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拓展
2021-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人教版)专题15 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专题15 平面镜成像知识讲解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D.将光屏(小纸板)放到蜡烛B的位置,能够承接到像【分析】(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镜前物体的像,又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
【解答】解:A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把物体靠近玻璃板时,像也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C正确;D、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初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2.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教具:1. 平面镜。
2. 蜡烛。
3. 直尺。
4. 光屏。
5. 粉笔。
学具:1. 学生用书。
2. 笔记本。
3. 实验报告册。
教学环境:实验室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成像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环节二:知识讲解2.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环节三:实验探究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数据分析2. 教师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环节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
环节二:知识拓展1. 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环节三:实践操作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四:成果展示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环节五: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初中物理_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面镜成像》评测练习知识准备1.平时我们是如何看到“灯”这样的发光体的?又是如何看到桌子、树木等不发光的物体的?2.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3.什么条件下发生镜面反射?什么时候发生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拓展1.人在照镜子时发现光线太暗,为了能看清楚像应该人的脸还是镜子对着明亮的窗子?2.如图4-1所示,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完成光路图。
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A P图 4-1平面镜成像特点-设计实验1.实验需要的器材有什么?从桌子上老师给的器材中进行选择。
2.实验中我们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3.怎样比较物和像的位置关系?4.探究时我们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交流与合作1、用棋子和蜡烛做实验各有什么优缺点?2、为什么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本实验?3、为什么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4、为什么要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或棋子完成实验?平面镜成像特点-拓展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出图4-2中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图 4-22.读表:从平面镜内看到一只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4-3所示,此时时间是图 4-3若电子表在平面镜中的示数是7点10分,则此时实际时间应为---------。
3.小游戏:一个人站在离平面镜1米处,他的像离平面镜()米;当他向后退一米,离镜子2米时他的像离平面镜()米;此时的像比一开始()(填“变大,变小,不变”)。
达标检测1.身高1.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当他向镜面移近0.5米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像的高度是()。
2.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3.一只小猫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4-5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图 4-54.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米,一个面盆里水深0.2米,问:月亮的像到盆中水面的距离是多少?平面镜成像--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第3节 《平面镜成像》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引领.doc.doc.doc.doc
第3节平面镜成像◆主要内容导学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实验探究)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4.会用两种方法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5.平面镜成像的应用(能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设计:①提出问题:②猜想或假设:③设计方案与进行实验:A.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玻璃板立在这条直线上.B.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玻璃板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玻璃板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玻璃板,因而证明玻璃板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C.拿下遮光纸,在玻璃板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D.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玻璃板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④自我评估: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⑤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到的结论是2.平面镜的两个作用及其应用是:(1)平面镜成像。
例如:①我们日常用镜子梳妆打扮;②试衣服者在平面镜中可以观察到自己所试衣服的情况。
○3(2)改变光路。
①例如潜望镜观察水面上或陆地上的物体;②牙医用平面镜来诊断病情,它的作用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便于看到牙齿的背面;③◆重点和难点处理的思维方法1.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重点。
掌握该探究实验过程中一些注意事项是解决这个重点的思路。
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把握:(1)此实验是研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蜡烛平面镜、白纸(或者木板等)、刻度尺、火柴、铅笔等。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平面镜成像》拓展训练
《平面镜成像》拓展训练一、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10分)画出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2.(10分)小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
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2)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u/cm 3.39 5.11 6.39像距v/cm 5.22 6.51①小明进行了3次实验,目的是。
②如图(乙),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v=cm.分析三次实验数据还可以发现玻璃板的厚度为mm。
(3)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3.(10分)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
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以及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因为玻璃板具有(物理属性)实验次数123A到玻璃板的距/cm546B到玻璃板的距离/cm546(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小琳将图甲中的毛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ON与平面垂直(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EON(选填“>”、“<”或“=”)。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拓展训练: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3节平面镜成像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2017云南曲靖罗平二模)“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2.(2017广东汕头金平期末)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的像应该是下列中的( )3.(2018江苏南京联合体期中)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4.(2018甘肃平凉崆峒期末)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MN上有一光源S。
在光源右侧放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A。
地面上方有一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PQ,试标出物体A右侧地面被光源S照亮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2016湖南郴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
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2.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朋友能看到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B.小朋友在左侧,右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3.(2017江苏常熟二模)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6中赵艳丹【课堂导入】教学活动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刘谦魔术—隔山打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实的真像真的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2、学生活动:真正观看视频设计意图:根据刘谦的魔术,这样通过简单的小魔术,引发学术思考,创设物理情境。
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讲授】新课讲授一、基本概念1、教师活动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
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2、学生活动学生关注广义的平面镜及物、像的概念。
同学看PPT的图,迅速做出判断并回答。
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设计意图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二、实验探究1、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在猜想之前,先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照镜子。
对扮演“物”的同学下口令,“举左手、向后退、眨右眼等”等,扮演“像”的同学要配合进行表演,并说自己的具体动作,如举哪只手、眨哪只眼等。
(2)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3)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下面请大家用平面镜做实验吧(学生的玻璃板事先从实验盒中取出)。
选什么器材替代平面镜,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对,这是第二个等效替代!(4)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教材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八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的情况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平面镜成像》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应用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例1】如图甲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乙中的()。
图甲图乙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像、物左右相反,离镜面越远的点成像也越远。
由图可知,竹子离镜子右端近,则竹子的像也应离右端近,且熊猫的脸对着像,则像的脸应对着熊猫,故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D【例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怎样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相等。
但由于“视角”的原因,使我们在观察物体时有“近大远小”的错觉。
正如你看远方来的人,一开始看到的人很小,慢慢变得越来越大,其实那个远处的人和走到你面前的人一样大。
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应用点二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例3】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在图中画出光线的光路图。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S点射向平面镜的所有光线,反射后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像点S′,那么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S′点,由S′、A两点即可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和入射点,从而完成光路。
答案: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确定像点S′,连接AS′(镜面后面的部分用虚线表示)得到入射点O,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OA则为反射光线,最后用箭头标明光线的行进方向,如图所示。
应用点三平面镜成像的探究【例4】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2)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平面镜成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平面镜成像教案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于正芹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三、实验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
(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2篇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2篇《平面镜成像》作业设计一、对应教材及作业类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作业类型:课外作业。
二、作业设计思路按照“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的文件精神,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和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作业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必备知识基础的夯实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依托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进行作业设计。
本节作业形式包括:1.书面作业,即基础乐园(基础类作业)、巩固提升(综合类作业),时间约8分钟。
2.拓展探究(拓展反思类作业),利用废物制作简易潜望镜,时间约为12分钟,准备在课上交流展示。
三、课标要求及作业目标以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为指导,遵循“基于课程标准原则、“一致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创新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在明确课标内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作业设计目标。
(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二)作业目标基础类作业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综合类作业目标:学生通过练习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深化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拓展反思类作业目标:1.在新情境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抽象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2.学生通过制作潜望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四、作业实施的过程与策略(一)作业实施的过程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分基础乐园(基础类作业)、巩固提升(综合类作业)、拓展探究(拓展反思类作业)三个层次设计适量的情境化课外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现象的日常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2 教学内容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1.3 教学活动展示日常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2.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即光的反射现象。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成像位置。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示或实验,展示光的反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让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距离、成像大小和成像方向。
通过实例,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距离或判断物体位置。
第四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如穿衣镜、化妆镜、激光指示器等。
探讨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原理和优势。
4.3 教学活动展示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应用的观察和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欲望。
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进一步探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因此,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
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所以,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4.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成的是虚像。
7.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8.实验中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练习1.一个人立在平面镜前,当它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______,像跟人的距离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支铅笔直立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米的地方,当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0.5米后,铅笔在镜中的像与铅笔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②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必须保证玻璃板竖直,一旦倾斜会怎样,可以由此联想到小轿车的车窗玻璃为什么倾斜安装。)
③弄清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如:为什么不用真正的平面镜而选用玻璃板?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选用大小相同的蜡烛?)
④如何科学处理数据(由用刻度尺测量到将白纸对折及用方格纸或坐标纸替代刻度尺等)。
(3)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二、平面镜所成虚像
播放视频:“猴子捞月亮”(见素材二)。
设问:你知道猴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吗?探究: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归纳: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由学生提出猜想,归纳写在黑板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实验,是中考的高频考点,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
(2)改变光路。如:潜望镜中安装的相互平行且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两块平面镜、投影仪、显微镜的反光镜(周围光线较强时使用)等。
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小潜望镜(见素材三)。
欣赏——对称美:
播放视频“潜望镜”“汇丰银行的日光镜”(见素材二)。
播放视频“凸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用”“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见素材二)拓宽视野。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通过本节教学活动,应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初步了解虚像的概念。
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上课时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当你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像的大小改变吗?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做必要的铺垫。
《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
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平行光
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物距无限大时,成一个点,是实像
所有都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1.如下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
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为( ) A.45° B.3O ° C .60° D .90°
3.一人正对竖直平面镜站立,人的脸宽为20cm,两眼的距离为10cm,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____________cm.
4.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厘米,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厘米,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厘米和13厘米.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5.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 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他到像的距离是 m .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6.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
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
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
性质。
第5题图
第6题图
7.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 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
设A 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所示,B 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 ,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 反射后恰好经过A 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9.如图所示,PQ为一根很薄的刻度尺,尺上有一小孔S,MN为平面镜,A,B为不透明的挡板.一个人用眼睛紧贴着刻度尺靠近小孔S,通过平面镜观看刻度尺,试用作图法画出人眼能够看到刻度尺的范围(作出光路图并用笔画线标出人眼看到的范围).
10.只要你平时在马路上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前窗都是倾斜的,你能用光学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吗?
答:这是因为,在夜间开车时打开车内灯,前窗就会出现驾驶者的虚象,如果是垂直于地面的前窗,那么虚象就会干扰驾驶者的视线,容易发生事故.
1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实验中应选(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而成的。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12).实验应该选用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 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像与物到镜面的.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
如何改进?
1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
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
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
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
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