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1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做客时,巧妙地拒绝了客人想要儿子陪酒的要求,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有关聪明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聪明孩子的关注,进而导入课文《21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 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 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孔君平面前,巧妙地避开了孔君平的追问,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或图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杨氏之子》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

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

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

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家人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反驳说:我怎么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呢4.同桌对讲,说说文章的意思。

五、三读,品味语言的精妙。

1.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句子很精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年僅七歲,聪明過人,勤奋进取,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愛。

有一天,孔君平在市場上幫助父母賣瓜,因其智慧敏銳,解答了一位顾客的疑惑,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本文通过孔君平的故事,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聪明才智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解读和深入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聪明过人”、“勤奋进取”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解读课文、理解寓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德;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要像孔君平一样,善于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解读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教学法:分析孔君平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道具,增强课堂氛围。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market 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礼貌待人、聪明才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2.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学到了两首写小孩子的古诗,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

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

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

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

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姓刘,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之子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板书:读)2、指名读。

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正音:“为、应”。

3、听老师读。

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

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

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

4、大家读得很好。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板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

(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

要求 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三、出示填空,检查自学情况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品味文中人物语言,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梁国、杨氏、孔君平、夫子、乃、设、曰、聪惠”等生字词,积累词汇。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抓住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聪明机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有趣的故事?b.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c.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聪明机智的孩子的故事——《杨氏之子》。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b.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

3.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a.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4. 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特点a. 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语言。

b.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5. 学习写作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b.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6.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内容,提炼主题。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通过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本文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汉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汉语的故事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2.多媒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和测试题:准备作业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你们听说过杨氏之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仍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方面,一些学生还不太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将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主动探索姓氏文化,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学习和文言文的断句朗读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味,对古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甚、聪惠、应”等生字词和文言文的断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角色扮演。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含教学反思及课后作业设计)

21.杨氏之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

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

(投影出示)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

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

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

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2、引入课题,解题: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二、合作交流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夫妇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特点。

课文语言简洁、幽默,充满智慧,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

但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还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为……所……”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倾听、善于思考,做一个聪明、有修养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难点:理解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如“为……所……”、“乃……也……”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倾听、善于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参考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江中捡到了一只老鹰幼鸟,经过精心的照料和呵护,老鹰长大后展翅飞翔,意味着孩子也要自立自强、独立生活的寓意。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21 杨氏之子》的内容和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独立、勇敢、自强这些主题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21 杨氏之子》的寓意和主题,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追求。

4. 教学内容和方法4.1 教学内容1.朗读《21 杨氏之子》2.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寓意3.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解析4.课文理解和思考:自立自强的意义5.课后延伸活动:用自己的话重新编故事4.2 教学方法1.听读教学法:通过教师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体验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渗透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4.提问引导法:提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5. 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教师播放老鹰飞翔的视频,引出关于独立自强的话题,导入《21 杨氏之子》的学习。

5.2 学习活动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孩子自立自强的理解和感受。

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5.3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重新编写一个关于自立自强的故事。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共同学习、分享。

6.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表现等。

2.练习作业评价:对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课比赛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课比赛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课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个故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应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文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培养学生的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领悟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课文注释资料4.学生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杨梅的特点,进而引出课文《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教案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

品读句子,体会语言的巧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受到启迪,享受学习收获,体味不断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机智。

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机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

氏,姓氏。

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

二、读出停顿、读通课文。

《杨氏之子》是古代文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载的,这就是文言文,跟我们平时学的白话文很不一样。

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文章很好奇啊?那就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吧!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2~3人读课文,随机重点指导读准“为(第四声)”,“曰”,“应(第四声)”。

3.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古人朗读诗文时的样子吗?在古代读文章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文章时很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4.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你们听出了老师读的哪里和你们的停顿和节奏不一样?交流: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注意“甚”读重音。

预设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注意“诣∕其父”之间和“乃∕呼儿出”之间的停顿。

讲解: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

预设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注意“指以示儿∕曰”之间和“此∕是君家果”之间的停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文言文的出处或《世说新语》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回顾旧知,想一想:曾经学过哪些文言文?预设:《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2.追问:《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哪一本书?预设:《世说新语》。

3.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杨氏之子》也是选自《世说新语》。

让我们一齐读读课题。

(板书:杨氏之子)4.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预设:“杨氏”是指姓杨的人家,“之”是“的”的意思。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杨家的儿子。

设计意图:从三年级起,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篇幅短小的文言文。

通过回顾旧知,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导入新课,并以《世说新语》为切入口,激发学生阅读本篇课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动力,也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储备,以此导入新课,更贴近学生的学习。

二、夯实基础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文言文,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情境听读播放情境课文,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①“诣”读“yì”;“禽”读“qín”。

②“为设果”这里的“为”读“wèi”;“儿应声答曰”中的“应”读“yìng”。

3.集中识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

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

(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

(看大屏幕)(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21杨氏之子孔君平杨梅杨家果孔雀夫子家禽杨氏之子(甚聪慧)[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

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

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gōng(供给)huǎng(晃眼)yān(燕园)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2.易读错的字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点缀.(zhuì)旖旎..(yǐ 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考点二:词语听写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可胜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离乡背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美妙绝伦良辰美景烟波浩渺茂林修竹一动不动考点三:词语积累1.动词(拼尽)力气(睁开)眼睛(钻出)地面(刮去)污迹(珍藏)梅花图(撩乱)银发2.修饰词(风光旖旎)的莱蒙湖(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缕缕幽芳)的梅花(远远)地抛(随意)地飞(郑重)地递给考点四:句子赏析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赏析: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背诵、默写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课文理解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以及(送别时泪眼蒙眬),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考点七:日积月累1.古诗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léi(擂鼓)pō(血泊)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2.易读错的字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考点二:词语听写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考点三:词语积累1.词语理解客官:客人印信:印章伙计:伙伴郎中:医生客舍:旅馆货郎:商贩墨客:文人筛酒:斟酒、倒酒2.人物及绰号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3.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考点四:古诗积累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考点五:课文理解1.《草船借箭》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2.《景阳冈》讲述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文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进行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猴王出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写了一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4.《红楼春趣》讲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曹雪芹写了很多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螃蟹)、(大蝙蝠)、(七个大雁)等等。

从这些风筝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风筝和(各自命运)相关。

考点六:名著知识1.四大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有关名著的知识(1)《红楼梦》的两条主线,一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

(2)《水浒传》中著名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等。

(3)《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有关他的事迹有很多,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4)《西游记》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西游记》中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第三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jiān(监督)yān(殷红)chuāng(创口)jūn(龟裂)监jiàn(国子监)殷yīn(殷商)创chuàng(创造)龟guī(乌龟)2.易读错的字隶.书(lì)领域.(yù)蜀.国(shǔ)枇杷..(gāo yáo)..(pí pa)皋陶造诣.(yì)祭祀.(sì)蜷.曲(quán)外甥.(sheng)提供.(gōng)楷模.(mó)书籍.(jí)报刊.(kān)小篆.(zhuàn)匈.奴(xiōng)考点二:词语听写遨游应声蜷曲祭祀趣味信息量悠久规范报刊狩猎纤细铸刻繁琐楷模造诣途径搜集奠定蕴含涌现古往今来笑而不答力所能及源远流长威名远扬举世闻名考点三:词语积累1.词语搭配(古老)的文字 (漫长)的演变过程 (独特)的艺术 (著名)的书法家(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仔细)地研究(创造)文字(奠定)基础(治疗)创伤(查阅)书籍(搜集)资料2.词语拓展(描写书法的词语)笔酣墨饱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龙飞凤舞龙蛇飞动铁画银钩方刚圆柔3.谐音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考点四:汉字的演变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商周、春秋、战国金文青铜器、石秦小篆石战国隶书竹简、帛魏晋楷书东汉末年行草帛、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