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古书注解的内容
古书注解知识
古书注解我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
古注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古注本身牵涉到体例、术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利用古注,首先必须了解古注。
这一章,我们围绕古注主要讲古注的重要性、古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古注的分类、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古注的风格和古注的术语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古书的注解课件
(二)串讲句子大意 1、翻译 按字面直接释义,包括直译和意 译。 ①直译——译文与正文词义对应, 语法结构基本相当。 《尚书· 洛诰》:‚考朕昭子刑, 乃单文祖德。‛苏轼《书传》: ‚考我所以明子之法,乃尽文王 德也。‛
②意译——不拘于正文词义和语
法结构的串讲,目的在于沟通文 意。 《孟子· 尽心上》:‚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赵岐《孟子章 句》:‚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 求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仪礼注》、《礼记注》 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 秋注》、《淮南子注》 王 逸 《楚辞章句》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这个时期,除了经部书外,还出
现了大量有关史部、子部、集部 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如: 史部方面:‚《史记》三家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 司马贞 《史记索隐》 、 裴骃《史记集 解》。 颜师古 《汉书集注》、裴松之 《三国志注》
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 《淮南子· 精神篇》:‚不识天下之 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 者乎?‛高诱注:‚与,耶,辞也。‛ 《孟子· 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 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 至之辞。‛
2、实词用法 《礼记· 表记》:‚不自大其事。‛
孔疏:‚大谓夸大。‛这里‚大‛用 为动词。 《左传· 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 于郑庄公。‛杜注:‚以女妻人曰 女。‛ 《史记· 卫世家》:‚繄起死人而肉 白骨也。‛韦昭注:‚是使白骨生肉, 德至厚也。‛
孟子
孝经 论语 尔雅 公羊传 谷梁传 左氏传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易 尚书 诗经
汉武帝
初唐
唐文宗
宋仁宗
元古文训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课件)
所谓“脱文”,就是指出古书中脱落文
字的现象。
《诗·周南·桃夭》孔疏:“此云 家人,家犹夫也, 犹妇也。” 阮元《校勘记》:“‘犹妇’上 当脱‘人’字。”
三 、阅读古书注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古人作注的目的 古人作注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典,因而对作 品的思想的解释难免有错误之处。
2.注意古人作注的习惯
5.笺 郑玄对《诗经》的注解称笺,是对毛 传有所阐发和补充。 后来一些古书注解称为“笺证”“笺 注”也就是注释
一、古书注解的类型
(二)义疏类 疏 又称“义疏”或“正义”,即疏通其义。 是一种既解释正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是针对“注”而言的。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三)章句类
章句;除了解释字词之外, 主要是串讲文章大意。 赵岐《孟子章句》 王逸的《楚辞章句》
(四)集解类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 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三国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 集解》。
(五)补注类
补注,即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 包括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清王先谦 《汉书补注》,焦循《论语补疏》。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郑玄 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8.如字 表示按照某字常见的读音来读,相对于变读和改字而是 原文用的是通假字,现在要改成本字读。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文》:“好,毛如字,郑呼报反。”
“×,×也”。 多数情况下,“×,×也”是 在解释词义,有时并不是在解释词义。
《诗·召南·行露》郑笺:“谓媒灼之言 不和,六礼之来强委之。”《释文》: “媒,谋也。”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幻灯⽚1古书的注解⼀、古代注疏簡介⼆、古書注解的體例三、古書注解的內容四、注解術語五、古注閱讀實例幻灯⽚2古代注疏簡介●注解古書的⼯作開始於漢代。
●鄭⽞是漢代最著名的注解家,對《周易》、《⽑詩》等多部經書都作過注解。
●唐代出現了“疏”、“正義”,它不僅注解經書原⽂,還對漢代學者的注釋也作解釋。
●六朝以后,注解的古書的范圍有所擴展。
唐代除了為先秦經書做注疏⼯作之外,也對其他古書做了注解。
●清代是⼩學發展的⿍盛期,學者幾乎對每⼀種重要的經典都做了新的注解,取得極⾼的成就。
幻灯⽚3古書注解的體例● 1.傳注類和義疏類的體例●以《⼗三經注疏》的《⽑詩正義》為例。
● 2.集注、集解類注疏書的體例●以《論語集解》、《孟⼦集注》為例。
● 3.⾳義類書的體例●以《經典釋⽂》為例。
● 4.章句類書的體例●以《孟⼦集注》引鄒⽒“章指”為例。
幻灯⽚4古注的体例·传●1、传(zhuàn)。
本义为传(chuán)递、传述的意思。
引申指解释经义的⽂字,也指对古书字句解释疏通的注释。
●前者如解释《易经》的《易传》,解释《春秋经》的《左传》、《公⽺传》、《⾕梁传》等,这类“传”,多数侧重于经⽂的思想内容,或是叙述事件的原委(如《左传》),或是对“微⾔⼤义”的阐发解说(如公⽺、⾕梁⼆传)。
幻灯⽚5古注的体例·传●后者如西汉⽑亨的《⽑诗故训传》,它是以语⾔⽂字的考释疏通为宗旨的注解形式。
《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使为《离骚》传。
”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诗传》。
”《⽑诗正义·关雎》“诂训传”孔颖达疏:“传者,传通其义也。
”可见,传是注解的⼀种形式,讲古书注解,主要指后⼀类书。
幻灯⽚6古注的体例·注●注,本义为灌注,引申为传注、注释。
《说⽂·⽔部》:“注,灌也。
”段⽟裁注:“引申为传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注。
”唐贾公彦《仪礼·⼠冠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之注物也。
《古书的注解》课件
篇章分析
通过对古书整体结构和章节内容的分析,揭示其脉 络和逻辑。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解释解读古书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帮助读者理解 古文。
历史背景
探究古书背后的时代背景,展现文化与历史的交融。
文化解读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古书,解析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 思想。
现代古书注解的创新形式
多媒体注解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 式,让古书更生动、生活化。
古书注解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
传承历史文化
古书注解为后人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
传承道德价值
2
资料和指导。
古书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通过注解得以延续
和弘扬。
3
弘扬民族精神
古书注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民族精 神,凝聚民族力量。
结论
古书注解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未来,注解将结合现代科技和 创新手段,为更多的人传递古书的价值和魅力。
《古书的注解》PPT课件
古书的注解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件将介绍古书注 解的基本形式、创新形式以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古书注解的重要性和分类是我们理解古书意义和传承文化的关键。通过注解,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古书的内涵,解读 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古书注解的基本形式
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li> • 文献3
网络注解
利用互联网为平台,打破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让古书注解变得全球共 享。
互动式注解
采用互动技术,让读者参与其中, 深入体验古书的内涵和魅力。
优秀古书注解的特点
1 准确性
注解应准确传达古书意思,避免误导读者。
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 不开注解。古言语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 人注两类。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 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 古注比起今人注来要难读得多,但我们不能不 读,因为古注具有今人注所没有的特色,对于阅 读古书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宋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宋代的重要注释家主要有:邢昺、孙奭 、朱熹、洪兴 祖等 。 邢昺的《论语注疏》、《尔雅注疏》 、 《孝经注疏》 朱熹的《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 孙奭的《孟子正义》、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3、注释特点 (1)宋代的注释受宋代哲学影响大 (2)儒家学说中渗入佛教思想;程朱理学致力阐述义 理;其治经多讲义理
四、古书注解的内容
古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解释词义、注明音读、 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 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例如: 解释词义例 《诗经·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毛传:“静,贞静也。女德贞静而有法度,乃可说也。 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逾。” 注明音读例 《诗经· 周南· 关睢》:“君子好逑”。《经典释文》: “逑,音求。”又如《诗经· 召南· 何彼襛矣》:“何彼 襛矣,唐棣之华。”《经典释文》:“棣,徒帝反。《 字林》„大内反’。华如字。”
(五)清代的古书注释 1、注释对象 (1)整理注释经、史、子等文献(中华书局《十三经 清人注疏》) (2)注释传统小学著作 (3)读书札记中的字词句解释及名物制度考证 2、注家注本 陈奂《毛诗传疏》,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刘宝楠《论语正义》, 焦循《孟子正义》,
古代汉语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产生的原因
1、词改变了意义,事物改变了名词 2、时代推移,背景变换 3、古人所著原书碍于体例,不会面面俱到, 有时需要补充史实材料 4、后人对原书的评论有时以注解的形式出 现
二、古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
1、产生于先秦 2、兴盛于两汉 3、扩展于魏晋南北朝,推进于唐 1)再度注释的出现 2)注解范围扩大 3)集注、集解的出现 4、变化于宋元明 5、全面发展于清
三、古注的类型
1、注(训、说、释…):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2、笺:P612 3、疏:P611 4、校:考核古书,或校正文字,或考镜源流 5、音义:以辨音释义为本,也校勘 6、章句:循文释义,串讲大意 7、补注:订正、拾遗前人注疏 8、集解(集注、集释):P614 9、笔记:P625 10、选注: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古注的内容
1、释词 2、串讲 3、通释全章大意 4、阐述语法 5、说明修辞手段
五、古注的术语
1、曰,为,谓之: A曰X 2、谓:X谓A 3、貌,之貌:X,A貌 4、犹:X,犹A也
5、之言,之为言:X之言A也 6、读为,读曰:X读为A 7、读若,读如:X读若A
五、古注的术语(续)
8、音:X,音A 9、反,切:X,AB切;X,AB反;X,AB 10、如字: 11、言:X,言A 12、辞,词
13、衍文 14、脱文 15、当为,当作
六、古注经的体例
1、P613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的起因。
先古书到了汉代,由于语言的发展和口授、传抄的错误,一般人很难读懂。
文化上的需要,产生了专门为先古书作注解的专家,来解决普通人阅读上的问题。
到了唐代,清代,不但先著作,连汉代的注解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了,又出现了新的注解。
这些注解,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我们要了解各个时代的注解方法、体例、术语等等,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帮助我们读懂古书的工具。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1、古注的源流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先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
如:(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4)《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5)《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先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
2、古注的发展概述(1)古注的萌芽——先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2)古注的兴盛-------汉代。
注解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注经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要使先的儒家著作得到推广,就必须让人看懂,出现了有名的注解家:毛亨、孔安国(尚书)、马融(论语等)、玄、高诱(战国策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传:阐明经义。
也就是注解原文。
笺:补充、订正传的解释。
一方面对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传的意见提出来。
注:解释,注解原文词句。
(、晋的注)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子注》王逸《楚辞章句》(3)注解的发展------晋至隋唐。
古书的注解
2、训诂范围的扩大:裴骃《史记集解》、 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 称为“史记三家注”。
3、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 的分立:何晏的《论语集解》 、顾野王《玉 篇》、李登的《声类》 、张揖《广雅》。
古书的注解
壹、古注的产生
清朝陈澧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 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南北, 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 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邻国 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 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陈澧《东 塾读书记》卷十一“小学”条。)
贰、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伍、 古注的方法
传统的训诂学是对古书书面语的意义进行 解释。汉字形、音、义三要素中,义是核 心,形是书面形式,音是口头形式。训诂 学的研究是以义为核心,兼顾形、音并对 三者作综合的研究。解释词义可以从字形、 字音、字义三方面入手,这就是传统所谓 形训、音训和义训。
一、形训
形训,是通过分析汉字形体来探求它所表示的词义。 这是基于汉字的表意特征而形成的一种训诂方法。
潜行水中也。” (二)说明引申义 《左传·襄公十一年》:“围郑,观兵于南
门。”杜注:“观,示也。” 《国语·周语》:“先王耀德不观兵。”韦昭
注:“观,示也。” 《尔雅·释言》:“观,示也。”
(三)说明假借义
《汉书·陈汤传》:“明日,前至郅支城都 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阵。”
颜师古注:“傅,读曰敷,布也。”
(三)说明特殊词序
《诗经·邶风·谷风 》:“不我能慉,反以我 为雠。”孔颖达疏:“当倒之,云‘不能 慉我。’”
二、说明修辞手法
(一)代称
古书的注解——精选推荐
古书的注解一、什么要读古注古书的注释按时间分可以分为古注和今注两大类(大体清代以前的注释叫古注)。
今注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说来观点比较正确。
科学性较强,而且使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但我们阅读古书仅仅借助今注是不够的,这是因为:1、古代的传注家距古书成书时代近,如汉代注先秦之书,也就是几百年,语言变化不大,典章制度尚存,加之他们学识渊博,学风扎实,所作的注解往往比较可靠。
这些古注都是今注的基础和依据。
今注有的比较简单,各种注本对一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加确切、深入的理解古书的内容,就必须阅读古注。
2、有许多古书至今没有今注。
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有今注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多数没有今注可参考的古书在阅读时必须借助古注。
3、中文专业的学生是专门学习研究我国各代语言文学的,应当具备利用古注阅读古书的能力,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和要求。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古注。
如(清)阮元在《十三经注疏》前的《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中说:“窃谓士人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
空疏之士,高明之徒,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二、古注的类型古注的别称有:传、笺、章句、注、疏等,按今人的理解都是指对古书注释或注解,但它们的原义有细微差别,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1、先秦就有“传、解、说”的各目,这些都是解释的意思,传:传过、传通之意。
《说文》:“传:遽也(送信的快车或快马)段玉裁注:如今驿马,引伸传遽之义,则凡展转引伸之称皆曰传,“孔颖达曰:传通其义也”。
如:《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尚书》孔安国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者合称“春秋三传”,一般说,《左传》多补充史实,文字较多;《公羊》、《谷梁》多解释词语和《春秋》的体例;其他如《韩非子》有《解老》一篇,《墨子》前有《经上》和《经下》两篇,后有《经说上》和《经说下》两篇。
一般说“传”偏重于内容的解说,意思的阐发。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释词义:这是注解古书的基础工作,需要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历史名词、典故成语等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意。
2. 串讲文意:注解者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行串讲,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3. 分析句读:古书的句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句读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序和语气。
4. 提示语法:古书的语法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注解者会对古书的语法进行分析,提示读者注意古书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5. 说明修辞表达方式:古书中的修辞手法比较丰富,注解者会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修辞表达方式。
6. 诠释典故成语:古书中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和成语,注解者会对这些典故和成语进行诠释,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
7. 校勘文字:古书的抄写和流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和错误,注解者会对这些进行校勘和纠正,保证古书的准确性。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注解者可以对这句话进行串讲,分析其含义,并说明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典故。
同时,如果发现有错别字或者句子顺序错误等问题,也需要对其进行校勘和纠正。
第六章__古书的注解
侯 云 龙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1· 01· 05
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第二节 古注的术语 第三节 古注的方式
3
第一节 古注的体例
返回本章目录
5
传注体-传
传 注 体 -
传
1.传:zhuà n,传述。以
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
《春秋左氏传》
春秋 · 左丘明
故称传。
韩非,战国末期韩 国的诸公子,荀子的学 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被杀于秦。
《韩非子》注疏 清· 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
今人陈奇猷(yóu)
《韩非子集释》
《韩非子》现存55
篇。
今人梁启雄
《韩非子浅解》
返回本章目录
附:《诗经》与注疏-1
齐人辕固所传--齐诗
西汉传诗的
鲁人申培所传--鲁诗 燕人韩婴所传--韩诗 鲁人毛亨所传--毛诗
今人杨树达
《汉书窥管》
今人陈直
《汉书新证》
返回本章目录
附:《后汉书》与注疏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398-445)著,今 本 120 卷(范晔完成其中 的纪10卷,列传80卷;志 30卷是后人从西晋司马彪
《后汉书》注疏 清· 惠栋
《后汉书补注》
清· 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
《续汉书》中抽出补入的),
《老子》注疏 三国· 魏· 王弼
《老子注》
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
所作。81章,约 5000 字,
汉河上公
(后人假托)
《老子章句》
多为韵文。
《老子》分为上下篇,
上篇为《道经》,下篇为
《德经》,因而又称《老
今人马叙伦
古书注解
集解类
集注、集传、集释。
汇集众说的一种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
的解释。 晋· 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 魏· 何晏的《论语集解》 宋· 朱熹的《诗集传》《孟子集注》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
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曰:时者, 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 怿。
义疏类
“义”或“疏”,意为疏通文意。
训释的对象是经文和旧注,其注释
的原则是“例不破注” 出现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唐人 对魏晋以来的义疏修正较多,奉官 诏的称为“正义”。
唐· 孔颖达《五经正义》
唐· 贾公彦疏《周礼》《仪礼》
唐· 徐彦《春秋公羊传》
唐· 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
章句类
离章辨句,其训释的对象是句或章。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串讲直译句意,分析文
献章旨。 刘师培《国语发微》:“故传二体,乃疏通 经文之字句者也,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 章句者也。”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孟子章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人死谓饿疫死者也。王政使然。而
指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诗经· 邶风· 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笺:“舟载渡物者,今不用,而与众物汎汎 然俱流水中。” 清· 阮元《校勘记》:“‘与’下衍‘众’字, 小字本无。”
古书注解的内容
解释词义 解释句意 解释语法 说明修辞方式 说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
古书注解的发展
先秦时期
随文注释,为历史上的文献典籍做
003古书的注解
(三)校订勘误 • 当作、当为(常和“字之误”、“声之 误”配合使用) 《礼记·檀弓》:“自败于臺鲐始也。”郑 玄注:“臺当作壶,字之误也。” 《礼记·曲礼》:“拾级聚足。”郑玄注: “拾当为涉,声之误也。” • 衍文,脱文(见教材P624-625)
(四)说解词义 • 曰、为、谓之(主要用来辨析同义词,见教材P615) • 谓(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以一般释特殊。见 教材P616) 补充“以分名释总名”例: 《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晋·赵歧注:“五谷, 谓稻、黍、稷、麦、菽也。”
• 皃(貌)、之皃(见教材P616) • 犹(见教材P617) • 之言、之为言(见教材P617) • 辞(用来说明助词) 《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毛传:“忌,辞也。”
十礼记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孟子
一、古书注解的体式 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汉代,有种种名目: •传:直接注解正文,就正文所未言者引申 发挥。如《春秋左氏传》。 •诂训传:依原文逐字逐句加以解释。如 《毛诗诂训传》。 •微:又称“发微”、“解微”、“述微” 等等。解释阐发微旨大义。如清·康有为 《孟子微》。 •索 隐 : 说 解 前 人 隐 而 未 发 的 音 义 。 如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 疏证:始于清代。广采古籍阐释或考证、 订补某一著作。如清·阎若鐻《尚书古文 疏证》。
二、注解的术语
(一)说明通假: • 读为、读曰(见教材P617-6) • 古字××同、古声××同 《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好勇过 我,无所取材。’”郑玄注:“古字材、 哉同耳。” 《诗·东山》:“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郑玄注:“古声栗、裂同也。”
• 今人注解,通假字用“×通×”表示, 异体字用“×同×”表示,古今字用 “×,后来写作×”表示
古书的注解
古注的名称 5
刘师培《国学发微》:“故传二体,
乃疏通经文之字句者;章句之
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
章太炎《国故论衡》:“古之为传 异 于章句,章句不离经而空发,
传则有异。”
古注的名称 6 7、集解(集注、集释)
1)经传集解: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2)诸解集合: 何晏《论语集解》
古注的名称 7
8、笔记
注解的术语 2
——“属”又叫“醜” 《尔雅》:“醜,类。” 《尔雅· 释草》:“蘩之醜秋为 蒿。” 郭璞注:“醜,类也。春时各 有 种名,至秋老成,皆
注解的术语 3
• 浑言、统言、通言、散言、散文 ——笼统地说 析言、析言、析言、对言、对文 ——分析地说 《说文》:“鸟,长尾禽总称也。” 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 则然,浑言则不别也。”
——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古书中疑难
问题提出看法。
9、选注
——是古人进行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
(通过选本)
注解的内容 1 • 分析句读
• 阐述语法 • 校勘文字
• 说明修辞手段
注解的内容 2 • 解释典故
• 考证古音古义 • 增补史料
• 阐明哲学思想
……
注解的术语1
• 属、别——表示事物的种类。 强调事物之间的共性, 就说某是某之属 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 就说某是某之别 《说文· 禾部》:“秔,稻属。” “稗,禾别也。”
通论(十七)(十八)
古书的注解
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的名称(种类)
二、注解的内容 三、注解的术语
四、训诂专著简介
古注的名称 1
1、注(故、训、传、说、记、诠、 释、微、学、解……) ——对原文作独立注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通释章指
《孟子 · 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 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 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 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 之服孔子也。’ ”疏云:“此章言王者任德,霸 者兼力,力服心服,优劣不同也。” 《九歌•云中君》洪兴祖注“此章以云神喻君,言 君德与日月同明,故能周览天下,横被六合,而怀 王不能如此,故心忧也。”
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 褐而傅。” 李善注:“《左氏传》曰:‘齐鲍叔帅师来言曰: “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 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 叔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 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墨子》曰: ‘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 公’。”
3.串讲句意 《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 其代序”。 王逸注:淹,久也。代,更也。序,次也。 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 次相待。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 《孟子·尽心上》:“强恕而行,求仁莫近 焉。”赵岐注:“当自勉强以忠恕之道,求 仁之术此最为近也。”
4.讲解事实
第三节 古书注解的内容
1.解释词义
《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朱熹
集注:“保,爱护也。”
《诗经·小雅·皇皇者华》郑玄笺:“中和
谓忠信也。”孔颖达疏:“于文,人言为信, 谓言不虚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正字注音 《周礼·春官·大宗师》:“侯执信圭,伯 执躬圭。”郑玄注:“信当为身,声之误。”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 息。”朱熹《集传》:“息,吴氏曰:‘韩诗 作思’。”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 华。”朱熹《集传》:“夭,于骄反”。 《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洪 兴祖补注:“好、恶,并去声。”
6.说明修辞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毛传:“兴也。”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 逐之,高材者先得。”张晏注:“以鹿喻帝 位。”
7.阐发思想
《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成玄英疏:且 大鹏搏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复远近不同,适 性均也。咸不知道里之远近,各取足而自胜,天机 自张,不知所以。既无意於高卑,岂有情於优劣。 逍遥之致 ,其在兹乎! 《楚辞·离骚》“恐修名之不立”,王逸 :“屈原 建志清白,贪流名於后世也”,洪兴祖补曰:“屈 原非贪名者,然无善名以传世,君子所耻,故孔子 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下,民到于今称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