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 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至12% ➢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 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 ➢ 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至90%,包括乳头状和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前者呈息肉状病变,后者结节状或扁平状,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境界
显变化; ➢ 结石和血块ct增强时均无强化,mri一般作为肾盂内肿
块的辅助检查方法,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鉴别诊断
➢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VS
Ⅰ型
➢ 肾癌侵犯肾盂
VS
Ⅱ型
➢ 炎症性病变
VS
Ⅲ型
如结核,急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Ⅰ型:肾盂内肿块型
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
Ⅲ型:肾盂壁增厚型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与 肾盂癌Ⅰ型 鉴别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
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 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 化,表现为信号增高。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 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T3b期
膀胱
外肿
块(箭
头)累
及盆
腔壁
和宫
T4期

左侧髂外淋巴结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若同时发现有相邻的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则 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与阴性结石、血块或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 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
体位检查,两者都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 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 声病变,鉴别不难。 ➢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他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 现,鉴别困难,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 晚期有局部延伸和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他类型膀 胱肿瘤鉴别。

肾癌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6

肾癌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6

在组织形态学的特征性表现是肿瘤组织同 时具有黏液样小管状结构和梭形细胞成分。 镜下见梭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并存,后者排 列呈条索状或小管结构,肿瘤内可见淡染 黏液样间质。
肾粘液小管状和 梭形细胞癌
4、家族性肾细胞癌 许多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肾脏,每种遗传性 肿瘤综合征有其相对应的肾癌类型,通常此类患 者双侧肾脏受累,而且肿瘤呈多灶性。对致病基 因突变携带者应定期检查肾和肾外器官。 Von Hippel-Lindau病 遗传性乳头状肾癌 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 Birt-Hogg-Dube′综合征 3号染色体易位重构
2、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 的肾细胞癌,肿瘤完全由囊腔构成, 囊腔内壁衬有小灶状透明细胞。
平扫 图像
平扫示右肾上极低密度类圆形占位, CT值30~35HU,有分隔,边 缘光滑
图像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多房状,间隔强 化明显,外缘及腔内未见强化
关键信息
肿瘤呈多房状,间隔强化明显, 外缘及腔内未见强化
Von-Hippel-Lindau综合征(VHL)又称家族性视 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为罕见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发生率约1/36000, 临床特征为全身多脏器的肿瘤或囊肿,如视网 膜血管瘤、小脑或血管细胞瘤、肾肿瘤、脊柱 成血管细胞瘤、嗜铬细胞瘤,以及肾、胰腺、 附睾等的囊肿。
VHL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属于肿瘤抑制基因 家族。

小肾癌是指最大直径在3cm或以下的肾癌,大约占肾 癌的9%。小肾癌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后者发生于Vou hipple lindau病病患者,病灶常多发;
2002 年AJCC 肾癌的TNM 分期 分期 标准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原发肿瘤 T1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1a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4cm T1b 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7cm T2 肿瘤局限于肾内,最大径>7cm T3 侵及主要静脉、肾上腺、肾周围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a 侵及肾上腺或肾周脂肪和(或)肾窦脂肪,但未超过肾周筋膜 T3b 肉眼见肿瘤侵入肾静脉或肾静脉段分支(含肌层)或膈下下腔静脉 T3c 肉眼见肿瘤侵入膈上下腔静脉或侵犯腔静脉壁 T4 肿瘤浸润超过肾周筋膜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淋巴结转移 呈中等信号,较易与邻近的血管鉴 别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下腔静脉癌栓
肾 癌 术 后 的 CT 评 价
MR
T1WI 为等低信号 , T2WI 多为等低信号 ; 透明细胞癌T2WI为高信号; MR 强化方式与 CT相似;
治疗及预后
目前,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肾癌根治术,但 对于小肾癌也可以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相比 ,乳头状肾细胞癌就诊时 大部分在早期 ,恶性度低 ,5 年生存率为 82 %~ 90 % ,前者仅为 44 %~54 %。
匀,少数有钙化和出血 增强后多血供者增强明显(>20 Hu),少血供
者10 ~20 Hu 动脉期肿瘤等于或高于肾实质,下降快,实质
期病灶呈相对低密度,实质后期及排泄期多为 低密度,分界清晰
小肾癌的CT、MRI表现
CT平扫 大多数小肾癌呈等密度,部分 稍低密度,少数可呈高密度(出 血?),偶见钙化,位于肿瘤中央。
小肾癌缺乏临床症状,常在体检或做其它
检查偶然发现,当肾癌逐渐增大时,常见

的临床表现是: 血尿,疼痛和肿块(三联征):间歇性无

痛性血尿表明肿瘤已侵犯肾盂、肾盏。肿 瘤侵犯邻近结构或牵张包膜引起疼痛。

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肾癌的肾外表 现,易与全身其他疾病混淆,发热可能是

由于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引起; 高血压可能是瘤内动-静脉瘘或肿瘤压迫
假包膜与标本对照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肾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第Ⅱ类:不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病变常单侧单发,伴有腰腹部肿块、疼痛和泌 尿系统症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和MR表现 1. 肾实质内和/或外软组织和脂肪混杂密度或信号
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2. 脂肪密度区:数量不等,无强化 3. 软组织密度区:低或高密度,血管组织明显强化,
肌肉组织轻度强化,但程度低于肾实质。 4. 病灶内可有出血、异常血管 5. 瘤内脂肪在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为中等
信号,抑脂后其高信号脂肪灶变为低信号 6. 少数AML在CT和MR检查未见脂肪(<20%) 7. 扫描技术:2-3mm的CT薄层平扫有利于确定脂肪
成分的存在
两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两肾多发混杂密度病变,肌肉为软组织密度, 轻微强化;脂肪为低密度,不强化
软组织
软组织
脂肪
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T1
左肾混杂信号病变,软组织T1稍低和
小肾癌的影像 高血供
CT平扫稍低密度,皮质期 等密度不均匀增强,髓质期 低密度
小肾癌的影像 高血供
肾细胞癌: 在皮质期病变密度较正常皮质高,且不均匀;在髓质期病变密 度较正常实质低
小肾癌的影像
小肾癌假包膜
小肾癌的影像
MR特点
1,信号改变 在T1WI序列上以等或等低信号为主,亦可呈等、略高或高低混杂信号 改变。在T2WI抑脂像以不均高信号为主,亦可呈稍高或稍低信号改变。 2,假包膜 多数在T2WI 抑脂序列能见到完整或不完整假包膜影, 呈弧形、半圆形 或圆形低信号带。 3,动态增强 肾癌均见不同程度强化,强化程度各期差异较大。约70%为富血供, 皮质早期显著强化;30%为少血供,皮质早期轻微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二者均减 低。
KUB
肾癌的影像

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

肾盂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

A: 瘤 局 限 于 左 肾盂 内, 。 左 肾盂 内 呈稍 低 信 号 ; T wI 稍 高信 号 ; S R序 列 可 见 下 组 肾 肿 T wI B: 。 为 C: TI 盏 内 高信 号 , 瘤 显 示 更 加 清 晰 肿 图 7 肾 盂 癌 I ( 内期 ) I 扫 期 盂 MR 平
扫描 不 仅 可 直 接 清 楚 显 示 肿 瘤 本 身 , 可 鉴 别 肾 盂 癌 和 肾 还 癌 , 察 肾 周浸 润 及 区 域 淋 巴 结 转 移 状 况 , 对 决 定 手 术 切 观 这 口和 范 围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随着 C U 技 术 的进 步 , 合 多期 扫 描 技 术 , T 结 可得 到 高 分 辨 率 的全 泌 尿 系解 剖 和 功 能 图 像 。它 不 仅 可 以 显 示 肾 盂 集 合 系 统 的 内腔 结 构 , 能 准 确 显 示 肿 瘤 对 。 和 。 的 累 及 还 肾脏 肾外
i t a e ia e u r nc fe s r i a n r v sc l r c r e e a t r u g c l ma a e e t f t a s— n g m n o r n i
五 、 结 小
尽管传统 的 I Vu、 P和 超 声 等 技 术 在 肾 盂 肿 瘤 的 诊 断 R 中仍 然 有 着 一 定 的诊 断 价 值 , 是 随 着 多 排 螺 旋 C 技 术 的 但 T 进 步 , 别 是 C U 技 术 的 发 展 , 其 对 于 局 部 结 石 、 肿 瘤 特 T 使 小 的诊 断 水 平 明 显 提 高 , 且 还 能 够 进 行 精 确 的 分 期 、 级 。 并 分 而 MR 成 像 , 括 MR 和 MR血 管 造 影 , 于 不 能 接 受 C 包 U 对 T 增 强 检 查 的患 者 而 言 有 着 独 特 的优 势 , 于 小 肿 瘤 的定 性 诊 对 断通过多序列技术 , 准 确率要 高于 C 其 T。综 合 运 用 多 重 手 段 的 联 合 诊 断 仍 然 是 肾盂 移 行 细 胞 癌 影 像 诊 断 的 原 则 。 需 要 特 别 提 出 的 是 , 排 螺 旋 C 技 术 目前 正 在 成 长 为 主 要 的 多 T 诊 断 。 肿 瘤 的 技 术 , 期 扫 描 联 合 C U 技 术 诊 断 有 望 在 肾脏 多 T 以后 基 本 代 替 传 统 的 检 查 方 法 。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七章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医学影像诊断第七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肾盂癌、膀胱癌、肾上腺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以及腹膜后间隙的概念;肾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腹膜后间隙良恶性肿块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2.熟悉泌尿系统基本病变;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影像学表现;单纯性肾囊肿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腹膜后间隙感染、腹膜后脂肪肉瘤、转移瘤、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3.了解泌尿系统常用影像检查技术;泌尿系统常见先夭发育异常、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1.各种疾病首选、常用和优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何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评估疾病预后有帮助。

(二)泌尿系统及肾上腺、腹膜后间隙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细胞癌及肾盂癌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2.先天发育异常,包括马蹄肾、肾旋转不良、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及输尿管囊肿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3.膀胱结核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4.肾上腺基本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5.肾损伤、腹膜后感染、腹膜后肿瘤及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表现。

(一)名词解释1.马蹄肾2.肾旋转不良3.输尿管囊肿4.肾自截5.复杂性肾囊肿6.腹膜后间隙7.主动脉淹没征(二)填空题1.肾与输尿管常用的造影检查包括2.肾脏增强扫描一般包括三个期相,即3.肾脏核素检査主要包括、和。

4.输尿管基本病变包括、、和。

5.肾旋转不良可以分为、、和。

6.典型输尿管囊肿静脉肾盂造影表现为患侧输尿管下端膀胱入口处征或球状扩张7.我国泌尿系结石以和为主的混合结石最常见。

8.肾细胞癌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上分为透明细胞癌、和等类型,其中透明细胞癌最常见。

9.膀胱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主要用于诊断。

10.膀胱基本病变主要包括、和。

11.膀胱结核多由肾结核、输尿管结核向下播散引起,最先发生于和。

12.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下移,好发生于。

13.正常肾上腺右侧呈 ,左侧为。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医学影像学(7.7.1)--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7.7.1)--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18
增强扫描动脉期( E-H )呈不均匀强化; 实质期( I-L )呈低密度,低于正常肾实质,显示更 加清楚。
19
右肾盂癌
20
MRI 表现
表现与 CT 类似 ; MRI 检查易于发现较大的肾盂肿块, 特别是有肾盂积水时。 在 T1WI 上肿块信号强度高于尿液,而 在 T2WI 上低于尿液。
21
12
CT 表现
表现为肾窦区肿块; 其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肾实质。 肿块周围肾窦脂肪受压,大者可致其完全 消失,并侵入邻近肾实质。 肾盂或肾盏梗阻时,出现肾积水表现。
增强检查肾窦肿块仅有轻度强化, 延时扫描当肾盂肾盏明显强化时,能清楚 显示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
13
右肾盂癌
CT 增强延迟扫 描示右侧残存的 肾盂明显强化, 肾盂内可见软组 织密度的充盈缺 损; 右肾实质内另有 一无强化类圆形 小囊肿。
32
增强检查,肿块的脂肪性低密度区无强化 ,而血管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 肿块大小不一,小者仅为数毫米,大者可 几乎完全替代正常肾实质并明显突向肾外 。 并发急性出血时,肿块周边还可见高密度 出血灶。
33
右肾血管脂肪瘤
CT 平扫示右肾实质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有脂 肪性低密度影。
34
左肾错构瘤
CT 平扫( AC )示左肾实 质内一类圆形 不均匀肿块, 边界清晰,内 有低密度脂肪 影;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 A )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 B )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肾癌影像学表现

肾癌影像学表现

(4)集合管癌 集合管癌是非常少见的类型,发病率不足1%。集合 管癌好发在肾髓质部分,可沿肾盂边缘呈浸润生长。 下图为集合管癌。T2全纵图象可见肾髓质部分有软 组织影,包绕肾盂,冠状位可见肾盂边缘充满软组 织影。增强后可见边缘的肾实质强化,中心部位肾 盂周围的软组织呈轻度强化,肾盂表现为低信号, 冠状位可见肾皮质强化,肾髓质部分轻度强化,肾 盂部分的软组织有轻度强化,表明肿瘤在肾盂呈浸 润性生长。最后一幅图象可见输尿管和肾盂肾盏周 围被肿瘤组织包绕。
第一幅图为平扫CT,左肾上极有一软组织结节, 表现为低密度。动脉期增强后可见结节边缘明显不 规则强化,左肾下极可见两个囊性区,中间有房间 隔。此时无法判断是肾癌还是肾囊肿。矢状位可见 左肾上极病灶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结节,房间隔显著 增厚,下极存在多房性低密度区,房间隔的后部有 强化结节。此时可做成明显诊断。标本可见两个病 灶,在左肾上极病灶中心变性,周围有囊性区域。 左肾下极病灶为多房囊性改变,里面有点、片状红 色区域,表明肿瘤出血。
(2)不同生长方式的表现


肾癌呈膨胀性外突生长。如果肿瘤位于肾实质边缘 时,外突生长表现为侵犯肾周肪囊,也可类似肾膜 肿瘤外突生长,需注意鉴别诊断。 下图示肾癌外突生长。第一幅图可见肾实质压迫侵 蚀改变;第二幅图为CT增强扫描,静脉期可见肿瘤 强化,与肾实质边界不清楚;第三幅图即超声图象, 清晰可见肿瘤大部分呈外突生长,一小部分突入到 肾实质里面。标本上可见肿瘤外突生长,侵犯肾实 质。
(2)受侵器官及转移表现

肾脏形态:正常或失常。 肾盂肾盏:正常或受压移位、拉长、扩张或破坏。 肾静脉、IVC瘤栓:管腔增粗、腔内有异物等。 淋巴结转移: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3)远处转移灶特征性表现 骨的单发性、溶骨性、膨胀性生长。 肺内的大结节、棉团状转移。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一、病理学检查1.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膀胱镜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等。

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膀胱壁的厚度、周围淋巴结的情况以及肝、肾等器官是否有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情况。

增强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和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形态的分辨率和判断是否侵犯其他器官。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指标,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2.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常用的尿肿瘤标记物包括BLC(膀胱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等。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肾癌的CT磁共振诊断
.
.
.
.
.
MR
T1WI 为等低信号 , T2WI 多为等低信号 ; 透明细胞癌T2WI为高信号; MR 强化方式与 CT相似;
.
.
治疗及预后
目前,乳头状肾细胞癌的治疗采用肾癌根治术,但 对于小肾癌也可以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与非乳头状肾细胞癌相比 ,乳头状肾细胞癌就诊时 大部分在早期 ,恶性度低 ,5 年生存率为 82 %~ 90 % ,前者仅为 44 %~54 %。
.
囊性肾癌
.
囊性肾癌的CT表现
.
.
囊性肾癌
.
.
.
.
小结
.
囊性肾癌鉴别诊断
.
肾脏囊性病变Bosniak分级
.
.
.
.
.
.
.
.
小肾癌
≤3.0 cm,占肾癌的9%,体检偶然发现 多为富血供,少血供相对少见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提高诊断小肾癌敏感性和
特异性的关键 类圆形,等或低密度,边界尚清,密度多较均匀,
30 %的 PRCC 可见钙化。
.
CT
CT平扫表现多数为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常突出于 肾表面,有完整的包膜,除了因出血、坏死、囊变 ,其内质地多均匀;
CT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PRCC为少血供肿瘤, 多为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弱于正常肾实质;
高强化的肾肿瘤可基本排除乳头状肾细胞癌 以囊性方式生长者为乳头状囊腺癌,可单房或多房
淋巴结转移 呈中等信号,较易与邻近的血管鉴 别
邻近器官受侵及术后评价 与CT相似
.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
肾癌淋巴结转移、对侧肾积水
.
囊性肾癌淋巴结转移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UN)
治疗
➢ 保肾手术(KSS):适用于低危UTUC及严重肾功能不全、孤立肾患者。 ➢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UN)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是治疗高危UTUC金标准。 ➢ 辅助性膀胱灌注:UTUC行RNU后膀胱复发率为22-47%,术后不久(<72小时)单
次膀胱灌注化疗(丝裂霉素C,吡柔比星)可降低RNU术后1年内膀胱癌复发的 风险。 ➢ UTUC发生转移的患者中,目前认为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有效,但还没有 足够的数据支持。
迂曲增多
被推移/包饶,分支不增多
肾功能改变
早期不影响肾功能
易造成集合系统阻塞,导致肾功能受损
输尿管-膀胱种植转移 罕见
常见
肾集合管癌
➢ 起源于肾髓质的远端集合管上皮,是一种乳头状突起的囊性肾癌。 ➢ 少见,恶性程度高。 ➢ 以髓质为中心,呈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生长迅速。 ➢ 密度不均匀,多以实性成分及囊实性混杂成分为主。病理上是以纤维结缔组织增
肾盂肾盏改变 肾脏形态改变
边界 均质性 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 病变内血管
肿块小,少见肾积水
肿块大,多见肾积水
偏心性生长,占位效应,肾形态/轮廓 中心性生长,无明显占位效应,肾轮廓存
改变在清,有假包膜来自不均匀,多有坏死、囊变不清,浸润生长 较均匀,坏死少
4-10%
少见
富血供,病变侧动脉增多,病变处血管 乏血供,病变侧血管不增粗,病变处动脉
癌时)。 ➢ CTU:首选检查,最敏感,最准确,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密度及浸润程度和 周围器官的关系,用于术前分期和评估。 ➢ MRU:适合不能行CTU的患者,可很好地辅助提示尿路内肿瘤及侵袭情况。 ➢ 静脉尿路造影(IVU)+KUB:目前已不作为常规推荐,可发现肾盂或输尿管内的充盈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好发于老年男性。

膀胱癌起源于泌尿道异形上皮,易向周围组织及器官侵犯。

淋巴结转移最最常累及闭孔淋巴结,继而为髂外淋巴结,再依次为髂内、髂总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一般发生在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肾上腺及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3型。

小结节型:有蒂或无蒂和膀胱内壁相连的乳头状肿块,信号均匀、边缘清楚、较光滑,手术效果好。

广基底肿块型:边缘不规则呈菜花样,信号不均。

可出现液化、坏死区。

浸润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表面欠光整,局部膀胱壁僵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常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MRI表现】(1)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肿块,或膀胱壁不均匀增厚。

(2)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肿瘤的信号高于肌肉信号,DWI上病灶呈高信号(图1)。

(3)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肿块显著强化,之后信号强度逐渐减低。

(4)肿瘤向外侵犯可包裹周围组织,使其结构不清,有时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

图1膀胱癌A、B、C、D分别为轴位T1WI、T2WI、DWI及矢状位DWI,示膀胱壁右侧突向腔内的肿块,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高于肌肉,呈混杂信号,DWI上呈高信号【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或膀胱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肿瘤早期显著强化,有时可见肿瘤向盆腔内其他组织侵犯及转移的征象,据此可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1)慢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全程血尿;多见于女性,病程较长,病变范围广泛,黏膜面粗糙、增厚,增强扫描黏膜层多强化。

(2)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人。

增大的前列腺从膀胱底部向膀胱腔内凸入,凸起物较光滑,向下与前列腺相连续。

冠状及矢状切面MRI显示膀胱壁虽受压凸入膀胱底部,但无膀胱壁增厚。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盂癌•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肾肿瘤的7-10%。

流行病学特征•好发年龄:中老年,多>40岁。

•男:女=3:1。

•左右发病无明显差异,两侧同时发生者,约占2~4%。

•多中心发生。

多中心发生•致癌物:染料、皮革、橡胶、油漆等工业原料中的芳香伯胺类物质如β-萘胺联苯胺等。

•色胺酸代谢紊乱、吸烟及长期服用非那西丁类药物者,肾盂癌发病率明显增高。

•感染或长期结石刺激可引起鳞癌或腺癌。

•囊性肾盂炎、腺性肾盂炎可发展为肾盂癌。

•移行细胞癌(占绝大多数),可分为4级:Ⅰ级:乳头状伴正常黏膜。

Ⅱ级:乳头状伴少量多形性变和核分裂。

Ⅲ级:扁平移行细胞伴显著多形性变和核分裂。

Ⅳ级:极度多形性变。

•因肾盂壁薄易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预后不良。

•鳞状细胞癌(约占15%):病变扁平,质硬,迅速浸润达肾脏周围、肾门及区域淋巴结,确诊时多已转移,预后差。

•腺癌:极为少见(<1%)。

临床表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早期最重要的症状(约70~90%)。

•腰部不适、隐痛及胀痛:因肿瘤阻塞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后可引起(少数)。

•肾绞痛:因凝血块或肿瘤脱落物引起(偶见)。

•腰部包块:因肿瘤长大或梗阻引起积水(少见)。

•尿路刺激症状(少部分)。

•贫血及恶病质:晚期患者可出现。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常可发现红细胞。

•尿液细胞学检查:需多次检查,阳性率为35%~55%。

采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率可高达80%。

临床分期影像分型•I型:肾盂内肿块型(大部分)。

•II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

•III型:肾盂壁增厚型,肾盂壁不规则增厚或呈扁平肿块状致肾积水(极少数)。

影像表现肾盂内肿块型:•IVP可显示一侧肾盂或肾盏内充盈缺损影,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CT可见肾盂内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或有确定分叶。

•MRI表现为肾盂内实质性占位,多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生长,轮廓较规整,T1WI稍低信号(少数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少数等信号),在长T2信号尿液对比下病灶显示更为清楚.肿块较大出血、坏死则信号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癌、肾盂癌X线:膀胱正常容量为350到500毫升,其形态和大小取决于充盈程度及相邻结构对膀胱的推压。

正位观察,充盈较满的膀胱呈圆形类圆形或横置的椭圆形。

位于耻骨联合上方。

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多均匀一致,膀胱顶部可以略凹,系子宫或乙状结肠压迫所致。

有时在膀胱底两侧输尿管之间还可见一横行透明带,代表输尿管嵴,当膀胱未全充盈或处于收缩状态时,其粗条状粘膜皱壁使边缘不整而呈波浪状。

侧位观察,膀胱呈纺锤形或直立卵圆形,长轴几乎平行于耻骨联合。

有时可见膀胱颈,位于膀胱底部,呈鸟嘴状突出。

,,膀胱三角:左右输尿管口及尿道内口之间➢ CT 平扫:膀胱易于识别,其大小形态与充盈程度相关,充盈较满的膀胱呈圆形,椭圆形或类方形膀胱腔内尿液为均一水样低密度膀胱壁在周围低密度脂肪组织及腔内尿液的对比下,显示为厚度一致的薄壁软组织影,内外缘均光滑。

➢ CT 增强检查:➢ 早期:显示膀胱壁强化,➢ 稍迟扫描:含对比剂的尿液自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喷入。

➢ 10到30分钟后膀胱腔呈均匀高密度,若对比剂混合不均则出现液液平面。

MRI:横断面是基本的检查方位,必要时辅以矢状位和冠状位检查。

➢形态:横断面:充盈的膀胱呈圆形,横置的椭圆形或四角圆钝的类方形。

矢状位上为类三角形。

➢信号:➢膀胱内尿液:富含游离水,均匀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

➢膀胱周围脂肪组织:T1高,T2中等信号。

➢膀胱壁:厚薄一致的薄壁环状影,与肌肉信号类似:在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化,表现为信号增高。

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膀胱肿瘤:易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有多种组织类型;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大多数为膀胱癌。

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包括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和淋巴瘤等。

➢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移行细胞癌常呈乳头状生长,故称乳头状癌,自膀胱壁突向腔内,并常侵犯肌层,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膀胱癌易发生在三角区和两侧壁,表面常凹凸不平,可有溃疡,少数肿瘤有钙化。

晚期形成较大肿块,内有坏死,侵犯全层,进而累及膀胱周围组织和结构,常发生局部淋巴结和远隔性转移。

➢主要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常并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如血块阻塞膀胱出口,则出现排尿困难。

分期T0:无原发性肿瘤;T a : 乳头状非浸润性癌; T is:原位癌;T1: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 T2:肿瘤侵入肌层;T2a:肿瘤侵入浅肌层(浅1/2);T2b:肿瘤侵入深肌层(深1/2 );T3: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组织;T3a:显微镜下所见肿瘤浸润膀胱周围组织; T3b:肉眼所见膀胱外肿瘤团块;T4:肿瘤侵犯下述任一器官或组织:前列腺、子宫、阴道、盆壁、腹壁;T4a:肿瘤侵入前列腺、子宫、阴道;T4b:肿瘤侵入盆壁及腹壁;➢X:平片诊断价值不大,仅偶可发现肿瘤钙化,呈细小斑点状或结节状致密影。

➢膀胱造影检查:乳头状癌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大小不等,小者仅隐约可见,大者可占据膀胱腔的大部,当肿瘤侵犯膀胱壁或为浸润性生长的非乳头状癌,局部膀胱壁僵硬。

CT表现平扫:➢在低密度膀胱周围脂肪和腔内尿液的对比下,膀胱癌可清楚显示。

➢多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常位于膀胱侧壁和三角区➢肿块大小不等,呈菜花、结节、分叶或不规则状,与壁相连的基底部多较宽,少数者较窄;➢密度常均一,少数肿块表面可有点状或不规则钙化。

➢部分膀胱癌无明确肿块,仅表现膀胱壁局部不规则增厚,表面常凹凸不平,。

增强检查:➢早期扫描肿瘤多为均一强化,偶见其内有坏死性无强化低密度灶。

➢延时扫描:腔内充盈对比剂,肿瘤显示更为清楚。

➢当膀胱癌发生壁外侵犯时,病变处膀胱壁外缘不清,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出现索条状软组织密度影,乃至肿块影。

➢还可进一步侵犯周围器官:精囊受累---精囊角消失、受累精囊增大,侵犯前列腺---使之增大变形,当肿块部分或全部包绕子宫或直肠时,提示这些器官已受累。

➢CT检查可发现: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常提示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MRI表现➢形态学表现与ct检查相仿➢t 1:肿瘤的信号强度类似正常膀胱壁,➢t 2:多为中等信号,要显著高于正常膀胱壁。

➢G d-DTPA增强检查早期,肿瘤强化显著高于正常膀胱壁,故可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

➢m ri检查同样可确定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表现a. VP检查:膀胱左侧壁菜花状充盈缺损,肿瘤累及左侧输尿管口造成左输尿管扩张.b. C T平扫:膀胱左侧壁可见稍低密度结节,以宽基底与膀胱壁相连、表面可见钙化。

c. d: CT增强扫描检查膀胱左侧壁不规则增厚,早期(c)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d)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e.f:MRI检查膀胱左侧可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

T1WI(e)上类似膀胱壁信号,T2WI冠状位(f)上高于膀胱壁信号。

Ta期T1期(a) 增强ct扫描显示膀胱内有3.5厘米的肿块(*),有可能侵犯膀胱周围组织(箭头)。

(b)冠状T2加权成像显示沿膀胱壁的不规则低信号肿块(*)。

很难评估膀胱周围组织侵犯(箭头)。

(c)冠状ADC扩散加权图像显示高信号肿瘤(*)侵犯膀胱壁,没有侵犯膀胱周围。

(c)冠状ADC扩散加权图像显示膀胱壁受高信号肿瘤(*)的侵犯。

部分膀胱切除术结果证实T2b期。

T4期膀胱外肿块(箭 头)累及盆腔壁和宫颈T3b 期左侧髂外淋巴结转移若同时发现有相邻的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则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与阴性结石、血块或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体位检查,两者都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声病变,鉴别不难。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他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 现,鉴别困难,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晚期有局部延伸和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肾盂癌(renal pelvic carcinoma)临床与病理➢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至12%➢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

➢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至90%,包括乳头状和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前者呈息肉状病变,后者结节状或扁平状,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境界不清。

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

➢典型临床表现是无痛性全程血尿,并有胁腹部痛。

肿瘤较大或合并有肾积水时还可触及肿块。

Ta/Tis: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原位癌。

T1:肿瘤侵袭上皮下结缔组织;T2:肿瘤侵袭肌层;T3:肿瘤侵袭肌层以外肾窦脂肪或肾实质。

T4: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通过肾脏进入肾周脂肪X线:平片检查无价值,静脉性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内有固定不变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

当肿瘤侵犯肾实质后表现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分离或聚拢。

肿块引起阻塞,可造成肾盂和肾盏扩张积水。

CT:表现为肾窦区肿块,其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肾实质。

肿块周围肾窦脂肪受压,大者可完全消失,并侵入邻近肾实质。

肾盂或肾盏梗阻时,出现肾积水表现。

增强扫描患肾强化可延迟,肾窦肿块呈轻中度强化。

延时扫描当残存肾盂肾盏明显强化时,能清楚显示肿瘤造成的充盈缺损。

CTU能整体观察肾盂肾盏内肿块。

此外,ct检查还能发现局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的转移。

MRI:表现与ct检查类似,T1WI上肾盂肾盏肿块的信号强度高于尿液,T2WI上则低于尿液。

MRU还能清楚显示肿瘤导致的肾盂肾盏内充盈缺损。

➢CT分型:Ⅰ型:肾盂内肿块型(大部分,85%)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Ⅲ型:肾盂壁增厚型➢增强:➢常伴肾功能受损,增强表现为肾实质强化减低,肾实质萎缩肾盂内肿块型:➢CT:✓肾盂内软组织影,均匀稍低密度(5-30HU),边缘光滑或分叶,可伴轻度肾积水,肾轮廓正常✓排泄期:充盈缺损,压迫肾窦脂肪➢MRI:肾盂内实质性肿块,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在长T2信号尿液对比下病灶显示更为清楚影像学表现克罗恩病伴脓肿a -d IVP、CTa IVP 可见右肾盂内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造成肾盂肾盏变形。

b 平扫ct 显示右侧肾窦区被软组织密度肿块占据c 增强早期肿块轻度强化。

d 延迟扫描持续强化(另一病例)e、f MRI检查,右肾窦内可见软组织信号结节(箭头)。

e T1WI 稍低信号。

f T2WI稍高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肾盂癌的诊断依据是肾盂肾盏内肿块。

➢尿路造影是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发现较小肿瘤,超声检查也能发现肾盂肾盏肿块并与结石鉴别。

➢ CT检查常用于进一步定性诊断和显示病变的范围。

➢肾盂癌应与肾盂内阴性结石及血块鉴别。

➢阴性结石:ct上密度较高,超声呈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

➢血块:超声检查时内部多呈细小光点,短期复查有明显变化;➢结石和血块ct增强时均无强化,mri一般作为肾盂内肿块的辅助检查方法,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鉴别诊断➢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VS Ⅰ型➢肾癌侵犯肾盂VS Ⅱ型➢炎症性病变VS Ⅲ型如结核,急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Ⅰ型:肾盂内肿块型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Ⅲ型:肾盂壁增厚型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与肾盂癌Ⅰ型鉴别肾盂血块:✓超声内部多呈细小光点✓CT平扫稍高密度,40-80HU,短期复查有明显变化✓增强无强化阴性结石:✓CT上密度较高,80-120HU,✓超声呈强回声且后方伴声影✓增强无强化肾癌侵犯肾盂与肾盂癌Ⅱ型鉴别强化“快进快出”,CT值>100HU 持续轻中度强化,CT值<100HU肾盂肾盏改变软组织肿块小,少见肾积水软组织肿块大,多见肾积水肾脏形态改变偏心性生长,占位效应,肾形态改变中心性生长,无明显占位效应,肾轮廓存在边界清,有假包膜不清,浸润生长均质性不均匀,多有坏死、囊变较均匀,坏死少肾或下腔静脉癌栓4-10% 少见病变内血管富血供,病变侧动脉增多,病变处血管迂曲增多乏血供,病变侧血管不增粗,病变处动脉被推移/包饶,分支不增多肾功能改变早期不影响肾功能易造成集合系统阻塞,导致肾功能受损输尿管-膀胱种植转移罕见常见51岁,男,左肾盂占位。

肾盂癌侵犯肾脏60岁,男,左肾癌侵犯肾盂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