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下法在ICU中的应用
(转载)起死回生---中药应用在ICU见证神奇
(转载)起死回生---中药应用在ICU见证神奇为医日久,患疾多药少。
对于现代危重病学,何尝不是如此。
多一药,则医如得神助。
祖国传统医学有好东东,学而时习之。
习,实践也。
聊记数例于下,以备诸君于发愁时参考,本山之中有良玉也。
程某,年青小伙,腹内肝脾胃肠胰五个脏器被人用刀绞了一遍,两次复合手术后。
出现全身黄染,转氨酶两千多,直接黄疸跳到80,胆道梗阻可能大。
CT检查示肝内胆管扩张明显。
考虑胆道下段粘连或者水肿,外科因未见结石,拒绝行手术治疗。
遂予中药活血利胆,加入大黄。
第三天复查,转氨酶与黄疸直线下降。
黄三某,结构性肺病,肺纤维化明显,肺部感染,肺脓肿,液气胸。
泰能、替考拉宁、奥硝唑,强效抗感染,无缓解。
予呼吸机支持提升氧饱和度,强化化痰。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出现大量气体引出,考虑支气管胸膜瘘。
遂加中药经典组方,痰量增多,支气管瘘口一周后闭合,三周后成功撤机出院。
任显某,车祸伤,卧床三年,全身水肿存。
氧饱和度下降,心跳停止。
心肺复苏抢救后予呼吸机支持,查CT示:左肺全部压缩,大量胸腔积液。
B超提示胸腔积液大量,回声粗,不均。
多次胸腔穿刺,未能成功引流,只复张左肺五分之一。
考虑积液时间较久,已纤维化分隔形成。
予持续低压闭式引流,加中药温阳利水。
两周后左肺完全张开,成功撤机出院。
安某瑛,长期卧床植物人,气管切开,高龄,每日大量喷痰,影像检查肺部无明显感染。
化痰解痉无效。
予金水六君煎,大剂量生地,痰量减少。
应为病态腺体分泌。
后又出现全身大量红色斑疹,表皮起屑脱落,皮肤科予抗组胺及激素治疗,并外用炉甘石治疗,无效。
考虑细菌毒素引致免疫亢进,攻击自身皮肤组织。
予中药温清饮及犀角地黄汤,得效。
某,重症胰腺炎,高热不退,高度腹胀肠麻痹,胰腺糜烂不堪。
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用中药治疗也是研究颇多的,效果公认。
予清胰汤,配入大黄18g鼻饲,芒硝三两外敷脐部,两三日即肠鸣有声,症状缓解。
此病合中药宜早不宜迟,能大幅降低死亡率,减少费用。
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
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摘要:通过艾灸、穴位按摩、敷药、耳穴埋籽四项中医在危重患者预防及恢复的作用,探讨中医四项在ICU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中医四项;ICUICU是集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场所,集中了最精湛的急救专业技术的医护人员,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且利用各种先进的监护设备对危重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化指标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观察,及早地发现病情变化并能迅速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1】。
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延缓病情变化,能为抢救患者赢取珍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策略。
艾灸、穴位按摩、敷药、耳穴埋籽为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那么。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证型,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艾灸防治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活泼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胃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极其重要又极易受损伤的屏障。
肠功能,特别是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条件。
ICU住院天数较长及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高。
因脐与静脉相通,中药敷脐利用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
我科常用艾灸神阙穴两法,第一法:艾炷直接灸。
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施灸,以觉得温热感为度。
浅议中医药在ICU的应用
浅议中医药在ICU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作为医学专业中的一个新学科,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⑴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中医学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人民健康的生产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中医药在各个临床学科中仍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浅谈中医药在ICU 中的部分应用。
1 中医理论在基础理论中的应用:如ARDS,西医认为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并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⑵钟丹,耿丹等认为ARDS属祖国医学“喘脱”“暴喘”范围,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病机为热毒内陷,水湿夹淤,壅滞于肺;虚证病机为气虚阳脱。
分别应用活血化瘀法和益气回阳法,能明显改善肺部微循环,减轻肺损伤,抑制内毒素所致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度、血氧分压、碱剩余和碳酸氢根的降低。
2 中药针剂的应用:中药复方针剂这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针剂在危重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⑶周学金,刘子华研究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复方麝香注射液,患者苏醒时间及恢复良好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死亡率下降。
下法在急诊中的应用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 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 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 阻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 不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麻子仁丸
《伤寒论》
【主治】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脾约证) 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方解
君:麻子仁二升 臣:杏仁一升
(一)急性肠梗阻
• 【病例】 刘某,男,23岁。患者腹部胀满疼痛三天,加重 一天,大便五天末解,恶心欲吐。体查:全腹胀,叩诊呈 鼓音,全腹轻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肠鸣音偶闻 而低弱。化验:血常规见WBC14.4X109/mm3,中性粒细 胞84%;血液生化及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尿常规均无明 显异常;立腹部x线照片可见肠腔积气及液平面。诊断为 急性肠梗阻,给予阿托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未 效,遂拟中药治疗。时患者腹满甚,疼痛拒按,烦躁不安 ,舌红苔黄干,脉弦滑。证属阳明腑实证,当下之,方用 大承气汤:大黄12g(后下),芒硝9g(冲),枳实12g、川朴 12g,二剂。第一剂6 pm服下后,有矢气排出,得后满痛 略减,旋又加重。10pm再进第二剂,至12pm先排出羊屎 状粪球数枚,继而排出大量臭秽烂便,脘腹满痛之苦顿失 ,患者欢喜得雀跃不已。接着安睡至次日,复查血常规正 常后出观。
【处方名】芫花、制芫花 、醋芫花。
【药性】辛、苦,温。有 毒。归肺、脾、肾经
• 【功效应用】 • 1.泻水逐饮—水肿,臌胀,胸胁停饮—大戟
、甘遂、大枣 • 2.祛痰止咳—痰饮咳喘 • 3.杀虫疗疮—头疮、白秃,顽癣等
• 【用法用量】煎服,1.5~3g,入散剂每次 0.6g。外用适量。醋制可减低毒性。
润肠通便,益脾胃之阴 润肠通便,利肺气以助行大肠
中医在重症监护过程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急症 有着先例 , 也取得过不 错 的效果 , 并且提供 了更为有 效 的手段 和途径 。 重症监 护则是 患者在 治疗 过程 中一个 十分关键 的阶段 和过程 , 在这个 阶段 中 , 病情恢 复是十分复杂而 又重要 的 , 因此采用合理 而又合适 的治疗手段是 十分有必要 的。 在现代 医学治疗手段 和治疗过程
如人 意。但是 随着发 展经 验的不断丰富 , 重症监护和诊治 的手段 和技 术
发展都得到 了较大 的提升 , 但是 与欧美 国家相 比, 差距还是有 的。因此 ,
、
重 症 监 护 的现 状 概 述
重症监护 , 是一 个代 表着医院护理水平 和诊治抢救水平最高 的一个 过程 , 重症监 护过程主要 在重症监 护病房 中完成 的 , 需要有 专门 的医生 担任病 房主任 , 一般为 医疗 业务方 面的院长亲 自担任 , 同时还有一群有 着相关 专业知识 和临床实践 经验 的医护人员对整个 重症监 护过程进行
无锡 , 2 1 4 4 0 0 )
要】 重症监 护是 一个极 为复杂的过程 , 而在这一复杂的诊 治过程 中, 应用到的手段 和措施也是十分 的丰 富的。而在 这些诸
多应 用在 重症监护过程 中的手段 和措施 中, 中医作为重要 的组成部分 , 有着十分长的应用历 史, 在 重症监 护过程 中也有着较 高的治疗 水平和应用价值。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 , 对于中医在 重症监护过程 中的应 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和 价值 , 也有许 多相 关领域 的
有效的监护 , 当有特殊 的、 危急 的情 况发生 的时候 , 一般 都走 医院的绿色
在未 来的发展 中 , 我们需要做 出进 一步 的调整 和改革 , 使得 我国 的重 症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临床应用在现代医疗体系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关键场所。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重症监护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医家在应对急危重症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在治疗高热、昏迷等重症方面就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理念的深入,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药方剂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参附汤”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能够帮助提升血压,改善循环功能。
而“血府逐瘀汤”则可以活血化瘀,对于改善重症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中药注射剂如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在昏迷患者的促醒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也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中医外治法在重症监护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昏迷的患者,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可以起到促醒作用;对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刺足三里等穴位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中药灌肠疗法则可以通过肠道给药,促进毒素排出,减轻炎症反应。
例如,大黄灌肠可以有效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腹胀、便秘等症状。
中医的辨证论治理念在重症监护中尤为重要。
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症状表现和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中医会根据其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温阳散寒、益气养阴等治法。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许多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
例如,黄芪、灵芝等中药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合理应用这些中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方面,中医药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医食疗注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
《伤寒论》下法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般 而 言 , 在 阳 明 , 经腑 之 别 , 阳 明 经证 , 下 法 所 邪 有 若 非
法虽肇端于 《 内经》 但其广泛运用于临床则始 于张仲景 《 , 伤寒
论》 《 、金匮要略》 《 。伤寒论》 全书 3 7条中 , 9 论攻下条文有 9 O条 , 占 2% ; 3 所治病证达 2 O余种 , 病变范围涉及上 、 下三焦 ; 中、 治
阴” 的机会 已经减少 。但在许多情 况下还有其应用价值 , 如儿童 脏腑娇嫩 , 发病急骤 , 传变迅速 , 受病邪易从 阳化 , 感 加之d J 神 ,L
气 怯 弱 , 易 深 入 , 陷心 包 , 动肝 风 , 邪 内 引 而发 为 壮 热 、 惊 风 的 急
论 中 仲 釜 作 治
重症在 当时达到极高的水平 。“ 夫实则 谵语直视 , 谵语 , 喘满者 死 ”“ ,伤寒 十三 日, 过经 , 谵语着 , 以有热也” 可见谵语是 邪热炽 ,
盛 、 扰 神 明 的危 急 症 候 , 只要 出现 上 症 , 内 故 仲景 即用 下 法 , 且 而
法 有 峻 下 、 下 、 下 等之 分 ; 药 有 大 、 、 胃承 气 汤及 麻 子 缓 轻 方 小 调 仁 丸 、 核 承 气 汤等 之 别 , 别是 在急 重 症 中应 用 留 给后 人 丰 富 桃 特
宜 , 白虎 可 效 ; 明腑 实 证 , 乃 阳 大便 难 者 , 方可 用 承 气 辈 下 之 。但
在《 伤寒论》 原文 中, 情况不完全是这样 , “ 如 发汗不解 , 蒸蒸发热
者 , 胃也 , 胃承 气 汤 主 之 ” “ 汗 后 , 恶 寒 , 热 者 , 和 胃 属 调 ,发 不 但 当 气 , 调 胃承 气 汤 ” 论 中 应用 小 承 气 汤 泻 热 和 胃的 7条 原 文 中 , 与 , 并 未提 及 大 便 难 。 外 , 据 原 文 , 另 根 阳明 三 急 下 、 阴 三 急 下证 也 少
石建华教授论“下法”的临床应用
石建华教授论“下法”的临床应用肠梗阻属于祖国医学肠结的范畴,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外科的疑难病症,发病率高,手术率高,死亡高。
今人常用寒下法治疗肠梗阻,甚至有人提出:大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主方,石建华教授认为,此论点不妥,以偏盖全,有失偏颇。
石建华教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不能滥用大承气汤治疗机械性肠梗阻。
一、下法的历史延革大承气汤是寒下法的代表方剂,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八法中攻逐病邪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运用下法治疗疾病上可追溯到《内》、《难》,下可到近代诸多医家的论著。
其内容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的论述,这是使用下法的基础,致病因素,所在病位,以及治疗目的,下者,应指病位,为病邪在中、下焦,中滿者,也指病位,提示病在中焦。
将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当推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所制113 方中泄下方即占18 个,具有泻下作用的方剂近30个;398 条论述中,下法占53条。
其中多数条文与急腹症有关,《金匮要略》有关下法的论述条文也有15篇,如:在痉湿暍篇中有:“痉为病,胸滿口噤,卧不差席,脚挛急,心骱齿,可与大承气汤。
”在腹滿、寒疝、宿食篇中有:“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二、大承汤的方义本文出自于《伤寒杂病论》药物组成:生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去皮、炙,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煎煮法: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
得下,余勿服。
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从原方中我们可以发现大承气汤的主要药物是厚朴,其用量是大黄一倍,而小承气汤大黄的用量是厚朴的一倍,大承气汤中用了芒硝,小承气汤则无;煎煮法上也不同,一是大黄后下,一是诸药同煎;在功用上大承气汤谓之攻,而小承气汤谓之和其原因何在,对此清-柯琴在《伤寒集注》是这样解释的:“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因以承气名汤,方分大小者,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是气药为君,名大承气,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名小承气,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因名曰大,味寡性缓制小,其服欲微和胃气也,因名曰小,且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用水一斗,煮枳朴,取五升,去滓,内大黄,再煮取二升,内芒硝,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若小承气以三味同煎,不分次第,同一大黄,而煎法不同,此可见仲景微和之意也。
中医如何在重症监护中发挥作用
中医如何在重症监护中发挥作用在现代医学的重症监护领域,中医正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展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重症监护通常面对的是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而中医的参与为这些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重症监护中,这种整体观念有助于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
比如,当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中医不会仅仅关注单个器官的病变,而是从整体上分析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从而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其核心特色之一。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辨别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等。
然后根据辨证结果,精准地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或治疗方法。
对于重症监护中的患者,即使在昏迷或无法清晰表达症状的情况下,中医医生仍能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象等外在表现进行辨证,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中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势。
许多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
比如,在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重症患者中,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反应,降低体温,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活血化瘀的中药则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减轻器官的缺血缺氧损伤。
此外,一些扶正的中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重症监护中也能发挥奇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昏迷的患者,针灸刺激人中、涌泉等穴位可能有助于苏醒;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针刺肺俞、膻中等穴位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提升阳气,稳定血压。
中医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可小觑。
重症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不良的情志状态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中医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气功等方式,帮助患者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在当今的医疗领域,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关键场所,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逐渐在重症监护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为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贡献着力量。
中医药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患者整体状况的调理上。
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危急,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等原因导致。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扶助正气,增强患者的自身抵抗力,提高其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例如,对于气血亏虚的重症患者,可使用八珍汤等方剂益气补血;对于阳气虚衰的患者,使用参附汤等以温阳救逆。
在改善患者的症状方面,中医药也具有显著效果。
许多重症患者会出现高热、烦躁、昏迷等症状,西医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则能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
比如,对于高热不退的患者,中医可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治法。
如使用白虎汤加减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发热等。
对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可通过开窍醒神的中药,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帮助患者恢复神志。
中医药还在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使用大量抗生素等原因,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中药的调理,如使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保和丸消食导滞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重症监护中,中医药对于减轻炎症反应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炎症反应是重症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环节,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器官功能损伤。
一些中药具有抗炎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例如,黄芩、金银花、连翘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病毒的功效,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器官功能。
下法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
随着 下 法广 泛使 用 , 以泻下 为 主配伍 的灌 注液 , 既 起 到通 下 的作用 , 又起 到药 物直 达病 所 、 局部 用 药 的 目 的 。应 用此 法 治疗 急症 , 起 到 了积极 作用 : 下 法 的应 用 宜遵 吴 又可 “ 客 邪贵 乎早 逐 ” 。 “ 逐 邪 勿拘 结粪 ” 和“ 勿 拘 于下 不 厌 迟 ” 的主 张 , 不 必仅 限 于 阳 明腑 实 证 ; 下 法 仅 适 用 于 急症 的某 个特 定 阶段 ,即 以 胃肠 功能 紊乱 及 停
排泄 废 物 的功 能 。
脑溢 血后 除 神经 系统 及 心血 管 、呼 吸系 统 发生 障
碍外 , 消化 系统 也 出现严 重紊 乱 。 张 洁古 的“ 三 化汤 ” 首 开“ 中风 ” 使 用 下法先 例 。 近 年 临床实 践证 明 , 通 腑法 可
降低 颅 内压 , 改 善 脑水 肿 , 但 同 时应 配 合 祛瘀 止 血 、 涤 5 大黄 治疗 上消 化道 出血 痰开窍、 滋 阴息 风等法 , 方 可 收到 满 意疗效 。此法 适 用 泻下 逐瘀 法 是下 法具 体 治法 之一 。上 消 化 道 出血
胀 症状 。“ 肺 与大 肠相 表里 ” , 配 以通腑 泻肺 法 , 对 肺心
病 症状缓 解 可起 到协 同作用 。
时, 下 法 的应用 尤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要 。
3 泻肺通 腑 法治 疗肺 源性 心脏 病
6 小 结
通 过对 下 法在 内科 急重 症 中应 用 的探讨 ,笔者 体
会如 下 。
对 于热结 大肠 。 肺 气 不得 宣肃 , 痰 浊蒙 敝 清 窍而 出
现 神 志异 常 的肺 性脑 病 ,采用 凉 膈散 治疗 疗 效 明显 提
中医特色护理
二、生活质量延续
1、中药:四磨汤(口服)、三黄水(外用) 生红液(外用)
口腔异味(金银花水) 口腔溃疡(喉风散)
湿疹(炉甘石)
生大黄粉敷贴 将大黄烘干研碎成粉,用时加少量酒或蜂
蜜或橄榄油调成糊状,涂于肚脐部,用纱 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钟,每天1次。
全息针刺 对腹胀、便秘等症状效果显著。
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潜力较大,经过 我们的努力,会使中医护理越来越多地发挥 其特有的特色和优势。
谢谢
二、适应症:食欲不振、 疼痛。
3、中药大封包 适用于:肺部感染、胃脘部不适。
4、磁珠压耳穴法 中风及肺部感染的耳穴疗法
5、敷药法(芒硝——急性炎症)
原理:利用中药成份,达到软坚、泻下、 清热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盆腔炎腹胀效果显著,对保健养生有辅助疗效。
中医特色护理在ICU的应用
中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护理 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用 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姓易接受 的特点。体现了“安全、高效、低耗、创 新、发展”的原则,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
如何实施中医护理
护士相信中医护理效果 护士自身体会中医护理效果 医护合作— —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技术
如何实施中医护理
护士解决病人护理问题,首先想到中医护理手 段
中医护理相关知识融入护理查房、护理业务学 习
收集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成功案例在全院交流
ICU常见特色中医操作
一、救治用中医技术 1、常用中药:参附 作用: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益固脱。
2、电针
原理:针刺腧穴“得气” 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 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 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在急危重病人中的应用PPT
ICU 张惠妃
• 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作为护理工作的指 导思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
中医整体护理并非只适用于慢性病的康 复和疾病的预防上,在抢救急危重患者 时除了借助西医护理技术和西药使患者 尽快脱离危险期之外,还可通过中医整 体护理中的中医护理技术在急救危重症 患者的应用中发挥出了其亮点。
•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述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 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 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 用。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 便、适用范围广、疗效快、经济适用、百 姓易接受的特点,体现了“安全、高效、 低耗、创新、发展”的原则,运用在抢救 患者中更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5.中脏腑脱证:用大艾柱灸关元、神厥穴( 隔盐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 6.另外还可借助一些中药特殊的制剂和手法 ,例如中药膏剂、贴剂、粉剂等,用帖法、吹 法等一些特殊手段,可使局部病变快速缓解, 这些在临床中验证都是疗效显著的。
下~\谢(≧课谢▽了聆≦听)/~~!!
谢谢聆或指压人中、 涌泉穴,缓解抽搐;
• 2.急性口服中毒的患者,可采用催吐的方法, 先让患者将胃内容物快速吐出,然后进行洗 胃,这是中医八法吐法的临床具体运用;
3.神昏、抽搐者立即针刺人中、合谷穴。
4.中脏腑闭症:针太冲、十宣、劳宫、太溪 等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紧握 配合谷;语言不利配哑门、廉泉。
ICU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
ICU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负责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部门。
在这里,医务人员通过各种现代医学手段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学也有其独特的治疗方式,因此,在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中医辅助治疗也被引入其中。
1. 中医辅助治疗的原理中医辅助治疗是采用中医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调理患者的体质,增强其自身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
它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采用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法。
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2. 中医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2.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最常见的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针对性的中药方剂,通过服用中药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的病情。
中药的疗效温和柔和,有助于改善ICU患者的整体康复。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方法多样,如温针、电针、火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选择,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辅助治疗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加速恢复机体功能。
对于ICU患者来说,推拿按摩还可以缓解肌肉僵硬,促进排毒,提高免疫力。
3. 中医辅助治疗的优势3.1 综合疗效中医辅助治疗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其综合疗效。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
将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并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个体化水平。
3.2 促进康复ICU患者由于疾病严重,往往需要长期卧床、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等,在这种情况下,体内循环、免疫功能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借助中医辅助治疗,可以加速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4. 中医辅助治疗的前景和挑战4.1 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辅助治疗效果的认可和需求的提高,中医辅助治疗在ICU患者的护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下法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
下法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657000)刘祥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
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之证,均可使用下法。
下法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如大便已通,或痰瘀、虫积、水邪已去,则停服下剂,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之戒。
临床实践过程中,许多急危重症病例,认真分析其病机,巧妙运用下法,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举例临床验案如下。
1 腹痛(急性胰腺炎)雷×,女,56岁,腹痛2天伴恶心呕吐2小时就诊。
现症:中上腹刀割样剧痛,纳呆口苦,大便5日未解,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查BP115/75mmHg,神清表情痛苦,形体略胖,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心脏未闻及杂音,腹软,中上腹及左上腹压痛,肌卫,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肿大。
辅助检查:血淀粉酶800∪(正常值120∪)尿淀粉酶3600 ∪(正常值1400∪)B超:急性胰腺炎。
初诊为腹痛(急性胰腺炎),治以大柴胡汤加味。
药用:柴胡15g黄芩10g白芍15g制半夏15g枳实10g大黄10g干姜9g大枣10g藿香12g白寇10g苡仁15g川朴10g滑石15g 生甘草6g土茯苓30g竹叶15g川牛膝12 g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腹痛消失,大便日2-3次,口干进稀饭。
舌淡红苔白厚腻减薄,脉沉。
原方小其剂,防伤正气,加入健脾消导及养阴和胃之品后痊愈。
按:《内经》云:“五脏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故实而不能满。
”《金匮要略》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伤寒论》云:“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患者因饱食过量,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气机停滞故不通则痛,运化停滞,上逆则呕,中停则便闭。
ICU中医特色护理的那些事儿
ICU中医特色护理的那些事儿中医特色护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将其应用在重症患者云集的ICU内,不仅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气,还能改善患者的脏腑功能,控制疾病的恶化,进而给西医赢得足够的抢救时间,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基于此,下文给大家讲解一些ICU中医特色护理的那些事儿,那你看看中医护理的魅力所在。
一、穴位针刺和穴位注射随着中医学针灸疗法的不断发展,衍生出更多的针灸疗法,穴位注射就是其中一种,其是将适量药物注射到相应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能起到双重作用。
而穴位封闭和穴位针刺,既能促进患者胃肠蠕动,还能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且还能起到止咳定喘、促进昏迷病人苏醒等作用。
上述所提及的几种针灸方式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病人转危为安。
且在ICU中针刺还可以应用在高血压病人中,尤其是降压药无法控制血压者、高血压危象者等。
所以在针刺护理干预中,可根据辩证和医嘱使用皮下注射药物,例如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通过穴位封闭、针刺等调节患者全身功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进而达到从新的角度与层次治疗危重病人的目的。
二、穴位热敷在神阙穴进行吴茱萸热敷能预防危重症患者出现肠道功能障碍。
因为胃肠道是最活跃的一个全身代谢器官,也是机体内细菌库,而胃肠道黏膜能抵抗这些细菌侵袭身体,但此屏障又容易受到损伤。
为此,ICU内危重症患者预后要加强预防胃肠道功能障碍,尤其是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住院时间较久的患者,更应加强预防胃肠道功能障碍。
吴茱萸热敷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疗效,是因吴茱萸用盐制能达到味的扶助,让味配合气厚药物,进而取得气味相扶的作用,提升补肾效果。
因神阙穴(肚脐)和静脉相连,中药热敷此穴位,能促进药物吸收。
若再辅以按摩疗法,能进一步刺激腹部穴位,进而达到药穴合用的效果,且还能起到消胀止泻、理气、温中散寒的效果。
为此,当ICU内患者出现难治性的便秘、腹胀等症状后,可给予吴茱萸穴位热敷联合穴位按摩,以缓解临床症状。
中医治疗在重症医学科中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RDS患者4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在此基础 上加用加味潜阳丹,疗程28天。结果提示:两组带呼吸机时间相比无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柴胡25g 黄芩15g 赤芍15g 厚朴15g 枳实15g 大黄30g 芒硝30g 丹参30g 乳香5g 没药5g 当归15g 甘草10g
腹腔引流液血性者: 上方加三七15g、仙鹤草25g、藕节20g,甚者加晒参 20g。
Page 7
结果
近3年我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情况:
结局
死亡
自动出院
人数
17
2
1
Page 45
心力衰竭
Page 46
病机
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和 脉气约束血液周流于脉管内不溢于脉外。心
衰是心脏推动乏力。
心脏推动功能的基础是心气(阳),而心气以 心血为化源,心血不足则心气不足,久之可发 展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水饮泛滥甚或心 (肾)阳欲决。
Page 47
治疗方法
补心血为主,辅以益气温阳, 佐以理气活血。
Page 48
心力衰竭
方药:加味柴牡 四物汤
柴胡25g 牡蛎30g 当归20g
川芎15g 生地20g 白芍15g 红
毛五加皮50g
酸枣仁50g
生晒参20g 玉竹20g 肉桂10g
煎服法:加水煎沸后30min,取汁 400ml,每次100ml,口服或鼻饲 qid
ICU内患者是AAD的易患人群。
AAD增加医疗花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下法在ICU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icu病房的常规治疗方法,研究中医下法与传统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在icu病房中的各自优势,以指定更好的方案提高疾病治愈率。
方法:抽取我院63例icu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治疗,实验组31例在西医的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下法辨证论治,比较两种方法在icu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中治愈25例,好转7例;对照组中治愈11例,好转20例,总体疗效63例。
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下法在icu中可以明显缓解病情,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icu中医下法辨证论治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52-02
中医自古有“六腑以通为用”、“脾胃乃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论述。
中医下法是指通过荡涤、泻下、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燥屎、冷积、宿食、淤血、结痰、水饮等从下窍而出,驱邪除病的一类治疗方法。
凡邪毒滞留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者内结旁流、淤血积水、痰饮留滞等形症俱实之症,加以辨证论治均可使用,由于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寒热,且病邪又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温下、寒下、逐水、攻补
兼施之别,在临床上需要进行辨证论治,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去苑陈莝”“中满者,泄之于内,乃可攻之”的记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已是现代医学的一个主流方向,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特别在icu病房中可以发挥西医无法替代的作用,弥补西医治疗急症时的不良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63例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icu病例63例患者,男40例,女23例,年龄在19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4
2.4±
3.2)岁,根据中医辨证出现大便秘结,潮热盗汗、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水肿,甚或谵语,胸脘痞闷不通,手足汗出,舌苔黄燥,脉沉实等症。
肺、心、脑病患者19例,肝脏疾病29例,其他疾病(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导致肠梗阻15例,随机将63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
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实验组在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通腑泻下治疗或西医无特效方法时行
中医泻下法治疗。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内环境的稳定,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给予氧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通腑泻下法,通过辨证论治,确定寒热虚实,组方潜药,常用方剂有大承气汤系列加减方,常用中药有大黄、枳实、厚朴、芒硝、黄连、柴胡等。
服用方法可以用灌肠和口服,视具体
病情制定相应的方剂方法。
1.3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各项生化检查及指标恢复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危急征象解除,各项生化检查有好转。
无效: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好转,病情不稳定,极易发生病情恶化或者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icu患者治疗后疗效的比较,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35.48%,好转20例,好转率为64.52%,实验组治愈25例,治愈率78.13%,好转7例,好转率为21.87,两组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发展,治疗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中西医结合治疗icu危急重症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一个主流方向,二者可以相互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弥补双方劣势,更好的治愈疾病,减少对患者伤害,而中医下法是icu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能够弥补西医在治疗中的一些不良作用,西医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对症支持治疗,但是它在解决一个症状的同时,又会引起另一症状的产生,可能会加重疾病发展,而中医下法是以整体观念为中心,加以辨证论治,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icu病房中的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危急重症。
由于正气虚弱,感受邪
气,或痰饮阻滞,气滞血瘀,导致气机逆乱,腑气不通,出现神志不清,高热、盗汗、水肿等危急症。
《黄帝内经》云:“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西医则由各种原因引起粪便毒物滞留体内,导致腑气不通,胃肠蠕动减弱,增加肠道细菌的异常繁殖及类毒素对机体的危害,导致脓毒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甚者出现休克等各种并发症。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运用“六腑以通为用”及寻求“邪有去路”的原则,辨证论治组方潜药通利二便,把滞留体内的邪气驱出体外,使得病情得到缓解。
同时中医相关研究表明,通腑泻下法可以预防肺、心,脑、胃肠道等并发症的发生。
滞留在胃肠道的毒物,由于阻滞胃肠道气机,导致肺气肃降无权,宣发无力。
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胃肠道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所以适时使用通腑泻下法,可以能增加肠管的蠕动,减轻胃肠胀气,使胃肠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减轻瘀血,提高肺的换气功能,恢复“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正常生理状态。
通腑泻下法打破毒物滞留所引起的恶性循环,防止病情进一步向恶性发展,提高icu 室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中医下法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呼吸衰竭在icu中效果显著,在配合西医的降压,吸氧,心电监护等基础治疗下,结合中医下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影响
肺的呼吸运动,所以保证大便的通畅,就能够改善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使的清气得下,水谷精微得发,保证呼吸功能的均匀有力,相关研究表明,中医下法可以改善呼吸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同时治疗icu的急性中风,可改善患者身体的新陈代谢,排除体内毒素,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增加胃肠蠕动,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调节植物神经紊乱,降低血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的吸收,增加脑供氧,调整脑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减少脑神经损害同时也可以保持电解质平衡等作用,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腹水、肝性昏迷、肝性脑病等危重疾病,中医下法有着显著疗效,西医在治疗中只能是对症治疗,而中医下法,从整体出发,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患者病情,中医下法能够通腑降酶,治疗肝功能不全,攻下逐淤,降低胆红素,袪邪通腑,阻止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肝硬化导致的腹水用中医下法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腹水产生,同时也能通过攻下逐水法排出已经形成的腹水,再者对于治疗肝病后期导致的肝性脑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治疗一些有原发病合并肠梗阻的icu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我院一直肠癌患者,切除癌变直肠后,行直肠结肠吻合术,术后肠梗阻,出现腹痛,腹水,及电解质紊乱,病情极度危险,西医灌肠容易伤及手术吻合处。
由于长期不能进食,身体虚弱,用小承气汤鼻饲,缓慢促进肠蠕动,解除肠梗阻,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缓解。
而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则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中医下法在治疗一些基
础病合并肠梗阻时,有很好疗效,在固护正气的同时可以祛除邪气,使得病情得到缓解,拯救患者的生命。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下法在icu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在有些西医无法解决的疾病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弥补了西医的不足,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好的为患者减轻痛苦,治愈疾病。
在临床上应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齐清会,王简,回建峰.大承气冲剂对人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8,24(1):21~24
[2]刘铁军,王立颖,贾桂芝.通里攻下法为主治疗期前肝性脑68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2(6):369
[3]刘涛,张铭链,冯丽华.试论中医下法在胆道危重症治疗抢救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4(1):21~24
[4]蒙旭光.icu患者通腑泻下法应用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9,19(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