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大纲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上火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复习大纲及要求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次伟大发现。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普遍真理。
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从世界观高度提高人们的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增强人们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3.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形杰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大纲暨一课多师具体讲述内容分配2015年9月导论 (池忠军老师)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薛绍斌老师)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李金齐老师)一、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三、全面发展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四、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对于解决发展问题的贡献第三讲当代社会建设(尹保华老师)一、社会建设理论及其意义二、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建设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于衍平老师)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责任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焦金波老师)一、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二、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阎国华老师)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七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亓光老师)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二、当代资本主义主要问题三、国际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罗肖泉老师)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教学大纲(注:实习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2实践周数:4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全校本科生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与基本要求1、实践教学内容(1)对社会的初步认识和国情考察。
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乡镇企业和城市中小企业等的调查及参加一定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情、国情,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内容的理解。
(3)综合性社会调查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2、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和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现状,了解在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的法律意识,了解和认识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特别是人才的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以到达对自己成才方向的初步定位,增强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到的知识,以一个确定的社会调查题目或社会实践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比较完整的实践报告,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锻炼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4)要求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安全,依治进行。
三、实习方式与时间安排1、实习地点的选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就近自选安全并有调研意义地点,或老师组织学生选择本市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及一些大型厂矿、乡镇企业、农业示范区学习参观。
2、实习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老师带领或指导下进行,以分散实习为主。
3、时间安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在每年的课程结束前进行实习动员、要求讲解工作,要求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暑假完成实习或调研任务,并完成实践调查报告与实习手册。
教育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教育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编写提纲
导论
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
二、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代世界
第一讲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深远
二、政治多元化深入发展
三、各国在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调整
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讲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三、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四、促进和平的力量日益强大
第三讲当代世界的发展问题
一、综合国力竞争与世界发展
二、南北差距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制约
三、能源问题及其影响共谋
四、发展、互利共赢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第四讲当代社会思潮
一、文化多样性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
二、西方各种主要政治思潮评析
三、世界各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
四、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第五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
二、气候问题
三、环境污染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三、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约束
第七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暴露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二、中国特社会社会主义探索的重大意义
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社会主义的未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导 论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当代人类社会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2.总体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主要观点。
3.学习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一方面享有以前各个历史时代特别是20世纪积累、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面临长期遗留的和现实中不断产生的诸多突出问题和复杂矛盾。
人类社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
1.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世纪,科技创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因而大大加快了世界历史进程,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带来了希望,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在实践中获得巨大发展。
在新的形势面前,资本主义也不得不作出一些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并没有因此而中断,而是在曲折中顽强地继续前进。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课程类别:必修课教材:《现代西方思潮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辅助阅读物:《当代西方思潮评介》王珉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授课教师与编写人:授课对象:授课时间:第1学年第1学期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分:3学时:5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了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当代西方思想潮流中发生的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为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现代西方思想潮流在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和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多种激烈争鸣、不断发展的观念学说和学派。
尤其是哲学领域,理论性强,深奥难懂。
故每个领域均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做专题讲授。
二、教学基本要求1. 知识传授和讲解为主,2. 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写读书笔记及开展讨论。
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掌握现代西方思潮的分类及其研究方法论。
教学重点、难点:现代西方思潮中所蕴涵的价值论转向、非理性因素的提升及理论的多元化特征教学内容: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一)人本观念(二)无本观念二、现代西方宗教思潮(一)超验神观念(二)人道神观念(三)多元神观念三、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一)自由观念(二)民主观念(三)平等观念(四)正义观念四、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一)现代观念(二)批判观念五、现代西方伦理思潮(一)价值观念(二)善恶观念(三)德性观念四、实践环节1. 讲授,学时:482. 讨论和课外活动,学时:6五、课内学时分配六、课外学时分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大纲[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大纲[1]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08、2009级各班次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大纲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一)绪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重点掌握)1、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2、列宁、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重点掌握)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和实践中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反对杜林主义斗争中的发展(重点掌握)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重点掌握)(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1、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重点掌握)2、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重点掌握)4、资本的运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5、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重点掌握)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重点掌握)(五)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重点掌握)2、对资本主义发展新现象的观察和思考3、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新认识(六)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1、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2、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重点掌握)3、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4、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重点掌握)(七)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新型民主的理论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2、建设新型民主的理论与实践3、列宁晚年对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重点掌握)(八)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1、列宁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2、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重点掌握)3、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探索(九)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2、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重点掌握)3、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探索(十)结束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理论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重点掌握)3、历史地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一)绪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点掌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1、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重点掌握)2、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重点掌握)3、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重点掌握)(四)统一战线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重点掌握)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五)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重点掌握)2、人民战争3、人民军队4、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点掌握)1、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3、党的思想建设4、党的组织建设5、党的作风建设(七)思想政治工作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重点掌握)(八)政策和策略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2、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重点掌握)3、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九)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1、对国际形势的观察和分析(重点掌握)2、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重点掌握)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十)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重点掌握)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十一)结束语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1、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2、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重点掌握)三、《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一)绪论: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邓小平理论和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重点掌握)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掌握)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邓小平的两大历史贡献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进行理论、制度、科技和各方面的创新(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的本质(重点掌握)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点掌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全局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点掌握)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重点掌握)(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战略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掌握)2、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3、“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4、科教兴国战略5、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掌握)(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重点掌握)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1、社会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2、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重点掌握)3、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两个文明都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与任务(重点掌握)(九)“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1、“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重点掌握)2、“一国两制”构想是行得通的(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重点掌握)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点掌握)4、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十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核心1、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掌握)2、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5、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重点掌握)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重点掌握)1、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3、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4、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2、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重点掌握)3、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点掌握)2、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3、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重点掌握)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重点掌握)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重点掌握)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重点掌握)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重点掌握)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认识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1、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2、抓住战略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掌握)(十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任务(重点掌握)1、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二)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2、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重点掌握)【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的必修课,并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采取的是学生按要求自学指定教材(每学期一本)和相关的讲稿(每学期挂到网上一篇),集中考试,时间安排在毕业综合考试的同一天的下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阅读文献目录1.马克思:《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1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马克思:《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23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马克思:《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7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马克思:《导论——<资本论>第3卷第37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恩格斯:《[历史导论]、[自然界和社会]——<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列宁:《怎么办》,《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列宁:《论粮食税》,《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根据教学需要大纲要做进一步修改)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rxism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总学时:51 讲课学时:34 其它学时:14 考试:3学分:3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
通过本课程教学,应该使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专题与论文相结合、读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讨论和主题发言相结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知识性、思辨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产生、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教学课时]:6学时[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二)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6、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内容与问题;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4、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大纲_06042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arxism With The Present Age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旨在通过揭示马克思主义“原典”中,长期为世人忽视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当代价值的理论,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和理论特征的理解中,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认识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历史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人道主义理论、实践交往观、社会形态观和社会结构论等,通过将它们与当代中国、当今世界的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以专题为中心,将全部课程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使学生既能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能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些核心理论。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张立波著《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3、陈学明马拥军著《走近马克思》东方出版社 2002年版4、任平著《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5、陈先达著《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6、陶德鳞著《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7、俞吾金著《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占40 %,采用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当堂开卷或闭卷考试。
考试成绩占60 %。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第一节唯物辨证的理解模式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等理解模式的区别第二节“客观马克思”与“主观马克思”第三节“走近马克思”与“走出马克思”第四节“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与“马克思理解了历史”第五节“信仰的理性与非理性”,如何理解“信仰马克思主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问题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历史哲学第二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三节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东方社会结构第四节世界历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第五节乐观主义历史观与悲观主义历史观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观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节实践与交往的思想史考察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观与韦伯的思想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第四节实践交往与中国改革开放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观与社会结构论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论的不同表述和内容第二节社会结构论的历史发展第三节社会结构论与西方社会结构、东方社会结构、原始社会结构的关系第四节中国社会结构与俄罗斯社会结构的异同分析第五节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七、教学时数分配:。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讲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讲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修订和教学思考一、关于《当代》的修订二、教学体现十八大精神的重点三、各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难点一、关于《当代》的修订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下简称《当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中央“工程办”的要求,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直接领导了《当代》的修订。
编写组原成员陈锡喜、杨雪冬、肖巍、张雷声、赵甲明、胡海波、袁银传参加了修订工作。
在“马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听取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编写组数易其稿。
最后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审改定稿。
(一)修订过程(经历五个阶段):1、教学建议编写(2013年1月):修改四稿,为教材修订奠定了基本思路和部分内容基础。
2、修订方案制定(2013年2—3月):启动会;各讲修订初步意见(汇总)稿;调研座谈会;初步修订方案(讨论稿1)、(讨论稿2);理论局和社科司召开的教材修订协调会;“修订方案(上报草稿)”;3月28日:“修订方案(上报稿)”:含新的修订提纲和修订说明(修订思路和各讲修订理由)。
3、具体修订(4月):根据“修订方案(上报稿)”开始修订;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会议听取意见;反馈“工程办”对修订方案意见;4月22日:合成修订初稿(第1稿);第一次统稿会(4月27日上海);继续各讲修订完善;完成修订初稿(第2稿),5月初上报。
4、修改完善(5—6月):修订工作会议(5月14日中宣部):反馈修改意见;各讲继续完善,形成修订初稿(第3稿);修订工作会议(6月 6—9日中宣部),对第3稿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修订送审稿(第4稿)”;统稿会(6月18—20日中宣部),逐段逐句修改;6月21日上报修订统稿(第5稿)。
5、审改定稿(7月—):由中宣部组织人员对“修订上报统稿”作最后修改定稿。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第一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现历史时代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2、现时代与平与发展的主题3、当代中国在现历史时代中的位置第二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经济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矛盾2、对世界市场经济模式的辩证分析3、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作用第三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政治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当代政治的国际化与政治的多极化2、当代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多元化3、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必然性与现实性第四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当代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2、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文化的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与综合创新3、文化软实力的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第五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技术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3、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道德约束第六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回答1、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第七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与回答1、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2、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第八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明模式困境的认识1、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2、资本文明模式与人的内在冲突3、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创建新的文明模式指明了方向第九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关系的认识与回答1、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2、当代人与物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3、当代人与人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表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分/总学时:3学分/ 54学时开课单位:公共教化学院社科部面对专业: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后、在高校本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化的课程。
本课程综合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培育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理论分析的素养和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2.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化。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相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坚决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志向。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显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志向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2.努力驾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与其存在形态1.物质2.物质的存在形式3.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确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其次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2.事物的永恒发展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与其相互关系3.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与其相互转化4.事物发展过程的确定和否定与其相互转化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相识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2.唯物辩证法是宏大的相识工具3.冲突分析法是根本的相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辩证思维方法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以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加思维实力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驾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模板
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3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导论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个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国际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的霸权主义行为严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从国内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特别是“两难”问题不断凸显。
股市之跌宕,楼市之起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的隐患以及贸易摩擦的激烈,既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有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
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一般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
马克思曾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的使命。
所谓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挑战,也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
纵观历史兴衰,我们会发现,机遇不仅是“时机”,更要能“遇合”,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
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变革”乘势而上,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挑战来自全球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
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平发展之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纲要(博士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纲要(博士课程)导论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一方面享有以前各个历史时代特别是20世纪积累和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面临长期遗留的和现实中不断产生的诸多突出问题和复杂矛盾。
人类社会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
1.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
五是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2.20世纪人类社会遗留的主要问题一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繁重。
二是发展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仍然严重。
四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五是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挑战仍然严峻。
3.2l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局势。
随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强力推进,各国自身的问题总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深入,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给人类社会带不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风险。
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
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2011级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课程教学大纲2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教学计划2011-9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修课专业:校本部所有专业修课年级:博士研究生一年级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72 周学时:5 学分:3上课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上课时间:每周星期四上午8 00—8 :40 交流,8 50—11:40讲座上课地点:第十教学楼501室期中考试:有(讨论+小论文)期末考试:有课程论文:期末论文1篇(5千字)讨论:(10)次演讲:1-2次社会实践(田野旅行):有成绩计算:平时成绩40% (出勤考核10%+自学讨论+小论文30%)+期末课程论文(60%)课程主管单位:研究生院课程承担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教师:崔延强教授、徐松岩教授班主任:邱永琼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讲课教师:10—15位专家学者助教:聘请3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为助教,每名助教负责1-2 个班级,协助班主任、主讲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做好教学教务工作。
教务管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陈老师(电话:)班别划分:文理科交叉,分五个班(详见后附分班名单)课代表:各培养单位选出的班长。
课代表协助助教完成本班的教务工作。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听取专题讲座、自学讨论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一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观察和分析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经济、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后果,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结合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探讨当代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拓宽视域,提高专业研究水平,三、课程内容及安排围绕“ 3+2”课程实施模块,即“马克思主义与国外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础模块与“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评析”两大拓展性模块,形成以多学科视域融合,学术道德与责任为特色的专题,,提升博士研究生政治道德和科学素养、开阔其学术眼界,敏锐思想,对当代重大事件有关注,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分析能力。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
中国高校管理课件网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教育部规定的文科博士生必修的学位课程,一学期修完,修完后经过考试合格可获得3个学分。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是本科阶段开设的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程,还有硕士生阶段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进展,拓宽学术视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取课堂讲座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将开设一系列有关当代社会思潮的讲座,同时给学生开列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并适当组织学术讨论。
三、课程的教材及参考书: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由车铭洲教授主编的《现代西方思潮概论》。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料。
四、课程的考试: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采取由学生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有重要影响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著的基础上,结合讲座内容,撰写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社会思潮、或从当代社会思潮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
然后由任课教师根据论文的水平及平时的学习情况给定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第一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现历史时代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
2、现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3、当代中国在现历史时代中的位置
第二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矛盾
2、对世界市场经济模式的辩证分析
3、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政治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当代政治的国际化与政治的多极化
2、当代的主权国家与政治制度的多元化
3、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第四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化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当代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
2、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文化的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综合创新
3、文化软实力的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第五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技术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3、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
第六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生存发展
2、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第七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和回答
1、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2、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
第八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明模式困境的认识
1、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2、资本文明模式与人的内在冲突
3、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创建新的文明模式指明了方向
第九专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人类生存的三个基本关系的认识和回答
1、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
2、当代人与物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
3、当代人与人关系的矛盾性质及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