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杨礼赞
【+初++中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楠木
国民党
对比 衬托(反衬)
白杨树
北方军民
赞美
二、如何礼赞———说象征,析手法,探主旨
主题思想: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运用象征手法,赞美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 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赞美了中华民族
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的口
我观白杨
茅盾先生赋予白杨树特殊的象征意义和对它的赞美之情,同学们能不 能用白杨去赞美生活中那些如白杨一般的人呢?请以“我观白杨,白杨象 征…说一句话。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借赞美一种树来赞颂抗日军民,而 不直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呢?
二、如何礼赞——挖文本,析手法,探主旨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 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但 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如何礼赞——挖文本,析手法,探主旨
茅盾先生由白杨树联想到了什么?
北方的农民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象征
哨兵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守卫家乡)
白杨树
民族精神 (团结、力求上进、
纵横决荡)
方法指导
象征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具有 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 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 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 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3. 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 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盾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知识; 2、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清文章的抒
情线索; 3、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
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 情感,并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象征、对照与及烘托的艺术手法, 复习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 法。
学习目标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 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 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 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进行 具体描写来突 出白杨树的? 白杨树外形的 总特征是什么?
干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白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 杨 树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
楠木
白杨树
对 照
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 形成鲜明对照;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 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固执派的界限, 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 的热爱。
巩固练习
1、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 吗?说说理由。
①不矛盾。
②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 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 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 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 民。
• 象征这个表现方法的基本作用有二:一 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 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作家把 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奇妙地告知给读者。
• 《白杨礼赞》属于后者。这方法帮助 《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 查”。我们今天运用象征的写法一般说 是属于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收到更好的文学教育效果。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精品
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②—④):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 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⑤⑥):描绘白杨树的形象与品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⑦⑧):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直接点明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客观存在的事物,如
某种志向、情感、意愿。
“红梅”“老黄牛”。 托物言志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的写作往往会细致描 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 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此雄壮、伟大,那么生长其中的白杨 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即雄壮伟大的环境生长不平凡的白杨树, 这就对白杨树进行了很好的烘托。
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原 ……
仔细朗读第5段,找出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 部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形 叶:片片向上 象
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赞美像白杨 树那样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北方 的农民和敌后的哨兵。
运用的是象征或托物言志的写法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叫象征。
•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白杨树生长环境: 黄土高原;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
“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对描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初中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朗读诗歌,猜一猜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植物?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树有不同的 风情和韵味。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巨匠茅盾走到黄土高 原上,走近白杨树的生命,感受她的力争上游、倔强 挺立、不折不挠的精神世界。
2.仔细朗读第2-3段,思考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接着却 不写白杨树怎样“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 高原风貌,为什么?白杨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特点?作者的感受是怎么 变化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的是烘托技巧。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 的氛围,为白杨树出场进行铺垫、蓄势。
争
皮:
上
光滑,有银色的晕圈,
游
淡青色——质朴
4.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第5 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5.读第7段,作者是如何写白杨树内在品质“不平凡”的?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 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写作方法 《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建立起白杨树和北方广大抗日军民之间的联想 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
白杨的精神——
伟岸、 正直、 质朴、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守卫家乡、 力求上进。
北方农民的 精神——
严肃、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守卫家乡、 紧密团结、 力求上进。
结合特定的写作背景,得出: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三:析文本 品写法
茅盾先生看到白杨树,联想到到哪些对象呢?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呢?
⑴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北方的农民 ⑵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象征
守卫家乡的 哨兵
⑴“坚强不屈” ⑵“傲然挺立”
新中国历史的 ⑴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任务三:形象来 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白杨树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情绪发生了何种变化?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 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 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任务二:探文本 感受不平凡
汽车继续往前行驶,白杨树正式登场了!
(朗读第5自然段,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按下面的格式说一说眼前的白杨树是怎样的。)
茅盾为什么要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呢?
资料链接: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 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 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茅盾先生在途径黄土高原,看到其中矗立的排排白杨,又会生发怎样的思绪呢?
白杨礼赞
茅盾
作者简介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 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春蚕》、《林家铺子》。他是新文化运动 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任务一:初读课文,梳理文脉
任务三:析文本 品写法
知识卡片 欲扬先抑:“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 贬低。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 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 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 调手段。
第15课白杨礼赞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茅盾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3、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文题解读“礼赞”是“崇敬”“赞美”的意思。
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文主题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读读写写开垦【 kěn】主宰【 zǎi】倦怠【 dài】倔强【jué】婆娑【suō】虬枝【qiú】宛然【wǎn】秀颀【qí】鄙视【bǐ】妙手偶得【ǒu 】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 】旁逸斜出【yì】不折不挠【 náo】楠木【nán 】白杨礼赞茅盾①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课件
楠( nán )木 锤liàn( 炼 ) 妙手( 偶得 ) 坦荡如砥( dǐ )
( 潜 )滋( 暗 )长
( yān恹恹 )欲睡
( 旁yì逸 )斜出
不折不náo( 挠 )
错( 综 )复( 杂 )
无( 边 )无( yín垠 )
纵横( jué决荡 )
(二)理解词义
①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 妙语佳句。
2.根据白杨树的品行补写下联。 上联:观翠竹敬慕谦逊品节
下联: 赏白杨敬佩傲骨精神
四、积累拓展
1.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 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 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 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当中蕴含着伟大 。 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 极常见 ,也极易生长 ; 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特殊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行 和 精神风貌 ,即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这看 似矛盾的表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 ② 段 写 高原风景 :“雄浑” “单调” 抑 “伟大” 衬 托
欲扬先抑 第 ③ 段 (先抑后扬)
“惊奇地叫了一声” 扬 (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势)。
第 ⑦段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抑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挺拔”
扬
是“树中的伟丈夫”
3.抑扬手法的表达效果: ①使文章波涛起伏,富于变化; ②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白杨树的精神风貌,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 A.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看似妙手偶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拓展延伸
《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 的意境,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 之情好像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了这首格律诗。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第6-8段。(必做) 2、结合本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 法,写一篇“XX赞”的小练笔。(必做) 3、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 《风景谈》,试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 内容和情感方面的异同。(选做)
排比 反问 层层递进 由浅入深 气势充分
写法探究
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 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类似的特 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 起来。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树(本体) —人(象征体) 朴质、严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层 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层 深
学习目标
1、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对 白杨进行“礼赞”的?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 树的不平凡?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精读细研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 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抗日的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 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通过四个“难道”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第一个“难道”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 人; 第二个“难道”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 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点明象征抗日军民——“守卫他们故乡的哨 兵”; 第四个“难道”进一步抽象化,点明“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 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4.第4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 平凡的一种树!”
在结构上,既照应首段,又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
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 的补叙,以“极普通”“衬托”“不平凡”, 也是为下文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预设 的伏笔。
5.第五段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白杨 树什么样的气质?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景美)
干——笔直
白
枝——靠拢
杨 外形特征 叶——向上
礼
皮——光滑
赞
靠紧团结
力争上游 (形美)
力朴坚 求质强 上严不 进肃屈
内在气质 倔强挺立
有斗争精神
不折不挠
(神美)
1、主题 : 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 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 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 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 进行“礼赞”的?请用横线画一画。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词语解释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无限广阔。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 细的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 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朗读感知
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是一篇散文。学习散文,我们要抓住贯串全文的一根红 线,即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何为礼赞? 3、请将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找出来。
朗读感知
1、本文是一篇散文。学习散文,我们要抓住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即线索。本文 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内在气质
研读探究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 作者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是什么?
特点: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让人恹恹欲睡。
作者抓住黄土高原的特点为我们 描绘了黄土高原色彩浓郁、幅员辽阔、 地势平坦的壮美景象。突出表现了白
研读探究
1.阅读文章第四、第五部分,思考: (1)第7段运用哪种手法揭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
拟人 对比 衬托
欲扬先抑
研读探究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文章哪个地方有说明?这种 手法叫什么?
第7-9段
定义: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 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特点: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作用:一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 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研读探究
4.阅读文章第三段部分,思考: (1)第5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突出其怎样的特点?
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突出了白杨树的挺拔、 笔直、向上的特点,表现了白杨树外在形态的不平凡。
用“倔强挺立”总写了白杨树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 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 下坚持斗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
新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课件: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
4.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
》,短篇小说《春蚕》《
》,等等。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剧本《
答案 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清明前后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注意避免错别 字,如“茅”不要误写为“矛”,“鸿”不要误写为“泓”,等等。
15 白杨礼赞
C.表示某种礼物风格 D.表示礼节性赞美
答案 B “礼赞”是一种书面用语,含有尊敬和赞美的意思。
15 白杨礼赞
栏目索引
3.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你要像一棵松树,大风将树枝吹折,然而巨大的树干,却永远挺直;
;你要像 一束鲜花,岁月将美丽夺走,然而恬静的本性,却永世长存。 答案 (示例)你要像一团烈火,凉水将火焰浇灭,然而点点的火星,却终 会燎原
栏目索引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
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
靠拢· ,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
15 白杨礼赞
栏目索引
象征·比喻 ①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 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也有 的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②象征一般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 文章技法;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③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 之间的“神似”,而比喻一般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锤炼·磨炼·锻炼 “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如:他已经锤炼这项技艺整整25年了。“磨炼”,本义指用石头等把刀 枪磨得锋利,比喻在艰难环境中锻炼,使意志、毅力更加坚定,觉悟更快 提高。如: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锻炼”,本义指锻造冶炼金属, 比喻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或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 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如:跳绳可以锻炼腿和胳膊。
[初中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 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 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 分裂的局面。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 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 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便写下了此文。
整体感知
请分析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抒情线索 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首 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一个整体。
整体感知 白杨树的总特征是什么?
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深入探究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先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 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 铺垫、蓄势。
外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部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形
象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白杨树的内在精神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象征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象征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象征 定义:借用某种具体形小 的知 事象识 物的: 和事在 被物运 象暗用 征象 事示征 物特手 之定法间的时,人,在要特物注征或意的事象表理征现,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上要寓有意共的同写之作处。手法。 赞美白杨树,就是赞美北方的农民、哨兵和西北抗战军民 的精神和意志,白杨树的精神品质就是他们的精神品质。
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
礼
赞美——树
由 树
象
赞
崇敬——人
到 人
征
生长环境美 不 平 外部形态美 凡 内在精神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外在形态
干,笔直
(正直)
枝,靠拢
(团结)
叶,向上
(进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团结抗战,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励,写下了这篇热情充满的散文。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皮,光滑
(质朴)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给课文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4段):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情感由“单调”转向对白杨树“傲然”耸立的惊叹。第三部分(第5—6段):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其高大、挺直和丫枝集合的特点。第四部分(第7—8段):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行”,点明其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段):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照,以“高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课件
4.全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开头就以高亢昂扬的语调写“白杨树实在 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实在”一词具有无限感慨和赞颂之情,类似的语句又 迭次反复出现,感情不断升华。
作者简介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诞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 《林家铺子》等。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 中国国民党固执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 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 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 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 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 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新课讲授
(一)学习5、6自然段,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怎样刻画白杨树的性情的?
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情 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 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 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情。
2.阅读课文第5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 白杨树的?
(1)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 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 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 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 微微泛出淡青色”。(2)作者用“力争上游” 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 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 一种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礼赞白杨的激情和豪气;
2、理解作者赋予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写法;
3、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礼赞白杨的激情和豪气;
2、理解作者赋予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写法;
3、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赋予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写法;
2、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著名歌唱家阎维文老师演唱的《小白杨》,当年,这首歌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每当人们轻声哼唱起这首歌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出小白杨那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白杨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北方的大地上到处可见它的身影,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也曾写过一篇文章来歌颂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出示目标:
学生看大屏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朗读,感受激情:
学生朗读全文,勾画出文中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礼赞之情的句子。
1、指导学生把握语气、语速、语调;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定学生朗读;
4、全班合作朗读。
四、理解象征的写法:
快速找出文中点明作者礼赞白杨原因的句子。
1、教师结合这个中心句讲象征的写法,然后出示象征的定义;
2、作者为什么赋予白杨这样的象征意义。
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白
杨外形的段落。
朗读并思考:
a.你从这段中读出白杨怎样的外形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读一读、
品一品;
b.作者进而赋予白杨怎样的神韵?从第七段中找出几个词语概括。
3、出示写作背景,深刻理解白杨象征意义。
4、引入托物言志的概念。
5、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形到神、由神到人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的象
征意义的呢?找出具体句子品读、体会。
五、总结写法:
谁能根据刚才的学习总结出象征手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1、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总结:
紧扣特征绘其“形”;
展开联想赋其“神”;
由物及人点“象征”;
水到渠成抒真情。
六、课堂练笔:
小练笔:仿照四个反问句,运用象征手法,从你熟悉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提示:蜜蜂、春蚕、小草、蜡烛、粉笔、竹子、铺路石……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 - 至少也象征了---------?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到处有----------?
七、课堂小结:
以茅盾的《题白杨图》作结。