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 二轮复习限时对点规范训练共6章15份
目录限时对点规范训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 (1)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文言实词理解 (5)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文言语句翻译 (10)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13)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15)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分析小说的结尾 (18)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22)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分析小说中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 (27)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32)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概括并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及其具体表现 (37)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探究 (42)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语句补写 (47)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 仿写句子 (50)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得体 (52)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 图文转换 (55)第1章论述类文本阅读限时对点规范训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用时:45分钟满分:30分)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
(21分,每题3分)1.选项:(2014·安徽卷第3题B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原句: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对比结果:不一致理由:选项把“众口一词地告诫”直接换成“反对”;原文是“可能”,到选项中变为“势必”,这是错误的。
2.选项:(2013·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2·天津)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
“萌动”的意思是“(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情刚起头”。
“涌动”的意思是“呈现出某种动态的现象”。
根据语境,“绿”已经是“生机盎然”的状态,与“萌动”相比,“涌动”更为合适。
“调节”的意思是“从数量上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多用于水量、风力、温度、气候、物价等。
“调剂”的意思是“侧重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多用于人员、力量、生活、物资、精神等。
此处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所以用“调剂”。
“地久天长”的意思是“历时悠久或爱情永久不变”。
“山长水远”的意思是“山水阻隔,道路遥远”。
根据语境,“相隔的”“是一整块大陆”,强调的是一种空间距离,所以应用“山长水远”。
2.(2012·湖南)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风雨欲来,苍翠的槐树影子更为深沉,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章 古诗鉴赏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建立国家荣典制度表彰雕刻艺术家,设立雕刻文化艺术基金鼓励创造精品,________解决雕刻文化改革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③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________,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坦陈从而灵心慧性B.坦陈进而灵心慧性C.坦承从而妙手偶得D.坦承进而妙手偶得答案 C解析坦陈:坦率地陈述,重在陈述。
坦承:坦白地承认,重在承认。
根据语境,应为“坦承”。
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和因果关系。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在递进关系。
从语境看,是表示因果关系。
妙手偶得:技艺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偶得:偶然得到。
妙手:技艺高超的人。
灵心慧性:强调聪颖的天资。
从语境看,此处更强调偶然得到佳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答案 B解析A项结构混乱,删去“造成的”或“根本原因”。
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改成“谁又能否认它是”。
D项成分残缺,在“美德”后加“的人”。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3分)()A.“恒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广告语:走进“恒春”,明媚一生。
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全新的试题:古诗鉴赏第2题,要求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与往年相比,区别较大,当属另辟蹊径;因为往年大多考查写景抒情,再加修辞之类。
着意创新,题型新颖,令人眼睛一亮,但推敲答案,不敢恭维,让人深感遗憾:不尽准确,不算完美。
正因为这样,笔者胆大如斗,提出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正人视听。
为了叙说清楚,先来看看完整的试题:所选用的古诗,是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所拟制的试题,是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所提供的答案,分为三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总体上看,张冠李戴,不伦不类。
审视答案,容易发现:前两点套用的术语,属于写人记事类的,不属古诗鉴赏类的。
具体一点,“选取景物”,大多用于记叙类,极少用于古诗类。
在古诗欣赏中,很少说“选取景物”,通常说“选取物象”。
而“铺陈”,就是“详细地叙述”;常常用于记事类,不常用于诗歌类。
诗歌赏析中,不会说“铺陈描摹”,经常说“铺排写景”。
“移步换景”,每每用于散文类,不能用于诗词类。
诗词鉴赏时,不可说“移步换景”,往往说“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自然,混淆两类术语,显得非驴非马。
分开来说,主要有三点:第一,选取景物,不属艺术。
如上所说,选取景物,是套用术语不当;宜于切合诗歌,说成“选取物象”。
但即使说成“选取物象”,也仍有不妥之处。
因为无论怎么说,“选取物象”都算不上是写景艺术。
拓展一下,有不选物象的写景吗?肯定没有。
要想诗歌写景,那就得选取物象。
选取物象,是写景的首要条件,如同大厦的重要基础。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系列——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题点训练三对比阅读对比阅读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真题例示(2015·泰州模拟,14)阅读下面两首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仙吕]后庭花赵孟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这两首作品,在写景方面和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什么异同?答案 (1)写景方面,明确比较点二者都是诗中有画。
准确答出所比较点的概念具体内容 又有不同,《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撒满宁静的分别就比较点对不同诗歌月夜:前三联写景,有山有水,写的是空山景色、村民生活。
《后庭花》描绘了水乡秋雨来时充满动感的暮色:全幅造境,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以水为主,写的是水乡景色、水乡风情。
(2)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明确比较点二者都描绘幽美入画的准确答出所比较山水自然,赞美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
点的概念不同点:王维诗的结尾直接写出归隐的意愿,赵孟的散分别就比较点对不同诗歌曲则含而不露,只用“归去休”三字作了暗示。
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如何对不同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鉴赏?(2014·山东,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明确原则对比阅读,即“求同辨异”。
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类型的题目。
2.设题角度(1)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2015高考全国2卷语文(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蕙爭项;1. 木试卷分笫[卷(阅读题)和第H卷(表达逆》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r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祀答题卡上°写往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站束肩.将本试卷和答题卡-讲交冋•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干倉品安仝爭件的记典不趴但我也还是看刘,由于食品去■仝关系童大,烷厝君对此非常晝观4■作电了特别规冏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蛻来塘的軌圾农产為为主*所以对农产品杓版熟度十分关注.携G礼记汹记我”周代对食品史易的规逼有:“五等不时.是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足我国历史上敢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您品交易詹动非常頻緊,交葛品計十分丰富.为社纯有垂有嘗食黑浪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棚应的规定.汶朝《二年律令》规良:嚇食膻札脯肉崩亲、伤,病人缶亟尽執燼其余.……当瞪刪$ 及吏主者,皆坐歸肉胜,与盗同鯨" 即囱类因腐蟀等因素可能导躱申毒者’屋聲快笑驰否则将处罚雪事人爪和关官応唐朝催詹肄b规;C:宀稠肉有毒,曾蛭病人.冇余汩速焚之,违常枝九十*蒞故与人食并出卖,舒人病者,茂一年;以故敦牝盏’蛟.胛人自食致死若.从过光条人诧.,从«唐律》申可與看到,在鳶代,知肺肉有#环連焚而构成的刑爭佗罪4%隔种牯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哺向有毒Et,食器啲所有老总券立刻焚JL所剌冇再仗瓠仪罐后崽,酉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秦.则祝情节及后旻如以科殆.塞代,钛食申场空前緊荣.畫尢老衣《糸京妒华录》中,追述了北丘都戚开井將的城审凤幷且以此量笔聲商到炊仓业的骂盛,书中英炎到一百梦家龙编以及相关行仑. 商品市场的頰荣*不可避免地帝袁一兹问題.—姿商贩 F 愉市于人.敝悪之勃,饰为新奇;假伪之才氛饰为其突.如绢常之用胶棚、米麦之蜡澧池h询僉之進以水*药村之易以他址r疽妁不珪介孑韭車秉用鸡窸沙.超军咬气.卖盐秦以灰之类仗忸车取別润亠为了新强对食品扌討氐莎次充好等現痣殆蛊曙和昔理・宋代規定从北者必麵加入行会「而行会显豹对商器质堂贸廿.饰卑谓卷行着,凰官府科索嘉得此缶不以其嵋小丸.但合克厠渚,皆置为荷,虽匱卜亦有职.”(氐祁城配胜:n商人们依缰营姿型组成行僉,商铺,手工业和#他服务n行业的湘关人灵関轨加八杆会俎炽,井按甘业畳记在鞠,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沧押会甘生产经窘的商器嚴量进斤把昊.浙•罢的酋硕作为担像人’贯责评屯松价和监藉不眉行为.除了曲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魅承了疇唐律泠的规定,对有奉有害佥岳的铀售者子以严熱上述覇札对倉為必通的尖全管理及有关涣律舉据.可以翳我们很多忌耒,也可仪筠现今我囚食品质童談安全监管複式妁仔逼构建提決新的爲路剌酪律遶釋.(摘编自张炜达舟古代您品安全监管述略肿J.下列关丁原文第一、二两段内零的表迄不正A. 闹代统涓者严禁未成熟旳渠实和答物进入流適市场’或防止此类初级収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才面的问题,H. I二年律令〉与《唐律P秫规罡,凡握现闵肺肉宥毒丽致人生病的情况#酋品所有講衣当立刻焚毀剩余的肉食•c. cr年律卷〉中的规定注剰y主便官员资任的迴充.而t居律卜则更加强调对伪書生命的犯聲行为的追霓°D-电唐律I规定,明料脯肉有蹋而不立刻焚毀,井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我出會・而敷人隹病考*要判处徒刑一年亠2. 下列遥解和分析,不符合庫丈意思的一项是A. 宋就政府注意到食制摻假、U1次充好等各神頂量的题*进一步脚强了直品安全的监普和管理工作*氐總着城市民问匸商哑的第柴发虜+宋代统治者出F肘从业肴曲管的需密设立了暫会这一政府机构。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章古诗鉴赏7份
目录题点训练一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1)题点训练二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12)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21)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准确判断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 (24)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26)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 (31)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35)题点训练一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复习方略]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而是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审题答题规范训练,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学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他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
答:答案一是伤春之情。
诗人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飘荡,感叹春光流逝。
二是忧国之情。
诗人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朝廷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一要注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词;二要注意分析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揣摩与人物有关的事及人物的言谈举止,借此判断人物的感情。
诗人在诗中感叹“韶光”“匆匆”而去,“落花”在“风”中飘荡,写出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伤感;再结合注释①的内容,可知诗中还有对朝廷风雨飘摇、国势衰弱的伤痛。
赏析这首诗的开头,诗人直抒胸臆。
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
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则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系列——第2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题点训练一诗歌情感诗歌情感题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考情回顾①这首诗(或第×句,第×联,上片或下片)【例】(2015·江苏卷)第10(3)题,(2015·全真题例示(2014·四川,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指出全诗情感内涵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结合首联分析出“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结合中间两联的意象分析出“落寞”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结合尾联情景分析出“惆怅”该题为全诗情感分析题,采用的是“概括+具体”模式。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2015·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要想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当然要借助常规方法,如审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类别等。
但临场时最主要而有效的方法是品“情语”。
1.品显性情语。
所谓“显性情语”,是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
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2
题点训练二概括文意和主旨[复习方略]概括能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高考考查有对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主旨的概括两种。
考生在做概括题时存在文意不准、不全两个突出问题。
二轮复习,就要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训练。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自主练习(2014·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墟之美“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
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
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删节)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
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答: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T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l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u.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
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第一篇: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不尽准确,不算完美——201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第2题的答案值得商榷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全新的试题:古诗鉴赏第2题,要求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与往年相比,区别较大,当属另辟蹊径;因为往年大多考查写景抒情,再加修辞之类。
着意创新,题型新颖,令人眼睛一亮,但推敲答案,不敢恭维,让人深感遗憾:不尽准确,不算完美。
正因为这样,笔者胆大如斗,提出商榷,以期抛砖引玉,正人视听。
为了叙说清楚,先来看看完整的试题:所选用的古诗,是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所拟制的试题,是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所提供的答案,分为三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总体上看,张冠李戴,不伦不类。
审视答案,容易发现:前两点套用的术语,属于写人记事类的,不属古诗鉴赏类的。
具体一点,“选取景物”,大多用于记叙类,极少用于古诗类。
在古诗欣赏中,很少说“选取景物”,通常说“选取物象”。
而“铺陈”,就是“详细地叙述”;常常用于记事类,不常用于诗歌类。
诗歌赏析中,不会说“铺陈描摹”,经常说“铺排写景”。
“移步换景”,每每用于散文类,不能用于诗词类。
诗词鉴赏时,不可说“移步换景”,往往说“由远及近”,“由外到内”。
自然,混淆两类术语,显得非驴非马。
分开来说,主要有三点:第一,选取景物,不属艺术。
如上所说,选取景物,是套用术语不当;宜于切合诗歌,说成“选取物象”。
但即使说成“选取物象”,也仍有不妥之处。
因为无论怎么说,“选取物象”都算不上是写景艺术。
江苏省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4章 小说阅读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分析小说中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用时:45分钟满分: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
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
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嗤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
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3 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窗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
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担保的形式,由质库、解库、普惠库、长生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动产担保,它的设立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旧契交付抵押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当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典权存续期间典权人不向出典人支付租金,出典人也不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通货偏于紧缩,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及,几乎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而且赊买赊卖所涉及人员的关系也异常复杂,触及官家和私人各层面。
从其实际效果看,解决了军需、赈济了贫民、加强了流通、满足了财政,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发起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对货币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货币币材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涌现出诸如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便钱、交子、钱引、见钱公据、关子和会子等大量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专题二(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题演练对点巩固 苏教版
【优化方案】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2专题二(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精题演练对点巩固苏教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过融上人兰若[注]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3.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5~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用时:45分钟满分:5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标点,散落文字下角,或者后边。
对文章而言,读者________一点,忽略它们,一扫而过,也________。
标点看似文字的随从。
其实不尽然,用好标点会________文字,给文字以灵性。
A.轻狂无伤大雅激发
B.轻慢无伤大雅激活
C.轻慢无关痛痒激发
D.轻狂无关痛痒激活
答案 B
解析“轻慢”指对人或物不敬重,态度傲慢。
“轻狂”指非常轻浮。
“无伤大雅”指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无关痛痒”指与本身利害无关或无足轻重。
“激活”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
“激发”指刺激使奋发。
2.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学校科技节开幕的一项是(3分)()
A.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
B.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
C.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迷宫
D.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
答案 C
解析A项适用于学校门联。
B项适用于艺术节。
D项适用于书店。
3.下列各项中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
我想象____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____。
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______。
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
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
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
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影里
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
答案 C
解析本题是对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只要对原诗较为熟悉,注意语句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
首先据最后“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可判断出第四个空应填第③句;再由“梵宇”在“丛树之间”,而“红树”又在“沿江”的岸上,可判断出第④句应在第①句之前;最后对照原诗,枫桥应是画面的主体,所以第②句应放在最前面。
5.观察下面的漫画,最贴合漫画寓意的一项是(3分)()
A.要静听花开的声音
B.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C.不要削足适履
D.不要在夏天采撷秋天的果实
答案 D
解析漫画展现的是“学前班中的小学化现象”。
抱着学前班的小孩来到一双又大又重的鞋面前,似乎要踏上起跑线。
揭示出教育者或家长不尊重教育规律,急于求成,不能静待孩子自然成长的心理。
A项强调“了解人的想法,走进人的内心世界”。
B项强调“自身的体验与实践”。
C项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
(2)故安其学而亲其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学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6)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1)靡室劳矣(2)乐其友而信其道(3)汩余若将不及兮(4)清荣峻茂(5)黑云压城城欲摧(6)杳不知其所之也(7)一尊还酹江月(8)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古诗鉴赏(30分)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这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
答: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1)张诗是以思妇的口吻写的,(1分)王诗是以征夫的口吻写的。
(1分)
(2)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2分)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醒来后两人仍处别离之中。
(2分)
(3)“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衬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
(2分)“唯看”句由新月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2分)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注]。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简要分析“香径无人兰叶红”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3分)
答:
(2)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3)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分)
答:
答案(1)①“香径无人”承接上文“水烟空”,②“兰叶红”与“香径无人”及“水烟空”构成对比,③“兰叶红”引出后文“年年先发”的感慨。
(每点1分)
(2)①立新奇之意: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
(2分)
②运用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讽夫差,使诗歌委婉含蓄,发人深思,余味不尽。
(1分)
(3)陈诗扣“览”展开,(1分)览景抒情(或:诗人览吴城、香径、歌舞地、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
(1分)皮诗扣“怀”展开,(1分)叙事议论(或: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为西施翻案,立意新奇,不落窠臼)。
(1分)
9.阅读下面两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送友人出塞①
吴伟业
其一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
劝君休望零支塞③,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
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吟成了这两首送别诗。
②鱼海:“捕鱼儿海”,在塞北。
③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说明第一首诗中“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两句的含意。
(2分)
答:
(2)第二首诗中“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两句发语惊人,请赏析其妙处。
(4分)
答:
(3)两首送别诗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答案(1)走过零支塞就不要回望了,木叶山头就是你的故乡;(1分)诗人反常的劝慰道出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
(1分)
(2)含泪作别,既不嘱咐,也不安慰,(1分)而问西风吹拂雪花的黑龙江边,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1分)在“黑水”“江南”的惊心对照中,(1分)透露出诗人对远出塞外的友人的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怀有十分深切的牵念和担忧。
(1分)
(3)两首送别诗,其一从塞外“鱼海”苍凉虚境的悬拟,借反常的劝慰,写流人肠断天涯之伤;(2分)其二从江南长亭的相送实景点染,借“黑水”“江南”的对比和问语,写诗人送友远徙之悲。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