂当然, 躺平 生活模式形成的动因复杂多样,既有个人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㊂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透视当代青年 躺平 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寻找化解 躺平 现象的途径与策略,引导青年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71,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㊂㊃1㊃第30卷第1期2024年1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30No.1Jan.2024一㊁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商品的奴役与当代青年的 躺平在异化劳动语境下,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归工人所有,而是表现为一种异己的㊁敌对的力量与工人相抗衡,即工人被劳动产品(商品)所奴役㊂商品的庞大堆积必然导致异化消费,而异化消费的内在矛盾又是当代青年 躺平 的重要动因㊂(一)劳动产品对人的支配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除了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的结果即劳动产品也兼备异己的属性,表现为 物的异化 ,这就造成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 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3]157㊂这样的后果就是,工人生产的产品越是丰硕,他就越贫穷, 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3]157㊂按照人的类本质,劳动就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借助于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把自己的劳动现实化㊁对象化为劳动产品㊂既然人的类本质的现实化㊁对象化是劳动产品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劳动产品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蓝图从而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把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与形塑,使之成为符合自己意志和蓝图的劳动产品,那么这些劳动产品就理应归属于劳动者㊂但是,这些劳动产品不仅不属于劳动者,反而成为一种在他之外的东西, 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 [3]157,如劳动者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㊁生产了宫殿㊁生产了智慧,却为自己生产了贫困㊁棚舍以及愚钝和痴呆㊂这种现象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生成的㊂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境况下,劳动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因此生产什么劳动产品以及生产多少劳动产品完全取决于资本家的意愿与安排,劳动者只是资本家雇佣的工人,他们作为资本家追逐巨额利润的工具而存在㊂正是基于这样的资本机制,劳动与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的直接关系在本质上就表现为 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 [3]159,因此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是在资本家管控与支配下的劳动,这样劳动产品也因之而必然归于资本家㊂(二)异化消费与当代青年的 躺平按照异化劳动理论的观点,人与商品的异化,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㊂马克思提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4],而商品只有实现 惊险的跳跃 方可使自身转化为资本,从而增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㊂为了实现 惊险的跳跃 ,资本家必须千方百计制造需求㊂但资本家制造的需求是虚假的需求,这种虚假需求是人们以一种非自主性选择的消费来实现自己的满足感,因此这种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 那些特殊的社会利益集团为了压制个人而加之于个人之上的需要 [5]㊂Andre也指出,资本家崇尚的经济理性主张 消费越多越好 的原则,其把 利润的尺度 作为判定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在此标准下, 成功不再是个人评价和 生活品质 的问题,而是主要看所挣的钱和所积累的财富的多少 [6]㊂为达此目标,消费主义便制造出一套消费符号,把人裹挟在消费社会的布展与管控之中,使之成为消费主义编码的对象,如它 在广告和媒体的宣传下将意义的世界转变为商品奴役下的符号世界 [7]㊂但广告媒体的宣传与商品的价格常常又存在矛盾,那就是一边极力宣传 消费越多越好 ,一边又抬高商品价格㊂当青年消费群体处于 无法购买超出购买能力的消费品而又要面对广告媒体疯狂宣传 [8]㊃2㊃的时候, 躺平 现象便逐步凸显出来,即 低欲望 青年群体的出现㊂当高昂的消费不足以匹配甚至远高于青年群体的工作收入时,就会在青年群体之中引发 马太效应 利益分层化 以及 资本代际传递 ,从而加剧青年群体的心态失衡,并因之而失去上进心,陷入低欲望状态㊂也就是说,高昂的消费成本使青年群体面临购房㊁婚恋和生育等难以化解的生存问题,于是高消费生活与他们有限的工作收入发生矛盾,从而导致部分青年陷入意志消沉和理想迷茫的泥淖㊂当前中国的 三和青年 ㊁韩国的 三拋一代 以及日本的 佛系青年 都是这种 低欲望 状态的集中表现,这些青年群体放弃高消费追求,转向独善其身的 低欲望 生活方式,也就是在总体上仅保持着基本的生活需求㊂(三)规避异化消费的理念与方略异化消费源于异化劳动,在异化劳动的语境下,资本家通过工人的劳动生产出 庞大的商品堆积 ,为把商品销售出去即完成商品的 惊险的跳跃 ,虚假需求㊁异化消费便成为商品 惊险的跳跃 的主要手段㊂面对异化消费的冲击,青年消费群体一方面难以承受溢出个人承受界限的超高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又深受广告媒体宣传 消费越多越好 的消费诱惑,这种双重矛盾的纠缠,使得青年只能通过降低欲望的方式对这种矛盾进行自我化解,而 低欲望 本身就是青年 躺平 现象的具体表征,是对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主动否定与抵制㊂在消费领域,青年群体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他们在消费品市场中承担着强劲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在电子产品㊁网络购物和餐饮服务等领域,这种强劲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㊂因此,引导青年群体树立与践行科学的消费观从而消解其在消费领域内的 躺平 现象就变得尤为重要㊂在思想理念方面,应当引导青年树立合理消费的理念,也就是引导其适度消费,按照自己的消费能力定位消费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严格管制 消费越多越好 的冲动消费与盲目消费,不断构建理性的消费理念,从而在规避异化消费的过程中拉动社会消费㊂在举措方略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官方媒体与社会媒体的监管力度,运用法治思维积极引导各类媒体良性运行,向广大青年传播科学的消费观㊂同时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营造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环境,实现对青年群体的精准供给与合理供给,以此提升青年群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㊂二㊁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正义的缺失与当代青年的 躺平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表明本该属于工人的劳动活动却为另一个有别于工人的存在物所占有,因而工人的劳动活动是一种在他人监控下的被迫活动㊂这种被迫的活动是劳动正义缺失的活动,于是劳动正义的缺失便成为当代青年 躺平 的重要原因㊂(一)异化劳动导致劳动正义的缺失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活动本来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但在资本主义语境下,劳动却变成了异化劳动,它不再属于工人的劳动,也就是 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 [3]159㊂这种异化劳动,由于其对人的类本质的拒斥与宰制,使得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并非肯定自我,并非获得幸福,也并非自由地运用自己的体力与智力,恰恰相反,而是在否定自己,感到不幸, 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㊁精神遭摧残 [3]159㊂于是,对于工人而言,这种劳动并非出㊃3㊃于自己的自由意愿,而是被迫的强制性劳动,即是说,它对工人的肉体及精神实现双重压迫,体现出一种强烈对抗性的异己力量,一旦肉体及精神的压迫条件得以消解, 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3]159㊂人们之所以极力逃避劳动或者说恐惧异化劳动,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种劳动本身缺乏正义,即它严重违背了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作为人的 第一需要 的内容予以抽空,使它成为人的对立面从而折磨与摧残人自身的工具㊂在资本主义场域中,劳动正义的缺失表征为工人按照资本的逻辑展开劳动㊂资本的唯一目标就是攫取巨额利润,诚如马克思所言, 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 [9]269㊂在资本的支配下,工人的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因而这种劳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异化的 单纯的抽象活动 [10],即在这种劳动中没有任何获得感与幸福感㊂在此劳动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是机器而非工人,工人仅仅作为机器的 零件 而存在,因而工人的劳动是片面㊁枯燥和单一的,是一种缺失正义的异化劳动㊂(二)劳动正义缺失是当代青年 躺平 的现实因素劳动正义的缺失在社会上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把工人训练成片面㊁枯燥和单一的 原子个人 ,也就是 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 [11],使之变为资本增殖的工具㊂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活动,本来应当是人深感自豪的类本质力量的表现,也就是通过劳动活动具体展现 美的规律 ,在劳动活动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从而不断跃升获得感与幸福感㊂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阐明了劳动的正义性问题,也就是说,即使落实与贯彻私有制,那也唯有劳动者私有制才是合劳动正义的私有制㊂这就深刻表明,劳动正义的恢复应当以 劳动者 私有制置换 资本主义 私有制,以此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㊁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 [12]㊂马克思关于劳动正义性的阐释,主要在于强调作为劳动者谋生基本方式的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㊂根据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劳动,在青年群体那里就是一种发展自身能力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与方式,但当劳动内含的有用性(价值与意义)不能充分实现出来的时候,人的能力与价值就会受到压抑从而也不能实现出来,这样,青年的 躺平 现象就会出现㊂对于一些青年群体而言,既然通过劳动不能实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那就规避劳动,即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劳动㊂这与其上一代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有所不同,上一代人纯粹以劳动为依托,不辛勤劳动就必然难以生存,而当代部分青年人由于立足他们上一代人奋斗的基础(资金或其他财富),加之现代社会经济救济体系的普遍化和完备性,因此他们只要不在消费领域进行攀比或挥霍,践行 满足不了欲望就降低欲望 的生活准则,其所得的劳动收入即便不高,甚至不需要工作,也能够较为舒适地生存与发展㊂因此,与其上一代人的劳动相比,正因为有了这些 优势 ,一些青年人便由于劳动正义的缺失而可能选择 躺平 ㊂由此可见,唯有恢复劳动正义,使劳动成为意义释放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进而消解当代青年 躺平 的现实基础,才能调动青年热爱劳动㊁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㊂(三)劳动正义的拱卫路径异化劳动的正义缺失是引发社会 躺平 现象凸显的现实基础,也就是说,在异化劳动的强迫㊃4㊃性与压制性境遇下,工人的劳动是不自由的,劳动的工人没有任何获得感与幸福感,因而极力规避异化劳动并主动选择一种 少干活㊁少消费的 躺平 生活方式 [13]98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青年的 躺平 现象可以说是抵制劳动正义缺失的一种被动选择㊂因此,对劳动正义的全面拱卫便成为消除当代青年 躺平 现象的关键路径㊂按照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劳动正义的缺失在于工人的劳动是作为资本增殖与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存在,这种劳动是单向度的劳动而非让工人感到自豪和体验幸福的劳动㊂对此,马克思指出要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让劳动群体占有社会生产资料,使人跳出异化劳动的压制从而 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3]186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立足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正义的拱卫应当一方面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确保青年群体通过诚实劳动和艰苦奋斗获得与其劳动量相匹配的劳动报酬,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获得感与幸福感㊂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和规范资本,保护合法收入㊁取缔非法收入,尽量避免因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的资本主义语境下的异化劳动现象㊂强化这两方面的工作,其意义在于摒弃 不健康㊁不道德㊁不和谐 的劳动,摒弃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劳动,以此拱卫劳动正义从而消除当代青年的 躺平 现象㊂三㊁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对象世界的 压迫 与当代青年的 躺平当代青年的 躺平 与外部世界的挤压与冲击因素密切相关㊂外部世界的挤压与冲击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体现为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㊂也就是说,人所创造出来的对象性世界是一个与劳动者异己㊁敌对的世界,是丧失人的类本质的世界㊂(一)人的类本质及其创造的异化对象世界所谓人的类本质,就是人作为一个种的整体㊁一个种的类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实践活动中创造出对象世界㊂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它自身之间可以画上等号,也就是说, 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3]162㊂人则不同,人的生命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活动,即是说,人能够有预设地把 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 [3]162㊂正是这种类特性的嵌入才使人成为类存在物,从而使得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自由的㊁有意识的活动,即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视为自己的对象㊂由于人的劳动活动体现为一种对象性活动,因此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创造属人世界的过程㊂人的对象性活动创造出来的属人世界或对象性世界,本来应当是以人的意愿及向人而生的方式存在,但异化劳动的反作用促使这一对象性世界具有异己与敌对的 压迫 性,表征为它把人的生产对象强迫地据为己有,也就是 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 [3]163㊂这样的后果就是,人失去了较之于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即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从而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或者说 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3]162㊂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类本质表明人是类存在物,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在群体中才成为可能,异化劳动却把每个人变成 原子式 个人,使个人不断与集体背道而驰,把每个人都捆绑在异化劳动宰制的对象世界之中,从而使 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3]160㊂㊃5㊃(二)对象世界的 压迫 感是青年 躺平 的重要动因对象世界表现出的 压迫感 是当代青年 躺平 的重要动因㊂在青年奋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社会 压迫 力量的持续覆盖,青年群体中的劣势者便产生 逃避心理 ,并主动离弃或撤出竞争 圈子 ,表征出 对现实社会的低欲望状态,进而陷入 躺平 状态 [14]㊂现实社会的压迫 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㊂一是由代际的不平等而引起的 压迫 感㊂社会存在着普通阶层与精英阶层的划分,精英阶层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机会远在普通阶层之上,其通过代际获得的丰硕财产与社会资本能够使他们在各类职业流动中稳据 金字塔 顶端㊂这就内在地加持了普通阶层的 压迫 感,促使普通阶层难以望其项背而主动放弃竞争并最终选择 躺平 ㊂二是由收入差异带来的 压迫 感㊂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纯 按劳分配 的传统模式,即在原初单纯 按劳分配 的基础上也实行 按生产要素分配 ,这就使得拥有生产资料与资本的阶层通过投资获利的方式攫取巨额利润,而缺乏生产资料与资本的阶层即使通过努力工作也难以达到获得巨额利润的目标,于是选择 躺平 ㊂三是由教育资源与机会不平等而引发的 压迫 感㊂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教育领域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尤其是区域㊁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与机会的不平等,城市青年学生凭借巨大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优势获得极为充分的教育资源与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乡镇青年学生被动或主动地选择 躺平 ㊂(三)对象世界 压迫 力量消解的策略省思异化劳动使人创造出来的对象世界具有异己并与人对抗的特征,因此其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对人的强力 压迫 感,青年 躺平 现象的凸显既是这种 压迫 境遇下的结果,也是抵制这种 压迫 的一种方式㊂如前所述,对象世界或现实社会的 压迫 力量主要表征为代际的不平等㊁收入差异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㊂因此,对现实社会 压迫 力量的消解也应主要着眼于这三个方面㊂首先,纠正代际不平等现象㊂通过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创设公平正义的竞争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促使社会资源与机会向缺乏代际资源与机会的青年群体倾斜,打破精英阶层在各类职业与职位上的固化藩篱甚至 垄断 地位,克服社会阶层上升壁垒,确保全体阶层青年都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而实现阶层上升㊂其次,深化分配体制改革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要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既坚持 按劳分配 的原则,也遵循 按要素分配 的原则,强调诚实劳动㊁合法经营,取缔非法收入,反对不劳而获㊂同时,在分配中应当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15],以此营造公平正义的分配环境,激发中低收入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㊂最后,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6],因此需要制定并审视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与政策规定,强化和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让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通过公平的教育而拥有成就精彩人生的机会㊂四㊁人与人相异化:社会 内卷 与当代青年的 躺平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㊁劳动活动以及类本质相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相异化㊂在资本的掌控㊃6㊃与支配下,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表征为对 利润 的惨烈争夺,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金钱来衡量㊂在当代社会,资本的存在把社会 内卷 推向新的高度,这也是引发青年 躺平 的关键动因㊂(一)人与人相异化的实质在马克思看来,当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㊁劳动活动以及类本质相异化时,就必然意味着他人对本来属于工人拥有的东西的占有,因此必然导致工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即人与人相对立㊂也就是说,在异化劳动语境中, 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 [3]164㊂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本身,对于工人来说是异己的,它作为一种异己与压迫的力量同工人相对抗㊂但与工人相对抗的力量显然不是劳动产品或劳动活动本身,那么这种异己力量借以发挥的存在物到底是什么呢?马克思指出,这个有别于工人且与工人相对立的存在物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能是人自身,因为只有人才能成为 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 [3]164-165㊂这就深刻表明,人的对象性㊁现实性的关系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倘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异己的㊁敌对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的发生就在于有另外一个异己的㊁敌对的人对这一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占有㊂人与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㊂资本家借助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优势把工人变成 劳动力商品 ,工人所创造的财富全部被资本家占有,这样的后果就是工人在劳动中消耗的力量越多,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越贫穷资本家就越富有,这就必然导致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㊂此外,基于利润的无限追逐与惨烈竞争,资本家团体内部也表征出异化现象,那就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家全部沦为无产阶级,这潜在地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从而增强与资产阶级的对抗力量埋下伏笔㊂(二)社会 内卷 作为当代青年 躺平 的现实因素马克思关于人与人相异化的总体阐释,深刻揭示了异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 利润挂帅 原则与 金钱至上 理念,也就是说,人自身的一切关系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金钱主宰一切㊂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被资本切割与分化,资本家用资本㊁权力等利益关系替代人与人的关系,使人失去独立㊁失去温情,成为毫无人性的单向度的 原子式 个人㊂ 利润挂帅 原则与 金钱至上 理念在社会的蔓延与扩张,必然在价值观上对当代工人群体产生深刻影响,即是说,这种原则与理念把人的本质商品化,使之把金钱确定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追求㊂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社会的 内卷 现象㊂在资本的宰制与管控下,劳动者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以 赚钱 为第一目标,并且资本为劳动者划定界限,使之只能在其划定范围内进行竞争或合作,这样的竞争与合作只能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激烈的 内卷 ㊂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人们便在薪水更高㊁职位更好的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那些具有财产或关系优势的群体便由于拥有相当庞大的社会资源与机会而占据巨大优势,他们凭借优质的教育㊁富足的财产以及良好的人脉在与普通阶层展开竞争时游刃有余,强势稳居各类工作与职位的 金字塔 ㊂而普通阶层在久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主动退出高薪职位的 内卷 圈子,逃避惨烈的竞争现实,并选择低欲望的 躺平 生活㊃7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 汽车产业是支柱产业,今年的产销量将达到近 2000万辆。中档以上的汽车几乎全是外资和合资 企业生产的。在合资企业中,外资以30%的资本, 占有50%的股份,得到70%的利润,中方只得到30% 的利润。
• 3、提高对外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 我国的航天领域依靠自主创新发展处于世界的前 列,但我国的航空事业,特别是民用航空的大飞 机处于严重落后的水平。现在民航的2500架左右 飞机,几乎全是进口的。我们想通过引进技术来 实现航空业的发展,但实践证明跨国公司是不可 能给你核心技术培养一个他的竞争者。
• 我国的数码相机年销售量1000万台,90%是国外的 进口品牌。 • 我国生产的一顶帽子,在美国商店卖26美元,我 们的出口价格是1美元。
2、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变了生产和生活
物质生产力——服务生产力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人们最基本生存需要在社会生产力这已经不重
要了。物质生产也开始不那么重要了。
控制经济发展的领域从生产能力转向了金融、科
技、品牌,没有企业但可以控制生产,控制经济、
市场、利润。服务将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
liuq1217@
liuq1217@
• 这些特征说明,在今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市场 、科技、品牌将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的 要素。 •
•
谁在这三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够在今后的 世界经济发展中居于优势地位。
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仍然是生 产过剩,或者说是需求不足,要实现经济发展, 关键是要创造需求,争夺有限的市场。如何占有 市场就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
• 在今天,没有科技创新的经济,永远是落后的经 济,没有经济效益的经济。
复旦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fist课程)考题
考试形式:开卷;论述题(4选三,3*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出现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中国的发展转型需要和改革绑定在一起?
2.请分析生态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社会主义给我们的经验教
训和启示。
4.为什么要通过创新推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前
存在哪些问题?结合事例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8.7.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fist课程)考题
考试形式:开卷;论述题(4选三,3*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中国进入新时代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
题,中国的发展转型需要和改革绑定在一起
2.请分析生态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评价,社会主义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
启示。
4.为什么要通过创新推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前存在哪些
问题结合事例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