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中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是接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要广泛地阅读各种读物,每学期精读两三本名著。

初一,“兴趣”为先

调查初一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简单的故事类书籍。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中以前,只完整读过几本名著,对一本名著读上几遍的更是少数,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当务之急。

我以兴趣为先,推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和曹文轩的小说。经过一段时间后,为其推荐内容更广博的名著。以指导阅读《三国演义》为例,我班一共举行了三次活动,一次是三国人物故事会;一次是“三国”剧演出;一次是观看“百家讲坛”精选,并试写一次“讲坛”稿,由学生自己写稿并主持“讲坛”。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三国演义》真正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引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了阅读的好势头。结合媒体,抓住契机,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培养阅读名著兴趣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初二,诱其深入

初二阶段,重在引导学生阅读与写作链接,消除学生的“阅读无用论”。

学习寓言时,我想起有一篇现代著名寓言式小说,蔡楠的《行走在岸上的鱼》,文章立意深刻、构思精巧、描写细腻、语言精美,学生肯定感兴趣。但是,单纯给他们读一读,感叹一番,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在课堂上做了创造性地讨论:

师:今天,每人写一篇作文《行走在岸上的鱼》。对于一条鱼来说,最不可能的本领是什么?这条鱼有家人和朋友吗?它们生活得怎样?他为什么在岸上走?鱼要上岸,心情如何?什么样的天气下,鱼要离开,怎么上岸,行走对他来说容易吗?……

第二天,学生交上了作文。虽然作文有很多瑕疵,但学生想象力的丰富,描写的生动,令人赞叹。课上,我大大表扬了学生,又给学生读了原作,着重分析了“鱼在暴雨中上岸,艰难行走”这一片段,对表现力强的词句作分析,并让学生与自己的写作比较,重写这一片段,再反馈、交流。学生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收获很大。

初三,迷雾重重

初三了,学生语文能力大大加强,但对名著的理解往往停于表面,深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往深处拓展。即使学生对作品迷雾重重,也比浅层次的阅读强百倍。

我在暑假推荐学生读姜戎的《狼图腾》这本名著。要求学生读三遍。第一遍,囫囵吞枣,读故事。这本书写了很多有关草原狼的故事,有神秘感,情节生动,有吸引力。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等等情节,无不引人入胜。读第二遍,跳读,抓经典,做摘抄。如,对天鹅巢的描写,可再三品读,吟咏赏析。读第三遍,先回味,自己理顺作者思路,再对照原文,查缺补漏,对喜欢的地方再次品读,深入地理解作品意蕴。即使理解不透彻,也无妨,我们应该庆幸,学生能带着这样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去生活、去探索。这部名著如果能深远地影响学生,这次阅读活动就是成功的。

初四,“唯利是图”

进入初四,时间紧,任务重,阅读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我教给学生一点“唯利是图”的思想,读“短而精”的作品。如,《微型小说选刊》中,很多作品仿写、改写、续写,效果都不错。如,《散文》中,很多文章篇幅相对不长,很多片段值得品读。学生读了这样短小而厚重的作品,定会受益匪浅。学生会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借助日常的积累去模仿,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初四了,要打“文化快餐”战,抓好语文能力提高的最后时机。

中学生正处在认知世界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是接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中学生要广泛地阅读各种读物,每学期精读两三本名著。“好读书,多读书,读好

书”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