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窑文化案例
山东淄川古窑瓷祖探秘
1 分 ,龟头 有尿孔 ,造型逼真 。后部 为一龙头 ,形状生动 ,张 公
口露齿 ,口衔瓷祖 。整条瓷祖 既象是 被蛟龙吞含 ,又象是 被蛟 龙 吐衔 ,令人生畏 。末端有对穿小孔 ,似为系绳悬挂或连接之用 。
瓷祖 通体施釉 ,末 端露 胎 。头部为黄 釉 ,末端龙头部施绿釉 ,色 彩鲜艳 ,露胎部份黄中透红 。
山东淄川古窑 瓷祖 探秘 源自魏传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 淄川 2 5 O 510
淄川古窑瓷祖
古 淄 是 文 发 之 其 说 的 证 是 中上 不 陶 化 公 老 川 块 明 祥 一最 服 据 ,大 延 断 , 。 元 的 在华 的 地 瓷 具 力 就 这 地续 的文 从 前
2 0 年的寨里 镇北沈 龙山文 化遗址 的蛋壳黑 陶 ,到 南北朝 时期 50 的寨里窑青瓷 ,再到 被誉为 中国北方 民窑艺术明珠的 以磁 村窑为 代表 的唐宋 金元 瓷器 ,无不 以靓 丽灿烂 的 身姿 、博大 精深 的内 涵 向人们展示着昔 日淄川 的辉煌 。
在这些浩繁瑰丽的 陶瓷中 ,笔者有幸 收藏 了几件险些被人 当作不
雅之 物扔掉的特殊的瓷器, 这就是宋代烧制的瓷祖。
2、黄褐釉 瓷祖 ( 图 ) 见
全长 1 公 分 。头部 直 径 5 8 公分 后部 直径 4 分 ,中空 ,胎 厚 公
瓷祖 , 称男根 ,即男性生殖器 模型 ( 图 ),是非常罕见的古 又 见
孔 。施 白釉 ,光滑圆润 ,形象逼真 。
6、彩釉 瓷祖 ( 见图 )
是其中直径最 小的一件 ,根部残缺 。直径2 公分 ,残长45 .公分 。
黄褐釉瓷祖
中空 有尿孔 ,施透 明釉 ,釉下面 ,透 出淡黄绿色 ,小巧精致 。
魏传来 : 淄博市 收藏 家协会副主席 ,淄博市淄川文物局 、博物馆 顾问 。现供职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政府 。
我为家乡代言张扬千年陶瓷文化助力御窑中之遗成功的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张扬千年陶瓷文化助力御窑中之遗成功的作文中国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此发展的过程中陶瓷也是见证历史发展的重要物品。
各种瓷器,各式款式,各色图画都凸显着她的唯美。
这次我为家乡代言,张扬千年陶瓷文化,助力御窑中之遗成功。
御窑是官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仅见于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的专门负责御用瓷器生产的机构,产品专供御用。
明代洪武二年正式设立御器厂,清代康熙年间改称景德镇御窑厂。
御窑的历史要追及明洪武年间,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成化时期,创烧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斗彩。
成化斗彩颜色缤纷,色泽鲜明,打破了我国瓷器发色较为单一的局面,也推动瓷器向着愈加多彩的方向发展。
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盛烧一时。
五彩瓷器更为丰富多彩,图案花纹满布全器,给人浓翠红艳之感。
清代将御器厂更名为御窑厂。
根据清嘉庆年间蓝浦编著的《景德镇陶录》,康熙时期景德御窑的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御窑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
乾隆以后,御窑生产开始走下坡路,但仍烧造了大量艺术精品。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浮梁县城,咸丰五年御窑停止烧造。
后太平军数次占领景德镇,御窑的瓷器烧造陷于停滞。
同治七年(1868年),御窑厂为同治皇帝大婚烧造喜宴用瓷而风光再现。
康熙、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发色稳定,色泽鲜艳,远超前朝。
御窑对中国陶瓷史的最大贡献,当推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将中国彩瓷之美发挥到极致。
珐琅彩瓷器创制于康熙年间。
雍正珐琅彩图案多样,并与中国诗、书、画艺术结合,别具意味。
粉彩创制于康熙年间,于雍正时期获得空前发展。
雍正粉彩采用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画面飘逸灵动,具有立体效果。
御窑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仿制汝、官、哥、钧窑的工艺,尤以雍正时期成就最高。
陶瓷工艺 烧制非遗的故事
陶瓷工艺烧制非遗的故事陶瓷,这玩意儿咱都不陌生,可要说陶瓷工艺里烧制这一环节,那可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记得有一回,我去了一个古窑村。
那地方,虽说有些偏僻,但一走进,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历史韵味。
村里的老房子、旧街道,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村子的一角,有个小小的陶瓷作坊。
我好奇地走进去,里面热气腾腾,一个老师傅正专注地守着窑炉。
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丝毫不为所动,眼睛紧紧盯着窑炉里的变化。
老师傅看到我,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残缺不全的牙齿,说道:“小伙子,来看看这陶瓷烧制的门道。
”我凑过去,只见窑炉里红彤彤的,火焰跳跃着,仿佛有生命一般。
老师傅跟我讲,陶瓷烧制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从选土、塑形到烧制,每一步都得精心对待。
就说这选土吧,可不是随便哪儿的土都能用,得找那种细腻、有粘性的,要不然烧出来的东西容易开裂。
塑形的时候,那更是个技术活。
师傅们得凭着一双巧手,把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有时候,为了一个完美的造型,得反复琢磨,修改好多遍。
而烧制环节,那才是真正的关键。
火候、时间,都得拿捏得恰到好处。
火大了,陶瓷容易变形;火小了,又烧不透。
老师傅说,他曾经有一次因为睡着了,没控制好火候,一窑的瓷器全毁了,那叫一个心疼啊!咱再来说说这烧制的窑炉。
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各种先进的设备,但传统的窑炉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那种柴火烧制出来的陶瓷,有着一种特别的质感和韵味。
就像老师傅手里正在烧制的这一批瓷器,那是为一个客户特别定制的。
客户要求很高,图案、形状都有详细的要求。
老师傅一点也不敢马虎,天天守在窑炉前,调整火候,观察变化。
经过几天几夜的烧制,终于到了出窑的时候。
那一刻,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心里都充满了期待。
当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从窑炉里取出,那光泽、那色彩,简直让人惊叹不已。
陶瓷烧制,这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就像那个老师傅,一辈子都在和陶瓷打交道,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小小的窑炉里。
不灭的窑火
文化·大理艺苑在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村,有一批始终不渝坚持陶器制作的民间艺人,他们年复一年,用几十年的时间,默默无闻地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技艺,今年52岁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志福就是其中的代表。
子承父业和大多数民间传统艺人的传承方式一样,罗志福家的土陶制作技艺也是靠“子承父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
据罗志福介绍,从爷爷罗丕显开始,到父亲罗晃东,再到罗志福这一代,罗家的土陶制作已经传承了整整三代人。
由于拍摄影视资料,我曾经多次往返于大营村,多次看见过罗志福制作土陶,也到过他烧制土陶的“龙窑”。
因此,在采访他时,我们的话题自然就多了起来。
罗志福和其他传统制陶师傅共用的“龙窑”,位于大营村的一个小山坡上。
罗志福告诉我,村子里好几家靠传统手工艺做出来的陶器,都是在这座窑里烧制出来的。
顺山势而上的“龙窑”,位于村西,用砖砌成,有几十米长。
烧窑时,不间断的窑火一经点燃,袅袅柴烟就会在风中吹散开来。
责任编辑:左家琦投稿邮箱:zuojiaqidlwh@关爱乡土艺人关注民间艺术关心技艺传承●李树华文/图文化·大理艺苑据罗志福介绍,50多年来,大营村建过几座“龙窑”,最早的“龙窑”建在风水阁下一个低凹的地方,足足有50多米长,到生产队时期还在使用,后来因为积水才被废弃,现在的“龙窑”是10多年前新建的。
窑火不熄,经受了岁月和风雨洗礼的“龙窑”,不仅见证了罗晃东、罗晃照和罗志福等大营陶器制作民间艺人们走过的泥与火的人生岁月,也见证了祥云县民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罗志福说:“过去生产队时,我们村专门有一批人在做陶器,分工也明确,每一道工序都分开来做,烧出来的陶器都拉到禾甸街上去卖,我们大营陶器在禾甸街上名气很大……”“这个我知道,你们大营的日用陶器和陶瓷品在民间很受欢迎。
不过,罗师傅,你们那个年代做的基本上是坛坛罐罐吧?”我打断罗志福的话,问道。
我身边的非遗故事
我身边的非遗故事标题:身边的非遗故事:传承的坚守与创新的融合导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宝藏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历史、传统和智慧的记忆。
在我身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也能亲身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身边的非遗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传承的坚守和创新的融合,带给我们启示与思考。
一、传承与发展:陶艺技艺陶艺是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我小时候起,我就亲眼见证了家乡的老陶艺大师如何将这门技艺代代相传。
然而,在现代社会面前,陶艺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战,同时又探索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家乡的陶艺作坊里,我看到年轻一代陶艺师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时尚元素来设计陶器,通过结合现代科技的应用,他们在瓷器上创造出了新的纹样和色彩,让传统的陶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这种传承与发展的融合,使得陶艺不仅仅停留在古老的博物馆中,而是走进了现代家庭,并被更多人所喜爱和收藏。
二、劳动技艺的精髓:刺绣艺术刺绣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一直以来都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艺术性闻名于世。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刺绣艺术面临着困境。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传统刺绣的保护和发展中。
我身边有一位年轻的刺绣师,在经历了传统技艺的学习和磨砺后,她将刺绣艺术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充满现代感的刺绣作品。
通过把刺绣艺术应用于服装、家居装饰等领域,她成功地将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对刺绣的关注和喜爱。
三、承载历史的音乐:古琴艺术古琴作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
然而,古琴的教学和传承面临着挑战,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音乐形式,使得年轻人对古琴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
然而,身边依然有一些琴艺高超的古琴师不断努力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他们不仅在琴艺方面精益求精,而且积极参与音乐会、演出等活动,用音乐的方式向更多年轻人传播古琴的魅力。
他们通过创新演奏形式,结合现代音乐元素,使得古琴音乐与现代社会产生了奇妙的碰撞,成功地让这门古老的音乐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案例分析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案例分析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位于江西省的一家博物馆,它收藏了中国宏伟的古代文化,尤其是景德镇古代御窑制瓷的造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并已成为景德镇市中心文化旅游胜地之一。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景德镇古御窑瓷器的文化为主题,介绍景德镇瓷器的历史演变、古御窑的创立及其现代保护措施,并结合最新的科学展示技术,展示景德镇古御窑瓷器的文化长久以来受到了传承和保护,成为当今瓷器技术中超一流的风格和制作过程。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拥有200多件原始瓷器及精美的瓷器作品,以及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全套设施。
博物馆中还收藏了许多文物展品和罕见的古代文化品,其中包括景德镇古御窑瓷器文化的有关资料,有关历史的报纸、书籍和录像带等。
展馆内部设计独特,严格按照景德镇御窑古文化的规定,传达出中国景德镇古御窑瓷器的原汁原味,同时充分体现了古御窑瓷器的精致美观。
本案例旨在介绍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和它对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推广工作。
它旨在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古代文物和设施来介绍景德镇御窑瓷器文化的历史,推广景德镇文化遗产,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在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建立为景德镇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景德镇的文化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不但保护了传统文化,而且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不仅满足了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而且也为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本案例也使我们明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丰富多彩的景点以及阳光旅游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景德镇的经典文化遗产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景德镇古御窑瓷器文化的历史和其创作过程,而且还可以参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感受它的精神。
综上所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展品、古代文物及设施,以及景德镇御窑瓷器保护和推广方面的工作,为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及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景德镇文化遗产的珍贵宝藏,也是一座博物馆开创者。
关于婺州窑的传说故事
关于婺州窑的传说故事摘要:一、婺州窑的简介二、婺州窑的传说故事1.传说一:青瓷仙子2.传说二:金凤凰与五彩瓷3.传说三:仙鹤报恩三、婺州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四、现代婺州窑的发展与创新正文:婺州窑,位于我国浙江省金华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以生产青瓷为主,被誉为“瓷中之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婺州窑的传说故事,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婺州窑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以下为您讲述三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传说一:青瓷仙子相传,很久以前,婺州窑附近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块青色的石头。
他将石头带回家,敲碎后发现石头内部竟然是细腻的瓷片。
这块神奇的瓷片引起了村民们的关注,大家纷纷开始挖掘,最终挖出了大量的青瓷碎片。
这时,一位美丽的仙子出现在众人面前,她告诉村民们,这些青瓷是她用神奇力量炼制而成的,能带给人们幸福和吉祥。
从此,婺州窑便开始了青瓷的生产。
传说二:金凤凰与五彩瓷在古代,婺州窑附近的一座山上,有一只金凤凰。
这只金凤凰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帮助人们实现美好的愿望。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瓷工在山上捡到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蛋。
他带着蛋回到了婺州窑,孵化出了一只金凤凰。
这只金凤凰赋予了婺州窑新的生命,使瓷工们生产出了五彩斑斓的瓷器。
从此,婺州窑的瓷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受到了世人的喜爱。
传说三:仙鹤报恩很久以前,婺州窑附近的一位老瓷工救了一只受伤的仙鹤。
仙鹤康复后,带着老瓷工飞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珍贵的瓷土和矿石。
老瓷工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带回了婺州窑,使婺州窑的瓷器质量大大提高。
为了感谢仙鹤的恩情,老瓷工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特意融入了仙鹤的形象,形成了婺州窑独特的瓷艺。
婺州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它始于东汉,盛于隋唐,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婺州窑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质地细腻,色泽鲜艳,堪称瓷中珍品。
此外,婺州窑还是我国瓷器史上最早使用匣钵烧制的窑场之一,为后世瓷器的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文化下的古村落选址——以张家楼村选址为例
1 2不同的村落因其功能性质和构成条件的不同,影响其 选址的因素亦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 张家楼村落作为磁州窑文化背景下的附属空间,深受磁州窑文 化的影响,它的形成以人为条件为主。文章以张家楼村的选址 为例,从区位因素、自然资源和水陆交通三方面阐述了在彭城 镇磁州窑文化影响下村落选址的独特之处。 3 4 5 磁州窑文化;古村落选址;影响因素;张家楼村 6789:!"#$%&#' ;<=>?(
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最为著名,在宋代时 被称为宋代六大窑系。不同窑系之间也各有特色,随 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形成不同文化体系。
我国素有“南青北白”的俗语,即是指磁州窑烧造 的白瓷和景德镇的青花瓷。磁州窑是我国北方白瓷生 产的一个诞生地,在宋、金、元时期涌现大量窑群,并 发展成为最大的民间窑场体系,主要用于寻常百姓的
渣及废弃材料等,渣堆的堆积地点需要远离中心窑 场,便于市区居民出行,方便交通。另外,灰烬污染严 重,张家楼处在大片开阔地区,居住人员较少,为避免 污染,渣堆的选择亦在此处。
安徽建筑
图 2 邯郸地区磁州窑窑口分布图
图 1 张家楼村布局图
纵观张家楼村位置分布,其周边山上盛产瓷土, 是磁州窑原材料之一;村内河流向北流淌,解决磁州 窑瓷器生产及日常生活用水需求;村内还保有村民信 奉的土地庙、火神庙、玉帝庙等,是窑场工人的重要信 仰和精神依托。张家楼古村的传统建筑和彭城街里建 筑风格相似,多建于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建筑材料 多以当地黄土及岩石为主,笼盔及其他烧造废弃物为 辅,颇具陶瓷特色,被称为“陶瓷垒成的村庄”。
BCD;EFGHIJKL
MNOPIKLQR
!" #$% &'( )*+ ,-
以龙泉“不灭窑火”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以龙泉“不灭窑火”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裘晓翔1季晓艳2(1.龙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龙泉323700;2.龙泉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龙泉323700)摘要:2017年以来,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建设美好生活,龙泉市积极探索,成立龙窑研究会,开展“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通过每年20场传统龙窑柴烧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的参与和多家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探索出一条通过“不灭窑火”促进“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龙泉特色做法,对推动诗画浙江和全域旅游发展,推进龙泉青瓷“三化”实践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不灭窑火;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7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82一、前言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进龙泉青瓷的“深化、物化、转化”工作,有效探索“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2017年以来,龙泉市通过积极探索,开展“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活动,通过每年20次传统龙窑柴烧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的参与,也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系列重点报道,从而探索出一条通过“不灭窑火”促进乡村旅游、非遗活态传承和文物本体保护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龙泉特色做法。
2018年,被成功列入全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二、着眼西乡老区发展,深挖文化遗产资源宝溪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西陲,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红军入浙打响第一枪就在宝溪溪头村,宝溪内高塘村是浙西南特委、龙浦县委成立地,高山、胡住溪村先后为处属特委驻地。
1985年,省、地批准宝溪乡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
窑洞——回得去的家园
窑洞——回得去的家园摘要:窑洞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形式之一,但随着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窑洞村落正快速没落中。
本文以百窑古村为例,意在研究具有一定特色价值的典型窑洞村落的发展模式和活化策略,提倡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研究百窑古村的活化触媒,寻找活化模式,通过资源保护与利用、空间重组、文化融合、人居环境创意改善和景观环境特色营造等方法来重点提出百窑古村在产业、活力和人居环境等重要层面的活化策略,以探索窑洞文化保护和利用下的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具有相对普遍性的意义。
关键词:百窑古村;活化;模式;策略;人居Abstract:Cave dwell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wellings.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cave dwelling villages are rapidly declining.Taking baiyao ancient village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activation strategy of typical cave dwelling villages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and advocat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kiln,an ancient village of catalytic activation,looking for activation model,through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spatial restructuring,cultural integration,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reative method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to highlight the kiln,an ancient village in industry,energy and environment,and other important aspects of activation strategy,to explore caves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path,has the relatively universal significance.Key words:Baiyao ancient village,Activation,Model,Strategy,Habitat一、背景与研究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倡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城乡活力和乡村美好人居。
井陉窑文化典故
井陉窑文化典故
井陉窑文化是华北地区一种古老的陶瓷文化,起源于中国河北省的井陉县窑洼村。
井陉窑文化以其精湛的陶瓷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
井陉窑文化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的时期。
据史书记载,在唐代,井陉窑就已经开始生产陶瓷。
宋代时,井陉窑的陶瓷制作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北方地区重要的窑场之一。
井陉窑文化的代表作品是其瓷器。
井陉窑的陶瓷器物以青花瓷为主要特色,青花瓷是指在陶瓷器物表面绘制蓝色花纹的一种技艺,其装饰图案多样而精美,常以花草、人物、山水等为题材,形式华丽而细腻。
井陉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陶工们的辛勤努力与创新精神。
他们精湛的窑炉技术,使陶制作工艺得以提升和完善。
与此同时,他们还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制作工艺,如“定型法”、“挂龙法”等,丰富了井陉窑的艺术内涵。
井陉窑的瓷器制作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当地的生活用具、建筑装饰等领域,成为井陉窑文化的重要传承。
井陉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和独特的美学观念,为后世的陶瓷制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井陉窑的艺术造诣不仅体现在制作工艺上,更表现在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上。
今天,井陉窑文化在传统陶瓷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和技术手段,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许多陶瓷艺术家致力于将井陉窑文化传承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实
用性的陶瓷作品。
井陉窑文化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申窑:上海的文化名片
申窑:上海的文化名片十多年间,申窑的创始人罗敬频与俞晓夫、黄阿忠、马小娟、石禅等画家签约,再从景德镇请来富有经验的窑工制作瓷坯。
每个器型都是罗敬频与画家一起设计,从传统器型蝉蜕而出,现代感很强。
这里的瓶或碗,无论多么庞大,都由手工拉坯而成,拒绝工业化的灌浆胎,从而保证画家拥有很踏实的手工感。
釉面处理也以釉中彩、釉下彩居多,极少釉上彩。
玩过陶艺的人都知道,烧窑最终靠的是“上帝之手”,在高达1300度的气氛中,器型的完整、釉料的流淌与还原是最不确定的。
但这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陶艺的魅力,对艺术家形成难以抵挡的诱惑,也对申窑形成一次次挑战。
最终,申窑获得了成功。
这个成功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在艺术创新上,签约画家创作出一大批具有现代审美理想的陶艺作品,使油画国画的表现技法在陶艺上获得全新效果。
第二层面在文化影响力上,申窑的作品一面世即令中国陶艺界耳目一新,连景德镇的艺术家也从中获得诸多启发。
然后,申窑连续多年参加上海艺博会,成为人们争睹的亮点。
上海有许多陶瓷爱好者,申窑地处偏远,但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每当节庆长假,就会有许多人一头扎在申窑的工作室里,一玩就是两三天,待自己画的瓶子盘子出窑时,便是一片惊喜的欢呼。
特别是青少年们,在这里真切地认识了陶艺创作的过程,感觉了中国作为陶瓷母国的荣耀。
2005年,罗敬频策划主办了面向青少年的中法两国陶艺交流活动,将上海的当代陶艺推向世界。
这一切都呈现出良好的走势,罗敬频春风得意马蹄疾,顺势将申窑的影响力推向北京,在雍和宫西侧的书院胡同18号一个四合院里建立“申窑北京”,将当代陶艺与传统的沉香、书画、竹雕及紫砂等组合呈现给中外文化人士与游客,使这个不算太大的地方成了介绍中国文化的窗口。
以柴窑来挑战单色釉难题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
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有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
我为家乡代言弘扬千年陶瓷文化助力御窑申遗成功的500字的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弘扬千年陶瓷文化助力御窑申遗成功的500字的作文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迅速带火景德镇。
沉船载有大量晚清时期的景德镇民窑瓷器,与景德镇近年来的窑址考古发现多可比对。
景德镇,再一次被世界关注。
御窑厂遗址见证元明清瓷业巅峰1982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在景德镇珠山中路修路的施工人员发现,所挖泥土中夹杂着许多碎瓷片。
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碎瓷片全是明代宣德年间御窑生产的古瓷碎片,御窑厂遗址的神秘面纱从此被撩开了一角。
不久前,记者来到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当年被挖掘的瓷片已经被保护了起来。
据解说员介绍,经过历年考古发掘,这里不仅找到了元代和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等历朝官窑瓷片,还出土了一批绝世之作,其中有一部分是海内孤品,获得瓷器碎片“竟有十数吨之多,若干亿片”。
“虽然景德镇城市很小,但它却很特别。
”早在2010年,原故宫博物院院长xxx就赞成景德镇御窑遗址申遗。
谈起将御窑厂遗址为核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景德镇市文旅局文物保护科科长占兴华表示,景德镇有着历史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御窑就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是中国瓷业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产物,体现了当时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及世界手工业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重要的财富,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所以将御窑厂遗址作为核心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占兴华表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加强景德镇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有利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彰显景德镇独具特色的历史底蕴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
同时,申报过程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文物保护宣传和普及活动,通过申报将进一步增加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提升景德镇在世界的影响力。
大同窑:农耕文化和草原文明的碰撞
大同窑:农耕文化和草原文明的碰撞大同,塞上明珠,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古代汉民族北出大漠和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中转站,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碰撞、交融的结合带。
作为北魏帝都、辽金西京、元朝重镇,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为这座文化名城及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和艺术瑰宝。
其中,大同地区辽、金、元时期制作的瓷器就极具艺术欣赏和美学研究价值。
冯先铭先生在1977年发表的《山西浑源古窑址调查》中首次披露发现了大同浑源窑,并确认了浑源窑的创烧年代为唐代,同时根据窑址上的标本初步认定黑釉剔花精品为雁北地区烧造。
新时期,陶瓷鉴定学者清华大学教授叶喆民先生在其新修订的《中国陶瓷史》中再次将大同浑源窑列为唐代名窑,又按纪年和朝代分类科学地将大同地区的青磁窑和怀仁窑列为辽、金、元时期的重要瓷窑;同时,从造型、装饰和烧制工艺上对大同地区各窑进行了分类和初探,并初步提出了大同地区各窑所制作瓷器的艺术价值,这样就从系统上将大同地区各窑所制作的瓷器进行了梳理,从而为进一步归类同类型瓷器的烧造窑口和制作年代找到了坐标系。
可以说先生是学者同时又是田野实践者,先生对大同地区瓷窑的确认和整理为古陶瓷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支撑点。
大同地区瓷器创烧于唐代,辽、金时期,随着大同地区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制瓷业逐渐进入繁荣期。
辽代建国初期,由于其游牧民族习性,财物主要靠掠夺获取,《辽史·肖阿古只传》载“天赞初年(922年),与王郁略地燕、赵,破磁窑镇”,其中磁窑镇即为今大同浑源县青磁镇。
攻取青磁镇,一为掠夺财物,二为带走能工巧匠。
影响是相互的,契丹人被汉人影响的同时,汉人也被契丹人所影响,这就是所谓的民族融合。
这时期,大同窑瓷器上出现了契丹人喜欢的纹饰和题材,而同时又保留了汉人的工艺和造型。
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同地区瓷窑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创烧了仿金银器錾刻的黑、白釉瓷器剔刻这一极具民族融合特征的伟大工艺。
瓷器剔刻工艺起源有许多种说法,笔者倾向于仿金银器錾刻,而剔刻瓷器是金银器的替代品。
窑文化作文
窑文化作文篇一《窑里的奇妙时光》提起窑,就想到老家村子边上的那座老窑。
那窑啊,就像一个沉默的大怪物。
那座窑是用土坯子和砖头垒起来的,从外面看,浑身都是岁月斑驳的痕迹。
窑口黑乎乎的,像一张永远也填不满的大嘴。
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大人去窑边转。
那时候正是秋末冬初,大人们要准备在窑里烧制冬天取暖的炭。
进窑的时候可有趣啦。
大人手里提溜着马灯,那昏黄的灯光打在窑壁上,窑壁就像是张着大嘴的巨兽喉咙里的褶皱。
我紧紧地揪着大人的衣角,歪着脑袋努力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窑里面空间还挺大,地上到处是乱七八糟堆放的劈柴和炭块的雏形,乱糟糟的就像被巨人随手乱扔的玩具。
我这个好奇宝就到处用脚踢踢这个,碰碰那个,大人在旁边大声嚷嚷“小鬼头,别乱动,小心砸到脚”,可我哪听得进去,眼睛早就被一块奇形怪状的炭块吸引住了,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结果一不小心手滑,炭块差点砸到自己的脚,吓得我赶紧老老实实地站在大人身边。
窑烧制的时候那就更壮观了。
大人们把一捆捆劈柴扔进窑里,大火呼呼地烧起来。
红红的火舌从窑口窜出来,像一群张牙舞爪的小恶魔在乱舞。
浓烟滚滚地冒,熏得人直流眼泪。
而我就在离窑有点距离但又能看到窑口的地方,小脸被火光映得红红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窑口,就盼着那些炭早早烧好,我还能在窑冷却之后第一个冲进去看那些新鲜出炉的炭呢。
不过在等的过程中,衣兜里被我偷偷藏起来打算烤着吃的红薯因为离火太近,居然被烤熟了,那香味勾得我口水直下三千尺。
从那以后,这个窑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烧制东西的地方,更是充满了探险和口福的奇妙地方。
篇二《窑中的家族记忆》我家与窑可有着很深的渊源呢。
那座老窑就像家族历史的一个哑巴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
以前,我们家族里的男人大多都是窑工。
爷爷年轻的时候,无比强壮,每天他像个大力士一样扛着一根根粗壮的木头进出窑。
记得有一回,我跟着爷爷去窑边做事。
那窑中间有个地方总是塌陷一点,爷爷带着我,在窑边的土堆里挖呀挖,挖出潮湿的泥巴。
蛇窑的文化创意
6指导下,于1740年烧制出青花、釉下蓝彩、描金、彩瓷等高温硬质瓷。
1768年,在法国中部利摩日附近的圣提勒小镇发现提炼出优质高岭土,于是建起制瓷工厂,仿照中国瓷器式样,烧制出质地细腻,款式多样,题材广泛的瓷器,利摩日也被称为法国的“景德镇”,其瓷器享有“法国白金”之美誉。
1759年,英国人乔赛亚·威基伍德在斯坦福德郡创办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陶瓷厂。
由于其产品造型精致,风格优雅,受到维多利亚女皇的青睐,成为皇家“御用瓷器”。
19世纪初,受陶瓷“二元配方”的启发,威基伍德通过添加动物骨粉的方法研制硬质瓷器获得成功。
这种晶莹剔透、质地坚硬的瓷器便是著名的威基伍德“骨质瓷”,成为成套餐具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号称世界第一瓷厂,在它的陈列厅展示柜中至今陈列着一对来自中国宜兴的茶壶,说明牌上写着“从这里我们得到整个产业工艺的灵感”。
瓷器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在于其艺术形态,而是以其文化传统的形式还在不断地显示着无穷力量。
瓷器进入欧洲后对当地人民的艺术思想,生活风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欧洲制瓷工艺的发展进步,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时,有机会研究了传播世界各地、博得人们高度赞赏的美丽的瓷器制作方法。
我之所以对其进行探索,并非出于好奇心,我相信,较为详细地记述制瓷方法,这对欧洲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特别指出:“在这以前,英国人或是荷兰人曾经把白 (d u n )子买回去试图烧造瓷器,因没有使用高岭土,终未成功。
”接着,详尽地把泥料配方、成型技术、釉料的处理、彩绘的方法、窑炉的结构、烧窑的燃料以及其中的要领等作了一个全景式的揭秘。
他这个“较为详细的记述制瓷方法”对欧洲制瓷业不是“将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是起到了划时代的决定作用。
1716年,法国人将这封信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引起轰动。
从此寻找高岭土并按照二元配方仿制中国高温硬质瓷器的热潮席卷欧洲。
简·迪维斯在他的《欧洲瓷器史·试图揭开瓷器制作之秘》一章中坦诚道:“从中国本身的情报,其中包括在中国的耶稣传教士佩雷昂特雷科莱于1712年寄到巴黎的来信,鼓舞了从事这项试验的人,这位牧师在信中描述了景德镇工厂瓷器的制作。
写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
写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
鹤溪缸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瓷器窑址之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鹤溪镇。
自宋代开始,鹤溪缸窑就以其独特的制瓷工艺和精湛的技术闻名于世。
鹤溪缸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窑址还只是一片简陋的瓷土矿场。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鹤溪缸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制瓷工坊。
在宋代,鹤溪缸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
窑内的工匠们以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严谨的工艺要求,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
这些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瑰丽的花纹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了当时瓷器行业的翘楚。
鹤溪缸窑的制瓷工艺主要以青瓷为代表。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淡雅的色调和独特的质地而闻名。
制作青瓷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括瓷土挑选、制泥、成型、修整、烧制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操作和耐心等待,才能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瓷器。
鹤溪缸窑的青瓷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世界各地。
这些瓷器不仅被视为实用的日常用品,更被视为艺术品。
无论是在博物馆展览还是私人收藏中,鹤溪缸窑的瓷器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鹤溪缸窑逐渐式微。
如今,
鹤溪缸窑已成为一处历史遗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瓷器爱好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保护和传承鹤溪缸窑的瓷器制作工艺,成为了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重要任务。
鹤溪缸窑是中国瓷器制作历史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无数工匠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走进鹤溪缸窑,感受那些美轮美奂的瓷器背后的故事,体验制瓷工匠们的匠心和创造力。
写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
写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鹤溪缸窑,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鹤溪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窑址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鹤溪缸窑以其独特的瓷器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艺术品而闻名于世。
鹤溪缸窑的瓷器制作工艺独特而繁复,堪称中国瓷器制作的瑰宝。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先用高岭土和石英砂混合成泥浆,然后用手工捏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皿。
接下来,将制作好的器皿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火候,以确保瓷器的质量和色泽。
经过长时间的烧制,瓷器逐渐完成,展现出美丽而独特的艺术效果。
鹤溪缸窑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备受赞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鹤溪青瓷”。
这种瓷器采用了特殊的釉料,经过烧制后呈现出深蓝色的釉面,色泽鲜艳而富有光泽。
瓷器的造型多样,有碗、盘、壶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鹤溪缸窑的瓷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赞赏。
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每一件瓷器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鹤溪缸窑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项目。
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不遗余力地保护和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年,鹤溪缸窑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他们在欣赏瓷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鹤溪缸窑作为中国古代瓷器制作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鹤溪缸窑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它真正体现了语文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大纲》在前言部分指出:“中小学语文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教育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们要倡导“大语文”教育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戴窑镇实际确立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身边的窑文化”。
(四)采访
教师:如此神韵的艺术,都出自一代又一代普通而又富才华的窑工之手,今天有幸请来一位老窑工,让我们向他了解这些艺术品是如何出土的吧。
各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烧窑工人了解烧制过程,并概括记录各过程275381.html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探究有关砖窑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
2.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学生了解砖窑与文学、艺术、生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窑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养成关注身边文化气息的好习惯。
2.多种多样的展示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积极搜集整理资料,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3.由于间接资料少,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获取了大量的直接资料,为家乡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学校: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初级中学
姓名:沈春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校本资源:《身边的窑文化》。旨在了解砖窑文化的历史,培养学生热8c8507ed4fece763104687270e54f7253bd3c7150888c40e8e2201011035b5ac2754160ed8c1796c16af3f5ffdf04071200357eddd97d65e98e6d27e209f57326768835613a30ed9cb5156c737912afede12f0ccf725e5aac5a2db4352ba44737f9783804d7162dd1984033093b1e94f022e16adec40728f5c60599b3431c1508ae5&p=9e759a46d6c01dfe34aa=%B4%F7%D2%A4%C9%D5%D6%C6%D7%A9%CD%DF%B5%C4%B7%B6%CE%A7&qid=9849e12d0c82dccf&p1=11
3.使学生学会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课件、雕刻、文字、摄影或其他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质。
教学重点:
1.了解戴窑窑文化的历史
2.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家乡尤其身边文化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方法: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和实践法。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在动手中提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戴家窑窑工的号子,恰如一只如弦的竹板,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窑工的生产和生活图景。长长的一块砖,薄薄的一片瓦,是窑38
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窑的世界,感受身边窑文化的魅力。
1小组分工收集整理图片并展示【图片】/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03380271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4%F7%D2%A4+%D7%A9%CD%DF&s=0#pn=0
1取土2造泥3制坯4装窑5烧窑6窨水
(五)手工游戏
教师:通过这么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对于身边的窑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同学可能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手里的橡皮泥,制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雕刻上花纹图案或文字,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来展示并讲解。
(六)总结
教师:一部厚重的五千年中华民族史,窑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收集、整理、挖掘、保存并传承历史、传承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最后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激情来展示《窑工号子》的铿锵有力。(齐唱《窑工号子》)
小组统计完成表格:
类型
内容
画像类
辟邪祥瑞神话题材动物题材佛教题材
花纹类
植物纹运气纹火焰纹宝相花纹几何纹
文字类
2各组长讲解各花纹图案文字的意义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可见我们戴窑砖雕的内容丰富多彩,那么雕刻这些内容有没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讨论,汇集意见由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不管什么形式,都反应了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审美要求。
(二)介绍戴窑窑的历史
教师:戴窑是一个砖瓦文化繁荣的集镇。戴窑地区砖瓦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宋元时9-1-1.html
1统计使用戴窑烧制砖瓦的使用范围
教师:戴窑的砖瓦历史悠久,品质一流,那么都使用在哪些地方呢?
六、教师情况
省份
江苏省
学校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初级中学
姓名
沈春峰
职称
中学一级
电话
电子邮箱
13750820@
通讯地址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初级中学
225741
小组统计:南京的明代城墙,兴化城墙和扬州、泰州、南通等市古民居都可找到戴教师:家乡的砖瓦使用的范围这么广泛,它们又在戴窑哪些地方生产的呢?
小组讨论:
(韩家窑戴家窑季家窑景家窑等)
3展示戴窑本地出土的窑制品的图片和实物。
(三)讨论戴窑砖雕的花纹图案分类及其意义
教师: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砖雕则是这一凝固音乐中最美妙、最动人、最充满意境与情感的旋律和乐章。戴窑砖瓦雕刻作为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形象生动,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附板书设计:
身边的窑文化
窑工号子
↑唱
历史(传承)←戴窑→(发扬)文化
↓制
砖雕艺术
五、教学反思;
1.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设想,实现了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三点: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举办要达到学生想讲、愿意讲、能讲的目的。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材料,具体内容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⑵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最多在活动之前进行一些必要指导,其收集、编辑、汇报、展示等活动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⑶在全程的各种活动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⑷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有了成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